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 》说课稿及反思 共三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 》说课稿及反思 共三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 》说课稿及反思(一)‎ 一、 说教材 ‎《父母之爱》是新教材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的主题内容,这次“口语交际”训练要求学生就课本中的三个小故事发表对“父母的爱”的看法,同时还要求学生联系生活,讲述生活中与文中三个小故事类似的事,再谈谈自己的想法,从而提高学生围绕观点选取材料的能力和讨论时的应对能力,同时通过本次口语交际活动,创造机会让学生客观、理性地看待父母之爱,以便更好地和父母相处。‎ 二、 说教学目标 ‎1.在交流与沟通中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2.认真倾听,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理解父母的爱,培养感恩的心。‎ 三、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人交流时能尊重、理解对方。‎ 教学难点:‎ ‎ 在交流与沟通中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 说学情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很近,而且课本中也提供了可感的材料,学生是有话可说的,但是学生要从不同角度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父母的爱”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挖掘父母对爱的典型事例较为不容易。学生在“口语交际”中不能关注细节,进行细致描述,容易说大话空话;也较难从各个角度回忆,讲述故事,发表看法。另外,由于“口语交际”教学相对薄弱,学生的倾听习惯和能力也有待加强。‎ 五、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组织学生进行有效交流。交流前独立思考,选择恰当的材料,再进行小组交流,让交流更有价值,最后全班交流。采用双向互动、多维互动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一)梳理课文忆亲情 ‎  1.同学们,在这个单元里,我们认识了梁晓声的母亲、吴冠中的父亲、巴迪的父母,感受到父母子女之间浓得化不开的感情,谁能用简单的话来说一说,他们是怎样爱他们的子女的?‎ ‎  2.指名交流。‎ ‎  引出“父母之爱”的话题,板书课题。‎ ‎  3.小结:今天,也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父母之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父母一同分享吧。‎ ‎  【设计意图】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与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一致,因此用课文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打通了孩子学习的脉络,实现了由读到说的过渡,体现了前后学习的衔接,推进了单元的整体教学。‎ ‎  (二)交流事例辩亲情 ‎1.阅读下面三个小事例,你怎样看待事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 ‎ 李刚的学习成绩忽高忽低,考得不好时,爸爸会严厉批评他。批评完之后,爸爸对李刚说:“我们爱你,所以这么严格要求你。”‎ ‎  2.明确小组口语交际实践要求:‎ ‎  ①想清楚自己的观点。‎ ‎  ②用恰当的事例支持自己的观点。‎ ‎  ③有条理进行表达。‎ ‎  ④听的同学要尊重别人观点。‎ ‎  ⑤用关键词的方式记录成员观点。‎ ‎  3.明晰评价标准:‎ ‎  4.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  5.全班汇报,明确观点 。‎ ‎  交流要点:‎ ‎  (1)李刚爸爸对李刚的爱十分严厉,只关注成绩,当成绩不好时,没有分析原因就粗暴的方法进行教育,虽然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但用暴力表达的爱是冷冰冰的,没有人情味的,难被人接受,这只会让李刚更加心生恐惧,害怕父亲。‎ ‎  (2)王小雅妈妈的爱表现为包办代劳,是一种溺爱。她的溺爱让王小雅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对她的将来有害无利。‎ ‎  (3)陪伴就是一种爱。陈敏在爸爸的陪伴下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心灵的距离拉近了,胜过千言万语。‎ ‎  5.小结:出于本能,爸爸妈妈们都会给予我们关爱。但爱的样式太多了,有的爱助我们成长,有的爱却变成了伤害。‎ ‎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置了三则关于父母之爱的故事,要求孩子要在思辨中审视父母的爱,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要做的就是组织好孩子的交流活动。‎ ‎  (三)创设情境唤亲情 ‎  1.过渡:同学们,事例中的爸爸妈妈在我们的生活中屡见不鲜,如果你面对前两个故事中的家长,你会怎样劝说他们呢?‎ ‎  2.同桌互相扮演角色,模拟情景交际。‎ ‎  3.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王小雅和她的妈妈,按事例要求进行表演。表演完后,学生与王小雅的妈妈进行对话劝说,注意语气委婉、态度中肯。‎ ‎  4.倾听的同学对交际的同学进行评价。‎ ‎  5.老师来扮演李刚的爸爸,请一位同学扮演李刚。‎ ‎  表演前提出要求:李刚要在爸爸训斥完之后想办法和爸爸进行沟通,取得理解或是做出保证下次努力,或是袒露心迹直抒胸臆。‎ ‎  6.小结:不过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巴迪的爸爸一样,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或许我们现在还不理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相信我们以后会和巴迪一样慢慢理解我们的父母的。‎ ‎  (四)讲述故事诉亲情 ‎  1.过渡:母爱、父爱,这是一个永恒而伟大的主题,从牙牙学语到蹒跚走路,从第一次叫爸爸妈妈到离开父母独自求学,孩子每一次微笑,每一次成功都倾注了父母的心血,父母之爱渗透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一点一滴。在和父母共同生活的三千多个日子里,一定有许多令你难忘,感受特深的事吧?‎ ‎  2.把父母爱自己的生活片段和大家分享。‎ ‎  3.教师提出口语交际的要求。‎ ‎  ①要有具体事例;‎ ‎  ②表达有条理;‎ ‎  ③认真倾听,大胆发言。‎ ‎  4.指名讲述。引导学生讲述亲身经历的故事,体会父母之爱。‎ ‎  5.学生评议。引导学生从口语交际的要求出发,评议同学的发言,做出中肯的评价。‎ ‎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通过叙述和爸爸妈妈之间的故事,表达对父母之爱的看法。这种爱在孩子的心里无论是正面的还是的负面的,都必须有具体事例的支撑,没有故事就没有真情实感。引导孩子说出事例,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描述,展现出父母之爱,也为后面的习作做铺垫。‎ ‎  (五)敞开心扉表亲情 ‎  1.父母辛辛苦苦地把我们抚养大,尽管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儿女的回报,但是儿女的爱也会让他们感到温暖和幸福。你想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呢?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你的父母说吗?(配乐《感恩的心》)‎ ‎  2.学生交流。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充分表现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3.作业:回家后,你可以把三个小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看看他们是怎么看待的。另外,你也可以对你的爸爸妈妈表达你对他们的看法,要注意态度、语气。‎ 七、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 ‎  表明观点 ‎  恰当事例 ‎  条理清楚 理解父母的爱,培养感恩的心 八、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学生的发言,抓住要点,作精要的点评,表扬学生的精彩发言,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从教师的点评中学会交际的技巧。经过一段时间的口语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在这节课中,我反复引导与鼓励学生,使他们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与看法。在授课中,我发现,一部分学生还是不敢说话,怕说错话,怕说得不好,这时,老师就要多鼓励学生,从和他们的简单交流中找出让他们张嘴的突破口,不断启发引导他们把话讲清楚说具体,进而做到得体。还有就是当学生感觉自己无话可说时,老师要创设情境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 》说课稿及反思(二)‎ 一、 说教材 新教材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话题为“父母之爱”,交际话题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且仍然是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教育意义。‎ 二、 说教学目标 ‎   1.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 ‎   2.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   3.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主动与人沟通的方法,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教学难点: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四、说学情 ‎ 五年级的学生要从不同角度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父母的爱”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挖掘父母对爱的典型事例较为不容易。学生在“口语交际”中不能关注细节,进行细致描述,容易说大话空话;也较难从各个角度回忆,讲述故事,发表看法。另外,由于“口语交际”教学相对薄弱,学生的倾听习惯和能力也有待加强。‎ 一、 说教法学法 围绕以情为主线,以理解父母、体贴父母、感恩父母为目标,采用多项互动的交际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课堂上,针对三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同学们各抒己见,抓住要点,做精要的点评,表扬学生的精彩发言,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从教师的点评中学会交际的技巧。‎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扣紧课文,交流感受 ‎   1.利用课文切入话题。同学们,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有人说过,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读了《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父爱之舟》这三篇课文,也许大家对父母之爱,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和感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读了本组的一些收获吧。‎ ‎   2.组织交流阅读感受。以“父母的爱是_____(慈祥的、严格的、宽容的、纵容的、感人的……)”为中心,自由地交流阅读感受。先是小组里交流,然后,全班自由表达见解。学生可从总体上来讲,也可以结合某一篇文章,或某一片段、某一细节,来谈谈自已的阅读感受。‎ ‎  ‎ 板块二、讲述故事,表达想法 师讲述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父母包办,使孩子养成了娇气、丢三落四的毛病。‎ 第二个故事:在爸爸妈妈的正确引导下,他变得勇敢起来。‎ 第三个故事:妈妈经常对他说,外面坏人很多。结果养成了他畏首畏尾的毛病。‎ ‎1.导入。“是啊,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请大家阅读下面三则小故事,然后我们再一起来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2.读了三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 ‎3.交流。教师可让学生先自由跟同伴交换看法,然后在小组内评说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小组长对不同看法进行简要记录。最后,选派有代表性意见的同学在全班发表见解。‎ 板块三、讲述故事,表达想法 ‎   1.导入。“你在生活中也有类似的经历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又有什么新的想法?”‎ ‎   2.讲述。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谈谈看法。‎ ‎   3.评说。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听后,可结合故事,或发表想法,或帮助分析,或提提解决办法。‎ ‎  ‎ 板块四、课后谈心,引导沟通 ‎   1.讲故事,求沟通。回家以后,把三个小故事讲给自己的父母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同时,把自己的看法也跟父母说一说。‎ ‎   2.讲心事,求沟通。把自己对父母之前教育自己的事例和不同看法跟父母谈谈心,互相交流,互相沟通。‎ 七、板书设计:‎ 父母之爱 交流:态度自然大方 声音洪亮 语言得体 学会倾听 八、教学反思 我认为这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每个同学都积极主动地参与了讨论,并发表了自己所任角色的意见,有理有据,比较成功。‎ 不足之处:‎ 今后,我要切实从课堂实际情况出发,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遇到任何事情都能随机处理,通过多种渠道、利用多种方法来达到教学目的。‎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 》说课稿及反思(三)‎ 一、 说教材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父母之爱”,与本单元主题联系紧密。通过对父母不同的爱的方式发表看法,提高学生围绕观点选取材料的能力和讨论时的应对能力,同时通过本次口语交际活动,创造机会让学生客观、理性地看待父母之爱,以便更好地和父母相处。教材以父母对孩子表达爱的方式不尽相同引入话题,呈现了三位父母对孩子爱的不同方式 二、说教学目标 ‎1.围绕“父母之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交际实践,学会主动与人沟通,乐于参与讨论,培养他们表达的自信心,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 ‎3.让学生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母之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 三、说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交际实践,学会主动与人沟通,乐于参与讨论,培养他们表达的自信心,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 ‎2.让学生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母之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新课导入 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对父母的爱的感受吧!‎ 板块二、交际指导 ‎1.明确要求。‎ 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本次口语交际提供的话题是“父母之爱”。认真阅读书上给出的三则小故事,并对故事中的父母进行评论,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2.分组讨论、交流。‎ 学生按要求进行准备。同桌间交流或分组进行组内交流。‎ ‎3.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被推荐的学生合作向全班汇报。其余学生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4.方法指导。‎ 仔细阅读书上的三则小故事,思考每则故事讲的是什么,他们的父母是怎样做的,这种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在小组内发表自己对这三则小故事的看法。‎ 回顾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谈谈自己的看法,再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 回家以后把这三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谈谈看法。‎ 板块三、交际示例 示例一:我认为第一个故事中李刚的爸爸的爱是严厉的爱,这样的爱也是不对的,应该适当地给李刚一些鼓励!他爸爸的出发点是对李刚的爱,但这样的方式,却让李刚丧失信心,丧失自尊心。如果他爸爸换一种方式,耐心地教导、鼓励他,他就会找到差距,变得越来越好的。‎ 示例二:我认为第二个故事中妈妈的做法是一种溺爱。妈妈的包办,使王小雅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如果真爱孩子就应该让他自立、自理,做生活的小主人。‎ 示例三:第三个故事中陈敏的爸爸的做法才是真正的爱。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陈敏爸爸的这种做法可以让孩子在生活中增长知识。如果我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例,我会夸这样的孩子真幸福,遇到这样的好爸爸。‎ 五、板书设计 ‎ 认真倾听 父母之爱 表达清楚 ‎ 文明有礼 ‎ 大胆发言 一、 教学反思 在口语交际“自我介绍”的教学中,我深刻感受到:课要常教常新,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备课。教学结束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虽不能尽善尽美,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已基本完成。‎ 总之,在这堂课上学生主体地位体现明显,参与率较高,结构清晰,问题设计有针对性。‎ 不足之处:一是课堂调控能力还不够强。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在于学生口语的交流和体验,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好的现象。如在实践体验时,下面的学生就着急为台上的同学作提示,不能很好地遵守体验规则,有的又胆小不敢上台。二是在课堂流程和重点环节还需要进行锤炼,由于学生的准备还不够充分,使得课堂流程不够流畅。‎ 改进措施:‎ 今后在教学中我还得多关注学生的学情,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多向前辈学习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中摸索能让学生感兴趣、学到知识的方法,使学生能轻松地掌握知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