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 语文园地 人教(部编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 语文园地 人教(部编版)

语文园地 ‎ ‎ ‎ 本次语文园地有三个板块。“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和别人分享特别有意思的民间故事,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向别人讲民间故事。“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理解俗语和成语所表达的不同效果,仿照例子,用合适的语言、神态、动作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 而“日积月累”安排的是与本单元民间故事有联系的一首古诗《乞巧》。‎ ‎ 五年级的学生能和别人分享民间故事,并有自己的独特分享经验,所以此部分内容就交由学生自我完成。俗语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但是通过俗语表达的意思学生可能不怎么理解。把简单的情节说具体,学生也有一定的经验,这次训练要加以巩固。‎ ‎ 1.创建民主、和谐、探究的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分享的欲望,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2.课前收集俗语,课中探讨交流,让学生体会不同语言形式表达的同一含义。‎ ‎3.回忆旧知,引导学生理解诗意,熟读成诵。‎ ‎【知识与技能】‎ ‎1.能和同学分享自己读过的民间故事。‎ ‎2.了解不同语言形式表达的效果。‎ ‎3.仿照例子,把简略的情节说具体。‎ ‎4.背诵古诗《乞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回忆、交流,了解更多讲民间故事的方式。‎ ‎2.通过比较,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语言表达形式的不同效果。‎ ‎3.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将简略的情节说得更具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做一个爱表达、会表达的人。‎ 重点 了解不同语言形式表达的效果。‎ 难点 仿照例子,把简略的情节说具体。‎ 教师:课件。‎ 学生:回顾本单元的民间故事,准备一个民间故事在课堂中讲给其他同学听。‎ ‎2课时 第一课时 ‎1.讲民间故事,交流讲好民间故事的方法。‎ ‎2.背诵古诗《乞巧》。‎ 重点 背诵《乞巧》。‎ 难点 交流讲好民间故事的方法。‎ 一、交流平台 ‎1.回忆本单元学过的民间故事。‎ ‎2.学生交流自己课外搜集的民间故事,用简短的话讲一讲民间故事。‎ ‎3.学生小组讨论:怎样把民间故事讲得精彩。‎ ‎4.全班交流。‎ ‎5.教师总结。‎ ‎6.教师课件出示关于民间故事集的书。‎ 二、日积月累 ‎1.开课解题。‎ 刚才咱们交流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伴随着动人的传说,走进唐代诗人林杰的《乞巧》。‎ ‎2.学生自由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交流诗意。‎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来了,牵牛织女再度横渡喜鹊桥来相会。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挨家挨户的巧手女子都穿起红丝,至少有几万条。‎ ‎4.配乐诵诗,读背。‎ 聆听这优美的音乐,让我们一起走进时光隧道回到千年以前的唐朝。一年一度的七夕终于到了,夜色好美呀,诗人和人们一起仰望这浩瀚无际的青天,禁不住吟出——七夕今宵看碧霄。今天的日子有什么特别吗?哦,原来是分隔了整整一年的牛郎织女相聚的日子,善良的喜鹊也来为他们搭桥成全他们的相会了,这正是——牵牛织女渡河桥。他们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织女的一双巧手更是令少女们羡慕不已,于是所有的少女都在这一天对月乞求,这便是——家家乞巧望秋月。是啊,可织女离他们太远了,听不见她们说话,少女们只能把这美好的愿望寄托在穿针引线之中,于是才要——穿尽红丝几万条 。‎ ‎5.学生自读。‎ ‎6.同桌互背。‎ ‎7.全班齐背。‎ 如何讲好民间故事?‎ ‎《乞巧》 牛郎织女 美好愿望 ‎ 第二课时 ‎1.了解不同语言表达的不同效果。‎ ‎2.仿照例子,把简略的情节说具体。‎ 重点 了解不同语言表达的不同效果。‎ 难点 仿照例子,把简略的情节说具体。‎ 一、导入 ‎1.读下面的俗语,说说它们的大意。‎ 矮子面前不说短话 按下葫芦起来瓢 ‎ 八抬大轿请不去 八字没一撇 ‎ ‎2.交流从这些俗语中明白了什么。‎ 二、读一读,体会左右两组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1.同桌互相配合读,一人读俗语,一人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确。‎ ‎3.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 ‎4.全班交流。‎ 鼻子都气歪了:形容很生气,很愤怒。‎ 气急败坏:十分慌张或愤怒。‎ 前怕狼后怕虎:形容犹豫不决。‎ 畏首畏尾:形容胆子小。‎ 一个巴掌拍不响:形容事情不是单方面引起的。‎ 孤掌难鸣:形容力量孤单,难以成事。‎ 打开天窗说亮话:形容无须规避,公开说明。‎ 直言不讳:形容说话坦率,毫无顾忌。‎ 吃水不忘挖井人:形容要懂得感恩,知恩图报。‎ 饮水思源:形容喝水的时候想起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不忘本。‎ ‎5.指名学生回答左右两组词语相同的地方。‎ ‎(表达的意思大体相同。)‎ ‎6.说说两组词语不同的地方。‎ ‎(1)左边是俗语,右边是成语。‎ ‎(2)左边词语形象生动,右边词语需要想一想,才能想出意思。‎ ‎7.说一说你喜欢哪种语言表达形式。‎ 三、仿照例子,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具体 ‎1.自读语段,说一说两个语段的主要内容。‎ 语段一:狼找借口吃掉了小羊。‎ 语段二:狼找借口吃掉了小羊。‎ ‎2.比较两个语段的不同点。‎ 第二语段比第一语段多了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把狼想吃小羊的情景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 ‎3.出示语段:‎ ‎ 牛郎听到这儿,从树林里走出来,双手托着纱衣,说:“姑娘,别着急,你的衣裳在这儿。”‎ ‎ 姑娘穿上衣裳,一边梳她长长的黑头发,一边跟牛郎谈话。牛郎把自己的情形一五一十地说了。姑娘听得出了神,又同情他,又爱惜他,就把自己的情形也告诉了他。‎ ‎4.指导学生翻到《牛郎织女(一)》,自读这一部分,联系上下文,组织语言。‎ 师:同学们,你们准备从哪些方面来写他们的第一次见面?‎ ‎5.组内交流,把语段说具体,可配上动作。‎ ‎6.小组推荐一名说得好的同学,全班交流。‎ 鼻子都气歪了  气急败坏 前怕狼后怕虎  畏首畏尾 一个巴掌拍不响 孤掌难鸣 打开天窗说亮话 直言不讳 吃水不忘挖井人 饮水思源 本次交流平台的学习,我让学生收集一些民间故事,在课堂中讲给大家听。培养了学生的收集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古诗的教学由学生自读诗句,自悟诗意。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词语,从理解两组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找相同和不同之处,从而体会到左边的词语形象生动,让人一读就能了解到词语所表现的道理。仿照例子,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课中,我呈现了牛郎拿着衣服出现在织女面前的句子,引导学生翻到课文,联系前后文,组织语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