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2-10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24课-人教部编版(共17张PPT)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五年级下册 第 24 课 内容一 周易 · 系辞上 ( 三 ) 内容二 世说新语 · 言语(节选) 世说新语 · 雅量(节选) 内容一 周易·系辞上(三)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周易·系辞上(二)》《诗经·豳风·伐柯》。 二、尝试初读 (一)初读《周易·系辞上(三)》,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知( zhì )者、谓之知( zhì )、夫( fú )乾、其静也翕( xī )、知( zhì )崇礼卑 (三)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四)师生拍手齐读。 (五)学生说读后感受。 三、分步练读 (一)文白对读。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翻译: 阴阳的对立转化称为道,顺承道的就是善,成就道的是本性。对道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普通人每天在用它却毫不知晓,所以认识君子之道的很少。道显现为仁,却隐藏在它的运作中,鼓动化育万物,却不会像圣人那样存有忧虑,真是达到了最高的盛德大业!生有万物可谓大业,每日更新可谓盛德。生生不息转化不息是变易,形成天象便是乾,效法大地便是坤,极尽卦爻数的推演而预知未来叫作占,通达变化叫作事,阴阳变化不测叫作神。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子曰: “ 《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 翻译: 《易》的象征真是广大呵,说它远则没有止境,说它近则静止方正,说它在天地之间,则包罗万象无不完备。乾,静止时专一静处,变动时刚直不挠,所以生出刚大的气魄。坤,静止时收敛闭合,变动时广开展布,所以生成宽广的气质。乾坤的广大和天地相配,乾坤的变动和四季相配,乾坤的阴阳内义和日月相配,乾坤的平易简单和至上之德相配。 孔子说:“《易》的道理是至高无上的!《易》是圣人用来推崇道德扩展事业的。智慧贵在崇高,礼节贵在谦卑,崇高要效法天,谦卑要效法地。天地确立了上下的位置,《易》道就运行在这中间了。它成就万物本性,保存万物存在,成为进入道义的门户。” (二)素解文意。 点拨: “阴阳”是本章论述的中心。陈鼓应先生在《周易今注今译》中说:“阴与阳的矛盾转化关系被《系辞》表述为‘一阴一阳之谓道’,此实为对老子‘反者道之动’的转译。以阴阳概括《易》道,与《庄子》‘《易》以道阴阳’相合。” 拓展: 《系辞上》有许多孔子读《周易》的语言,记录了他对《周易》的认识及推崇,在传世文献中,有多处记载了孔子对《易》的喜爱。如《论语·述而篇第七》载,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晚而喜《易》,序《彖》 《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要》篇记载:“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 据说孔子一生有两次机会接触到《易象》,第一次是在他五十岁时,但因为个人原因错过了。第二次是七十岁以后,孔子废寝忘食地学习《易象》,传承《易传》,串连竹简的皮绳都被他翻断了多次,“韦编三绝”就是从孔子勤奋学习《易经》这一故事中总结出来的。他“居则在席,行则在囊”,《周易》时刻不离身,可见其求悟《易象》的迫切之情和补过之意。为了让后人掌握《周易》的真谛,孔子把《易象》和他的学习体会整理为《易传》,即《十翼》。 (三)多形式熟读文本。 (四)尝试镂空背诵。 四、熟读成诵 (一)师生共读。 (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三)镂空记忆背诵。 五、本课总结 内容二 世说新语 · 言语(节选)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 周易·系辞上( 三 ) 》 。 二、尝试初读 (一)初读《世说新语·言语》(节选),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家禽( qín ) (三) 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四)师生拍手齐读。 (五)学生说读后感受。 三、分步练读 (一)文白对读。 原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 梁国有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儿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子说:“这是你杨家的果子。”杨氏子随即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孔先生您家的禽呢。” (二)素解文意。 链接: 《孔君平轶事》 拓展: 敏捷、巧妙的智趣故事向来吸引人,如果聪慧故事的主角是儿童,那就更令人称奇了。本文所讲的故事在当时就已广泛流传,也正因如此,同一事情张冠李戴的情况数不胜数,最终后人也无从悉知该故事的主人公究竟是谁。据余嘉锡先生《世说新语笺疏》统计,杨氏子对答孔君平这个故事可查的版本就有三个:(1)《太平御览》引《郭子》认为是杨修与孔融的对答。(2)《太平广记》引《启颜录》认为是杨修与孔君平的对答。(3)敦煌本《残类书》也认为是杨修与孔融的对答,并载:“杨德祖少时与孔融对食梅。融戏曰:‘此君家果。’祖曰:‘孔雀岂夫子家禽?’” 世说新语 · 言语(节选) 一、尝试初读 (一)初读《世说新语·雅量》(节选),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诸( zhū )小儿、王戎( róng ) (三)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四)师生拍手齐读。 (五)学生说读后感受。 二、分步练读 (一)文白对读。 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 曰: “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 取 之,信然。 译文 王戎七岁时,曾和小伙伴们一块游玩。看到路边有棵李树,果子多得把树枝都快压断了。小伙伴们争相跑着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他回答说:“这棵李树长在大路边却还有这么多李子,肯定是苦李。”大家摘下一尝,果然是这样。 (二)素解文意。 链接: ( 1 )《王戎观虎》 ( 2 )《竹林七贤》:“竹林七贤”之称始见于《世说新语·任诞》:“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七人中,山涛、王戎后来投靠司马氏,其余五人都崇尚老庄,任性嗜酒,寄情山水,反对礼法名教,对司马氏的篡权夺位不满;其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阮籍和嵇康。 (三)多形式熟读文本。 (四)尝试镂空背诵。 三、熟读成诵 (一)师生共读。 (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三)镂空记忆背诵。 四、本课总结 拓展: (1)王戎俭吝,其从子婚,与一单衣,后更责之。 (2)王戎有好李,常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3)王戎女适裴頠,贷钱数万。女归,戎色不说,女遽还钱,乃释然。 (4)司徒王戎,既贵且富,区宅、僮牧、膏田、水碓之属,洛下无比。契疏鞅掌,每与夫人烛下散筹算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