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观察物体13-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观察物体13-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教案新人教版 观察物体(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 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 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 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 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 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 方位观察到的三个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和相对 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活动, 经历观察、想象及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 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状。 教学难点: 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视图,能用 正方体进行拼搭。 三、学习方法 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 测——拓展延伸 四步:学、交、练、导 四、教学准备 课件、立方体模型、方格纸。学习方法 五、课前游戏:听口令指方向。(上、下、前、后、左、 右)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宋代大诗人苏轼有一首《题西林壁》你会背吗? 预设: 生: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 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你能解释一下吗?板书出示课 题。 【设计意图】通过跨学科的知识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 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凸显数学的应用。 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追求美。引入课 题。 2.出示一个正方体。 请学生观察并提问: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我 来指请同学们来说都是什么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 前面、后面)板书。 游戏:快速指面。 3.请中间的一位同学站起来,四周的同学说说你看到了 哪个面?为什么? 提问:那么站在同一位置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4.课件出示图片(校车、教学楼)熟悉吗?这些图片分 别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的?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的现象引入新课,通过游戏方 式,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明确研究主题。激 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二)探索新知 1.小组活动: 出示活动建议: ①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 图形。 ②在方格纸上拼摆出你看到的图形。③验证拼摆的 图形与观察到的是否一样。 学生活动,师巡视。 师:先拿出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摆一摆,观察你所 在位置看到的面,说一说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什么形状? 再拿出三个一样大小的正方体,摆一摆,观察你所在位 置看到的面,说一说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什么形状?有几个 面、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 拿出四个一样大小的摆一摆,观察你所在位置看到的 面,说一说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什么形状?有几个面、是从 什么位置看到的?把你看到的面贴在方格纸上。(一个小组 上台操作) 汇 报 信 息 : ( 将 学 生 作 品 贴 黑 板 上 ) 集体反馈: 问:谁的观察结果和他的一样? 看看,我们 刚才的判断对吗? 小结:我们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了这个立体 图形,通过从不同方向进行的观察,对于这个观察结果,你 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 生: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我们 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 的。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的、、开放的、 积极的活动过程。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个性 化的活动,并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辅助学生的观察和想 象,明确结论科学性观察与想象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不 可缺少的要素。通过全面、有序的观察活动,使学生对所观 察的物体有了整体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表象。为下面的学 习奠定基础的同时,培养了空间观念,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 力。 2.确定方法。 (1)师:我们已经观察了两个不同的几何体,结果和 大家想象的相同吗?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应该如何想象 呢?有什么方法吗?同桌讨论一下。 (2)集体交流 (3)方法提炼: 先确定集合体的长、宽、高, 从正 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高这两个要素; 从上面看到的是 几何体的长和宽这两个要素; 从左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宽 和高这两个要素。 【设计意图】从更理性的角度引导学生 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总结提炼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知识本质 的习惯和意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积累数学 活动经验。 (三)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 下 面 的 图 形 分 别 是 小 强 从 什 么 位 置 看 到 的 ? 连一连 (1)学生试连线 (2)动手拼摆,验证想象 2.提高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连一连、找一找、想一想和猜一猜 的活动,使学生认知得到巩固,为后续课程中进一步研究二 维与三维图形打下基础。 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设计意图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能 观察 2~3 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观察 4 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在学习活动中,多次让学生参与 观察活动,鼓励学生能根据指定的视图要求进行摆物体的活 动,发挥各自的想象力,探索不同的拼摆方法,从而使学生 的直观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更为充分的锻炼。在观 察、比较、实践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经验,从而深化对 实物与视图关系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 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形象直观地对物体进行观察,提高 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从上课的效果来看,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就是学生在 语言描述上还欠缺,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不强,以及我的教 学语言组织得不够简洁,严密。 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重组教材: 教参上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例题和想想做做 1-2,但是 如果就这些教学内容,整节课就显得比较单薄,没有训练的 深度和广度。现在我们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再是教教 材,所以我增加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例题和想想做做 1-4,从上课的情况来看,正好是一节课教学时间,比较充实。 另外对书上的题目进行了改良,例如想想做做 3,书上原来 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三个横着的正方形, 我把它改成了从正面看到的是三个横着的正方形,一字 改动,提高思维的难度,调动了整个教学气氛,原来只有三 种摆法,改了一下就有 8 种摆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 二、练习的层次性 争对以上的教学内容,如何有机的结合,使之浑然一体, 我在教学设计上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首先我在进行例题教 学时,让学生在观察三个不同的物体时,先让学生摆一摆, 从正面,侧面,上面进行观察,把观察到的形状画在表格里。 然后交流发现,得出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和 上面看,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接 着我安排了连线练习(想想做做 2),这部分是使学生沟通 视图与物体的联系,然后观察三个不同的物体,(想想做做 1),提高了观察的要求,要求:形状相同的画一个图形, 形状不相同的画三个图形。马上给出许多不同的物体,(想 想做做 4),要求找出形状相同的面,以上练习只是根据由 4 个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物体来观察形状,深化了实物与视 图关系的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这部分内容教学较简单, 最后我练习了根据视图来摆出不同的物体,这部分知识相对 较难,这样设计练习有坡度,体现练习的层次性,由易到难, 由浅到深。 三、教学语言的描述 在教学语言的描述上,本节课我力求做到了语言规范, 在学生上台用教具摆物体时,尽量在语言描述上表达得清 楚,如:三个小正方体横着摆成一行,然后把一个小正方体 摆在左边小正方体的前面,从视平线上观察物体的三个 面…… 四、学生的操作 对于这节课,我准确把握了教学要求,每个学生我准备 了学具,切实组织好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进来, 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强化了视图与实物的认识, 做到不以教师的演示来替代学生的操作,不以对教材中的插 图观察来替代对实物的观察。 五、尊重个体差异 对于根据指定的视图要求拼摆出相应的物体,我鼓励学 生思考不同的摆法,锻炼学生的直观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 力,让学生自主探索,然后小组交流,启发想象,在交流摆 法时,我肯定了不同学生的摆法,有的学生摆了 4 种,有的 学生摆了 6 种,有的学生上台摆出了第七种摆法,第八种摆 法,我都对学生进行了表扬,但我没有让所有学生都能拼摆 出八种不同形状的物体,这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让不同的 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