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统计(平均数)▏沪教版 (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统计(平均数)▏沪教版 (1)

课题 ‎《平均数》(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 ‎ 通过各种生活情境,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构建“平均数”的概念。‎ 2. ‎ 探索求平均数的各种方法,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 ‎ 感受“平均数”概念所蕴含的丰富、深刻的统计与概率背景,能对数据分析结果 作出简单的推断和预测。‎ 4. ‎ 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及广泛应用,逐步具有自主探索与合作 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 重点 1. ‎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构建“平均数”概念。‎ 2. ‎ 能够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平均数”,鼓励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平均数问 题。‎ 教学 难点 正确计算平均数,理解“总和”与“数值个数”的对应性。‎ 评价 关注点 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数学素养 教学 环节 环节目标 师生活动 评价 关注点 一.谈话引入 ‎1. 激发学习兴趣,初步感知平均数。‎ 1. ‎ 谈话引入,询问2~3位同学的身高。‎ 2. ‎ 发现体重有重有轻,询问学生大家觉得我们班学生 的体重大约是多少?‎ ‎(学生可能产生疑惑,不知道体重的具体数据是多少)‎ 3. ‎ 故意找出班级中较重者和较轻者,询问可否由他 们的体重作为衡量班级情况的标准,学生由此展开 争论。‎ 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 (1) ‎ 有意见,他们太重或者太轻了,并不能表示我们 全班同学的体重。‎ (2) ‎ 我们班同学的平均体重应该在这两个同学体重之 间。‎ (3) ‎ 老师可以询问,那你觉的如果要找标准的话,那 些同学比较合适?‎ (4) ‎ 学生可能会说XX同学体重合适。(询问学生:你 们可以猜测下他的体重吗?请本人报出结果)‎ 4. 知道比较的方法,关注表达能力。‎ ‎(肯定同学们的回答)提出疑问:那XX同学的体重就是我们班每个同学的体重吗?那这个数据代表什么呢?‎ 1. 揭题:要知道我们班同学大概有多重,就是在求我们班的平均体重是多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和学习平均数。‎ 二.构建新知 ‎1. 通过具体的事例初步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知道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并不是一个实际的数。‎ 1. 理解含义,动手操作寻找平均数:‎ (1) 小组合作按要求叠棋子,第一排叠2个,第二排叠7个,第三排叠3个。 (2)能不能通过移动使得每排的棋子一样多?先动手活动,再互相说说法。 (3)小组动手、讨论。 (4)汇报交流。 可能出现的回答:‎ ‎(A)我们先从7个里拿出1个给3个,再从7个里拿出2个给2个,这样每排的棋子就同样多了。 (B)我们是以最少的一排2为标准。从7个里拿出5个,再从3个里拿出1个,然后把这6个平均放到三排,每排放2个,和原来2个合起来,每排都是4个,也同样多。 ‎ 小结:不管怎样移动,我们都是把个数多的移给个数少的,这种方法谁能给它取个名字?(板书:移多补少)真形象! (PPT)像这样,在总和不变的情况下,几个不相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变得同样多,同样多的那个数就是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5)理解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 ‎ 2. 学习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汇总均分 提问(1):除了移多补少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有没有同学在移动棋子前早就在心里算出平均数了? 提问(2):谁能用算式表示这一过程吗?‎ ‎(板书:(2+7+3)÷3=4)‎ 提问(3):你能用数量关系表示这个式子吗?‎ 问题意识 观察、抽象的能力 方法的灵活应用 ‎(板书:总和÷个数=平均数)翻书划出重点。‎ ‎3. 讨论:如果再加入一堆棋子,平均数会不会发生变化,如果会,会怎样变化?你还会求出它们的平均数吗?‎ ‎(1)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2)请同学计算(2、7、3、12)的平均数是多少? 师:你们的方法都很棒。‎ 三.利用各种生活情景,深化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1. 运用所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平均数问题。‎ ‎2. 知道平均数应该在这一组数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1. 请学生说一说你在生活中什么地方见到过平均数,举 ‎ 例说一说。‎ ‎2. 下面是体育课上第1小组和第2小组同学的30秒跳绳情况统计表,哪个小组跳绳水平更好一些?‎ 提出问题:‎ (1) 这里可不可以比较两个小组跳绳的总数?‎ (2) 请你估算出这两个小组的平均数的取值范围。‎ ‎ 得出结论:平均数应该在这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3) 列出算式,求出这两个小组的平均数。‎ (4) 跳绳的平均数是一个小数,有什么问题吗?‎ ‎3. 选择题 小明身高1.3米,在平均水深100厘米的游泳池里学游泳,是否有危险?( )。‎ A. 肯定有 B. 肯定没有 C. 可能有 得出结论,有的时候平均数也会骗人,需要仔细考虑。‎ ‎4. 只列式,不计算 学校图书馆4-9月借书情况如下表。‎ 月份 ‎4‎ ‎5‎ ‎6‎ ‎7‎ ‎8‎ ‎9‎ 人数(人)‎ ‎143‎ ‎136‎ ‎138‎ ‎0‎ ‎0‎ ‎152‎ ‎(1)4~9月平均每月借书的有多少人?‎ ‎(2)7~9月平均每月借书的有多少人?‎ ‎(3)第二季度平均每月借书的有多少人?‎ 1. 独立思考的能力。‎ 2. 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总结概括的能力。‎ 通过这3题,你觉得在解平均数问题时需要注意什么?‎ ‎(审题仔细很重要,看清题目要求什么,板书:看、想、对应)‎ 四.总结收获 1. 通过今天的学习,现在你会求我们班级的平均体重了 ‎ 吗?谁来说一说具体的操作方案。‎ 2.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语言表达完整性、条理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