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范文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范文1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 6 个生字,并认识本课的相关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 3.读懂课文内容,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 而改变传统的看法,并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 的优秀品质。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 人物精神破内置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 感到高兴和骄傲。 教学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查找搜集关于“器官捐赠”的资料或者故事。 2.了解周围的人对捐赠器官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具体原因。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导入课题 (一)谈话激情。 师:同学们,还记得那个盲姑娘安静吗?她用小手触摸着美 丽的春天,用心灵感受着生命的美好,却无法看到真正多姿多彩 的世界。如果她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该多好啊!可是,像安 静一样的盲人,仅仅在中国就有 500 万人,他们在黑暗的世界 里度过了一生。那么盲人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闭上 眼睛感受一下。(学生闭眼感受) 师:回忆你刚才的感觉,说说假如你就是那些盲人,你最渴 望什么?(学生发言) 师:是啊,他们多么渴望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啊! (二)导入课题。 师: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包括老师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我们是多么幸福啊,那如何才能让我们的眼睛得到永生呢?相信 读了美国著名的作家琳达·里弗斯的一篇回忆文章(板书课题: 永生的眼睛)之后,我们就能找到答案。请大家齐读课题。(生 齐读) (三)提示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目标。 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先请同学们读自读提示,看看给我 们学习提出了几个要求? 学生读,交流明白:第一个要求就是说说琳达一家人为了让 盲人重见光明,他们是怎么做的。第二个要求就是从课文中找出 含有“骄傲“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三个要求就是联系上 下文,讨论讨论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字词,理清脉络 (一)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二)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词语: 笼罩 流淌 捐赠 器官 盲童 酷爱 屡屡 遵从 失明 楼主 突如其来 不假思索 不顾一切 热泪盈眶 与世长辞 重见天日 夺眶而出 指名读,要求读准。 师引导:课文我们能读得有感情,其实每个词语也有自己的 感情色彩,请同学们带着对词语的理解一起读。(生齐读) (三)学生自读课文,思考:琳达一家哪些人为了让盲人重 见光明做了些什么?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梳理,老师板书: 捐赠眼角膜 妈妈爸爸温迪 三、抓重点词句体会情感 (一)生默读课文,勾画出有“骄傲”的句子。 (二)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体会。 1.温迪告诉我:“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 骄傲。” 出示句子,师提问:温迪为什么为母亲、外公所做的一切骄 傲呢? 学生思考发言。(因为外公把外婆的眼睛角膜捐赠给了别人; 温迪的妈妈把外公的眼睛角膜捐赠了出去) 师:是啊,有了他们的捐赠,就会有盲人可以重见光明,为 别人带来了幸福,多么令人骄傲啊!我们一起通过朗读表达出文 帝的骄傲吧!(生齐读) 2.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 岁的温迪而骄傲! 你们还找到有“骄傲”的句子吗?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温迪而骄傲。 (1)引导学生读句子,并和自己勾画的句子比较,看有什么 区别? (2)明白“!”的作用。 通过比较发现少了“!”和“14 岁”,引导学生明白加上“!”, 表达的感情更强烈些,顺势指导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 (3)体会强调“14 岁”的原因。 师:作者为什么要强调“14 岁的温迪“呢? 如果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犯难,可引导学生看前文,琳达的母 亲去世后捐赠眼角膜时,琳达也是 14 岁,可她们的态度却截然 不同。 (4)比较琳达和温迪的态度。 师:琳达 14 岁时和温迪 14 岁时对捐赠器官的态度有什么不 一样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学生汇报: 我痛苦难忍,不顾一切地冲进了自己的房间。“你怎么能让 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爸爸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 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师:琳达当时对于捐赠妈妈的眼角膜是什么感受?为什么? (学生发言) 根据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深情齐读——我痛苦难忍,不顾一切 地冲进了自己的房间。“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 着爸爸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5)体会重点句的含义,找到琳达态度变化的原因。 师追问:如果你们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是什么看法呢?(生 发言,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师:是啊,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疼爱我们的人,也是我们最 爱的人,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的妈妈完整的来到这个世界上,也 能完整的离去。可是,琳达的态度后来发生了变化,是谁让她改 变了看法?(琳达的父亲和温迪) 师:父亲、温迪的哪些言行深深地影响着琳达,也影响着在 座的同学们?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句子,还可以简单 地写下自己的感受。(生自由度,勾画,潜心体会) 学生汇报,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引导体会句子。 ①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 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有 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师:父亲在说这话时是怎样的语气?(平静) 指名读出父亲的平静,其他同学并思考:父亲说这话时为什 么那么平静呢? 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认为死后器官对自己没有用处,但是对别 人却有很大的帮助,因而捐赠是理所当然的。 师: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琳达的父母是怎样的人? 师:的确只有这种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人才会为壮举 而感到平静,让我们通过朗读表现出父亲的那份平静吧!(生齐 读) 师过渡:父亲和温迪还有那些言行影响着琳达? ②父亲愉快地告诉我,他去世后要捐赠所有完好的器官,尤 其是眼角膜。 师:父亲不只是有美好的想法,而且他决定在去世后捐赠所 有完好的器官多么伟大呀,我们一起用朗读赞美这位伟大的老 人。(生齐读) 师:为什么父亲特别强调要捐赠眼角膜呢?根据学生回答出 示: “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 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 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指导看课文插图温迪的画,师:谁能用一句话来形容文帝画 的马?(学生发言)引导总结为一个词,那就是——栩栩如生。 出示盲童的画 师:这是一位盲童的画,你觉得画得怎样?和温迪的比一比 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因为温迪有一双明亮 的眼睛,而盲童没有) 师:所以父亲特别强调要捐赠眼角膜因为他觉得——(引导 齐读)“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 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 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③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我死后,也学外公 将眼睛角膜捐给失明的人,让他们重见天日。 师:其实盲人没有眼睛,远不止是不能画出美丽的画,他们 还要面临许多痛苦,那么他们会面临什么痛苦呢?(学生大胆发 言) 师:14 岁的温迪也感受了盲人的痛苦,让我们一起读——出 示句子(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我死后,也学外 公将眼睛角膜捐给失明的人,让他们重见天日。) 引导想象眼角膜的作用: 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 _________________,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 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过渡:听了温迪的话,琳达彻底领悟到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 眼角膜。出示句子: 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眼角膜! 生齐读这句话,思考:父亲还留下了什么?(引导学生领会: 关爱他人、帮助他人、为他人无私奉献……) 师出示句子: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 岁温迪而骄傲! 师引导:在这次交谈中,14 岁女儿让我明白了要为他人着想, 要无私奉献的道理,所以我为女儿感到骄傲和自豪。 四、拓展深化内涵。 (一)资料补充。 师:其实课文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原文中还这样写道: 那天,我紧紧搂着温迪。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 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 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 仍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三周后,我收到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 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 他们成为你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 幸分享她的美丽……”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仿佛还在不辍 chuò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师:此时,琳达不再悲伤,因为她又一次想起父亲的话(出 示):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 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有 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如果一个盲童能在 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 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 豪!(生齐读) (二)深化内涵,升华情感 师:上课前,我们就提出了“眼睛如何能得到永生”这个问 题,现在你们明白吗?(学生大胆发言)永生的只是眼睛吗?还 有什么也得到永生? 师总结:同学们,永生的不仅仅是眼睛,还有生命。自古以 来都有人追求长生不老,其实真正能让我们得到永生的是无私的 爱心,只有爱心才是永恒的! 五、布置作业(任选一题完成) (一)思考自己最喜欢文中的谁?并对他(她)写几句话。 (二)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和之前他们的态度作比较, 了解他们的看法变化。 (三)自己重新思考“捐赠器官”这个问题,根据课文内容 写一篇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 永生的眼睛 捐赠眼角膜 爱心永恒 母亲 父亲 温迪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