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

12古诗三首 第1课时第2课时 示儿陆游宋第1课时题临安邸林升宋 初读古诗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教材注释。试着说说两首诗的大概意思。边读边想:这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相同:1.作者都是南宋的诗人。2.都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不同:《示儿》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题临安邸》写的是诗人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无限愤慨。《示儿》直接诉说自己的心事;《题临安邸》则是借景抒情。 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他的诗有九千多首留存下来,内容极为丰富,大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阶级的屈辱求和,风格雄浑豪放。 背景介绍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和,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 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品悟诗情示告诉,告知。借助注解,解读诗意,说说诗人临终前对儿子们说了些什么?元同“原”,本来。但但是。乃你,你们。 如果陆游只能对儿子们说三句话,应该是哪三句呢?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如果只能说两句话,应该是哪两句?如果只能说一句话,应该是哪一句?陆游的遗愿是什么?告乃翁 死去元知万事空一个人临终前,一般会给儿女留下什么样的遗言?而陆游的遗言有何不同?“国”重于“家”“国家至上” 但悲不见九州同一个人知道自己将要辞世,心情一般会万分悲哀,而陆游的“悲”有何不同?为“不见九州同”而“悲伤”为“王师北定中原日”而“悲壮”为“家祭告慰”而“悲欢”悲 既然说死后万事皆空,为何独独要“悲”?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超越个人生死空悲悲民族之情国家之爱超越个人情感超越家庭悲欢 既然人死后万事都不可知,为何还要“告乃翁”?不可知陆游对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志愿矢志不渝、至死不改、终成遗愿的伟大情感,九泉之下仍然不忘北定中原,此情感天动地、可泣鬼神!告乃翁 拓展延伸诗人从20岁,一直盼到85岁。这65年间的每一天,诗人作为北宋遗民是怎样度过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诗人的另一篇佳作。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闭上眼睛想一想,说说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这是怎样的泪?他盼来了自己的军队吗?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什么?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板书设计示儿遗恨深深不见九州同强烈愿望北定中原深情期盼收复失地 诗人在金兵的铁蹄下几十年如一日,苦苦期盼、度日如年,临终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透过这份临终嘱托,你感受到诗人一颗怎样的心? 就在陆游临终之际还在盼望统一的时候,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王师干什么去了呢?题临安邸 背景介绍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压榨;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升写出了这首《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齐读诗歌,说说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陆游至死没有盼到祖国的统一?你能在这首诗中找到答案吗? 暖风熏得游人醉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醉这些权贵成天灯红酒绿,烂醉如泥,如行尸走肉。 暖风熏得游人醉醉通过这个“醉”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他们在那里高谈阔论,却什么也不去做;仿佛听到了被金兵占领地区的老百姓在说:“南宋什么时候能把领土收回去,让我们不再受苦啊!” 直把杭州作汴州在他们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汴州北宋都城汴梁,即今河南开封。杭州只是他们逃难的地方,不是他们真正的家。那些家伙简直把临时避难的杭州当作了老家汴州。 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华的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曾经把当时汴州的繁华景象画了出来,这就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图》,请大家看一看画中的部分景象。 《清明上河图》(局部) 汴州的繁华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再来看看杭州,这些权贵们逃到杭州后,杭州又成了什么样子呢?谁能用一句诗来回答?山外青山楼外楼你怎样理解这句诗?西湖周围的青山楼阁重重叠叠,风光极其美丽。 山外青山楼外楼这些楼是谁建的?皇帝及权贵他们建这些楼的用途是什么?为自己享乐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多美啊!他们已经断送了一个美丽的汴州,难道还想再断送一个锦绣如画的杭州吗? 看到这么美丽的杭州,面对这群只知道享受,而不顾老百姓死活的权贵,你们着急不着急?着急什么?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有感情的朗诵全诗。 总结诗篇当这两首诗同时摆在我们面前时,一面是权贵们寻欢作乐的场景,一面是作为遗民代表的诗人临终前还在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景,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同时呈现在你的眼前,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感想? 当北方大片领土被匈奴践踏,百姓们在匈奴的铁蹄下或背井离乡,或被奴役,过着悲惨的生活时,西湖边还是一派歌舞升平、纸醉金迷的景象。齐读《题临安邸》,说说你感受到了诗人一颗怎样的心? 题临安邸虚假的繁荣景象青山楼外楼无尽的隐忧极大的愤怒歌舞几时休淫靡的精神状态暖风游人醉杭州作汴州荒淫腐化醉生梦死板书设计 拓展延伸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死不瞑目、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课后作业阅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背诵古诗。默写《示儿》。 己亥杂诗“天干”的第六位“地支”的第十二位己亥即1839年。龚自珍清第2课时 你们知道1840年的中国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吗?鸦片战争1839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民不聊生。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一名巩祚,仁和(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年间进士。主要作品:《己亥杂诗》《明良论》等。作者简介 初读古诗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能正确地读顺诗句,掌握朗读节奏。说说通过自学,你能读懂什么?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想象你看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品悟诗情借助注解,初步理解诗意。生气活力,生命力。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万马齐喑指社会政局毫无生气,人们都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不拘一格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理解诗情再读全诗,自己想象画面,小组汇报交流,讨论想象到的画面。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万马齐喑提到“万马”你想到的是什么词?万马奔腾万马齐鸣看到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场面?这里龚自珍说的只是大清朝的马呢?他实际指的又是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 这“举国上下”包括哪些人?君、官、民……又是怎样的死气沉沉呢?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一说。 万马齐喑 看到这一切,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心情。悲哀、愤恨……这悲愤交加的情绪同样也翻滚在龚自珍的脑海,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心情的一个字:“哀”。大家再次读一读这句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用平时积累的词语说说。国泰民安、生机勃勃、安居乐业……“风雷”是巨大的社会变革,你希望这风雷涤去什么?唤醒什么?九州生气 盼望着“九州生气”,可偏偏生活在这样“万马齐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么不感慨!带着这种深切的悲愤和满怀的激昂合起来再读这两行诗。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读一读这两句,我劝谁?劝什么?怎样劝?用自己的话和表演来劝说。结合作者写诗的社会背景,再读一读这两句诗。 感悟写法将整首诗完整地读一读,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带着这种感情,再读一读这首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作者通过创造了“万马”“风雷”“天公”这样浩大的意象来表达。这样“创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同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 拓展延伸《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课后作业课外搜集一些有关爱国的诗歌或语句,抄写在作业本上。 板书设计己亥杂诗万马齐喑希望改革现状期待人才辈出政治昏暗不拘一格降人才殷切期待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