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角的认识和度量|冀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角的认识和度量|冀教版

‎《角的认识和度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角的认识和度量》是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线和角》的内容,教材通过呈现生活中常见事物中不同的角,引导学生学习角的表示法和读写方法,并通过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出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并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学生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角的度量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一部分学生对量角器有初步了解,但多数学生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体验,学生对它的认识是陌生的。因此在认识量角器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充分估计学生学习的起点,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  三、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事物中找角、认识角,用已有的经验和测量方法比较两个角大小的过程。‎ ‎2.认识表示角的符号“∠”,会读、写角;能用量角器测量指定角的度数。‎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感受测量工具的科学性。‎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会正确使用量角器并会看量角器的内、外圈刻度。‎ 五、教、学法分析 ‎  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容易激发学习兴趣,本节课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在直观感受、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并获取角的度量方法,形成自己独有的数学体验。‎ 六、 教学具准备:‎ 本课课件、量角器、三角板等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定“建模”起点 观察:请看生活中的物体,能找出图形中隐藏的角吗?(指名回答2位)‎ 过渡:角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关于角的知识。‎ 板书课题---角的认识与度量。‎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使学生体会角的普遍性,以及研究角的必要性,由此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合作探究,展“建模”过程 ‎1.认识角 问题:褪去华丽的外衣,留下数学图形,关于角,你知道哪些知识?‎ 问题:这么多的角,如何来区别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表示角的表示方法,这是表示角的符号。(板书:“∠”)‎ ‎ 追问:观察它,看一看它像我们学过的什么符号? ‎ 预设:小于号 ‎ 解说:对!和小于号特别相似,但不一样,角的符号折过来的一笔是平的,小于号折过来的一笔是斜的。 ‎ 要求:请大家在桌子上写一个角的符号,请记住它的样子。 ‎ 提问:昨天的预习谁已经找到了角的表示方法?(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板书:记作∠1,读作角1;记作∠ABC或∠B,读作角ABC或角B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记忆角的表示符号,通过学生预习自学角的表示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2.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比较大小。‎ 出示自学提示: (1)独立思考比较这两个角方法。‎ ‎(2)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选出一名代表汇报比较方法。‎ 过渡:这些方法只能粗略知道角的大小,要准确知道两个角的大小,应该用什么工具呢?(用量角器测量)这样既方便又准确。“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比较方法,尝试多种方法解决问题,通过引导,体会准确度量的必要性,由此认识度量单位及度量工具】‎ ‎3.认识量角器 ‎(1)出示量角器 提问:仔细观察量角器,看谁的发现多?‎ ‎(2)小组交流讨论。‎ 观察:学生拿出量角器,把从量角器上发现的信息指给小组成员看,比一比,谁发现的信息多。教师巡视。‎ ‎(3)小组代表上台汇报,边指边说。(其他小组做补充)‎ 预设:量角器中心有个点。引导:这个点就叫中心点。‎ 预设:中心点的左右两边各有一条直线,直线两端都有0。‎ 引导:这就叫做0刻度线。‎ 预设:量角器上有两圈数字,它们都是从0到180。‎ 引导:起点在哪里,指给大家看一看。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位同学的发现。引导: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预设:我还发现量角器是半圆形的。‎ 引导:量角器是将一个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量角器,进一步培养学生小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认识量角器各部分名称,为接下来的量角工作做初步的铺垫】‎ ‎4.在量角器上找角:60度、135度。‎ ‎(1)提问: 谁能在量角器上指出60度的角?‎ 预设:学生从内圈、外圈分别找出60°角。‎ 追问:这两个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的发现非常有价值,老师记下来)‎ 预设:顶点都在中心点;它们的一边与0刻度线重合,另一边指着60度。‎ 板书:中心重顶点;0线重一边;另边看度数。(全班读一读)‎ 追问:角的另一边同时指向60度和120度,为什么你们认为它们都是60呢?(引导:这两个角的起点在哪里?)‎ ‎(2)提问:谁能用这个方法继续在量角器上找出135度的角?‎ 追问:你是怎样找到的?(你们有问题想问吗?)‎ ‎【设计意图:试着在量角器上找角,再次为接下来的量角做准备工作,通过两次的追问,让学生初步感知量角起点决定最终刻度的读法】‎ ‎5.用量角器度量角。‎ ‎(1)过渡:继续用这个方法你能量出学习单上角1的度数,谁来试一试(展台上边量边说方法)‎ ‎(2)刚才量角的方法在组内交流一下。(继续用这种方法量学习单上角2角3的度数,你会吗?‎ 提问:角2究竟是60°还是120°呢?(引导:角2的起点在哪里?)‎ 预设:角2的起点在外圈,读外圈刻度 提问:角3是一个开口向下的角,怎么量?‎ 预设:转动学习单或者转量角器。‎ ‎【设计意图:通过度量三个角的度数,经历测量过程,掌握不同开口方向的角的度量方法】‎ ‎(三)深化新知,验“建模”成果 ‎1. 数学医院:下面测量角的方法正确吗?说说理由。‎ 让我们到数学医院里瞧一瞧,谁当第一个小医生?‎ 2、 量一量∠1、∠2的度数,比一比到底谁更大。‎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度量方法,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四)畅谈收获,激“建模”热情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请把你的收获分享一下。(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收获,帮助学生梳理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以起到巩固课堂的作用。】‎ 八、板书设计 角的认识与度量 ‎1‎ B A C ‎ ‎ ‎ ‎ 记作:∠1 记作:∠ABC或∠B 读作:角1 读作:角ABC或角B ‎ 1度 “°” 1°‎ 中心重顶点 ‎0线重一边 另边看度数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