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三首》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4《古诗三首》教案

‎4.《古诗三首》教案 本课中的三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寒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给人以美的享受;《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突出了秋天景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概,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之情;《夜书所见》先是写诗人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有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时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三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三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学习本篇课文时正好是深秋时节,而这三首诗又正好是抒写秋色乡情的千古绝唱。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借助注释、结合图意和秋天的特点来理解诗意,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积累。‎ ‎1.诵读是学习诗歌的基本方式。教学本课,要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诗的意境,从理解到感悟,到情感的升华,再到背诵。‎ ‎2.理解诗歌意思是体会感情的前提。诗的侧面提供了一些词语的注释,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师不要串讲诗句,提醒学生在使用注释的时候,力求做到总体把握,不能字字对译。‎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 ‎3.结合注释理解诗意,从而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过程与方法】‎ 以读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 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 难点 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从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师:准备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查阅这三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3课时 第一课时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背诵、默写古诗《山行》。‎ ‎3.理解诗歌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的思想感情。‎ ‎4.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重点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背诵、默写古诗《山行》。‎ 难点 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一、整体读——感知美 ‎1.激情导入。‎ 有人说“秋”是美的,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有人说“秋”是萧瑟的,秋风乍起,落叶飘零。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面对相同的景物会有不同的感受。在你眼中秋天是怎样的呢?(指名说)‎ ‎2.今天,让我们走进唐朝著名诗人杜牧的《山行》一诗中,去看看他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 ‎3.师配乐读。‎ ‎4.揭题解题。‎ 板书:山行。谁能用“行”字组一个词语?读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5.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作者?(指名说)‎ ‎6.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的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唱。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自读,读到朗朗上口为止。‎ 二、理解读——领略美 ‎1.“扶”学第一句。‎ ‎(1)先运用不同的手段突破“远上”“寒山”“斜”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寒山:用“借助注释”法。斜:用“简笔画演示”法。)‎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注意调整说话的顺序。‎ ‎(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2.“半扶半放”学第二句。‎ ‎(1)指导学生看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____的地方。用补充句子的方式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并结合讲解“生处”的写法。‎ ‎(2)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合作学习第三、四句。‎ 在学习小组中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做上记录,请教老师和同学。‎ ‎4.请一个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串起来讲一遍。(师纠正补充)‎ 三、反复读——品味美 ‎1.想象意境。‎ ‎(1)师:整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深秋的美景,但是全诗却没有一个“秋”字。请同学们反复朗读品味诗中的语言,说说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特别好。‎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 ‎(3)是啊,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山行》是一幅色彩鲜艳,意境深远的画,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4)采用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朗读古诗。‎ ‎2.体会情感。‎ ‎(1)我们常说,诗以言志。诗中的色彩,描写的景物都和诗人当时的心境有关,心情好的时候,笔下的景物都那么有生气,那么明丽;悲伤不得志的时候,笔下的景物就显得萧瑟灰暗了。所以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就能更深地体会诗人的情感,更好地读懂一首诗。‎ ‎(2)多媒体出示《山行》的写作背景。学生自由朗读。‎ ‎(3)读了这些资料,你能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吗?用心读读。‎ ‎(4)想象诗歌的意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 ‎(5)同桌之间尝试背诵、默写古诗。‎ 四、指导写——生字教学 ‎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 ‎2.学生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 ‎3.教师范写,提示重点笔画。提醒学生注意:“径”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霜”是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上部略扁,盖住“相”。 ‎ ‎4.学生练习书写。 ‎ ‎5.小组内展示书写情况,欣赏评价。 ‎ 山 行 寒 径 斜 霜 第二课时 ‎1.会认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重点 ‎1.会认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难点 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一、默写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牧的《山行》,现在让我们拿出听写本,默写这首诗。‎ ‎2.学生默写后同桌互相检查。‎ ‎3.《山行》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对,秋季,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赠刘景文》这首诗,去寻找秋天的另一番景象。‎ ‎4.出示诗人、题目,明确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学习生字:赠、刘。‎ ‎5.介绍诗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二、初读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4.自学古诗。借助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5.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细读品味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1)荷尽。‎ 出示插图,让学生由图理解“尽、擎雨盖”的意思。‎ 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那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些景物呢?‎ 指导朗读:你们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现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 ‎(2)菊残。‎ 看图,理解“菊残、傲霜枝”。‎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们想对它说些什么?‎ ‎(3)橙黄橘绿。‎ 读了这几个字,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全班交流)‎ 出示“橙黄橘绿”的图片。‎ ‎3.苏轼看到的秋天就只有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__________的季节!‎ ‎4.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些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们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 ‎5.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们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来齐读这首诗。‎ 四、熟读背诵 ‎1.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们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们有哪些好的背诵方法?‎ ‎2.熟读背诵。‎ 五、书写指导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赠、刘、盖、菊、残、君、橙。‎ ‎2.学生认读。‎ ‎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重点指导“菊”与“残”的写法。‎ ‎5.老师范写。(指导学生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的地方)‎ ‎6.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赠刘景文 爱秋天第三课时 ‎1.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重点 ‎1.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感受诗人由郁闷转为欢快的心情变化。‎ 一、美图导入,营造诗境 ‎1.出示文中插图,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象创编小故事。‎ ‎2.同学们的故事都很精彩!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来,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夜书所见》。‎ 二、初读诗文,感知诗情 ‎1.理解“书”“所见”的意思,进而解题。‎ ‎2.齐读题目。‎ ‎3.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4.老师正音,师生共同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 ‎5.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6.告诉老师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 三、精读诗文,感悟诗意 ‎1.诗的题目是《夜书所见》,那诗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呢?默读诗文,在你认为的重点词语下面画线,说说感受。‎ ‎2.在这样凄凉的秋夜,诗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觉?他想到了什么?(板书:动客情)‎ ‎3.课件出示前两句诗,教师解释诗意后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这两句诗。‎ ‎4.图文结合,自由读文,联系上下文讨论“知”的意思。(读、写、品“挑”,指导写“送”)‎ ‎5.在图中标出从诗文中摘抄到的词,给图画配上“注释”。‎ ‎6.作者看到孩子们玩得那么投入,就会想到什么?(家乡、童年)是的,这就是“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的“动客情”,也就是诗人在思念自己的家乡和童年生活。‎ ‎7.“动客情”就是全诗的中心,文字中融进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我们读的时候就要把浓浓的“想家”“乡愁”之情读出来。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种感觉呢?(自由读)‎ 四、诵读诗文,品味诗蕴 ‎1.指名读诗,师生评价,评出“朗读之星”。 ‎ ‎2.齐背诗文。‎ ‎3.说说自己的感受,你想对诗人说些什么?‎ ‎4.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两首诗,想一想,这三首诗写的都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五、小小诗人,再现诗韵 从《古诗三首》中任选一首,将其改写成一篇优美的现代诗。‎ 夜书所见 本课是三首古诗的教学。教学中我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把握诗意,避免了机械地分析,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学生通过整体感悟诗歌内容,边读边想,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此外,我让学生抓住诗中的字词来理解诗文内容,通过联系上下文分析想象,使之感受更为深入,学生体悟了诗的内涵,也学会了阅读。同时,我也注重积累与表达的训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很自然地完成读写结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