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17《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

本文讲述了一个孩子因贪玩不想吃饭,坐在树下希望自己变成一棵树,结果真的变成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的故事。这篇课文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文中那个玩得正开心不想回家吃饭的孩子多像生活中的自己呀。作者将人与动植物间的相遇与认同,描绘得有如童年生活中一种真实的存在,也使不同生命间的这份交流、关怀显得格外自然。‎ 文中小作者的经历是大多数学生都经历过的,因此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喜欢读这篇课文。而本文天马行空的想象也是学生喜欢的。这篇课文会如同一块磁铁吸引着学生走进文字,触及那些存在于我们脑海里的奇思妙想。‎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更不必过多的进行讲解分析。本课充满神奇的想象色彩,生硬的讲解会肢解文本的美感,因此教学要以引导学生朗读、想象为主,师生在朗读中进入英英的想象世界,去探寻一个孩子创造的神奇世界。‎ ‎【知识与技能】‎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字,读写重点词语。‎ ‎2.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3.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感悟想象的神奇。‎ ‎2.通过交流,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想象的神奇,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字,读写重点词语。‎ ‎2.自由表达自己觉得有意思的想象。‎ 难点 畅想自己会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教师: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预习课文。‎ ‎2课时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一、卡通人物,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孙悟空的图片)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孙悟空最大的本领是什么吗?‎ ‎(会七十二变)‎ ‎2.师:对,其实不光孙悟空会变,有些小朋友也会变。今天,就和老师一起去读一个小朋友变成了一棵树的故事吧。‎ ‎3.板书课题,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同桌互读,正音。 ‎ ‎3.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赛读。‎ ‎4.把这些词语带入到文中,看看能不能把句子读通顺。‎ ‎5.指导学生朗读。‎ 如:“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将“真”强调读。‎ 如:“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读出惊奇的语气。‎ 如:“唉,变成了树真麻烦”,强调“唉”和“真”。‎ ‎……‎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内容是作者的想象。‎ ‎2.学生交流。‎ ‎3.指名说,相机让学生明白作者想象的奇特。‎ 四、指导写字 ‎1.学生齐读生字。‎ ‎2.观察字形,说说你的发现。‎ ‎3.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伙伴的样子的呢?自由交流。‎ ‎4.指名学生说说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5.师提示重点字的关键笔画,并范写“狐、零、继”等字。‎ ‎6.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7.展示书写工整的字。‎ 我变成了一棵树 状 狐 狸 丁 零 巧 克 肠 继 续 抬 麻 烦 ‎1.默读课文,说说自己觉得有意思的想象。‎ ‎2.表达交流,自己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重点 和同学交流文中自己觉得有意思的想象。‎ 难点 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哪些奇妙的事。‎ 一、 复习导入 ‎1.课件展示图片:英英的身上冒出了许多小树枝,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 ‎2.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指名学生读。‎ 二、细读课文,品味神奇 ‎1.学习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第1~3自然段,说一说英英此时的想法。‎ ‎(2)指名读,读出妈妈的语气。‎ ‎(3)师:这样的情景你遇到过吗?‎ ‎(4)学生交流。‎ ‎(5)师:是呀,谁都不希望自己玩的时候有人来叫你吃饭。因为树不需要吃饭,所以英英就希望自己变成一棵树。‎ ‎2.英英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奇妙的事呢?默读课文第4~20自然段,‎ 画出自己觉得有意思的想象。‎ ‎3.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出示内容。‎ ‎◇我变的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鸟窝的形状多,鸟窝还会跳舞,非常神奇。)‎ ‎◇我会请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住进来。‎ ‎(英英富有爱心。)‎ ‎◇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英英的心为什么会“嗵嗵地跳着”?)‎ ‎◇妈妈打开背包,从里面拿出好多东西: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牛奶……她把这些好吃的分给小动物们。他们一起在我的鸟窝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教师和学生一起啧吧啧吧嘴巴,体会小动物吃东西时的“津津有味”。)‎ ‎◇“咕噜噜……”“咕噜噜……”‎ ‎(英英其实肚子饿了,因为想玩,所以不想回家。)‎ ‎◇“咦……可天空中一丝乌云都没有。”‎ ‎……‎ ‎“唉……都不知道。”‎ ‎(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每个小动物都对水珠有不同的想象。问学生“水珠”是指什么?)‎ ‎4.理解最后三个自然段。‎ ‎(1)妈妈说了什么?‎ ‎(2)妈妈是怎样知道“我”的秘密的?‎ ‎(只有妈妈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 三、展开想象,让奇妙的故事继续上演 ‎1.师:英英变成了一棵树后,和动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那是一幅多么和谐,多么友爱的画面。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有什么奇妙的事情发生呢?想一想,和同桌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师生共评。‎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也可以把自己的想象画成一幅画。‎ 我变成了一棵树 鸟窝 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 教学本课时,我没有过多地对文本进行解读,而是将较多的时间给学生自主朗读、默读,从而感受灵动的文字和美好和谐的画面。指导学生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这一环节,对于学生的想象,我及时肯定,虽然学生的表达远比不上文中优美的语言和离奇的情节,但每一个想法都是他们创造力的展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 创造潜能。我想,想象应是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我们不能用完美的标准为学生的想象打分,只要他们能够说出来,哪怕是一个词语,一个短句,都是这堂课中闪光的成绩。‎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