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36页信息窗2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 ‎ 2.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过程,培养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动估算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发展应用意识。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课件出示)‎ ‎76×31≈ 28×54≈ 62×49≈ 32×27≈‎ 说说你的估算方法。‎ ‎(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唤起学生对估算的记忆,并能利用知识的迁移为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做好铺垫。)‎ 2. 上节课,我们为了帮助大天鹅过冬,在饲料站里给它们买了许多的饲料。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饲料站,看看那里还有什么数学问题在等待着我们去解决。‎ 出示课件:36页的情景图。‎ ‎3.发现数学信息: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4.提出数学问题: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 ‎(1)250袋饲料一共有多少千克?‎ ‎ (2)如果用载重9吨的小货车来运,一次能运完吗?‎ ‎ ……‎ ‎(以两个小学生商量如何将饲料运走为情境导入,引导学生发现信息并提出与之相关的数学问题,既体现了本单元情境的完整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师:今天我们重点来解决“每袋饲料重46千克,买250袋。用载重9吨的小货车运,一次能运完吗?”这个问题。‎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吧!‎ 出示小组探究提示:‎ 1. 要想知道“用载重9吨的小货车运,一次能运完吗”,必须先知道什么?‎ 2. 你想到了几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哪一个办法能帮助我们尽快的做出判断?‎ 3. 把你的具体想法与做法完整地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活动情况,并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来。‎ 三、 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班内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的方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汇报时,可能会出现精确计算的现象,教师不必急于否定,可以在其它小组汇报估算方法后,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来发现估算的便捷性。‎ ‎(1)学生汇报 预设可能会出现的估算方法:‎ ‎①把46看大一些,46≈50,50×250=12500(千克),9吨=9000千克,‎ ‎12500千克〉9000千克,所以一次不能运完。‎ ‎②把46看小一些, 46≈40, 40×250=10000(千克),9吨=9000千克,‎ ‎12500千克〉9000千克,所以一次不能运完。‎ ‎(2)质疑:针对刚才这两个小组的汇报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认为哪个小组的方法更合理?为什么?学生展开讨论后汇报:‎ 生1:我认为把46看作50来估算不对。因为本来每袋饲料没那么重,我们往大了估算,结果超出实际总量,因而作出“一次不能运完”的判断是不合理的。‎ 生2:我认为把46看作40来估算是对的。因为把每袋饲料的质量都看轻了一些,估算的结果比实际总量少都运不完,所以一定不能运完。‎ ‎(3)追问:46明明更接近50,为什么在这里把46看作50就不合理,看作40才合理呢?‎ ‎ 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灵活选择估算方法的重要性。‎ ‎2.小结:‎ 看来,我们在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时,常常要用到估算。而在运用估算解决问题时,又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的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四、 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 想一想:怎样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呢?‎ 学生讨论,尝试着总结。‎ 教师总结:估算时,一是要使计算简便,(把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或整百的数);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像刚才我们解决的这个问题(‎ 用载重9吨的小货车来运,一次能运完吗?),是看准备的数量能否满足实际需要,这时,我们就把算式中的一个因数看小,如果小了都能满足,说明准备的数量足够;如果不能满足,说明准备的数量不够。‎ 当然,有的时候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如:事先作准备时)把算式中的因数看大来进行估算,还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使结果更接近准确值。总之一句话,就是估算方法有很多种,却没有固定的方法,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 四、 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 基本练习。(课件出示)课本38页第5题:‎ 估一估,在得数小于8000的算式后面画“√“。‎ ‎328×18 □ 295×42 □ 405×11 □ ‎ ‎596×19 □ 321×22 □ 187×49 □‎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方法。‎ ‎2.综合练习。走进生活 ‎(1)课本39页第6题:课件出示 ‎ 儿童剧院有24排座位,每排能坐36人。实验小学有600名学生,能坐下吗?‎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①把24看小一些,24≈20,20×36=720(人),720人﹥600人,所以能坐的下。因为把座位的排数减少了一些,估算的结果比实际能坐的人数少都能坐得下,所以一定能坐下。‎ ②把36看小一些,36≈30,24×30=720(人),720人﹥600人,所以能坐的下。因为假设每排只能坐30人,24排还能坐720人呢,如果每排坐36人,那就更能坐得下了。‎ ‎③24和36同时看小一些,24≈20,36≈30,20×30=600人,600人=600人,所以能坐的下。就算只有20排座位,每排只能坐30人,那还能坐600人呢!更何况实际有24排座位,每排能坐36人,所以一定能坐得下。‎ 同学们说的真好!有理有据,头头是道。看来,我们在利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的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2)课本39页第7题:课件出示 学生独立完成,在在全班进行交流。‎ ‎①302×21≈604(米) ②302×21≈630(米) ③302×21≈600(米)‎ ‎21≈20 302≈300 302≈300 21≈20‎ 引导学生分析哪一种估计方法更接近准确值。‎ ‎3. 课本39页第11题:课件出示 (1) 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字,找出数学信息。‎ ‎(2)独立解决问题 ‎(3)全班汇报交流,重点说估算的方法与依据。‎ ‎(是把教学寓于现实的情景中,让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启发下主动地思考、比较、选择估算方法,努力让学生达成“会选择”。切实体验估算可以更简洁、快速地解决问题,能够帮助人们尽快的对事情做出判断,培养学生灵活的估算应用意识,实现对估算结果“会判断”。)‎ ‎4.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你有哪些收获?‎ 重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总结:‎ ‎(1)估算的具体方法。‎ ‎(2)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板书设计: ‎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①把46看大一些,46≈50,50×250=12500(千克),9吨=9000千克,‎ ‎12500千克〉9000千克,所以一次不能运完。‎ ‎②把46看小一些, 46≈40, 40×250=10000(千克),9吨=9000千克,‎ ‎12500千克〉9000千克,所以一次不能运完。‎ 设计说明:‎ ‎1.设计亮点:‎ ‎(1)创设与现实生活贴近的社会情境。以运送给大天鹅购买的饲料为情境导入,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与之相关的数学问题,不仅体现了本单元“保护大天鹅”这一情境串的完整性,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尊重学生意见,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估算经验,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交流、引导学生探究出把乘法算式中的一个(或两个)因数“看大”或“看小”来进行估算,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估算结果的合理性,初步学会调整、优化估算方法灵活选择自己喜欢的估算方法,实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3)体会估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通过有效的练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基本练习使学生明白三位数乘两位数可以看成整百数乘整十数,也可只改变一个因数进行估算,再次体验估算方法的优化。通过“走进生活”的练习,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困惑:‎ ‎“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对于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学生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如何使他们理解并掌握不同的估算方法是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