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等量代换 北京版 (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等量代换 北京版 (7)

等量代换 ‎ 教学目标:‎ ‎ 1、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认识比较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比较策略解决简单问题。‎ ‎2、在经历比较的过程中,加深对等量关系的理解,增强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寻找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推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积极的交流。‎ 教学重点:运用比较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比较策略解决问题,深入理解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旧知,引出研究的方法:‎ ‎1、比一比这两张纸,说说你的发现?‎ ‎(大小、颜色、质地、形状、厚度、周长、面积、图案等)‎ ‎ 2、师:大家能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两张纸的不同,刚才你们用到的是一种数学方法。是什么?(板书:比较)这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使我们了解事物外在的特征。‎ 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用“比较”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我们会有哪些新的认识。‎ ‎(二)问题引入,产生“比较”的需求 ‎1、运用旧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这里有一个和小动物有关的问题,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学生:有3只小狗和1只小猫共重26千克,其中每只小狗重8千克。‎ 教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请你试着分析一下。‎ 学生1:小狗一共重多少千克?‎ 学生2:小猫重多少千克?‎ 教师:这两个问题都有价值,而且还有联系。如果我们想知道小猫的体重,怎么求?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1:26-8×3=2(千克)‎ 学生2:从总体重中减去三只小狗的体重和,剩下的就是小猫的体重。‎ 教师:同学们,在这个问题中知道了4只小动物的总体重,同时知道小狗的体重就可以求小猫的体重;如果知道小猫的体重也可以求小狗的体重。你们很准确地分析了条件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关系”很好地解决了问题。‎ ‎2、减少条件,产生冲突。‎ 如果我们只知道这4只动物的体重之和(出示图1),还能算出小猫和小狗分别重多少千克吗?‎ ‎ 图1‎ 学生:不能了,因为缺少条件,“小猫”和“小狗”之间就没有关系了。‎ 教师:刚才的问题能够解决,是因为“小猫”和“小狗”之间有关系,而现在它们之间没有关系,所以就不能解决了。找到“关系”常常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这种关系有时像刚才的问题一样是“直接的”,有时也可能是“间接的”,需要你自己去发现。‎ ‎ 如果再提供给你一组信息(出示图2),你能解决每只小狗和小猫各重多少千克的问题吗?学生思考后进行交流。‎ ‎ 图2‎ 学生1:还是不行,因为小猫和小狗之间仍然没有“关系”。‎ 学生2:单看这组信息还是不能解决,但如果将两组信息联系在一起就可以解决了。‎ 教师:这位同学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思路。“将两组信息综合起来”真的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吗?请同学们分小组试着想一想、画一画或写一写。‎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解决问题经验出发,感悟数量关系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在条件中寻找关系,当“关系(条件)”不够时就不能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产生“整合条件”“发现关系”的认知需求,为新课探究奠定基础。‎ ‎(三)深入探究,感悟“比较”策略。‎ ‎1、初步感悟,解决问题。‎ 教师:结合图或算式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在小组交流后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 学生1:我发现在两组信息中都有3只小狗和1只小猫,它们都可以分别一一对应。这时第一组中还剩下2只小猫是多出来的,所以2只小猫的体重之和就是30千克比26千克多出的4千克。‎ 学生2:通过比较两组小动物,将相同的3只小狗“抵消”,左边的1只小猫和右边的1只小猫“抵消”,剩下了右边的2只小猫,所以这2只小猫就是右边比左边多出来的4千克,就能求出1只小猫重2千克。‎ 学生3:我们用算式表示出两组数量的关系:‎ ‎ 狗+狗+狗+猫+猫+猫=30‎ ‎ 狗+狗+狗+猫=26‎ 通过比较两个算式也可以发现,第一组小动物比第二组小动物重4千克,就是因为第一组比第二组多出了2只小猫。因此可以得出2只小猫的体重。‎ 学生4:可以用(30—26)÷2=2(千克)求出每只小猫的体重。‎ 再用(30—2×3)÷3=8(千克)求出每只小狗的体重。‎ 学生5:求出小猫体重后,还可以用(26—2)÷3=8(千克)求出每只小狗的体重。‎ 教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有价值。画图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看出两组信息之间的联系,算式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进行两组数量的比较。画图和列式都是解决复杂问题时帮助准确分析的好方法。‎ ‎2、总结提升,掌握方法。‎ 教师:在这个问题中,知道两种量的和,分别求出数量。只借助一组信息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虽然有的同学画图,有的同学列式,但大家的思路都是三综合运用两组信息,并将两组条件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找相同与不同,相同的部分就可以“抵消”,不同的部分对应着数量相差的部分。这样就可以先求出一种动物的体重,进而再求出另一种。“比较”是解决这类问题很重要的策略和方法。‎ ‎[设计意图:给与学生探究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在充分观察、对比和尝试的基础上感受“比较”的价值,并经历从直观图到半直观的文字算式,最后到算式的抽象过程,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思路与解决问题的综合算式进行对接,逐步完成认识的抽象。‎ ‎3、巩固练习,应用方法。‎ 每辆三轮车及自行车模型各多少元?‎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方法。‎ 学生1:(130—85)÷3=15(元) (85—15×3)÷2=20(元)‎ 学生2:(130—85)÷3=15(元) (130—15×6)÷2=20(元)‎ 教师:同学们通过“比较”准确地找到了两组信息中相同与不同的部分,再抓住不同的事物与不同的数量,进而准确解决问题。请大家对比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学生:第一步求每辆三轮车模型的方式是相同的,而第二步求每辆自行车模型价格的方法是不同的。‎ 教师:不同在哪儿?你更喜欢哪种?‎ 学生:第一种是借助第一组信息求“每辆自行车多少元?”第二种是借助第二组信息求“每辆自行车多少元?”‎ 学生:两种方法都可以,第一种的数据比较小,更方便计算。‎ 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存在着选择,选择恰当的信息就可以使解决问题的过程更简洁。其实两足信息还可以相互验证,起到检验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问题,巩固运用“比较”策略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对手进行对比,促进学生对数量关系的深入分析,感悟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根据等量关系推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灵活运用“比较”,解决问题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比较,能够求出两组条件中两个不同的数量。生活中,有时问题会比较这更复杂,那还能试试吗?‎ ‎1、灵活运用:三种物体比较 教师: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学生:4个乒乓球、2个羽毛球和1个足球共重472克;1个乒乓球、2个羽毛球和1个足球共重460克。求1个乒乓球重多少克?‎ 教师:这个问题中涉及三种不同的物体,情况更复杂了,请你试着比一比、算一算。‎ 学生:独立尝试后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 ‎(472—460)÷3=4(克)‎ ‎2、灵活运用:三组关系比较。‎ 教师:同学们已经能够灵活地应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顺利地求出每个乒乓球的质量。能够进一步求出每个羽毛球和足球的质量吗?‎ 小组交流后汇报想法。‎ 学生:根据目前两组信息不能够求出羽毛球和足球的质量,因为在两组信息中,羽毛球和足球的数量都是相同的,“比较”时都被“抵消”了。当知道每个乒乓球的质量后,也只能知道一个足球和两个羽毛球的质量和,无法确定每一个的质量。‎ 教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办?‎ 学生:需要知道一组与它们有关的信息,在新的比较中解决问题。‎ 补充信息:‎ 学生:将第三组和第二组进行比较,可以得到每个羽毛球重10克,进而可以求出每个足球的质量是436克。‎ ‎[设计意图:创设较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比较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丰富对两组数量中“等量”的理解。进而在解决另两种量的问题中,产生对新条件的需求,不断深化对“比较”方法的认识。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交流,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总结:‎ 师:看来面对多个信息时,还要通过比较的策略筛选有直接关系的条件,才能解决问题。战国时期有个“田忌赛马”的故事,你们可曾听说过?‎ 出示:《田忌赛马》的图片 田忌跟齐王赛马经常输,谋士孙膑给田忌出了个好主意,第一场 比赛用上等马鞍将下等马装饰起来,冒充上等马,与齐王的上等马比赛,结果怎么?(学生:输了。)没错!第二场比赛时,孙膑要田忌用自己的上等马与齐王的中等马比赛,你们再猜猜结果?(学生:田忌赢了。)当然!关键的第三场,孙膑让田忌的中等马和齐王的下等马比赛,这回的比赛结果呢?(学生:当然田忌赢了。)比赛结果二比一,田忌赢了齐王。‎ 老师:田忌的马并没有比齐王的马优秀多少,但是为什么田忌赢得了比赛?‎ 学生:先以弱对强,再用强对中等的,最后用中等的对弱的。‎ 老师: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性找出来,在比较中找到最好的方法,这是数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方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现在你对“比较”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通过“比较”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学会灵活的运用“比较”这种数学方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