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 (8)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 (8)

夜书所见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人思乡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味。‎ ‎3、掌握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人思乡之情。‎ 难点:‎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1、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读中想象,读中追问,读中感悟,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怀。‎ ‎2、感受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 ‎3、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简介诗人,揭题导入 ‎1、师:孩子们,我们先来认识一位诗人,他叫:——(板书:叶绍翁)他是南宋著名诗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这样一首诗。板书课题。‎ ‎2、读题,释题。‎ 二、初读读顺,感受韵味 ‎1、自由读 ‎2、检查反馈,正音 ‎(1)生词“促织”的读音 ‎(2)借助注释理解“促织”的意思,相机揭示注释的作用 师:注释,能帮助我们理解一些难懂的词语。这是我们学习古诗第一次出现注释,借助注释读懂古诗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我们可要好好的掌握 ‎(3)出示“挑”的两个读音及意思 ‎(4)解释“挑促织”,进一步理解多音字“挑”的读音 师:说到蟋蟀,你们知道吗,秋天的蟋蟀最成熟,个儿最大,此时斗蟋蟀也最有趣,可是蟋蟀非常机灵,躲在草丛旁边的洞穴里,洞很深,怎么才能抓住蟋蟀?(让生说)最好的办法还是用细长的东西伸进洞里挖,等蟋蟀从洞里跳出来,孩子们就可以捉住它了,所以在这儿该选择哪个解释?那就该读——)这就叫“字义决定字音”,再读词语。‎ ‎3、指导朗读,读出节奏和韵味 ‎(1)师范读古诗,感受古诗韵味 ‎(2)师生合作读 三、整体感知,想象画面 ‎1、师:诗人叶绍翁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写了哪些景?边读边到诗中画出有关词语。‎ ‎2、生汇报 过渡:你们说的这些就是出现在诗人眼前的景,看到这样的景诗人会产生什么样的情?‎ 四、深入感悟,朗读品析 ‎(一)理解前两句 ‎1、师:这两句诗中有一个字,指的就是诗人叶绍翁,你能找出来吗?(板书:客 )师: 他为什么称自己为“客”呢?(生:说明诗人离开家乡)师:对,像这样离开故乡和亲人,独自在外漂泊的游子,我们称他为“客”。‎ ‎ 2、师:再读读这两句,想想客居他乡的诗人夜晚听到了什么声音?(生:秋风吹动梧叶声)师:你从哪个词知道风声的?(生:萧萧)你怎么知道“萧萧”就是风声?(注释)师:你也学会了借助注释来理解古诗,真不错!‎ ‎3、师:静静的夜晚,一阵秋风吹来,嘘——(播放课件风声)听着这秋风吹动梧桐树叶起出的沙沙声, 你们感觉怎样?(生:寒冷)正如诗中说的“送寒声”(课件点红,同时板书“寒”)谁能读出寒的感觉?(指名读)‎ ‎4、师:如果说秋风是凉凉的,那秋天深夜的风呢?(生:更凉)深夜江边吹来的风呢?(更寒) 指导朗读。‎ ‎5、师:萧萧梧叶,江上秋风送来阵阵寒意,(板书:送)客居异乡、漂泊在外的叶绍翁,会想些什么?他会想——(生答略)他会想-——(生答略)他会想——(生答略)他还会想——(生答略)想了这么多,看得出来诗人动了情,也就是诗中说的——(点红“动客情”板书:动客情)动的是什么情?(生:想家、想亲人……)‎ ‎6、师:自古以来,萧瑟的秋风总会勾起人们的对家乡的思念:‎ ‎ (1) (链接诗句)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只有一枝梧叶, 不知多少秋声;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 ‎(2)(链接“秋风动客情”的故事)晋人张翰祖籍苏州,但他常年远离故土家园,在洛阳为官,有一次,看见秋风勾起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多年的心愿。这就是有名的秋风动客情的故事。‎ ‎7、师:所以萧瑟的秋风中,诗人不但感到身体寒,而且想到自己孤苦伶仃、漂泊在外,他感到——(生接:心也寒)师:说得好,身也寒,心也寒,孩子们感受到了吗,把你们的感受融进朗读中吧!先自己练练,觉得读好了,就举手读给大家听。‎ ‎8、指名读 ‎9、师生合作读(老师读一句,学生重复后面三个字)‎ ‎(二)理解后两句 过渡:唉!这样的夜晚,诗人怎么睡得着呀!‎ ‎1、师:突然,他看见篱笆旁有——(生接:一盏灯)(出示第四句)齐读第四句 ‎2、师:看看能不能借助注释把你理解到的意思说给同桌听听吧!(同桌交流,指名说)‎ ‎3、指名说诗句意思。‎ ‎4、师:这情景诗人再熟悉不过了,他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盏灯了,你们知道吗?(生:是有小朋友在捉蟋蟀)‎ ‎5、(出现第三句)齐读第三四句 板书:挑 ‎6、引读:你们看,这么晚了,孩子们还没有回家,他们挑得多开心多投入呀(指名读)他们挑得多兴奋多专注呀(指名读),他们挑得多小心多入迷呀(指名读)‎ ‎6、师:此情此景,诗人会想到些什么(生: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想到童年生活,诗人眼前出现了一幅幅画面,想想看,童年那些有趣的事让他记忆犹新、难以忘怀?他可能想到了——(生:小时候捕蝉)想到了——(生:小时候钓鱼)还想到了——(生:小时候捉泥鳅)……‎ ‎7、师:眼前的这盏灯在诗人心灵的屏幕上映现出他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补充其他诗句)他也曾林间捕蝉——(生: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也曾溪边垂钓——(生: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也曾花丛追蝶——(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也曾田野放纸鸢——(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8、师:想起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诗人还会感到寒吗?(生接:不会)会感到——(生:幸福、快乐、温暖)板书:暖 ‎9、指导朗读(指名读、师生加叹词和读)‎ 总结板书:江上瑟瑟的秋风送来了寒,深夜,儿童“挑促织”,这一寒一暖,怎能不让诗人更加动情呢!这个情是什么情(生: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归结为两个字,那就是(板书:思乡)‎ 五、体会情感,吟咏背诵 ‎1、朗读整首古诗 ‎2、背诵 六、升华情感,总结全文 这美美的诗,这浓浓的情,都装进了我们的心里。其实像这样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还有很多,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更是其中的经典之作,下节课我们就将学到这首诗。‎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 叶绍翁 送———寒 ‎ 动客情 ‎ 挑———暖 ‎ ‎ (思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