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三 乘法 第1课时 卫星运行时间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情景。‎ 呈现字幕: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 师: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出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卫星运行时间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旧知铺垫。‎ ‎(1)提出问题:请你算一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5圈、10圈,各需要多长时间?‎ ‎(2)学生列式计算。‎ ‎(3)反馈计算结果。‎ ‎114×2=228(分) 114×5=570(分) 114×10=1140(分) ‎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114 ×10”的?‎ ‎2.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 ‎(2)列出算式:114×21=________(分) ‎ 学生说说这道题和以前学习的乘法有什么不同。‎ 生:这是三位数乘两位数(非整十数)的乘法。‎ ‎(3)估算结果:‎ 师: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 生:可以把114看作100来估算,也可以把21看作20来估算。‎ ‎100×21=2100(分),比2100分钟多。‎ ‎114×20=2280(分),比2280分钟多。‎ ‎(4)具体计算。‎ 师:你可以用哪些方法计算出结果呢?‎ 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教师巡视课堂,‎ 观察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有选择地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续)‎ 方法1:‎ ‎114×20=2280(利用旧知,先算出运行20圈需要的时间) ‎ ‎114×1=114(再算出运行1圈需要的时间) ‎ ‎2280+114=2394(最后算出总共需要的时间) ‎ 方法2:‎ ‎114×21=114×7×3(把21看成“7×3”) =798×3(多位数乘一位数) =2394‎ 方法3:‎ 展示过程中,要让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3.师:你会算135×74吗?说说计算乘法竖式要注意些什么。‎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特别要关注计算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帮助学生掌握笔算方法。‎ ‎(2)学生反馈运算结果。‎ ‎4.试一试。‎ 学生自主用竖式计算408×23。‎ 三、巩固新知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订正答案后,请学生介绍一下在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如: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等等。‎ ‎2.完成“练一练”第4题。‎ 学生先认真观察算式的每一步计算,找出错误的地方,并说出错误的原因,然后再写出正确的竖式计算过程和结果。‎ ‎3.完成“练一练”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  师:本节课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进行计算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第1课时 卫星运行时间 ‎114×21=2394‎ 第2课时 有多少名观众 教学目标 ‎1.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 ‎2.在解决计算问题的过程中,能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3.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估算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难点:能正确、合理地对数据进行估算。‎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报纸。‎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有什么感想?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同桌交流,集体汇报。.‎ ‎2.师:能估算出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吗?‎ 板书课题:有多少名观众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  1.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算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 ‎2.估算整个体育场的座位数。‎ ‎(1)学生小组交流,每个学生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和结果。‎ ‎(2)小组代表反馈交流结果。‎ 由于图中没有具体的数据信息,也没有呈现体育场的四周看台,所以学生不可能得到较准确的数据结果,只要是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其中一个看台。‎ 要求:①在四人小组内合作,分工数一数,最后汇总;②与自己估计的人数比一比,差别大吗?‎ ‎3.出示具体看台数据,进行估算。‎ ‎(1)多媒体课件出示: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吗?‎ ‎(2)理解数量关系,列出解答算式。‎ ‎①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看台?‎ ‎②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根据课文插图,说出准确数)‎ ‎③整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 板书:21×8×28‎ ‎(3)板书估算结果。‎ 一般情况下,把21看成20,把28看成30来估算,即:20×8×30=4800‎ ‎(4)教师小结:一般情况下,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这样方便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自己探索估计方法,全班交流不同的估计策略。‎ ‎2.完成“练一练”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本题的这些数据都接近200,所以在估计时,可以假设每天的营业额为200元,那么很快就能估计出10月上旬的营业额。‎ ‎3.完成“练一练”第5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探索方法,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不同的估计策略。‎ 题中要求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学生有多种方法,可以将报纸折一折或圈出一块,在知道这一块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版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与总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 四、课堂小结 ‎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第2课时 有多少名观众 每个看台有:21×8=168(人)‎ 共有看台:28个 ‎21×8×28‎ ‎20×8×30=4800(人)‎ 部分→整体 第3课时 神奇的计算工具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历史。‎ ‎2.认识并学会使用计算器。‎ ‎3.能利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并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4.能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 难点:对计算器的一些功能键有详细的了解。‎ 教学准备 ‎  计算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谜语。‎ 一个东西真奇怪,上面布满方块块,用手一摁字出来,加减乘除算得快。‎ 师:谁能猜出谜底是什么?‎ 生:计算器。‎ 一、激趣导入(续)‎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跟计算器有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神奇的计算工具。‎ 师:同学们都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计算器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计算器的使用已经很普遍了,计算器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你们知道如何使用计算器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这个问题。‎ 二、引导探索 ‎1.计算工具的演变。‎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中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图,帮助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 ‎2.学生分别介绍并展示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的技能。‎ 学生可能会展示一些简单的加减计算方法。教师应给予学生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尽量充分展示自己的技能。‎ ‎3.认识一些功能键。‎ ‎(1)师:既然你们已经会使用计算器了,相信你们对计算器上每个键的功能的正确使用方法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请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 ‎(2)集中说明一些主要功能键的作用。‎ ‎①开关及清除键。‎ 按一下此键就能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闭计算器。显示屏上有数字时,按一下此键可清除显示屏上的数字。‎ ‎②运算符号键。‎ 主要介绍“+”、“-”、“×”、“/”键的使用方法。‎ ‎③数字键。‎ 如按下,显示屏上就显示出“12”。 ‎ ‎④等号键“”。 ‎ 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再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 ‎⑤小数点键。‎ 按下此键,显示屏就呈现一个小数点。‎ 因为学生所准备的计算器的型号不同,所以各计算器中配置的功能键也不一样,以上5种功能键是比较常用的。如果学生有兴趣,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些其他的功能键,如:时间键、日期键、括号键、存储运算键等。‎ ‎4.尝试练习。‎ ‎(1)计算:“25×4”, ‎ 操作过程:输入→→→,屏幕上呈现“100”,就是计算的结果。‎ ‎(2)神奇的算式。‎ 学生拿出计算器算一算,发现计算结果等于输入的自然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拿出计算器,在小组内以竞赛的形式计算,比比谁算得又快又准。‎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同桌交流、讨论,教师指名学生汇报结果和思考过程。‎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学生在小组内读题计算,教师指名学生汇报。‎ 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节电节水,注意生活细节,为节能环保贡献自己的力量。‎ ‎4.完成“练一练”第4题。‎ 学生在小组内比赛计算,看谁求出的积大,并说出获胜“秘诀”。‎ 四、课堂小结 师: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计算器有了哪些新认识?‎ 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收获和学习心得。‎ 师:计算器是我们的好朋友,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一些较大数值的算式的得数。但我们也不能总是依赖它,对于一些不是很复杂的计算,我们还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来解决。‎ 第3课时 神奇的计算工具 组成:屏幕、功能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 第4课时 有趣的算式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探索规律的方法。‎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难点: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电子计算器。‎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数学运算中,有很多有趣的算式,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探索算式背后的规律,你们愿意吗?请带上你的计算器,让我们一起出发。‎ 板书课题:有趣的算式 ‎ 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 ‎1.第一关:奇妙的宝塔。‎ 多媒体出示。‎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 ‎11111×11111=?‎ 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续)‎ ‎(1)师:仔细观察上面几道算式答案的规律,答案与算式的两个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反馈讨论结果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得出结果的依据是什么,教师结合算式说明。‎ 教师总结规律:通过观察积与乘数中1的个数,发现每一个乘数中数字1的个数有几个,积的排列次序就从1排到几,再倒回到1,所以每个积就像一座宝塔似的。‎ ‎(2)引导学生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直接说出得数: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 ‎(3)依据规律直接填得数。‎ ‎111111×111111=12345654321‎ ‎1111111×1111111=1234567654321‎ ‎2.第二关:神奇的9。‎ ‎(1)提出疑问:999999×999999=?‎ 学生计算时发现用普通计算器无法直接得到准确结果。‎ 师:怎么办呢?‎ ‎(2)学生开展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引导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 ‎99×99=‎ ‎999×999=‎ ‎9999×9999=‎ 学生借助手中的计算器算一算。‎ ‎(4)小组讨论,寻找规律并汇报总结。‎ ‎99×99=9801‎ ‎999×999=98001‎ ‎9999×9999=980001‎ 教师总结规律:它们的结果都以数字98开头,以1结尾,中间填0,0的个数是算式中一个乘数里9的个数减1得来的。‎ ‎(5)根据规律,直接写出以下算式的结果。‎ ‎99999×99999=‎ ‎999999×999999=‎ ‎9999999×9999999=‎ ‎99999999×99999999=‎ ‎…‎ ‎3.第三关:神秘的算式。‎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下列算式。‎ ‎1×9+2=11‎ ‎12×9+3=111‎ ‎123×9+4=1111‎ ‎1234×9+5=________‎ ‎12345×9+=________‎ ‎123456×+=________‎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发现规律,教师指名小组代表汇报。‎ 师:可以大胆推测,(12…n)×9+(n+1)=11…1(n+1个1)。‎ 三、布置作业 搜集一些有趣的算式,尝试着寻找规律,下节课一起交流。‎ 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通过对有趣算式的探索,发现了许多有趣的规律,初步体会了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其实数学并不难,只要你平时善于动脑,认真思考,努力学习,勇于创新,就能增长智慧,变得越来越聪明。‎ 四、课堂小结 ‎  师:今天的数学课你的收获多吗?谈谈你的感受和体会吧!‎ 第4课时 有趣的算式 第一关:奇妙的宝塔   第二关:神奇的9‎ ‎   1×1=1      99×99=9801‎ ‎  11×11=121     999×999=98001‎ ‎ 111×111=12321   9999×9999=980001‎ 第三关:神秘的算式 ‎1×9+2=11‎ ‎12×9+3=111‎ ‎123×9+4=1111‎ ‎1234×9+5=________‎ ‎12345×9+=________‎ ‎123456×+=________‎ 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知识。‎ ‎2.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反馈、纠正,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重点难点 重点:复习前三个单元学习的知识,帮助学生比较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 难点:激起学生对复习课的兴趣。‎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我学到了什么”‎ ‎1.复习“认识更大的数” ‎ ‎(1)学生梳理知识。师:学习了“认识更大的数”,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主回忆、交流、汇报。‎ 生1:我知道了如何读、写大数。‎ 生2:我知道了大数的改写。生3:我知道了如何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值。‎ ‎……‎ 一、“我学到了什么” (续) ‎ ‎( 2)归纳知识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利用课件帮助学生归纳这一单元的知识结构。‎ ‎2.复习“线与角”。 ‎ ‎(1)梳理知识。‎ 师:在“线与角”这一单元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1:我会量出各种角的度数。‎ 生2:我会画指定度数的角。‎ 生3:我认识了平行线、垂线。‎ ‎……‎ ‎(2)归纳知识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利用课件呈现这一单元的知识要点。‎ ‎3.复习“乘法”。 ‎ ‎(1)梳理知识。‎ ‎(2)基础练习。‎ 教师用口算卡或幻灯片出示下面的口算题,要求学生快速、正确、完整地回答出算式的结果。‎ ‎13×2=        28×3=        103×3=‎ ‎130×2= 280×3= 103×30=‎ ‎130×20= 280×30= 103×300=‎ 二、“我的成长足迹”‎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和感想,小组代表记录,然后教师指名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生1:我发现了万以内的数和万以上的数在读数、写数和比较大小方面都是有联系的。‎ 生2: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活动是老师带着我们经历“制作”量角器的过程。‎ 生3:我对什么是角有了新的认识。‎ 生4:我会用计算器来探索计算中的规律了。‎ ‎……‎ 三、“我提出的问题”‎ 师:在学习过程中你提出了哪些问题?请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指名几位小组代表汇报。‎ 四、“我的数学日记”‎ 学生在课后结合前面的数学学习写一篇数学日记。‎ 五、课后练习 ‎  学生在课后完成“巩固应用”部分的习题。‎ 六、课堂小结 ‎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对1~3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回顾与梳理,你们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整理与复习 复习“认识更大的数”‎ 复习“线与角”‎ 复习“乘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