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七单元《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共32张PPT)部编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七单元《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共32张PPT)部编版

第七单元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1.会认“崛、魏、晰、效”等8个生字,会写“肃、振、胸、赞、效”等13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第一课时 导入新知崛起:兴起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兴起而读书。 你知道周总理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出他读书的目的的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句话是周恩来十二三岁时说的,当时中国正遭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人民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周恩来看到这种情况,便立下了这样的远大抱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1.朗读课文,思考你从课文中想知道什么。2.再读课文,理解课文结构。初读课文 第一部分():写周恩来从伯父口里了解到了中华不振。第二部分():写周恩来在租界里亲身体验到了“中华不振”的含义。第三部分():写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1-5自然段第6-8自然段第9-17自然段 崛铿锵juéqiāngkēng1.认读生字。学习生字 2.学会书写。嚷rǎng喊叫:叫~。大叫大~。吵闹:大吵大~。书写指导:嚷字笔画较多,注意中间是三横两竖,下面是“衣”字底。释义: 3.词语理解。帝国主义:本课指帝国主义国家,如当时的英、法等国力强盛的国家。租界地: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通商都市内“租借”给他们的地方。褴褛:衣服破烂。铿锵:形容声音响亮而有节奏。肇事:引起事故或闹事。 朗读课文,小组内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归纳总结 第二课时 “外国租借地”和“帝国主义列强”的资料同学们查得怎么样了?谁来说一说。情趣导入 1898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续订旅大租地条约》,沙俄获得了在旅大地区设立租借地的特权,租期为25年。旅大地区在俄国统治时期就已经叫“关东州”。州是沙俄边疆地区的行政建置,与省同级。 12岁的周恩来看到外国租借地的灯红酒绿,看到中国同胞任洋人欺辱,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角色朗读周恩来的话应该怎样读,伯父的话应该怎样读。合作探究学习第一部分 租界地对于周恩来来说是一个不解的谜团,他一定要弄个明白。1.想一想,“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学习第二部分 从描写租界地的街道的句子中我们体会到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为所欲为和中国巡警的奴颜媚骨。从描写中国妇女被欺侮的句子中我们体会到中国人任人宰割的悲惨境遇,体会到侵略者的猖狂和中国巡警的麻木不仁。 2.想象一下,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3.结合查到的资料补充帝国主义列强是怎样侵略中国的。4.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收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1.大家思考,周恩来常常在想什么?看到这一切,少年周恩来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12岁的他在想什么呢?学习第三部分 2.为什么周恩来读书的目的是“为中华之崛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因为他目睹了中华不振,中国人遭外国人欺侮的事情,他认识到要让中华民族兴起,中国人不受外国人欺凌,就必须振兴中华。3.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 课堂练习 1.知道周恩来为中华民族振兴做了哪些贡献吗?查找有关资料汇报,并说一说你的感受。2.谈一谈自己为什么而读书。拓展总结 再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