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06 发布 |
- 37.5 KB |
- 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 语文《花钟》教学赏析
《花钟》教学赏析卢老师上的《花钟》一课,教学设计独具匠心,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解释花钟”“设计花钟”“认花钟”到最后一个环节“填满花钟”,整个教学过程给人的感觉就是:美,一种不知不觉的美,一种不露声色的美,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美,这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欣赏。这种“不露痕迹”的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的技巧,更是一种教育的境界。 一、出奇的课堂导入 师:刚才快上课时有位老师问我“花钟”是什么东西?我说上课了我们班的学生会告诉你的。现在让我们来告诉在座的老师吧! 生1:用花做成的钟就叫花钟。 生2: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做成像钟一样的就叫花钟。 师:老师们理解了吗? (老师们个个豁然开朗) 卢老师开创性地利用和重组了来自听课老师的资源。这一出奇制胜的开头,不仅马上把听课老师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更激起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欲望。能够帮助在座的老师解难这可是学生最乐意做的事,也是学生感兴趣的事,更是学生引以为自豪的事。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卢老师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当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 二、机智的教师引导 (片断一) 师:“我看到什么花开了,就知道几点钟了”,这句话对吗? 生:错,应该是“我看到什么花开了,就大致知道几点钟了”,是不确定的。 师:你很会发现,这句话里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没有。 师:去读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我看到什么花开了,就大致知道几点了”,现在对了吗? (生还是说对) 师:(范读第3自然段)发现了吗? 生(豁然开朗):错,应该是“你只要看到花刚刚开放,就大致知道几点钟了。” 师:是啊,作者用词是非常确切的。 在以往的教学中,如果要体会某个词在句子中的确切性或重要性,老师往往拿出两个句子进行比较,让学生读一读、比一比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而卢老师让学生认真倾听,仔细辨别,并让学生自行发现句子中的错误、知识点的不科学。 (片断二)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真棒,那你们有没有注意卢老师说些什么啦? 生:你只说牵牛花开了,睡莲开了…… 师:真会倾听,我们把刚才说的连起来就是,(出示: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七点左右,月光花开了;晚上八点夜来香开了;九点左右,昙花开了。)自己读一读,你觉得怎样? 生1:“开了”一词用得太多了。 生2:“开了,开了”,太单调了,有点烦。 生3:“什么花开了,什么花开了”,太枯燥乏味,一点儿也不美。 师:课文是不是跟老师这样写的?(生答不是)同样写“花开了”,文中是怎样写的?读一读,画一画。 学生通过听、读、辨,自己发现问题,发现了我们平常说的口头语是那样单调、枯燥乏味,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美的欲望,体现了新课标自主探究的精神。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和精妙。卢老师就是通过这样的语言活动,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巧妙的学科融合 师:接下去老师要考考大家数学学得怎么样?究竟会不会认钟? 师:哟,万寿菊开了。 生:现在大致是下午三时。 师:哇,蔷薇开了。 生:现在大致是早上五点。 师:“大致”是什么意思?你们还能换个词来说吗? 师:你看,夜来香开了。 生:大概是晚上八点。 师:烟草花开了。 生:大约是傍晚六点。 师:月光花开了。 生:现在是晚上七点左右。 师:午时花开了。 生:也许到十二点了。 就在这几句简单的对话中,数学、常识、语文三门学科的知识都有了巧妙的融合、重组:让学生学会看钟,是早上几点,下午几点,还是晚上几点,这是数学方面的知识技能;而让学生知道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了解什么花大致是几点开,这又是常识知识;“万寿菊开了,大致是下午三时。蔷薇开了,大致是凌晨五点。”这又是用“大致”进行了说话训练,接着又用了“也许、左右、大概、大约”等词来回答,不仅加深了对“大致”的理解,更是一种词语的活用,词语的内化。真可谓是一举多得,而且组合得是那样不露声色,浑然一体。 四、愉悦的情感流淌 师:同样写“花开了”,文中是怎样写的?读一读,画一画。请挑其中一句,反复朗读,想象一下这花的样子? 生:“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牵牛花还真像个调皮可爱的小男孩儿。 师:(满脸笑容)你也来吹吹看。 (生边做吹喇叭的动作,边读这句话。) 师:(灿烂地笑)唉呀!吹得还真响呢。 生:“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就是这样(他用双手捂着脸,再打开,露出一张可爱的笑脸)。 师:(大笑)哇,还真像个迷人的花仙子。 生:“万寿菊欣然怒放。”(边做动作边说)就像过年时放烟花一样,“嘭──啪”,很快地向四面八方绽放,五彩缤纷。 师:(会心地笑)真是一位豪爽的花大姐。 (生边做心花怒放的动作,边读这句话) 师: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花,我觉得这些花就好像是我们班的学生,他们各有各的性情,各有各的姿态。真是五彩斑斓,生机勃勃。 通过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在知识环境中寻求人的“适意安居”。课堂中随处可见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氛围,如同轻轻拂面的和风,如同似有若无的天籁,给人一种情感流淌的惬意,一种来自生命深处的生机。课堂上的卢老师淡化了教学行为,淡化了僵硬的学习,而学生却学得那样轻松自然,愉快充实。这种“不露痕迹”的艺术追求不正是她常说的生活化教学理念的体现,“不为而为之”境界的最好诠释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