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20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了解容量,认识测量 ︳冀教版
了解容量,认识测量工具并测量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玩水”的实验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和数学活动经验。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升和毫升的认识。 教学难点: 容量概念的形成和正确读取量杯量筒液体的多少。 3教学方法 教法 采用探究发现法、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探究的教学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学法 重点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来参与教学活动。 4课时安排 1课时 5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量筒、量杯、水杯、针筒、滴管、一些饮料罐等。 学生准备 饮料瓶、药瓶等 6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十岁左右的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观察比较的能力,具有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的特点。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几乎每天都要接触与 “升和毫升”有关的事物,如早餐喝的牛奶、服用的液体药、饮用的矿泉水、各种饮料等,学生既有学习知识的生活经验,又有学习知识的现实需要。在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升和毫升,既可以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获得对升和毫升观察、分类、比较、操作的方法、观察比较、类比归纳、操作想象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观念的提升。 学生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等方法学习本课。 7教学过程 7.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认识升和毫升 一、新课导入 用实物,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同学们课前到超市去调查了一些盒装、桶装、袋装饮料、油等液态东西的多少,谁来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计量油、饮料的多少所用的单位有升和毫升,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升和毫升。 板书课题:认识升和毫升 设计意图 让学生到超市去调查,能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能体会到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活动2【活动】认识升和毫升 二、活动探究 1.实验,认识升和毫升。 (1)出示两个高度一样、装着水的高度也一样、但粗细不同的两个瓶子。(用不同颜色区分) 师:老师这里还有两个瓶子。比一比,哪个瓶子装的水多?你是怎么比较的?现在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 师生交流 生1:用一个大杯子,先把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做一个记号,然后倒出来。再把另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和刚才做的记号比较。 生2: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再比一比哪个多。 生3:用量杯也可以测量出哪个瓶里的水多。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许多好方法。那现在,我们就来按刚才的方法试一试吧。 实际操作。 (2)师:如果要精确的知道液体的容量,就要用到计量液体工具。(出示、认识量筒和量杯)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用升或毫升做单位。 师:升用字母“L”表示,毫升用字母“mL”表示。(出示课件并板书,学生读一读)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液体用升或毫升来计量? 生:油,牛奶,可乐,啤酒。 (3)用量杯测量两个瓶子中液体的多少。师生一起进行实际操作。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读出两个量杯中红色液面和蓝色液面所在的刻度。 (学生汇报,老师在黑板上记录) 设计意图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而言,用实物,来吸引学生,在实验中学习数学,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解决问题。 通过学生的亲自操作活动,让学生再次体验容量的概念。 让学生积极参与“玩水”的数学活动,在具体的情境中灵活运用,进一步加深对容量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小组合作巩固强化。学生进一步体验容量的概念,加深理解。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永远保持旺盛的精力来参与学习活动。 活动3【练习】认识升和毫升 三、运用巩固 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2、3、4题。 设计意图 1.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方法。 2.先同桌互相读一读,在全班一起读。 3.让学生独立观察并填空,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4.要求学生课外完成。 活动4【作业】认识升和毫升 四、感悟延伸 1.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瓶洗发水200( ) 1桶油5( ) 1瓶花露水195( ) 2.小组合作,课本练一练第1题。 设计意图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类比归纳、操作想象等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新课程理念;教会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新知、拓展思维、加深认识,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