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8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18)
12 雪地里的小画家 《雪地里的小画家》描写了雪地里一群“小画家”画画的场景,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又融汇了科普知识的儿歌。全文语言浅显易懂,排列整齐又错落有致,气韵生动,充满儿童情趣。首句“下雪啦”重复出现,旨在营造冬日雪景氛围,可以想象,当小动物们看到雪后大地就像一张洁白的画布时,那充满兴奋和喜悦的心情。第二、三、四句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精确而又饶有趣味地描绘了 4种小动物的足迹印在雪地里的不同形状。紧接着,以设问结尾,既巧妙融入了青蛙冬眠这一科学知识,又使得全诗拥有了别样的想象空间。 1.正确认读“群、竹”等生字,读准多音字“着”的字音;正确规范书写“竹、牙”等生字和“横折弯钩”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3.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4.让学生初步了解动物冬眠的知识,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掌握“横折弯钩”这个笔画的写法。 2.背诵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字词教学 (1)识记字形 字音方面,“着”是一个多音字,前一课我们刚学了它的一个读音zhe,在本课“睡着”中它读zháo,做动词。“用”和“洞”韵母相同,可以对比读一读。“参”是平舌音,“竹”是翘舌音,要注意区别。可以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识字。 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为、加、洞”。如,“力”加两点是“为”,“力”加“口”是“加”,“同”加三点水是“洞”。 图示记字法。如,“牙”采用形象直观法,可以提供大象牙齿的图片,建立文字与图片的联系,突出“牙”字的一撇。“竹”字由两个形似字组成, 要引导学生分辨两个字之间的异同。 图片对照。如,呈现一个小朋友、两个小朋友、一群小朋友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到“群”这个字是表示“数量多”的意思。 教师还可以用熟字组成新词的方法,引导学生巩固识字。如“几天、参加、竹子、一群、睡着、跑步、为了”。 (2)写字 “牙、马、用、几”4个字都是独体字。在掌握横折钩、撇的写法基础上,学习横折弯钩的写法。教学时,要求学生先练熟新笔画后再书写整字。横折弯钩在书写时要注意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后折向下写竖弯钩,有时稍稍向左倾斜一点,到起钩处略顿笔后向左上方钩出,一笔写成。写“几、用”这两个字,要提醒学生注意在田字格里居中安排。“几”字第1笔是竖撇,写在竖中线的左边,第2笔横折弯钩,起笔与撇的起笔相连。“用”字外边的“同字框”大小适中,最后一笔竖要压在竖中线上。“牙”为四画独体字,“竖钩”在田字格竖中线偏右的位置。“马”字为三画独体字,上部小下面大,“竖折折钩”的第一折要落在田字格横中线上。“竹”为六画合体字,书写时要使其左右两边对称,横要短,且左右两边的距离要适中,太远或太近都会影响字体的结构。 2.阅读教学 找一找文中描写了哪些动物和景物,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把小动物们的足迹和雪地上的“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联系起来,再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说说对小动物们的了解,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了解动物外形、冬眠的特性,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重点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着”,可尝试“开小火车”读的方式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着”的读音。句子指导的要点要落在“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这一句上。在学生自读前,教师先范读,并提醒学生注意听,然后带着学生从分句到整句、从一句到几句,逐步提高所读句子的难度,读熟课文。之后,可让学生自读课文,再采用个别读的方式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有针对地进行指导。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想象、表演等形式,感悟动物们雪地“作画”的快乐心情,体会课文的趣味和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文的学习以朗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和体会。 3.表达运用 《雪地里的小画家》用富有童趣的语句,描写了冬天里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场景。课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式是“谁做什么”,比如“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等。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这样的认识方式和表达方式,迁移到对其他动物的特征的认识中。课文中说:“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这里可以拓展学生对动物习性的认识,设计这样的问题“还有哪些动物像青蛙一样要冬眠?”引导学生说说其他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之后让学生仿编诗句,把课文最后两句中的“青蛙”改成这些小动物的名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认读本课生字。 2.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和它们的脚印的形状特点。了解动物冬眠的习性。 3.多媒体课件。 4.字词卡片,动物以及动物脚印的卡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1.借助拼音、图片认识“群、竹”等生字,学写“竹、牙”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板块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你都用什么东西画画? 2.过渡:没有颜料,没有笔的时候,有人用沙作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沙画视频《地球1小时》) 3.过渡:用沙画作画是不是很神奇呢?再来看一看不用颜料不用笔就能作画的朋友们吧!(板书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 板块二 初读课文,趣味识字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努力把句子读通顺。 (1)出示易读错的字,教师正音。 “着”是多音字,有zhe和zháo这两个读音,在本课“睡着”中它读作zháo。 (2)指名读,齐读,初步感受“小画家”快乐的心情。 2.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11个生字,检查认读情况。 群 竹 牙 用 几 步 为 参 加 洞 着 (1)请学生在文中找到这些生字并圈画出相关字词。 (2)教师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如,“竹”像两根细枝上垂下几片叶子;“牙”像上下交错的牙齿;“马”是由一匹扬起蹄子的马的形象慢慢演变而来的;“步”代表两只脚一前一后交替迈步。教师还可结合图片让学生明确“群”就是数量多的意思。 (3)“用”和“洞”是同韵母的字,带着学生读一读。引导学生比较“参”“竹”这一类平翘舌音在识读时候的区别。 3.课件出示词语。 一群 竹叶 月牙 作用 几步 为什么 参加 洞里 睡着 (1)多种形式练读字词:带上拼音拼读、指名认读、去掉拼音练读、开火车读、老师带读等。 (2)同桌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生字,如,“力”加“口”是“加”,“同”加三点水是“洞”。 板块三 学写生字,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独体字。 牙:竖钩在竖中线偏右的位置; 马:上小下大,竖折折钩的第一折要写在横中线上; 用:竖在竖中线上,左右要对称。 (1)师边示范边讲解要点,生跟着书空练写。 (2)生描红练写,师提醒生注意写字姿势。 2.教学“竹”字。 “竹”左右两边要对称,横要短。左右两部分不能太远,也不要交叉。 (1)教师可结合图片资料帮助学生认识“竹”字,建立“竹”字与具体事物的联系,让学生更为直观地认识和理解文字。 (2)师范写讲解要点,引导学生分辨左右两部分的异同,生跟着书空练写。 (3)生描红练写,师提醒生注意写字姿势。 3.指导书写笔画“横折弯钩”。 先写短横,再向斜下写竖,有点向左斜,最后向右侧写一个有弧度的钩。钩要小,弯要有弧度。 4.课堂小结: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些新的字词?会写的字中,哪个字最难写好?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1.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板块一 听歌导入,复习检查 1.歌曲导入:《雪地里的小画家》被编成了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播放歌曲《雪地里的小画家》。 3.课件出示生字词语,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一群 竹叶 月牙 作用 几步 为什么 参加 洞里 睡着 (1)依次检查生字,认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齐读课文。 板块二 感知内容,深入课文 1.学习课文第1、2句。 句段1: 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1)提问过渡:细心的小朋友读课文时有没有发现,小雪花的心情藏在一个特殊的符号里,谁发现了这个符号? (2)引导学生关注感叹号,并对其进行解释。 感叹号是问好和句号的兄弟,是标点符号大家庭里的又一名成员,是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标点符号。用来表达强烈的感情。 (3)引导学生从这个感叹号中感受小朋友看见小雪花时激动、开心、惊喜的心情。 (4)学生交流:如果你看到屋外飘着大雪,你想对家人说什么?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5)指名学生读,引导学生想象“小画家们”和我们一样兴奋地跑向雪地,边跑边欢呼,把自己的心情读出来。体会感叹号的读法,读出喜悦、惊喜的心情。 (6)联系课文和实际情况重点理解词语“一群”,感受雪地里“小画家”之多。 2.学习第3句。 句段2: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1)思考:雪地里那么多脚印,都是谁来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 他们脚的形状不同,所以踩出来的脚印也不同。小鸡是爪子,所以踩出的脚印像竹叶;小狗的爪子有厚厚的肉垫,所以踩出的脚印像梅花;小鸭的脚中间有脚蹼,所以踩出来的脚印像枫叶;小马的蹄子踩出的脚印像月牙。 3.学习第4句。 句段3: 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1)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几步”,明确小动物们画画不仅不用颜料和笔,而且画画的速度很快。 (2)体会正在画画的小动物的心情,带着欢快的心情读第4句。 (3)师指导读法:在轻快活泼的语调中,读出“小画家们”兴奋的心情及几步就能画成一幅画的自豪感。 (4)学生个人读、自由读、齐读。 4.学习第5、6句。 (1)提问过渡:这么多的小动物都出来画画了,可是有一只小动物却没有来参加,你们知道是谁吗? 句段4: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他在洞里睡着啦。 (2)指导学生用疑问的语气读出第5句,最后一句“睡着啦”要读得轻柔,突出青蛙在冬眠。 (3)教师指名回答,适时点拨:什么是冬眠?还有哪些动物需要冬眠? 蛇、刺猬等动物也会冬眠。 5.朗读全文。 (1)指名学生个人读。 (2)教师范读。 (3)全班齐读。 板块三 回顾全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情境提示,让学生根据提示回顾情境背诵课文。 情境一:雪地里,有小鸡、小狗、小鸭、小马以及它们的脚印。 情境二:青蛙冬眠。 2.全班学生边做动作边背诵课文。 板块四 课文总结,拓展延伸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2.小结:小朋友们,这篇课文通过讲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在雪地里“画画”的故事,告诉我们它们的脚印形状不同,还通过写青蛙没有参加“画画”,告诉我们青蛙有冬眠的特点。 3.找到其他冬眠的动物,按照课文最后两句的格式仿写句子。 示例: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啦。 完成对应训练。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又融汇了科普知识的儿歌。全文语言浅显易懂,排列整齐又错落有致,气韵生动,充满儿童情趣。作者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印的形状特征,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画画”的原因。 在教学本课时可从以下4点入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本课从沙画这一新颖的艺术形式入手,引导学生说说不用颜料和画笔怎样作画,引入课文,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到一种好奇、兴奋的学习氛围中去。 2.趣味识字,高效识字。识字写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本课通过展示字源的演变、图文对比、加一加等方法,增强了识字趣味性,形象生动地帮助学生识记生字,避免了抽象地识字。写字环节,分类指导,比较异同,重点指导学生书写难写的笔画“横折弯钩”,主次分明。 3.借助情境,充分诵读。《雪地里的小画家》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讲述了四种动物爪子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朗朗上口。在课堂中,要借助情境,在充分的想象中关注语气和停顿的变化,感受和体会课文轻快、活泼的基调。在读“ 下雪啦”时,启发学生回忆与联想,“看到一片雪白,你的心情怎么样?想做什么?”想象自己见到大雪时的心情。借助情境想象,读出“小画家”生动作画的场面,激发学生朗读时的喜悦。最后一句“睡着啦”读得轻柔,突出青蛙在冬眠。通过范读、引读、带读等方式,强化不同语气和语句节奏,不读破句,不唱句,在轻快活泼的语调中,读出“小画家们”兴奋的心情。因为课文里有冬天,又有小动物,所以学生学起来会非常有兴趣。 4.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在课外延伸环节中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还有哪些动物像青蛙一样要冬眠?”让学生仿编诗句,把课文最后两句中的“青蛙”改成这些小动物的名字。在一问一答中,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轻松识字,在情境中感知课文情感,充分诵读课文。加强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