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8 发布 |
- 37.5 KB |
- 8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语文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教 学 设 计 82 1.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5个生字。会写“两、就”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3、学会准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出现的动词。 4、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体会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1、了解青蛙成长过程中的形体变化。 2、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出现的表示动作的词在运用上的准确性。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图片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自学课后的生字,思考课后问题。 2、读课文过程中,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困惑。 3、思考课前布置的问题。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塘、脑”等15个生字。会写“两、就”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师引语: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猜猜它是谁? 2、ppt出示谜面 3、生交流,说谜底。(板书:蝌蚪) 4、板书:蝌蚪,引导学生观察词语的特点。 5、出示小蝌蚪图片,说说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模样? 6、小蝌蚪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咱们要不要帮忙? 7、揭题板书 (二)初读识字 1、出示自读提示,指生读要求: (1)请同学们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圈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音、字形。 (3)标出课文自然段,说说每一自然段的大意。 2、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学生多种形式认读,师相机点拨。 (2)出示会写生字,指导观察字形,正确书写,评议鼓励。 3、巩固生字,同桌互相检查 (三)再读感知 1、师读课文,生边听边用“——”标注文中的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样的。 82 2、填空回顾课文 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大的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3、小结 作业布置:书写本课生字,并且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准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出现的动词。 2、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体会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字词 2、听写词语 3、引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二)感知课文。 1、播放情境朗读,学生认真倾听,想一想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小组交流 ,出示画面,帮助学生说话 3、自读课文,用“——”在课文中画出描写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三)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说说。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 (2)他们是怎样接近这些小动物的?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话? 2、引导学生体会“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区别。 (1)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 (2)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 (3)小蝌蚪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就游过去。 3、分角色朗读。 (1)、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导分角色朗读。要求:戴上头饰,配上动作,表演朗读。 四、启发思考。 引语:为什么小蝌蚪认定大青蛙就是他们的妈妈? 1、点拨朗读。 鲤鱼和乌龟是怎样向小蝌蚪描述他们的妈妈的?用“~~”画一画,读一读。 2、小蝌蚪见到的大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3情境填空,配上动作朗读 (五)发散思维。 1、引语: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变成了青蛙,听到了妈妈的招呼,他们是怎 82 么做的? 2、找出相应句子,体会蹦、跳、蹬 3、播放青蛙的叫声,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小青蛙和妈妈都说了些什么? 4、你们喜欢小青蛙吗?能夸夸他们吗? 5、当妈妈不在你们身边的时候,你们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 (六)课外延伸。 1、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青蛙的知识? 2、出示有关青蛙的资料。 3、欣赏歌曲小蝌蚪 九、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教学后记】 2.我是什么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说说水的变化过程,体会“落、打、飘”用词的准确性。 4.了解水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和灾害。 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什么,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图片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自学课后的生字,思考课后问题。 2、读课文过程中,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困惑。 3、思考课前布置的问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结识一位新朋友,这位新朋友非常有意思,他不直接告诉你们他是谁?他说:“你们猜猜,我是什么?”出示谜语 82 (1)忽然不见忽然有,像虎像龙又像狗。太阳出来它不怕,大风一吹它就走。(云) (2)线儿又粗又有细,上接天来下接地。落在水里无踪影,庄稼见了笑嘻嘻。(雨) (3)白色花无人栽,无根无枝又无叶。一夜北风遍地开,此花源自天上来。(雪花) (4)大小珍珠光又亮,霹雳啪啦从天降。小孩捡起捧在手,慢慢变成水一汪。(冰雹) 板书“2我是什么”( 齐读课题) 他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学习第二课。 二、读文识字 1.先小声地自由地读课文,认生字。可以看拼音,多读几遍,记住字音,边读边划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并且给每一自然段表上序号。 2.检查生字词。(课件出示生词,以多种方式认读。) 3.检查会认字和会写字。(出示字卡) 4.指导书写生字。 三、精读课文,理解朗读 1、你最喜欢水的哪种变化,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2、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1)课文中的我穿着白衣服、黑衣服、红袍子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吗? (2)我的变化奇特吗?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吧。 (3)我是怎么变成雨、雹子、雪花的?你能做做“落”“打”“飘”的动作吗? (4)教师引读: 夏天的早晨,我在--- 秋天的早晨,我在--- 3、看完了我的变化,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一块儿读读课文,也可以加上动作。 布置作业: 书写本课生字,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说说水的变化过程,体会“落、打、飘”用词的准确性。 2.了解水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和灾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复习要求会认的生字。 1.齐读要求会认的生字。 2.小老师领读生词。(多媒体出示) 二、我是水孩子,我会变成什么? 1、引读课文:我的家在什么地方?我温和时做过哪些好事?暴躁时干过哪些坏事? 2、联系上下文思考:我的家还在哪儿?我的温和、暴躁表现还在什么地方?在生活中,我还能做哪些好事?又做过哪些坏事? 3、了解水的性情后,你能读好课文吗? 82 三、拓展性学习 1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讨论、交流。 2、现代生活中,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只让水做好事,不让它做坏事? 3、学生合作,小组调查研究,研究水的家:看年无们身边有哪些保护或破坏水资源的现象?把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教学后记】 3.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读准多音字“为、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3、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体会“乘着、挂住、炸开”用词的准确性。 4、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 借助图片、关键句、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说清楚课文介绍了哪几位植物妈妈,他们是怎么传播种子。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图片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自学课后的生字,思考课后问题。 2、读课文过程中,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困惑。 3、思考课前布置的问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3、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引入:小朋友,秋天是植物种子成熟的季节,种子宝宝要告别妈妈开始自己的生活,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好办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板书课题。 2、课件演示:播放蒲公英、苍耳等植物传播种子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今天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要告诉我们植物传播种子的巧妙办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 二、学习生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82 (一)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互相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小组读书的收获。(这只是初读,学生能说出自己的读书所得就要加以表扬,不能要求过高。) (二)识字 1、自己练读生字。引导学生可同桌之间接龙读生字。 2、小黑板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指读。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给生字找朋友,用词语说话。 (新课标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方法,来调动学生识字的热情,相互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的效果。) (三)赏读 1、小组合作读课文,看谁读得美。 2、选读。选自己喜欢的一节练读,再展示。 3、通读全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整体感知课文,在正确、流利的读书的同时,获得初步的理解与体验。) (四)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如、已、娃、纷、好。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的结构,交流书写注意的地方。 3、教师示范,指导重点笔画。如“已”要半封口,不能写成自己的“己”等。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布置作业:书写本课生字,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2、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体会“乘着、挂住、炸开”用词的准确性。 3、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词语,开展各种形式的认读。 二、学习第一小节。 师:同学们,课文中第一小节提出了一个问题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你们找到了吗?谁找到了读给大家听。(指名读第一小节) 1、自荐读第一节(评读): (1)谁能用一个词来换掉“啥办法”中的“啥”字?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疑问的语气。指名读,齐读。 过渡:是呀!植物没有手脚,靠的什么办法来传播种子呢?课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植物?他们又是怎么传播种子的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那么你喜欢哪种植物的方法? 82 三、阅读感悟第2、3、4、5小节。 1、回答问题相机理解、感悟、指导朗读2、3、4小节。 (1)蒲公英 师:既然你喜欢这一小节,那么你能不能带着对它的喜爱把这一小节读给大家听呢? A、理解“降落伞”。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降落伞吗?谁能说一说他是什么样的?看看老师准备的图片(出示降落伞的图片)谁能说一说一般在什么情况下用到它?也就是说降低了危险,可以让人安全着陆。可见蒲公英妈妈多么爱自己的娃娃呀! B、理解“纷纷”“四海为家”读后两句。 师:那你们见过蒲公英以及它的果实吗?它是什么样的?(生回答)我们有些小朋友还没有看到过蒲公英,所以我带来了一组图片,让大家一饱眼福。 看课件教师边引导:看它的果实还真是毛茸茸、圆乎乎、轻飘飘的,多可爱呀!他们的种子就藏在这毛毛里。当微风吹过的时候,这些种子就会怎么样?(生答:飞走了)是怎么样飞走的?(生答:一个接着一个)用诗歌中的一个词是——纷纷。还有见过哪些景物是纷纷落下的?(落叶、雪花)分别用“纷纷”说一句话。(评价:同学们我们平时就应该象这两位同学学习。不仅要学会学习知识,还要学会运用知识。)大家想一想:风儿会把它们带到哪里?还会走到哪?(森林、小河边、田野、菜园)他们走到哪里就会在哪里安家,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四海为家。 C、练读.指名读,齐读 师:同学看,小蒲公英撑着妈妈为他们准备的降落伞在蓝蓝的天空里自由的飞呀飞呀,他们是多么的自豪啊,因为他们长大了,终于可以离开妈妈独立生活了。就让我们把自己当做小蒲公英,读出他欢快自豪的心情。注意“微风”与“纷纷”读的要轻一些,柔一些体现种子轻柔,自豪、愉快的感觉。(评价一下或再指点一下) (2)苍耳。 过渡:还有谁喜欢其它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那么就请你带着喜爱之情把这一小节读一读。其它同学可以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相机交流“全身武装”、“凯甲”以及“山洼”) 理解“铠甲” 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文中的含义,老师也找来了苍耳的图片,大家看一看同桌互相说一说它的样子。(生回答)对!壳很硬.{课文中的哪个词告诉了我们它的外壳很硬?(铠甲)以前指的是古代士兵打仗时穿的衣服。}苍耳穿上这样一件凯甲,对它有什么帮助呢?小刺有什么作用呀? B、指导朗读。 苍耳妈妈真了不起,多么巧妙的方法呀,不仅可以保护孩子,还能使孩子们挂在动物的身上四处安家。谁还能带着这种喜爱的心情读一读这第3小节。 C、请喜欢苍耳妈妈的小朋友一起来读读吧! (3)豌豆 过渡:谁喜欢豌豆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请你读一读。 理解“啪的一声”: 孩子们你们觉得豌豆妈妈的办法怎么样?(很有趣)太阳晒后就会——炸开。会发出什么声音?快从文中找出来,指一指。“啪”是个拟声词,表示当时发出的声音。我们读的时候应该干脆, 82 快速一些,把这句话读读试试。 B、指导朗读:豌豆宝宝们离开妈妈时心情怎么样?从哪看出来的?(蹦着跳着)那就请你读出豌豆宝宝那种欢快的心情?(评价) C、齐读:我也很喜欢这位妈妈,因为他让自己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跟我有同样感受的同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同学们,文中向我们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不同方法,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答案就在书中第5小节,谁愿意把它读出来? (1)读一读最后一小节。 (2)引导:找到答案了吗?为什么不知道?(学生回答)那么我们平时应该做什么样的孩子才能得到许多的知识?(板书:仔细观察) (3)指导朗读:谁都想做仔细观察的好孩子,那就请小朋友们大声的把这最后一小节一起来读一读吧。 (4)背诵课文:在学习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对这篇课文的喜爱,相信你们已经能够把整篇课文背诵下来了是吗?我们一起来看着无声动画试一试吧。 六、总结并布置作业。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留的作业是把你观察或从书籍、网络里查阅到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并编成小诗歌,写下来并说给小伙伴们听。 【教学后记】 口语交际 有趣的植物 【教学目标】 1、能学会表达的方法,正确流利地表达,做到声音响亮,态度自信大方。 2、在交流、倾听中了解一些有趣的动物知识。 1. 引导学生做到互相交流,学会认真倾听和大胆交流。 2.打开思路,激发兴趣。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流利地表达。 【课前准备】课件、图片 【预习要求】 以询问、阅读、收看影视或网上查询等方式收集与本课相关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一)、图片激趣,导入课题 放映动物图片,揭示课题:有趣的动物。说说喜欢它们吗?为什么?(二)、介绍有趣的动物。 1、小狮子自我介绍(课件出示:录音介绍) 82 小狮子:大家好!我是小狮子,号称“万兽之王”。我的头大大的,长着锋利无比的牙齿。我有粗壮而有力的腿脚,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我整天练习滚、扑、撕、咬这些本领。力大无穷的我最爱吃新鲜的肉,森林里没有我的对手!别怕,从今以后,保护大家是我的职责!希望大家喜欢我,和我交朋友哦! 思考:小狮子是怎样介绍自己的?生点评、师板书:名字、样子、特点、习性。 2、练习说话 (1)出示图1,引导学生说鸭子的外形、叫声、动作 (2)出示图2,引导学生说鸭子的本领和习性 (3)结合两幅图,学生试着连成一段话 3、狮子带来了参加森林动物派对的邀请函,你们想参加吗?生戴上动物头饰,互相打招呼问好。指名一位学生做自我介绍,生评价。师板书:说话声音响亮,态度热情有礼貌,动作。 4、齐读口语交际要求,做到(1)交谈有礼貌(2)表达有条理(3)倾听有耐心 5、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自我介绍 6、指名自我介绍 7、参加森林派对,自由向同学或听课老师进行自我介绍。 四、小结 回顾介绍动物的方法,树立爱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能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来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 3、熟读并背诵古诗梅花,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梅花的精神。 4、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 2、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课件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自学课后的生字,思考课后问题。 2、读课文过程中,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困惑。 3、思考课前布置的问题。 82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能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来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发现识字方法,激趣识字。 学生反复自读每组词语,说一说从这几组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说一说,然后小组采用不同行式进行熟读这些字词。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3、识字游戏“开火车”。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 迎上去穿衣裳甩甩头追上去披红袍摇摇头 2、在小组内演一演。 3、每一组词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演示。 4、句子练习。 (1)学生自由读一读书上的两个句子。 (2)同桌互相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来说一句话。 (3)请同学在全班交流练习说句子。 三、书写提示。 1、先观察,同学们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请学生描红,描红以后再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4、进行全班评比。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并背诵古诗梅花,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梅花的精神。 2、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齐读课题。播放课件,板书课题,学习“花”。 二、初读诗文感知大意 1、教师范读古诗。 2、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得通顺、流利! 3、指名读诗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4、教师与学生配合读诗,指导学生读准每个字音、停顿、节奏! 5、认识二类字 82 6、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三、细读古诗,进入诗境。 1、人们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了这么多遍古诗,你从古诗中看到了什么画面? 2、学习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通过诵读这两句诗,体会一下梅花不怕冷的品格。 3、学习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那一朵朵梅花被雪压住了,诗人王安石是怎样发现它们的?请用诗中的句子回答。谁愿意来读读这两行诗?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这两句诗要告诉我们什么?通过朗读体会梅花的洁白和幽香。 4、同学们,你们喜欢梅花吗?为什么?让我们读出对梅花的喜爱! 5、师配乐读;请你们闭上眼睛,认真听老师读诗,想象画面。 6、生配乐读: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朗读,再次把我们带到那个梅花开放的地方? 7、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读诗的吗?(摇头晃脑地读)我们一起站起来,学一学古人,用你的表情,用你的动作来表演这首古诗。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背诵古诗,完成校本作业。 【教学后记】 1.场景歌 【教学目标】 1.认识“滩、艘”等12个生字。会写“园、孔”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背诵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学习数量词的运用; 【教学难点】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恰当地运用数量词。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图片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自学课后的生字,思考课后问题。 2、读课文过程中,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困惑。 3、思考课前布置的问题。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今天,老师和大家要去几个很美很美的地方, 82 你们想去吗?(想。)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学习第4小节 1.过渡:那我们就高举鲜艳的队旗,吹响嘹亮的铜号,高高兴兴地出发吧!(播放画面:在嘹亮的铜号声中,一群“红领巾”高举队旗高高兴兴地去郊游。)在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想和他们一起去郊游吗?(想。)不过,在出发前,你们得过一个识字关,过关后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2.结合学生回答的内容,课件出示词语:铜号、红领巾、队旗。 3.识字。 (1)出示红领巾、铜号、队旗图片,指导读准“领”“铜”“队” “旗”。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 (3)小结:小朋友们的识字方法真多:加一加,换偏旁„„你们可以用这些方法识字。其实识字的方法还有很多,希望大家在以后学习生字的时候多开动脑筋,争做识字大王! 4.学生尝试加上数量词,再读一读。(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群“红领巾”,一片欢笑) (1)教师指导学生读第4小节,注意朗读的节奏。 (2)再读韵文。(师打节拍,生有节奏地齐读第4小节。) 三、学习第1~3小节 1.引导自主学习:我们要去的地方有很多,现在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旅行吧! 2.出示自学提示: (1)朗读课文第1~3小节,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正确,读通顺。 (2)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外形复杂的字? (3)我们都去了哪些地方?这些地方都有哪些景物? (4)了解儿歌的语言形式。 (5)根据自学提纲自主学习。 3.交流汇报:我们都去了哪些地方? (清凉的海边,幽静的乡村,美丽的公园。) (1)课件出示海边图:课文哪个小节是写海边的景物的?谁来读一读?小朋友在海边看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乡村图:哪个小节是写乡村的景物的?谁来读一读?小朋友在乡村又看到了什么? (3)课件出示公园图:哪个小节是写公园的景物的?谁来读一读?小朋友在美丽的公园里看到了什么? (4)课件出示三个小节的课文:小朋友观察得可真仔细,现在我们再把课文读一读。 4.交流认读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你会读哪些字?谁来当小老师带其他小朋友读一读? (2)去掉拼音认读:去掉拼音你还能准确认读这些字吗?(老师随意抽读)有哪些字是你以前就认得的?(指名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我会记„„) (3)组词。 记字还有个好方法,就是把字组成词语。看哪个小朋友脑筋最灵,给下面几个字组词。(抢答比赛) (课件出示:园、军、号) (4)游戏巩固生字。 拿出你的字卡,玩玩字卡游戏,考考你的小伙伴。 82 四、学习数量词 1.再读黑板上的词语。 2.这些词语有它们的好朋友,现在需要请小朋友来帮忙把它们找出来。我们再来把课文读一读,想想它们的好朋友是谁。(全班齐读全文) 3.发卡片给学生,玩找朋友游戏。形式:海鸥的朋友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 4.认识数量词:刚才我们找出来的词叫数量词。(板贴:数量词)一般我们在表达一种事物时都要配上合适的数量词,例如:一个人、一本书。看着黑板我们再来读一读。 5、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引导学生看图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游戏是小孩子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采用游戏的形式学习数量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五、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1、游戏“找朋友” 2、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课文中的数量词学的这么好,老师有一首“数量词”歌也不错,想送给你们。大家听听吧(出示课件) 量词歌 一头牛,两匹马,三条鲤鱼四只鸭,五本书,六只笔,七棵果树八朵花, 九架飞机十辆车,量词千万莫用差,小朋友,试一试,换换就要闹笑话。 3、大家想生活中的例子,也学着说说。(视时间灵活处理要作为课内延伸或作业) 4、出示图片,观察教室里的物品,仿照课文,用上数量词说一说。(小练习) 六、课堂总结 【教学后记】 2.树之歌 【教学目标】 1、会认识15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和树木有关的语句。 4.在课外积累关于不同种类树木的知识。 朗诵、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图片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自学课后的生字,思考课后问题。 82 2、读课文过程中,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困惑。 3、思考课前布置的问题。 【教学时间】1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识15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认识“木”字旁,并能列举学习过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课件出示一些树的图片 师:同学们认识这些树吗?知道他们的名字吗?知道他们的生长习性吗? 今天我们记住一首儿歌,来认识几种树木,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 2、出示课题:树之歌 二、借图识字 (一)整体感知全文 师示范读全文,生模仿这读,尝试读准字音。 师:这首儿歌主要写了什么呀?(很多的树) (二)随图识字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认一认这些树的样子和名字。 1.依次出图,图上配有加拼音词语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 松柏树木棉树桦树银杏水杉桂花树 请同学来拼读,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 杨、榕、梧桐、枫、松、 柏、桦、桂 仔细观察这几个生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 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呢? 还学过哪些与木字旁相关的字呢? 再观察这些字,在读音上有什么发现呢? 他们是形声字。左边表意,右边表音。 3.出示词语 手掌绿装耐寒守北疆 化石银杏水杉 自由拼读,交流识字方法 开火车朗读 师:现在我们把词语放回到儿歌中,把儿歌读准确。 4.出示儿歌 全班齐读 82 请个别同学读。 分句子朗读。 三、指导书写 化、柏、松、枫、桐 以上四个字可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教师适当的提醒,学生自主完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生字词,学习书写剩余生字。 2.了解每种树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尝试背诵。 4.积累木字旁的生字,对木字旁的构字含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开火车读词语 梧桐手掌枫树松柏 绿装桦树耐寒守北疆 银杏水杉 化石桂花 2.朗读全文 二、细品儿歌 (一)出示儿歌第一句 “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1.请同学朗读 其他同学圈出来这句话写了几种树木?杨树榕树梧桐树 2.再请一位同学读 其他同学找一找这三种树木有什么特点? 3.出示图片 请你根据他们的特点,猜一猜这三幅图分别是什么树,并说明理由。 4.齐读第一句话 (二)出示儿歌第二句 “枫叶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1.请同学朗读 其他同学圈出来这句话写了几种树木? 师:松柏不是一种树,是两种树。各自的名字是松树和柏树。 2.再请一位同学读 其他同学找一找这枫树、松柏树有什么特点? 师补充课外知识,为什么松柏树终年长青。 3.出示图片 请你根据他们的特点,猜一猜这三幅图分别是什么树,并说明理由。 4. 齐读第二句话 82 (三)出示儿歌第三句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1.请同学朗读 其他同学圈出来这句话写了几种树木? 2.再请一位同学读 其他同学找一找这木棉树和桦树有什么特点或者生活习性? 3.出示图片 欣赏木棉树和桦树,观察图片,看看他们的样子有什么不同? 4.齐读第三句。 (四)出示儿歌第四句 “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花开满院香。” 1.请同学朗读 其他同学圈出来这句话写了几种树木? 银杏树 水杉树 桂花树 2.再请一位同学读 结合自己的课外知识,猜一猜,为什么叫银杏树和水杉树活化石? 3.出示图片 欣赏银杏、水杉和桂花树 (五)朗读全文并尝试背诵 总结 【教学后记】 3.拍手歌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牢、记”等 13个生字;正确书写“保、护”等 8个字。 2.正确认读“牢记、孔雀、雄鹰”等词语;正确读写“拍手、保护、动物”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儿歌的节奏,做拍手游戏。 4.了解“隹zhuī、鸟”等偏旁表意的特点。 5、交流动物知识,增强关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识记与动物有关的生字;了解“隹、鸟”等偏旁表意的特点;熟读课文,能做拍手游戏。 【教学难点】了解“隹、鸟”等偏旁表意的特点。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图片 【预习要求】 82 1、熟读课文,自学课后的生字,思考课后问题。 2、读课文过程中,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困惑。 3、思考课前布置的问题。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认识其中的哪些动物,告诉学生这些动物就藏在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 2.揭示课题,板书“拍手歌”,学生齐读。 3.认识“拍手歌”。回忆二年级学过的拍手歌。课件展示,请一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拍手应和。教师简介:拍手歌就是拍着手诵读的儿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听录音,感受读课文的节奏,数一数课文有几个小节。 2.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三)细读课文,借图识记 1.画一画,找一找。 引导学生自己画一画、找一找课文里提到了哪些动物,然后交流。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第一组词语:“孔雀、锦鸡、雄鹰、雁群、百灵、老虎、熊猫”。 认读后重点指导认识“隹”。先让学生观察“雀、鹰、雁”字形的相同之处,然后演示“隹”的字形演变过程(详见“教学资源”),让学生知道带有“隹”的字与鸟类有关。 最后拓展识字,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部首是“鸟”或“隹”的字。 2.读一读,选一选。 这一环节主要学习第二组词语:“牢记、保护、伙伴”。教师可以出示如下练习: 牢记 保护 伙伴 我们要( )大自然中的动物。 动物是我们的好( )。 学过的生字大家一定要( )。 练习之后再出示“记、己”进行对比,出示“保、伙、伴”三个字,练习组词和用词语说句子,看谁用得准确。 3.“开火车”认读,巩固识记。用卡片出示要求会认和会写的两类字,采用开火车、同桌互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 加以巩固。再认字的时候,将生字放在词语里,再把词语放到课文的句子里,再结合着理解句子、结合句子内容说话,将字词句运用整合起来。 4.自由读文,巩固生字。 (四)拍手游戏,品读课文 1.学生自己拍手读课文,要求注意朗读的节奏。 2.同桌拍手互读。 3.全班拍手对读;教师引读。如教师读“你拍一,我拍一”,学生读“保护动物要牢记”,体 82 会诗歌的节奏。 (五)整体把握,练习说话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第 1小节和最后一个小节讲了什么道理。 2.学生思考后交流。 3.让学生抓住文中动物的特点练习说话,交流对动物的了解,升华情感。 (1)先说说自己对课文中动物的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说。 (2)让学生模仿例句,用一句或几句话夸夸它们。在说完整话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说出动物的特点来(详见“教学建议”)。 (六)书写“保、伙、伴” 1.观察偏旁,归类书写。出示生字卡片“保、伙、伴”,观察比较,说说写好单人旁需要注意些什么。 2.观察部件,交流提醒。引导学生观察生字部件中的笔画,说说书写时要特别注意哪些笔画或部件。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4.师生赏评,练习改进。 (七)拓展小结 1.总结全课: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好多动物朋友,也了解了它们的生活特点。动物 和人类一样,都是大自然的孩子。我们要和动物和谐相处,爱护它们、保护它们,共同拥 有美丽的大自然。 2.拓展延伸:学生课后搜集其他内容的拍手歌,准备在后面的学习中交流。 (八)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 2.把今天学过的内容讲给家人听。 【教学后记】 4.田家四季歌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蝴、蝶麦、苗”等17个生字;正确书写“季、吹”等10个字。 2.正确认读“蝴蝶、麦苗”等词语;正确读写“播种、施肥、插秧”等8个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读出儿歌的节奏,理解不同季节的农事活动。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蝴蝶、麦苗”等词语;正确读写“播种、施肥、插秧”等8个词语。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读出儿歌的节奏,理解不同季节的农事活动。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图片 【预习要求】 82 1、熟读课文,自学课后的生字,思考课后问题。 2、读课文过程中,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困惑。 3、思考课前布置的问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蝴、蝶麦、苗”等17个生字;正确书写“季、吹”等10个字。 2.正确认读“蝴蝶、麦苗”等词语;正确读写“播种、施肥、插秧”等8个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活动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大国。我国从南到北,种植农作物不一样,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也不一样。关于我们这儿四季的农事你又知道有哪些? 学生讨论交流。 2.今天,我们来学习田家四季歌。 3.板书课题,一起齐读课题。(板书:4田家四季歌) 二、检查预习 1.小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23页,把书端好,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字词识读 同学们课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了生字词,词语能读正确吗? 出示带拼音生字,同桌互读词语,用心听,他读得是否正确。 自由练读,同位轮读,指名读。重点指导平舌音“桑、虽”,后鼻音“场、洋”。 3.检查课文朗读 小朋友们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吗? (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 (2)指名朗读课文 ①指名读第一节,其他同学端好书,仔细听读对了吗? 大家看这个字“嫩”是前鼻音“nèn”,不要读成“nèi”;注意儿化音“桑叶儿”谁来读读?放到句子中你能读正确吗? 还要注意读好长句子“花开/草长/蝴蝶飞”的停顿节奏。 (课件出示):长句子“花开/草长/蝴蝶飞”读准停顿和节奏,加点的字重读。 ②指名读第二节 这里的“勤耕作”能读准吗?出示长句子“采了/蚕桑/又插秧”能读通顺吗?自由练读,指名读。 ② 指名读第三节,出示长句子:“谷/像/黄金/粒粒香”自由读,指名读。注意读通顺。 (课件出示):长句子:“谷/像/黄金/粒粒香”。读准停顿和节奏,加点的字重读。 ④指名读第四节。 这一自然段来看看多音字“了”在这里读“liǎo”是“完,结束”的意思,另外,还有一个读音“le”练一练,读给同桌听。 老师范读,学生跟读,指名读。放到句子中你能读正确吗? (3)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82 4.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肥辛年用田字格课件出示,仔细观察字形结构。“肥”字第五笔是横折钩,第八笔是竖弯钩。“辛”三横中最长的是第二横,最短的是第三横。“年”字第四笔与第五笔不要连在一起写。 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指名说。 (2)教师范写“肥辛年”, (板书:肥辛年) (3)认真读贴,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安。 (4)展评学生的书写。 布置作业:书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理解不同季节的农事活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当小老师,抽读生字卡片。 2.复习词语:出示生字卡 (1)指名学生认读生词。 (2)开火车认读词语。 3.齐读或背诵儿歌。 4.继续学习识字4。(板书:识字4) 二、精读儿歌,学习四个季节的主要农事活动。 1.请小朋友分小组自读儿歌,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小组自学讨论。 探究第一小节:(课件出示图画):春天麦苗儿多嫩,桑叶儿多肥。 (1)春天里庄稼怎么样了?(麦苗儿多嫩,桑叶儿多肥。) (2)想一一下春天江南一带该有什么农事活动?(除草)(板书:除草) 探究第二小节: (课件出示夏季农事活动图):采蚕桑、插秧。 (1)夏季里人们都忙着做什么农事活动?(采蚕桑、插秧)(板书:采蚕桑、插秧) (2)“早起”的反义词是什么?(晚睡) (3)夏天里人们很忙碌,用“____”画出相应的词句。 ①“又”字说明人们很忙碌,采蚕桑又忙着去插秧,一刻不得闲。 你能不能用“又”写一句话? 讨论交流,全班展示。 ②“早起勤耕作”,“戴月光”,也说明人们起早贪黑地干活。 ③在夏天里,人们还有什么农事活动?(割麦子)(板书:割麦子) 师范读,生自由读,指读本节,读出人们的忙碌和辛苦。 探究第三小节:(课件出示秋收图)谷像黄金粒粒香。 (1)秋天到了,庄稼怎么样了? (稻子成熟了,谷子也成熟了。) (2)找出本节的一个比喻句,找出本体和喻体。 “谷像黄金粒粒香。”这里把谷粒比作黄金。说明谷子的金黄美丽,还说明粮食的珍贵,来之不易。 82 (3)面对丰收,人们的心里怎么样?(高兴)从哪里看出?(心里喜洋洋) “喜洋洋”是ABB式词语,这样的词语还有哪些? (乐呵呵、乐哈哈、美滋滋、气呼呼等) 自由读,指读本节,读出人们的丰收的喜悦。 探究第四小节:(课件出示冬季图片)新制棉衣暖又轻,大家喜盈盈。 (1)从哪里看出人们生活富足安乐? (从“新制棉衣暖又轻”,看出人们吃得饱,穿得暖。“大家喜盈盈”看出人们又清闲、满足。) 自由读,小组读,齐读,读出人们的安乐、闲适。 三、总结延伸,朗读巩固。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使用字典,学会用部首查字典的查字方法。 2、具有运用字典独立识字的能力,养成在学习中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3、熟读并背诵对联,培养阅读和积累对联的兴趣。 4、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1、让学生学会使用字典,学会用部首查字典的查字方法。 2、熟读并背诵对联,培养阅读和积累对联的兴趣。 【课前准备】课件、准备字典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自学课后的生字,思考课后问题。 2、读课文过程中,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困惑。 3、思考课前布置的问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让学生学会使用字典,学会用部首查字典的查字方法。 2、具有运用字典独立识字的能力,养成在学习中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读儿歌,导入新课。 1、学生读儿歌: 82 葡萄架,高又高, 上边挂着紫葡萄。 狐狸看见往上跳, 跳哇跳,够不着。 够不着,心不甘, 不说自己笨,倒说葡萄酸。 2、你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有不认识的字我们怎么办呢? 3、提示新课:查字典。 二、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1、学生自由读查字典四步法,巡视。 2、请同学汇报用部首查字法的四个步骤。 3、老师把字典放在平台上作示范,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字典中找出“部首检字表”页码上的“部首目录”、“检字表”、“正文”,告诉学生应怎样看正文中的注音及解释,让学生明白,查字典必须按一定步骤进行,才能查到要查的字。 4、练习 (1)查一查下面的部首在“检字表”的哪一页。 艹()糸()犭()酉() (2)数一数下面的字除去部首还有几画。 葡()紫()狸()笨()酸() 5、实践操作:学生用部首查字法,查查儿歌中不认识的字。 6、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三、老师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并背诵对联,培养阅读和积累对联的兴趣。 2、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会说对联吗?你都知道哪些对联? 2、请部分同学来分享自己了解的对联。 3、提示新课,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对联。 二、日积月累。 1、出示26页3副对联,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小组合作读,指名读,齐读。 2、教师用课件出示对联中难读的生字。 3、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 4、学生逐句读对联,直到读通顺,读熟为止。 5、师指导朗读对联,感受对联所表现的意境。 6、生再次试读对联,直到读得流利,有感情。(互读,小组合作读,全班齐读) 82 7、师逐句讲解每副对联的大致意思。 8、生带着情感,小组合作试背。 9、指名背诵,全班齐背。 三、我爱阅读。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十二月花名歌”,小组合作读,指名读,齐读。 2、老师用课件出示儿歌中难读的生字。 3、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学生逐句读,直到读通顺,读熟悉为止。 5、学生再次自由读,并用横线勾画出每个月开的花名。 6、全班交流汇报。 7、拓展:你还知道哪些花是什么月份开的?举例说一说。 四、老师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4.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1、通过阅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自己思考其它称象办法。教学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图片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自学课后的生字,思考课后问题。 2、读课文过程中,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困惑。 3、思考课前布置的问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 82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 2、教师:象有多重?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好办法。 二、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反馈。 三、读文,体会称大象的难度 1、找出描写大象的语句。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大象的大和重。 3、教师:见了这么大的象,这可怎么称呢?我们先看看官员们是怎么说的。 四、了解官员的想法,衬托曹冲的聪明 1、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方法? 2、学生交流,这些方法行吗?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情景。 五、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6个生字。 2、朗读课文。 3、总结全文,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过程】 一、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大家一起读一读。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的说一说。 3、官员们都说了些什么方法? 4、可是这些方法都不好,这时候,曹冲想了一个好办法。 二、读文实验,了解称象的过程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2、指名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 3、引导讨论: (1)曹冲的办法好吗? 82 (2)如果现在让你们去称这头象的重量,你们有什么方法? 三、总结全文,启发学生 1、读文后你觉得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 2、应该学他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指名读一读。 2、用生字组词。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强调双姿。 【教学后记】 5.玲玲的画 【教学目标】 1、会认“玲、催”等8个生字,会写“肯、楼、梯”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段。 3、明白“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以练能为重点,凭借“例子”,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最大化地让学生进行语言学习、运用和积累,并适当进行写话训练。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图片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自学课后的生字,思考课后问题。 2、读课文过程中,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困惑。 3、思考课前布置的问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玲、催”等8个生字,会写“肯、楼、梯”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段。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板书:玲玲 82 学习生字“玲”,辨别相似的字“铃”“龄”“零”“领”“岭”。 2、补充板书:的画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设疑: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带着问题读课文(听课文录音朗读,老师带读,学生自读。) 三、读中识字 1、出示词语:端详 评奖 脑筋楼梯 催眠 糟糕 弄脏 肯定懒洋洋 叭叭响 一幅画 指名读,小老师带读,齐读。指导书写“糟糕”中的“米”字旁最后一笔要变成点;而“楼梯”中“楼”上面的“米”不用变。“肯定”中的“月”字竖撇变成了一竖,且这个“月”要写得稍微宽一点;而“弄脏”中“脏”月字旁不用变。 2、出示句子: (1)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bā)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2)小花狗懒洋洋地趴(pā)在楼梯上。 辨析“叭”与“趴”的读音、字形。学习生字“狗”,强调反犬旁的书写“撇、弯钩、撇”。 3、积累词语:仔细地看 懒洋洋地趴 满意地笑 高兴地说 满意地端详 (指名读,齐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品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过程】 一、读中悟理 1、依次出示图画,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语句。指导有感情 朗读。 A、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做动作帮助理解“端详”(仔细地看、反复地看)。指导朗读。 出喜爱、激动、兴奋之情。 B、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哭了起来。 思考:不就是一幅画吗,弄脏了就弄脏了,有什么好哭的!什么 因让玲玲哭得这么伤心? 让学生自己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小结:玲玲画这幅画用了好长时间,已经很晚了,很迟了,很不容易,她画得太认真了。 指导朗读。第一句话抓住“时间不早了”“又在催她了”读出时间长;第二句话抓住“来不及了”读出玲玲的着急和无奈。 C、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 82 玲玲满意地笑了。 指导朗读。读出喜悦、满意之情。 说说你认为哪一幅更好?(最后一幅比第一幅更生动了!) (在读中梳理玲玲的情感变化,板书:满意地端详——哇地哭了起来——满意地笑了。) 在“哭了”和“笑了”之间画上一个弯箭头(或虚线)。 (指着板书)同学们,从玲玲的“哭了”到“笑了”的故事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出示句子:“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板书:坏事 好事) 如果要在这个箭头上写四个字,你会写哪四个字?(肯动脑筋) 玲玲刚才动了脑筋吗?从哪看出来的?(想了想) 除了玲玲动了脑筋,还有谁也动了脑筋?从哪看出来的?(爸爸,仔细地看了看,爸爸在看的过程中动了脑筋。) 指导读。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往往”两个字能去掉吗?(不是所有的坏事都能变成好事的,但是我们要尽可能地把坏事变成好事。) 二、拓展延伸 1、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一起来动动脑筋,帮忙把坏事变成好事: a、手里的笔筒掉在了地上被摔了一条缝。(用彩色卡纸折几朵漂亮的小花贴在有缝隙的地方) b、漂亮的裙子被勾出了一个洞。(在破洞地方绣上一朵花或小动物) 2、出示“我要说”: 在今后,如果我遇到了这样的事情,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后记】 7.妈妈睡了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积累部分词语,掌握多音字“发”。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爱,同时懂得关爱父母。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母子之间的感情。 【课前准备】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感恩的心、课件、生字卡片、图片 【预习要求】 82 1、熟读课文,自学课后的生字,思考课后问题。 2、读课文过程中,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困惑。 3、思考课前布置的问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积累部分词语,掌握多音字“发”。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老师来听我班的课,你们肯定很紧张,为了放松一下,我们来听一首歌。 录音一起唱(放录音世上只有妈妈好) 生:随音乐一起边拍手边唱 师:这首歌唱得是谁呀? 生:唱得是妈妈 师:是呀,世上只有妈妈好,你们能把这首歌唱得那么有感情,看来平时你们一定留心观察自己的妈妈,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自己的妈妈,你们看(课件出示课本插图)他观察了妈妈的什么? 生看图回答问题 揭示课题,板书妈妈睡了 我们应该怎样读这个题目呢?生自由回答。(“睡了”应该读得很轻)练读。下面我们一起去认识小作者的妈妈。师范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出来了,你们都很喜欢这篇课文,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在读的时候,要多和生字朋友打招呼,把课文读到你满意为止。 2、生自由练读。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练读,一会儿进行汇报朗读。 (2)指名朗读。指导长句子的朗读。 A、妈妈明亮的眼睛闭上了,弯弯的眉毛也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B、她细软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儿的额头上。 这两个句子较长,注意断句指导。师范读。生练读。 三、由扶到放,自主识字 1、同学们的课文读得真认真,老师相信你们对生字朋友也一定很熟悉了,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出示带汉语拼音的生字词,认识哪个读哪个。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读生词。 3、去掉拼音,学生认读生词。 4、开火车读。抢读。 82 5、出示课件“摘苹果识字游戏”这些生字朋友飞出了课本来到生活中你还认识他们吗? 6、生回答苹果树上相应的“禁止吸烟先下后上熟食吸尘器眉笔并说说在哪里见过他们。 四、读中感悟,体会深情。 师:生字读得真是不错,老师都忍不住要给你鼓掌呢,课文读得是不是也同样精彩,我可要听听,谁愿意读给老师和同学听听!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妈妈睡着时什么样? 生:分段朗读课文 自由发言: (1)睡着的妈妈真美丽 (2)妈妈睡着时很慈祥 (3)师:(板书)说得真好,看来,你认真去读书就会有收获,刚才同学们说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妈妈很美丽呢? 师:那谁来说读读这位美丽的妈妈? 生:从书中找相关的词句 (1)明亮的眼睛 (2)红润的脸 (3)弯弯的眉毛 五、小结 妈妈为了家庭,为了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操劳,可她却无怨无悔,多么值得我们去爱呀!就让我们带着深沉的爱再来读课文,千万别吵醒妈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书写本课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同时懂得关爱父母。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升华情感 1、同学读得很动情,我想问同学们你的妈妈什么样? 2、生自由发言 3、当你妈妈美美的、甜甜地一觉醒来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呢? 4、生自由动情发言 生1:妈妈你辛苦了,我给你捶背吧! 生2:妈妈你太累了,以后能做的事我自己做…… …… …… 5、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也想说说我的妈妈。我的妈妈很平凡,也并不美丽。是妈妈教我学走路学说话,为我洗衣、做饭,辛苦工作挣钱供我读书。20多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的付出,青丝已成白发,如今女儿已长大,又该用什么来回报您呢?让我们用最真挚的语言来读给生养我们的妈妈听。 6、教师激情引读,配乐感恩的心师生共同朗读全文。 二、学习生字 82 1、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田字格里的8个字。 重点指导:“先”上面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略长,下面的竖弯钩要写得圆润 “闭”门字框不能写得太窄。 “响”“讲”“汗”都是左右结构,且都左窄右宽。 作业设计 1、妈妈辛苦了,为妈妈做一件事,如倒茶,捶背,拿拖鞋…… 2、写一首小诗或画一幅画表达你对妈妈的爱意。 【教学后记】 口语交际:做手工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说完整话及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将自己所说的、所想的写下来。 2、说的方面,主要是训练学生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等大致情况说清楚。说的时候,态度自然大方,普通话准确、流利,有一定的感情,达到口语训练和别人交流的目的。 3、听的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并能对自己想了解的情况,大胆地向说话的人提出问题。 4、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说完整话及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将自己所说的、所想的写下来。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图片 【预习要求】准备好自己的手工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 2、揭示口语交际的内容:做手工。 二、准备玩具。 1、请准备了材料的孩子拿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材料。 2、请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做做自己喜欢的玩具。 3、在做玩具的过程中,请同学们认识所用的材料,记住步骤。并想想做的时候是否遇到了困难,以及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82 三、分小组交流。 1、以4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的要求有: (1)你喜欢或制作的玩具是什么? (2)它是什么样子的? (3)它好在哪里? (4)如果是自己做的,那么在做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或者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5)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2、各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老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四、各小组请部分同学汇报。 1、请部分同学汇报交流。 2、老师和同学注意倾听。特别是老师,必须引导学生有条理、完整、通顺地表达。 3、其他同学倾听。让其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五、把你刚才交流的内容试着写下来。 1、学生动手写。 2、老师巡视指导。 六、成果展示。 1、请完成的孩子自己读一读,看看自己写得是否通顺。 2、请部分写得好的孩子到讲台上朗读,老师注意相机引导写得不够通顺和不太好的句子,并让其他同学学着修改修改。 3、请同学们再一次修改自己的作品。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展示自己在课内外积累的字、词、句。 2、让学生具有运用字典独立识字的能力,养成在学习中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3、熟读并背诵古诗小儿垂钓,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4、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1、展示自己在课内外积累的字、词、句。 2、熟读并背诵古诗小儿垂钓,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课前准备】课件、字、词、句卡片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自学课后的生字,思考课后问题。 2、读课文过程中,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困惑。 82 3、思考课前布置的问题。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引入。 1、请孩子们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积累认识的字、词、句都有哪些? 2、请同学们依次上台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课内外认识的字、词、句。 二、展示台 1、课件展示: 白云乌云朝霞晚霞 雨点霜冻雪花冰雹 小溪河流湖泊海洋 2、请孩子们好好读读,说说这些词语分别描述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 3、你还搜集了同类的其他词语吗?请同学们补充。 4、出示描写春天的景色的词语: 含苞欲放百花争艳花红柳绿春色满园 5、请同学们想想还有哪些描写春天景色的词语,把它补充在书的旁边。 6、出示关于读书的名言锦句。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1)请孩子们读一读,记一记。 (2)找一找我们学过的关于读书的名言锦句。 三、日积月累。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1最有名的一首诗小儿垂钓。 1 2、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垂”字的横画比较多,中间这一横字得稍微长一点,字应站稳了。“钓”字里面有个点。 3、“垂钓”就是钓鱼的意思,那“小儿垂钓”的意思就是小孩子钓鱼。 4、同学们,钓鱼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你们钓过鱼吗?钓鱼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5、钓鱼是一门学问,诗人笔下的小儿垂钓可是另有一番情趣呢! 6、你们都被这首小诗吸引了。它呀就写在书上,翻开书p43,自己读读,看谁能把诗歌读流利? 7、在这首诗歌里藏着这样几个汉字朋友呢! (出示生字“稚、侧、纶、莓”。)谁会读?(个别读、开火车读、领读) 8、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你们读得真准! 9、“稚”和“侧”这两个字我们不光要会读,还要会写。师范写。 82 10、请同学们大声地把这首诗读一遍,然后读给你的同桌听听。个别读。 11、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每一行有7个字,共四句。每行停顿都是2/2/3。所以我们朗读时字音要准确,停顿节奏也要准确。 12、大家都陶醉在了童趣之中,其实古诗中写童趣的诗还不少,老师给大家推荐几首诗。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村居-- 高鼎 单长鹰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四、我爱阅读。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阅读王二小。 2、学学讲王二小的故事。 3、请孩子们讲讲同类的其他故事。 4、请孩子们多读课外书。 五、孩子们说收获。 【教学后记】 8.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 2.体会这首古诗的节奏和韵味美,理解古诗的意思。 3.在理解古诗意思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4. 使学生认识祖国的壮丽河山、灿烂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点】背诵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所要描绘的意境和诗中告诉人们的道理。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图片 【预习要求】 1、预习二首古诗,试着理解诗意,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82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登鹳雀楼。 2.体会这首古诗的节奏和韵味美,理解古诗的意思。 3.在理解古诗意思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4.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喊班级口号:“天天有进步,人人在成长!”教师对学生提出希望,相信大家这节课都会有进步。 二、图画导入,了解诗意 1、导语导入:老师知道小朋们友们非常喜欢画画,上课前老师找到了这样一幅画。 (师出示登颧雀楼课文插图) 2、谁能根据这幅画编一个故事或说一段话? 生交流。 3、教师(边指图边讲)在我国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名叫王之涣。一天傍晚王之涣来到黄河岸边,他看到夕阳挨着群山慢慢落下,像个大红球,染红了天边,滚滚的黄河水浩浩荡荡流向大海。诗人感到,这里的景色太美了!但是他还不满足于眼前看到的景象,他想知道远处的风景又是什么样的,只可惜站在这里看不到。小朋友,你能想个办法让诗人王之涣看到远处的风景吗? 学生动脑想办法。 4、如有学生提出可以登上旁边那座楼时,教师相机讲解:这座楼它叫鹳雀楼。板书“颧雀楼”。谁来叫叫它的名字? 学生齐读“鹳雀楼”。 5、同学们,课题中就出现了两个生字宝宝,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字“雀”,怎么读?你怎么记住它?“楼”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6、很好,我们开课就先认识了两个生字,大家都在努力使自己进步,为自己鼓掌。知道这个楼的名字怎么来的吗?课件出示鹳雀楼资料。 7、同学们,我们接着来替诗人想办法,诗人仅仅登上这座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吗?那我站在楼的一层,行吗? 生(齐):登到最顶层! 师:谁知道为什么登上鹳雀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呢? 生:因为站得高就看得远。 8、你说得太好了!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明白了这个道理,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于是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利用小学生喜欢绘画的特点,教师以画的形式再现了这首古诗的内容:“鹳雀楼、高山、夕阳、诗人、黄河”,并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诗意,理解这首古诗包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远。使学生对作者、诗意,留下深刻印象,自然进入到古诗的学习中。) 三、指导朗读古诗。 1、出示诗人,了解诗人。 82 2、课件出示古诗。教师示范读古诗。 (不少学生跃跃欲试,因为他们在一年级就已经背过。) 2、请会背的同学一起背。 3、哪位小老师能上来教一教大家? 4、出示节奏读,学生按节奏来读。 5、指导学生平仄读古诗。 6、学生齐读(背诵古诗) 过渡: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已经能背诵这首古诗了,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来欣赏一段优美的乐曲,边听边想诗描绘的画面。(学生闭上眼睛,在优美的古筝曲中,随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画面。) 四、学习古诗。 1、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自主交流。) 2、(出示古诗的前两句)诗人看到了什么?“白日”是什么意思?“依”又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语来解释一下。 3、读一读前两句来。 4、(出示诗的后两句)诗人看到了如此美景,他想到了什么?(生齐读后两句)“欲”是什么意思?“千里目”呢? 5、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意境给描述一下呢? 6、从王之涣的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由谈谈。 五、出示谷建芬老师的古诗新唱登颧雀楼。 学生边听边学着唱歌,还可以配上自己的动作。 六、背诵古诗,拓展延伸。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的意思,感受庐山瀑布的壮观气势。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背诵古诗,结合诗的内容展开想象,并把想象到的画面说出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这首古诗是哪位诗人写的?(李白。)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气势豪放,想象奇特大胆,语言清新自然,被称为“诗仙”,和杜甫并称为“李杜”。著有李太白集。 2.借助拼音读古诗。要读准字音,圈出生字。 3.集体认读生字:炉烟挂流尺疑银 4.交流记字的方法。 5.集体反馈。 (1)挂:右半部分是由两个“土”组成的。(2)流:右半部分不要少写“丶”。 82 6.再读古诗,读准字音。 三、精读古诗,体会意境 1.先听老师读古诗,然后说一说这首诗写的是哪里的景色。(庐山瀑布。) 2.数一数这首古诗共有几句。(4句。) 3.质疑、解疑,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1)庐山: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 (2)香炉:指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的一座山峰。它的形状尖而圆,峰上烟云缭绕,就像一座香炉,因此而得名。 (3)生:产生。(4)紫烟:紫色的烟雾。 (5)挂前川:指瀑布好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川,河流。 4.说一说这首古诗的意思。(太阳照耀着香炉峰,升腾起紫色的烟雾,远看瀑布就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湍急的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飞泻下来,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而降。) 5.想一想,在这首诗中,诗人看到了什么?(香炉峰、瀑布。) 6.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作者想到了什么?(疑是银河落九天。) 7.观看课件,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课后延伸拓展 1.展开想象,把想到的画面说一说。 2.推荐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建议学生背诵。 1.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谈谈对李白的了解,学生的知识面很丰富,不仅背了不少李白的诗,还知道他之所以被称为“诗仙”,是因为他的诗想象丰富,诗中常会出现凡间没有的奇景。 2.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教学后记】 9.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黄山奇石,并用自己的话复述。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2 3、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弄懂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图片、搜集关于黄山奇石的资料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自学课后的生字,思考课后问题。 2、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3、思考课前布置的问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奇”。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黄山图片,简介黄山。 2.出示题目,板书题目:黄山奇石。 3.释题,通过组词理解“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整体感知。 1.鼓励学生自由读课文。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朗读课文,交流生字词识记方法。 3.检测生字情况。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用生字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5.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一共介绍了几种奇石?具体介绍的是哪几种?(完成活动卡) 三、研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了解主要内容。 (1)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 (2)出示地图,简介黄山风景区地理位置。 (3)补充黄山“四绝”资料。 2.指导学生朗读。 四、课堂总结。 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学生畅谈本课学习所得。 2.布置作业:继续描红、临写生字词,抄写词语,进一步巩固生字新词。 82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5自然段。 2.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出示本课新词,开火车读每个词。 2.指导学生齐读。 3.导入新课。 思考:课文怎样生动具体地把黄山奇石的“奇”写出来? 二、图文对照,朗读感悟“奇”。 1.指导学生通过图文对照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 (1)了解这几个自然段写了哪几种黄山奇石。 (2)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的石头是什么样的。 (3)找出对应的三段文字。 (4)问:作者是怎么向我们介绍这些有趣的奇石的呢? 2.组织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象,了解这几种黄山奇石“奇”在哪儿?(样子奇特,作者想象力丰富) 4.指导学生朗读。 5.指导学生背诵。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介绍自己最喜欢的那块石头。 三、启发想象,自由练说。 1.老师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小组合作,学习课文写法,发挥想象,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个内容,向同学介绍。(出示有关图片) 3.指导全班交流。 4.指导学生朗读。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教师小结: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登黄山,天下无山。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教学后记】 82 10.日月潭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由来和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学会生字和新词。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树立祖国统一的意思。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中国地图、有关台湾的资料、图片、卡片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自学课后的生字,思考课后问题。 2、读课文过程中,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困惑。 3、思考课前布置的问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日月潭的美丽风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 展示图片,借助课件讲解各地的秀丽风光,引起学生兴趣。 2.提出宝岛台湾的著名景点:日月潭。 3.板书课题:日月潭。讲解“潭”的意思。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音,圈出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3.集体检查生字认读。(开火车领读—齐读—扩词领读—读新词) 4.把生字新词带回到课文中,再次读课文。 三、精读感悟,探究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 2.再次读你喜欢的段落,边读边想象画面,并且读出你对这处美景的喜爱。 3.欣赏课文朗读,注意朗读的语气语速。 4.朗读展示:配乐朗读课文。 四、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做游戏巩固本课生字。 2.课件出示生字,指导学生书写本课生字,展示学生书写成果。 82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日月潭的美丽风光,激发热爱祖国美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1.课件出示上节课所学生字词,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2.板书题目,回顾课文内容,导入新课。 二、精读段落,感悟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提问: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学习第二自然段,品味句子,说明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3.小组学习第三、四自然段。思考:作者为我们描绘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 4.指导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全班齐读课文。 三、升华拓展,课堂小结。 1.假如你是日月潭的游客,看了风光秀丽的日月潭,你会说些什么? 2.了解台湾还有哪些名胜古迹。 【教学后记】 11.葡萄沟 【教学目标】 1.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孩子在葡萄沟游览一番,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勤劳热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识记“葡萄沟、碉堡 ”等词语,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 4.运用采访、角色朗读、节目表演等形式,在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理解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图片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自学课后的生字,思考课后问题。 2、读课文过程中,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困惑。 3、搜集新疆吐鲁番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82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分、好、干、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世界里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 猜谜语。出示谜语:“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这是在说什么? 2.欣赏歌曲。播放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 3.板书课题:葡萄沟。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小组互相检查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同时提醒多音字的读法。 3.再读课文,说说葡萄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三、探究课文,感悟思考。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2.再读课文,讨论:从哪里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3.学习第1、2自然段,抓住重点词汇和句子赏析,感受葡萄沟的风情。 4.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 四、拓展练习,巩固生字。 1.学写生字,老师示范,指导学生发现规律。 2.学生自己练习书写,教师进行重点指导。 3.小组内互相评价打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在葡萄沟旅游一番,让他们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地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激发他们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2.运用多种方法感悟“盛产、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重点词语和文中的句子。 3.运用扮演导游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让他们在感悟和口语交际中训练语言、发展思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1.指名配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介绍葡萄沟的葡萄。 二、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看录像,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 2.自由读,画出描写葡萄干特点的句子,了解葡萄干的特殊制法。 3.游戏活动:推销葡萄干。假如你就是新疆维吾尔族老乡,你会用怎样生动的话语打动每位 82 顾客呢? 4.有感情地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练习拓展,课堂小结。 1.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了解到的葡萄沟的特点。 2.小组合作设计一则广告,宣传葡萄沟的葡萄。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学会在生活中学习识字。 2.学会正确运用字词,在句子中理解词语意思。 3.会写留言条,根据不同情况写留言条。 4.积累词语、句子。 5.阅读我爱家乡,激发热爱家乡的感情。 认识7个生字,掌握在句子中理解词义的方法,学会写留言条,丰富词语和句子积累。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图片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2、读课文过程中,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困惑。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7个生字,学会在生活中学习识字。 2.学会正确运用字词,在句子中理解词语意思。 3.会写留言条,根据不同情况写留言条。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生活中可以从哪些地方学习识字? 2.课件出示一张火车票,询问学生有哪些不认识的字。 3.指导学生学习火车票上的生字,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4.展示其他学习识字的途径,如食品包装袋等。 82 二、字词句运用 1.这些事物像什么? (1)显示词语和相对应的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这些事物像什么? (2)小组交流讨论,请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3)再选择一样其他的事物,说说它像什么。 2.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1)老师朗读句子,指导生字,教读拼音。 (2)学生朗读句子,小组讨论,根据整个句子的意思来理解词语,交流看法。 (3)老师给出词语的解释,传授方法。 (4)朗读句子,体会语气。 三、写话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留言条的用处。 2.展示留言条范例,说明留言条的规范要求。 3.练习写留言条,自主选择一种情况写留言条,提醒注意格式规范。 4.展示几个学生写的留言条,全班交流,做出评价,强调重点。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积累词语、句子。 2.阅读我爱家乡,激发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2.总结这些词语的特点,再举出两个例子来说明。 二、日积月累 1.借助拼音朗读句子,发现这些句子的共同特点,展示提到的景点的图片,感受祖国的秀丽风光。 2.思考这些句子的意思,讲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小组讨论句意,选一个代表发言。 3.请说说自己认为最美的地方,说明理由。 三、我爱阅读 1.话题引入,导入新课。 2.自由读文章,思考文章主要在说什么。 3.描述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的家乡各是什么样子。 4.画出自己的家乡,全班交流、评价。 【教学后记】 82 12.坐井观天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图片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自学课后的生字,思考课后问题。 2、读课文过程中,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困惑。 3、思考课前布置的问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引入 同学们,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小青蛙和小鸟,它们想和大家做朋友,同学们说好吗? 课件出示小青蛙和小鸟的图片及动画。 2、谈话引入 小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事争吵起来,谁也不让谁,咱们来看看是为了什么事,请同学们帮着解决一下好吗? 二、感知 1、通读全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互相读文,大体了解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识字 1、出示生字,小组内认读。 2、请小老师领读。 3、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4、组词,造句展示。 四、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做到不加字 、错字、漏字。 2、请同学各读一个自然段,其它同学听听,看他们是不是读正确了。 82 3、多种方式练读全文。 五、指导书写 1、测试要求会写的字并组词。 信(相信) 沿(井沿) 抬(抬头) 际(无边无际) 蛙(青蛙) 错(错误) 答(回答) 还(还是) 2、观察字的结构。 ①左右结构的字:信沿抬际 蛙错 ②上下结构的字:答 ③半包围结构的字:还(先写“不”) 3、学生练习,同桌互相点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2.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2、朗读课文,回答老师问题。 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里) 2、那么,小鸟从哪儿来的呢——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 小结:现在同学们知道了,这只小青蛙的家住在井里,小鸟呢?从天上飞来,飞累了,落在井沿上,那么它们为什么事争吵起来了呢? 3、青蛙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它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4、小鸟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三、小组合作,深入体会 1、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小组讨论一下,并汇报。 2、课文中青蛙与小鸟有几次对话?朗读对话 教师指导朗读: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带头饰表演 5、大家都认为青蛙错了,那你知道青蛙为什么错了吗?它眼中的天为什么只有井口那么大呢?请同学做个实验,把你的书卷起来,往天上看,你看到了多大一片天? 四、拓展 这只小青蛙一直生活在井里,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水井,跳到井沿上,它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 小结,释题。 82 下面我们来看本文题目“坐井观天”,现在你明白“观”是什么意思吗?是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同学们可千万不要学井里的小青蛙呀,老师希望你们看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知识,千万不要当“井底之蛙”呀! 【教学后记】 13.寒号鸟 【教学目标】 1.会认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号、当”。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积累文中的数量词;借助图片或生活经验理解积累秋冬景象的词语。 4.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寒号鸟和喜鹊不同的生活态度。 学生生字词;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图片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自学课后的生字,思考课后问题。 2、读课文过程中,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困惑。 3、思考课前布置的问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号、当”。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2.小组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课件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自主识字。 (1)引导学生用合适的方法自主识字。 (2)引导学生用组词的方法巩固识字。 82 4.指导学生读通课文,并掌握课文中的多音字。 三、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标出课文自然段,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喜鹊和寒号鸟为了过冬都分别做了什么准备? (3)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 3.指导学生归纳每段内容,按时间顺序理清故事发展过程: (1)冬天来之前。 (2)冬天来临后。 四、巩固生字,布置作业。 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巩固本课应该掌握书写的生字词。 2.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积累文中的数量词;借助图片或生活经验理解积累秋冬景象的词语。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寒号鸟和喜鹊不同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 2.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3.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学习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思考: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2.学习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 思考: (1)寒号鸟总共说了几次“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揣摩寒号鸟此时的心理活动。 (2)想想寒号鸟是真想做窝吗?它口中的“明天”会来到吗? 3.学习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 思考:(1)寒号鸟为什么会被冻死在冬夜里?如果再给它一次机会,它还会落得这个下场吗? (2)喜鹊和寒号鸟的做事态度有什么不同? 三、总结课文,感悟拓展。 1.总结全文。2.想一想:课文说明了什么的道理?谈谈自己的感悟。 3.“现在懒惰,将来难过”,交流生活中类似的例子。 【教学后记】 82 14.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藤”等11个汉字,会写“棵、谢、想”等8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图片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自学课后的生字,思考课后问题。 2、读课文过程中,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困惑。 3、思考课前布置的问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葫、芦、藤”等11个汉字,会写“棵、谢、想”等8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图画导入,课前质疑。 1.出示葫芦图片,认识葫芦。 2.课件出示生字:葫芦。指导读准字音,引导观察、认读。 3.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引导学生读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解除疑惑。 1.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2.交流课前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1.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圈画的生字,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课件出示生字所在的句子,指导学生认读。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八个生字,指导学生读准。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交流怎样写好生字。你觉得哪些字可以归为一类? 3.老师范写生字“谢、盯、言、邻”,引导学生发现: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4.指导学生练习写字,巡视指导。 82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读课题,质疑:种葫芦的人要的是什么?不要的是什么? 板书:不要要 二、品读第一段,感受葫芦的可爱,整棵葫芦的旺盛。 1、读第一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找相关句子,体会葫芦的可爱,整棵葫芦的旺盛及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3、导感情朗读体会。 三、读第四段,对比第一段,感受葫芦前后变化 1、读,找出相比第一段的变化。 2、读句子,体会变化。 四、找原因,悟原因 1、读三四段,找原因。 2、理解反问句的意思,变成陈述句。 3、读出不同语气。 4、体会课文寓意。 五、总结体会 1、学生谈自己体会 2、师生表演:我想对种葫芦的人说: 六、拓展 表演拍手歌课文拍手歌 【教学后记】 口语交际—商量 【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商量的语气与别人交流,商量时,能说清楚自己的想法 2.初步感受与人商量的语气与表达要求,尝试在生活中运用 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并逐步掌握商量的要领,做到找人商量态度真诚以理服人,共同商量耐心倾听,设身处地,积极策划。 【课前准备】课件 82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自学课后的生字,思考课后问题。 【教学时间】1课时 (一)还原生活,引出“商量” 1.出示小刚想要换值日的视频,引出本次交际的话题——商量 (二)以“换值日”为例,创设交际情境,通过多元评价初步掌握商量的策略 1.指导学生在交际中合理使用“商量的语气” (1)师生互动,商量“换值日”,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2)通过回忆刚才的交际片段,补充相关交际用语,了解商量的语气,初步做到能比较礼貌地与他人商量。 2.通过随机评价引导学生“说清原因” (1)同桌之间练习商量“换值日”。利用生生商量的情境,引导学生摒弃表演,说清真实原因,明白商量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老师示范星级评价,促进学生情境体验,运用商量的策略,并注意合理的体态。 (3)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星级评价,巩固已学到的交际策略。 3.通过移情体验和微课学习“委婉拒绝”的方法 (1)师生交际,创设“拒绝”情境,引导学生移情体验。 (2)通过生生交流或微课,学习委婉拒绝的方法。 (三)回忆生活,罗列交际素材,还原情境,练习运用 1.引导学生回忆家、校生活中与他人商量的事情,随机打入课件。 2.根据学生喜好还原生活情境,师生互演,随机指导说清多种原因。 (四)在真实的朋友商量中,进一步巩固已学方法,渗透“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1.好朋友之间选择要商量的事情进行口语交际,师巡视指导。 2.展示,引导生生互评 (五)课后作业:回家后,与父母商量自己的真实需求,并把结果反馈给老师。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和互相交流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2.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9个生字,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3.积累“~言~语”的四字词语,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够合理运用。 4.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注意汉字结构的不同,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5.学习并背诵江雪这首古诗。 82 6.阅读刻舟求剑这个成语故事,感悟道理。 1.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以及清楚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遇事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的商量与沟通。 2.认识9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 3.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并能够正确使用。 4.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正确书写汉字。 5.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自学课后的生字,思考课后问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和互相交流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2.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9个生字,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3.积累“~言~语”的四字词语,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够合理运用。 4.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注意汉字结构的不同,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出示生字卡。 (1)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交流识字方法。 (3)找出每一列的三个字之间的联系。 (4)比较每一列的三个字各自的用法。 2.生字拓展。 (1)根据每一列的三个字之间的联系,再找找其他相关的生字。(2)给相关生字组词,并总结所找生字的用法。 二、字词句运用 1.词语运用。 (1)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2)猜猜每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查词典弄清这些词语的意思。 (3)找出这些词语的相同之处。 (4)再积累一些相关的词语。 2.词句运用。 (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 (2)找出这两句话的特点。 (3)仿照这两句话,将书上给出的句子说具体。 三、书写提示 82 1.学生观察生字“观、忙、呼、如”。 (1)观察生字的字形结构,说说这些字的特点。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这些生字。 2.指导学生保持良好的书写习惯。 (1)写字时正确的坐姿是怎样的? (2)写字时正确的执笔姿势是怎样的?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并背诵江雪这首古诗。 2.阅读刻舟求剑这个成语故事,感悟道理。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 1.出示课件,由相关图片导入江雪这首诗。 2.诵读古诗,理解古诗。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古诗,教师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2)注意个别字词的含义理解。 3.想象场景,体会意境。 (1)根据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所描绘的场景。 (2)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意境。 4.课外延伸。 找一首同样描写冬天雪景的古诗,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二、我爱阅读 1.通过查字典学习刻舟求剑一文中的生字词。 2.通读刻舟求剑全文,总结复述文章内容。 3.与同学交流文中有意思的地方与不理解的地方。 4.想想刻舟求剑这篇文章想要表达的道理。 【教学后记】 15.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叮嘱、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 82 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3.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1.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2.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图片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自学课后的生字,思考课后问题。 2、读课文过程中,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困惑。 3、思考课前布置的问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叮嘱、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教学过程】 一、了解预习,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课前都读过那些古代的神话故事呢?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就是大禹治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读完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 二、自主读文 ,独立识字 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边读边想,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先自己解决。 2.有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吗?请组长组织小组同学互相学习。 3.在刚才小组学习中,还有那些字你们觉得容易读错和写错呢?根据学生的情况重点指导:“丘、禹、野”几个难检字的读音和写法和妻、凿、雄的部首、写法;会通过词语辨别多音字“处”与“塞” 4.学会了生字,小组比赛读课文达到熟读课文。 三、解决问题,理清层次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你一定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 2.上古时代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印在了人们心里。对于这个故事,你们刚才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还记得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那些地方写了大禹为什么要之水?那些地方写了大禹怎样治水的?那些地方又写了结果如何呢? 82 3.根据学生的回答,理出文章的层次,第一部分(1)描写了洪水肆虐的危害;第二部分(2-4)主要写大禹率领民众治水的过程;第三部分(5)些治水的结果——洪水终于退了,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回归整体,朗读检测 1.请同学们分段读文,熟读课文。 2.检测学生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字词,学生交流、改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学习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大禹治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呢?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二、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1.今天让我们再次沿着时间的隧道,走进这个远古时代的动人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能获得那些信息?一会儿要通过抢答题接受检查,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2.出示抢答题,检测学生自渎情况: (1)从那些词语可看出洪水对人们的危害大? (2)文中出现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什么关系? (3)鲧和禹分别用什么办法治水,请概括回答。 (4)鲧临死前对儿子禹说了一句什么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5)鲧和禹治水的结果如何? 3.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有关对应的文字。 三、走进文字,自主学习 1.刚才我们大家说了,禹治水和他父亲不同,他父亲主要采取堵的方法,禹主要采取疏通的方法,那么,禹具体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走进课文第二部分,一边默读一边画出描写禹做法的词语,说说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提升: (1)引导学生抓“开凿、挖通、垒起、引到”体会禹的卓越的战略眼光和超群的智慧,相机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从“常常、泡在、只好、才、仅仅、就、却”等词语体会大禹抛家舍业的奉献精神,相机指导朗读。 4.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出示图画、配音乐)同学们,大禹为了治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请你们想想大禹每次都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写下来。 5.引导交流所想的内容,进一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82 四、 讨论探究,升华情感 1.孩子们,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大禹卓越的战略眼光、超群的智慧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五、 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请同学们自读补充的有关大禹治水的小故事。 2.读后交流体会。 【教学后记】 16.朱德的扁担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课本中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1.识字、朗读课文。 2.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图片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自学课后的生字,思考课后问题。 2、读课文过程中,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困惑。 3、思考课前布置的问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 大禹治水的故事带给了我们很多的感动,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伟大的人,老一辈领导人。 2.课件或图片出示朱德像。认识“朱德”这两个字。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3.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朱德的什么事呢? 82 板书:的扁担 请你们读一下课题。 4.课件或图片出示扁担图,也可出示实物。认识“扁担”这两个字。 师:这就是扁担,谁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扁担”这两个字怎么记。 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作记号。 2.小组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疑。 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 3.集体认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手势告诉老师,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2.请三名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看谁能读正确。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先评读,再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粮。战士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后来朱德在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就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 4.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1)什么是“斗笠”? (2)“会师”“朱德记”“不料”是什么意思? (3)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不藏了?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采用不同方式解疑。 (1)利用实物、图片、插图解决以下问题: (2)引导学生带着质疑3读课文,找有关的句子,初步了解战士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 ①让学生带着质疑3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②让学生读有关的句子,说说战士藏扁担和后来又不藏的原因,板书:心疼敬爱 四、研读、感悟、理解战士为什么心疼朱德。 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哪些地方让战士心疼,找出相关的词句。 2.小组交流。结合自己找的词句,谈看法,互相补充。 3.集体交流。 4、学生先读找出相应的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看法,教师相机指导。 5、重点研读以下句子。随学生发言出示以下句子,随机在重点词下面点点。 (1)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是敌人。 从“不远”这个词看出敌人离井冈山很近,是要进犯井冈山。朱德到山下挑粮会遇到危险。 82 (2)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①想想“五六十里”是多远,要走多长时间。(天不亮出发,开黑才能回来。) ②陡峭的高山,你有什么感觉?(难爬、累、喘不过来气。) 想想朱德还要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这样难走的路,就更难更累了。 ③指导朗读:评读、赛读。 谁能把挑着粮爬这样的山,来回走五六十里那种艰难的感觉读出来。 (3)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①朱德穿着草鞋,肩上担的满满的一担粮食,走那么难走那么长的山路,实在让人心疼。 ②朱德白天挑粮,晚上还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个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 ③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什么?(休息) ④让学生进入角色。 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对朱德同志说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练读,小组交流读、个人展示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过读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2.会写本课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 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讨论,知道了战士心疼朱德,所以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大家想,朱德找不到扁担,没办法去挑粮,就可以多休息一会儿。 二、研读读课文,感悟理解。 这节课,我们再认真读书,找找大家因为什么敬爱朱德同志,而不藏他的扁担。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请你们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找找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找到答案的。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研讨。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悟理解。 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看法。 (1)课件出示句子: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①朱德为了不让大家再藏他的扁担,就在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 ②从“不料”这个词看出朱德这样做是大家没想到的。从这句话能看出战士藏扁担是挡不住他和大家一起挑粮,共度难关的决心。 (2)课件出示句子: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①大家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所以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②从“越发”这个词看出大家更加敬爱朱德了。 ③大家对朱德产生了敬爱之情,所以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82 ④再联系上文,想想大家都敬爱他什么? (勇敢、不怕危险和战士同甘共苦等)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 三、总结谈话。 读了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战士心疼朱德而藏他的扁担。当大家看到“朱德记”三个字,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而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朱德的扁担是朱德同志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象征。在1958年已是72岁高龄的朱德同志还亲临十三陵水库劳动,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坝。 四、拓展。 关于朱德同志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请你们课后收集有关他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五、指导书写。 1.让学生读、描要写的字,找出难写的字。 2.小组研究书写方法。 3.教师课件演示指导。 【教学后记】 17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会认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了解,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1、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图片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自学课后的生字,思考课后问题。 2、读课文过程中,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困惑。 3、思考课前布置的问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82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了解,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在我们国家的南部有一个优美的地方,那里的风土人情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我要介绍的地方就是云南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傣族人民最有特色的节日就是泼水节,这么开心的活动大家想去体验一下吗? 2.师(板书:泼水节)相机认识生字“泼”,左右结构的字,左边写得窄一点,右边是个发,水泼头发,泼泼泼。 3.教师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课件,初步感受泼水节的热烈场面。 4.谁知道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傣族) 5.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介绍一下你查的资料。(每年凤凰花开的时候,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6.谁知道傣族人民居住在哪儿?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西双版纳地区) 再观察图画,图上的人们表情怎么样?穿着什么?手里拿着什么?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还抽出时间与傣族人民一起共度泼水节,把幸福和欢乐带给了傣族人民,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总理和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9.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思考: (1)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初读情况 (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主要讲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情景。) 4、出示生字课件,指名读,领读,齐读。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1-3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这短段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凤凰花开时就是泼水节到来时,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火红火红的)看图右下角。 (2)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今年”指哪一年?(今年周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人们特别高兴。“今年”指1961年) (3)齐读第3自然段,看看傣族人们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画出描写人们动作的词语。(敲起赶来撒满欢呼) 82 思考:如果把“赶来”换成“走来”行吗?为什么(“赶来”有“急切”的意思。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大家都愿意来到最热闹的地方欢度节日,最重要的是听说周总理也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总理,大家恐怕来晚了,赶不上和周总理一起联欢,所以起了个大早。) 人们把最鲜红的凤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么?(表示人们对总理的无限热爱,这是傣族人民迎接最尊贵的客人和最亲的亲人时的一种礼节。由此可以看出总理在傣族人民心中的地位。) 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还准备了什么?读一读有关句子。 A.“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江面驶过很多轮船,很多的花炮齐放,场面非常热闹。) B.“欢呼”一词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应该怎样读?(人们渴望见到总理,今天愿望终于实现,人们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用欢呼声表达自己的情感。读时声调要高,要表达出傣族人民激动、高兴,情不自禁的心情。)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指名读,齐读。 3、学习第4-6自然段 (1)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一自然段介绍了周总理的外貌和神态以及总理敲着象脚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的情景。) (2)看图上总理的服装,他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画出这一段中描写总理动作的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接过、敲着、踩着、跳舞。说明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和人民是一家人。) 小组学习第5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总理向傣族人民泼水,为人民祝福。傣族人民向周总理泼水,祝他健康长寿。) 齐读第6自然段,这一段写了什么?(总理与傣族 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把节日热烈、欢愉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4.学习7-8自然段 (1)这两个句子各用上叹号表达了什么?“幸福哇”“难忘啊”提到句子前面起突出和强调作用。 (2)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难忘的?(因为周总理来到这里,把幸福欢及好的祝愿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3)齐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难忘”。 四、总结 齐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本课的生字。 2、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82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填空,再读一读。 ()的地毯()的龙船()的头巾 ()的花炮()的泼水节()的山峰 (鲜红的地毯漂亮的龙船水红色的头巾好看的花炮难忘的泼水节高高的山峰) 二、自学生字 1、小组互查生字的读音。 2、说说怎样记住这几个生字,哪儿容易错,相互提醒。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课件,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2、巧记生字方法交流会 3、指导书写。学生仿写,写在书上的田字格里。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看图说话和观察想象的能力。 2.认识11个生字,认识交通工具的名称。 3.学会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猜测多音字的读音,给句子加标点。 4.发现形近字的特点。 5.积累名句,学习精神。 6.阅读鲁班造锯,启发思考。 1.认识11个生字,辨析形近字。 2.口语交际训练,能看图说话,并发挥想象。 3.积累句子,激发创新精神。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图片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自学课后的生字,思考课后问题。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培养学生看图说话和观察想象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82 二、小组讨论,交流看法 1.出示图片,引导观察。 2.小组讨论图画的内容,猜想故事情节。 3.小组展示成果,讲述故事。 三、启发思考,拓展延伸 1.请学生猜想最后一幅画的内容。 2.同桌互相交流。 3.全班展示、交流、评议。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认识交通工具的名称。 2学会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猜测多音字的读音,给句子加标点。 3发现形近字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出示生字对应的图片,要求学生说出名称。 2.指导认读生字。 3.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二、字词句运用 1.读多音字组成的词语。 (1)尝试读一读,看谁读得准。 (2)解释不同读音的多音字在词语中的意思,再读词语。 2.给句子加标点。 (1)引导说出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2)全班交流,给句子加标点,朗读句子。 三、我的发现 1.读一读这些词语,你发现它们的读音有什么特点? 2.说说自己的发现,全班交流想法。 3.让学生再说出符合这种特点的字。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积累名句,学习精神。 2.阅读鲁班造锯,启发思考。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 1.借助拼音朗读句子,提问:它们都包含哪个字? 2.思考这些句子的意思,讲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小组讨论句义,选一个代表发言。 82 3.指导学生把句子意思解释准确,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 4.创设情境,运用这些名句。 二、我爱阅读 1.展示锯子的图片,问学生它的用途并引出发明人,导入阅读。 2.自由读文章,提问文章讲了什么事情。 3.分析文章,思考鲁班是怎样发明锯子的。 4.感悟鲁班的创新精神,让学生知道故事讲述的道理,获得启发。 【教学后记】 18.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正确流利朗读并背诵课文。 2.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图片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自学课后的生字,思考课后问题。 2、读课文过程中,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困惑。 3、思考课前布置的问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朗读背诵古诗,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怀,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写下了使人惊叹的诗行,那就是夜宿山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古诗。 1.设计问题:“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此处为空白点,让学生自己理解) 2.教师播放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感悟,请学生谈谈看了此画面后有什么感受。(留空白,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拨强调一点:山上寺院里的楼很高)。 82 3.请学生打开书,自由读古诗,体会诗人作诗时的感受。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古诗内容) (二)理解诗句。 1.学生研究、合作、体验。 (1)让学生边读古诗边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诗句,查字典解决。 (2)让学生小组内交流。 (3)各小组汇报诗中关键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2.小组汇报。 (1)通过小组学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了?(指名说) (2)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请学生质疑,请会的同学帮助解答,老师加以引导。) (3)请四个同学每人说一句诗的意思。 (4)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形容诗中所描写的这座楼。(高) (5)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楼很高,请你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三)诵读欣赏,品读古诗。 1.通过学习,我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能加上动作、语气自己读读这首诗吗?注意要读出你自己的感受。(学生采取个人诵读,合作诵读,分组诵读,加动作诵读等形式练习诵读古诗) 2.教师配乐范读,然后引导学生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尊重学生,以学生评析为主,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三、练习 1. 齐读古诗,加强记忆。 在朗读的基础上,教师播放音乐,全体学生起立,根据诗意加上动作背诵古诗。 2.利用课外资料,请同学们把已经查找好的李白的其他诗,读给大家听听。 四、总结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站在楼山就可以用手摘下月亮和星星。我不敢在这儿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全诗语言朴素自然,却十分生动形象。 这里,诗人发挥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五、作业 回家后请你把这首古诗背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也可以把这首诗画成一幅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 82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 4学生会背诵这首民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上课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创造一个宁静的氛围,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一个美丽的梦景。 2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内容,教师在黑板上板题目:敕勒歌。 二初读全诗,字词释义 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读准诗中“见”的音。) 3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4全班齐读古诗。 二、分步解读,把握诗境 1解题意。读诗题,看注释了解题意。敕勒是一个游牧的民族,生活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这首诗就是敕勒人所唱的牧歌。 2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①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敕勒川,阴山下。”这一句写了敕勒川的位置。敕勒川,在阴山的脚下? 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了解“穹庐”指的是敕勒人生活的毡帐,就是现在的蒙古包。 表现了天高地阔,草原辽阔无边,地之四边与天之四垂相接,天空像巨大的蒙古包。用自己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饱含了草原牧民热爱自己的家园的情感。 ③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在这样的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诗中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一片,正是要突出表现大草原的这种天地旷远、浩瀚自然的特点。虽然诗中没有写人,但诗中并非无人,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或者说有一双发现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现在诗里。在这样“天苍苍,野茫茫”的背景下,就可能给我们如下的感觉:(1)油然涌起的生机感、喜悦感;(2)尤感这些生机、活力、生命信息的宝贵;(3)在这样草原辽阔、水草丰美之处的牛羊、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 三、再读本诗品悟诗意 1让学生再读课文,由诗入画。 这是一幅图画,远远的是雄伟的阴山,向天空看蓝天白云,美丽的草原无边无际,天地相接,轻风一来,牛壮羊肥,若隐若现,这是多么自然的和谐图呀,我们经常讲,要创造一个和谐的世界,那不正是我们追求的生活吗? 2教师有感情地描述诗境:(课件展示草原风景,教师配乐朗读) “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蒙古包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 82 3.交流: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悟诗情,感受草原风光的辽阔壮美,激发学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四、学生背诵本诗。 1给学生读背时间。 2教师利用课件练习,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3全班学生齐背本诗。 4观察课件展示风景,配乐背诵。 五、总结 敕勒歌把草原的清新、辽阔,把敕勒川所散发的山野草地的特殊气息尽收诗中,宛如一幅草原放牧的美丽画卷,可谓“诗中有画”。它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直白如画,艺术概括力极强。宋代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这首民歌风格奔放、雄健质朴,寥寥几句就十分生动地勾勒出内蒙古独特的壮丽景色,反映了敕勒族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这不正是人们向往的人类生活的天堂。 六、用课件播放天堂这首歌,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教学后记】 19.雾在哪里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淘、藏”等10个生字;正确书写“暗、街”等7个字。正确认读“淘气、无论、岸边”等词语;正确书写“大海、海水、船只”等词语。 2、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能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子;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 3、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怎么样的情景;能用“什么”说话;愿意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 1、正确书写“躲、失”等字;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能用“什么”说话。 2、体会“甚至”在语境中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有雾的时候是什么情景。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图片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自学课后的生字,思考课后问题。 2、读课文过程中,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困惑。 3、思考课前布置的问题。 【教学时间】2课时 82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淘、藏”等10个生字;正确书写“暗、街”等7个字。正确认读“淘气、无论、岸边”等词语;正确书写“大海、海水、船只”等词语。 2、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能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子;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结合图片揭示课题。 回顾谚语:我们积累过识天气的谚语,能谈谈知道雾的哪些知识?(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见过的雾是什么样的?(大雾弥漫;远处的景物模糊看不清;只能大约看到建筑物的轮廓;空气很潮湿等。) 展示云遮雾绕山的山川、云雾弥漫的树林等图片。(板书课题) 二、读文识字,整体把握。 教师示范读,学生听读,并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读课文,指导学生反复练习难度的句子,如第6自然段的长句子“不久……,有限的散步”。 借助拼音,自读词语。 第一组:“甚至、消失、藏起”,重点指导正音。 第二组:“桥梁、淘气、岸边、应该”。 重点指导识记:梁——为何有“三点水”有“木”(渗透自理);该——刻、孩(与形近字区别)。 默读课文,想一想淘气的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获取信息的方法:雾说的几句话,分别说出了他依次藏起的东西。教师出示句式,指导整体把握:雾,是个又淘气有顽皮的孩子,它把……藏了起来。要求学生用连接词把雾藏起了什么说完整。 三、朗读感悟“雾的自言自语” 学生自由练读雾说的几句话。 教师示范指导,前三句读出淘气的感觉;后两句读出思考后有了新主意的惊喜。 指导写字 出示“暗淡、消失”两个词语,观察本课要写的“暗、消、失”三个字,分析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动笔临写。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还学了雾的淘气,它藏起了很多东西。 作业:背熟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82 1、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怎么样的情景;能用“什么”说话;愿意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 2、体会“甚至”在语境中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有雾的时候是什么情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认读词语:躲藏、海岸、淘气、悠闲、应该、甚至、桥梁。 雾把整体世界藏起来,世界变成什么样了?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朗读感悟第2~5自然段 1、自由读第2~5自然段,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联练习说话。 出示:淘气的雾把藏了起来,无论还是都。 2、学习第2自然段,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教师引读课文,相机指导“无论还是都”要连读,读出一切都不见了的景象。 同桌互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朗读边想象画面。 4、朗读第4、5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好顿号的停顿,理解和体会“甚至”的含义。 三、练习说话 1、想象说话:淘气的雾朦朦胧胧,像一层纱笼罩着大地,它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出现什么情况? 2、出示图片,开拓思路: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树林、学校等图片,图片下方辅以句式: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它把藏了起来,无论还是都。 3、同桌练说,说出景物的特点和情趣。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街、躲、该、散”4个字,学生观察分析,交流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2、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展示评改。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并且学了雾是个淘气和顽皮的孩子。 六、作业:背熟生字和词语,并且学会复述课文。 【教学后记】 20.雪孩子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唱、赶、旺”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82 1、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懂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2、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图片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自学课后的生字,思考课后问题。 2、读课文过程中,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困惑。 3、思考课前布置的问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唱、赶、旺”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冬天到了,你们最喜欢玩什么?出示雪孩子的图片,问:这是什么? 2.板书“雪孩子” ,齐读课题。 3.激趣:这篇课文写了雪孩子的什么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中的生字标出来,拼读几遍。 2.出示生字新词,自主识字。 4.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记住了哪些字,怎么记住的?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字,认读、组词。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示范写,边写边指导。 4.学生描红练习书写,教师个别指导。 四、积累拓展 1.巩固生字 2.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五、布置作业: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 82 2.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下雪啦!兔妈妈堆了一个漂亮的雪孩子。可爱的雪孩子陪小白兔玩,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小白兔的家着火了,勇敢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一朵白云。) 三、朗读课文,探究感悟 1.看图自读课文:想想每幅图上画了什么?标画课文的自然段。 2. 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看插图一,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你从这段读懂了什么?(雪大) (3)从哪儿能看出雪下得大呢?引导找出“一天一夜、房子上、树上、地上、一片白”等词语。 (4)你能通过读让我们感受雪很大很美吗?自己试读。 (5)指名读。 3.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观看插图二、三,图上画了什么?看出小白兔心情怎样? (2)指导朗读,指读、表演读。 (3)用“漂亮”练习说话。 (4)理解又唱又跳。(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练习:又( )又( )(又唱又跳 又细又长 又说又笑 又大又圆 ) 4.学习第四—七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思考:小兔玩累了就回家休息了,接着发生了什么事? (2)从哪儿看出雪孩子很着急?指导读句子。 (3)雪孩子不顾自己,飞快冲进火海,此时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个怎样的雪孩子?(体会雪孩子的勇敢) (4)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如果你是小白兔,看这化成水的雪孩子会怎么样?带着这种感受读第七自然段。 5.学习第八自然段。 (1)思考:雪孩子到哪里去了呢?雪孩子是怎样飞上天的? (2)演示:雪融化成水——水变成水蒸气慢慢蒸发——水蒸气在空中集成云。 (3)雪孩子还会回来吗?自由发言。 (4)朗读点拨:读出小白兔难受的心情。 (5)小白兔望着白云会说些什么?你想对雪孩子说什么吗? 四、朗读全文,升华主题 (1)朗读,回答:你喜欢雪孩子吗?为什么? (2)如果遇到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办?(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将课文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后记】 82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熟悉的事物认识生字,认识生字椰、壳、漠、骆、驼、骏、悬、崖。 2、认识象声词,了解他们的作用,并能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恰当的词语。 3、了解关于天天气的成语,并感受天气的变化莫测,了解拟人句的特点,并能试着说一说拟人句。 4、培养学生通过合理想象,完整讲述故事的能力,并能将讲述的故事用通顺的语言进行 描述。 5、通过对比,识记容易写错的生字。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易错字的习惯。 6、熟读并试着背诵数九歌,了解冬至过后的数九节气。体会人们向往、热爱春天的 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7、自由阅读分不清是鸭还是霞,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1、学习根据生字的特点和构造进行识字,认识生字厅、厨、厢、厦、穴、窑、帘。 2、熟读并积累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并能选择一两个说话。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图片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自学课后的生字,思考课后问题。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认识熟悉的事物认识生字,认识生字椰、壳、漠、骆、驼、骏、悬、崖。 2、认识象声词,了解他们的作用,并能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恰当的词语。 3、了解关于天天气的成语,并感受天气的变化莫测。 4、了解拟人句的特点,并能试着说一说拟人句。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请孩子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认一认,自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二、字词句用运 1、复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步骤。 2、按照刚才的方法,学生自行动手查:亏、申、丹、州、乃。如果有不会查的,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同桌交流,全班交流,总结方法) 3、学习拟人句。 (1)自由读句子。 (2)你感觉这些句子有趣吗?有趣在哪些地方? 82 (3)感受句子的特点:把雾和风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这就叫拟人。运用拟人,不仅可以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而且能鲜明地表现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的感情。 (4)我也来写写拟人句。 (5)请同学汇报交流。 三、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细致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词写句,并连成段。 2、培养学生通过合理想象,完整讲述故事的能力,并能将讲述的故事用通顺的语言进行描述。 3、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这节课,我们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课后我们将选出我班看图写话小能手,你们有 信心写好吗? 二、看图说词语。 (课件)出示图片:请你仔细观察图画,然后说一说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学生观察后,说一说想到的词语。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多!你们一定能完成这次写话训练。 三、看图写话指导。 在写话之前,我们要了解写话的要求。 出示写话要求:仔细观察图画,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有哪些动物?他们 在干什么?想一想他们会说什么?请用几句话把图上意思连起来写一写。学生读一读,并说一说有什么要求。(板书:时间、地点、动物、事情、想像。 (一)指导观察图画。 1、我们的观察顺序是:整体--部分--整体。观察整幅图画,你能给这幅图定个题目吗?请你把它写在练习本上。学生汇报。 2、看了图画,你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谁想出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说一说。(有一天) 3、图画画的是什么地方?请你说出表示地点的词语。(平板电脑旁)图上有哪些动物?猫和老鼠。图上的老鼠在做什么?请你说出来。(玩电脑)这时猫在哪里?想一想老鼠此时的心情怎样? (二)指导写话。 下面我们进行写话训练,就以猫和老鼠为题写一写。 师出示例句:有一天,老鼠在()玩,老鼠正玩得(),这时,电脑里(), 老鼠见到猫,()。 师:写完整一段话,要注意交代清楚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四、学生看图写话。 1、写话。 2、师巡视,并指个别指导。 3、指名读一读写的话。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可认真啦!学到了看图写话的好方法,让我们说一说看图写话要注意什么。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对比,识记容易写错的生字。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易错字的习惯。 82 2、熟读并试着背诵数九歌,了解冬至过后的数九节气。体会人们向往、热爱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你们平时经常写错字吗?遇到容易写错的字你们是怎么处理的?是一直让它错下去? 2、全班交流。 3、今天我们将学习解决易错字的方法。 二、展示台 1、看看其他同学是怎样处理易错字的,一起来看看吧。 2、读一读,把平时你也容易写错的字圈起来。 3、你也学学书上的办法将这里边到再在你还容易写错的字也单独记下来,时刻提醒自己。 4、给你们5分钟,将你们平时容易写错的字在笔记本上用相同的方法记下来。 5、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的易错字,提醒其他同学。 三、日积月累 1、出示数九歌。 2、学生自由读一读,借助拼音把数九歌读通读熟悉。 3、再读数九歌:自由读、同桌读、分男女读、全班齐读。 4、简要理解数九歌的意思。 5、试着背一背。 四、我爱阅读 引导朗读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五、老师总结,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21.狐假虎威 【教学目标】 1、通过寓言故事,知道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对课文中的狐狸和老虎有自己的认识。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表演这个故事。 3、认、写生字表中的生字。 重点:认读本课生字并朗读理解韵文 难点:理解“狐假虎威”成语的含义。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图片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自学课后的生字,思考课后问题。 2、读课文过程中,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困惑。 82 3、思考课前布置的问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认识“把”字句。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动物? 2.狐狸和老虎之间发生了一件事,今天我们要学第8课狐假虎威(板书课题) 3.学习题目中的生字 4.齐读课题。 二、初读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读完后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自由站起来把所画生词读一读。 3.自学生字词 4.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5.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齐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五、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新授 1.教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图。 (2)故事的起因是什么?你读懂了什么?怎么知道的? (3)请你读出狐狸那害怕的样子。指读,齐读。 2.教学第2——5自然段 (1)在这关键的时候,狐狸怎么做的呢?自读第2——5自然段。 (2)你觉得狐狸和老虎怎样呢?从哪些词读出来的呢? 82 a.狐狸在想什么主意?怎样说才算“扯着嗓子”?有感情地读出狐狸那装腔作势的样子。 b.老虎被蒙住了,从哪儿可以看出? c.这时狐狸越发胆子大了,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能读出它那装着不怕老虎的样子吗?练读,指读。 (3)这时,老虎开始上当了。 (4)分角色朗读第2——5自然段 3.教学第6——8自然段 (1)老虎既然松开了爪子,狐狸为什么不赶快逃命,反而要带老虎在百兽面前走一趟呢? (2)自读第6——8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呢?(这时老虎还是半信半疑的,如果狐狸逃跑,会被老虎看破,所以狐狸装作“神气活现”,带老虎去百兽面前走一趟,这样老虎就会信以为真了) (3)师引读第8自然段,这时森林里百兽看到狐狸这样,都很( ),再往它身后一看,() (4)这里该读出什么语气,为什么?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 (5)老虎看到这,会怎么想? (6)有感情地齐读第6——8自然段。 4.教学第9自然段 (1)齐读第九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 (3)再来看看题目是什么意思? 5.分角色朗读全文 【教学后记】 22.狐狸分奶酪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与人相处不要斤斤计较,计较太多失去更多的道理。 1、识字、写字,了解词语意思,了解狐狸怎样分奶酪。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图片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自学课后的生字,思考课后问题。 2、读课文过程中,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困惑。 82 3、思考课前布置的问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狐狸怎样分奶酪。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大家读过许多有关狐狸的故事,狐狸给大家留下什么影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匈牙利的民间故事狐狸分奶酪。(老师板书课题:狐狸分奶酪) 1.学习“奶”“酪”两个字。 (1)强调“酪”的读音是lào,不要读成nào。 (2)注意“奶”的右半部分是两笔写成的,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 (3)指导学生书写“奶”字,并组词。 2.教师出示图片简单介绍“奶酪”——用牛、羊等的奶汁做成的半凝固食品。 3.齐读课题,读准“酪”。 4.狐狸是怎么分的奶酪?他给谁分奶酪?奶酪分得公平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准字音以及长句的停顿。 2.同学们自由练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教师随机纠正和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3.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随文识字 过渡: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呢?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然后指名读。 2.说一说故事的起因——小熊兄弟俩为了分一块捡到的奶酪,拌起嘴来。 3.认读“捡”“俩”“始”“拌”。 “捡”“拌”:与“脸”“胖”换偏旁识记,本义都与手有关,所以部首是“扌”。理解“拌嘴”是吵嘴的意思。 强调“始”是翘舌音;“俩”的准确读音是liǎ,要与“两”区分开。 用“始”组词,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 4.小组交流:本来捡到奶酪是件让人高兴的事,为什么兄弟俩会拌起嘴来?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 5.小组汇报。 6.指导朗读,要读出捡到奶酪时高兴,为了怎么分拌嘴生气的语气。 (二)学习第2~5自然段。 过渡:为了不让对方多吃一点奶酪,小熊兄弟俩吵了起来,吵架声引来了 谁?他是怎么说,又是怎么做的呢? 1.自由读2~5自然段,用“____”画出狐狸说的话,并圈出狐狸的动作。 2.小组交流。 82 3.小组汇报。 预设: 狐狸说的话: “小家伙们,你们吵什么呀?” “这事好办,我来帮你们分吧!” 狐狸的动作: 跑、 问、 笑、 拿、 掰。 4.为什么狐狸是“跑”过来“问”?他心里会想什么? 5.指导朗读狐狸说的第一句话。(读出狐狸假装亲近的感觉。) 学习“吵”字。 (1)理解“吵”字为什么部首是“口”,说一说怎么记字形。 (2)观察后尝试书写。强调“口”要写得小一些,写在左上格,右半部分“少”的最后一笔撇要穿过竖中线。 6.当狐狸知道小熊兄弟俩是为了分奶酪吵嘴之后,狐狸又说了什么?(指名读) 7.说这句话时,狐狸为什么“笑”? 8.指导朗读狐狸说的第二句话。(读出他胸有成竹的样子) 认读“帮”字,学生组词后,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并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9.狐狸是真的帮小熊兄弟俩分奶酪吗?他接下来做了两个动作——“拿” “掰”,你觉得他会怎么“掰”奶酪呢? 10.指导朗读第2~5自然段。 四、课后小结,激发探究 这节课我们扫清了字词障碍,了解了课文大意,学习了文章的前五个自然 段,了解了主要内容:狐狸知道小熊兄弟俩为分奶酪拌嘴,主动来帮助他 们分奶酪。那么,狐狸把奶酪分得公平吗?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狐狸怎样分奶酪。 2、理解课文内容,评判狐狸的做法是否公正。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激趣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随机点名认读并组词。 2.认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奶粉 乳酪 捡到 兄弟俩 始终 拌嘴 争吵 帮忙 3.狐狸把小熊兄弟俩捡到的奶酪分好了吗?他分得公平吗?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狐狸分奶酪这一课。 二、抓住主线,朗读感悟 1.狐狸帮小熊兄弟俩分好奶酪了吗?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知道的? (1)自由读第6~11自然段,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预设: A.没有!我是从“咬着咬着,奶酪全被他吃光了,一点儿也没剩下”这句话看出来的。 B.没有!我是从“整块奶酪都被你吃光了!”这句话知道的。 (2)认读生字“剩”“整”,理解“一点儿也没剩下”和“整块”。 (3)指导朗读第9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和第10自然段。(读出无奈和小熊兄弟俩生气的语气) 2.学习第6~9自然段。 82 过渡:整块奶酪都被狐狸吃掉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1)自由读第6~9自然段。 (2) 认读“嚷”字,与喊、叫区分,理解两个“嚷”的意思。 (3)指导朗读小熊兄弟俩的话。 (4)听了小熊兄弟俩的嚷叫,狐狸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指名读第7和第9自然段) (5)小组合作,利用学具“奶酪”(圆纸板)演示狐狸分奶酪的过程。 (6)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 (7)指导分角色朗读。 (8)指名到前面分角色朗读表演。 3.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过渡:狐狸把整块奶酪都吃光了,他是怎么说的呢? (1)齐读。 (2)随文识记“整”。 (3)指名读,思考:狐狸为什么这么说?他为什么“笑着说”,这是怎样的 笑? 三、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本课剩下的6个生字“始、仔、急、咬、第、公”。 1.课件出示字的笔顺,学生跟着书空。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笔顺规则及间架结构,重点讲解“急”“第”两个字: “急”和“第”都是上下结构的字。 强调:“急”的部首在下面,是“心”;书写时上窄长,下宽扁。 “第”的部首在上面,是竹字头,“竹”的竖、竖钩都变成点;书写时上扁下长;整个字是11画,第七笔是横折、第八笔是横、第九笔是竖折折钩。 3.教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 4.学生临写。 5.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四、总结全文,深入主题 1.想一想,狐狸为什么能轻而易举地把整块奶酪都吃光了。 2.狐狸说,他分得很公平,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你同意狐 狸的说法吗?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做? 【教学后记】 23.纸船和风筝 【教学目标】 1.巩固所学字词,会写“祝、福”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2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感受。 1.认识8个生字,正确、端正、整洁地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图片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自学课后的生字,思考课后问题。 2、读课文过程中,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困惑。 3、思考课前布置的问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端正、整洁地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3课,板书课题、齐读。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自学汇报 1.自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 3.汇报接读课文。 4.谈谈初读课文后的感受。 三、学习课文 1.(出示挂图,师动情讲故事)。 挂图①:小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山上有条小溪正好从小熊的家门口流过。 挂图②:松鼠折的纸船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看小熊多开心呀!课文哪个自然段写的这幅图的内容? 2.快来读读第4自然吧?指导读“快乐”的语气。 3.小熊会想些什么?读读5、6自然段。 4.师述:纸船和风筝让他们成了好朋友,可是(出示句子)“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5.这是为什么呀? 6.是呀?老师和大家的心情一样难过,小熊和小松鼠呢?你是从哪知道的? 7.读9-12段,你知道了什么? 8.出示最后一段:(出示课件) (1) 指名读 (2) 松鼠和小熊会想些什么? 82 (3) 指导读。 四、扩展升华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如果你是松鼠,你会主动放这只纸船吗? 3.小熊会在风筝上写些什么呢? 4.在你准备的风筝或纸船上对你的好朋友写上一些话吧!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2.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指生讲故事。 二、学习生字词 1.小黑板出示生词,开火车认读。 2.出示要认的生字,检查自学生字读音情况,注意正音和交流记字方法。 3.任意选择一词,说话。 4.读课后练习中的词语,鼓励学生抄写会写的词语。 三、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用多种方法自由记忆。 2.教师点拨,对难写字、容易出错的字加以分析、指导。 3.指导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1) 教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 (2) 学生先书空,后描红、临写。 【教学后记】 24.风娃娃 【教学目标】 1、认识“助、使”等12个生字。会写“车、得”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82 重点:认识“助、使”等12个生字。会写“车、得”等8个字。 难点: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图片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自学课后的生字,思考课后问题。 2、读课文过程中,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困惑。 3、思考课前布置的问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助、使”等12个生字。会写“车、得”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 1、猜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小树见它招手。(风) 2、板书课题:风娃娃长大了,它想出门为人们做好事了,它还想和聪明的孩子交朋友,大家想和它交朋友吗?快去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 1、自由小声读课文,说说自已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在小组内交流。 2、感知内容:风娃娃做了哪些好事?读一读。它又做了哪些坏事呢?读一读。 3、指导识字: 1)出示要求会认的字,让学生自主识字。 2)有不会认的字,向同学请教,同学之间介绍自己认字的方法。 3)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在文中圈出黑板上的生字,并反复读带生字的句子。 4)老师逐一出示生字,学生比赛读带生字的句子,看谁读得准确、通顺。 5)开火车认读生字,注意提醒读准字音。 4、接力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得流利。 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2、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娃娃”有洋娃娃、木娃娃、布娃娃、泥娃娃„„有的漂亮得可爱,有的傻得可爱,有的淘气得可爱,还有的乖巧得可爱。总之,娃娃都惹人爱。课文中的风娃娃怎么样呢?欣赏一下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的风娃娃是什么样子的 二、朗读感悟 82 1、自读课文,说一说:文中的风娃娃是个怎样的娃娃?你猜对了吗? 通读全文,想想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情。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吹大风车(2)吹帆船(3)吹风筝(4)吹衣服、吹小树 2、小组合作找出能说明风娃娃做好事和好心办坏事的段落及重点词句,读一读。 3、提问设疑,小组研读 (1)风娃娃为什么想到帮人们做事? (2)风娃娃为什么好心办了坏事? (3)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在自学的基础上讨论。 4、分块研读,反馈交流 (1)研读“做好事”板块。 (2)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3)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后,是怎样想的? 读一读这一句话。从他心里想的,你体会到什么? 5、研读“做坏事”板块。 (1)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风娃娃听了人们的责怪,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句话。 (3)读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你想对风娃娃说什么。 三、实践活动: 说说风还有哪些好处和坏处。 【教学后记】 8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