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认识除法|冀教版 (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认识除法|冀教版 (1)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冀教版版)二年级上册P38、3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 ‎2.经历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3.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和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算式的意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活动的关系。‎ ‎【教学用具】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咱们班今天来了一位新成员(大熊猫),熊猫宝宝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需要你们来帮帮它,我们看谁是这节课最热心的小朋友,请看大屏幕 ‎1.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有8个竹笋,2个盘子。(你观察的真仔细)‎ ‎2.那你能不能根据你看到的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 把18个竹笋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 师:“平均这两个字用得好”,谁能像他这样说?(你认真听讲的样子老师非常喜欢!)‎ ‎3.刚才这两位同学都说到了两个字“平均”,那什么是平均分呢?‎ ‎ 请学生反复说(师评价:你对过去的知识掌握的真牢固!)‎ ‎4.生齐读:把8个竹笋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读的真整齐,声音真洪亮。)‎ 二、动手操作,,巩固平均分,明确含义 ‎1.动手操作,激活平均分的活动经验 师:现在老师就请你们用手中的小棒代替竹笋来分一分。一起来看操作要求,谁来读一读?‎ 生读操作要求(你的声音又洪亮,表达又清晰)‎ 师:现在拿出你的小棒分一分,开始。老师看到有的同学分得可快了,分完的同学和同桌进行交流。‎ 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2.直观展示,形成表象 师: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来分享一下他的分法?请你先告诉大家,你是如何分的?(请一名学生上台展示,边操作边说明)‎ 生上台分享分法(1个1个分,2个2个分,4个4个分)‎ 师:好极啦!每份之间还要给它留距离,谁是这样分的?谁还有不同的分法?‎ 师:那老师如果想到先3个3个地放,那剩下的能不能放进同一个盘子里呀?‎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要平均分。(你真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 师:是的,无论我们1个1个分;还是2个2个分;或者先3个3个分,再1个1个分;直接4个4个分,分的结果都是每盘放( )个竹笋。‎ ‎【设计意图】利用生动的生活情境和平均分的实践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活动经验,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强化运用平均分的意识,为引入除法运算作铺垫)。‎ ‎3.语言表述,明确含义 师:结合刚才分得过程,谁来说说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 生:把8个竹笋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每盘放4个。‎ 三、自主尝试,大胆表征,突出含义 ‎1.自主尝试,算式表征 师:你能把“把8个竹笋,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4个”这件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把你想出来的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大胆尝试,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典型案例 ‎2.展示交流,突出含义 师:现在请同学们将自己创作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预设学生作品可能有以下形式 ‎8-4-4=0 4+4=8 8÷2=4 8÷4=2‎ 师:大家看,虽然这些算式形式不同,但都表示:“把8个竹笋,平均放在两个盘子里,每盘放4个。”‎ 四、规范表征,建立概念,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1.激发需求,认识除法 师:你们创造了这么多算式,你们觉得哪道算式更能表达这句话的意思呢?为什么?‎ 生:8÷2=4,要求的结果要放在等号的后面。(你有一个会思考的小脑袋)‎ 板书:8÷2=4‎ 师:在数学中,我们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求其中的一份,用除法表示。‎ 板书课题:除法 ‎【设计意图】通过让每个学生进行算式表征你的再创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在不断地交流对比中,突出算式所表达的含义。‎ 师:大家看这里面有一个特殊的符号是我们以前没有学过的,这个符号就叫除号。‎ 板书:除号 除号怎么写呢?(播放微课)‎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3个除号。‎ ‎2.渗透数学文化,深化除法含义 师:关于除号,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1:除号是怎么用来计算的?(你真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这个问题随着你今后的学习你会越来越明白的。)‎ 生2:除号是怎么用的?(你这个问题很有价值,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 多媒体出示除号的由来。‎ 师:看完以后,你知道除号表示的意思是什么?(除号表示平均分)‎ 师:这个算式读作:8除以2等于4。‎ 生齐读 师:仔细观察,读作什么变,什么不变?谁能像老师这样读一读?全班一起来。‎ ‎3.说除法算式的含义 师:现在你能说出8、2、4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请大家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谁来完整的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含义?‎ 师:这道除法算式你会写了吗?请写其他算式的同学更正一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除法的构建过程,感受学习除法的价值。通过明确计算中的数与平均分的对应关系,强化对除法含义的理解。通过相关数学文化的渗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增强除法学习的兴趣。‎ ‎4.合作探究,拓展提高 师:帮小熊猫分完了竹笋,接下来我们帮小兔分胡萝卜。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把12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几个?‎ 师: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分完之后,写出除法算式。‎ 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 师:你是怎样分得?算式是?要分得总数是?4表示?3呢?‎ 师:12个萝卜除了可以平均分成4份,还可以怎么分?‎ 板书:12÷4=3‎ 学生依据探究单2人一组进行探究。‎ 生分享探究结果 ‎12÷3=4 12÷6=2 12÷2=6 12÷12=1‎ 师:观察,这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的地方?‎ ‎12÷4=3 12÷3=4‎ 生:数字相同 师:那他们表示的意思相同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12÷6=2 12÷2=6表示的意思也相同吗?‎ 四、巩固练习 ‎1. 把15条鱼平均分给3只小猫,每只小猫分( )条鱼?‎ ‎ 算式: ‎ 算式: ‎ 师:刚才替熊猫宝宝分完了竹笋,我们接着来帮小猫来分鱼。谁能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师:小猫有一个要求,它希望同学们不要用小棒帮忙,而是圈一圈,怎么样,有信心吗?‎ 师:请大家动手圈一圈并写出除法算式。‎ 师:谁来说一说15÷3=5表示的含义?15÷5=3呢?‎ ‎2. ‎ 生独立完成,进行集体订正 五、 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进行总结交流 ‎2.请你用算式21÷7=3编一个数学小故事。‎ ‎ 生两人一组进行交流后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除法 把8个竹笋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每盘放4个。‎ ‎8 ÷ 2=4‎ ‎ .‎ ‎ .‎ ‎ .‎ ‎ 除号 ‎ 读作:8除以2等于4‎ ‎12÷4=3 12÷6=2‎ ‎12÷3=4 12÷2=6‎ ‎12÷12=1‎ ‎【教学反思】‎ 除法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因此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  我在设计教案时,把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主动建构知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分小棒中,学生在动手操作后提出了很多种方法,也深刻地理解了平均分;在分萝卜时,有的学生把12个萝卜平均分成了2份、3份、4份、6份,所以在请他们用上“平均分”来介绍自己的作品时,个个把手举得高高的,争着抢着要上来表现。课堂成了充满体验和乐趣的百草园,也许这样的课堂少了很多正襟危坐的课堂常规,但我却收获了孩子们放飞思维的惊喜。‎ ‎   整堂课完成得很顺利,学生都对实践操作很感兴趣,通过实践加深了对“平均分”的理解,也对今后的除法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