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乘法 除法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 ▏沪教版 (5)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乘法 除法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 ▏沪教版 (5)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第三册第59、60页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理解余数的含义,并知道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名称,会读有余数除法的算式;通过实际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验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生活中处处存在“有余数的除法”,激发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兴趣。 教学重点是理解余数的含义,并知道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名称,会读有余数除法的算式;通过实际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教学难点是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分拆为乘与加”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对除法的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平均分东西的方法,知道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 教学目标:‎ ‎1、理解余数的含义,并知道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名称,会读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2、通过实际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3、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体验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生活中处处存在“有余数的除法”,激发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兴趣。 ‎ 教学重点:‎ 1、 理解余数的含义,并知道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名称,会读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2、 通过实际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3、 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难点: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 出示:有12 块蛋糕,每盒装4块蛋糕,可以装几盒?‎ 问:用什么方法计算?(除法)‎ 问:为什么?(因为求12里面有几个4)‎ 问:数量关系式怎么说?(总块数÷每盒的块数=盒数)‎ 问:算式怎么列?12 ÷ 4 = 3(盒) 板书算式 问:12、4、3在这道题中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我们已经学过了,“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可以用除法计算。‎ ‎(策略说明: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的事物,通过分蛋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复习“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可以用除法计算,为学习新知作铺垫,达到知识的正迁移。)‎ 5‎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1、出示:有13 块蛋糕,每盒装4块蛋糕,可以装几盒,还剩几块蛋糕?‎ ‎(1)学生操作:圈一圈,看看结果怎么样?‎ ‎(2)学习单反馈:说说你的结果。(一共有13块蛋糕,每4块一份,有3份,还余1块蛋糕。‎ 也就是13里面有(3)个(4 ),还余(1 )。再请两位学生说说。‎ 问:剩下一块蛋糕为什么不算一份呢?(生:因为一份要四块,它不满,所以不能算一份。)谁再来说一说。‎ ‎(3)媒体验证。‎ 问:用什么方法计算?‎ 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因为要求13里面最多有几个4)‎ ‎(4)板书算式:13 ÷ 4=3(盒) 余 1(块)‎ ‎(5)口答:可以装3盒,还剩1块蛋糕。(生齐读)‎ ‎(6)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 问:13、4、3、1在这道题目中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 ‎(13表示一共有13块蛋糕,4表示一盒装4块蛋糕,3表示可以装3盒,1表示还余下一块。)‎ ‎2、出示:有14 块蛋糕,每盒装4块蛋糕,可以装几盒,还剩几块蛋糕?‎ ‎(1)先圈一圈,再说一说结果。‎ ‎(2)板书算式:14 ÷ 4=3(盒) 余 2(块)‎ ‎3、出示:有15 块蛋糕,每盒装4块蛋糕,可以装几盒,还剩几块蛋糕?‎ ‎(1)先圈一圈,再说一说结果。‎ ‎(2)板书算式:15 ÷ 4=3(盒) 余 3(块)‎ ‎3、认识各部分名称:‎ ‎(1)认识余数: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像这样不能正好分完的情况,那么剩下的不满一份的数,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余数”。‎ ‎4、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本领: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5、写作:在数学中用……表示。 修改板书13 ÷ 4=3(盒)…… 1(块)‎ ‎6、认识各部分名称:板书: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7、读作:十三除以四等于三余一。全班齐读,指名读。在读算式的时候不能添字、漏字 ‎(策略说明:通过学生在学习单上圈一圈蛋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由学生发现不能正好分完,从而理解余数的意义,最后再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是简单的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感受新知。另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并验证有余数的除法,做到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5‎ 这样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三次通过学生实践操作,将抽象的算式和具体的分法相结合,使学生自然能感受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为接下来探究余数一定比除数下做了铺垫)‎ ‎( 二) 探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师:同学们刚才把等分蛋糕的结果都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了,你们真棒!‎ ‎(1)从刚才的这些算式中你能找一找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呢?观察板书、同桌讨论。‎ ‎12 ÷ 4=3(盒)‎ ‎13 ÷ 4=3(盒)……1(块)‎ ‎14 ÷ 4=3(盒)……2(块)‎ ‎15 ÷ 4=3(盒)……3(块)‎ 板书:1<4 2<4 3<4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 问:要是被除数变成16,余数怎么样?会不会出现4呢?不会。16 ÷ 4=4,16里面正好有4个4.‎ 问:为什么余数不可能是4?(因为满了4就又多了一份,商就大1,余数就没有了)‎ 当除数是4的时候,余数可能是1、2、3,余数最大只能是(3)。‎ 师:余数为什么非要比除数小呢?他们两个一样大行不行?余数比除数大行不行?‎ ‎(策略说明:根据之前的三道题目13 ÷ 4=3(盒)……1(块),14 ÷ 4=3(盒)……2(块)‎ ‎,15 ÷ 4=3(盒)……3(块)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数学演绎推理说明:要有三个以上具体事例才能推出一个数学结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巩固提高:‎ ‎1、独立练习,做书上第60页第3题:圈一圈,想一想。‎ 现看看第一题,再同桌说一说每个数表示什么?‎ ‎2、看图写算式:9 ÷ 2=4(个)……1(个)‎ ‎9 ÷ 4=2(盘)……1(个)‎ ‎3、请你当小法官,说说小胖和小巧的结果对不对?‎ 小胖:16 ÷ 5=2……6‎ 小巧:16 ÷ 5=3……1 ‎ 小巧对,小胖错,为什么错?因为6里面还有1个5,所以16里面最多有3个5,还余1。‎ 出示图验证。‎ 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除数一定比余数大。‎ ‎4、猜一猜:余数可能是几?‎ ‎■÷7=▲……( )余数可能是1、2、3、4、5、6,最小是1,最大是6。‎ ‎(策略说明:巩固练习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第一层次是基础练习,第二层次是变式题,第三层次是提高题,围绕教研组的校级课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系列化的实践与研究”。)‎ 四、课堂总结:小朋友,今天你们有哪些收获?‎ 五、拓展(机动)‎ ‎1、今年的‎11月1日是星期日,问:今年的‎12月1日是星期几?(11月份有30天)‎ ‎30 ÷ 7=4(个)……2(天)‎ 答:今年的‎12月1日是星期二。‎ 5‎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12 ÷ 4 = 3(盒) 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13 ÷ 4 = 3(盒)……1(块) 1 < 4‎ ‎14 ÷ 4 = 3(盒)……2(块) 2 < 4‎ ‎15 ÷ 4 = 3(盒)……3(块) 3 < 4‎ 被除数 除数 商 余数 设计说明:‎ 一、设计理念 整节课始终围绕着“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相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以及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新知。‎ 二、设计流程 ‎1、复习旧知:‎ 因为学生在学习有余数除法之前,已经认识了除法,知道“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 可以用除法计算。所以我通过复习有12 块蛋糕,每盒装4块蛋糕,可以装几盒?“ 用除法计算” 来复习,为学习新知作铺垫,达到知识的正迁移。此外 ,通过分蛋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1、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分为“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和“探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将复习题中的12块蛋糕,改成13块、14块、15块。通过学生在学习单上圈一圈蛋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由学生发现不能正好分完,从而理解余数的意义,最后再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是简单的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感受新知。并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并验证有余数的除法,做到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二部分是探究除数与余数的关系。学生通过进行实践操作,将抽象的算式和具体的分法相结合,使学生自然能感受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根据之前的三道题目13 ÷ 4=3(盒)……1(块),14 ÷ 4=3(盒)……2(块),15 ÷ 4=3(盒)……3(块)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数学演绎推理说明:要有三个以上具体事例才能推出一个数学结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巩固提高:‎ 巩固练习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第一层次是基础练习,第二层次是变式题,第三层次是发散题,围绕教研组的校级课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系列化的实践与研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得到发展。‎ 三、预期目标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1、预期目标:学生通过圈一圈,体验分蛋糕的过程,理解余数的意思,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余数,在帮助学生理解余数的含义,以及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过程,所需时间较多,所以练习设计相应比较少。‎ 5‎ 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