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6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语文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曹冲称象》出自《三国志˙魏书˙ 邓哀王冲传》,选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重在以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生活。其意旨在于:重温历史经典故事,了解曹冲巧用木船称大象的好办法,感受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思考,能大胆表达想法。 本文较为突出的特点: 1.用“再”“然后”这两个表示顺序的词,把称象的步骤表述的清楚明白,是引导学生有序表达的好范例。 2.运用对比的手法,对官员与曹冲称象办法的进行比较描写,突出曹冲的称象办法好,突显曹冲年少聪慧。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别人、一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直、才、到底”等词表达的意思。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重点: 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 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 【设计说明:识字与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因此,我们把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别人、一同”等12个词语作为本课教学的第一目标;“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课后练习“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就是要求学生借助关键词句“赶象上船、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在船舷上做记号、称石头的重量”读懂曹冲称象的过程,进而理解课文内容,使单元教学重点得以落实; “理解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课后习题针对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谈自己的想法,这也是针对单元教学重点而设的,但这对二年级学生而言更是难点,要在教学中予以引导、落实。】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模拟称象的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小木船或塑料盒、玩具象(要有一定的重量)、小石头、秤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秤、杆、柱、低”5个生字,会写“别人、一同、柱子、一边、到底、秤杆”6个词语。体会“到底”表达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3. 初步了解曹冲与官员不同的称象办法。 教学过程 : 一、引出课题,质疑交流。 (一)观看大象视频。 1.学生观看交流:这是什么动物?看后想说什么? 2. 识记生字词“议论”。 (1)师小结:你们刚才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就是在“议论”大象。 (2)出示卡片,齐读、个别读。引导发现“议论”都是言字旁,与说话有关。 (3)师引:有一个小孩想出了称象的好方法,是谁?引出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学习“称”(通过引导组词“称象、称一称、称重”加深印象,巩固读音。) (二)围绕课题质疑: 读题目,大家想知道什么?(预设: “曹冲是什么人”“曹冲为什么要称象”“曹冲想用什么办法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 (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在肯定之后,要告诉学生“曹冲想用什么办法称象”是我们要读懂的重要问题。) (三)简单介绍故事历史及曹操、曹冲的身份。(课前可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预设:古时候,即距离现在一千八百年左右。曹冲字仓舒,是魏武帝曹操的儿子。曹冲自幼聪慧过人,在称象时不过7岁,去世时年仅13岁。) 【设计说明:首先,通过观看大象视屏引发学生对大象的直观感受,以此获得感性经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学贵有疑,引导学生质疑课题,即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也引发学生亲近历史,为探究历史故事中的 “观象、议象、称象”做好铺垫。】 二、 自读课文,读好长问句,认写相似字。 (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醒: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二)反馈指导 1.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课文段落。 教师相机指导,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对话中的长句。 (其中“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即是问句又是长句,指导读好停顿,再读出反问的语气,语调上扬。) 2.出示词语,开火车读、个别读。 称象 秤杆 柱子 到底 做事 七岁 站出来 大船 然后 3. 辨识、书写“称”“秤”“杆”。 (1)识记:由“禾”联想“种、秧、秤”。自古以来,劳动人民都非常重视粮食生产,他们 用“秤”来公平准确地称重(教师出示称,实物讲解)。由“称”带出“杆”,并将“杆秤称东西”连起来读三遍。 (2) 书写“杆、秤、称。”(各写一个,同桌互评,自己对照字表修改。) 【设计说明:通过随文识字,联想识字,比较识字,比较写字的方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会写、会认三个容易混淆的字“称”“秤”“杆”。真正体现教师教的价值,即教学生所需,教学生所难,提高学生对相似字的辨析能力,减少学生写错别字的概率。】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认识大象。 (一)自读课文1-2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大象的句子。 1.学生读课文,找句子,反馈交流。 2.课件出示句子: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3.学生齐读、个别读。强调重读“又高又大、一堵墙、四根柱子”,突出大象的高大。 4.教师引读:他们先感到大象_又高又大_,再看到它的身子像一堵墙_,它的腿像_四根柱子____。 5.课件出示大象图片及句式,学生练说: 大象的耳朵像___________,象牙像___________,尾巴像___________ (二) 比较句子,模仿运用 1.问:官员们看了怎议论的? 2.课件出示句子: 这么大的象有多重呢? 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1)比较读,交流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引导关注“到底”,多了“到底”表示更好奇,更认真探究) (2)给“到底”换个词。(究竟) (3)学生用“到底”练习说话 (提示:如很想知道这头象怎么运来的,用“到底”问一问。) 【设计说明:“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语言并迁移运用。通过用“像”来说“象”,及了解关键词句“到底”意思,用“到底”说句子等训练方式,提升了学生语言实践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对大象的大有更立体的了解,对大象的重也有更强的好奇心。】 二、 自读课文3-5自然段,找出官员和曹冲的称象方法。 (一)质疑: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官员们和曹冲分别想出什么办法?用记号标出相关句子。 1.学生读书,找句子,交流汇报。 2.课件出示句子。 3.引导学生比较读两种办法。 4.教师总结板书:官员:用秤称象 曹冲:用船称象 (二)设置悬念:官员和曹冲的办法,到底那一种更好呢?我们下节课再探个究竟。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找出两种办法并读好,让学生对官员的办法与曹冲的办法有个初步的印象,同时,设置悬念 “官员和曹冲的办法,到底那一种更好呢”,引发学生探究欲望,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埋下伏笔。】 五、学生练习写字。 1.出示“别人、一同、柱子、一边、到底、秤杆” 2.教师范写“底”(强调斜钩要拉长一些。) 【设计说明: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书写的能力,教师要相信学生,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写字能力,但教师也要抓住较难的字,示范讲解。】 板书: 曹冲称象 用船称 又高又大 官员们称象 用秤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做、岁、站、船、然”5个字,会写“力气、出来、船身、石头、地方、果然”6个词语。体会“直”、“才”、表达的意思。 2.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一)复习词语。 1. 当小老师,抽读生字卡片。 2.听写句子:妈妈用秤杆称了称大西瓜。 【设计说明:复习巩固是提高学生识记生字效率的必要方法。教师通过听写句子再次巩固学生对“秤、杆、称”的认写,同时让学生明白学的文字是可以运用到生活中。】 二、 读课文3-4自然段,说说官员与曹冲的称象办法,曹操赞同谁的?说出理由。 (一)思考汇报: 1.曹操赞同谁的办法? 赞同曹冲的。 2.说理由: 课件出示: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微笑着点一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二)引导学生读这两句话。(读出曹操面对两种方法的不同态度) (三)理解“直” 。 1.“曹操听了直摇头”直可以换个什么词?(不停地、不住地) 2.从“直”体会出什么?(曹操非常不赞同官员们的想法,因为砍树造大秤,费时费力;造了大秤也提不起。) 3.带着体会男女生比较读第3、4自然段,读出曹操对官员们办法的不满意,不赞同;对曹冲的办法的欣赏、赞同。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抓关键词句判断曹操对两种办法的不同态度,提高学生概括、理解、判断的能力。】 二、 学习第4自然段,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懂得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一)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 1.引导学生自疑自答:对于这个办法,有什么不明白的? (教师可以引导:为什么要在船舷上画线呢?石头为什么要装到船下沉的地方为止等) 2.学生说称象步骤,教师现场演示。(课前先准备好装水的盆、小木船、 玩具象、小石块、秤等,让学生根据曹冲的办法来说怎么做,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3.完成课后第二题,给内容排序。 4.借助排序中的关键词句说说称象的过程,提示用好“先、在、然后” 有序表达。 (二)交流讨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 1.设疑:说说曹冲称象办法好在哪里? 2. 生交流回答 (预设: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曹冲把“大船”当作大秤,用来称象,解决了没有大称的问题;二是曹冲想到用石块和大象进行进行等量代换,让大象丝毫无损。) 【设计说明: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懂得曹冲称象好在哪里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只有学好重点,才能突破难点。曹冲称象的步骤语言逻辑性强,一环紧扣一环,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说清楚弄明白称象过程,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本环节主要通过“学生自疑自答--学生说步骤、老师演示称象过程--完成课后第二题,给内容排序--用‘先、再、然后’等连接词把过程说具体清楚”这四个教学步骤,层层深入,让学生对曹冲称象的办法逻辑关系理解的更加清晰,表达更加有序,从而轻松地懂得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 四、夸一夸曹冲。 (一)质疑:这么好的办法,曹冲几岁想出来的? 1.交流出示: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2.比较读一读,体会“才”的意思。 (预设:“才”突出表现曹冲年纪小。) 3.学生读句子:读出惊讶、夸赞的语气。 (二)想成为小曹冲吗?动动脑筋想想,你还有哪些好办法称出这头大象的重量? (三)拓展探究:有没有更好的称象办法? 【设计说明:通过启发学生说出我们科技进步的今天,还有其他更好的称象办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想象,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培养创新思维。】 二、 写生字,看谁写的对。 (一)课件出示生字:做、岁、站、船、然 1.学生辨析结构。 2.观察生字各部件位置和书写易错处。 3.师范写难写的字,讲解书写要点。“船”的舟字旁中“提”的书写要特别注意。 4.学生先背《坐姿歌》再书写,师巡视。 5.展示,评议。 【设计说明:教师根据学情,抓难字“船”提醒学生书写注意点,做到教所当教。同时,让学生先念《坐姿歌》再写字,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激发写字兴趣。】 板书设计: 4 曹冲称象 官员们 造大秤 提不动 赶象上船 画一条线 曹冲 赶象上岸 知象重 装上石头 称石头 巩固练习: 一、学曹冲比聪明,看谁读的准。 身体像堵墙,腿像四根柱。 站在大象前,官员来议论。 到底有多重?砍树做称杆。 谁能提得动?七岁曹冲解, 先赶象上船,画上吃水线。 再赶象上岸,用船来做秤。 装石到线止,称石知象重。 照着说法做,果然知重量。 学习小曹冲,勤想又敢说。 二、看拼音,写词语。 rán hòu zhàn lì suì yuè zhù zi chèng gǎn ( 然 后 ) (站 立) (岁 月 ) (柱 子) (秤 杆 ) 三、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再用加点的词语各说一句话。 (1)贪玩的小象晚上八点到家。 贪玩的小象晚上八点才到家。 (2)贪玩的小象去哪呢? 贪玩的小象到底去哪呢? 四、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说给家长听。 五、推荐阅读 《文彦博树洞取球》《撒尿小孩的故事》 【设计说明:识字写字是低段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此次巩固练习中,第一二题练习的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对本课生字新词的掌握。例如,第一小题把文中生字融入孩子喜闻乐见的语境中,既巩固了生字词,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第二小题看拼音写词语加深了对本课生字词音形方面的识记,让生字教学扎实有效。第三题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然后再用加点的词语各说一句话,主要是巩固关键词在具体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第四题旨在巩固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第五题,推荐阅读的《文彦博树洞取球》《撒尿小孩的故事》的两个故事都是与“动脑筋、想办法”有关,即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又引发学生思考、创新的思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