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表格式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表格式教案

XXX 小学 语文 科第 二 册教案设计 (20XX-20XX 学年度下学期) 课题: 8、静夜思 课型: 新授课 任课 教师 XXX 教学 内容 简析 本课选编的古诗《静夜思》是一首脍炙人口、传诵千年的五言绝 句,作者为唐朝著名诗人李白。诗第一、二句写景,描写了月光的明 亮皎洁,第三、四句写情,通过“举头”“低头”这两个动作表现了 作者由于看到一轮明月而勾起对故乡无尽的思念。全诗语言凝练,感 情真挚,意境深远。选编此文,目的在于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古诗的 兴趣,让其初步了解古诗学习的方法,积累一定的古诗词,并初步了 解唐代大诗人李白。 学生 学情 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背诵古诗,尤其是这篇《静 夜思》,很多孩子耳熟能详,甚至可以正确背诵。因此,在教学时, 要把着力点放在让学生认读、记忆古诗中的生字和对古诗的感受上, 要结合课文插图和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让学生 接受古诗文化的熏陶,并逐步喜欢古诗,了解诗人,热爱我们的传统 文化,使孩子们对古诗由小时候的简单韵文背诵,升华到有意识的对 古诗的喜爱中来。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认识本课 9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 7个生字。 3.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4.适度拓展古诗,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背诵古诗。 难点:初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具学具及多 媒体应用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课 时 2 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师出示谜语:有时候落在山腰,有时 候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候像 把镰刀。(谜底:月亮) 2.师谈话:从古至今,许多诗人都喜欢 月亮,他们还把月亮写进了诗里,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 (师板书课题:静夜思) 3.齐读课题,认识“夜、思”两个字, 注意都是整体认读音节;指导“思”字 的书写:上下结构,心字底略宽。师范 写。引导学生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在一个安静的夜晚,大诗人李白在思 念着什么。)(相机简单介绍作者李白: 他是唐代最著名的大诗人之一,一生写 了很多很多的诗,在他的诗里,经常会 出现月亮。) 4.师过渡:大诗人李白在这个安静的夜 晚,究竟看到了什么,又在想些什么呢? 让我们走进这首诗去看一看。 二、初读感知,认识生字 1.师播放《静夜思》配乐朗诵录音,生 认真听,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2.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师出示自读要 求: (1)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正 学生互动 学生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 思。 学生互动 生认真听,感受诗歌的韵律 节奏 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确,认一认。 (2)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 (3)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古诗和诗中的 生字。 3.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 中相机正音:“床、光、望”是后鼻音, “疑”是整体认读音节,要读正确。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和词语卡片,指 名学生认一认、开火车读一读。 (3)指名学生为生字组词,帮助理解字 义。 (4)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和词语卡片, 用多种方式(开火车读、指名读、男女 生对读、齐读等)强化学生的识字效果。 (5)做“摘星星”的游戏:用卡纸做成 星星的形状,将生字藏在卡纸的反面, 生摘一颗星星,读出反面的生字,就把 星星送给他。 4.生交流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汉字 的。师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可以用 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可以编字谜、 儿歌、故事、还可以用动作来帮助记忆, “举”与“兴”、“乡”与绞丝旁可通 过比较记忆。 5.再词读古诗,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 奏。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 月,低头/思故乡。 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 音读正确,认一认 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古诗和 诗中的生字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名学生认一认、开火车读一 读 学生为生字组词,帮助理解 字义 多种方式(开火车读、指名 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 强化学生的识字效果 生交流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 些汉字的 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 三、指导汉字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 7 个汉字:思、 床、前、光、低、故、乡。 2.学生认读汉字,找出它们在课文中的 位置,并适当扩展组词。 3.学生自主观察汉字的笔顺,想一想如 何才能把汉字写漂亮。 4.指名学生交流以上汉字的笔顺和书写 方法。 师范写并讲解:“乡”前两笔都是撇折, 要注意上下排列整齐,最后一笔长撇不 宜过短,要与整个字相称;“前”的第 三笔横画要写长一些,盖住下半部分; “低”字的最后一笔点不能忘了;“床” 是半包围结构,“木”要写得半藏半露。 (学生书空) 5.生描红、仿写、书写生字,师巡视指 导,强调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唐代大诗 人李白,学习了他写的《静夜思》,还 在诗中认识了很多汉字朋友。下节课, 我们继续学习这首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朗读古诗,复习导入 1.指名学生朗读古诗,全班齐读。 2.出示词语卡片:夜晚、思考、床前、 学生认读汉字,找出它们在 课文中的位置,并适当扩展 组词 指名学生交流以上汉字的笔 顺和书写方法 (学生书空) 生描红、仿写、书写生字 学生朗读古诗,全班齐读 明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故乡,指 名学生认读。单独出示生字卡片,开火 车读、齐读,巩固识字。 3.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这 位大诗人,知道他喜欢写月亮。那么, 在这首《静夜思》中,他究竟看到了什 么样的月光,又在“思”什么呢?让我 们再次走进课文。 二、理解诗意,感悟诗境 1.学习 1、2句。 (1)指名朗读第一句。结合课文插图想 一想:这句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猜一猜 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月亮? (2)指名学生汇报:写的是有月亮的晚 上。在作者睡觉的床前。 (3)理解“疑”和“霜”的意思。(“疑” 的意思是“好像”,“霜”要结合学生 的生活实际,辅以多媒体图片帮助学生 理解。) (4)让学生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先同 桌互相说,再指名说一说。师适当指导: 床前那一片明亮的月光,好像是地上铺 着的一层白霜。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诗。注意节奏 和停顿: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学习 3、4句。 (1)师过渡:在这样一个明月当空的夜 晚,诗人在干什么呢?请小朋友们轻轻 地读一读诗的三、四行两行。 单独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 读、齐读,巩固识字 朗读第一句。结合课文插图 想一想:这句诗写的是什么 时候?猜一猜作者是在什么 地方看月亮? 学生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 先同桌互相说,再指名说一 说。师适当指导:床前那一 片明亮的月光,好像是地上 铺着的一层白霜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诗 (2)指名学生朗读。理解“举头”就是 “抬头”的意思,“思”在此处是“思 念”的意思,“故乡”就是自己出生长 大的地方。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诗的 意思,教师明确:诗人抬起头,望着天 上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了头,思念 起自己的故乡来。 (4)师出示多媒体图片,指导学生看图, 拓展想象:诗人一个人身在外地,此刻, 他会思念故乡的什么呢?生思考后与同 桌轻声交流。 (5)指名交流。(预设:诗人孤身在外, 思念远在故乡的家人、思念小时候和自 己一起长大的好朋友,思念家乡的小河、 草地……) (6)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 己孤单的时候会想些什么。 (7)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行两行。(举 头/望/明月,低/思/故乡。) (8)师小结:是啊。作者孤身在外,内 心寂寞,看到了天上的一轮明月,想到 明月此时此刻也照着自己的家乡,不由 得想起了自己的故乡和家人,久久难以 入睡,就写下了这首诗。让我们一齐有 感情地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3.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练习背诵,指 名背诵。 三、适度拓展,激发兴趣 学生朗读。理解“举头”就 是“抬头”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诗 的意思 生思考后与同桌轻声交流。 指名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 一谈自己孤单的时候会想些 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行两 行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练习背 诵,指名背诵 1.师过渡:大诗人李白很喜欢月亮,除 了这首《静夜思》,他还写了很多与月 亮有关的诗。 2.多媒体出示与月亮有关的诗。 3.师范读,生自由练读,拓展古诗积累。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走进了大诗人李白 的《静夜思》,感受到他对于故乡的思 念之情。课后,请同学们再背一背这首 古诗,还可以搜集其他一些与月亮有关 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生自由练读,拓展古诗积累 学生互动 板 书 设 计 8、静夜思 景:明月光,地上霜 静夜思{ }思念故乡和亲人 人:望明月,思故乡 教 学 反 思 XXX 小学 语文 科第 二 册教案设计 (20XX-20XX 学年度下学期) 课题: 9、夜色 课型: 新授课 任课 教师 XXX 教学 内容 简析 本文是一首生动有趣的儿童诗,主要描写了“我”以前胆子小害 怕天黑,后来爸爸晚上带“我”去散步,当“我”领略到夜晚的美好 之后再也不害怕了。选编此文,旨在培养学生养成勇敢独立的良好生 活习惯,并依托文本识字,同时,本诗篇幅短小,节奏鲜明,整体押 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也是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良好范本。 学生 学情 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对于天黑害怕 有着切身的生活体验,因此,学习本文容易激发他们的心理共鸣。在 学习中可以抓住“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这句话,鼓励学生结合自己 的生活经验谈一谈这时有可能会想到什么,为什么会有害怕的感觉 等,在深入文本,体会人物心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夜晚 的美丽景色并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夜色中的大自然,并适 当讲解必要的科学知识以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 自然渗透情感教育,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相关词语,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 7个汉字。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我”的心情变化和夜色的美好。 4.培养学生勇敢独立的良好生活习惯。 5在文本理解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在文本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及多 媒体应用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课 时 2 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师生共做反义词对对碰的小游戏:大 对小,高对矮,快乐对孤单,白天对夜 晚。 2.出示词语卡片:夜晚,学生结合自己 的生活经验谈一谈对夜晚的感受。(预 设:夜晚天很黑,人们的活动很少,在 黑夜中走路让人感到害怕等)。 3.师过渡:是啊,说起夜晚,人们总是 把它和黑暗、害怕联系起来。有位小朋 友,也很害怕天黑,课时后来他却改变 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开始 今天的学习吧。 4.师板书课题:9.夜色,相机认识生字 “色”,口头组词:颜色、景色。理解 课题的意思:“夜色”指的就是夜晚的 景色。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师播放课文录音,生认真倾听。(师 明确本文是一首小诗,共有两个小节。) 2.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3.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随文识字学词: (1)指名学生朗读第 1小节: ①出示词语卡片:胆子、不敢、往外瞧、 勇敢、看、窗外、乱跳,指名学生认读, 学生互动 理解课题的意思:“夜色” 指的就是夜晚的景色 生认真倾听 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朗读第 1小节 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正音并强调:“勇、 往、窗”是后鼻音,要注意读准。 ②正音后再次指名认读。 ③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勇敢” 一词,并用“勇敢”练习说话。 ④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 1小节,说说第 1 小节的主要内容:“我”从前胆子很 小。 (2)指名学生朗读第 2小节: ①出示词语卡片:爸爸、晚上、偏要、 散步、原来、像、微笑、再,指名学生 认读,正音指导:“爸爸”的第二个“爸” 要读轻声,“晚上”的“上”也要读成 轻声,“散、再”是平舌音。正音后再 次抽读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②辨析“再”和“在”这一对同音字: 出示相关词语和短语:“再见、再一次、 再也不说了、在家、在干什么、在哪里”, 引导学生自主认读,体会“再”与“在” 用法上的区别。 ③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偏要”的意思就 是“非要”。 ④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 2小节,说说第 2 小节的主要内容:“我”不再害怕夜 晚。 4.学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将课文 读正确、读流利。 5.指名学生读,师范读并适当指导长句 子的朗读: 正音后再次指名认读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勇 敢”一词,并用“勇敢”练 习说话 指名学生朗读第 1 小节,说 说第 1小节的主要内容 指名学生朗读第 2小节 学生认读 辨析“再”和“在”这一对 同音字 出示相关词语和短语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偏要” 的意思就是“非要” 指名学生朗读第 2 小节,说 说第 2小节的主要内容 学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课 文,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学生读 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原来/ 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 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三、再读课文,巩固识字 1.学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并与同桌互 相练读。 2.师随机出示词语卡片,通过指名读、 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方式, 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正确熟练地认识本 课生字。 3.单独出示本课生字,再次指名学生认 读,并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 4.在学生认读交流的过程中,师适当进 行识字方法的指导:“胆、敢、往、外、 乱、偏、散、像”都是左右结构的汉字, 可以采用熟字加偏旁、熟字加笔画的方 式来记忆,“勇”是上下结构,下半部 分是“力”,“原”是半包围结构,注 意厂字头下部不是“泉”。 5.鼓励学生为这些生字口头组词,在具 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这些汉字。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师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汉字:色、外、 看、爸、晚、笑、再。指名认读,口头 组词。 2.学生自主观察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和 书写要领。 3.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重点指导: 学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并 与同桌互相练读 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男 女生对读、齐读等方式,确 保每一位同学都能正确熟练 地认识本课生字 学生认读,并说说自己是如 何记住这些生字的 学生为这些生字口头组词,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这 些汉字 学生自主观察生字,交流识 字方法和书写要领 “外”右边的“卜”略高,左右要写紧 凑; “看”字结合动作来记忆字形:上半部 分是“手”的变形,“手”在眼睛上, 就表示“看”的动作; “晚”右半部分是“免”字,第十笔“撇” 要从扁“口”中穿过; “笑”下半部分不是“天”是“夭”; “再”的笔顺是横、竖、横折钩、竖、 横、横,并注意最后一笔横写长,要穿 过整个字。 4.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认真观察书 空。 5.学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师巡视了 解学生的书写情况并强调良好的书写习 惯。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夜色》 这首小诗,在诗中交到了很多汉字朋友, 还认识了一位小朋友,知道他从前胆小 怕黑可后来却不再害怕了,这究竟是怎 么回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去一探究竟。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质疑导入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指名学生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文中 学生认真观察书空 学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 学生互动 学生朗读课文 的“我”从前胆子很小,害怕夜晚,后 来不再害怕了。 3.师质疑过渡: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位 怕黑的小朋友胆子变大了呢?这节课我 们就一起走进《夜色》去看一看。 二、学习第 1小节,体会“害怕” 1.指名学生朗读第 1小节。 2.引导学生交流对文中小朋友的了解,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小结:胆子很小。 3.师质疑: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我”的胆子很小?鼓励学生进一步走 进文本。 4.学生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重 点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几点: (1)出示“很小很小”与“很小”,引 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我”的胆子非常 之小。 (2)从“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 中引导学生体会妈妈通过讲述勇敢的故 事来鼓励“我”不要害怕。 (3)抓住“一看窗外心就乱跳”中的 “一……就……”这个关联词,引导学 生体会妈妈讲的勇敢的故事对“我”来 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5.拓展体会: (1)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说说自己是否害怕黑夜、为什么害怕以 及害怕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2)学生交流(比如:害怕黑夜;总是 学生互动 指名学生朗读第 1小节 学生交流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说说自己是否害怕黑夜、为 什么害怕以及害怕的时候是 什么感觉 担心野兽会跑到家里来等等。害怕的时 候心跳会加速,会把窗帘紧紧拉起,藏 在被窝里等等)。 (3)练习表达: “我”一看到窗外心就乱跳,总是担心 。 6.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 1 小节, 注意读出小诗的押韵,通过朗读表现 “我”的胆小。 三、学习第 2小节,感受“夜晚的美好” 1.师过渡:妈妈讲勇敢故事的方法并没 有让“我”变得勇敢,爸爸又想出了什 么办法让“我”不再害怕夜晚呢?请同 学们轻声地读一读第 2小节。 2.学生轻声朗读第 2 小节,交流爸爸有 什么办法:偏要拉“我”去散步。(引 导学生体会“偏要”是指在“我”胆子 很小、极不情愿的情况下,爸爸非要拉 “我”去散步。) 3.引导学生想象“我”在夜色中看到了 什么: (1)指名学生朗读“原来花草都像白天 一样微笑”这句话,引导学从“原来” 一词中体会到“我”看到“花草微笑” 时的惊讶心情。 (2)拓展想象: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 活经验,说说在晚上散步的时候还能看 到什么。 (3)师出示有关美丽夜色的图片,让学 练习表达 “我”一看到窗外心就乱跳, 总是担心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 1小节, 注意读出小诗的押韵,通过 朗读表现“我”的胆小 轻声地读一读第 2小节 学生轻声朗读第 2 小节,交 流爸爸有什么办法 学生想象“我”在夜色中看 到了什么 学生朗读“原来花草都像白 天一样微笑”这句话,体会 到“我”看到“花草微笑” 时的惊讶心情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说说在晚上散步的时候还能 看到什么 生直观体验夜色的美丽。 (4)练习表达:在夜色中散步,“我” 发现,原来 。 4.师小结:夜色中其实有许多美丽的景 色,只要我们敢于走出去,就会发现黑 夜其实并不可怕。正是有了这种发现, 文中的“我”才会说道(师引读,出示): 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 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5.鼓励学生说说从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再黑再黑”这个词语中体 会“我”的胆子变大了;拓展想象“我” 还看到了什么,进一步巩固对省略号的 认识。 6.指导学生朗读第 2小节,读书略带惊 讶的兴奋心情。 7.师生配乐朗读全文,鼓励学生说说自 己学习了这首小诗的收获。 四、课堂小节 小朋友们,美丽的夜色中藏着许多我们 原来并不知道的小秘密,只要我们勇敢 地走出去,就一定会有惊喜。希望大家 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勇敢独立,收获更 多精彩的发现。(再次配乐朗读全文。) 练习表达:在夜色中散步, “我”发现,原来 。 学生说说从句话中知道了什 么 学生朗读第 2 小节,读书略 带惊讶的兴奋心情 师生配乐朗读全文,学生说 说自己学习了这首小诗的收 获 学生互动 板 书 设 计 9、夜 色 怕黑-------不怕 教 学 反 思 XXX 小学 语文 科第 二 册教案设计 (20XX-20XX 学年度下学期) 课题: 10、端午粽 课型: 新授课 任课 教师 XXX 教学 内容 简析 本文主要叙述“我”到外婆家吃粽子的事,描写了粽子的构造, 并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祖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激发了学生对 的热爱之 情。课文通过儿童的视角描述了粽子的构造、粽子的口感和味道以及 粽子的花样种类,这些内容贴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易于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在描述粽子的构造时,一连 用了三个表示颜色的叠词,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这种 语言描写的好处。在教学中,由于本文的长句子较多,学生读起来有 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长句子中每个小句子的语意联 系,通过反复朗读,把文中的长句子读得通顺流利。另外由于很多学 生都有过包粽子、吃粽子的经历,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 的生活体验与课文描述相结合,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中。 最后,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教师可适当拓展有关端午节来历的故事, 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的教育。 学生 学情 分析 对于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拼音是一年级上半学期学的可能 有所淡忘,这时就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中穿插复习,让学生牢固掌握。 教学 目标 1.读好文中的长句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 7个汉字。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粽子的构造,并初步感受祖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4.积累课文中表示颜色的叠词,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积累表示颜色的叠词,提高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教具学具及多 媒体应用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课 时 2 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粽子,谈话导入 1.师出示一个粽子,问学生:这是什么? 我们一般什么时候吃它? 2.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导入:看来同学 们对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以及端午节 的美食粽子很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来学习一篇关于粽子的课文——《端午 粽》。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师播放课文录音,生认真倾听。 2.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文,圈画 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1)明确这篇课文共有 4个自然段,第 1 自然段和第 4 自然段时一句话,第 2 和第 3自然段分别有三句话。 (2)指名学生朗读第 1自然段,出示词 语卡片:端午节、总会、粽子,指名学 生认读并相机正音,强调:“端”是三 拼音节,“总”和“粽”都是后鼻音, 并指导学生用“一到……总会……”练 习说话。 (3)指名学生朗读第 2自然段,出示词 语卡片:糯米,中间、粽叶、真是,指 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认读情况强调, “中间”的“间”要读一声,不能读成 学生互动 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 文,圈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学生朗读第 1自然段 学生朗读第 2自然段 了四声,“真”是前鼻音,“是”是翘 舌音。 (4)指名学生朗读第 3自然段,出示词 语卡片:十分、红豆、鲜肉、带回,指 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强调, “十”是翘舌音,“鲜”的读音是“xi ān”,而不是“xuān”。 (5)指名学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出 示词语卡片:知道、据说、纪念,指名 学生认读,根据学生的情况强调,“知” 是翘舌音,“念”的声母是鼻音而不是 边音。 4.学生再次练习朗读全篇课文,争取读 得正确又流利。 5.巩固识字。 (1)师随机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多名 学生认读,并根据认读情况再次指正。 (2)独立出示本课中的 13 个生字,打 乱顺序指名学生认读、开火车读等。 (3)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并交流是如何 记住这些生字的。在此过程中,师引导 学生采用形近字比较法、熟字加偏旁、 熟字加熟字、在生活中认字等方法加强 生字的记忆,提高学生归类识字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师提出读书 要求:读完每个自然段后,想一想这一 段的主要意思。 2.指名学生朗读第 1自然段,交流读书 学生朗读第 3自然段 学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学生再次练习朗读全篇课 文,争取读得正确又流利 指名多名学生认读 学生认真观察,并交流是如 何记住这些生字的 学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师 提出读书要求:读完每个自 然段后,想一想这一段的主 要意思 收获:吃粽子的时间。 3.指名学生朗读第 2自然段,交流读书 收获: 粽子的构造及味道。 4.指名学生朗读第 3自然段,交流读书 收获:粽子的种类。 5.指名学生朗读第 4自然段,交流读书 收获:吃粽子的来历。 6.全班齐读课文。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午、节、 叶、米、真、分、豆。 2.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对字 义的理解。 3.学生自主观察汉字,交流自己的识字 方法和书写要领,在此过程中,师给予 鼓励肯定的同时适当指导:“真”字的 中间是三横,要写紧凑一点;“午”字 的一竖上面不能出头。 4.师范写、指导,学生观察、书空。 5.学生自主书写生字,师深入到学生中 间巡视指导,强调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 知道作者每逢端午节都要到外婆家吃粽 子。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看 看外婆都包了什么样的粽子。 学生朗读第 2 自然段,交流 读书收获: 粽子的构造及味 道 学生朗读第 3 自然段,交流 读书收获:粽子的种类 学生朗读第 4 自然段,交流 读书收获:吃粽子的来历 全班齐读课文 学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 对字义的理解 自主观察汉字,交流自己的 识字方法和书写要领 学生观察、书空 学生自主书写生字 学生互动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回忆课文的主要 内容:每逢端午节,我们会到外婆家吃 粽子。 3.师创设情境:既然香香的粽子这么好 吃,那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课文去“尝尝” 吧! 二、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 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第 1自然段,读完以 后想想:你从这一自然段中的“总会” 和“盼着”两个词体会到了什么? (2)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 况师适当讲解:从“总会”中可以看出 粽子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事物,“盼着” 这个词则体现了外婆期望在传统节日中 与亲人团聚。 (3)指导朗读:第 1自然段虽然只有短 短的一句话,但表现出了外婆对亲人团 聚的期盼,因此要在朗读中把这种感情 读出来。 (4)全班齐读第 1自然段,注意读出感 情。 2.学习第 2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 2自然段,读完后 想一想: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分别从 学生认读 学生朗读课文,回忆课文的 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第 1 自然段想 想:你从这一自然段中的“总 会”和“盼着”两个词体会 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 情况师适当讲解 全班齐读第 1 自然段,注意 读出感情 学生朗读第 2自然段 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粽子的? (2)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 况师适当讲解:第 2自然段的三句话分 别从眼角看外形、鼻子闻味道、嘴巴尝 口感这三个方面来描写粽子的。同学们 在描述一种食物的时候也可以按照这种 顺序来进行。 (3)指导学生读好这三句话: ①读第一句话时要抓住“青青”“白白” 和“红红”这三个词。教师可相机出示 粽子的图片。 ②读第二句话时,要抓住“一…… 就……”这个关联词语,以及“掀”和 “飘”这两个动词,读出句子的连贯性。 ③读第三句话时,要读好“剥”和“咬” 这两个动词以及“又粘又甜”这个词, 体会 ABAC 式的词对粽子美味的准确表 达。 (4)全班齐读第 2自然段。 4.学习第 3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 3自然段,读后想一 想:文中讲了几种粽子? (2)文中讲了三种粽子叙述时作者用了 这样一组关联词语:“除了……还 有……”,你也来用这个 关联词语讲一 句话吧。学生自由练习后,举手发言, 师生共同点评。 (3)指导学生读好这一自然段中的最后 一个长句子,师提示学生在逗号处恰当 学生交流 学生读好这三句话 全班齐读第 2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第 3 自然段,读 后想一想:文中讲了几种粽 子? 学生自由练习后,举手发言, 师生共同点评 停顿。 5.学习第 4自然段。 (1)师过渡:同学都知道了端午节我们 要吃粽子,可大家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吃 粽子吗?请你们从第 4 自然段中找找答 案吧。 (2)学生自读第 4自然段。 (3)指名学生读最后一段,然后教师出 示屈原的图片和资料,跟学生说屈原投 江的故事。 二、积累短语,练习提升 1.师过渡:这篇课文用了很多表示颜色 的叠词来描写粽子,请同学们在课文中 画出来后读一读:青青的箬竹叶,白白 的糯米,红红的枣。 2.师质疑:如果我们把“青青的、白白 的、红红的”这些词语去掉,同学们会 发现有什么不同? 3.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师适 当明确:这些叠词既准确描述出了若竹 叶、糯米和枣子的颜色,读起来还朗朗 上口,非常富有音乐节奏。 4.同学们,你能用这样的叠词来描述生 活中的事物吗?学生小组交流后,师指 名回答。 5.拓展练习: ( ) 的草地 ( ) 的天空 ( ) 的稻子 学生自读第 4自然段。 学生读最后一段, 同学们在课文中画出来后读 一读 学生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我们知道了端 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 屈原,还用“文字”感受了粽子的色、 香、味。课后,同学们还可以看看在其 他的节日里,我们还经常吃哪些传统食 物,并和你的小伙伴一起交流交流吧。 学生互动 板 书 设 计 10、端午节 端午节 纪念屈原 →吃粽子 教 学 反 思 XXX 小学 语文 科第 二 册教案设计 (20XX-20XX 学年度下学期) 课题:11、彩虹 课型: 新授课 任课 教师 XXX 教学 内容 简析 本文主要写“我”在看到彩虹时展开的神奇而有趣的想象,充分 表现了“我”的天真可爱和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 童趣。课文共 4个自然段,第 1自然段写雨后天上出现彩虹;第 2、3、 4自然段结构和句式相似,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向爸爸、妈妈、哥哥提 出问题,以“你高兴吗”这句话结尾,在神奇大胆丰富的想象中流露 出小作者对家人的关爱之情。课文语言生动优美,想象丰富,是指导 学生进行朗读和想象训练的良好范本。 学生 学情 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想象力快速发展的阶段,对于大自然的景观, 他们以孩童的视角去观察区思考去想象,往往能看不到不一样的精彩, 因此本文的内容易于引起他们的共鸣。针对此种学情,教师在教学中 要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顺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 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想象“我”还会拿着什么东 西到彩虹上去做什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此外,本 文生字较多,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随文识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指导学生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并在此过程中提 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认识两个新偏旁,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彩虹的美丽和小作者是神奇大胆的想象。 4.在学生课文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感受小作者神奇大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具学具及多 媒体应用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课 时 2 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谜语,激趣导入 1.师出示一则谜语:多彩绳子颜色鲜, 雨后弯弯挂蓝天,要问绳子有多长,这 山塔到那山前。生猜出谜底是彩虹。 2.师板书课题“彩虹”并出示彩虹的图 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说说彩虹的形 状和颜色。(彩虹像一座弯弯的小桥, 由七种颜色组成,通常出现在雨后。) 3.师过渡:有一位小朋友看到这座美丽 的彩虹桥,想到了许多好玩的事情,让 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师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随文识字,指导朗读。 (1)指名学生朗读第 1 自然段,出示“一 座美丽的桥”,指名生认读。 师出示“一座山、一座桥、一座房子、 坐下、请坐”这些短语和词语。引导学 生区别“座”与“坐”的不同用法。 (2)指名学生朗读第 2自然段。 ①出示词语:提着、那把、浇花、走到、 洒下来,挑水、高兴,指名学生认读, 相机正音:“着”在此处读轻声,“洒” 是平舌音,“兴”是后鼻音。 学生互动 学生认真倾听。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 学生朗读第 1 自然段,出示 “一座美丽的桥”,指名生 认读。 指名学生朗读第 2自然段 ②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词语。 ③鼓励学生利用动作、结合生活经验理 解“提着”“高兴”的意思,并练习说 话。 ④学生再次练习朗读第 2 自然段,师再 次指名学生朗读。 (3)指名学生朗读第 3自然段。 ①出示词语:拿着、镜子、照亮、指名 学生认读,强调:“拿”是鼻音,“镜” 是后鼻音,“照”是翘舌音。正音后再 次指名学生认读。 ②指导长句子的朗读: 妈妈,如果我拿着/你梳头用的/那面圆 圆的镜子,走到桥上去,天山/不是多了 一个月亮吗? 师范读,生练习朗读,注意恰当的停顿。 ③学生再次练习朗读第 3 自然段,师再 次指名学生朗读。 (4)指名学生朗读第 4自然段。 ①出示词语卡片:秋千、花裙子、成了, 指名学生认读,相机正音:“成”是后 鼻音。师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秋千” 的意思。 ②指导长句子的朗读: 哥哥,如果我把/你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 /拿去挂在/彩虹桥上,我坐着秋千/荡来 荡去的时候,我的花裙子/不就成了一朵 彩云/飘来飘去吗? 学生练习朗读,师指名学生朗读后范读, 学生再次练习朗读第 2 自然 段,师再次指名学生朗读。 学生朗读第 3自然段。 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 生练习朗读,注意恰当的停 顿。 学生再次练习朗读第 3 自然 段,师再次指名学生朗读。 指名学生朗读第 4自然段。 学生练习朗读 强调根据句意在朗读时注意恰当的停 顿。 ③出示词语“荡来荡去”“飘来飘去” ,指名学生认读并交流这个词语的意思。 引导学生说说这样的词语,如:跳来跳 去,游来游去、蹦来蹦去,走来走去。 ④ 学生再次练习朗读第 4 自然段,师 再次指名学生朗读。 4.学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课文,争取把 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5.巩固识字。 (1)师再次随机出示词语卡片,通过指 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确保每 一名学生都能正确熟练地认读本课生 字。 (2)单独出示本课生字,鼓励学生交流 识字方法,并强调“手”和“衤”这两 个新偏旁。 三、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 师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 经初步认识了生字,学习了词语,并读 通了课文,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次轻声 读一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都都彩 虹桥上去干什么了。 2. 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并与同桌轻 声交流自己的发现。 3. 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 况师适当小结:文中的小作者拿着爸爸 的水壶到彩虹桥上洒水,拿着妈妈的镜 学生再次练习朗读第 4 自然 段,师再次指名学生朗读。 学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课 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 顺。 每一名学生都能正确熟练地 认读本课生字。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并与 同桌轻声交流自己的发现。 子为妈妈照着梳头,拿着哥哥的秋千到 彩虹桥上去荡秋千。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着、那、 到、高、兴、千、成。 2.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在具体的 语言环境中加强对生字的理解。 3.生自主观察汉字的间架结构,交流识 记方法和书写要领。 4.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 师重点强调:“着”与“看”、“高” 与“京”、“千”与“干”课通过比较 记忆;“成”的笔顺是横、撇、横折钩、 斜钩、撇、点,其中第四笔斜钩要贯穿 整个字并稍长。 5.师范写生字,学生观察、书空后自主 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 了美丽的彩虹,还认识了一位想到彩虹 桥上去玩的小朋友。那么,这位小朋友 梦想着如何到彩虹桥上去玩呢?下节课 我们继续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谈话导入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说说 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强对 生字的理解。 生自主观察汉字的间架结 构,交流识记方法和书写要 领。 学生观察、书空后自主描红、 仿写、师巡视指导。 学生认读。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写了一位小朋友 想到彩虹上玩。) 3.师过渡:这节课,我们就跟随文中的 小朋友,插上想象的翅膀,去彩虹桥上 玩一玩吧! 二、学习课文,体会想象,认识人物 (1)学习第 1自然段。 (2)引导学生说说这座美丽的桥是什么 颜色什么形状的。 (3)拓展表达:雨停下了,天上有一座 桥,一座( )的桥。 2.重点指导学习第 2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 2自然段,引导学 生观察这一段有几句话。(两句话。师 向学生明确,除了句号可以表示一句话 的结束,问号和感叹号也可以用来表示 一句话的结束。) (2)师出示第一句话,引导学生自由朗 读,并指名学生说说这句话主要写了什 么。(“我”提着爸爸的水壶到彩虹桥 上去洒水。) (3)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中大胆的想 象:观察课文的插图,我们可以看到小 作者把浇花用的水壶提到彩虹桥上去, 向着大地洒水,就好像是在下雨。 (4)师过渡:文中的小朋友把雨洒到哪 里去了呢?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5)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句话,交流读书 收获,小朋友要把雨洒到山上的田地里, 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学习第 1自然段。 学生说说这座美丽的桥是什 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学生朗读第 2 自然段,引导 学生观察这一段有几句话。 学生自由朗读,并指名学生 说说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体会这句话中大胆的想 象 学生朗读第二句话,交流读 书收获 因为这样做爸爸就不用去挑水浇田了。 (6)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品质:通过这一 段的学习,你认识了一位什么样的小朋 友? 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交流,谈 谈自己的认识,师适当小结:文中的小 朋友站在彩虹桥上向田地洒水,是希望 爸爸不要太辛苦,可见她是一个关爱家 人的好孩子。 (7)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 2 自然 段,注意在问句的朗读中表现小作者的 天真和可爱。 3.师总结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第 3、4自然段。 (1)师总结第 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读课文,总结主要内容,体会小作者是 怎么想象的。 (2)布置自学任务:按照上面的方法自 主学习第 3、4自然段,并和同桌轻声交 流,师巡视指导学生的自学。 4.交流汇报,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师适 当加以引导和提升。 (1)第 3自然段:小作者拿着妈妈的镜 子来到彩虹桥,把妈妈的镜子当成圆圆 的月亮,为妈妈照着梳头,可见小作者 也很爱自己的妈妈。 (2)第 4自然段:小作者拿着哥哥的秋 千挂在彩虹桥上,坐在秋千上荡来荡去, 十分开心,而自己的花裙子变成了一朵 学生体会人物品质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交 流,谈谈自己的认识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 2 自然 段,注意在问句的朗读中表 现小作者的天真和可爱。 学生自主学习第 3、4自然段。 自主学习第 3、4自然段,并 和同桌轻声交流。 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师适当加 以引导和提升。 彩云。从中可以看出小作者很调皮,也 很爱美。 (3)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适当指导学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 师小结:文中的小朋友看到彩虹桥, 禁不住展开了自己丰富又大胆的想象, 她想象自己在彩虹桥上洒水,照镜子、 荡秋千,这真是一位天真又可爱的小天 使。让我们也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小朋友, 来美美地读一读课文吧! 三、感情朗读,适度拓展 1.师配乐朗读课文,生闭上眼睛认真倾 听,并在听的过程中展开想象,把文字 转化成画面。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在配乐倾听的过程 中头脑里出现了哪些画面。(学生的交 流内容可以是课文中出现过的,也可以 是自己想象的,对于学生的观点教师要 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引导学生将语 言表达得清楚完整。) 3.鼓励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段落,展开想 象,说几句话。 4.指名学生交流,师给予充分肯定,鼓 励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同时规范学生的 口语表达。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一座彩虹桥可以让我们插上想 象的翅膀尽情地飞翔,享受快乐的生活。 其实,大自然中有许多美景都值得我们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闭上眼睛认真倾听,并在听 的过程中展开想象,把文字 转化成画面。 学生交流自己在配乐倾听的 过程中头脑里出现了哪些画 面。 鼓励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段 落,展开想象,说几句话。 学生交流 去观察去想象,只要小朋友们有一双善 于发现的眼睛,就能放飞想象的翅膀, 收获童年的快乐。 板 书 设 计 11、彩虹 爸爸的水壶 妈妈的镜子 哥哥的秋千 洒水 照妈妈梳头 荡秋千 教 学 反 思 XXX 小学 语文 科第 二 册教案设计 (20XX-20XX 学年度下学期) 课题: 语文园地四 课型: 新授课 任课 教师 XXX 教学 内容 简析 本次语文园地安排了“趣味识字”“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五部分内容,皆在通过形式多样的练 习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提高学生对汉字笔顺的把握,积累古诗量, 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加强对轻声和鼻、边音的区分。纵观本次语文 园地的安排,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尤其是“趣味识字”部分由于和 儿童的身体部分相关,所以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 要把握这一学情,创设生动有趣的识字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并 引导学生发现和人体有关的汉字大部分都有“月”部。“日积月累” 中选编的古诗《寻隐者不遇》,要引导学生自主读诗,结合插图理解 诗歌的意思,并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加以背诵。“和大人一起读”选 编了一首富有乡村儿童气息的绕口令,重点在于区分鼻音“n”和边音 “l”,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绕口令,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通过反复朗读,逐渐达到熟练的程度,以提高学生的朗读 水平。 学生 学情 分析 该学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和学习能力,在此基础 上,经过本节课的巩固,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 目标 1.认识“眉、鼻、嘴、脖、臂、肚、腿、脚”8个表示身体部位的汉字, 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 2.读准带有轻声音节的词语,提升学生的语感。 3.进一步把握书写笔顺规则。 4.熟读并背诵古诗《寻隐者不遇》,大致理解古诗的意思。 5.熟练朗读绕口令,注意读准鼻、边音和轻声,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趣味识字”“书写提示”。 突难点:熟练朗读绕口令,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具学具及多 媒体应用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课 时 2 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互动游戏,激趣导入 1.师生共同玩“鼻子鼻子”的游戏,师 介绍游戏规则:将食指放在鼻子上,听 到对方说“鼻子鼻子眼睛”时,立即将 手指眼睛上,以此类推。师发口令,生 指部位。 2.师谈话:指身体部位的小游戏很好玩, 表示这些身体部位的汉字也很有趣,这 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表示身体部位的汉 字。 二、教学“趣味识字” 1.学生自主认读课文中 8 个表示身体部 位的词语,读准字音,读熟词语。 2.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根 据学生的认读情况强调:“肚”读第四 声,不能读成第三声;“嘴”是平舌音, 不要读成了翘舌音。正音后再次抽读词 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3.游戏巩固:出示词语卡片,学生根据 师出示的词语卡片快速指到相应的身体 部位。 4.师单独出示这 8 个汉字,引导学生观 察字形,交流识字方法。根据学生的交 流,师适当进行指导。 (1)出示“眉、鼻”的图片,引导学生 观察图画和字形之间的相似之处,加强 玩“鼻子鼻子”的游戏 学生互动 学生互动 自主认读课文中 8 个表示身 体部位的词语,读准字音, 读熟词语。 学生互动 学生观察字形,交流识字方 法。 记忆。 (2)“嘴”是口字旁,表示与口有关。 (3)“脖、臂、肚、腿、脚”5个都有 月部,其中“臂”的“月”在下方,此 时“月”的第一笔撇画变成竖画。 5.拓展识字空间。 (1)鼓励学生再说说其他身体部位的名 称,如:眼睛、脸、胸、手腕、臂、膝 盖等,师适当进行板书,指名学生认读。 (2)发现规律:引导学生发现与身体部 位有关的汉字(脸、脖、腿、脚、胸、 腕、臂、膝)有什么共同之处。 (3)生观察交流,师小结:与身体部位 有关的汉字,很多都有“月”部,以后 我们看到带“月”的汉字,可以推测这 个字与身体部位有关。 6.游戏巩固:师在黑板上张贴一个卡通 人物画,请学生根据拿到的词语卡片将 词语贴到画像相应的部位上。 三、教学“字词句运用”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字词句运用”中 的三行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学生分行朗读,根据学生的朗读 情况师相机进行指导,并引导学生发现 这三行词语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3.指名学生交流,师适当小结:这 9个 词语中的第二个字都读轻声,要读得短 而轻。 4.师指导学生通过对比朗读(如“dǎn 学生再说说其他身体部位的 名称 学生发现与身体部位有关的 汉字 生观察交流 学生互动 学生自主朗读“字词句运用” 中的三行词语,注意读准字 音。 学生的朗读情况师相机进行 指导,并引导学生发现这三 行词语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 之处。 zi”与“dǎn zǐ”)来感受轻声音节在 朗读 时的音韵之美。 5.引导学生发现每行词语的特点,总结 出哪些词语中会出现轻声音节。根据学 生的交流情况,师进行小结:第一行的 词语都以“子”结尾,“子”读轻声; 第二行的词语都是叠词,第二个字读轻 声;第三行词语没有什么规律,在朗读 时要根据语音感觉来确定是否读轻声。 6.拓展:鼓励学生根据每一行词语的特 点再说几个类似的词语。(如:第一行: 鼻子、肚子、孩子等;第二行:姐姐、 弟弟、妹妹等;第三行:太阳、拿着、 夜里等。) 四、教学“书写提示” 1.师过渡:汉字很神奇,不仅读音有趣, 而且写法也很有趣哟!不信,你们观察 这四个汉字。(师出示:主、门、书、 我)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四个汉字都有 一个共同的笔画—点。 3.师进一步引导:虽然这四个汉字都有 点画,可是点画的位置却相同。师引导 学生观察交流,并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 小结:“主”字的点在正上方,“门” 的点在左上方,“书、我”的点在右上 方。 4.学生自主书写这四个汉字,感受点画 在不同桌置时书写的笔顺有什么不同。 学生发现每行词语的特点, 总结出哪些词语中会出现轻 声音节。 学生互动 学生观察,发现这四个汉字 都有一个共同的笔画—点。 学生观察交流,并在学生交 流的基础上小结 学生自主书写这四个汉字, 感受点画在不同桌置时书写 的笔顺有什么不同。 5.生交流,师小结:点在正上方或左上 方,先写点;点在右上方,后写点。 6.生再次在田字格中书写这四个汉字, 师巡视,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 7.适度拓展:鼓励学生想一想还有哪些 点在正上方。左上方、右上方的汉字, 它们是否遵循这样的笔顺规则。(如: 头、方、广、文、成等) 五、课堂小节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语文园地四” 里认识了很多表示身体部位的汉字,还 朗读了带有轻声音节的词语,学习了点 画在汉字不同桌置时的笔顺规则,真是 收获满满呀!希望小朋友们把课题上所 学的知识运用到自己平时的学习中,这 样你的进步会更大!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谈话导入 1.师谈话:在前一段时间的学习中,小 朋友们已经会背不少古诗了,现在我们 一起来背一背吧。(生齐背《静夜思》 《春晓》《赠汪伦》。) 2.师:这些诗的作者李白、孟浩然都是 唐代的大诗人,他们的诗歌指导今天还 广为流传,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诗。 3. 师板书课题:寻隐者不遇,向学生 说明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生交流, 生再次在田字格中书写这四 个汉字 学生想一想还有哪些点在正 上方。左上方、右上方的汉 字,它们是否遵循这样的笔 顺规则。 学生互动 生齐背《静夜思》《春晓》 《赠汪伦》 二、学习古诗《寻隐者不遇》 1.学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古诗,读准字 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朗读古诗,师适当指导。 (1)读好诗的题目:寻隐者不遇。解释 题目的意思:到山上去寻找一位隐居的 人,但是没有遇到他。朗读时注意根据 意思作出停顿:寻/隐者/不遇。 (2)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 “送、童”是后鼻音,“深”是前鼻音。 (3)正音后引导学生再次练读,把古诗 读正确读通顺。 3.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结合课文插图, 想一想诗歌的大致意思。 (2)指名学生交流,师在学生交流的基 础上适当指导:我在松树下问一位童子 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童子说师傅采药 去了。只知道他在山中,但是山高云多, 我也不知道师傅究竟在哪里。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次指导学生 有节奏地朗读诗句: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 中,云深/不知处。 指名学生背诵古诗,然后全班背诵。 4.指名学生背诵古诗,然后全班背诵。 三、指导朗读绕口令《妞妞赶牛》 1.师谈话:今天老师再和大家一起读一 首小诗《妞妞赶牛》。这首小诗十分有 学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古 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学生朗读古诗 正音后引导学生再次练读, 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结合课 文插图,想一想诗歌的大致 意思。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次有 节奏地朗读诗句: 学生背诵古诗,然后全班背 诵。 意思,读起来绕过来绕过去,这样的小 诗就叫绕口令。绕口令是一种民间文字 游戏,就是把声、韵母、或声调相似、 容易混淆的字,组成反复、重叠、绕口 的句子,要求一口气急速念出。 2.师范读,生认真倾听并交流倾听后的 感受。 3.学生自主朗读绕口令,借助拼音读准 字音,读通句子。 4.指名学生朗读,引导学生发现这首绕 口令中哪些字词的读音比较相似、较为 难读,师相机出示词语卡片:妞妞、牛、 牛牛、柳、扭头、拗不过,指名学认读 这些词语,强调:这些词语当中只有“柳” 读边音,其余都读鼻音,而且要都读成 轻声。 5.学生再次轻声练读绕口令。边读边结 合课文插图思考小诗的意思。 6.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绕口令,引导学生 读出绕口令的节奏,按照“妞妞/赶牛/ 河边走”的节奏练习朗读。 7.通过师范读、指名读、竞赛读、拍手 掌打节奏读等方式进一步强化绕口令的 朗读,帮助学生读熟读顺并适当加快语 速读。 8.多媒体出示两则绕口令:生练读,指 名读。 鹅过河,河渡鹅 哥哥弟弟坡前坐, 生认真倾听并交流倾听后的 感受。 学生自主朗读绕口令,借助 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朗读,发现这首绕口令 中哪些字词的读音比较相 似、较为难读, 学生再次轻声练读绕口令。 边读边结合课文插图思考小 诗的意思。 指名读、竞赛读、拍手掌打 节奏读等方式进一步强化绕 口令的朗读,读熟读顺并适 当加快语速读。 坡上卧着一只鹅, 坡下流着一条河。 哥哥说宽宽的河, 弟弟说白白的鹅。 鹅要过河河要渡鹅, 不知是那鹅过河,还是河渡鹅。 学捏梨 盘里放着一个梨, 桌上放块橡皮泥。 小丽用泥学捏梨, 眼看梨,手捏泥, 比比,真梨、假梨差不离。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到唐诗的王 国,学习了唐代诗人贾岛的《寻隐者不 遇》,还知道了什么叫绕口令,并且通 过自己的努力把绕口令读得又快又准, 课下,希望小朋友们搜集到更多的古诗 和绕口令,和小伙伴们一起读一读。 学生互动 板 书 设 计 《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教 学 反 思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