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一1古诗二首教案设计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一1古诗二首教案设计新人教版

古诗二首 设计说明 ‎《村居》和《咏柳》都是以春天为题材的古诗,诗中流露出诗人难掩的喜悦之情。两首诗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柳”,以柳来写春景、春意,寥寥数语,分别勾画出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和“赞春图”。本课教学,坚持“以读代讲,读中悟情”的教学理念,重点引导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的读,感知诗意,感悟诗情,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插图引入,激发兴趣 ‎1.话题引入:美丽的春天悄然来临,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里,你们都喜欢做哪些活动?心情怎么样?‎ ‎2.学生自由交流。‎ ‎3.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说清楚画面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并猜测他们当时的心情。‎ ‎4.引出课题:清朝诗人高鼎目睹了这一画面,有感而发,作了一首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村居》。(板书课题)‎ ‎5.学生朗读课题,并按自己的想法说说“村居”是什么意思。(“村居”就是在乡村居住。)‎ ‎6.导入新课: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就是诗人在乡村居住时所看见的。那么,诗人看到了什么景象?又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借助插图,初步感知诗歌描绘的画面,为后续的理解做铺垫。‎ 二、初读诗文,认读生字 8‎ ‎1.课件继续出示《村居》插图,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一边观察插图,一边认真倾听。看一看,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内容?‎ ‎2.学生自读,出示要求:‎ ‎(1)圈出生字,读正确。‎ ‎(2)同桌互读互查。‎ ‎3.指名读,教师正音:“莺”是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音。“剪”是前鼻音,不要读成后鼻音。“醉、裁”是平舌音,“妆”是翘舌音。“堤”读dī,不读tí。‎ 教师相机出示“风筝”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纸鸢”即风筝。‎ ‎4.交流生字识记方法:‎ 醉:左边的“酉”表示酒,“卒”表示极点、极端,指喝酒过度,失去正常神志。‎ 拂:(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长长的柳条随风摆动,它是怎样“拂”着堤岸的?通过想象,感知“拂”的意思。‎ ‎5.课件出示放风筝的情境图,将“莺、拂、堤、柳、醉”等生字写在风筝上,指生认读,认读正确,生字对应的风筝就会飞上天空。‎ ‎6.指名朗读古诗,集体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7.学生自由朗读古诗,然后齐声诵读古诗。‎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小组合作有利于优势互补,提升识字实效。‎ 三、多层朗读,感悟诗情 ‎(一)学习前两句诗。‎ ‎1.指名朗读前两句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这两句诗写了春天里的哪些景物?(草儿、莺儿、堤岸、杨柳、春烟。)‎ ‎2.课件播放与这两句诗相对应的动画,请学生仔细观察。春天里,草儿、莺儿、堤岸、杨柳、春烟等具有哪些特点?‎ ‎3.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语:‎ 草长莺飞:指小草吐绿,莺儿飞翔,形容春天的景象。‎ 二月天:指春天。‎ 拂:掸去,轻轻擦过。‎ 8‎ 春烟:春天的水汽,雾气。‎ 醉:沉迷,过分地爱好。‎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入情入境地想象画面。 ‎ ‎4.教师配乐范读这两句诗,请学生闭目想象: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5.学生交流: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岸旁边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堤岸,仿佛在春天的雾气里醉得直摇晃。‎ ‎6.指导朗读:如此让人如醉如痴的画面,该怎样朗读才能表达出我们的情感呢?‎ ‎(二)学习后两句诗。‎ ‎1.借助书上的插图想象:孩子们在干什么?他们脸上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2.由自己放风筝或参加其他活动时的情景想象孩子们会是什么样的?‎ ‎3.除了看到一群孩子正趁着春风开心地放风筝,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事物想象画面,如“草、莺、堤、杨柳”,以这些事物为依托展开想象,让画面更加丰富、立体。‎ ‎      引导学生体会“乐春图”景人合一的画面。‎ ‎4.指导朗读:小伙伴们在这么美的风景下放风筝,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诗人以此写了一首富有意境的诗。我们一起来快乐地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借助插图,联系生活经历,引导学生了解诗中描绘的画面与活动。这种建立在体验基础上的理解是深刻而丰富的。‎ 四、观察指导,练习写字 ‎1.学生仔细观察写字表中的“诗、村、童”三个字,将容易写错的笔画圈出来,并给同桌讲一讲圈画的理由。‎ ‎2.怎样才能写好圈画的笔画呢?和同桌商议一下。‎ ‎3.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 诗:“讠”短提写得小一些,为旁边的“寺”让出空间;右边的“寺”上半部分为“土”,第二横最长,覆盖下面的“寸”。‎ 村:木字旁的第四笔是点,不要写成捺;右边为“寸”,要注意木字旁的点和“寸”的点要相互避让。‎ 童:上扁、宽,下长。第九笔为横,第十笔为竖。‎ 8‎ ‎4.投影仪展示学生书写成果,集体进行评议:哪个地方写得好?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设计意图:以学生自主练写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 五、拓展延伸,积累诗句 ‎1.小组交流: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春天,珍惜春光。除了《村居》,还有很多咏春的诗句,把你积累的诗句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2.课件出示咏春的诗句,学生朗读并摘抄在积累本上。‎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3.布置作业:你在春天最喜欢做什么?用笔画一画,再给家人讲一讲。‎ 设计意图:以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实现语文学习课内与课外的融合。‎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课件播放不同地点的柳树图片)春姑娘已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看——(出示教材第二幅插图,学生欣赏)‎ ‎2.自由交流:欣赏后,你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感受想和大家交流?‎ ‎3.揭题:我们喜欢柳树、赞美柳树,这种情感诗人贺知章用一首诗来概括——咏柳。(板书课题)‎ ‎4.学生自由朗读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意思。‎ ‎5.课件出示贺知章的人物图片,引导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与诗人相关的资料,或者朗诵自己知道的贺知章写的诗。‎ 设计意图:借助柳树插图,引发学生对柳树的赞美之情,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诗题,又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整体的情感基调。‎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 ‎1.课件播放《咏柳》朗读动漫,引导学生一边欣赏画面,一边倾听。‎ ‎2.学生自由读古诗,认读生字。‎ ‎3.检查读文情况。‎ 8‎ ‎(1)指名读,请读的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齐读。‎ ‎4.小组合作,借助生字卡片,逐一认读“咏、妆、丝、绦、裁、剪”,遇到读不准的字音,请小组同学教一教,并商议识记的好办法。‎ ‎(1)“咏”指用口吟诵,所以是口字旁。也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 咏—泳。‎ ‎(2)“裁”为平舌音。本义是裁制衣服,所以形旁是“衣”。引出“栽”“载”,通过比较,加深对“裁”的理解。‎ ‎(3)“绦”,创设情境,通过想象,感知“绦”的意思。‎ ‎5.再读古诗。‎ ‎(1)要正确、流利地朗读每一个句子,尤其要读好生字的字音。‎ ‎(2)这首古诗应该按怎样的节奏来读?先自己试一试,再勇敢地展示给大家。‎ 设计意图:《咏柳》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古诗,大部分同学都有诵读基础,能准确背诵。但有些同学字音读不准,对于生字更是陌生。此环节设计,尊重了学生已有的学情,在基础上提升,提高教学实效。‎ 三、质疑问难,交流朗读 ‎1.过渡:古诗有其独特的韵味,每读一遍,它都能带给我们无尽的享受。请同学们默读古诗,找出能体现柳树美的词句,多读几遍,体会一下,看看你能读懂什么,读懂的画直线,读不懂的画波浪线。‎ ‎2.小组交流:‎ ‎(1)和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读懂的内容。‎ ‎(2)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同学交流后,可以根据同学的表达补充自己的发言。‎ ‎(3)和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不理解之处,如果同学能够为你解答,就认真听清楚他的想法。‎ ‎3.全班交流汇报,相机引导学生围绕以下方面进行理解:‎ 第一句诗——抓住“碧玉”“妆”“一树”体会诗句的意境,体会柳树生机勃勃的特点。‎ 8‎ ‎(1)课件播放与“碧玉妆成一树高”相对应的动画,引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碧玉”指什么?(用“碧玉”来比喻柳树新长出的嫩叶,写出了柳叶颜色翠绿、生机勃勃的特点,让人感觉柳树的颜色很美。)‎ ‎(2)指名朗读第一句诗。‎ ‎(3)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件中的画面。(一棵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就像用碧绿的玉石装扮成的一样。)‎ 第二句诗——抓住“万条”“绿丝绦”体会诗意,感受柳枝的茂密、柔软,以及随风摇曳、婀娜多姿的美。‎ ‎(1)课件播放与“万条垂下绿丝绦”相对应的动画,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画面中的柳树具有哪些特点?(柳条随风飘动、颜色翠绿、轻柔美丽,让人觉得它的样子很美。)‎ ‎(2)课件出示绿色的丝带,教师点明“丝绦”就是丝带的意思。‎ ‎(3)教师诵读这句诗,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春天里柳树的样子。‎ ‎ 引导学生思考“丝绦”和柳枝的相似之处,进而使学生明白,“绿丝绦”指的就是长满叶子的柳条。‎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第三、四句诗——抓住“裁”“似”“剪刀”等字词体会诗意。‎ ‎(1)课件播放与最后两句诗相对应的动画,学生仔细观察,想一想:诗中的“剪刀”指的是什么?‎ ‎(2)拓展交流:春风是美的创造者,它既然能裁剪出细致匀称的柳叶,自然也能裁剪出其他事物。请同学们想一想:它还能裁剪出什么?‎ ‎4.(师板书总结)诗人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句,用“碧玉”来比喻柳树的叶,写出了柳树的颜色美;又用“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样子美;然后展开大胆的想象,将“二月春风”比作剪刀,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 ‎5.请大家轻轻闭上眼睛,边听配乐朗诵,边想象一下这首诗的意境,想象一下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谁能把你脑中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 ‎6.指导朗读:多么美的遐想,多么美的春天!现在,你们想不想也做一回诗人,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 ‎7.背诵全诗。‎ 设计意图:借助动画,引导学生真切地体验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更有利于学生体验柳树的美感。‎ 8‎ 四、集中识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田字格,并以书写动漫的形式逐一展示“碧、妆、绿、丝、剪”等字的书写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 ‎2.课件集中出示“碧、妆、绿、丝、剪”等字,请学生再次观察,找出每个字容易写错的地方。‎ ‎3.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 ‎(1)“碧”由“王、白、石”三部分组合而成。“王”最后一笔由横变为提;下方的“石”要写得扁且宽,与上方的“珀”相平衡。‎ ‎(2)“妆”左边为点、提、竖,写在竖中线左侧,为右边的“女”让出空间。‎ ‎    提示学生:“绿”的最后四笔为“点、提、撇、捺”。‎ ‎(3)“绿”左边为“纟”,第二笔“ㄥ”从第一笔的收笔处偏上方开始起笔。‎ ‎(4)“丝”上长,下宽。四个“ㄥ”平衡地分布在横中线和竖中线周围;下方的横从左下格中间起笔,写至右下格中间。‎ ‎(5)“剪”上宽、长,下扁、短。上部“月”“刂”均在横中线下方收笔;下方“刀”的撇收笔与横折钩在同一水平线上。‎ ‎4.学生练写,评价反馈。‎ 设计意图:在识字的重点、难点处下功夫,让书写指导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选读诗歌,课外延伸 ‎1.课件出示《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春日》《新柳》等,学生朗读。‎ ‎2.课外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可以抄写在积累本上,还可以和家人一同诵读。‎ 设计意图:归类整理,帮助学生建立头脑中的“古诗体系”,同时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实现量与质的同时提升。‎ 板书设计 8‎ 教学反思 多媒体对教学的作用毋庸置疑。声音和图像的结合给学生以强烈的印象,这种视觉和听觉的冲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在乡村亲眼看到的景象。学生对古诗的语言不太熟悉,所以难以很快领略诗歌所展现的优美画面。于是,我在上课伊始,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堤旁的柳树的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堤岸,孩子们在放风筝……诗句的朗诵随着画面同步出现。‎ 动画的整体展示,使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接着,我挖掘课件的信息资源,促进学生对《咏柳》的感悟与理解。首先展示“碧玉妆成一树高”的画面,先是新叶颜色鲜亮翠绿,像碧玉,然后密密层层,挤满整棵树,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对画面的观察说说自己的理解。接着是“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画面,重点体现柳树的枝条和绿色丝带的相似点,多媒体提供的形象资料,促进了学生对诗意的理解。随后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寓情于景,就把自己的感受尽情地抒发出来了。‎ 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