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17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第一 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隔断,江水从断口 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 的波浪,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 些词从动态方面把它写活了;第三、四句是写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 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的青山相对而来。非身临其境者,不 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 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点缀得活泼起来,展现了生动 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平日教 学中,我最怕的就是古诗的教学,不知道老师们有没有像我这样的感 觉,因为学生对古诗不是很感兴趣,每当上古诗时,不是一问一答, 就是老师一言堂。但是当《望天门山》这首诗讲完后,却没有这种感 觉,心里反而倍感轻松。因为这节课我不光是在规定课时内讲完,而 且在课堂上没有我反复冗长的讲解,多数是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认真回顾一下整个教学过程,让我感觉这首诗教下来很顺利。 学 习这首诗,先让孩子们反复朗读《望天门山》这首诗,读后,说说感 受,再说说自己学会了哪句诗?怎样学会的?在学生理解诗句大意后, 我对难点再适当点拨,进行品字品词,强化抓重点字的理解,从字、词 的学习中感悟古诗的意境,感觉学生学习效果不错。但在作者观看的 位置这个问题,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不过在我的画图的帮助下,学 生能明白这个问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本来诗歌教学我一向遵循以读代讲,读中 促思,读中悟情的教学方法,本堂课也不例外。本课结束后我通过询 问学生,自我反思,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有几点思考: 1.在学生谈 到西施的美美在何处时,学生无法感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 总相宜”的魅力,对西施浓淡相宜的美无法领悟时,我的教学环节就 显得过于守旧,不知道恰当的引导,导致学生一知半解。其实可以引 导学生,西施和西湖有什么相似之处,诗人为什么要这样说,由此可 见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被错过了。 2.平时学生习惯了那种一本书一 支笔的课堂学习模式,师生间的交流和默契显得较为生疏,导致没有 达到预期的效果。 3.教师要准确把握课堂教学时间,教学环节的安 排要合理紧凑。 4.教学中在对诗歌整体进行感悟理解的同时,不能 削弱甚至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如:生字书写,重点词语的理解。特 别是在公开课上,部分老师可能出现为了展现对诗情意境的感悟,而 削弱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也许滔滔 不绝的谈感悟,而在进行书面练习时,却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 《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所写的一首山水诗。在诗中, 作者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的秋月图,抒发了作者 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学习古诗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如 何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 怎么让学生通过恰当的语言将诗中的 意境描绘出来。教学中,我打破了传统的逐字逐句的牵引,而后串诗 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发 挥想象的空间。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如:在引导学生理解“镜 未磨”时,我从学生熟知的现在的镜子讲起,然后讲到古代的镜子, 是用青铜,经过打磨后,可以照出人的影子来。“镜未磨”指的是没 有打磨的镜子,在表面上有一层凹突不平的感觉。然后在引导学生质 疑,作者将湖面比喻成了镜子,有凹突不平的感觉,那是为什么呢? 经过引导,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凹突不平的感觉是因为湖面有细小的 波浪在轻轻地涌动,湖面呈现出层层的波浪,才会有这样的感觉,从 而使学生明白了“镜未磨”的含义,很好地突破了教学的一个难点。 当学生理解了这首诗的重点和难点时,诗所包涵的意境,在小组合作 学习交流的过程中也就解决了。 当然,在这堂课中,我也存在 一些不足之处。如:我在课堂上,点拨引导的太细,应再多留一些时 间让学生自读自悟。 18 富饶的西沙群岛 《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线条清晰,结构明显,全文按海面、海 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学习课文就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风光 的美丽,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 开课时,我让学生围绕题目中的“富饶”读文来解释,大部分同学一 下就能找到全文的中心句。学习中就围绕中心句来具体说明,充分朗 读。 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课堂教学活动。 一、以读为主线。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 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风光的美。 二、潜心涵咏,体会字句。 1、把概括性句子写具体。 (1)“海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多 样,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海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是概括 性的一句话,如果把它当作总述句,随后从贝壳的大小颜色、形状、 姿态等方面加以分述,句子就具体了。有的同学说有的贝壳像珊瑚, 有的贝壳像蝴蝶等等,这样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了很好 的锻炼。 (2)“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 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 着。”“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是静态的概括的描写, 其后补充具体的颜色,并写成动态,句中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就具体、形象得多了。 2、比喻,是本课用得最多的 修辞。 教学比喻句不能只满足认得什么像什么,而要引导学生准确地认 识比喻义,这样的教学才到位。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 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本体与喻体的相似 点是形状,而把“西沙群岛”比喻成“南大门”,本体与喻体的相似 点是意义和作用。 3、运用夸张,可以生动、形象、深刻地表情达意。“西沙群岛的 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教学时要指 出:两句都从“密度”的“高”进行夸张,说明数量的多。同时,要 告诉学生,夸张要注意可信的“度”。对以上重点句的教学,要讲清 特色,教给方法,引导灵活迁移,切不可只满足于机械的模仿。 三、运用文本,感悟写作技巧。 培养学生读书时,能利用句群判断、理清文章脉络,加深对课文内容 的理解;在作文时,采用各种句群的表意功能,写好片断。从而提高 学生的读写能力。文中的第四自然段是总——分——总句群,属总分 句群的一种。在学文时,我让男生读第一自然段,女生再读最后的自 然段,同学们一下子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我在课堂上用“头、 身子、尾”来解释“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整节课教学思路很明确,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要培养学生什么能 力,都体现得很突出,教学各环节过渡自然,板书的设计也很新颖, 紧扣文意也吸引学生的注意。 这堂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新课程最强调的就是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而我在这节 课安排中的谨小慎微却让这堂课有了一些遗憾。如描写鱼的这一小节。 我在安排的时候以“读了这段,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切入点, 接着就从鱼的数量多说到种类多,虽然乍一看没有问题,但我在本堂 课中问题设计地过于细碎,以至于有一种牵着孩子的鼻子走的感觉。 可能由于自己对孩子的能力不够信任,使得孩子们的手脚被束缚住了, 思维没有完全打开,课堂上缺少了孩子们那充满童趣和想象的话语。 二、语言训练的力度不够。 语文课除了要注重学生的体会感受外,语言文字的训练也非常重 要。所以,在本堂课中,我利用文本的特点抓了两个比较有价值的语 言训练点。但在第二小节中安排的“因为 ,所以 。”的句式 训练力度不够,只是形式性的带过,没有让学生加强反复训练。 多学习,多思考,让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引导自己在教学中走向完 善。 19 海滨小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 能力,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主动地进行学习。而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学法指导,是每一位语文 教师需要认真考量的。 在本课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明确了作者描写的几个场景以后, 我有意识地将课文分割成两个大的部分,一方面教学描写“海滨”的 场景,另一方面放手让学生探究“小城”的特色。学生可以“在游泳 中学会游泳”,运用前面品读重点段落的方法,去自学并找到相应段 落的关键词句进行品读感悟。这样“扶”“放”,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 效果。 与此同时,我还注重精讲巧练,抓准训练点。阅读最终还是要落 实到表达与仿写上,不加引导、不讲方法而单纯让学生模仿表达,很 容易伤害学生的表达热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从两个方面解决 了这个问题:一是抓住课文留白,例如海滩上的“喧闹”场景,引导 学生想象说话。学生只要在第一课时完成了了解“海滨城市”的预习 任务,在这里就会有话可说。二是学完课文之后,我创设了“小导游” 的情境,让学生设计旅游路线、介绍景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表达兴 趣。有了这样的铺垫,过渡到“小练笔”的仿写环节,也并不是很困 难的事情了。 总的来说,教学效果基本令人满意,但在课堂上,我还要进一步 规范自己的语言,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应该尽量多元化,从而调动起更 多的学生参与的热情。 20 美丽的小兴安岭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景,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 宝库。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 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这篇文章,我在三年级两个班分别执教, 二班讲完,在学校领导 和听课老师的指导下,又完善了教案,在一 班又讲了一次。下面说一下我执教本课的感受。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直观感受。 对于北方的孩子出去游玩也很少去小兴安岭这样的森林地带,应 该说很多孩子都没有去过。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小兴安岭特有 的美丽,上课伊始,运用电教手段直观、生动地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年 四季的美丽景色,他们看得非常投入,被小兴安岭的魅力深深地吸引。 于是趁热打铁,谈感受引出课题。此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 了起来。 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去理解内容的时候,有些词语的意思只可意 会不可言传,这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 如在感受“汇”、“浸”、 “千万缕”、“利剑”的用字优美时,学生对 这些词语难以抽象想像,运用多媒体,学生在享受美图的同时又理解 了课文难以理解的词语,一举两得! 二、学习写法,先教后放,循序渐进。 这节课虽然课堂容量较大,但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写作 方式上基本一致,于是根据这一特点我采用了“先教再扶后放”的方 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时,主要指导教学“春天和夏天”的段落。指导学生先找 出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再通过找关键词和句子理解这些景物的特点, 最后读出感受、积累语言,学完本段后及时与学生共同总结出学习的 方法步骤;接着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剩余两个季节的段 落之一,并按照刚才的学习步骤合作学习,教师适时地深入学生群体 中进行指导,之后小组汇报学习结果,教师用课件辅助学生理解,并 对重点词句加以指导点拨;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这种学习方法体现“教、 扶、放”的原则,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体现了学生在课 堂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 充分的锻炼和培养。 三、抓关键词,以读促悟,读中悟情。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在教学本课时,读 的形式比较多样,有指名读、评价读、表演读、齐读等,把读的训练 落到了实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感受了小兴安岭 的美。如:在指导读“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 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让学生加动作读出小鹿的 可爱,在情境中,把自己想像成一只小鹿,入情入景。再如:在指导 读“…树木长得葱葱茏茏,把森林封的严严实实的…。”让学生读出 树木的茂盛,并配上遮天蔽日、像绿色的海洋一样的树木,入情入景 的以朗读来体现树木的特点。 四、重视积累,学以致用,提升素养。 语文就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这篇课文是一篇很好的习作示 范,所以学习秋天的小兴安岭的时候,在理解课文后,引导学生通过 观察我们校园的秋天,出示图片和文字来仿写片段:“秋天, 和 变黄了, 显得 。秋风吹来,落叶 。这时候, 校园向我们献出了 。”通过这样的训练方式到达学以 致用,为本单元的写作积累素材,奠定基础。 不足之处:由于两个班的预习情况不同,学生对文本的把握也不 尽相同,二班的孩子预习的时间长,充分,课文朗读的很熟练了,学 习起来就轻松一些,课堂比较活跃。一班预习了一次,课文读得次数 少,对于文本不是很熟练,学生学习兴趣欠缺一点,而且在课堂展示 学生的自学卡,也耽误了一些时间,内容没有完成,拖后了一点时间, 又到了下课,学生注意力也分散了。值得思考:教师的课堂语言值得 精炼;对于一节的容量还要合理安排;对于学习的指导还要扎实一些。 有付出就有回报,今后还要在教学上好好钻研,多参加活动,努力提 升自己。 习作 这儿真美 本节课教学时,考虑到三年级的学生阅历和体验较少,具备初步 的观察能力,但缺乏顺序重点,所以把“一句话表达一段的主要意思”, 也就是写关键句列为一个主要教学环节,列为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难 点,即是运用教材所学到的内容,围绕“关键句”来写,尽可能使用 最近学到的描写景物的词语。考虑到学段的要求,可能拔高了,所以 定为“把想到的内容通过说表达出来”,从教学反馈来看,大部分学 生能达到。在观察方面,我把能按“从上到下、从远到近”改为“能 按一定的顺序”等。一节课下来,感觉到“如何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 子”,从设计上的定位,再落实到教学中的具体指导,没有课改的新 理念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很难把握得住。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第一,选好你要介绍的一处景物。身边一定有许多美丽迷人的风 景奇观、名胜古迹,但是在一次小小的作文中我们不可能一个一个去 介绍,因此在习作前先让学生想想印象最深的或感情最深的一处景物 是什么。这就解决了习作“写什么”的问题。 第二,抓住景物的特点介绍。什么是景物的特点呢?那就是这种 景物与其他景物的不同之处,是它自己所独有的。如《富饶的西沙群 岛》一文,作者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西 沙群岛的美景,表现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 方,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三,写景一定要有顺序。写景的顺序有观察顺序,如由远到近, 由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由外到内等,还有时间顺序,如《美丽的小兴 安岭》就是按照四季的顺序来介绍的。 不足之处: 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 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语文园地六 这个语文园地有 4 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 段运用、日积月累。“交流平台”版块是交流中心句在文中的不同位 置;“识字加油站”出示了 6 个表示动物的词,两种偏旁,进一步巩 固形声字的知识;“词句段运用”出示了 8 个 ABB 式词语,训练用词 造句能力和根据提示写片段的能力;“日积月累”部分学习李白的古 诗《早发白帝城》,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和积 累诗句。 一.教学效果:《语文园地》的设计内容较为丰富,既关注 了字词句的训练,也关注了积累和阅读,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 认识汉字学习语文,突出了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了将枯燥的语 文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本课教学尤为关注兴趣的激发。整个教学设计 以畅游语文乐园这一情境贯穿始终,通过多媒体课件和生动有趣的游 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同时,关注了 语文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范围,学生在完 成了本课的学习之后能够举一反三,获得更多的知识,增强主动学习 语文的意识。 二.成功之处:(一)交代学习方法。 1.今天我要交给大家一种新 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四步法。 2.什么是“四步法”呢?第一步是 熟读古诗;第二步是理解诗意;第三步是想象意境;第四步是练习背 诵。 (二)学生按照“四步法”开始学习诗句。 1.老师指名读古 诗,检查发音 ①强调字音:帝(dì) 辞(cí) 陵(línɡ) 还(huán) 猿(yuán) 啼(tí) 2.同桌互相读古诗,相互纠正读音。 3.小组交 流,互相说说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4.老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想 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5.练习背诵。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同学 们自学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 (三)教师点拨。 1.指名读,读 出节奏。 2.教师范读,学生听画节奏。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 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学 生练读。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不仅要交给学生课本中的知识,更 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理念和方法。 (四)拓展应用。 1.出示古 诗《华山》,结合“四步法”自学。 2.总结、填空。 (1)今天我 们用“四步法”学习古诗,希望有更多的同学掌握这种方法来学习更 多的古诗。 (2)填空。 《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 白)所写,通过从(白帝城)到(江陵)途中行船的(轻快)及沿途 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轻松喜悦)的心情。 三.不足之处: 词语积累环节,只是单纯的积累词语效果不是很大,如果能把积累的 词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会更好。另外,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将 游戏或活动融入到枯燥的练习中。 四.改进措施:本语文园地,交 流了中心句的问题,教学时出示了大量的例文片段,来形象地说明中 心句在文中的位置。下面的教学,不论是“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 用”,还是古诗的学习,都展示了充足的材料和例文,能帮助学生更 好地完成练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