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语文课内外外文言文阅读汇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中考语文课内外外文言文阅读汇编

‎1.阅读《愚公移山》,完成9-11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杂然相许 许:赞同 ‎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同“返”,往返 ‎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彻:彻底 ‎ D.惧其不已也 已:停止 ‎10.下面的句子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A.吾与汝毕力平险     B.甚矣,汝之不惠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七百里,高万仞”一句从面积和高度两个方面说明太行、王屋二山又高又大,暗示移山的任务十分艰巨。‎ B.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C.天帝被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两座大山,分别放到了朔东和雍南。‎ D.本文是寓言故事,既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 9.C 10.B 11.B ‎2.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与朱元思书 吴 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一百许里 许:表示约数。‎ B.猛浪若奔 奔:飞奔的马,动词用作名词。‎ C.互相轩邈 轩:高。‎ D.窥谷忘反 反:通“返”,返回。‎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皆生寒树 皆披发文身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又七年,还自扬州 ‎ 5‎ C.蝉则千转不穷 入则无法家拂士 D.好鸟相鸣 狼不敢前,耽耽相向 ‎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A.那些追求名利的人,像猛禽飞到天,要到达高峰才会平息;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是因为没有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否则就会流连忘返。 ‎ B.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像凶猛的飞鸟一样,不懂得欣赏这些雄奇的高峰;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即便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返回去做自己的工作。‎ C.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也无心欣赏;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幽美的山谷,也会忘记自己是一个反面人物。‎ D.那些像猛禽直飞天上一样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功名利禄的心情;那些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语,可以看出作者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 B.这是一篇山水小品文,作者以简练明快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抒发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C.文章运用了大量对偶句,音韵和谐,相映成趣,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 D.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写“山”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适宜,轻重有度。‎ CDDD ‎3.鱼我所欲也 《孟子》‎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求而不得者也 ‎ C.故患有所不辟也 故渔者歌日 D.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实是欲界之仙都 ‎1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舍生而取义者也 人不知而不愠 B.万钟于我何加焉 于我如浮云 ‎ C.故不为苟得也 不足为外人道也 D.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入则无法家拂士 ‎1 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提出论点,以一个生活常理为喻,自然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这也是本文的主旨。‎ ‎ B.第二段列举“一箪食,一豆羹”,并将它与“万钟”进行对比,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论点。‎ ‎ C.文中“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指的是“义”;“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指的是“不义”,于是为了“义”可以“舍生”。‎ 5‎ ‎ D.文中运用了排比句式,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能力。文中很少使用生僻词语,通俗易懂。‎ ‎13.C【解析】所以 (A项:舍弃房子; B感激得到 ; D这 判断词,是 )14.B【解析】介词,对于 (A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C项:动词,做 介词,对 D项:连词,那么/连词,如果)15.B【解析】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居五日,李生故②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③,盍改之乎?不然,迨④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⑤。”‎ ‎(注释)①还:同“旋”,掉转身。②故:特意。③厌:满足。④迨:等到。⑤炯戒:明显的警戒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王生不说 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生益愠 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君变色以去 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欲改励 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要求断两处。(2分)‎ 盖 学 贵 善 思 君 但 志 之 而 不 思 之 终 必 无 所 成 ‎13、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请铭之坐名,以昭炯戒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策之不以其道C.皆以美于徐公D.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2)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15、结合选文,谈谈在学习方面你有那些收获。(2分)‎ ‎11、(1)通“悦”,高兴 (2)更加 (3)脸色 (4)即使 12、盖学贵善思/ 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终必无所成 ‎13、D14、(1)几乎要拒绝人到千里之外,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吗?(2)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15、①要学思结合②要谦虚,择善而从③不满足 参考译文:王生好学,但没有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对此感到)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一无所得’,学习重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火,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走了。‎ 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吗?学习最忌讳的事,没有超过满足于自己所学的知识的,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作醒目的警戒。”‎ ‎5. 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3分)‎ 杨继宗为刑部主事。河间府获强盗,遣里甲张文、郭礼解送京师。中途遇夜。盗自释刑具而逃。张语郭曰:“人言纵盗者罪与盗同。予二人俱死,不若留一人。汝母老,寡兄弟。汝可为解人予为盗可全汝母子之命。”郭感谢。张以刑具自服。到司。公疑其言动非盗,审之得实。二人遂俱得活。其真盗,后亦为人所擒。‎ ‎(选自《涌幢小品之卷十三》,有删改)‎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盗自释刑具而逃( ) (2)张语郭曰( ) ‎ ‎11.为下列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汝 可 为 解 人 予 为 盗 可 全 汝 母 子 之 命。‎ ‎12.翻译句子。(6分)‎ ‎(1)其真盗,后亦为人所擒。‎ ‎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 5‎ ‎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与谢中书书》)‎ ‎ 13.你认为“二人遂俱得活”的原因是什么?(3分)‎ ‎10.(2分)(1)解开(松开) (2)对……说 ‎11.(2分)汝 可 为 解 人 / 予 为 盗 / 可 全 汝 母 子 之 命。‎ ‎12.(6分)(1)那个真强盗,后来也被人抓获了。‎ 群臣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错的,将得到上等的奖励。‎ 自从康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和我一起欣赏山水奇景的人了。‎ ‎13.(3分)张文的孝道和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打动了杨继宗。(3分)‎ ‎6. 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3分)‎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雁门,备匈奴,厚遇战士。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①,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②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③不出,固④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⑤十万人,悉勒习战。匈奴小入,佯北不胜。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⑥,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 ‎【注释】①收保:收兵防守。 ②让:责备,责怪。 ③杜门:闭门的意思。④固:坚持。 ⑤彀者:善于射箭的人。⑥陈:通“阵”,阵势。李牧是赵国北部边境的良将。长期驻守代地雁门郡,防备匈奴。对战士待遇优厚。匈奴每次入侵,烽火传来警报,立即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不敢出战。像这样过了好几年,人马物资也没有什么损失。可是匈奴却认为李牧是胆小,就连赵国守边的官兵也认为自己的主将胆小怯战。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依然如故。赵王发怒,把他召回,派别人代他领兵。 此后一年多里,匈奴每次来侵犯,就出兵交战。出兵交战,屡次失利,损失伤亡很多,边境上无法耕田、放牧。赵王只好再请李牧出任。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有病。赵王就一再强使李牧出来,让他领兵。李牧说:“大王一定要用我,我还是像以前那样做,才敢奉命。”赵王答应他的要求。李牧来到边境,还按照原来的章程。匈奴好几年都一无所获,但又始终认为李牧胆怯。边境的官兵每天得到赏赐可是无用武之地,都愿意打一仗。于是李牧就准备了精选的战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敢于冲锋陷阵的勇士五万人,善射的士兵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训练作战匈奴小股人马入侵,李牧就假装失败,单(chán,缠)于听到这种情况,就率领大批人马入侵。李牧布下许多奇兵,大败匈奴,杀死十多万人马。单于逃跑。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镇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数不利,失亡多(     )  (2)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      )‎ ‎1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明显的朗读停顿。(2分) ‎ 虽 赵 边 兵 亦 以 为 吾 将 怯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国恒亡。‎ ‎13.请简要分析,李牧作为守边将领,在军事指挥上有哪些地方体现了“良将”的风采。(3分)‎ ‎10.①数(多次)  ②日(每天) 11.虽/ 赵 边 兵/ 亦 以 为 吾 将 怯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1)可是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即使是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的将军胆小怕事”。(2)(3)略 ‎13.(1)厚遇战士,凝聚士兵奋勇作战的勇气;(2)充分备战,示弱诱敌,聚而歼之。‎ ‎(3)着眼战略,不盲目应战。‎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20 题 初,丹阳朱治尝为孙坚校尉,见袁术政德不立,劝孙策归取江东。时吴景攻樊能、张英等,岁余不克.。策说术曰:“家有旧恩在东,愿助舅讨横江;横江拔①,因投本土召募,可得三万兵,以佐明使君定天下。”‎ 5‎ 术知其恨,而以刘繇据曲阿,王朗在会稽,谓策未必能定,乃许.之,策渡江转斗,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者。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长吏委城郭窜伏山草。及策至, 军士奉令,不敢虏略,鸡犬菜茹,一无所犯,民乃大悦,竞以牛酒劳军。策为人,美姿颜,能笑语, 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 繇与策战,兵败,走丹徒。策入曲阿,劳赐将士,发恩布令,告谕诸县:“其刘繇、笮融等故 乡部曲③来降首者,一无所问;乐从军者,一身行,复除门户④,不乐者不强.。”旬日之间,四面云 集,得见兵二万余人,马千余匹,威震江东。 (节选自《资治通鉴》)‎ 当初,丹阳郡人朱治曾经在孙策的父亲孙坚手下担任过校尉,此时朱治看到袁术执政混乱,对待下属刻薄,就劝孙策返回故乡占领江东。与此同时,孙策的舅父吴景在东吴边界攻打樊能、张英等人,战争打了一年多没有取胜。孙策借机到九江郡城向袁术请求,说:“我们孙家对江东人有旧恩,因此我愿意去帮助舅父攻打横江的敌人。等攻占了横江之后,我就回到家乡去召募兵马,这样可以得到三万人,用来辅佐将军平定天下。”‎ 袁术知道孙策对自己心怀不满,但由于当时扬州刺史刘繇占领了孙策的老家曲阿县,王朗在会稽郡(治所在今浙江省绍兴市)。袁术认为孙策不一定能打败他们,就爽快地同意了孙策的请求.‎ 孙策取胜后渡过长江辗转作战所向无敌,没有人能抵挡他的攻势。百姓听说孙策将要到达,全都失魂落魄。各地官员弃城躲到深山草丛中。而真相是孙策到来下达命令,士兵不敢抢掠,连民众的一只鸡、一条狗、一棵蔬菜都没有动,这让百姓非常高兴,都争先恐后地送来牛血酒慰劳军队。‎ 孙策相貌英俊,言谈幽默,性格豁达,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善于使用人才。因此,无论是士大夫还是一般百姓,凡是见过他的人都乐意为他效劳。‎ 刘繇与孙策又交战,结果刘繇兵败逃往丹徒县。孙策进入曲阿城慰劳赏赐将士,向各县发布恩赦令:凡是刘繇、笮融等人的乡亲、故友和部下,前来自首归降的一概不追究往事。愿意当兵的、一人当兵,不再征收一家税赋;不乐于当兵的,也不勉强。这一政策下达不过十天,应募者从四面涌来,很快征到了二万多名士兵,一千多匹战马,这让二十岁的孙策威震江东。‎ ‎【注】①拔:攻取。②表:上表推荐某人。③部曲:部属。④除门户:免除全家赋税劳役。‎ ‎1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 岁余不克.(攻克) B. 乃许.之(答应)C. 将.兵千余人(统率) D. 不乐者不强.(强大) ‎ ‎17.与“乐为致死”中的“为”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B. 酿泉为.酒 C. 愿为.市鞍马 D. 或异二者之为.‎ ‎18.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 分)‎ 百 姓 闻 孙 郎 至 皆 失 魂 魄 长 吏 委 城 郭 窜 伏 山 草 ‎19.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 分)‎ ‎① 策渡江转斗,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者。 ② 民乃大悦,竞以牛酒劳军。‎ ‎20.孙策“威震江东”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3 分)‎ ‎16. D(3分)17. C(2分)‎ ‎18.(3分)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长吏委城郭/窜伏山草。(断三处,每处各1分)‎ ‎19.①孙策渡江后辗转战斗,所到之处都被攻破(攻下),(敌军)没有敢抵拒(抵挡)他锋芒的。(关键词:转斗、破、莫、当) (共2分,每少一个关键词扣0.5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②百姓就非常高兴,争先用牛肉和美酒慰劳军队。(关键词:乃、竞、以、劳) (共2分,每少一个关键词扣0.5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0.①具有军事才能,招募士兵,集结五六千兵马,攻下横江、当利等城池;②军队管理有方,军士遵守命令,不掳掠,不犯民;③富有人格魅力,豁达亲民,能听从别人意见,善用人才,民心所向,百姓愿为他效力、献身;④奖罚分明,奖励将士,发恩布令,善待降者,兵马充足。 (共3分,答出三点即给3分,每点能结合文意分析得1分)‎ 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