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2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九上语文《范进中举》导学案
22《范进中举》 第 1 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 1. 掌握小说的文学常识。 2. 整体感知课文, 理清文章的脉络。 3. 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重点难点】 理清文章的脉络, 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新知预习】 一、 作家作品介绍 (1) 吴敬梓(1701- 1754) , 字敏轩, 号粒民, 安徽全椒人, 清 代小说家。 吴敬梓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 早年也曾热衷功名, 但考场屡 屡失意, 同时在家境由富到贫的变化中, 他也饱尝世态炎凉, 这些使 他对现实, 尤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清醒的认识, 促使他写下了约四万 字的章回体讽制小说《儒林外史》 。 (2) 《儒林外史》 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 共计五 十六回, 课文节选的是第三回的后半回, 原题是“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 “儒林” 指读书人这一阶层。 《儒林外史》 全书正是以封建知识 分子为主要对象, 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书中人物, 大都以当 时真人真事为影, 全书故事没有一个主干, 但有一个贯穿其中的中心, 即反对封建科举、 封建礼教, 讽刺因热衷功名而造成的极端虚伪的社 会风气。 作品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 如周进、 范进马二先生、 严监生 等等。 在中国文学史上, 尤其是讽刺小说中, 这本书获得了很高评价。 【字词预习】 一、 给加点字注音 星宿 . 7 ( ) 斋 . 公( ) 醺 . ( ) 行 . 事( ) 攥 . ( ) 带挈 . ( ) 啐 . ( ) 作揖 . ( ) 侥 . 幸( ) 桑梓 . ( ) 二、 解释词语的意思 作揖: 带挈: 狗血喷头: 不省人事: 夹七夹八: 果不其然: 【课堂探究】 7 探究 1: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讨论并归纳文章结构。 探究 2: 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 探究 3: 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 【达标训练】 1. 文中写范进见报帖以后“看了一遍, 又念一遍” 的原因是 ( ) A. 喜讯来得太突然, 不敢轻易相信。 B. 范进已沉浸在喜悦之中。 C. 范进已处于疯癫状态。 D. 范进对中举无动于衷。 2.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课文选自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尖锐的讽刺” 是本文 的显著特点。 B. 课文讽刺滑稽, 其特点表现为在现实基础上加以夸张变形, 前后进行鲜明的对比。 C. 范进 20 岁就屡试不第, 苦苦挣扎至垂老, 一旦中举, 竟喜极 而疯。 可见封建等级制度对他的毒害。 D. 课文具体而深入地描写了范进生活的社会环境, 充分显示了 范进是这么一个畸形社会的必然产物。 参考答案: 【字词预习】 一、 xiù zhái xūn hánɡ zuàn qiâ cuì yī jiǎo zǐ 二、 作揖: 两手抱掌前推, 身子略弯, 表示向人敬礼。 带挈: 带领, 提携。 7 狗血喷头: 形容骂得很凶。 不省人事: 指昏迷过去, 失去了知觉。 也指不懂人情世故。 夹七夹八: 形容说话乱七八道, 没有条理。 果不其然: 指事实跟预料的一样。 多用来强调不出所料。 【达标训练】 1. A 2. C(“封建等级制度” 应为“封建科举制度” 。 ) 22《范进中举》 学案(二) 【学习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 了解范进这一形象的典型性。 2. 品味小说语言, 领会讽刺艺术的魅力。 3. 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重点难点】 1. 分析范进等人物形象。 2. 领会小说讽刺艺术的魅力。 【新知预习】 清代的科举制度是这样的: 清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 格, 先要参加童试, 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童或童生, 录取“入学” 后 称为生员, 又称为为生、 俗称秀才。 这是功名的起点, 正式的科举考 试分为三级: (1) 乡试; (2) 会试; (3) 殿试。 乡式通常每三年在各省 省城举行一次。 乡试取中后称为举人, 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在乡 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 参加会试的是举人, 取中后为贡士, 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 考策问。 参加殿试的是贡 士, 取中后统称为进士。 殿试分三甲录取,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 第二 甲赐进士出身,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录取三名, 第一名俗称 状元, 第 二名俗称榜眼, 第三名俗称探花, 合称为三鼎甲。 【课堂探究】 1. 范进中举前后、 胡屠户对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胡屠户是一个 7 怎样的人? 2. 范进中举后, 周围人有什么反应? 说明了什么? 3. 你怎样评价范进这个人物? 4. 归纳主旨 本文通过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这两个典型形象的塑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课堂探究】 1. 中举前, 胡屠户对范进又训又骂; 中举后对范进又敬又畏, 阿 谀奉承令人肉麻。 文中胡屠户说的、 骂的、 训斥的、 夸口的、 奉承的、 恭维的话, 占了很大的篇章, 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表现了一个 前倨后恭、 欺贫爱富、 趋炎附势、 嗜钱如命、 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 形象。 2. 中举前, 邻人们对范进的困窘不闻不问, 甚至百般奚落嘲讽; 中举后又拿鸡蛋又拿白酒, “有背了斗米来的, 也有捉两只鸡来的” 。 通过这些鲜明对比, 无情地讽刺了当时的社会风气, 揭示了科举制度 扭曲人的心灵、 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本质。 在现实基础上的夸张, 是 讽刺艺术的重要手段。 课文成功地运用了夸张这一手法。 范进因中举 而发疯, 就是通过合理夸张而设置的情节。 在现实生活中, 因中举而 发疯的事未必多见, 但热衷科举、 醉心功名利禄的封建知识分子, 十 年寒窗苦, 有的甚至是读到须发皆白, 中了举欣喜若狂, 落了榜痛不 欲生乃普遍现象。 小说在此基础上合理夸张, 不仅真实可信, 而且更 典型, 更能揭露科举制度的罪恶。 3. 范进: 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 中举前穷困潦倒, 地位 卑微, 逆来顺受, 甘受屈辱。 中了举, 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梦寐以求 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使他惊喜得发了疯。 课文刻画范进为功名利禄而 7 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 4. 范进 胡屠户 深刻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心灵的荼毒 以及在科举制度下的炎凉世态。 7 7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