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2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南平市2020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福建省南平市2020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6月份)(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河姆渡遗址发现成堆炭化的稻谷、谷壳、稻叶、稻秆等,最厚处达七八十厘米。”该考古发现可以印证河姆渡人( ) A.学会修建房屋 B.从事原始农耕 C.知道饲养动物 D.掌握雕刻技术 2.下列成果中,能与如图所示文物共同反映当时高度发达文明的是( ) A.甲骨文 B.都江堰 C.造纸术 D.印刷术 3.“对中国官僚体制的治国理念影响最大的人是孔子。”这主要是因为( ) A.孔子创办私学促进教育发展 B.孔子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C.百家争鸣推动思想文化繁荣 D.儒家学说被后世确立为正统思想 4.如图所示作品是( ) A.史学巨著 B.文学译著 C.医学名著 D.农学专著 5.公元前2年,西域大月氏使臣伊存在长安口授《浮屠经》,从此佛教正式开始传入中国。其时间可以表述为( )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 C.公元前1世纪初 D.公元前1世纪末 6.如表所示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 ) 曹操南下到赤壁,孙刘联军齐抗击。孔明周瑜巧用计,火烧赤壁定大局。 A.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B.加速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大量内迁 C.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不断开发 D.实现了民族交流交往的日益密切 7.小历同学撰写的唐代历史小论文关键词:李世民、魏征、贞观之治。他研究的主题是( ) A.繁荣的治世局面 B.频繁的中外交流 C.灿烂的科技文化 D.完善的科举制度 8.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是小史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 ) A.民族政权的并立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都市生活的变迁 D.海外贸易的发展 9.元朝西南边疆由宣政院直接统辖,从而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地区是( ) A.新疆 B.台湾 C.西藏 D.河南 10. 时间 船队规模 船载物品用途 最远到达 1405﹣1433年 60~200多艘 慷慨送礼、贸易 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 如表所示内容表明郑和下西洋是( ) A.研习交流的远行取经 B.传播文明的远渡弘法 C.和平友好的远航壮举 D.开疆拓土的远道征伐 11.如图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其性质是( ) A.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资产阶级图强改良运动 C.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D.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12.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材料集中反映了( ) A.五四精神 B.红船精神 C.长征精神 D.抗战精神 13.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 B.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C.《义勇军进行曲》是新中国的代国歌 D.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14.“最令人感到沮丧的是,红色中国人用少得可怜的武器和令人发笑的原始补给系统,居然遏制住了拥有大量现代技术、先进工业和尖端武器的世界头号强国美国”。材料表述的历史事件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15.如图所示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国家工业化的实施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D.改革开放的推行 16.万隆会议的成功,中国功不可没,周恩来是万隆会议的灵魂人物和真正主角。这主要缘于周恩来提出了( ) A.与邻为善方针 B.互不侵犯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平等互利原则 17.有着“独立的王国”特点的庄园,客观形成了西欧近代对抗中央王权专制的传统,有助于近代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这表述的是西欧庄园的( ) A.成立背景 B.建立过程 C.本质特征 D.积极作用 18.中世纪欧洲,城市的控制权从封建领主转移到市民阶层。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宗教势力的干预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自然经济的影响 19.14世纪中叶,欧洲爆发了一场俗称“黑死病”的大瘟疫,整个欧洲大约有2500万人死亡。死亡使人们心灵受到强烈震撼,追求现实享受和歌颂人生成了新的社会观念。这一观念( ) A.推翻了封建统治政权 B.助推了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C.催生了新航路的开辟 D.摧毁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20.1862年,林肯说:“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隶而保留一部分,我愿意这样做”;不久,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这说明林肯旨在( ) A.维护国家统一 B.根除奴隶制度 C.维持联邦现状 D.消除种族歧视 21.在明治前期,日本出现全盘照搬西方文明的风潮,后来明治政府倡导以大和民族的民族精神为主,鼓吹“忠君”等武士道精神。据此可知,明治维新( ) A.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共和政体 B.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C.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改造了文化教育和生活方式 22.如图所示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攻克柏林战役 2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不仅是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击溃德国的主要力量,而且在打败日本法西斯的战争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它”所指的国家是( )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中国 24.如图所示国际组织的首要宗旨是( ) A.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B.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 C.推进欧洲经济一体化 D.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其中第26题8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6分,第29题12分. 25.(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朝政府为了防御蒙古贵族南扰,从明初至明中叶先后十八次修筑长城。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边,全长约一万三千华里。从保留下来的长城遗迹来看,长城的工程十分浩大,无疑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是中华民族文明悠久的象征。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明朝修筑长城的目的。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评价长城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2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鸦片战争结束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1858年,《天津条约》的签订,清政府被迫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1860年,《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使之逐渐成为北方第一大通商口岸。1895年,《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其中重庆是长江上游的重要城市。 ﹣﹣摘编自沈年耀《论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特点》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没有被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压垮,反而在抗争中觉醒,民族意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开始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后来,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逐渐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推动中国革命不断发展并最终取得胜利。 ﹣﹣摘编自郭鑫、崔英杰《关于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的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方最大的通商口岸,并概括近代通商口岸开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鸦片战争对中国政治方面的影响。 (3)分别指出材料一、二关于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的不同视角。 2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62年清政府设立京师同文馆,培养翻译人才。后又增设天文算学馆,培养数学、天文等科学人才。京师同文馆是中国最早引入西方的课程体系,所以它被视作中国近代学校的发端,同时也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轫。到甲午战争前夕,清政府共创办各类新式学校三十多所。 ﹣﹣摘编自夏金元《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嬗变》 材料二:1809年洪堡出任普鲁士公国(德国的前身)的内务部教育大臣。他依据“学术自由”与“教学与研究统一”的理念创办柏林大学,而当时正值普鲁士在普法战争中失利不久。洪堡的教育理念成为以后德国大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柏林大学成为近代大学的典范,影响着欧洲近代高等教育。19世纪下半期以后,随着技术高等学校的出现,德国在校大学生人数增长迅速,大学教育呈现大众化趋势。 ﹣﹣摘编自邢来顺《略论19世纪德国教育的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指出近代中、德两国高等教育的典型学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近代中、德两国高等教育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德两国高等教育的共同点。 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事件 影响 1929年10月 经济危机的风暴首先猛烈袭击美国,胡佛政府采取“自然调节”的放任政策。 1932年,经济被抛回到1913年的水平,失业人数约为劳动人口的四分之一。 1933年3﹣6月 国会应罗斯福的要求制订了一系列应急立法,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1935年初,失业人数减少400万人,工业产量比1933年几乎翻了一番。 1935~1938年 在罗斯福的坚决要求下,国会相继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全国劳工关系法》等。 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劳资矛盾,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罗斯福新政应对经济危机的主要手段。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0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6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河姆渡遗址发现成堆炭化的稻谷、谷壳、稻叶、稻秆等,最厚处达七八十厘米。”该考古发现可以印证河姆渡人( ) A.学会修建房屋 B.从事原始农耕 C.知道饲养动物 D.掌握雕刻技术 【分析】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距今约7000年左右,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 【解答】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以此分析材料可知,河姆渡居民已经开始种植水稻,开始从事原始农耕。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河姆渡原始居民,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 2.下列成果中,能与如图所示文物共同反映当时高度发达文明的是( ) A.甲骨文 B.都江堰 C.造纸术 D.印刷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司母戊鼎、甲骨文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商朝的文明。 【解答】仔细观察图片可知,这是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题干选项中的成果,能与如图所示文物共同反映当时高度发达文明的是甲骨文。都江堰出现在战国时期,造纸术出现在汉朝时期;印刷术出现在唐朝、北宋。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理解并识记司母戊鼎、甲骨文的相关史实。 3.“对中国官僚体制的治国理念影响最大的人是孔子。”这主要是因为( ) A.孔子创办私学促进教育发展 B.孔子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C.百家争鸣推动思想文化繁荣 D.儒家学说被后世确立为正统思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以及儒家学派的地位和作用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对中国官僚体制的治国理念影响最大的人是孔子。”这主要是因为儒家学说被后世确立为正统思想。D符合题意。A孔子创办私学促进教育发展,与中国官僚体制的治国理念,无关;B孔子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只涉及孔子教育方法,与中国官僚体制的治国理念无关;C百家争鸣推动思想文化繁荣,与题干无关;排除ABC。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以及儒家学派的地位和作用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4.如图所示作品是( ) A.史学巨著 B.文学译著 C.医学名著 D.农学专著 【分析】本题考查《伤寒杂病论》。张仲景是东汉时期河南杰出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他在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解答】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伤寒杂病论》重点论述了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以及如何辨别治疗的方法,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该书总结了前人的医学之大成,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系统的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以及杂病的辨别和治疗,理法方药俱全,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张仲景的成就,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答案。 5.公元前2年,西域大月氏使臣伊存在长安口授《浮屠经》,从此佛教正式开始传入中国。其时间可以表述为( )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 C.公元前1世纪初 D.公元前1世纪末 【分析】本题考查公元纪年法,把握佛教正式开始传入中国的时间。 【解答】 根据公元纪年法可知,一百年一个世纪,十年一个年代,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为千百位数加1,十位数不变。千百位相同时,时间为公元前的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晚,数值越大年代越早,而公元后的时间正好相反,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早,越大年代越晚。公元前2年为公元前1世纪末,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公元纪年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答案。 6.如表所示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 ) 曹操南下到赤壁,孙刘联军齐抗击。孔明周瑜巧用计,火烧赤壁定大局。 A.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B.加速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大量内迁 C.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不断开发 D.实现了民族交流交往的日益密切 【分析】本题考查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火烧赤壁定大局”。 【解答】由材料“曹操南下到赤壁,孙刘联军齐抗击。孔明周瑜巧用计,火烧赤壁定大局”可知,这反映的是赤壁之战。公元前208年,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指挥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操,使曹操不敢轻易南下,孙权巩固在他在长江中下游的统治,刘备占有四川,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故选:A。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赤壁之战的经过及其影响。 7.小历同学撰写的唐代历史小论文关键词:李世民、魏征、贞观之治。他研究的主题是( ) A.繁荣的治世局面 B.频繁的中外交流 C.灿烂的科技文化 D.完善的科举制度 【分析】本题考查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他重用敢于直谏的魏征,曾前后进谏二百多次。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解答】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吸取隋亡的教训,虚心纳谏,选贤用能,重用敢于进谏的魏征。推行贞观新政,以民为本,轻徭薄赋,发展并完善三省六部制。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历史称他的统治为“贞观之治”。故“李世民、魏征、贞观之治”他研究的主题是繁荣的治世局面。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8.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是小史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 ) A.民族政权的并立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都市生活的变迁 D.海外贸易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由于南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旺,商业的繁荣共同导致经济重心南移。 【解答】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两晋南北朝时江南经济的开发是基础;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开始向长江流域转移;南宋时,完成转移,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9.元朝西南边疆由宣政院直接统辖,从而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地区是( ) A.新疆 B.台湾 C.西藏 D.河南 【分析】 本题考查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知道元朝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元朝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宣政院的设置,标志着从元朝开始,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故D符合题意;新疆、台湾、河南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蒙古统一、元朝的建立以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10. 时间 船队规模 船载物品用途 最远到达 1405﹣1433年 60~200多艘 慷慨送礼、贸易 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 如表所示内容表明郑和下西洋是( ) A.研习交流的远行取经 B.传播文明的远渡弘法 C.和平友好的远航壮举 D.开疆拓土的远道征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的相关史实。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解答】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和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据题干图片“船队规模、60~200多艘”“船载物品用途、慷慨送礼、贸易”“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可知,题干图表所示内容表明郑和下西洋是和平友好的远航壮举。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的相关史实。 11.如图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其性质是( ) A.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资产阶级图强改良运动 C.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D.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性质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口号、阵地、影响。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为了攻击封建礼教,批判封建儒家思想,向封建礼教发动猛烈攻击,斗争锋芒直指封建儒家思想,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据题干对联及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近代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选项A与洋务运动有关,选项B与戊戌变法有关,选项D是五四运动的性质,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性质是选项C,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性质的的相关史实。 12.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材料集中反映了( ) A.五四精神 B.红船精神 C.长征精神 D.抗战精神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解答】 由材料信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可知,这是对抗战精神的概括。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故选:D。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13.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 B.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C.《义勇军进行曲》是新中国的代国歌 D.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分析】本题考查了史实与观点的区别。史实是纯对历史事件的表述,而观点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论。 【解答】史实是纯对历史事件的表述,而观点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论,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属于“观点”,而ABC属于都属于“史实”。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史实与观点的区别。 14.“最令人感到沮丧的是,红色中国人用少得可怜的武器和令人发笑的原始补给系统,居然遏制住了拥有大量现代技术、先进工业和尖端武器的世界头号强国美国”。材料表述的历史事件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相关知识点。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 【解答】 依据“红色中国人用少得可怜的武器和令人发笑的原始补给系统,居然遏制住了拥有大量现代技术、先进工业和尖端武器的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可知与抗美援朝有关。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五战五捷。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的胜利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抗美援朝的相关史实。 15.如图所示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国家工业化的实施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D.改革开放的推行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图片的能力。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就是发展重工业。 【解答】 题干中的“195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结束时间,由此可知,题干中所给史实反映的我国工业的总产值大幅增长情况就主要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超额完成,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试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交通方面取得的成就也很突出,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同时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工业基地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华北和西北也建成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沿海地区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需要注意题干中史料所反映的大幅增长以及所涉及到的时间,准确掌握一五计划的成就与时间。 16.万隆会议的成功,中国功不可没,周恩来是万隆会议的灵魂人物和真正主角。这主要缘于周恩来提出了( ) A.与邻为善方针 B.互不侵犯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平等互利原则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万隆会议的相关史实。掌握万隆会议的内容,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解答】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了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万隆会议的相关史实。 17.有着“独立的王国”特点的庄园,客观形成了西欧近代对抗中央王权专制的传统,有助于近代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这表述的是西欧庄园的( ) A.成立背景 B.建立过程 C.本质特征 D.积极作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欧洲封建庄园的知识点。重点把握西欧庄园的积极作用。 【解答】 自9世纪起,西欧社会开始流行一种新型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封建庄园,庄园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本庄园封建领主及劳动者的日常消费以及人口再生产的需要,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庄园是中世纪西欧的社会基础,是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客观形成了西欧近代对抗中央王权专制的传统,有助于近代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据“客观形成了西欧近代对抗中央王权专制的传统,有助于近代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述的是西欧庄园的积极作用。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中世纪封建庄园的相关知识。 18.中世纪欧洲,城市的控制权从封建领主转移到市民阶层。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宗教势力的干预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自然经济的影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欧洲封建城市的兴起。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中世纪欧洲城市的控制权从封建领主转移到市民阶层。 【解答】10世纪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西欧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的中心的城市,意大利、法国、英国、德意志等都有许多著名的城市。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城市的控制权从封建领主转移到市民阶层。中世纪欧洲,城市的控制权从封建领主转移到市民阶层。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中世纪欧洲封建城市的兴起、特点以及意义。 19.14世纪中叶,欧洲爆发了一场俗称“黑死病”的大瘟疫,整个欧洲大约有2500万人死亡。死亡使人们心灵受到强烈震撼,追求现实享受和歌颂人生成了新的社会观念。这一观念( ) A.推翻了封建统治政权 B.助推了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C.催生了新航路的开辟 D.摧毁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的相关史实。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它地方,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解答】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对教会宣扬的苦行禁欲、追求死后升人天堂的生活态度渐生异议,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这种被称为人文主义的思潮逐渐流行,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据“14世纪中叶”“追求现实享受和歌颂人生成了新的社会观念”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观念助推了文艺复兴运动兴起。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的相关史实。 20.1862年,林肯说:“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隶而保留一部分,我愿意这样做”;不久,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这说明林肯旨在( ) A.维护国家统一 B.根除奴隶制度 C.维持联邦现状 D.消除种族歧视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美国南北战争的知识点,应把握《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内容。 【解答】美国南北战争中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是奴隶制度。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度,旨在维护国家统一。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解放黑人奴隶制度宣言》内容的准确识记能力。 21.在明治前期,日本出现全盘照搬西方文明的风潮,后来明治政府倡导以大和民族的民族精神为主,鼓吹“忠君”等武士道精神。据此可知,明治维新( ) A.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共和政体 B.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C.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改造了文化教育和生活方式 【分析】本题考查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明治政府倡导以大和民族的民族精神为主,鼓吹‘忠君’等武士道精神”。 【解答】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明治政府倡导以大和民族的民族精神为主,鼓吹‘忠君’等武士道精神”可知,明治维新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强大起来的日本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选:B。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分析与解读,识记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 22.如图所示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攻克柏林战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的相关史实。还需掌握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 【解答】观察题干图片可知,这与俄国十月革命攻打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冬宫有关。1917年11月6日晚到7日清晨,大约20万革命士兵、赤卫队员占领了彼得格勒的铁路、银行、中央发电站、电话总局等战略要地。7日晚,包围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起义者突破防线,冲进冬宫,逮捕了临时政府主要领导人,临时政府被推翻。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理解并识记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 2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不仅是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击溃德国的主要力量,而且在打败日本法西斯的战争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它”所指的国家是( )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中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合作史实。把握美国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后合作的相关史实。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1月,苏、英、美、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壮大了反法西斯的力量,奠定了打败法西斯国家的基础。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944年6月6日,美、英同盟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不仅是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击溃德国的主要力量,而且在打败日本法西斯的战争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它”所指的国家是美国。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原因、时间、标志及影响。 24.如图所示国际组织的首要宗旨是( ) A.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B.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 C.推进欧洲经济一体化 D.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 【分析】本题考查了联合国。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 【解答】图示为联合国的会标。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其首要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方面,都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1945年10月24日,经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大多数签署国的批准,《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联合国的首要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其中第26题8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6分,第29题12分. 25.(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朝政府为了防御蒙古贵族南扰,从明初至明中叶先后十八次修筑长城。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边,全长约一万三千华里。从保留下来的长城遗迹来看,长城的工程十分浩大,无疑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是中华民族文明悠久的象征。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明朝修筑长城的目的。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评价长城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修筑长城的目的、对长城的评价的相关史实。 【解答】(1)根据材料“明朝政府为了防御蒙古贵族南扰,从明初至明中叶先后十八次修筑长城。”可知,明朝修筑长城的目的是防御蒙古贵族南扰。 (2)据“从保留下来的长城遗迹来看,长城的工程十分浩大,无疑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是中华民族文明悠久的象征。”及所学知识可知,我同意材料中评价长城的观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长城规模最大,布局更合理,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蜿蜒曲折一万多里,修筑难度高,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文明悠久和勤劳、智慧的象征。 故答案为: (1)防御蒙古贵族南扰。 (2)判断:同意。理由:明长城规模最大,布局更合理,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蜿蜒曲折一万多里,修筑难度高,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文明悠久和勤劳、智慧的象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朝修筑长城的目的、对长城的评价的相关史实。 2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鸦片战争结束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1858年,《天津条约》的签订,清政府被迫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1860年,《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使之逐渐成为北方第一大通商口岸。1895年,《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其中重庆是长江上游的重要城市。 ﹣﹣摘编自沈年耀《论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特点》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没有被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压垮,反而在抗争中觉醒,民族意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开始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后来,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逐渐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推动中国革命不断发展并最终取得胜利。 ﹣﹣摘编自郭鑫、崔英杰《关于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的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方最大的通商口岸,并概括近代通商口岸开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鸦片战争对中国政治方面的影响。 (3)分别指出材料一、二关于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的不同视角。 【分析】本题以两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相关知识。 【解答】(1)由材料一“1860年,《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使之逐渐成为北方第一大通商口岸”可靠在,北方最大的通商口岸是天津。近代通商口岸开放的特点是被迫性;不平等性;数量多;由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2)由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没有被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压垮,反而在抗争中觉醒,民族意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开始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后来,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逐渐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推动中国革命不断发展并最终取得胜利”可知,鸦片战争对中国政治方面的影响有促进国人觉醒;民族意识增强;民众不断抗争;无产阶级成为领导阶级。 (3)据两则材料可知,材料一是经济上的影响,材料二是政治上的影响。 故答案为: (1)口岸:天津;特点:被迫性;不平等性;数量多;由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促进国人觉醒;民族意识增强;民众不断抗争;无产阶级成为领导阶级。(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材料一是经济上的影响,材料二是政治上的影响。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相关知识。 2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62年清政府设立京师同文馆,培养翻译人才。后又增设天文算学馆,培养数学、天文等科学人才。京师同文馆是中国最早引入西方的课程体系,所以它被视作中国近代学校的发端,同时也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轫。到甲午战争前夕,清政府共创办各类新式学校三十多所。 ﹣﹣摘编自夏金元《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嬗变》 材料二:1809年洪堡出任普鲁士公国(德国的前身)的内务部教育大臣。他依据“学术自由”与“教学与研究统一”的理念创办柏林大学,而当时正值普鲁士在普法战争中失利不久。洪堡的教育理念成为以后德国大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柏林大学成为近代大学的典范,影响着欧洲近代高等教育。19世纪下半期以后,随着技术高等学校的出现,德国在校大学生人数增长迅速,大学教育呈现大众化趋势。 ﹣﹣摘编自邢来顺《略论19世纪德国教育的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指出近代中、德两国高等教育的典型学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近代中、德两国高等教育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德两国高等教育的共同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京师同文馆、柏林大学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近代中、德两国高等教育的典型学校、中、德两国高等教育的积极作用及共同点。 【解答】(1)根据材料“1862年清政府设立京师同文馆”“……依据‘学术自由’与‘教学与研究统一’的理念创办柏林大学”可知,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典型学校是京师同文馆;德国高等教育的典型学校是柏林大学。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培养和储备了人才;推动洋务运动的开展;开辟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传播西方的科学思想;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德国高等教育先进的办学理念得到推广;影响欧洲近代高等教育;推动高等教育的普及;促进了德国的科技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德两国高等教育都面临民族危机;都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都得到政府重视;都注重培养科技人才。 故答案为: (1)中国:京师同文馆;德国:柏林大学。 (2)中国:培养和储备了人才;推动洋务运动的开展;开辟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传播西方的科学思想;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德国:先进的办学理念得到推广;影响欧洲近代高等教育;推动高等教育的普及;促进了德国的科技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共同点:面临民族危机;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政府重视;注重培养科技人才。(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德两国高等教育的典型学校、中、德两国高等教育的积极作用及共同点的相关史实。 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事件 影响 1929年10月 经济危机的风暴首先猛烈袭击美国,胡佛政府采取“自然调节”的放任政策。 1932年,经济被抛回到1913年的水平,失业人数约为劳动人口的四分之一。 1933年3﹣6月 国会应罗斯福的要求制订了一系列应急立法,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1935年初,失业人数减少400万人,工业产量比1933年几乎翻了一番。 1935~1938年 在罗斯福的坚决要求下,国会相继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全国劳工关系法》等。 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劳资矛盾,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罗斯福新政应对经济危机的主要手段。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分析】本题以一则框表信息为依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和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解答。 【解答】(1)据材料“国会应罗斯福的要求制订了一系列应急立法,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在罗斯福的坚决要求下,国会相继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全国劳工关系法》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应对经济危机的主要手段国家干预。 (2)本题是历史小论文,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用史实进行论证,要求逻辑严密,表述清楚。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拟定观点:根据国情适时调整国家政策是促进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论述: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美国遭受重创,因胡佛政府始终坚持放任政策而使经济危机的后果越来越严重。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新政,以国家干预的手段使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渡过了经济危机,也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中国积累下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开展,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结论:综上所述,国家政策关系国计民生,只有根据国情进行针对性的变革,才能保持活力,使国家不断繁荣昌盛。或者观点:杰出人物在国家变革过程中起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论述: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美国遭受沉重打击,胡佛政府对此束手无策。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新政,以国家干预的手段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使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也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之后,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一步推向前进,使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结论:综上所述,在国家变革的关键时期,杰出人物能以其智慧和领导艺术,带领人民更加有效的国家建设。 故答案为: (1)国家干预。 (2)示例一:观点:根据国情适时调整国家政策是促进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论述: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美国遭受重创,因胡佛政府始终坚持放任政策而使经济危机的后果越来越严重。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新政,以国家干预的手段使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渡过了经济危机,也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中国积累下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开展,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结论:综上所述,国家政策关系国计民生,只有根据国情进行针对性的变革,才能保持活力,使国家不断繁荣昌盛。 示例二:观点:杰出人物在国家变革过程中起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论述: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美国遭受沉重打击,胡佛政府对此束手无策。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新政,以国家干预的手段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使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也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之后,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一步推向前进,使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结论:综上所述,在国家变革的关键时期,杰出人物能以其智慧和领导艺术,带领人民更加有效的国家建设。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特点以及影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