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部编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部编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

‎2020年中考总复习 ‎(一)中国近代史(1840—1949)‎ 考点1、虎门销烟 ‎ 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严重灾害,为维护清朝的统治,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将收缴的100多万公斤鸦片,在虎门海滩全部销毁。‎ 考点2、鸦片战争 (1840—1842)‎ 1.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2. ‎.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3. ‎.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考点3、《南京条约》 ‎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它规定:‎ (1)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2)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白银2100万银元,‎ (3) 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关税,须经两国协商。‎ 考点4、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 英国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 英法联军的暴行: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 沙俄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成为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4.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5.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考点5、《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 ‎《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开放南京、汉口等十处通商口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的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56‎ 1. ‎《北京条约》主要内容:规定《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给英国。‎ 考点6、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1. 金田起义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领导太平军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开始。‎ 2. 永安封王 太平军攻占永安,洪秀全在永安分封诸王,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3. 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定都天京(今南京市),标志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 4.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它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但是,这种绝对平均分配社会财富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5. 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发生争夺权利的斗争,导致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 6.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860年,太平军将领李秀成攻克杭州,进逼上海,遭到以 华尔为头目的洋枪队 和淮军的抵抗。‎ 7. 天京陷落 1864年,曾国藩率湘军攻陷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8.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和意义: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考点7、洋务运动 19世纪60至90年代 1.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2.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直接目的:富国强兵。‎ 3. 洋务运动的口号:“自强”、“求富”。‎ 4. 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有 安庆内军械所 (安徽 曾国藩)、 江南制造总局 (上海 曾国藩、李鸿章)、福州船政局 (福建 左宗棠)。‎ 5. 洋务派兴办的民用企业有李鸿章创办的 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 ;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局 、汉阳铁厂 。‎ 6. 洋务派创办的 第一所新式学校 是1862年创办的 京师同文馆 。‎ 7. 洋务派筹建的三支海军是 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1885年,清政府设立海军衙门。‎ 8. 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 是1895年,甲午战争时,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56‎ 1. 洋务运动的性质是一场 失败的 封建统治者 的自救运动 。‎ 2. 洋务运动的影响:‎ (1)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它创建一批近代企业和交通运输企业,‎ (2)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 但是,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考点8 左宗棠收复新疆 ‎(1)1878年,左宗棠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整个新疆地区。‎ ‎(2)1881年,中俄签订条约,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根据左宗棠建议,设立新疆行省。‎ 考点9 甲午战争 1894—1895‎ 1. ‎1894年,日军进攻驻朝鲜的清军,袭击清军运兵船,标志着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2. 黄海海战 中日舰队在黄海展开激战,邓世昌率致远舰将士奋勇抵抗,壮烈牺牲。‎ 3. 日军进攻辽东半岛,徐邦道孤军奋战,寡不敌众而失败。‎ 4. 日军在旅顺进行大屠杀,杀害2万多中国人。‎ 5. ‎1895年,威海卫之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甲午战争结束。‎ 考点10 《马关条约》 1895年春 1. ‎1895年春,清政府派 李鸿章 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2. 主要内容:‎ (1)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 赔偿日本军费 白银2亿两;‎ (3) 开放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为商埠;‎ (4)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此条便利外国资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 ‎《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1)使外国的侵略势力 深入到中国腹地 ;(2) 大大加深了 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 56‎ 考点11 三国干涉还辽 1. ‎《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 认为损害了自己在中国的利益,联合德国、法国,强迫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向中国索取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2. 三国干涉还辽的目的是维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利益。本质上是瓜分中国。‎ 3. 三国干涉还辽的危害: 揭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 考点12 列强瓜分中国与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1. 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国家 势力范围 强行租借地 德国 山东 胶州湾 沙俄 长城以北和新疆 旅顺、大连 法国 广东、广西、云南 广州湾 英国 长江流域 新界和威海卫 日本 福建 2. 在各国瓜分中国时,美国正与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为了争取自己在中国的利益,美国向各国提出 门户开放的照会 ,承认各国在中国取得的势力范围,同时要求在各国的势力范围内享有 均等的贸易机会 。‎ 3. 备注:英国侵占香港的史实 (1)1842年,《 南京条约 》割 香港岛 ,(2)1860年,《 北京条约 》割 九龙司,(3)1898年,强行租借 新界 (新界指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和附近岛屿)‎ 考点13 公车上书 1.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 联合在北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提出 拒和、迁都、变法 的要求。史称“公车上书”。‎ 2. 公车上书虽然失败了,但是它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 3. 公车上书后,在宣传维新思想的刊物中,《 时务报 》和《 国闻报 》居南北舆论界领导地位。‎ 考点14 戊戌变法 56‎ 1. 戊戌变法的领导者: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等资产阶级维新派 2. 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 明定国是 》诏书。‎ 3.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1)政治方面,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2)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预算;‎ ‎(3)文化教育方面,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校,例如,1898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成为中国第一所高等学校;京师大学堂即今天的北京大学。‎ ‎(4)军事方面,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4. 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捕杀维新派。‎ 5.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6. 戊戌变法的性质: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7. 戊戌变法的意义: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它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8. ‎ 谭嗣同 临刑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为变法流血牺牲。‎ 考点1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 义和团, 原名 义和拳,原是山东、直隶一带的民间反清组织,后来演变为爱国反帝组织。‎ 2. 义和团的口号:扶清灭洋 。‎ 3. 如何认识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它一方面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另一方面,它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对清政府的反动本质认识不清,对清政府抱有幻想,导致义和团运动被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镇压。‎ 4.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直接目的是: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目的是 维护列强在中国的侵略利益。‎ 5. 八国联军的组成和统帅:英、法、俄、美、德、意、日、奥匈帝国联合成立侵略军,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德国人瓦德西 先后出任八国联军的统帅。‎ 6.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廊坊之战 ‎ 56‎ ‎、老龙头车站之战、炮轰紫竹林租界,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 1. 八国联军的暴行:镇压义和团、进入北京后,大肆烧杀抢劫。‎ 2. ‎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规定:‎ ‎(1)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偿清,本息合计9.8亿两;(赔款最多)‎ ‎(2)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反映清政府已经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3)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驻兵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把 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 ,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5)把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3. ‎《辛丑条约》的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中国是如何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1)1840-1842 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859—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了。(3)1894—1895 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了。(4)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考点16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 孙中山创立兴中会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2. 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主要人物及作品:章炳麟的 《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的《 革命军 》、陈天华的《 警世钟 》《 猛回头 》。‎ 3. 孙中山创立中国同盟会 1905年,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在 日本东京 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选举为同盟会的总理。‎ 4. 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 5. 三民主义指 民族、民权、民生 三大主义,它是孙中山领导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6. 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意义: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使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56‎ 考点17 辛亥革命 1. 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领导的几次武装起义:‎ ‎(1)1906年冬,刘道一、蔡绍南领导萍浏醲起义;(2)1907年夏,徐锡麟、秋瑾领导的安庆、绍兴起义;(3)1907年,孙中山、黄兴领导的广西镇南关起义;(4)1911年4月,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这次起义共有72名烈士的遗骸合葬在黄花岗,因此又称为黄花岗起义。‎ 2. 武昌起义 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是辛亥革命开始的标志。‎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城新军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革命党人迅速攻占武昌、汉阳、汉口,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3. 辛亥革命的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的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考点18 中华民国的成立 1.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 南京 宣布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标志着中华民国成立。‎ 2. 中华民国采用民国纪年法,1912年为民国元年,民国纪年+1911=公元纪年。‎ 3. ‎1912年2月12日,清朝宣统皇帝溥仪下诏退位,宣告清朝结束。‎ 4.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临时政府迁到北京,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考点19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制定时间和机构:1912年3月,参议院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 主要内容:‎ (1)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主权在民);‎ (2)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一律平等);‎ (3) 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请愿、考试、选举、参政自由和权利(国民享有充分自由);‎ (4)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委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参议院行使立法权)‎ 3. ‎《临时约法》的性质:《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 4. ‎《临时约法》的意义:‎ 56‎ 它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文件,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考点20 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1. 二次革命 1913年3月,袁世凯为阻止国民党组织内阁,派人刺杀宋教仁,并决定用武力镇压国民党。孙中山兴师讨袁,史称“二次革命”。‎ 2. 袁世凯复辟 1915年底,袁世凯宣布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登基称帝。‎ 3. 护国战争 1915年底,蔡锷等响应孙中山讨袁号召,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由于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人心,众叛亲离,不得不在1916年3月取消帝制,护国战争结束。‎ 考点21 袁世凯称帝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1. 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的目的:为了换取日本支持他称帝。‎ 2. ‎”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1)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2)规定中国沿海的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3)聘请日本人为顾问。‎ 考点22 新文化运动 1.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和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鲁迅、胡适、李大钊 3. 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民主、科学 ‎ 4.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5.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倡文学革命。‎ 6.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领域的解放运动。‎ 7.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场民主与科学的伟大洗礼;‎ (2) 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进行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3)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考点23 五四运动 1.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巴黎和会上,英、美、法操纵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全部转交给日本。‎ 56‎ 1. 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和地点:1919年5月4日,北平 2. 五四运动的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誓死国争,还我青岛。(最能够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3. 五四运动的主力:6月3日前,主要是学生,6月5日后,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运动中心由 北京 转移到 上海 ‎ 4. 五四运动的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免去了曹陆章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5. 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6. 五四运动的意义:它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7. 纪念五四运动的重大节日:五四青年节(五月四日)‎ 8. 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民主、进步的爱国主义精神。‎ 考点24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 ‎1919年,李大钊 发表《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向中国人民介绍马克思主义。‎ 2. ‎1920年,陈独秀 在 上海 创建了 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组织 。随后在北京、济南、长沙、广州和日本的东京、法国的巴黎等都出现了共产主义组织。‎ 3.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来转移到浙江嘉兴的游船上)。‎ 4.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 5.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6. 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 (1) 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 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3) 选举 陈独秀 为中央局书记。‎ 7.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这是中共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56‎ 1. 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重大节日:七一建党节(七月一日)‎ 考点25  第一次国共合作 1. ‎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2. ‎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 3. ‎1924年6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孙中山 创建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又称“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4. 黄埔军校的主要领导:孙中山兼黄埔军校总理,蒋介石 任军校校长,周恩来 任政治部主任。‎ 考点26  北伐战争 1. 北伐战争的目的:打倒北洋军阀统治,实现全国统一。‎ 2. 北伐的主要对象: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 3. 北伐战争的时间: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1928年底,东北易帜,北伐结束。‎ 4. 北伐的主要战场:湖南、湖北。重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战役。‎ 5. 北伐的功勋部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考点27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 以蒋介石、汪精卫 为首的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先后发动四一二政变 和 七一五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和革命群众。标志着国民革命失败了。‎ 2.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南京国民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利益,实现国民党一党专政。‎ 3. ‎1928年底,张学良发表通电,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史称“东北易帜”。标志国民政府完成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考点28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1.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 纪念南昌起义的重大节日,八一建军节(八月一日)‎ 3.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决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 ‎ 56‎ ‎”重要论断。‎ 1.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发动了秋收起义,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决定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率领起义队伍向井冈山进军。‎ 2. 三湾改编  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江西省三湾村,毛泽东对部队进行了改编,在军队中普遍建立党的组织。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3. 井冈山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创立井冈山根据地,这是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 农村包围城市 的正确道路。‎ 考点29   井冈山会师和井冈山道路 1. 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朱德、毛泽东领导两支队伍胜利会师,会师后成立了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坚强支队伍。‎ 2. 井冈山道路  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3. 古田会议   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在福建省古田召开,即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4. ‎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以瑞金为首都, 毛泽东 当选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考点30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1. 红军长征的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 2. 一方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地点: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 3. 红军长征结束的时间、地点和标志:1936年10月,甘肃会宁,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4. 红军长征的三大主力部队: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5. 红军长征中的重大军事行动及(战略意义): 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夺取天险腊子口,翻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会宁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6. 红军长征中有两次重要会师:‎ ‎(1)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56‎ ‎(2)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1. 长征胜利的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 长征精神:艰苦奋斗、英勇无畏、乐于奉献、集体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 ‎1935年10月毛泽东题写《七律·长征》,纪念红军长征的艰难岁月。‎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备注:“三军过后尽开颜”的“三军”指“红一方面军”。‎ 考点31  遵义会议  ‎ 1. 内容: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是:‎ (1) 集中 全力纠正 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的错误,‎ (2) 肯定毛泽东正确的军事主张,选举 毛泽东 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2.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1)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 领导地位 ,‎ (2) 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3)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是中国共产党 从幼年走向成熟 的标志。‎ 考点32  九一八事变 1. ‎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军炸毁南满铁路 柳条湖 段轨道,以此为借口袭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史称九一八事变。‎ 2. 影响:九一八事变 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3. ‎1932年,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 溥仪 ,在长春建立伪“ 满洲国 ”政权,对东北地区进行野蛮的殖民统治。日本七三一部队 利用中国人进行“细菌战”试验。‎ 考点33  一二•九运动 56‎ 1. ‎1935年,日本策划“华北自治运动”,阴谋吞并华北地区。面对日本侵略,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 ”的妥协政策,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学生 向国民党当局请愿,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反对华北自治”。‎ 3. 一二•九运动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吞并华北的阴谋,沉重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政策,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出现。‎ 考点34 西安事变 1. 西安事变的时间、地点和:1936年12月12日,西安。‎ 2.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逼蒋抗日。‎ 3. 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和出发点:从中华民族利益出发。‎ 4. 西安事变的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条件,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5.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影响;揭开了 国共两党联合抗日 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考点35 七七事变 1. 七七事变的时间、地点:1937年7月7日,北平近郊卢沟桥。‎ 2. 七七事变的影响:七七事变成为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 3. 在保卫北平的战斗中,抗日将领 赵登禹、佟麟阁 将军壮烈殉国。‎ 考点36 第二次国共合作 1. 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根本原因: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2.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根据国共两党协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朱德任八路军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挺任新四军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3.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 国共合作宣言,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了。‎ 考点37 淞沪会战 1. ‎1937年8月13日,日军制造借口,进攻上海,挑起战争,中国军队奋起还击,淞沪会战爆发。‎ 2. ‎1937年11月,日军攻陷上海,淞沪会战 结束。淞沪会战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 56‎ 的企图 ,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考点38 南京大屠杀 1.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陪都。‎ 2. 日军攻占南京后,开始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杀害中国军民30多万人。‎ 3. 南京大屠杀暴露了日本侵略者的 野蛮 本性,日本侵略者犯下滔天罪行。‎ 4. 为祭奠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我国把每年12月13日确定为 国家公祭日 。‎ 考点39 徐州会战与台儿庄战役 1. 时间、地点、指挥者:1938年3月,徐州地区,李宗仁(国民党将军)‎ 2. 意义: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的意志和信念。‎ 考点40 武汉会战与万家岭战役 1. 时间、地点:1938年6月至10月,武汉地区 2. 重大战役和战线:万家岭战役,消灭日军3000多人 3. 意义:武汉会战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企图,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考点41 第三次长沙会战 ‎ 1. ‎1941年12月,日军10万重兵围攻长沙,中国重兵防御,消灭大批日军。‎ 2.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正值美英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之际,在国内外都产生积极的影响。‎ 考点42 豫湘桂大溃败 1. ‎1944年初,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河南、湖南、广西 大部分和贵州省一部分。史称“豫湘桂大溃败”。‎ 2. 大溃败的原因:国民党在抗日战争后期实行 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的方针。‎ 考点43 平型关大捷 1. ‎1937年9月,林彪指挥八路军115师 在山西平型关伏击日军,歼敌1000人。‎ 2. 意义: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考点44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56‎ 1. 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先后建立了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2. 延安是陕甘宁边区的首府,也是党中央领导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3. 主要的游击战术:地雷战、地道战、夜袭战、麻雀战。‎ 考点45 抗日根据地的巩固 1. 主要措施:在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2. 意义:使抗日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考点46 百团大战 1. 背景: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本实行“囚笼政策”,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和蚕食。‎ 2. ‎1940年下半年,华北地区,八路军100多个团在 彭德怀 指挥下向日军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作战1800多次,毙伤日伪军2万5000多人,破坏铁路470千米,公路1500千米,桥梁、隧道260多处。了解即可)‎ 3. 百团大战的战役目标:破坏日军交通线、摧毁日伪据点。‎ 4. 百团大战的特征: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5. 百团大战的意义:打击了日寇的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胜利的信心。‎ 考点47 汪精卫叛国投敌与皖南事变 1. 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国民党实行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集中力量进攻抗日根据地。‎ 2. ‎1940年3月,汪精卫 公开叛国投敌,在 南京 建立 伪国民政府 。‎ 3.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反共摩擦,国民党军队8万人袭击新四军军部和一个支队,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长 叶挺被俘 ,副军长项英遇难。‎ 考点48 中共七大 1. ‎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七大的主要内容:‎ (1) 大会总结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在抗日战争的经验,‎ (2) 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3)选举了毛泽东为党中央主席。‎ 56‎ ‎(4)通过了新的党章,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1. 中共七大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规定:‎ 放手发动群众 ,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考点49 抗日战争的胜利 1. ‎1945年8月6、9日,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一枚原子弹,8月8日,苏联向日本宣战,毛泽东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 2.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向反法西斯同盟国递交投降书,抗日战争正式结束。我国把每年9月3日确定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3. ‎1945年10月25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895年,《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4.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1)中华民族的觉醒、空前团结和英勇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3)苏联和美国等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也起到重要作用。‎ 5.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2)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基础。(3)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到了提高。‎ 考点50 重庆谈判 1、 重庆谈判时,国共双方的目的:国民党假借和谈为打内战准备时间,共产党希望尽力争取和平。‎ 2、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亲赴重庆参与和谈,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政府和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又称《双十协定》。‎ 3、 ‎《双十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基础上,建设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4、 ‎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等问题,再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考点51 全面内战的爆发 1、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全面内战爆发。‎ 56‎ 1、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 考点52 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1. 人民解放军的作战方式:运动战。‎ 2. 作战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3. 彭德怀 指挥西北解放军取得了 青化砭 、沙家店 战役的胜利,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 的进攻。‎ 4. 华东解放军在 孟良崮战役 中 歼灭国民党整编74师 ,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进攻。‎ 考点53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 土地改革依据的文件和土地政策:1947年,中共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2. 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实施时间和结果:1947-1948年,解放区广大农民分得土地、房屋和粮食等财物。‎ 3. 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使解放区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有了根本性改变。激发了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和物力基础。‎ 考点54 解放战争的胜利 1. ‎1947年6月,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 ‎1948年8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起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万,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3.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守军总司令 傅作义 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4. ‎1949年4月20日,人民解放军100万大军横渡长江,4月23日,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附 毛泽东《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夕,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考点55 近代教育的发展 1. 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1862年,洋务派创办)‎ 56‎ 1. 中国第一所高等学校—京师大学堂(1898年,维新变法时创办,今北京大学)‎ 2. ‎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正式结束。‎ 考点56 近代出版业的发展 1. 中国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 2. 近代最著名的报纸是天津的《大公报》、 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新华日报》。‎ 3. 民国时期最著名的杂志: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的《新青年》、邹韬奋的《生活周刊》‎ 4. 中国久负盛名的出版企业是1897在上海创办的 商务印书馆 。这是中国近代由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 5. 解放区的新华书店 是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考点57 文学艺术的成就 1. 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 2. 齐白石擅长花鸟草虫,徐悲鸿的代表作《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 3. 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是著名的抗日救亡歌曲,后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4. 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体现了中国人民勇敢、顽强、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5. 解放区的优秀文学作品还有: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大型歌剧《白毛女》。‎ 6. 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 著名影片有《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渔光曲》。‎ 考点58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产生于19世纪六十年代 ,甲午战争后得到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掀起了发展实业的高潮。‎ 2.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中国民族工业 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原因是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再度受挫,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在艰难曲折中挣扎,在夹缝中求生存。‎ 4. 张謇被称为“状元实业家”,他弃官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走上了实业救国 的道路。‎ 56‎ 1. 民国时期的著名的实业家有荣宗敬、荣德生、卢作孚、侯德榜。‎ 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1)地区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2)行业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极为薄弱;(3)规模小、资金少、技术差。‎ 考点59 社会生活与习俗的改变 1. 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2. 废除跪拜之礼,以鞠躬、握手取代。废除“老爷”“大人”称呼,而以先生取代。‎ 3. 社会习俗的变化体现了自由平等的思想观念。‎ 附重大标志性事件 一、列强的侵略 1.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鸦片战争。(1840年)‎ 2.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 3.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南京条约》。(1842年)‎ 4. 近代史割占中国领土最的国家是 沙俄(俄国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 5. 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辛丑条约》(1901年,4.5亿两白银)‎ 6. 近代史上勒索中国赔款最多的国家是 日本 3. 揭开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三国干涉还辽 4.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 《辛丑条约》的签订 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1. 洪秀全等农民运动领导者,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试图建立一个“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2. 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的制造技术,以实现富国强兵。‎ 3. 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试图通过维新变法,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专政。‎ 4. 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试图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 5. 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猛烈批判封建道德礼教,唤起中华民族的觉醒 56‎ ‎,启迪民智,塑造国民新的伦理道德。‎ 1. 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城市政权的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 2. 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领导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创造了世界经济的奇迹,实现着繁荣富强的中国梦。‎ 三、民族觉醒与解放 1. ‎ 公车上书 揭开了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1895年)‎ 2. ‎ 兴中会 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894年)‎ 3. ‎ 中国同盟会 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05年)‎ 4. ‎ 武昌起义 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1911年10月10日)‎ 5.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1913年)‎ 6. ‎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标志着新文化开始。(1915年)‎ 7. ‎ 五四运动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年)‎ 8. ‎ 中共一大的召开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 9. ‎ 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的标志。 (1924年)‎ 10. ‎ 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1927)‎ 11. ‎ 井冈山根据地 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 12. ‎ 遵义会议 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5年1月)‎ 13. ‎ (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宁会师 是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1936年10月)‎ 14. ‎ 九一八事变 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1年)‎ 15.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6年)‎ 16. 七七事变 是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1937年7月7日,北平 卢沟桥)‎ 17. 平型关大捷 是抗日战争开始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1937年)‎ 18. ‎ 台儿庄战役 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1938年)‎ 56‎ 1.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开始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1940年)‎ 2. 中共七大通过新党章,第一次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指导思想写进党章。(1945)‎ 3. ‎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抗日战争正式结束。‎ 4. 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 ‎ 5.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战略进攻的序幕。(1947年6月)‎ 6.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1949年4月23日)‎ 7.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四、教育与文化的发展 1. 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批新式学校。(洋务运动期间)‎ 2. 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 是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教育。(戊戌变法期间)‎ 3. ‎1872年创办于上海的《申报》是中国近代存在最长的报纸。‎ 4. ‎1897年创办于上海的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 56‎ ‎(二)中国现代史(1949.10—‎ 考点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 ‎(1)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 ‎(2)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机构和领导人。毛泽东 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56‎ ‎(3)确定了国旗、国歌、首都和纪年方法。把北平改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4)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为革命牺牲的先烈。‎ ‎3、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新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共同纲领》起到 临时宪法 的作用。‎ 考点2 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 ‎1、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任命周恩来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 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 。‎ ‎2、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备注:每年十月一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纪念日,即国庆节。‎ 考点3 西藏和平解放 ‎1、1951年 西藏 和平 解放,标志着 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 考点4 抗美援朝战争 ‎1、抗美援朝的时间、目的:1950.10—1953.7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 ‎2、参战部队和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 彭德怀 。‎ ‎3、抗美援朝战争结束的标志:1953年7月,美国被迫签订《 朝鲜停战地协定 》。标志着朝鲜战争结束。‎ ‎4、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志愿军战士被称为“ 最可爱的人 ”)‎ ‎5、重要战役: 上甘岭战役 ‎ ‎6、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1)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 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2)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考点5 土地改革运动 ‎ 56‎ ‎1、土地改革的时间、范围: 1950—1952年底 ,新解放区。‎ ‎2、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土地改革的结果:到1952年底,除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外,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三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 ‎5、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1)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2)农民成为土地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3)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考点6 第一个五年计划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1953—1957年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 重工业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 发展重工业 。‎ ‎4、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解放牌汽车)、川藏、青藏、新藏公路、1957年建成武汉长江大桥(毛泽东题词“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 ‎5、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意义: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考点7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主要内容:‎ (1)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选举了国家领导人。(国家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全国人大委员长刘少奇、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2、历史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1)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考点8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制订机构和时间:(第一届) 全国代表大会 ,1954年9月制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它是中国第一部 社会主义 性质的宪法。‎ 56‎ ‎3、《宪法》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 人民 ,‎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我国的 根本政治制度 。‎ ‎(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考点9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实施时间:1953—1956年底 ‎ ‎2、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三大改造的实质:把生产资料的 私有制 转变为社会主义的 公有制 。‎ ‎4、三大改造的主要途径:引导农业、手工业者走 合作化 道路,资本主义工商业是通过 公私合营 方式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5、“ 赎买政策 ”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实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私有制 向社会主义 公有制 的和平过渡。‎ ‎6、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了,我国开始进入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考点10 “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 落后的农业国 变成 先进的工业国 。‎ ‎2、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3、大跃进运动开始的时间:1958年开始,历时三年(1958—1960)‎ ‎4、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化运动出现的原因:(1)党和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2)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片面强调高指标、高速度。‎ ‎5、大跃进运动影响:从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考点11 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 ‎1、“文化大革命”运动的时间:1966—1976‎ 56‎ ‎2、“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者和原因:毛泽东,由于毛泽东对当时形势作了错误判断,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 ‎3、“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一场持续时间长,破坏力特别严重的社会动乱。‎ ‎4、“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江青制造刘少奇是“叛徒、内奸、工贼”的伪证,1968年,刘少奇被开除出党。(说明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5、1973年,九一三事件,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 。‎ ‎6、1976年10月,以 叶剑英、华国锋 为首的党中央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7、四五运动,1976年1月,周恩来总理病逝,4月5日清明节前后,全国掀起悼念周总理,拥护邓小平,声讨“四人帮”的自发的群众运动。为后来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8、“文化大革命”是新中国成立后 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考点12 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读一读,了解即可)‎ ‎1、“铁人”王进喜,工人阶级艰苦创业的代表。他带领大庆油田的工人战胜重重困难,打出了大庆油田第一口高产油井。‎ ‎2、“两弹元勋”邓稼先,我国科技工作者的代表。1959年,苏联中断对中国国防新技术的援助,邓稼先带领我国科技工作者刻苦钻研,独立地原子弹的研制工作,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后来又领导氢弹的研制工作。‎ ‎3、“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是党的领导干部的代表。1962年,焦裕禄任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他身患严重肝病,却带领兰考人民同自然灾害斗争,他为改变兰考落后面貌而忘我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4、雷锋,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他利用一切机会为人民服务,做了许多件普通平凡的小事。他的名言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1963年,毛泽东同志在《人民日报》上为雷锋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 考点13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读一读,了解即可)‎ 1、 工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了大批的大中型项目。建成了 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到1965年,我国基本实现原油和石油新产品自给。‎ 2、 工业布局明显改善,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发展起来了。‎ 3、 我国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4、 国防尖端技术取得初步成就。‎ 56‎ 考点14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 背景 :受“左”倾错误,特别是“两个凡是”思想的影响,全国各项工作徘徊不前。‎ 附 两个“凡是”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2、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序幕: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从根本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揭开了全国性大讨论的序幕。‎ ‎3、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意义:这场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考点15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主要内容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主要内容是:‎ ‎(1)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3)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经济建设 上来,实行 改革开放 。‎ ‎(要求主要记住第三条)‎ ‎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实际形成了以 邓小平 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3)揭开了我国 改革开放 的序幕,标志着我国进入了 改革开放 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新时期。‎ 考点16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 ‎1、我国农村率先进行改革的地区:安徽省 (凤阳县小岗村)‎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包干到户 , 包产到户 。‎ ‎3、1983年,全国普遍地立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 人民公社 制度结束。‎ ‎4、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积极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56‎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考点17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 重点 。‎ 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 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 公有制经济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2) 对国有企业实行 政企分开 、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实行 经营责任制 。‎ (3) 实行以 按劳分配 为主、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的制度。‎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起点:国有企业的改革,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5、积极意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端,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考点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 ‎1994年,中共十四大 提出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在 国家宏观调控下 ,发挥市场对 资源配置 的 基础性 作用。把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与 市场经济 结合起来。‎ 3. 作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 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 和 稳定高速增长 ,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使 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 考点19 经济特区 1. 经济特区的建立 ‎(1) 邓小平 提出建立经济特区的主张。‎ ‎(2)1980年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 ‎(3)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1988年建立的 海南岛经济特区 。‎ 2. 创办经济特区的作用:(1)有利于 引进外国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2)推动进一步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6‎ 考点20 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1、 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地区——内地 第一步,1980年开放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四个经济特区;‎ 第二步,1984年开放 大连、青岛、上海、广州 等14个 沿海城市 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区 等7个开放地区;‎ 第三步,20世纪90年代开放 上海浦东新区 ,开放 重庆 等5个 长江沿岸城市 ;最后开放 昆明 等18个 内陆省会城市 和满洲里等13个 边境城市和口岸 。‎ 第四步,2001年,我国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 。‎ ‎2、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有步骤、有秩序的开放,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考点21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的提出 1982年,中共十二大, 邓小平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含义:把 马克思主义 普遍真理和中国的 具体实际 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考点2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1、 ‎1987年,中共十三大 提出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和党在 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以 经济建设 为中心,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和标志: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从1956至2050年,大约100年。‎ 考点23 邓小平南巡讲话 ‎1、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主要内容是:‎ ‎(1)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56‎ ‎(3)抓住机遇示发展,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 ‎(4)提出判断姓“资”或是姓“社”的三个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邓小平南方讲话的积极意义:南方谈话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促进了改革开放和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考点24 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地位 ‎1、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2、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同志逝世,他被称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3、1997年,中共十五大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4、邓小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考点25 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 ‎2002年,中共十六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在本世纪的前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 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把我国建设成为 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 十六大,把 三个代表思想成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 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思想:中国共产党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3. ‎2007年,中共十七大在北京召开,胡锦涛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4.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的发展观。‎ 5. ‎2012年,中共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6. ‎2017年,中共十九大召开,习近平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7. 习近平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2)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56‎ 1. 中共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 考点26 关于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梳理 (1) 中共七大(1945年)把 毛泽东思想 作为我党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2) 中共十五大(1997年)把 邓小平理论 作为我党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3) 中共十六大(2002年)把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 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4) 中共十八大(2012年)把 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 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5) 中共十九大(2017年)把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当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包含: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考点27 中国梦 ‎1、中国梦的含义:2013年,习近平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实现中国梦的途径: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3、中国梦的两大目标(又称两个一百年目标):第一个目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目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考点28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 ‎1、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完善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推进国家 治理体系 和 治理能力 的现代化,‎ ‎ 3、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 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4、新发展理念 2015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牢固树立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的新发展理念,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平衡发展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考点29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6‎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我国的一项 基本政治制度 。‎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分别设立不同级别的 民族自治区域 和 民族自治机构 。让各级民族自治机构依法行使自治权,自主管理本民族的事务。‎ ‎3、我国的民族自治机构有哪些?‎ 答:我国的民族自治机构主要有三级,分别是 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4、我国先后成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是: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 ‎5、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 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2)有利于维护 民族团结 、巩固祖国 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 ‎(3)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考点30 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1、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2、国家通过人才、技术、资金、物质援助,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3、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定制和宗教信仰,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 ‎4、实施 西部大开发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2006年, 青藏铁路 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考点31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时间、领导人:20世纪80年代初, 邓小平 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2、“一国两制”的含义:“一国”,就是 一个统一的中国 ,“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 大陆 实行 社会主义制度 ,台湾、香港、澳门 实行 资本主义制度 。即是在一个统一的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考点32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香港回归时间: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 香港 行使主权。设立 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区旗、区徽以动态的五星和紫荆花作主要图案。‎ 56‎ ‎2、澳门回归时间: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 澳门 行使主权。设立 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区旗、区徽以五星、莲花大桥和海水为主要图案。‎ ‎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1)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洗雪了民族耻辱,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考点33 海峡两岸的交往 ‎1、中国共产党的对台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从1979年开始,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和马祖,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欢迎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旅游、经商。‎ ‎3、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打破了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 ‎4、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使海峡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5、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6、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7、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两岸领导人自1949年以来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的历史性一页。‎ 考点34 建设现代化的人民军队 ‎1、陆军兵种主要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 ‎2、中国人民海军最早建立于何时?有哪几支舰队?1949年,建立华东军区海军,1950,中国人民海军正式成立,先后建立了东海、南海、北海舰队。‎ ‎3、海军兵种主要包括: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入列海军部队。‎ ‎4、人民空军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并且经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在朝鲜战场取得了击落敌机300多架的骄人战绩。‎ ‎5、1966年,我军组建第二炮兵部队,执行战略核反击任务。目前装备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 56‎ ‎。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改名为“火箭军”。‎ ‎6、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即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和中部战区。‎ ‎7、人民解放军的五大军种: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考点35 外交工作的成就 ‎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周恩来总理接见前来中国参加中印边界谈判的印度代表,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处理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 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前往印度尼西亚首都万隆,出席第一届亚非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倡议,促使会议圆满成功。‎ ‎3、1971年,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接纳中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成为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4、1972年,中美建交。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走上正常化轨道。‎ ‎5、1972年,中日建交。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中日发表《联合声明》,建立外交关系,‎ ‎6、中国出席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历次部长级会议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7、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使世界贸易组织成为真正的全球性组织。‎ 考点36 科技成就 ‎1、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中国掌握了核武器技术,是出于防御目的,打破了核讹诈。1967年,中国又成功地进行了氢弹试验爆炸,同时,我国还进行了导弹核武器的研制。‎ ‎2、1970年,我国成功地利用长征运载火箭,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 ‎3、2003年10月 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地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我国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 ‎4、2008年9月,翟志刚乘坐神舟七号升入太空,成功完成太空行走任务。‎ ‎5、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植“籼型”杂交水稻,在国际处于领先地位,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获中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 56‎ ‎6、20世纪年代,屠呦呦科研团队发现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考点37 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 ‎1、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方针。‎ ‎2、重要的文学作品有:《青春之歌》《红岩》《茶馆》《东方红》《英雄儿女》《林则徐》‎ ‎3、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奖文学奖。‎ 考点38 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现代史重大事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是:(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2、新中国第一部临时宪法是:《共同纲领》(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 ‎3、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4、抗美援朝战争结束的标志是:(1953年7月)美国被迫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5、中国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的标志是:(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6、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基础落后的面貌标志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1953—1957)‎ ‎7、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8、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重大失误: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9、建国以来中共党史上最大冤案是:刘少奇冤案 ‎10、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始的标志是是:(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1、揭开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历史事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2、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3年)‎ ‎13、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14、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 ‎15、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是: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56‎ ‎16、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 ‎17、最早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的会议:1982年,中共十二大 ‎18、最早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会议是:1987年,中共十三大 ‎1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0、第一次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我党指导思想的会议是:1997年,中共十五大 ‎21、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2、我党对台政策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3、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的时间: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时间是:1971年10月 ‎25、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 ‎26、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时间:2001年 ‎27、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试验。‎ ‎28、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入太空。‎ ‎29、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 ‎30、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团队发现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人是莫言。‎ 世界近代史 考点1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复习要求:读一读,了解即可)‎ ‎1、租地农场的出现 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垦殖运动的开展,西欧封建庄园制度逐渐衰落和瓦解。14世纪中叶以后,出现了由富裕农民建立的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用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2、手工业中出现资本主义 13世纪,随着分工细化,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并逐渐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出现了商人提供原料和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这种生产方式本质上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56‎ 考点2 文艺复兴 ‎1、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14世纪中叶,文艺复兴运动首先从意大利兴起。‎ ‎2、文艺复兴本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它的思想武器是人文主义。‎ ‎3、人文主义的内涵:以人为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4、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1)但丁,意大利诗人,他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神曲》。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2)达·芬奇,意大利画家,他的代表作《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称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3)莎士比亚,英国戏剧家,他一生创作了30多部戏剧,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莎士比亚的作品深刻批判了封建伦理道德,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 ‎5、文艺复兴的历史影响:(1)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大解放,(2)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3)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易错点:文艺复兴并非是对古典文化的简单的“复兴”“复制”,它既是对希腊罗马文化的继承,更是一种创新。‎ 考点3 新航路的开辟 ‎1、探寻新航路的原因:‎ ‎(1)经济根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市场。‎ ‎(2)社会根源,受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的影响,欧洲人对东方充满无限向往,欧洲社会出现关注东方的热潮。‎ ‎(3)商业危机,15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商业通道,征收高额关税,欧洲迫切需要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2、开辟新航路的条件:‎ ‎(1)欧洲地理学的发展,地圆学说逐渐为人们接受。(2)中国的“罗盘”导航技术传到欧洲。(3)欧洲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4)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大力资助探寻新航路。‎ ‎3、欧洲航海家探寻新航路的成就:‎ ‎(1)1487年,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带领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1498年到达非洲好望角 56‎ ‎,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2)1497年,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横渡印度洋,1488年到达印度西海岸。第一个找到了通向东方的新航路。‎ ‎(3)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巴哈马群岛的圣萨尔瓦多岛,后来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但是,哥伦布始终自己到达的是印度,他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 ‎(4)1519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船队继续探寻新航路。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1522年返回欧洲,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但是,1521年,麦哲伦在菲律宾被当地人杀死。‎ ‎4、探寻新航路的影响:(1)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3)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考点4 早期的殖民掠夺 ‎1、殖民掠夺的原因:为了拓展市场,推销商品,寻找原材料。‎ ‎2、早期殖民掠夺的背景: 新航路的开辟 ‎3、最早开始殖民掠夺的国家:西班牙、葡萄牙 ‎4、葡萄牙的殖民扩张: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了一些殖民据点,如巴西、印度的果阿、中国澳门、马六甲。控制着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并进行劫掠式贸易,甚至直接抢劫。‎ ‎5、西班牙的殖民扩张:16世纪,西班牙凭借拥有强大的“无敌舰队”,横行地中海和大西洋,在美洲建立了一个殖民大帝国。西班牙强迫印第安人开采金银矿,开发种植园。西班牙还是最早开展黑奴贸易的国家。‎ ‎6、英国的殖民扩张: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17世纪起,英国开始在北美建立殖民地,先后打败荷兰与法国,在世界各地拥有大片殖民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 考点5 三角贸易 ‎1、三角贸易的行程:(1)出程:欧洲到非洲,倾销机械制品和酒,掳获黑奴。‎ ‎(2)中程:非洲到美洲,贩卖黑奴,购进蔗糖、烟草等。(3)归程:美洲到欧洲。‎ ‎2、三角贸易的中心环节是 黑奴贸易。(黑奴贸易持续300多年,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 56‎ ‎3、三角贸易中获利最大的国家是:英国。‎ ‎4、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1)欧洲获得巨额财富,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2)但是,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3)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考点6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革命的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革命的领导力量:领导人——克伦威尔,领导机构——议会 ‎3、革命开始的时间和标志: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 ‎4、1649年,议会处死国王查理一世,随后成立共和国。‎ ‎5、1660年,议会与封建贵族妥协,查理二世复辟,恢复君主制度。‎ ‎6、1688年,宫廷政变,议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 ‎7、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规定(1)未经议会许可,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2)未经议会许可,国王不能征税。(3)天主教徒不能担任国王,国王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8、《权利法案》的重要意义: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考点7 美国独立战争 ‎1、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2、独立战争的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3、独立战争开始的时间和标志:1775年4月19日,来克星顿枪声。‎ ‎4、独立战争的领导力量:领导人——华盛顿,领导机构——大陆会议 ‎5、独立战争的重要文件: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 ‎6、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7、独立战争的决定性战役:1781年,约克镇战役,康华利率英军投降。‎ 56‎ ‎8、独立战争胜利的标志: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9、独立战争的性质: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考点8 《独立宣言》‎ ‎1、制定时间、机构、起草人: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杰斐逊。‎ ‎2、主要内容:(1)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2)列举英国殖民统治的罪恶,号召北美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3、《独立宣言》意义:宣告美国成立。(宣告美国诞生)‎ ‎4、备注1:《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件,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但,天赋人权的享有者并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 ‎ 备注2:《独立宣言》是宣告美国独立,实际取得地位是1783年,英国与美国签订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所以不能说,《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独立。‎ 考点9 《1787年宪法》‎ ‎1、制定过程:1787年,华盛顿在费城主持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美国宪法。‎ ‎2、《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依据分权制衡原则建立联邦制国家——(1)国家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2)总统、国会、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3)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4)总统和议员通过选举产生。‎ ‎3、《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深远影响。‎ ‎4、《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印第安人具有与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 考点10 启蒙运动 ‎1、启蒙运动兴起的时间和中心:18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波及欧洲其他国家。‎ ‎2、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3、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 ‎4、启蒙运动的性质:启蒙运动是又一场思想文化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准备。‎ 56‎ 考点11 法国大革命 1.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 领导力量:领导人——罗伯斯比尔、拿破仑,领导机构——制宪议会 3. 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 4. 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时间、标志: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 5. 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文献:《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法典》‎ 6. 重要战役:瓦尔密战役、滑铁卢战役。‎ 7. 法国宣布废除君主制度,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8. ‎1793年,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9. 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采取严厉措施,平息叛乱,打退了反法联军,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10.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考点12 《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 1. ‎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人权、法治、自由、平等、分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2. ‎《人权宣言》的局限性:宣称“保护私有财产”,实质是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3. ‎1791年,制宪议会制定宪法,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考点13 拿破仑帝国 1. ‎1799年11月,拿破仑发动政变,执掌法国政权的大权。‎ 2. ‎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 3. ‎1804年,拿破仑颁布《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立法规范。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 4. ‎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成为拿破仑帝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5. ‎1815年,拿破仑兵败滑铁卢,拿破仑帝国彻底覆灭。‎ 6.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前期是为了保卫法国大革命,是正义战争。后期演变为对外扩张战争。拿破仑对外战争 56‎ 一方面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客观上传播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思想,另一方面,又给被侵略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灾难。‎ 1. 评价拿破仑:拿破仑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通过强有力的措施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他把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思想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考点14 工业革命 1. 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和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2. 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3. ‎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4. ‎1825年,斯蒂芬孙设计的蒸汽机车(火车)正式投入营运。‎ 5.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意义:‎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②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成为先进的工业国家。‎ 6. 瓦特改良蒸汽机在工业革命中的意义:‎ ‎①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重大飞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②推动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大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最终确立了现代工厂制度。 ‎ 7. 火车发明的意义:‎ ‎①火车的发明标志“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便捷、廉价的交通,‎ ‎②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 8. 工业革命给我们的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培养创新意识。‎ ‎(3)我们既要发展经济,也要保护环境。‎ 考点15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56‎ 1.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2. ‎1864年,英国、法国和德国工人阶级联合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 考点16 巴黎公社 1. 巴黎公社革命的背景:1870-1871,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2. 巴黎公社建立的时间:1871 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 3. 巴黎公社的性质: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4. 保卫巴黎公社的斗争:五月流血周(1871年5月21—5月28日)‎ 5. ‎《国际歌》 为了纪念巴黎公社英勇斗争的精神,欧仁•鲍狄埃作词,比尔•狄盖特作曲,共同创作了《国际歌》。这一首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 世界近代史重要知识 1. 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但丁 2. 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的事件是:新航路的开辟 3. 最早开始殖民掠夺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4. 最早开展黑奴贸易的国家是:西班牙 5. 在三角贸易中获利最大的国家是:英国 6.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 7.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标志是: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 8. 美国诞生的标志是: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 9. 美国实现独立的标志是:1783年,英国与美国签订《巴黎和约》,承认美国独立。‎ 10. 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 11. 世界上资产阶级的第一部成文宪法是:美国《1787年宪法》‎ 12. 被马克思称为“世界上第一部人权宣言”的文件是:美国的《独立宣言》‎ 56‎ 1. 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的民法典是:1804年,拿破仑颁布的《法典》‎ 2.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国家和生产部门是:18世纪60年代,英国、棉纺织业 ‎ 3.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4. 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5. ‎19世纪30~40年代欧洲最著名的工人运动是:英国工人宪章运动。‎ 6.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7.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巴黎公社 8. 世界上第一次社会主义国家是:苏维埃俄国 9. 世界上反对殖民统治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战争是:美国独立战争 世界现代史 考点1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1. 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主要反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2. 被称为“拉丁美洲解放者”的领导人是:玻利瓦尔和圣马丁 3. ‎1857年印度反英大起义的民族英雄是:章西女王 4. ‎20世纪20-30年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领导人是:甘地 5. 一战后,埃及华夫脱运动的领导人是:扎格鲁尔 6.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内容:‎ ‎(1)抵制英国政府和法院的工作,(2)不读英国开办的学校 ‎(3)提倡手纺车运动, (4)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 7. 卡德纳斯在墨西哥的改革:1934年,墨西哥总统卡德纳斯进行改革,主要措施有:‎ ‎(1)打击金融寡头,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2)推行土地改革,把全国土地收归国有。‎ ‎(3)服务业和大型企业国有化,发展民族经济。(4)发展教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 考点2 彼得一世的改革 56‎ 1. 改革的目的: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2. 改革的特征:向西方学习 3. 改革的主要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方面 4. 改革的意义: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增强了俄国的实力,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考点3 亚历山大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1. 改革的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2. 改革时间和主持者: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 3. 改革的主要措施: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宣布农奴成为自由人,可以自由转换职业。农奴解放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农民实际支付的价格远远地高于当时的地价)。‎ 4. 改革的积极意义:废除农奴制,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5. 改革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考点4 美国南北战争 1. 内战爆发前,美国南北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2. 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奴隶制度严重阻碍美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3. 内战的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美国总统。(林肯主张限制奴隶制)‎ 4. 内战开始的时间、标志:1861年,南方首先挑起战争发。‎ 5. 内战开始时联邦政府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国家统一。‎ 6. 内战结束: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宣告结束。‎ 7. 南北战争的意义: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奴制度,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考点4 《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 由于南方蓄谋已久,北方在内战初期节节失利。林肯政府先后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 ‎1862年,联邦政府颁布《宅地法》规定:凡年满21岁公民,交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在西部获得160英亩土地,连续耕种5年后,就可以成为土地主人。 ‎ 56‎ 1. 林肯又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身份参加北方军队。‎ 2. 在战争中的作用:调动了农民和黑人的革命积极性,扭转了北方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 附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的比较 名称 ‎ 独立战争(1775—1783)‎ 南北战争(1861—1865) ‎ 根本原因 ‎ 英国殖民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 南北在奴隶制存废矛盾不可调和 ‎ 任务 ‎ 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维护国家统一,废除奴隶制度。 ‎ 领导人 ‎ 华盛顿 林肯 导火线 ‎ 波士顿倾茶事件 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开始标志 ‎ ‎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 ‎1861年4月,南方挑起战争 革命文献 ‎ ‎《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 ‎ ‎《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战争性质 ‎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历史作用 ‎ 推翻了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奴制 共同点 都是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考点5 日本明治维新 1. 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2. 武装倒幕的作用: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为明治维新创造了条件。‎ 3. 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1868年,明治天皇颁布《五条誓文》,进行改革,‎ ‎(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 ‎(3)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 ‎(4)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4. 明治维新的意义: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迅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日本强大后,很快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56‎ 1. 明治维新的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考点6 第二次工业革命 1.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和标志: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广泛应用。‎ 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创造:‎ (1)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2) 美国人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泡,他一生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被称为“发明大王”。‎ (3) 德国人戴姆勒发明内燃机,为汽车、飞机的发明创造了条件。狄塞尔发明了柴油机。‎ (4) 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美国人福特设计成功第一条汽车生产线。‎ (5) 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3.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加紧了对外扩张,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60—70年代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时代特征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重大发明 飞梭、珍妮纺纱机、蒸汽机、火车 电灯泡、内燃机、汽车、飞机 作用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影响中国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考点7 工业化国家的巨大变化 1. 工业化带来的巨大变化:(1)城市人口迅速增长,(2)劳动力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工业劳动力,妇女也成为重要劳动力。(3)大众化教育逐渐发展,提高了欧美国家大众的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的进步。(4)城市化水平提高,(5)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56‎ 1. 启示:充分利用科技成果,促进经济发展。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考点8 近代科学和文学艺术成就 ‎1、牛顿,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数学、力学等领域都有贡献,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著有《物种起源》,创立生物进化论。 ‎ ‎3、巴尔扎克,法国作家,著有《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 ‎ ‎4、托尔斯泰, 俄国作家,著有《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他的作品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5、凡高,荷兰画家,代表作《向日葵》《夜间的咖啡馆》‎ ‎6、贝多芬,德国音乐家,代表作《英雄交响曲》‎ 考点9 第一次世界大战 1. 三国同盟: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 3. 一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普林西普刺杀斐迪男大公夫妇)‎ 4. 一战的交战双方:同盟国集团,协约国集团 5. 被称为“绞肉机”的惨烈战役:凡尔登战役 6. 一战结束的时间和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7. 一战性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争夺霸权的战争,是非正义战争。‎ 8. 一战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大大削弱欧洲力量,动摇欧洲的优势地位,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醒。‎ 考点10 俄国十月革命 ‎1、俄国二月革命 1917年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政权,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2、十月革命开始的时间、标志、领导人:1917年11月,列宁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3、十月革命的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 56‎ ‎4、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措施:(1)建立苏维埃政权,(2)创建红军,(3)将大工业、银行、铁路收归国有。(4)废除土地私有制,(5)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6)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考点11 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 ‎1、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地点:1919年1—6月,巴黎凡尔赛宫 ‎2、操纵巴黎和会的三巨头:劳合·乔治(英)、克里孟梭(法)、威尔逊(美)‎ ‎3、《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 ‎(1)法国收回阿尔萨斯—洛林,萨尔煤矿交给法国。‎ ‎(2)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占领,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3)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德国不得拥有空军,限制陆军人数。‎ ‎(4)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的独立。‎ ‎(5)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瓜分。(最能够体现巴黎和会是一次分赃会议)‎ ‎4、巴黎和会的性质:巴黎和会是战胜国列强的分赃会议。‎ ‎5、巴黎和会损害中国利益: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此事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怒,中国爆发五四运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6、巴黎和会的影响:巴黎和会签订了一系列条约,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统治欧洲、非洲和西亚新秩序。‎ 考点12 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1、华盛顿会议的时间、地点:1921—1922 ,美国华盛顿 ‎2、在华盛顿会议上起主导作用的国家及其目的:美国,遏制日本扩张,阻止日本独霸中国。‎ ‎3、《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和对中国的危害:‎ ‎(1)主要内容: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的原则。重申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56‎ ‎(2) 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政策,阻止日本独霸中国,维护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4、华盛顿体系的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结束后,列强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起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新秩序。它是建立在牺牲弱小国家利益基础上的,不可能维持长久。‎ ‎6、华盛顿议会上获利最多的是美国,受损害最大的是中国。‎ 考点13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1921年,列宁提议实行新经济政策。主要措施:‎ ‎(1)用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2)允许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3)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4)实行按劳取酬,实行工资制,恢复商品贸易。‎ ‎2、新经济政策的作用: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农民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地缓解了危机,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3、苏联在斯大林领导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先后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1)实施时间:一五计划(1928—1932年)、第二个五年计划(1933—1937)‎ ‎(2)实施作用: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4、苏联模式: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行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公布,标志着苏联模式正式形成了。‎ 考点14 1929年经济危机 1、 经济危机的爆发的时间、国家:1929年10月,美国 2、 经济危机的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 3、 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考点15 罗斯福新政 1. 新政实施时间、实施目的:1933年,恢复美国经济,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2. 新政的主要措施:(1)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2)颁布《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3)‎ 56‎ 调整农业政策,减少产量,稳定价格。(4)推行”以工代赈“,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增加就业。(5)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1. 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 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颁布《工业复兴法》,加强国家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3. 新政的作用:新政的实施,使美国的经济开始缓慢恢复,人民生活有所改善。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4. 罗斯福新政的局限性: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进行的政策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 考点17 意大利、德国、日本的法西斯扩张 1. ‎1922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 2. ‎1929年,经济危机沉重打击德国,以希特勒为核心的德国纳粹党趁机发展壮大。‎ 3. ‎1932年,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成为第一大党,1933年,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 4. 希特勒解散国会,建立法西斯专政,大肆迫害犹太人和共产党(“国会纵火案”)。‎ 5. 希特勒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积极扩军备战。德国成为二战的欧洲策源地。‎ 6. 希特勒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义务兵役制,1936年,进军莱茵非武装区,1938年吞并奥地利,1939年3月,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7. ‎1929年经济危机使日本遭受重创,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积极推动对外扩张。‎ 8.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并进一步蚕食中国华北地区。‎ 9. ‎1936年2月,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日本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10. ‎1937年,日本战争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考点18、第二次世界大战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 (2) 二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 (3) ‎1940年6月,德国占领法国。接着对英国进行猛烈轰炸,英国军民坚持抗战。‎ 56‎ (1) ‎1941年6月,德国集结550万兵力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2) ‎1941年10月,苏联军民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标志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4)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成立,(作用,各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共同打击法西斯,逐渐扭转战争形势)‎ (5) ‎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消灭30多万德军,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6) ‎1943年9月,意大利宣布投降,标志着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7) ‎1944年6月,美英盟军实施诺曼底战役,解放法国。(诺曼底战役的意义: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盟军对德国法西斯形成东西夹击,加速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8)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举行会议。作出重要决定:(1)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盟军分区占领,(2)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3)苏联有条件地承诺,在欧洲战争结束3个月后,对日作战。‎ 备注: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是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苏联租用中国旅顺港为军事基地。美国背着中国政府同意了苏联的要求,严重侵犯中国主权。‎ (9)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10) ‎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波茨坦召开会议,以中、美、英名义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重申《开罗宣言》条件必须实施。‎ (11) 附《开罗宣言》:1943年11月,中、美、英首脑举行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宣言规定: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给中国。‎ (12)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3) 二战的性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战争。‎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意义:彻底粉碎了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传来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的启示:坚决反对霸权主义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联合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共同的敌人。‎ 56‎ (1) 备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东方主战场)‎ 考点19 冷战局面的形成 1. 冷战的含义:指二战后,美、苏两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 美国积极推行冷战政策的目的:为了称霸世界 3. 冷战开始的时间、标志:1947年,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 4. 冷战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5. 冷战局面结束的时间、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 6. 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内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的成立 7. 马歇尔计划: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企图通过援助欧洲恢复经济,稳固资本主义制度。‎ 考点20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1. 西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到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50—70年代,西欧经济保持持续繁荣。‎ 2. 欧洲国家的联合:‎ (1) ‎196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欧洲国家开始走上联合自强道路。‎ (2) ‎1993年,在欧共体基础上建立欧洲联盟,简称“欧盟”(UE),使用共同货币“欧元”。‎ (3) 欧洲国家从对抗走向联合,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大大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 (4) 启示:要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道路。 ‎ 3. 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到1955后,日本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二大强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谋求世界政治强国的欲望膨胀。‎ 4. 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从全球战略利益出发,扶植日本。日本利用当时有利的国际条件,大力引进先进技术。 ‎ 5.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20世纪70-8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放缓。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出现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 56‎ 1. 欧美日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1)大力应用先进科技(2)制订合适的经济政策 (3)优先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 2. 启示: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科技发展做寿摆优先发展的位置,制定适合国情的经济政策。‎ 3. 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罗斯福新政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颁布《社会保障法》,建立养老保险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对无依无靠者进行社会救济。(2)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3)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创造了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环境,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但是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考点21 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挫折 1.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1)社会主义阵营主要包括苏联、波兰、民主德国、南斯拉夫、中国、朝鲜、越南、古巴等国。(2)苏联对社会主义阵营产生重大影响。‎ 2. 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先后进行了三次改革:1953年赫鲁晓夫改革、1964年勃列日涅夫改革和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这些改革没有从根本性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缺点,并且苏联经济发展不平衡,效率低下。值得注意的是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混乱,完全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原则和社会主义道路,导致苏联的解体。‎ 3.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国家发生剧变(社会主义制度变成资本主义制度)‎ ‎(2)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冷战结束。苏联存续时间(1922—1991)‎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启示: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警惕西方和平演变。‎ 考点22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1. 亚非万隆会议 (1)1955年,第一届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 ‎(2)万隆精神:会议提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2. 非洲的独立 (1)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首先在北非开展。1951年底,利比亚独立。‎ ‎(2)1952年,纳赛尔领导“自由军官组织“起义,推翻了英国扶植的傀儡政权,1953年,埃及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3)20世纪60—70年代,非洲掀起了独立运动的高潮,1960年,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 56‎ ‎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1962年,阿尔及利亚摆脱法国的殖民统治,实现独立。‎ ‎(4)1990年,非洲最后一个殖民地国家,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主义体系彻底瓦解。‎ ‎3、拉丁美洲的民族运动 (1)1959年,卡斯特罗领导古巴人民革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1999年,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主权,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利益。‎ 考点23 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1. ‎1945年10月,联合国成立,总部设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政治组织。‎ 2. 联合国的常设机构有: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秘书处。‎ 3. 五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 4.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世界贸易组织旨在促进世界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和需求增长,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 5. 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 6. 值得注意的是: 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各国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但是,近年来,美国高举“美国利益优先”旗帜,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与多方展开贸易战,逆经济全球化潮流而动。‎ 考点24、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1. ‎1991年,随着苏联解体,以美、苏为核心的两极对峙格局结束,冷战结束了。‎ 2. 冷战结束后,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暂时呈现一超多强并存的局面。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3.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积极谋求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但遭到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的力量的牵制。‎ 4.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幌子,轰炸南斯拉夫联盟,5月8日,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袭。‎ 5. ‎2003年,美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武器为借口,未经联合国授权,联合多个国家,发动战争,占领伊拉克。‎ 6. 美国推行霸权主义,严重干扰世界和平。‎ 考点25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1.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 ‎ 56‎ ‎ 20世纪40-50年代,互联网技术开始出现,90年代,迅速普及。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渗透到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拓展人类生活空间,推动了全球经化。‎ 1. 妇女地位不断提高: 妇女获得了平等的选举权、教育权和工作权利,女政治家涌现。‎ 2. 人口与生态问题: ‎ ‎(1)工业化在全球范围的推进,是导致人类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 ‎(2)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荒漠化、热带雨林减少是主要的环境问题。(3)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粮食短缺,地球生态超负荷。7月11日,世界人口日。‎ 5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