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课件24:几何光学问题集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课件24:几何光学问题集成

光总沿着光程为极值的路径传播——在均匀介质里 沿直线传播,因为给定两点间直线路径最短;在不均匀 的介质中,光沿着所有可能的光程中有最小、最大或稳 定的光程的路径传播,即遵从费马原理. 1 lim N i iN i l n s    ♠ in iSA B F1 F2 PP 1 2 2F PFl an 2 11 2 2F P F F PFa ll n<  F1 F2 PP 2 21 1 2P F F PFF an ll >  n1 n2 N O r i aa 1h x 2h y A B 1 2AOBl n AO n OB    2 2 2 2 1 1 2 2n x h n y h       22 2 2 1 1 2 2n x h n a x h       光程有最值应满足      2 2 22 2 2 2 2 1 1 2 2 1 1 2 2 0 lim 0x n x x h n a x x h n x h n a x h x                    1 22 2 2 2 1 2 x yn n x h y h    1 2sin sinn i n r即    0 0 02l n h R h     依据费马原理求解:  0 0 02 na h R ha          0 0 0 0 n nh R h R Ca a          由基本不等式:  0 0 0 0 01 2 n h R h ha n Ra            当 , = 时光程有最大值 即在 01 2 n Ra     处存在光的圆折射波道 某行星上大气的折射率随着行星表面的高 度h按照n=n0-ah的规律而减小,行星的半径为R,行星 表面某一高度h0处有光波道,它始终在恒定高度,光线沿 光波道环绕行星传播,试求高度h0. 查阅 物像公 式 依据惠更斯原理求解: M N h0 h O 0 h h h c c h n hn  由 0 0 0 0 0 0( ) ( ) c c n ah n a R h R h h h h               0 0 0 0 0 0n ah R h n ah a h R h h                0 0 0n ah h a h R h     0 0 1 2 nh Ra     R 返回 光源形成的单心光束的顶点 ♠ 实物点 虚物点 被光具作用(折射、反射)后的单心光束的会聚 点或发散点称作实像点或虚像点 y P y O1 x Q h i i 2  A FC O B S S OP u OQ v        1 2 2 2 2 SO Sl u x y h v x y h         根据费马原理可以推论,任 一发光点所发光束经球面反 射或折射后能成像于一点的 条件是,从物点到达像点的 所有光线的光程都相等 对近轴光线             2 2 2 2 2 21 1y h y hu x v x u x v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2 2 y h y hu x v xu x v x          2 2 y h u   2 2 y h v   2x h   2 hh r   2 2 2 1 1 2 2 2 2 y y y y hl u v hu v u v u v r                   1 1 1 u v f   y vk y u   S x 1S S S2 x 根据近轴光线平面折射规律:  2 1SS n x  根据球面镜物象公式:   1 1 1 1 40 2 40 10n x x      24.2cmx  某观察者通过一块薄玻璃板去看在凸面镜 中他自己眼睛的像.他移动着玻璃板,使得在玻璃板中与 在凸面镜中所看到的他眼睛的像重合在一起.若凸面镜的 焦距为10 cm,眼睛与凸面镜顶点的距离为40 cm,问玻璃 板距观察者眼睛的距离为多少? A B P P 2  2  2        圆锥面的内表面镀上反射层,构成圆锥面镜.在 圆锥形内沿轴拉紧一根细丝.要使细丝发出的光线在圆锥内面上反 射不多于一次,圆锥形最小的展开角α=____________. P P3 1802   若 一次反射光无入射点 120  则 120 2  2 2  100m 2 3 400m m         小路灯L发出的光束在离灯R0=100 m处会聚成小光斑 A.在光传播的路径上放两个正方形平面镜,如图.两镜面的交线到 灯的距离r=70 m,并且垂直穿过光束轴.两面镜互相垂直,其中一 个平面镜与光束轴交成角α=30°,则现在光束将会聚在离灯 __________m处. L发出的光为会聚光束,A为虚物点 轴以上部分光束经平面镜OM反射仍为会聚光束,顶点 在A1,A1与A关于OM对称 同理,L发出的轴以下部分光束先经平面镜ON反射、再 经平面镜OM反射亦不改变会聚性,并由对称性知会聚于A3 向A1会聚的这束光射向平面镜ON并被二次反射,反射光束 会聚于A3,相当于虚物A1通过ON成实像,A3与A1关于ON对 称,由于OM与ON垂直,易知A3在L发出的光束轴上且OA3= OA; 则两垂直平面镜将令灯 发出的光束会聚于离灯 虚物 L A A2 N M O A1 A3 40 SS 与S  S  两像情况完全相同,关于平面镜对称       由点光源S发出的近轴光线经透明球形成像,像到透 明球的距离为b,如图所示.如果沿垂直于水平轴将球分成两半,左 边一半的平面上镀银,那么像的位置在__________,与球的距离为 ____________. 左半平面镀银成平面镜,通过左球面 的折射光线通过平面镜反射不改变光 束敛散性只是再次由左球面折射而已 b 左侧 b 底 水醇界面 醇表面 h2 h1 H y S 对水醇界面 对醇气界面 ny hn 2 1 1  1.36 3 21.33 cm1.36    y hH n 2 2  3.7cm       深度为3 cm的水面上(n1=1.33)漂浮着2 cm厚的醇 (n2=1.36)层,则水底距醇表面的像视深度为___________. 3.7cm  1 不经反射,入射光能射到感光面 上,入射光与轴所成最大角如图  2 经一次反射而能入射光面上, 入射光与轴所成最大角增大 m 以最大角度入射的光 线延长后应恰与接受器表 面相切,如图   max 2     d L r sin 2 2   而 r L r L d  2sin 1 sin 0.52     max 3630 6           如图所示,两块平面镜宽度均为L=5 cm ,相交 成角α=12°,构成光通道.两镜的右端相距为d=2 cm,左端靠在光 接收器的圆柱形的感光面上.试问入射光线与光通道的轴成的最大 角度为多少,才能射到光接收器上? y xO 光穿过几个互相平行的、折 射率不同的介质区时 有 0 1 1sin sin sini in n r n r    y xO n1 ni n2n3 r i ri+1y r i O点光沿x方向,则第i层入射角ri满足 0 0sin sin90i i i n nr n n   由图示几何关系得 0sin 1i i ny R R r R n         0( ) Rn y nR y   0 1, 2.5mn n   1 190 sin 2.5m   66.4        如图所示,介质在一定区域x>0、y>0内的折射率 随着y的变化而连续变化.一束细光束沿x方向垂直入射到介质表面, 并沿着一个半径为R的圆弧路径穿过介质,求折射率n随y变化的规 律.如果y=0时折射率n0=1,已知的材料中最大折射率(金刚石折射 率)不超过2.5,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最大可能达多少? 折射光具之三棱镜 对光路的作用 A B C O O δ i r r i D E 顶角 偏向角δ 反映三棱镜改变光传播方向的程 度!    i r i r      r r A  i i A    min 2i A   i i       通常用阿贝数 来表示光学材料的色散 特性,其中nD 、nC、nF 分别表示材料对单色光D及单色光C及F的 折射率.一束白光照射到一顶角A=60°,冕牌玻璃(n=1.500, n=1.495,)制的棱镜上,使单色光D在棱镜中的传播方向垂直于角A 的平分面.求从棱镜射出的单色光C和F之间的夹角.    1 /D F Cn n n    解答 A i r r i  本题比较三棱镜对C、D、F三 种色光改变传播方向的程度! 单色光D对称进出三棱镜,光路如示 单色光D通过三棱镜偏向角为 2D i A   1 1sin sin sin 0.7502D Ai n   单色光C通过三棱镜偏向角小于D C Ci i A    单色光F通过三棱镜偏向角大于D F Fi i A    F C F Ci i     则 其中   sin sin sinsin F F CC i in rA r   由 = 得 49 24Fi      sin sin sinsin C C CC i in rA r    由 得 48 16Ci    1.08F C    走“光对称进出三棱镜”时的路径时间最 短,即沿图答中折线APQB,其中PQ∥AB, 借助光折射模型: P Q r D CA h Bl sin 2sin 2 i v vr   2 r  由几何关系 cos hAP QB i    2 22 tan sin 2PQ l h h i    则最短时间为  l h h ih h l ht hv i v vv v      2 2 2 2 2 2 4 tan sin 2sin2 22 24 sincos 21 4sin 1 4sin2 2                2 20, tan ,PQ l h h i  若 即 2lt v  2 2 24sin 2 1 4sin2 2l h h v            如图.湖湾成顶角为α的楔形,岸上住有一个渔人: 他的房子在A点,从A点到他离湖最近的C点之距离为 h,而到湖湾的 一头,即到D点之距离为.湖对岸B点处有渔人好友的房子,点B位 置与A点相对湖岸对称.渔人拥有一只小船,他可以速度沿岸步行或 以速度v/2乘船在湖中划行,他从自己家出发到好友家里去.求他需 要的最短时间.  i 2 2 2 2 2 4sin 2 , 1 4sin 2 l h h      从BC看到压在玻璃棱镜下的文字, 需有进入棱镜的光从AC面折射到报纸, 经由纸面反射回棱镜再出射到观察者视 场中!若投射到AC面某部分的光发生 了全反射,其下面文字就看不见了;       如图,等腰直角玻璃镜的底面AC和侧面BC是光滑的,而侧 面AB是毛糙的,棱镜的底面放在报纸上,一位观察者从光滑面BC 看 去,只看见报纸上一篇文章的一部分,这可见部分与应见部分之比为 k=0.95(按面积),求玻璃的折射率.  1 0.95a AC ll    由几何关系,在三角形ADB中有     sin 452sin 90 l a    tan 0.9  n  1sin  21 0.9 1.50.9 n   A B C a D 设全反射临界角为α,从BC面最上 端进入的光线BD恰发生全反射,则 AD间没有射向报纸的光线,是看不 到文字的区域,即有        假定你站在水平的大沙漠上.在远处,你会看见好似 水面的东西,当你靠近“水面”时,它会同时后退,并保持你同它 的距离不变,试解释这一现象.假定你的两眼离地面1.6m,且你同 “水面”的距离保持为250 m,试计算地表温度.空气在15℃,一个 大气压下的折射率为1.0002760,假定在距地面1 m以上空气温度恒为 30℃,大气压强为0.1013 MPa.折射率用n表示,并假定(n-1)同空气 密度成正比. 由于(n-1)∝ρ,温度T越 高,空气密度越小,折射率也 越小,大沙漠地表温度较高, 高处景物(例如白云)的光自 上向下行进,连续从光密介质 向光疏介质折射,在地面附近 发生全反射,反射光进入人眼 的结果是看到了景物的虚像, 形似水面 沙漠蜃景 解答 n0,T0 n30,T30 1m 1.6m 250m 根据克拉珀龙方 程,压强一定时有  , 1T C n   而 , 30 0sin sin90n n   0 30 0 1 303 1 n n T   由   11n T  则 2 2 250sin 250 1.6    其中 0 2 2 288 0.0002760 288 2500.0002760 1 1303 250 1.6 T          329 K    30 15 2881 1 303n n  而  ⑴若要求此光束进入长方体能射至AD面 上,折射光至少能射至D点: D A B C r P m 1tan 2 sin sin r nr       则 1 min sin 5 n  sin sin 5 nn r   ⑵若要求此光束能在AD面上全反射,应满足   21 sin 1sin 90 1r n n n          2 1 sinn   5 n 2 1 , 5 5 2 nn n   , 5 51n n  5 52 n  ⑶如示:       图中的矩形ABCD代表一个折射率为n的透明长方体, 其四周介质的折射率为1,一束单色细光束以角θ入射至AB面上的P 点, .不考虑在长方体内的二次及二次以上的多次折射, 试解下面三个问题: ⑴若要求此光束进入长方体能射至AD面上,角θ 的最小值θmin应为多大?⑵若要求此光束能在AD面上全反射,角θ应 在什么范围内?长方体的折射率n应在什么范围内?⑶画出角θ小于 上问中许可的最小角及大于上问中许可的最大角时的光路图. 1 2AP AD 2fR r 若将此透镜的平面镀银, 其作用要等同于一个焦距 是30 cm 的凹面镜,应使 主轴上距球面顶点2f的物 点发出的光进入球内后与 镀银平面垂直地入射,则 反射后光反向沿原路径到 达主轴上物点处,即等效 于凹面镜过曲率中心的光 线反射后仍过曲率中心  2 tan tanf i r R r    3 2 i r        有一薄凸透镜,凸面曲率半径R=30 cm,如图所 示.已知在利用近轴光线成像时:⑴若将此透镜的平面镀银,其作 用等同于一个焦距是30 cm 的凹面镜 ;⑵若将此透镜的凸面镀银, 其作用也等同于一个凹面镜.求在⑵情况下的等效凹面镜的焦距. i 由图示几何关系得  2 f i r R r   对近轴光线,由几何关系得 续解 x i R 若将此透镜的凸面镀银,其作用也要 等同于一个凹面镜,应使进入镜中的 光沿凸面的径向射至镀银球面,则反 射后光沿原路径返回,设等效凹面镜 曲率半径为x 由图示几何关系得 r 2x f  tan tanx i R r   10cmf   2 f i R r   对近轴光线,由几何关系得 3 2 i r 而 查阅       有一薄透镜如图示,S1面是旋转椭球面(椭圆绕长轴 旋转而成的曲面),其焦点为F1和F2;S2面是球面,其球心C与F2重 合.已知此透镜放在空气中时能使从无穷远处位于椭球长轴的物点 射来的全部入射光线(不限于傍轴光线)会聚于一个像点上,椭圆 的偏心率为e.⑴求此透镜材料的折射率n(要论证);⑵如果将此 透镜置于折射率为n′的介质中,并能达到上述的同样的要求,椭圆 应满足什么条件? 1 2 1 1 1 2 2 F FO F O F a e    符合要求的透镜形成光路如示 S1 S2 F2F1 C O1i r 由几何关系     1 2 1 1 1 2 sin 2 sin sin F F O F O F r i r i r    sin sin 1i r ne   透镜置于折射率为n1的介质中时 1sin 1 sin ni r e n   1ne n  N N C E A B ①② ③ ④ ⑤ ⑥ O F K G       如图表示一条光线经过薄会聚透镜折射的光路ABC和 透镜的后焦点F.试用圆规和直尺,作出透镜所在位置和它的主光 轴. ①连接B、F两点; ②以BF为直径作圆; ③延长入射线AB; ④用有刻度的直尺零刻线对准点F,以F 为轴转动直 尺,当FK=GE时,作线段EF; ⑤过F点作EF的垂线为主轴, 与圆交于O即为光心; ⑥OB为透镜所在位置 ∵BG⊥EF Rt BEG Rt OKF    则OK∥AB为副光轴 EF为焦平面 AB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过副焦点K,即为BC L O DE G C AB1 6A B B A v v u u    根据题意 2 3B C C B v v u u    1 1 1 A Af u v   1 1 1 C Cf u v   1 1 1 B Bf u v   B B v u   BD放大率为 1 2 1 2 2     根据公式 2       利用薄凸透镜得到三齿的像,如图.三齿ABCEDG 的底边AC位于主光轴上,AB=BC.AB部分成像放大率β1=6,而BC 部分的放大率β2=3 ,试求BD部分成像的放大率. S1 S2 物直接经透镜成放大虚像 物经平面镜的反射光再经透镜成放大实像 设前一像之像距v1,后一像之像距v2,蜡烛距透镜u,则 1 1 1 1 f u v   2 1 1 1 2f L u v   1 2 2 v v u L u  两像放大率为 f L       在不透光的箱内直立着一根蜡烛,箱的后壁是平面 镜,前壁嵌有透镜,如图,箱长为L,在这光具组中观察到蜡烛火焰 的两个像,并且像的大小相等.试求透镜的焦距. 物、像位置重合是平面镜使光路可逆而成! L O L O 由透镜成像公式: 1 1 1 f f l L   1 1 1 9 4f f   3cmf        凸透镜后面距离L=4 cm(大于焦距)处放置一块垂直 于主光轴的平面镜,透镜前面垂直于主光轴放一页方格纸,如 图.当这页纸相对透镜移动两个位置时(这两个位置相距=9 cm), 纸上均得到其方格的像.试求凸透镜的焦距. F2 L1 L2 F1 对L1成S的等大倒立实像: 1 1 1 1 1 1 2f f v   1 20cmv  对L2成S1的缩小倒立实像: 2 2 1 1 1 2f d f v   2 12.5cmv  S S2 L3 S1       如图所示的薄透镜系统中,透镜L1和L2的焦距 f1=f2=10 cm,两透镜的间距为70 cm,物在L1的前方20 cm处,试求 最后像的位置、大小与正倒;为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系统的聚光 能力以增加像亮度),可增加第三个会聚透镜L3,为了使最后像的 位置仍保持不变,试问L3应放在何处?试借助特殊光线用作图法解 释L3能提高聚光能力的原因。 y O1 -s n1 n2 s y x h P P i C O A B r 根据费马原理可以推论,任一发光点所发光束经球面折射后 能成像于一点的条件是,从物点到达像点的所有光线的光程 都相等        1 2 2 2 2 1 2PO Pl n s x y h n s x y 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2 2 1 2 21 1y h y hn s x s x s x s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1 1 2 22 2 y h y hn s x n n s x ns x s x              2 2 y h s    2 2 y h s    2 1 2 1n n n n s s R  1 2 0y yn ns s   2 2 2 1 2 1 2 1 2 1 2 1 2 2 2 2 n y n y n y n y n n n nhl n s n s hs s s s s s R 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2 1 n Rf n n   1 1 1 2 n Rf n n   2 2 n f 1 1 n f   1 2 1f f s s   1 2 ny s y n s      d - R2 s-s n1 n2 s PO O A B n P R1 P 对球面AOB运用球面折射公 式: 1 1 1 n n nn s s R   对球面AO′B运用球面折射公式: 2 2 2 n n nn s s d R     薄透镜d→0 2 1 1 2 1 2 n n n n n n s s R R     物方焦距 1 2 1 1 1 1 2 1 n n n n f n R n R     像方焦距 1 2 2 2 1 2 2 1 n n n n f n R n R    1 2 1f f s s   h n对球面所成第1个像运用高 斯公式: 1 2 12 f f R s   其中 1 1 21 1 5f R R.    2 1 5 31 5 1 .f R R.   s   2R 即球面一次折射后成平行光! 被平面镜反射后仍为平行光再次由球面折射: 2 1 1f f s   2Rs        如图所示,一玻璃半球的曲率半径为R,折射率n=1.5, 其平面的一边镀银.一物高为h,放在曲面顶点前2R处.求⑴由球面 所成的第一个像的位置;⑵这一光具组的最后一个像在哪里?       水中的发光体位于距盛水器皿壁x处,从外面往器皿壁 上贴一个平凸透镜,透镜在空气中的焦距等于f.透镜和器皿壁是非 常薄的,水的折射率为 ,而玻璃的折射率 .物体位于透 镜的主光轴上.求出并讨论像的位置y与物体的位置x的关系.作为 特例,求出x=f时的像的位置和放大倍数.如果透镜是贴在器皿内壁, 那时候情况是否变化?怎样变化? 4 3n 水 3 2n 玻 n水 n0 P n玻 -RP  -x 2f R 透镜在空气中焦距为f 由薄透镜成像普适公式 0 0n n nn n n y x R       水 水 1 4 1 1 5 3 2 . y x f    1 1 4 3y f x   3x f y f  当 时 > 0 0< 0 4n y n x    水 续解 透镜是贴在器皿内壁的 P n水 n0n玻 P  由薄透镜成像普适公式 0 0n n nn n n y x R      水 水 -x R 3 4 1 2 3 3 2y x f    4 1 1 3 3y f x   4 fx f y 当 时 4 3         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球面薄表壳玻璃合在一起, 中空,其中一块涂银成为球面反射镜.屏上小孔Q为点光源,它发出 的光经反射后成像于 点.调整屏与表壳间的距离L,当L=20 cm时, 像点正好落在屏上.然后在表壳玻璃间注满折射率的水.试问,当L 为何值时,像点仍落在屏上? Q 设球面曲率半径R,当L=20cm时, 球面镜反射成像物距等 于像距,由球面镜反射成像公式 Q Q L R 1 1 2 L L R   20cmR L  在表壳玻璃间注水 使成一水凸透镜! n0 n水 n0 其像方焦距由 0 0 2 1 n n n n f R R     水 水 2 4 41 11 3 3 30cmf R R      R 续解 L R Q Q n0 n水 n0 R Q对水透镜一次成像Q1,由薄透镜成像公式 1 4 41 11 1 3 3 S L R R        1 1 1 1 30S L    Q1对球面镜二次成像Q2 1 2 1 1 1 10S S     Q2对水透镜三次成像在屏 1 2 1 1 2 S S R     2 1 1 L S   2 1 1 1 30L S    12cmL  4 41 13 3 R R      查阅       如图所示,薄壁球形玻璃鱼缸的半径为R,所盛水的 折射率n=4/3.鱼缸左侧与轴线垂直的平面反射镜离球心的距离为 3R.一条位于左球面顶点 处的小鱼沿缸壁以速度v游动.从鱼缸右 侧观察鱼的直接像与反射像(先经平面镜反射,再经鱼缸所成的 像).试求两像之间的相对速度. Q R 3R P O 俯视直接成像光路 2 2s R P 2s 3s -2R r i 由球面折射高斯公式411 3 2 n S R R      水 3RS   -3R 对近轴光线,由几何关系得  3 2 2R r i R r   4 3 in r  水 2r -i 俯视反射像光路 P1 P2 -4R 由球面折射高斯公式 2 4 11 3 4 n S R R     水 2 16S R   P3 P O 续解 O 16R 7 3 R P 4R P3P1 P P2 1 4 3 3 2 v R v R   1 2v v 2 3 16 4 4 v R v R   2 3v v 3 2 4 7 3 3 14 v R v R    v 2v 3v v 3 2 3v v 2 3 v 31 2 23 8 3 vv v v   3 411 3 14 n S R R     水 3 7 3 RS  查阅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