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测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 ‎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6分)‎ ①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④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⑤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4分)‎ ‎①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的句子是: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②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生动表现了诗人遍尝辛酸后无可奈何的复杂况味,体现诗人“愁”的深沉博大的诗句是: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这座隐藏在冰雪群山之中的天然园林就更是荡漾着盎然的春色了。那像塔一样巍然sǒng立的百内峰被厚厚的冰川紧裹着,远远望去,就像一把直插云宵的寒光闪闪的宝剑。两边逶迤绵延的雪峰犹如一条条银蛇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地舞动着。然而,就在这些冰峰雪岭的下面,却是无边无际的绿yī n。在路的两旁,我们不时看到野兔在草地上欢快地奔跑,成群的驼羊在草地上悠闲地漫步,一些不知名的动物在草地上顽皮地嬉戏,偶尔还有一两只苍鹰从天空掠过。在山脚和山谷之间,潺潺的雪水汇成了一个个美丽的小湖,明净如镜的湖水倒映着雪山、草地、蓝天、白云,看上去简直就是一幅绝妙无比的风景画。‎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 sǒng(耸)立 绿yīn(茵) 潺(chán)潺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云宵”,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云霄”。(2分) ‎ ‎(3)“无边无际”中“际”的意思是靠边的或分界的地方。“逶迤”的意思是形容山脉弯弯曲曲,连绵起伏。。(2分) ‎ ‎(4)文中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2分)‎ ‎3.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 ‎(1)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农民起义英雄形象,请列举有关人物(不少于四人)‎ 示例:“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青面兽”杨志、“花和尚”鲁智深、“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 ‎(2)“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这首诗赞美的是哪位好汉,他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出与他有关的情节。(两个即可)‎ 吴用,沉着冷静、足智多谋;智取生辰纲、智取大明府、智取文安县、排九宫八卦阵 ‎4.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狗年春节将至,九(1)班开展以“走近春节”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2分)‎ ‎【活动一:作春联】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假如你的爷爷已经想好了上联,请你帮爷爷续写下联。(要求:与上联语意相关、字数相等)(4分)‎ 上联:豕去春无限, ‎ 下联:示例:鼠来岁有余。‎ ‎【活动二:话年俗】年是中华文化的浓缩,年是中国人抹不去的心结,中国年俗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每年春节期间,小龙的奶奶要求他年夜饭一定要吃韭菜、大年初一要早起、不能说晦气的话……他烦不胜烦,向你抱怨起奶奶的迂腐。你会怎么劝说他?(4分)‎ 示例:小龙,奶奶这么要求是出自于祈求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大过年的,大家都想图个吉祥不是?我们应该理解和尊重她,让老人家开开心心的,也是咱晚辈的该做得啊!‎ ‎【活动三:倡节俭】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市文明办号召在传统节日弘扬和践行勤俭节约传统美德。下面是班长拟写的倡议书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三处错误,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①随着春节到来,提倡节俭过年,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尤为重要。②生活品质不能变成爱面子、打肿脸充胖子、无节制的消费。③要理性消费,摒弃铺张浪费、暴饮暴食的宴请陋习,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让劳动成果用得其所。④要树立“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观念,让节约有面子、浪费丢面子;做到吃多少、点多少,打包不可耻、“光盘”更光荣。⑤要养成按需消费、合理消费、健康消费的习惯,让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与文明携手、向陋习告别。‎ 修改意见:(1)第②句不合逻辑,应把“消费”改为“浪费”;(2)第④句语序不当,应把“节约有面子”“浪费丢面子”交换位置 。‎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3分)‎ 故乡情思腊八粥 荷塘月色 ①老家的大年时间比较长,从腊月初八开始到正月十五花灯节后结束,前前后后持续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大年的整段光景里一幕一幕的美好,在童年的印记里留存至深,而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还是那艰涩年月里醇厚香甜的腊八粥。每每忆及,犹如畅饮一杯醇醇红醴,醉了纯纯童心,也醉了悠悠乡梦、暖暖乡思……‎ ②腊月初八,在我的老家叫腊八节,这一天要煮腊八粥,就是用豌豆、豆子(黄豆)、红豆、绿豆、果子仁儿(花生)、胡秫(高粱)等各种五谷杂粮混合再加上红枣一起熬煮的八宝饭,有时为了增加一些甜度可以加点儿地瓜(红薯)进去,吃起来又香又甜。‎ ③小时候,每到腊八这天,常会听到老辈人说起腊八节的来历和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据说,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度日,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牵牛走过一座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摔断了。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朱元璋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④后来呢?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朱元璋,也为了记住挨饿的滋味,每年的腊月初八这天就煮八宝粥吃,渐渐地沿袭至今,形成了乡间年俗里的一个开场节日——腊八节。‎ ⑤读小学时背古诗,读到南宋诗人陆游的“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一联,只是句子烂熟于心,却不理解诗句的意思,后来才得知,这诗句原来是说的关于腊八节腊八粥的另一个传说——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六年苦行,每日仅食一麻一米,最后于腊月初八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的这一天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⑥“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从年岁大的老人的讲解中得知,解放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 ‎“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⑦传说故事在小孩子心中总是神奇的,因此,在清晰地记下了这些美好的故事的同时,也记住了那年那月的腊八粥的诱人甜香。‎ ⑧伯母煮的八宝饭我吃过,三婶熬的我也喝过,感觉都不如母亲做的好吃。母亲的手艺巧,精心挑选搭配的各种杂粮豆,经过充分的熬煮,再加上火候把握得恰到好处,盛在瓷碗里的八宝粥,各种胀鼓鼓的豆粒儿珠圆玉润,在黏糊糊的稠液中莹莹地透着亮光,煞是好看。“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袅袅地舞动着升散开来的热气里弥漫着甜丝丝、香喷喷的味道,不等入口,感觉已甜到了心里,在那钻进鼻腔的香味不断的诱惑之下,美美地吃上一口,细细咂一咂,慢慢品一品,那感觉,简直就是人间难得的美味!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可吃着母亲做的腊八粥心里却是暖的,不要说营养的全面,单是那入口难忘的滋味,就足够让人念想三生啦!‎ ⑨现在城里人叫的商店里卖的碗粥或罐装的八宝粥,不知是不是源于我们的八宝饭,有时买来当便餐,比现熬煮省事多了,可吃起来甜腻腻的,总吃不出当年的香甜滋味。‎ ⑩母亲说,喝了腊八粥,用粥堵着嘴,免得说出不吉利的话,因为腊八一过,就算开始过年了。人们,尤其是孩子们,天天数着算着离大年还有几天几天,这日子里温馨醇厚的意蕴,也就在人们的期盼里,随着八宝饭的甜香,在纯朴的乡民心里,在淳厚的乡风里,渐渐弥漫开来……‎ ‎5.浏览全文,说说文章以“故乡情思腊八粥”为题的好处。(4分)‎ 示例:题目中的“腊八粥”充当文章线索,贯穿全文内容,同时“故乡情思”四字揭示文章主题。‎ ‎6.读第①段,说说文章这样开头的好处。(4分)‎ 开篇紧扣文章题目,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引出下文。‎ ‎7.读第③~⑥段,说说这四段文字在文中的表达作用。(5分)‎ 交代腊八粥的来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同时通过讲述朱元璋、释迦牟尼的事迹,暗含作者希望人们不忘过去,珍惜现在的情感。‎ ‎8.读第⑦段,简析这段文字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5分)‎ 承上启下(过渡),既是对上文故事传说的总结,又引出下文对儿时吃腊八粥的回忆。‎ ‎9.读第⑨段,简要分析作者“总感到吃不出当年的香甜滋味”的原因。(5分)‎ 示例:小时候的那段艰涩年月,难得吃上一顿腊八粥,因此感到味道特别香甜,而现在条件好了,腊八粥不再稀罕,因此吃不出当年的味道;小时候的腊八粥是母亲用一双巧手辛苦熬制出来的,凝聚着母亲的拳拳爱子之情,而吃城市粥店里的腊八粥感受不到母亲的那份浓情,因此吃不出当年的味道。‎ ‎[二](17分)‎ 安静是来自灵魂的力量 ‎ ①一座山从不喊出自己的巍峨,一面湖从不说出自己的浩瀚,一叶草从不与另一叶草攀比风雨的惠泽。不招摇,就是巨大的安静。从自己出发,然后回到自己。这是一个人的狂欢与悲喜。有什么与没什么,多一点与少一点,不必说给谁,也不值得说给谁。安静就是盛下了所有,也放下了所有。‎ ‎ ②在喧嚣的物质世界活着,能安静下来是个传奇。如果一个人拥有的不算少,还能安静下来,枯守平淡,简直就是旷世传奇。这么说的意思是,能安静下来的人太少了,安静下来的灵魂有多么高贵。‎ ‎ ③一切事物,安静了就会显得厚重和可靠;反之,就容易流于轻浮和浅薄。‎ ‎ ④一般说来,人在物质奢华和名声盛大的时候,精神层面就容易喧嚣和浮躁,张扬有余,内敛不足。水开了,必然要喧响于外,以证其威势;风过后,必然要香消红堕,以显其刚猛。有的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制造一点动静,产生一点影响,这样,好赢得他人的艳羡、仰慕,以满足自我的虚荣心。这样的人,是不容易安静下来的。‎ ‎ ⑤‎ 凡是能安静下来的人,欲求都不大,心眼都不多,想法都不盛。也许上天给了他们很多,但他们在乎得很少。得无所喜,失也无所悲,他们更在意内心的简单与丰富。更多的欲望引领人走向的不是幸福,而是更大的痛苦和失望。唯有内心的诗意,才直指精神天地的蓬勃和葱茏。在一个安静的人身上,可以看到安静投射出的巨大张力:内敛,低调,温和,谦逊。这些闪耀着人格光辉的力量,罗织着安静的另一个维度——人性的清简和纯净。这是一方清幽地,瀑挂山前,鸟鸣幽林,岚流云飞。不知道是安静烘托着美,还是美成全着安静。总之,安静的人是喧嚣中的一抹珍贵的清凉,是张狂的众生相中的一帧恬静的优雅,风姿静美,怡然不同。‎ ‎ ⑥喜欢跟安静的人在一起的,必然也是安静的人。当然了,安静的人更愿意与自己厮守。所以,他们大都是孤独的。惟如此,才很好地解释了自我的安静,也惟空谷绝响,才丰富着自我的安静。‎ ‎ ⑦人在春风得意的时候,容易忘乎所以。多好的人,一旦安静不下来,就会穷形尽相,变得丑陋。无论之前多亲密的朋友,无论曾经多患难与共,若一个深陷热闹,一个安守寂寞,只会渐行渐远。这已然不是一个世界的两头,而是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人世间,多少同路走到陌路。只因为,安静时是一个自己,热闹时是另一个自己。‎ ‎10.(4分)仿照文章开篇的句子,续写两句。‎ 一座山从不喊出自己的巍峨,一面湖从不说出自己的浩瀚,一叶草从不与另一叶草攀比风雨的惠泽,示例:一穗稻从不炫耀自己的果实,一片云从不与另一片云争夺蓝天的眷顾。 ‎ ‎11.(4分)第①段划线句子看似矛盾的说法,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说说你的理解。‎ 示例:“盛下了所有”,是一种包容,一种接纳,生命因而丰富厚重;“放下了所有”,是一种豁达,一种释然,生命因而清简纯净。‎ ‎12.(2分)从第④段、第⑤段看,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 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13.(3分)浏览全篇,结合内容分析第③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第③‎ 段起承上启下(或过渡)的作用:它承接上文的主要观点,开启下文正反两方面的论证。‎ ‎14.(4分)紧扣文章主旨,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①安静时是一个厚重、可靠的自己。‎ ‎②热闹时是另一个轻浮、浅薄的自己。‎ ‎[三](15分)‎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山故有亭①,世传以为叔子②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 熙宁元年③,余友人史君中煇以光禄卿④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⑤,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予。‎ ‎【注释】①亭:这里指岘山亭。②叔子:羊祜,字叔子,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③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熙宁,宋神宗年号。④光禄卿:主管光禄寺的官员。⑤声:指好的声誉。‎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 ‎(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快乐)‎ ‎(4)太守谓谁(是)‎ ‎(5)明年,因亭之旧(第二年)‎ ‎1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树林茂密隐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 ‎(2)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予。‎ ‎(这种行为)史君(或史中煇)都无法制止,于是他嘱托我来记述(这件事)。‎ ‎17. (甲)中作者始终以“太守”自称,结尾才点出太守姓名,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前文中一直以“太守”自称,设置悬念,结尾点明太守是谁,解除悬念,体现了构思的巧妙;前文以“太守”自称,突出一郡长官的身份,有助于表现与民同乐的主题;结尾用设问的手法(故设一问),在自问自答之中流露出自豪、自得之意。‎ ‎18. 两文中的“乐”分别表达了怎样思想感情?(3分)‎ ‎(一)文表达出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二)文表达出百姓爱戴太守,愿意与他同游的思想感。‎ 三、写作(50分)‎ ‎19. 古人云:“万物贵其真。”这句话启示我们,无论是大千世界中的万事万物,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做事,都贵在一个“真”字。请将“       贵在真”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点拨】思路一:交友贵在真,写成记叙文。写自己的交友两段经历,采用对比手法,最后感悟到:交友贵在真。思路二:交友贵在真,写成议论文,什么是真?为什么要交真朋友?现代社会人们交友是否真?我们该如何做。思路三:经商贵在真,写成记叙文。写自己一次买东西,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很生气,在维护个人利益过程中遭遇到的波澜,最后呼吁,经商贵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