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2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水分子的运动 教案 4
第一节 水分子的运动 教学目标: 1、 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 2、 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 3、 学会分离液体中的固体杂质的方法——过滤法。 重点和难点: 重点:1、知道物理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变化。 2、学会分离液体中的固体杂质的方法——过滤法。 难点:1、认识分子的基本特征 2、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选择:多媒体系统,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水分子有什么特征?为什么会有白云、细雨和白雪? 思考,引发探究兴趣。 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物质的微观粒子观。 一、 水的三态变化 [猜想假设]把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水会变成水蒸气,体积明显增大,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P28图) 回忆、思考、想象 利用学生的经验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思考 [得出结论]给学生正确的结论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 [投影]P29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图片 观察思、考、讨论 利用图片对宏观物质存在状态的解释,直观形象,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 [问题]1、路边的斑斑水渍为什么会消失? 2、烧开了水之后,揭开锅盖,有什么现象?如何解释? 思考、交流 帮助学生理解加快分子运动需要吸收能量(包括加热、风能等),分子获得的能量还会散发给环境。 [指导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活动天地»,并进行交流共享。 回答有关问题,交流。 3 为以后讲解化学变化中分子的改变打好基础。 [在线测试] 练习 一、 水的天然循环 [活动天地]认识水的天然循环 阅读,分析,交流 阐明了水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二、 水的人工净化 [活动探究]净化黄泥水(附:探究活动内容) 实验探究 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探究课题:净化黄泥水 探究目标:1、了解吸附、沉淀、过滤、消毒、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学习过滤操作技能。 提出问题:1、给你一瓶浑浊的黄泥水,你怎样把它净化,使之可以饮用? 2、自然界中的水都是纯水吗? 收集资料:小东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 (1)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 过滤 ;活性炭的作用是 吸附作用 . (2)净化后是硬水还是软水?我认为可用 肥皂水 来检验, 泡沫丰富的 是软水,泡沫少有浮渣 的是硬水。 (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我采取 蒸馏或煮沸 的方法。 做出假设:常见的水的净化方法中,净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 、 。 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分别把约100ml的两份黄泥水注入烧杯1和烧杯2中,把烧杯1放在实验桌上静置;在烧杯2中加入明矾粉,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静置。 烧杯1: 烧杯2: 2、做好一个过滤器,完成对烧杯1中上层液体的过滤。用滴管吸一滴滤液滴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3、(1)向滤液中滴几滴氯水,用玻璃棒搅拌,然后把滴有该溶液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2)将上面的载玻片放在酒精灯上慢慢加热,待水分消失。 (1) (2) 4、将上步获得的灭菌水加热煮沸、冷凝,将冷凝后的液体滴在载玻片上,再用酒精灯加热蒸干,放到显微镜下观察。 分析归纳:结合净化黄泥水的活动经验和自来水厂加工自来水的原理,分析下列杂质的去除方法。 杂质种类 除去杂质的方法 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3 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 微生物 可溶性杂质 交流与反思:(1)以上处理黄泥水的步骤有哪些? (2)每一步的作用是什么? (3)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 ①滤纸边缘要 (填高于或低于)漏斗边缘,滤纸与漏斗内壁要紧贴,不留气泡。 ②漏斗末端应 。 ③液体应沿 注入漏斗中,液面要 (填高于或低于)滤纸边缘。 知识应用: 1、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其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取水 B、过滤 C、吸附 D、消毒 2、在实验室过滤除去废水中的固体杂质,所需的玻璃仪器有: 、 、 3、有一种含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氯化钠、碳酸钠,还具有一些臭味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的成分非常复杂,为了便于讨论,已将其组成做了简化),将其经去渣、去臭处理后转化为厕所的清洗用水。问: (1)采用 操作,可除去污水中的碎菜叶、碎塑料薄膜与泥沙? (2)用 可除去污水中的臭味? (3)把生活污水回收处理,进行再利用的目的是 、 。 3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