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学案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学案1

‎ ‎ 第一节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知识归纳 ‎1.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都存在 ,不同物质微粒间的空隙 。在固体、液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 ,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 。所以,气体通常比较容易被 ,固体和液体 。‎ 答案:空隙 不同 较小 较大 压缩 很难被压缩 ‎ ‎2.高锰酸钾是一种 色固体,取一小颗粒的高锰酸钾放人5 mL水中,会看到溶液变成 色,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答案:紫黑色 紫红色 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构成高锰酸钾的微粒被分散到水中 ‎3.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将某些深颜色的衣服和浅颜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洗,很可能会使浅颜色的衣服染上深颜色。这其中的原因是 。‎ 答案:微粒在不断运动 ‎4.将50 mL的酒精与50 mL的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这是因为 ‎ ‎ 。‎ 答案:微粒之间存在空隙,酒精微粒分散到水的空隙中 ‎5.取2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往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人。内装 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其中的原因是(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 答案:空气 微粒之间存在空隙,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液体、固体间的空隙要大得多 ‎6.物质的微粒性是指:(1)所有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 构成的;(2)微粒是在 的,并且温度越高, ;(3)微粒之间存在 ,在固体、液体中,微粒之间的距离 ,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 。‎ 答案:微粒 不断运动 运动越剧烈 间隙 较小 较大 ‎7.请你将下列日常生活现象与其相应的原理用连线连接。‎ ‎⑴热胀冷缩 a微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⑵花香四溢 b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⑶食物腐败 c发生化学变化,微粒种类发生改变 ‎⑷空气看不见、摸不着 d微粒之间存在间隙 答案:⑴d ⑵a ⑶c ⑷b 方法研习 ‎1.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所有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的微粒构成的 B.同种微粒的性质不同 C.发生物理变化时,微粒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D.微粒之间是紧密排列的,没有空隙 ‎2.“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最能说明化学知识中的 ( C )‎ 5‎ ‎ ‎ A.微粒都很小 B.微粒之间存在间隙 C.微粒在不断运动 D.微粒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3.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汽中都存在碘的微粒,馒头遇到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气都能变成蓝色。这一实验事实说明了 ( D )‎ A.微粒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B.微粒之间存在间隙 C.微粒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D.微粒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4.下列现象既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又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C )‎ A.人在花园中能嗅到花的香气 B.湿衣服经晾晒变干 C.固态碘受热变为蒸汽 D.空气受压体积变小 ‎5.夏天,给自行车轮胎充气时,不要充得太足,其原因是 ( C )‎ A.温度升高,构成气体的微粒体积增大 B.构成气体的微粒之间的空隙太大,使轮胎爆炸 C.车轮摩擦时会产生热量,使气体的微粒间间隙更大,造成气体体积膨胀而爆炸 D.夏天温度高,使空气中可能含有的可燃性气体因达到着火点而发生爆炸 ‎6.下列现象不能反映出构成物质的微粒所具有的性质的是 ( D )‎ A.酒精灯不盖灯帽其中的酒精会减少 B.将糖放入水中糖不见了,水却变甜 C.衣柜里卫生球消失了仍可闻到其气味 D.敲击玻璃,玻璃会变成碎片 ‎7.0℃的水继续冷却,结成冰后,水的微粒间的间隙 ( B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不能确定 ‎8.下列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都属于是化学变化的是 ( C )‎ A.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 B.汽油挥发,动物的呼吸作用.‎ C.剩饭变馊,铁锅生锈 D.玻璃破碎,西瓜榨成汁 ‎9.为了预防疾病,常喷洒某些药水对环境进行消毒杀菌,这时往往会闻到一些特殊的气味。这种现象说明 ( D )‎ A.微粒的质量很小 B.微粒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C.微粒间有一定的间隙 D.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10.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C )‎ A.洁净的空气 B.碘酒 C.碳酸氢铵 D.河水 ‎11.利用微粒的知识解释:‎ ‎(1)湿衣服晾在太阳下容易干,是因为 ;‎ ‎(2)在很远的地方可以闻到花的香味,这是因为 ;‎ ‎(3)可以将大量的氧气压缩到一定体积的蓝色钢瓶中,是因为 ;‎ ‎(4)一滴水中的微粒个数由10亿人来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3万年才能数完,这是因为 ;‎ ‎(5)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说明 ;‎ ‎(6)糖块放进一杯水里,整杯水都有了甜味,说明 。‎ 5‎ ‎ ‎ 答案:⑴水的微粒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⑵花的微粒在不断运动 ‎⑶氧气的微粒间存在间隙,气体间隙较大 ‎⑷水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很小的微粒构成的 ‎⑸水的微粒间存在间隙,温度上升,间隙增大 ‎⑹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12.如图3–1所示,上瓶盛的是空气,下瓶盛的是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当抽出玻璃片后,会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扩散到上瓶,同时下瓶颜色逐渐 ,最后,上、下两瓶颜色 。此现象说明 。当两瓶气体混合后微粒 (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答案:变浅 相同 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运动 继续 ‎13.请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 ‎(1)氢气球升空到一定高度会爆炸,火药在一定条件下也会爆炸,他们有什么不同? ‎ ‎ ‎ ‎ 。‎ ‎(2)打开酒精瓶,会嗅到一股特殊的气味,为什么? ‎ ‎ 。‎ ‎(3)有时向冷的玻璃杯中倒开水,玻璃杯会破碎,为什么? ‎ ‎ 。‎ ‎(4)白糖放到水中后逐渐会消失,为什么? ‎ ‎ 。‎ 答案:⑴氢气球爆炸是因为上升至高空后,外界的大气压强减小,气体的微粒间隙逐渐增大,最终无法承受压力,而使气球爆炸,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过程;而火药爆炸则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变化,在有限的空间内产生了大量的热和气体,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过程。‎ ‎⑵微粒在不断运动,酒精易挥发,打开瓶盖后,构成酒精的微粒扩散到空气中 ‎⑶微粒间存在间隙,温度升高,间隙增大。向冷的玻璃杯中倒开水,使玻璃的温度骤然升高,构成玻璃杯的微粒之间的间隙骤然增大而无法承受,从而使之破裂。‎ ‎⑷‎ 5‎ ‎ ‎ 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白糖放入水中后,白糖微粒就被分散到水的间隙中。‎ 拓展探究 ‎1.水煮沸时水蒸气为什么会将壶盖顶开?‎ 答案:微粒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水煮沸时,使构成水蒸气的微粒运动变得很剧烈,足以将壶盖顶开。‎ ‎2.酒精擦在手臂上,感觉十分凉爽,试解释其中的原因。‎ 答案:微粒在不断运动,酒精具有挥发性,气化的过程中需要热量,酒精由液体变为气体扩散到空气的过程中,从手臂上吸收热量,从而使人感觉到十分凉爽。‎ ‎3.长期堆放煤球的地面泥土为什么会变成黑色?‎ 答案:微粒在不断运动,构成煤球的微粒扩散到了地面上,使泥土变黑。‎ ‎4.某同学在家做如图3–2所示实验: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 mL水,在容器外壁划一条线,然后向水中放人一块蔗糖,再在容器外壁沿液面划一条水平线,在原来那条线的 (填“上方”或“下方”)。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液面比原来水平线 (填“上升”或“降低”)了。通过这一现象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 。‎ 答案:上方 降低 构成蔗糖的微粒扩散到水中,使总体积变小 ‎5.如图3–3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就趋于一致(两种气体不发生反应),而B中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观察、对比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有:‎ 5‎ ‎ ‎ ‎⑴ ;‎ ‎⑵ 。‎ 答案:⑴微粒在不断运动 ⑵二氧化氮密度比氢气大 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