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2018年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1.(2分)“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材料描述的是(  )‎ A.分封制的推行 B.百家争鸣 ‎ C.管仲改革 D.商鞅变法 ‎2.(2分)如图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孔子和儒家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图中出现甲、乙所示状况分别与什么现象有关?(  )‎ A.百家争鸣,焚书坑儒 B.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 C.百家争鸣,独尊儒术 D.焚书坑儒,八股取士 ‎3.(2分)从如图的“人口迁徙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 B.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 C.中原人民大量迁往江南 ‎ 第30页(共30页)‎ D.北方民族大量迁住中原 ‎4.(2分)下列能大致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 C. D.‎ ‎5.(2分)秦始皇“设郡县”;孝文帝“采汉制”;明太祖“废丞相”;清雍正“以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历代帝王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为了促进民族的融合交流 ‎ B.为了保证统治的长治久安 ‎ C.为了预防官员的贪污腐败 ‎ D.为了彰显皇帝的特权地位 ‎6.(2分)围绕“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这一主题,老师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要求同学们辨析改错。请你指出有几处错误?(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7.(2分)同学们学习了《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发现两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有许多相似之 处,下面哪一项不是它们的相似之处(  )‎ 第30页(共30页)‎ A.赔款 B.开放通商口岸 ‎ C.割地 D.允许开设工厂 ‎8.(2分)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探索中的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为(  )‎ ‎①“民主”“科学”②三民主义 ③变法图强 ④“自强”“求富”‎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②③ D.④②③①‎ ‎9.(2分)某校举办“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图片展。下列图片反映的事件中,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是(  )‎ A. 中共一大 B. 南昌起义 ‎ C. 井冈山会师 D. 遵义会议 ‎10.(2分)仔细阅读下表,它反映的是(  )‎ 时间 指挥者 规模 战绩 ‎1940年8﹣12月 彭德怀 八路军投入105个团 毙伤日伪军25000多人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第30页(共30页)‎ ‎11.(3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汇总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结构合理调整 B.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 C.资本投入迅猛增加 D.列强暂时放松侵华 ‎12.(3分)在学习和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要对众多的历史事件、历史要素进行关联分析。下列史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①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②抗美援朝﹣﹣人民政权巩固 ‎③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大跃进运动﹣﹣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3分)“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  )‎ A.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 ‎ B.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 ‎ C.1972年,中日建交 ‎ D.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14.(3分)下列重大发明与发明者的关联,不正确的是(  )‎ A.哈格里夫斯﹣﹣珍妮机 ‎ 第30页(共30页)‎ B.莱特兄弟﹣﹣火车机车 ‎ C.卡尔•本茨﹣﹣汽车 ‎ D.爱迪生﹣﹣碳丝灯泡 ‎15.(3分)与“突发事件”、“枪声”、“第一次世界大战”等信息相关的是(  )‎ A.来克星顿枪声 B.萨拉热窝事件 ‎ C.凡尔登战役 D.德国闪击波兰 ‎16.(3分)“外部世界的封锁包围和军事压力,国内的粮食危机和政治叛乱,促使苏维埃政权采用新的方式来发展经济。只有这样,才能巩固政权,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此,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新的方式”是(  )‎ A.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实行新经济政策 ‎ C.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 D.推行农业集体化 ‎17.(3分)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不属于这两次会议的相似点的是(  )‎ 第30页(共30页)‎ A.帝国主义大国操纵会议 ‎ B.侵犯中国主权,损害中国利益 ‎ C.建立了战后的世界统治新秩序 ‎ D.促进了世界的长久和平 ‎18.(3分)如表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部分经济数据统计,导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 份 工人周平均工资 失 业 率 ‎1933年 ‎16.73美元 ‎24.9%‎ ‎1935年 ‎20.13美元 ‎20.1%‎ A.经济大危机的破坏 B.罗斯福新政的实行 ‎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新经济时代的到来 ‎19.(3分)某同学以“冷战局面的形成”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以下是他选取的部分素材,其中不适合这个学习主题的是(  )‎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稿 ‎ B.杜鲁门在1947年国会的演说稿 ‎ C.北约和华约对峙示意图 ‎ D.《联合国家宣言》文件 ‎20.(3分)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图是一位学生的读书笔记,据此判断该学生学习的历史内容是(  )‎ 第30页(共30页)‎ A.经济危机下的变局 B.第三次科技革命成因 ‎ C.世界经济集团描述 D.经济全球化趋向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 ‎21.(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一天下,蠲(免除)索虏鲜卑之虐,以启唐二百余年承平之运……‎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除材料一所述措施外,隋朝还有哪两项举措也“启唐二百余年承平之运”?‎ 材料二:太宗富有天下,贵为天子,功业皆其所自致,而能俯首抑意,听拂逆之辞(逆耳之言)于畴昔所恶(厌恶)之臣。呜呼!此其所以致贞观之治……‎ ‎﹣﹣(南宋)陆九渊 ‎(2)对于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陆九渊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材料三:‎ 第30页(共30页)‎ ‎(3)请写出材料三中与唐玄宗有关的图片及其所反映的史实。唐朝时期在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上采取怎样的政策?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隋唐时期的社会特点。‎ ‎22.(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8年,是十九大后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过去的40年中,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 ‎(1)40年前,哪一历史事件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材料二:表一 商河县主要农作物生产情况统计表 ‎ 年份 ‎1978‎ ‎1981‎ ‎1986‎ 小麦 单产(公斤)‎ ‎1575‎ ‎2528‎ ‎4096‎ 总产(吨)‎ ‎55470‎ ‎74915‎ ‎169480‎ 第30页(共30页)‎ 玉米 单产(公斤)‎ ‎1800‎ ‎3184‎ ‎4670‎ 总产(吨)‎ ‎50920‎ ‎85447‎ ‎128800‎ 棉花 单产(公斤)‎ ‎165‎ ‎505‎ ‎976‎ 总产(吨)‎ ‎2006‎ ‎11246‎ ‎21750‎ ‎(2)表一中,商河县主要农作物生产状况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由表二来看,中国的对外开放在如何起步的?到20世纪末,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材料三 有人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建立起新中国的毛泽东,让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而挽救了社会主义的邓小平为中国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复兴之路》解说词)。当前,中国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又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华民族即将迎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3)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道路和经济体制两方面说明“邓小平为中国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这条“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3.(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30页(共30页)‎ 材料一 文艺复兴对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沿海地区的影响是航海……到了这个时候,欧洲人的眼界不再只向内看了,不再只向欧洲这一个区域里看,要往外看,向海洋看。葡萄牙和西班牙是先行者,很快荷兰跟上来,英国跟上来,法国也跟了上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哪两个历史事件促进了“欧洲人”“眼界”和“区域”的开阔?‎ 材料二 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英、法、美三国分别颁布了什么文件?其中,英、美两国“权利”得以“诉求”或“人权”得以“伸张”的表现是什么?英、法、美三国革命的“最大的公约数”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要求?‎ 材料三:1763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成为全球主人”的原因。‎ 第30页(共30页)‎ ‎2018年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1.(2分)“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材料描述的是(  )‎ A.分封制的推行 B.百家争鸣 ‎ C.管仲改革 D.商鞅变法 ‎【分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就是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奖励耕战。‎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商鞅变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分)如图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孔子和儒家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图中出现甲、乙所示状况分别与什么现象有关?(  )‎ A.百家争鸣,焚书坑儒 B.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 C.百家争鸣,独尊儒术 D.焚书坑儒,八股取士 ‎【分析】‎ 第30页(共30页)‎ 本题考查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知道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解答】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图中出现甲、乙所示状况分别与焚书坑儒,独尊儒术有关。‎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3.(2分)从如图的“人口迁徙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 B.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 C.中原人民大量迁往江南 ‎ D.北方民族大量迁住中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如图的“人口迁徙示意图”,反应了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北方各族迁往中原,中原汉族迁往江南,依据课本知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躲避北方的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他们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发展。所以C是正确的选项。‎ 故选:C。‎ 第30页(共30页)‎ ‎【点评】本题考查了江南地区的开发,考核了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4.(2分)下列能大致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 C. D.‎ ‎【分析】本题考查辽、宋、西夏并立和金与南宋对峙的相关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南宋建立时,辽已经灭亡,所以A、B和D排除掉,南宋、金、西夏处于并立时期。‎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建议学生区分辽、宋、西夏并立和金与南宋对峙的形势。‎ ‎5.(2分)秦始皇“设郡县”;孝文帝“采汉制”;明太祖“废丞相”;清雍正“以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历代帝王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为了促进民族的融合交流 ‎ B.为了保证统治的长治久安 ‎ C.为了预防官员的贪污腐败 ‎ D.为了彰显皇帝的特权地位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清朝君主君权强化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第30页(共30页)‎ ‎【解答】秦始皇“设郡县”;孝文帝“采汉制”;明太祖“废丞相”;清雍正“以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这些帝王采取的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巩固统治,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ACD只突出体现了其中的一个方面。‎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清朝君主君权强化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2分)围绕“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这一主题,老师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要求同学们辨析改错。请你指出有几处错误?(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明清时期我国开始受到外来侵略,说明我国封建社会已经处于衰落阶段。‎ ‎【解答】卡片中的史实,有四处错误: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地中海沿岸,因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并设台湾府,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间是1662年,不是1661年,台湾府是清政府设置的,不是郑成功设置;闭关锁国政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不正确,闭关锁国本地基本社会的发展,使清朝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判断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准确识记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相关知识。‎ ‎7.(2分)同学们学习了《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发现两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有许多相似之 处,下面哪一项不是它们的相似之处(  )‎ 第30页(共30页)‎ A.赔款 B.开放通商口岸 ‎ C.割地 D.允许开设工厂 ‎【分析】本题以“《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为切入点,考查的是这两个条约的内容。‎ ‎【解答】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偿英国2100万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后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所以不是《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的相似之处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故选:D。‎ ‎【点评】本题以“《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为线索,考查学生对这两个条约的内容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记忆“《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另外教育学生落后就要挨打,国富民强才能御敌。教育学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8.(2分)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探索中的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为(  )‎ ‎①“民主”“科学”②三民主义 ③变法图强 ④“自强”“求富”‎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②③ D.④②③①‎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相关知识。‎ ‎【解答】①“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②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③变法图强是维新变法的思想;‎ 第30页(共30页)‎ ‎④“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根据我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运动,可知先后顺序是④③②①。‎ 故选:B。‎ ‎【点评】熟练掌握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难度中等。‎ ‎9.(2分)某校举办“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图片展。下列图片反映的事件中,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是(  )‎ A. 中共一大 B. 南昌起义 ‎ C. 井冈山会师 D. 遵义会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一大的内容。题干的关键词是“开天辟地”。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解答】A.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B.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共独立领导革命的开始;‎ C.井冈山会师,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D.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30页(共30页)‎ 故选:A。‎ ‎【点评】知道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0.(2分)仔细阅读下表,它反映的是(  )‎ 时间 指挥者 规模 战绩 ‎1940年8﹣12月 彭德怀 八路军投入105个团 毙伤日伪军25000多人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分析】本题考查了百团大战的相关史实。‎ ‎【解答】根据题干表格给出的时间、地点、指挥者、规模、战绩等可知它反映的是百团大战。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本发起大规模进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百团大战的相关史实。‎ ‎11.(3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汇总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结构合理调整 B.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 C.资本投入迅猛增加 D.列强暂时放松侵华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在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利润的刺激下,我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民族工业萌芽。‎ ‎【解答】‎ 第30页(共30页)‎ 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个时间可知当时“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的主要原因是列强暂时放松侵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12.(3分)在学习和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要对众多的历史事件、历史要素进行关联分析。下列史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①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②抗美援朝﹣﹣人民政权巩固 ‎③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大跃进运动﹣﹣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新中国成立、大跃进运动等史实,识记相关内容。‎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初步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大跃进运动破坏了生产力。故④对应错误,①②③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对应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对一五计划等内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3.(3分)“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  )‎ A.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 ‎ B.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 ‎ C.1972年,中日建交 ‎ D.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第30页(共30页)‎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答】题干材料中的“联合国”在“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指的是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在美国反对的情况下,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需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抓住关键点大胆联想。‎ ‎14.(3分)下列重大发明与发明者的关联,不正确的是(  )‎ A.哈格里夫斯﹣﹣珍妮机 ‎ B.莱特兄弟﹣﹣火车机车 ‎ C.卡尔•本茨﹣﹣汽车 ‎ D.爱迪生﹣﹣碳丝灯泡 第30页(共30页)‎ ‎【分析】本题以重大发明与发明者的关联为切入点,考查第一次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答】莱特兄弟的发明了飞机,火车机车是史蒂芬孙的发明,因此B发明与发明者关联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以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5.(3分)与“突发事件”、“枪声”、“第一次世界大战”等信息相关的是(  )‎ A.来克星顿枪声 B.萨拉热窝事件 ‎ C.凡尔登战役 D.德国闪击波兰 ‎【分析】此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阅读题文给出的信息“突发事件”、“枪声”、“第一次世界大战”可知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选项中A和D不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容排除,C凡尔登战役与题意要求“突发事件”、“枪声”不符,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结合地图了解萨拉热窝的地理位置,分析恐怖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理解当今恐怖主义危害人类,这已是一个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16.(3分)“外部世界的封锁包围和军事压力,国内的粮食危机和政治叛乱,促使苏维埃政权采用新的方式来发展经济。只有这样,才能巩固政权,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此,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新的方式”是(  )‎ A.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实行新经济政策 ‎ C.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 D.推行农业集体化 第30页(共30页)‎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经济政策的知识点,应把握新经济政策的有关知识。‎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外部世界的封锁包围和军事压力,国内的粮食危机和政治叛乱,促使苏维埃政权采用新的方式来发展经济。”结合所学知识:苏俄建立后,外有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国内有反动势力的叛乱,同时苏俄国内又出现了粮食危机,针对这种情况,1921年,列宁领导苏俄人们实行了新经济政策,以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新经济政策的有关内容。‎ ‎17.(3分)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不属于这两次会议的相似点的是(  )‎ A.帝国主义大国操纵会议 ‎ B.侵犯中国主权,损害中国利益 ‎ C.建立了战后的世界统治新秩序 ‎ D.促进了世界的长久和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知识点。‎ ‎【解答】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相似点”,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由英法美三国操纵,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把原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损害了中国的利益;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华盛顿会议于1921年召开,签订了《九国公约》等条约,使中国又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损害中国的利益;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统治的秩序。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但不可能根除,也不能维持世界的长久和平。‎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 第30页(共30页)‎ ‎18.(3分)如表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部分经济数据统计,导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 份 工人周平均工资 失 业 率 ‎1933年 ‎16.73美元 ‎24.9%‎ ‎1935年 ‎20.13美元 ‎20.1%‎ A.经济大危机的破坏 B.罗斯福新政的实行 ‎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新经济时代的到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应重点掌握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解答】通过提炼题干中的信息可发现,该事件发生在20世纪三十年代,该事件的实行提高了工人的工资,降低了社会失业率,由此可判断为罗斯福新政的实施。经济大危机使企业破产、工人失业;马歇尔计划于1947年提出;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是在20世纪90年代。依据题干关键信息“20世纪30年代”“美国”“失业率变化表格”判断罗斯福新政的实行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把罗斯福新政措施、经济危机、马歇尔计划和新经济时代联系起来进行考查,要注意区分四者对失业率的不同影响。‎ ‎19.(3分)某同学以“冷战局面的形成”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以下是他选取的部分素材,其中不适合这个学习主题的是(  )‎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稿 ‎ B.杜鲁门在1947年国会的演说稿 ‎ C.北约和华约对峙示意图 ‎ D.《联合国家宣言》文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冷战。‎ 第30页(共30页)‎ ‎【解答】A.1946年丘吉尔访问美国时,发表了以“铁幕”一词闻名的反共反苏演说,主张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最先发出冷战信号。‎ B.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故B项适合。‎ C.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北约组织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华约组织在冷战中互相对峙,是冷战的主要表现。‎ D.《联合国家宣言》是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的宣言。宣言表示赞成《大西洋宪章》,并决心共同战败德、意、日法西斯侵略,不到侵略国无条件投降,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经与苏联磋商并告知有关国家后,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此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此项内容发生在冷战之前,与冷战无关。‎ 故选:D。‎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冷战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20.(3分)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图是一位学生的读书笔记,据此判断该学生学习的历史内容是(  )‎ A.经济危机下的变局 B.第三次科技革命成因 ‎ C.世界经济集团描述 D.经济全球化趋向 ‎【分析】本题以构建知识结构为依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 第30页(共30页)‎ 由学生的读书笔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学习的历史内容是经济全球化趋向。随着新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交通与交往手段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国际资本流动加剧,全球性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和区域性经济集团(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及跨国公司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 ‎21.(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一天下,蠲(免除)索虏鲜卑之虐,以启唐二百余年承平之运……‎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除材料一所述措施外,隋朝还有哪两项举措也“启唐二百余年承平之运”?‎ 材料二:太宗富有天下,贵为天子,功业皆其所自致,而能俯首抑意,听拂逆之辞(逆耳之言)于畴昔所恶(厌恶)之臣。呜呼!此其所以致贞观之治……‎ ‎﹣﹣(南宋)陆九渊 ‎(2)对于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陆九渊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材料三:‎ 第30页(共30页)‎ ‎(3)请写出材料三中与唐玄宗有关的图片及其所反映的史实。唐朝时期在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上采取怎样的政策?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隋唐时期的社会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一“隋一天下,蠲(免除)索虏鲜卑之虐,以启唐二百余年承平之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还采取了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开凿大运河等措施,为唐朝200多年的繁荣局面奠定了基础。‎ ‎(2)据材料二“太宗富有天下,贵为天子,功业皆其所自致,而能俯首抑意,听拂逆之辞(逆耳之言)于畴昔所恶(厌恶)之臣。呜呼!此其所以致贞观之治……”可知,陆九渊认为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唐太宗个人才能、虚心纳谏,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唐太宗虚心纳谏、重要贤能、知人善任,另一方面隋朝创立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也为唐朝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30页(共30页)‎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前期的年号是开元,故图一反映的是开元盛世;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图3反映的是鉴真东渡;唐朝时期在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各民族一视同仁;唐朝在对外关系上实行开放的政策,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综合上述材料可知,隋唐时期的社会特点是繁荣和开放。‎ 故答案为:‎ ‎(1)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开凿大运河。‎ ‎(2)不同意;一方面是唐太宗虚心纳谏、重要贤能、知人善任,另一方面隋朝创立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也为唐朝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3)图一:开元盛世;图三:鉴真东渡;开明和开放;繁荣和开放。‎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2.(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8年,是十九大后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过去的40年中,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 ‎(1)40年前,哪一历史事件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材料二:表一 商河县主要农作物生产情况统计表 ‎ 年份 ‎1978‎ ‎1981‎ ‎1986‎ 小麦 单产(公斤)‎ ‎1575‎ ‎2528‎ ‎4096‎ 总产(吨)‎ ‎55470‎ ‎74915‎ ‎169480‎ 玉米 单产(公斤)‎ ‎1800‎ ‎3184‎ ‎4670‎ 总产(吨)‎ ‎50920‎ ‎85447‎ ‎128800‎ 第30页(共30页)‎ 棉花 单产(公斤)‎ ‎165‎ ‎505‎ ‎976‎ 总产(吨)‎ ‎2006‎ ‎11246‎ ‎21750‎ ‎(2)表一中,商河县主要农作物生产状况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由表二来看,中国的对外开放在如何起步的?到20世纪末,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材料三 有人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建立起新中国的毛泽东,让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而挽救了社会主义的邓小平为中国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复兴之路》解说词)。当前,中国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又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华民族即将迎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3)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道路和经济体制两方面说明“邓小平为中国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这条“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1)由材料一“2018年,是十九大后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过去的40年中,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可知,40年前,即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第30页(共30页)‎ ‎(2)表一中,商河县主要农作物生产状况得益于家族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由表二来看,中国的对外开放首先是创立了经济特区。我国1980年,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后来,我国的对外开放地区逐渐扩大,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条“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最后一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故答案为:‎ ‎(1)十一届三中全会。‎ ‎(2)家族联产承包责任制;创立了经济特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理论;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 ‎23.(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对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沿海地区的影响是航海……到了这个时候,欧洲人的眼界不再只向内看了,不再只向欧洲这一个区域里看,要往外看,向海洋看。葡萄牙和西班牙是先行者,很快荷兰跟上来,英国跟上来,法国也跟了上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哪两个历史事件促进了“欧洲人”“眼界”和“区域”的开阔?‎ 第30页(共30页)‎ 材料二 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英、法、美三国分别颁布了什么文件?其中,英、美两国“权利”得以“诉求”或“人权”得以“伸张”的表现是什么?英、法、美三国革命的“最大的公约数”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要求?‎ 材料三:1763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成为全球主人”的原因。‎ ‎【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一“文艺复兴对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沿海地区的影响是航海……到了这个时候,欧洲人的眼界不再只向内看了,不再只向欧洲这一个区域里看,要往外看,向海洋看。葡萄牙和西班牙是先行者,很快荷兰跟上来,英国跟上来,法国也跟了上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促进了“欧洲人”“眼界”的开阔,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人”“区域”的开阔。‎ 第30页(共30页)‎ ‎(2)据材料二“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英、法、美三国分别颁布了《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独立宣言》;英国“权利”得以“诉求”的表现是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美国“人权”得以“伸张”的表现是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英、法、美三国革命的“最大的公约数”体现了当时自由、平等、民主的时代要求。‎ ‎(3)据材料三“1763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成为全球主人”的原因有资产阶级统治确立;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殖民扩张;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传播等。‎ 故答案为:‎ ‎(1)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 ‎(2)《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独立宣言》;英国: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美国: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当时自由、平等、民主。‎ ‎(3)资产阶级统治确立;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殖民扩张;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传播等。‎ ‎【点评】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7 7:11:07;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30页(共30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