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主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第02课时碳和碳的氧化物课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主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第02课时碳和碳的氧化物课件

第 2 课时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 考试要求 】 1. 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C) 2. 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C) 3. 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B) 4. 了解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B) 5. 了解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B) 碳和碳的氧化物 碳单质 碳的氧化物 知识体系 物理性质及用途 化学性质及用途 CO CO 2 硬 深灰 铅笔芯 60 个碳原子 排列方式 C+O 2 CO 2 2C+O 2 2CO C+2CuO 2Cu+CO 2 ↑ 2Fe 2 O 3 +3C 4Fe+3CO 2 略小 难 2CO+O 2 2CO 2 3CO+Fe 2 O 3 3CO 2 +2Fe 无色 无味 大 能 干冰 人工降雨 分子构成 灯火试验 供给呼吸 CaCO 3 CaO+CO 2 ↑ O 2 CO 2 CO 2 CH 4 化石燃料 清洁燃料 重点梳理 1.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化学性质 倾倒实验 与水反应 与碱溶液反应 实验装置 (续表) 化学性质 倾倒实验 与水反应 与碱溶液反应 实验现象 ①     的蜡烛先熄灭 ,   ②     的 蜡烛后熄灭   紫色 石蕊溶液 ③      , 加热后溶液由红色变 ④     Ca(OH) 2 溶液 ⑤      ; 试管内液面都上升 ,NaOH 溶液液面高于 Ca(OH) 2 溶液   上层 下层 变红色 紫色 变浑浊 (续表) 化学性质 倾倒实验 与水反应 与碱溶液反应 实验结论 CO 2 不 ⑥      也不 ⑦        ; 密度比空气 ⑧     ( 物理性质 )   CO 2 能与水反应生成 ⑨      ; ⑩_________ 能 使石蕊溶液变 ⑪    ; 碳酸 ⑫         , 受热易分解   CO 2 与碱溶液能发生反应 ,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CO 2 的效果 ⑬ _____________________ 支持燃烧 燃烧 大 碳酸 红 化学性质不稳定 比氢氧化钙溶液好 碳酸 (续表) 化学性质 倾倒实验 与水反应 与碱溶液反应 化学 方程式 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H 2 CO 3 H 2 O+CO 2 ↑ 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途 灭火 生活 中制碳酸饮料  检验 CO 2 ; 鸡蛋的保鲜 ; 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 CO 2 CO 2 +Ca(OH) 2 CaCO 3 ↓ +H 2 O CO 2 +2NaOH Na 2 CO 3 +H 2 O H 2 O+CO 2 H 2 CO 3 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实验药品 大理石 ( 或石灰石 ) 、 ⑰         A. 不用碳酸钠的原因 : 粉末状的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时 , 接触面积大 , 反应速率太快 , 不利于气体的收集 B. 不用浓盐酸的原因 : 浓盐酸有挥发性 , 会导致制取的 CO 2 中混有 HCl 气体 C. 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 稀硫酸与大理石 ( 或石灰石 ) 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 ( 或石灰石 ) 的表面 , 阻止了反应的继续进行 反应原理 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稀盐酸 CaCO 3 +2HCl CaCl 2 +H 2 O+CO 2 ↑ (续表) 发生装置 固液不加热型 安装简单 便于 添加液体 药品 可 控制液体 流速 可 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收集装置   (植物油的作用 :可避免CO 2 与水接触,减小测量误差) (续表) 操作步骤 连接仪器 ;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 装入药品 ( 先装大理石 , 再加入稀盐酸 ); 收集气体 验满方法 将 ⑲               , 若观察 到 ⑳        , 说明 CO 2 已收集满   检验方法 将 产生的气体通入 ㉑         中 , ㉒             , 则证明收集到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瓶口 木条熄灭 澄清石灰水 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转化、鉴别与除杂 方法 涉及化学方程式 转化 CO 转化为 CO 2 CO 燃烧 2CO+O 2 2CO 2 CO 还原氧化铜 CO+CuO Cu+CO 2 CO 2 转化为 CO 通过灼热碳层 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 2 +C 2CO (续表) 方法 涉及化学方程式 鉴别 CO 和 CO 2 通入澄清石灰水 Ca(OH) 2 +CO 2 CaCO 3 ↓ +H 2 O 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CO 2 +H 2 O H 2 CO 3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 Cu+CO 2 (续表) 方法 涉及化学方程式 除杂 CO 混有 CO 2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 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灼热的炭粉 CO 2 +C 2CO CO 2 混有 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 Cu+CO 2 2NaOH+CO 2 Na 2 CO 3 +H 2 O 易错判断 1. 金刚石、石墨和 C 60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 其相互转化属于物理变化 (    ) 2. 由于金刚石、石墨、 C 60 的碳原子构成不同 , 因此化学性质差异大 (    ) 3. 木炭和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 , 吸附性属于化学性质 (    ) 4. 在常温下 , 碳的化学性质活泼 , 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    ) 5. 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 升华吸热 , 可用作制冷剂 (    ) 6. CO 2 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 因此 CO 2 显酸性 (    ) 7. 实验室可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    ) 8. 用浓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 CO 2 , 会导致氯化氢气体混入 CO 2 中 , 造成气体不纯 (    ) × × × × × × √ √ 9. 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 可在室内放一盆水 (    ) 10. 为检测一氧化碳浓度可做灯火试验 (    ) × × 化学方程式网络构建 图 2-1 考向一 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 6 年 6 考) 1. [2019 · 河北 ] 理化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冰箱中放入活性炭除异味 , 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2. [2016 · 河北 ] 现有维生素 、 金刚石和碳酸氢钠 , 其中可用来切割玻璃的是       。   3. [2014 · 河北 ] 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小明家新装修的房间中放有几包活性炭 , 其目的是                。   吸附 金刚石 吸附有害气体 ( 或吸附甲醛 ) 4. 拓展 下列有关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碳单质 , 而 C 60 可以表示一个 C 60 分子 , 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 由于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 所以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差异都很大 C. 金刚石、石墨和 C 60 是不同的物质 , 因此完全燃烧产物不同 D. 活性炭疏松多孔 , 具有吸附性 , 因此常用于吸附毒气、红糖脱色、冰箱除味、水的净化等 [ 答案 ] D [ 解析 ] 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 只含有一种元素 , 属于碳单质 , 而 C 60 是由分子构成的 , 每个 C 60 分子由 60 个碳原子构成 ,C 60 可以表示一个 C 60 分子 ,C 60 中只含有一种元素 , 所以也属于碳单质 ; 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 所以两者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 但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 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 金刚石、石墨和 C 60 都由碳元素组成 , 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 5. 拓展 下列有关碳单质、无定形碳的化学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 , 是因为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 木炭燃烧的产物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碳单质可以和 CO 2 、 O 2 、 CuO 、 CO 等发生反应 D. 碳的可燃性可用于取暖、做饭 , 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 答案 ] D [ 解析 ] 常温下 , 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 碳单质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 , 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碳单质可以和 CO 2 、 O 2 、 CuO 反应 , 但不能和 CO 反应。 考向二  CO2 和 CO 的性质和用途 ( 6 年 5 考) 6. [2012 · 河北 ] 如图 2-2 所示 , 在蒸馏烧瓶内加适量石灰石和稀盐酸 , 经检验产生的气体充满烧瓶时 , 将一气球紧套在瓶口 , 气球逐渐胀大。然后打开弹簧夹 , 将注射器内的 NaOH 溶液注入烧瓶并振荡 , 气球逐渐缩小并被吸入烧瓶内。 图 2-2 (1) 检验产生的气体充满烧瓶的操作是            。    [ 答案 ] (1)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烧瓶口 [ 解析 ] (1)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 检验其是否充满烧瓶的操作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烧瓶口 , 若木条熄灭 , 则已收集满。 6. [2012 · 河北 ] 如图 2-2 所示 , 在蒸馏烧瓶内加适量石灰石和稀盐酸 , 经检验产生的气体充满烧瓶时 , 将一气球紧套在瓶口 , 气球逐渐胀大。然后打开弹簧夹 , 将注射器内的 NaOH 溶液注入烧瓶并振荡 , 气球逐渐缩小并被吸入烧瓶内。 (2) 气球被吸入烧瓶是由于 NaOH 溶液与瓶内的气体反应 , 使瓶内气压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答案 ] (2) 小于外界大气压  2NaOH+CO 2 Na 2 CO 3 + H 2 O [ 解析 ] (2) 向瓶内加入 NaOH 溶液并振荡后 ,NaOH 溶液与瓶内的二氧化碳气体反应 , 瓶内气压减小 , 使气球逐渐缩小并被吸入烧瓶内。 图 2-2 7. 拓展 比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对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比较错误的是 (    ) A. 组成 : 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物理性质 :CO 2 可溶于水、 CO 难溶于水 C. 化学性质 :CO 2 、 CO 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用途 : 二氧化碳用来制碳酸饮料 ; 一氧化碳气体可作燃料 [ 答案 ] C [ 解析 ]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O 2 能溶于水、 CO 难溶于水 ;CO 2 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 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 可用来制碳酸饮料 , 一氧化碳气体具有可燃性 , 可作燃料。 8. 拓展 [2019 · 石家庄长安二模 ] 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 , 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 2-3, 通常情况下 , 甲为固态单质 , 乙、丙为两种气体 , 且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 每个乙的分子中含有 14 个质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丙能产生温室效应 B.①②④ 三个转化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 C.③ 的转化只能通过和氧气反应来实现 D. 乙和丙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 图 2-3 [ 答案 ] C [ 解析 ] 由乙为气体 , 每个乙分子中含有 14 个质子 , 得出乙为一氧化碳。甲为固体单质 , 所以甲为碳 , 综合得出丙为二氧化碳 , 二氧化碳会产生温室效应 ;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可以实现 ① 的转化 ,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以实现 ② 的转化 , 碳和二氧化碳高温条件下反应可以实现 ④ 的转化 , 所以 ①②④ 三个反应中都有共同的反应物碳 ; 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也可以实现 ③ 的转化 ;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 二者分子构成不同 , 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9. 拓展 依据图 2-4 回答问题。 (1)A 中 , 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 , 现象 :               ,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①            ,②            。   图 2-4 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 也不支持燃烧 9. 拓展 依据图 2-4 回答问题。 (2)B 中 , 将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立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 , 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液面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图 2-4 试管内液面上升且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被消耗 , 试管内气压减小 Ca(OH) 2 +CO 2 CaCO 3 ↓ +H 2 O 9. 拓展 依据图 2-4 回答问题。 (3)C 图是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 X 与 Y 分别是     、        。   图 2-4 [ 答案 ] (3)CO 2  干燥的含石蕊的滤纸  [ 解析 ] (3) 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中需要通过控制在有水和无水条件下 , 对比观察含石蕊的滤纸的颜色的变化 , 所以实验中 X 与 Y 分别是 CO 2 和干燥的含石蕊的滤纸。 10. 拓展 [2019 · 石家庄一模 ] 某兴趣小组同学对 CO 和 CO 2 两种常见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 Ⅰ. 实验室制取 CO 2 时 , 大理石的形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 1: 取等纯度、等质量的块状和粉末状大理石 , 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 , 实验过程中生成气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 情况如图 2-5 所示。 (1) 分析图中     ( 填序号 ) 点 , 可得出“块状 大理石与稀盐酸的反应速率较慢”的结论。   A.ac B.ab C.be D.bd 图 2-5 B 10. 拓展 [2019 · 石家庄一模 ] 某兴趣小组同学对 CO 和 CO 2 两种常见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 Ⅰ. 实验室制取 CO 2 时 , 大理石的形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 1: 取等纯度、等质量的块状和粉末状大理石 , 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 , 实验过程中生成气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 情况如图 2-5 所示。 (2)e 点表达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图 2-5 等纯度、等质量的块状和粉末状大理石 , 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 , 生成气体的体积相同 ( 合理即可 ) 10. 拓展 [2019 · 石家庄一模 ] 某兴趣小组同学对 CO 和 CO 2 两种常见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 Ⅱ. 验证 CO 和 CO 2 的化学性质 实验 2: 小组同学按照图 2-6 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 ,K 1 、 K 2 均关闭 ; 实验开始后 , 打开 K 2 , 当装置 C 中溶液变浑浊时 , 立即关闭 K 2 , 打开 K 1 , 观察到装置 B 中溶液始终无明显变化。 (1)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 A 中          , 证明 CO 有 还原性。   图 2-6 黑色固体变红 (2) “装置 C 中溶液变浑浊”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取少量反应后装置 B 中的溶液于试管中 , 加入足量稀盐酸 , 观察到         。据此 , 小组同学得出“ CO 2 能与碱溶液反应”的结论。 (3) 装置 B 、 C 都能有效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 其中装置 B 中可观察到气球胀大 , 装置 C 中与之相关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图 2-6 Ca(OH) 2 +CO 2 CaCO 3 ↓ +H 2 O 有气泡产生 瓶中液面下降 , 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10. 拓展 [2019 · 石家庄一模 ] 某兴趣小组同学对 CO 和 CO 2 两种常见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 Ⅲ. 探究装置 B 中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实验 3: 小红取实验 2 结束后装置 B 中的溶液少许 , 先向其中加入足量的 BaCl 2 溶液 , 然后滴入酚酞溶液 ,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得出“装置 B 中的氢氧化钠有剩余”的结论。 加入足量 BaCl 2 溶液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除尽溶液中的碳酸钠 , 防止干扰氢氧化钠的检验 图 2-6 考向三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 6 年 3 考) 11. [2018 · 河北 ] 图 2-7 中仪器 a 的名称是      ; 该装置作为气体发生装置对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的要求是               。   图 2-7 锥形瓶 反应物是固体 ( 或液体 ) 和液体 , 反应不用加热 12. [2015 · 河北 ] 图 2-8 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实验时若向试管中加入的盐酸过多 , 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   液体溢出试管 图 2-8 13. 拓展 [2019 · 淄博改编 ] 以下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下列仪器名称 :a       , b   。   (2) 检验 D 装置的气密性 : 按图连接装 置 , 先         , 再加水至长颈 漏斗下端形成一段水柱 , 静置 , 若观察 到             , 说明气 密性良好。   锥形瓶 图 2-9 分液漏斗 夹紧弹簧夹 长颈漏斗内水柱不下降 13. 拓展 [2019 · 淄博改编 ] 以下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 , 请回答下列问题。 (3) 向 F 中加入块状固体药品时 , 为避 免打破锥形瓶 , 应将锥形瓶      , 再放入固体药品 , 添加盐酸时 , 将稀 盐酸从       ( 填仪器名称 ) 加 入锥形瓶至             。     横放 图 2-9 长颈漏斗 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 13. 拓展 [2019 · 淄博改编 ] 以下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 , 请回答下列问题。 (4) 小明同学用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 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 欲使反应平 稳进行 , 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 填 字母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若用 B 装置 , 用足量的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持续得到二氧化碳气体 , 需要增加的 操作是   ( 提示 : 硫酸钙微溶于水 ) 。 C 图 2-9 CaCO 3 将大理石研成粉末 +2HCl CaCl 2 +H 2 O+CO 2 ↑ 13. 拓展 [2019 · 淄博改编 ] 以下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 , 请回答下列问题。 (5) 装置 D 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6) 若用 E 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 则二氧化 碳应从     ( 填“ c ”或“ d ” ) 口通入 , 若实验过程中收集的气体不纯净 , 分析 可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写出一条即可 ) 。   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图 2-9 c 盐酸浓度太大 ( 合理即可 ) 13. 拓展 [2019 · 淄博改编 ] 以下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 , 请回答下列问题。 (7) 若用装置 G 收集 CO 2 , 要测量生成 的 CO 2 气体的体积 , 其中在水面上放 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油上 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 ________ ( 填“有”或“无” ) 明显影响。 图 2-9 防止 CO 2 溶于水 , 且与水发生反应 无 考向四 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 6 年 1 考) 14. 拓展 [2019 · 云南 ] “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民心 , 下列做法或认识与之不相符的是 (    ) A. 在空旷的地方焚烧大量的废旧塑料 B. 鼓励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C. 购物时提倡用布袋等环保袋代替塑料袋 D. 植树造林 [ 答案 ] A   [ 解析 ] 用焚烧的方法处理废旧塑料 , 会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 , 污染空气。 15. 拓展 [2018 · 潍坊 ] 如图 2-10 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 (X 为 H 2 CO 3 ,Y 为 C 6 H 12 O 6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图 Ⅰ 中的转化 1 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B. 图 Ⅱ 中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 C.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 , 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 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图 2-10 [ 答案 ] A   [ 解析 ] CO 2 和 H 2 O 反应生成 H 2 CO 3 , 不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 故 A 说法错误。 题型链接 1. 如图 2-11 所示的四个图像 , 分别对应四种过程 , 其中正确的是 (    ) A.① 等体积、等浓度的过氧化氢 溶液制取氧气 B.② 向等质量且足量的碳酸钙中 分别加入等质量、不同浓度的稀 盐酸 C.③ 等质量碳酸钙分别与等体积、 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 足量 ) 反应 D.④ 高温煅烧石灰石 C 图 2-11 2. 据图 2-12 回答问题。 (1) 用甲装置制取气体 , 装置气密性良好 , 却没有收集到所需气体 , 原因可能是                 , 实验室用石灰石和浓盐酸在甲装置中制取二氧化碳 , 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   (2) 乙图是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 该实验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酒精灯网罩的作用是   。   图 2-12 长颈漏斗下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 集中火焰 , 提高温度 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 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 2. 据图 2-12 回答问题。 (3) 丙图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     ( 填“能”或“不能” )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图 2-12 气球变大 不能 2NaOH+CO 2 Na 2 CO 3 +H 2 O 3.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 2-13, 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 D 与 E 的组成元素相同 ,B 、 D 、 E 在通常状况下是气体 ,G 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F 和 G 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 ,M 是一种黑色固体粉末。 请完成下列问题。 (1) 写出物质 A 的化学式 :      。   (2) 物质 M 在反应 ① 中所起的作用 是        。   (3) 反应 ③ 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4) 写出反应 ② 的化学方程式 :              。   (5) 写出物质 F 生成 G 的化学方程式 :                  。   图 2-13 [ 答案 ] (1)H 2 O 2   (2) 催化作用  (3) 化合反应  (4)3CO+Fe 2 O 3 2Fe+3CO 2 (5)Ca(OH) 2 +CO 2 CaCO 3 ↓ +H 2 O [ 解析 ] (1)A 是过氧化氢 , 化学式为 H 2 O 2 。 (2)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 ,M 是二氧化锰 , 因此 ,M 在反应 ① 中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3) 反应 ③ 是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 属于化合反应。 (4) 反应 ② 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O+Fe 2 O 3 2Fe+3CO 2 。 (5)F 是氢氧化钙 ,G 是碳酸钙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 2 +CO 2 CaCO 3 ↓ +H 2 O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