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1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九年级物理全册 10
《机械能》 ◆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用动画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最后,教材给出了机械能的概念。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能:物体能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2)知道什么是动能、势能及影响大小的因素。 (3)知道动能和势能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4)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机械能的学习,体会自然界存在不同形式的能量,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2.让学生经历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探究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 6 难点:学生设计完成探究试验 ◆ 课前准备 ◆ 实验器材:动能演示器,滚摆,弓箭、重锤、细沙坑、、视频资料、PPT等。 ◆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实验导入,建立能的初步概念) 真实故事:1962年11月在美国马里兰州上空,一架正在飞行的子爵号飞机正在飞行,迎面飞来一群天鹅,避开已来不及,相撞后飞机发生了坠毁,机上17人全部遇难。 问:小小的天鹅怎么会对飞机产生这么大的破坏力呢?(具有能量。) 展示图片:行驶的汽车、流动的水和飞行的子弹具不具有能量? 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运动) 展示图片:图一中的小球是由于运动对木块做功而具有了能。 图二中的重锤是由于被举高对木桩做功而具有了能。 图三中的弓是由于弹性形变对箭做功而具有了能。 观察对比:思考三者都能对外做功,但是做功(具有能)的原因相同吗? 总结: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就表示物体具有了能量,简称能。 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物体具有的能量就越多,因此人们常用做功多少来衡量物体能量的大小。 新课讲授: 6 (一)动能 <1>提出问题: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对比前后两个实验,思考一下,钢球是由于什么原因而具有的能量?怎样才能使木块被推的更远呢? <2>学生分析得到动能是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影响动能的因素可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怎样才能使木块被推的更远呢?)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如下图) A、小球从不同高度滚下,会有什么不同现象? B、不同质量的小球从同样高度滚下,会有什么不同现象? <3>结论:(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动能的影响因素: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具有的动能就越多。 (二)重力势能 <1>提出问题:静止在高山上的石块它由于什么原因具有能量?如何使举高的铅球落到沙坑,砸出的坑更深? <2>学生分析得到重力势能是由于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可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如何使举高的铅球落到沙坑,砸出的坑更深?)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如下图) A、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下落,会发生什么不同现象? 6 B、不同一小球从相同高度下落,会发生什么不同现象? <3>总结:(1)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2)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多。 (三)弹性势能 <1>提出问题:拉长的橡皮筋能将纸弹弹出,(演示)它是由于什么原因而具有的能量?怎样才能使纸弹弹的更远? <2>学生分析得到弹性势能的定义(给学生讲一下弹性形变)影响弹性势能的因素可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怎样才能使纸弹弹的更远?)寻找方法。为加深印象可补充一个实验将两个性质相同弹簧,压缩到不同的长度。先后将拉紧弹簧的绳烧断,两次砝码被弹起的高度不同。弹簧压得越紧,放松时它做的功越多,表示它的弹性势能越大。 <3>总结:(1)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2)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形变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多。 (四)机械能 <1>让学生分析在桌面上滚动的钢球具有什么能?通过分析得知滚动的钢球既有动能,又有势能。 板书:动能和势能的和称为机械能。 6 <2>做单摆和滚摆实验,学生确定滚摆(或单摆)在运动过程中何处动能最大,何处势能最大分析动能和势能是如何转化的。(可从它们的影响因素来分析)并让学生列举其它动、势能转化的例子。 <3>提出问题:动能和势能间相互转化有什么规律? <4>通过课本图10-7单摆实验进行探究,让单摆第一次由最高点滚下,上升后还能大体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再继续观察,单摆每次上升的高度逐渐减小。让学生尝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5>总结:(1)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机械能和其它形式的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四、课堂小结 (1)知识: 定义 动能 影响因素 能量 机械能 (相互转化,总量不变) (单位:焦J) 定义 重力势能 势能 影响因素 定义 弹性势能 影响因素 (2)方法:控制变量法 6 ◆ 教学反思 略 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