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拓展阅读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拓展阅读新人教版

第11课《醉翁亭记》拓展阅读 ‎ 下面的文言短篇也使用了多种修辞。请试着写下来,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喜雨亭记(节选)‎ ‎◎苏 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①,以名其子。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 余至扶风②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③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④。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⑤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 【注释】①叔孙胜狄:叔孙得臣打败狄人。②扶风:地名,即凤翔府。③雨麦:空中麦落如雨。④有年:丰年。⑤忭(biàn):欢欣。‎ ‎《喜雨亭记》(节选)‎ ‎ ①比喻:雨麦于岐山之阳。译文:在岐山的南面空中像下雨一样落下麦子。②排比:A.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译文:周公得禾,便以《嘉禾》作他著作的篇名;汉武帝得鼎,便以元鼎作他年号的名称;叔孙得臣打败狄人侨如,便以“侨如”作他儿子的名字。B.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译文:官吏在衙门相互庆贺,商人在市场相互歌和,农民在田野相互欢庆。③对偶: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译文:忧伤的人因此而高兴,患病的人因此而痊愈。‎ ‎ 【译文】‎ ‎ 这座亭子以雨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古人有喜事,就用喜事给事物命名,表示不忘。周公得禾,便以《嘉禾》作他著作的篇名;汉武帝得鼎,便以元鼎作他年号的名称;叔孙得臣打败狄人侨如,便以“侨如”作他儿子的名字。喜庆虽有大小不同,表示不忘的用意却是一样的。‎ ‎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营建官邸。在厅堂北面筑了一座亭子,而在南面凿了一口池塘,引水种树,作为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空中像下雨一样落下麦子,占卜后以为是丰年之兆。接着是整月不下雨,百姓很着急。到了三月乙卯日下雨了,甲子日又下雨,百姓还是感到不满足;丁卯那天天降大雨,下了三天才停。官吏在衙门相互庆贺,商人在市场相互歌和,农民在田头相互欢庆,担忧的人为之高兴,患病的人为之痊愈,而我的亭子恰巧也在这时建成。‎ 晚游六桥①待月记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②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③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 【注释】①六桥:西湖苏堤上的六座桥。②罗纨:这里是指穿罗纨制作的衣服的人。③夕舂:夕阳。‎ ‎ 【我读我思】‎ ‎ 本文写景有何特点?通过写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案 ‎ 用词典雅,语言生动,给读者无限的美感;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及寄情山水的愿望。‎ ‎ ‎ 4‎ ‎ 【译文】西湖从断桥到苏堤一带,绿柳迎风飘浮如绿烟,桃花盛开如红雾,弥漫二十多里。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带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穿着各色丝织品的富裕的游客很多,比堤畔的草还多,真是艳丽极了。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容颜,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所述说呢!‎ 欧阳修的这篇小短文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诲学说 ‎◎欧阳修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①。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②,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③,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④哉?‎ ‎ 【注释】①知道:懂得道理。②常德:指固有的特点、本性。常,固定。③因物则迁:由于受外界影响而改变。迁,变化。④念:思考。‎ ‎ 答案 ‎ 学习至关重要。‎ ‎ 【译文】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由于受外界的影响而改变。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 ‎ 丰乐亭记(节选)‎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且读且思】‎ 从《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种高尚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 四个字加以概括。‎ 答案 与民同乐 这是一篇具体记述龙门胜迹及特点的游记,描写了龙门的奇险和巧夺天工的建筑。读完全文后,想一想贯串全文的是怎样一种气概呢。‎ 游龙门记(节选)‎ 出河津县西郭门,西北三十里,抵龙门①下。东西皆层峦危峰,横出天汉②。大河③自西北山峡中来,至是,山断河出,两壁俨立④相望。神禹⑤疏凿之劳,于此为大。 ‎ 由东南麓穴岩构木⑥,浮虚架水为栈道,盘曲而上。濒⑦河有宽平地,可二三亩,多石少土。中有禹庙,宫曰“明德”,制极宏丽。进谒庭下,悚肃⑧思德者久之。庭多青松奇木,枝叶疏密交荫,皮干苍劲,形状毅然。‎ 宫门西南,一石峰危出半流⑨。步石蹬,登绝顶。顶有临思阁,以风高不可木,甃甓⑩为之。倚阁门俯视,大河奔湍,三面触激,石峰疑若摇振。北顾巨峡,丹崖翠壁,生云走雾,开合晦明,倏忽万变。西则连山宛宛而去;东视大山巍然与天浮。南望洪涛漫流,石洲沙渚,高原缺岸,烟村雾树,风帆浪舸,渺然出没。盖天下之奇观也。‎ ‎【注释】①龙门:在山西河津县西北。黄河由北向南流到这里,两岸峭壁对峙如门。②‎ 4‎ 天汉:这里指天空。③大河:黄河。④俨立:齐齐整整地立着。⑤神禹:大禹。⑥穴岩构木:在岩石上凿开山壁架设木桩。⑦濒:靠近。⑧悚肃:恭敬。⑨半流:河流中间。⑩甃甓:砖壁。‎ 答案 贯串全文的是一种敬畏赞叹 参考译文:‎ 出河津县西门,往西北走三十里,就到达龙门山山脚下。东西两边都是重叠的山冈和高峻的山峰,横排着直插云霄。黄河从西北方的山峡里流过来,到了这儿,山峰断裂,河水流出,两岸的陡壁齐齐整整地立着。伟大的夏禹(大禹)疏导开凿的功劳,在这儿显得最大。‎ 从东南山脚起,在岩石上凿开山壁架设木桩,在河水上面凌空修建了一条栈道,弯弯曲曲盘山而上。(到了上面)靠黄河边有块开阔平坦的地面,大约两三亩,石头多泥土少。上面建有禹庙,宫名叫“明德”,它的规模十分壮丽。到院子里拜见禹帝,恭敬地(站在那里)追思(大禹的)功德,站了很久很久。院子里种了很多青松奇树,枝叶或疏或密,相互交结成荫,树皮、树干苍老挺直,形象很坚毅的样子。‎ 明德宫西南面有一座石头山峰,高高地突出在黄河水流中间。踏着石头台阶,登上了顶峰。顶峰上有座临思阁,因为山高风大不能架设木材,全部用砖头砌成。从阁门口向下看,黄河激流翻滚,向三面冲击振荡,石峰仿佛摇动振荡。向北看,巨大的峡谷,有的山崖朱红,有的岸壁青翠,云水翻腾,雾气飞动,云雾分开时明朗,闭合时阴暗,瞬息万变(一会儿工夫千变万化)。向西看,连绵不断的山峰蜿蜒着延伸开去。向东看,大山巍峨,浮在半空。向南看,巨浪洪涛,漫漫浊流,石头岛屿和沙滩地,高高的平原,断缺的河岸,烟雾笼罩的村庄和树林,风浪里的帆船,或隐或现,渺渺茫茫。真是天底下少有的景观啊!‎ 游小盘谷记 ‎ 江宁府城,其西北包卢龙山而止。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唯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不可穷。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 ‎ 熟五斗米顷,行抵寺,曰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寺傍有草径甚微,南出之,乃坠大谷。四山皆大桂树,随山陂陀。其状若仰大盂,空响内贮,謦欬①不得他逸;寂寥无声,而耳听常满。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 ‎ 由寺北行,至卢龙山,其中阬谷洼隆,若井灶龈腭之状。或曰:“遗老所避兵者②,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③,皆当其地。”‎ ‎ 日且暮,乃登山循城而归。暝色下积,月光布其上。俯视万影摩荡,若鱼龙起伏波浪中。诸人皆曰:“此万竹蔽天处也。所谓小盘谷,殆近之矣。”‎ ‎ 同游者,侯振廷舅氏、管君异之、马君湘帆、欧生岳庵、弟念勤,凡六人。‎ ‎ 【注释】①謦欬:咳嗽。轻曰謦,重曰欬。②遗老所避兵者:清兵南下时,明朝遗民逃往深山避兵之处。③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茅庵,草屋;团瓢,圆形草屋。三十六、七十二,形容其多。‎ ‎ 【读后思考】‎ ‎ 1.从全文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这篇游记的? ‎ ‎ 2.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 (1)为什么“謦欬不得他逸;寂寥无声,而耳听常满”?‎ ‎ (2)找出文中描写竹子的比喻句。‎ 答案 ‎ 1.时间顺序。‎ 4‎ ‎ 2.(1)四山皆大桂树,随山陂陀。其状若仰大盂,空响内贮。(2)俯视万影摩荡,若鱼龙起伏波浪中。‎ ‎ 【参考译文】江宁府城,它的西北面被卢龙山包围而止。我曾经去探访过小盘谷,到了那里,当地有的人却说没有这地方。但见万竹蔽天,歧路很多,曲折广狭却相同,顺路寻求也见不到尽头。忽听得犬吠声,急忙赶去,终不见人。‎ ‎ 约摸走了可以煮熟五斗米的时间,到一寺院,叫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种桂树为职业。寺旁有一条小小草径,向南一伸,便下垂到大谷。四面山上都是大桂树,山沿崖倾斜,形状像大钵仰天,空响积贮其中,咳嗽之声也不能泄散;在寂寥无声中,耳边却常常听到嗡嗡嗡的声音。深潭中的积水,一直贯注到山脚。‎ ‎ 从寺院朝北走,走到卢龙山,山中的坑谷凹凹凸凸,像井灶那样高低相接。有人说:“这是明代遗老避兵火之地,所谓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该是在这里。”‎ ‎ 到了傍晚,于是登山循城而归。这时暮色低垂,月光遍布其上。低头看去,只见万影荡漾,像鱼龙起伏于波浪中。同行的人都说:“这是万竹蔽天的地方呀。所谓小盘谷,大概快到了吧。”‎ ‎ 同游的人,有舅父侯振廷,朋友管异之、马湘帆,学生欧岳庵,弟弟念勤,连我共六人。‎ 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