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九上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公开课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九上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公开课教案

《定风波》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及写作背景。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分析词人的形象,领会词人旷达的胸襟。 教学重难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分析词人的形象,领会词人旷达的胸襟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作者及作品介绍 二、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三、 译读: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 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要去听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诗长啸,一边缓步而行。拄竹杖、穿草鞋,轻便胜过骑马, 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我微微感到一 些寒冷,抬头看,山头上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望方才风吹雨落的地方,归去,既没有风雨,也无所 谓放晴。 四、 赏读 1、上阙中,苏轼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雨? 明确:泰然自若、洒脱乐观 2、作者雨过天晴后,本应欣喜,但作者反应如何?由此可见他对“天晴”的什么心态? 明确:反应: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心态:不因雨天而悲,不因天晴而喜 3 小结词的内容:上阙:写作者冒雨徐行时泰然处之、洒脱乐观的心态。 下阙:写天晴后的景色和作者面对天晴不悲不喜的心境。 4、结合词人的经历,分析文中“风雨”和“天晴”的含义。 “风雨”既指词人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指几乎置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 “天晴”既指天气晴朗,又指政治风波过去后的顺境。 5、总结:本文通过对出行遇雨这一件小事的描写,表达了词人笑对人生风雨、淡看世间荣 辱的旷达情怀。 五、再读,要求:在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的基础上,读出情感。 六、拓展: (原文)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