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初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复习:议论文阅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初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复习:议论文阅读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初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复习:议论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人生有涯,事业无疆。怎样才能利用有涯的人生岁月,在无疆的事业中纵横驰骋成为英雄呢?聪明的犹太人有一句名言:借别人的鞋子比打赤脚跑得快!他们在世界多个领域一直都是领跑者,占尽了先机和风流。因为他们懂得: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仅靠自己的单打独斗,也许自食其力不成问题,但若想获得突破性的发展,恐怕就力不从心了。所以,唯有善借者,才能从平凡走向卓越,从贫穷走向富贵,从卑微走向伟大。‎ ‎②丹尼尔•洛维洛是美国有名的亿万富翁。其实,他孤身奋斗拼搏到了近4岁的时候还是个穷人,成为船主的梦想还是镜花水月,前途一片暗淡。然而,有一天他突然来了灵感:何不借银行的钱筑自己的梦呢?当时正有一艘旧货船出售,他成功地说服了一家银行,以这艘旧货船作抵押贷款,买下后将之改为油轮包租出去。随后,他又到银行借到另一笔贷款,买了第二艘货船,将之改成油轮出租。几年之后,他靠“借”拥有了自己的船队;也是靠整个“借”字,他获得了滚雪球式的发展,最终登上了世界船王的宝座。丹尼尔以“借”来成就自己梦想的智慧,连奥纳西斯和尼亚斯这两位大名鼎鼎的希腊船王也自叹不如。‎ ‎③其实,借的艺术和智慧,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里,可谓花开烂漫,果实累累。先秦时期的荀子就写道:“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的意思便是“借”。纵观世界,我们可以看到,凡是能取得天下者,莫不是善借之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应该是刘邦。一个白手起家的亭长,最终登上了皇位,之后他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刘邦正是借助这三人超凡卓绝的智慧,最终取得了天下,“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试想:仅靠刘邦一人之力,他是项羽的对手吗?而此三子虽为人中豪杰,但若不借助刘邦宏伟远大的理想抱负、宽广如海的气度胸怀和高妙超逸的用人智慧,那么,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很难成就自己的宏业伟绩。‎ ‎④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借薛宝钗之口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人生在世,谁不渴望像丹尼尔那样成就自己的梦想?谁不渴望像刘邦那样铸就辉煌的人生?成功的港湾是美丽的,也是人人向往的。你要善于借助外在的力量,让自己理想的航船到达成功的彼岸。庄子有言:“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意思是说,大鹏鸟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因此,不管你是“借鸡生蛋”,还是“借风腾云”;也歹管你是“借水行舟”,还是“借力打力”;更不管你是“猛虎借山”,还是 ‎“蛟龙借海”,只要你借得巧妙,借得聪明,自然就能借来人生事业的风生水起,借来平生抱负的宏图大展。‎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④自然段中画线的两个问句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4.请为本文中心论点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停下来,做个发现者 张 勇 ‎①李斌先生在文中谈到,大学时老师来北京出差,邀请三两门生去喝茶。老师亲自沏茶、斟茶,并传授洗杯、闻杯、品茶的技巧。临走时老师特别叮嘱:“只有学会停顿,才能发现不同的自己,工作再忙再累,也要给自己留出一点品茶静思的时间。”‎ ‎②忙是一种节奏,是一种标志,也是一种生活。现在社会,何人不忙?何事不忙?生活的逼迫、学习的压力、梦想的追求,常常让人行色匆匆,不肯停下脚步。于是,在努力拼搏的过程中,我们有时候会感到无力、彷徨、孤单。与其在苦难的泥潭中挣扎,不如停下来。‎ ‎③立陶宛有一种螺旋树,这种树在幼年时,长势过快,一味地疯长,顶端的幼芽就显得柔弱,经不起风吹雨打。每到刮风下雨,这些脆弱的幼芽往往不堪一击,几乎全被毁掉。顶芽被毁后,螺旋树就生长出许多侧芽来顶替,这样一来,就渐渐地长成了弯弯扭扭的螺旋树。‎ ‎④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这样才能为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没有人可以精力无限、奔腾不息,忙碌周期与休憩周期相结合才能让生命充满精彩。适度的停顿犹如电影镜头,长短镜头结合在一起,才会形成缤纷多彩的画面;__________。‎ ‎⑤古人在驿道旁边建造亭子,让人们暂时停下疲累的脚步,正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赶路,让人们在“停”中补充体力,增添力量,让人们把后面的路走得更轻松,走得更快捷。“停”是为了更好地走,这是中国古人的智慧在“亭”中的形象体现。‎ ‎⑥“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劳累庸碌之身躯。仁者爱山,智者乐水。面对山之厚重、水之浩渺,难道你就不会有些许感悟吗?洗净铅华的心灵同样可以清丽脱俗、摄人心魄。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现在你需要重新起航。不偶尔停一下,你如何能直挂云帆济沧海呢?不偶尔停一下,你又怎能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美的发现者和欣赏者呢?‎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5.通读全文,说说作者认为“偶尔停下来”会有哪些收获。‎ ‎6.选出下面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当我们行到水穷处时,与其在苦难的泥潭中挣扎,不如停下来,坐看云卷云舒。‎ B.举螺旋树的例子是从正面论证人如果急于求成,不懂得适当的停顿,就会根基不稳,难以承受生活的重压。‎ C.只有学会劳逸结合,在停中补充体力,才能为今后的行路增添力量。中国的“亭”形象地诠释了这一智慧。‎ D.我们要学会放慢脚步,倾听内心的声音,尽情领略生活的美好。‎ ‎7.请在第④段横线上补写一个运用比喻论证的句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的三种姿势 孙绍振 ‎①读书的姿势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躺着读,这是陶渊明所标榜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但是他自己并不一定实行的办法;而大多数文学爱好者就是这样读得,其特点是没有固定的目的,真所谓博览群书。这种读书姿势联系着一种态度,那就是读着玩的,读得顺就读下去,读不顺干脆就睡着了也无所谓。这种读法,是一种休息、消遣,也许还是一种享受。日积月累自然也可以增长知识,丰富精神生活,领悟人生的意义。但是,除非是天赋特别好的个别人,一般人要想迅速有效地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水平,是不可能这样轻松地达到目的的。‎ ‎②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得采取另一种姿势,就是要坐着读。古人讲的“正襟危坐”,不但是一种姿势,而且是一种心境、态度,一种目的。那就是求知的态度,通常我们说求学问,为什么要说“求”呢,那是意味着追求。要追求就得认真、严肃,注意力非常地集中,和躺着相比,这里有强制自己心无旁骛的意味。这是最基本的一种读书方法。大中小学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这种方法。‎ ‎③这种方法的要领是对于书中的每一句乃至每一个字,都一丝不苟反复钻研,甚至背诵。上下左右联系,前后贯通思考,力求全面、准确掌握。正襟危坐的姿势表现出一种精神,那就是钻研,不满足停留在表面上。一般说文字的表面是很完整的,甚至给你一种天衣无缝的感觉。如果你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即使坐着,也可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坐着读的关键是开放心灵,让它像海绵一样吸收书中全盘的精义。古人说的虚怀若谷,大致可以形容这种心灵状态。‎ ‎④这种读书的方法虽然很好,但还不是最好。因为坐着钻研,全盘吸收,就意味着你承认所读的书本是绝对正确的,不包括任何错误的。但是这样囊括绝对真理的书是没有的。任何作品都免不了有某种历史 和个人的局限。毛泽东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一种是已经死了的人,一种是还没有生出来的人。对于书,也可以这样说。坐着钻研的时候,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你的思路是被动的。读书是为了认识世界和人生,而这主要靠你自己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书本只是一种向导和坐标。因而你要主动地用你自己的体验和智慧去检验它,或者用马克思的术语说,“批判”它。这时候,你就用不着虚怀若谷了,你也不用把书上的每一句话都当作天条,在追求真理的时候,任何的自卑感都是多余的。‎ ‎⑤这时,你得改变一下读书的姿势,当然绝对不能躺着读,也不能满足于坐着读,你得站起来,也就是用俯视的姿态,把书上的东西用实际情况去检验,去分析,用你自己的头脑去批判。当你发现书中所说哪怕是有一点与实际不符时,你就要揪住不放,因为这就意味着你的认识有了提高,你已经发现了问题,而发现问题往往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这就是说在这一点上,你已经比书本的作者稍稍高明了一点。这时你当然还要反复思考,但是千万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不要有任何的谦虚,这时候用得上孔夫子一句话,叫做当仁不让。这是一个机遇,你和权威平等了,你在真理面前站起来了。也许你当时还意识不到,但是当你日后回想起来的时候你会感到幸福的,甚至你的脸上会出现无声的微笑。‎ ‎8.通读全文,指出文章题目中“三种姿势”的含义。‎ ‎9.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并简要分析。‎ ‎10.结合下面材料,联系选文,说说你应该采用文中的哪种读书方法。‎ 材料:习近平在(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一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引用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要求“领导干部要同时防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这两种现象”。‎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焕发自省的力量 ‎①“吾日三省吾身”“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古以来,我们的先贤在修身养性、练达自身等方面,都十分重视自省的力量。现实生活中,唯有自省,人才会变得克己谨慎,不断反思审视自身的过失,真正去纠正错误、解决问题,避免小过失发展成大错误。‎ ‎②自省的力量,首先在于可以“____________”。古人云“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极言自省是修身养性、提升境界的重要方法。《世说新语》载,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与蛟、虎并称为“三害”。周处射虎杀蛟三日不见,乡人以为周处死了互相庆贺,周处回来后听到乡邻相庆,才知被乡邻憎恶,乃“有自改意”,由此弃恶从善,“有文思,志存义烈,言必忠信克己”。今天,我们讲自省,对思想、工作、生活点滴及细节子以检视,客观地看待自我,清醒地查找不足,其意义并非止于忏悔,而在于超越自我,促进自我认知、自我完善,不断唤醒善意良知,不断升华人格。‎ ‎③自省的力量,还在于能够“达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桐城六尺巷这一古今佳话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凡事首先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付诸改正的行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事当前,我们首先反省自己的错误,对方多半就会有正向的反应,即便一时没有也报之以宽容,很多问题就会在无形中化解了。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每个人都能唤醒自省意识,焕发自省力量,就会形成向上向善的良性循环,重品行、讲道德、守规矩就会蔚然成风。‎ ‎④“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善于自省的人富有人格魅力,善于自省的民族受到世人敬重。处身现代社会,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反躬自省自身的规则意识、道德品行、言行举止,在自省中知敬畏、受警醒、明方向,我们就将在不断自我约束中实现自我完善,进而共同提升社会文明的水平。‎ ‎11.从下面两个词语中选一个填入第②段空白处,你认为哪一个最恰当?说说理由。‎ A.正己 B.立己 我选__________项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对本文中心论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人,只有能自省,才能做到克己,才能不断反思自身,改正错误。‎ B.善于自省的人才富有人格魅力,善于自省的民族才受世人敬重。‎ C.自省的意义并不止于忏悔,更在于超越自我,促进自我认知、自我完善。‎ D.我们要自省,在不断自我约束中实现自我完善,共同提升社会文明水平。‎ ‎13.下列课文中人物的事例可以作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 A.郑振铎《猫》中的“我” B.《藤野先生》中的“我”‎ C.《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英子 D.《阿长与〈山海经〉》中的“我”‎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圆明园的毁灭 ‎①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②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③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④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⑤1824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三夜,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 附文:‎ ‎①……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寺迹就是圆明园。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从中产生欧洲艺术;一为幻想——从中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集于圈明园。圆明园是规模巨大的幻想的原型,如果幻想也可能有原型的话。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宝岛,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为了建造圆明园,人们经历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后来又经过几世纪的营造,究竟是为谁而建的呢?为人民,因为时光的流逝会使一切都属于全人类所有。艺术大师、诗人、哲学家,他们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亦曾谈到过它,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 ‎②这一奇迹现已荡然无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从他们的行为未看,胜利者也可能是强盗。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真是丰功伟绩,天赐的横财!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他的口袋,另一个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箱子。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 ‎③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另一个叫英国。对他们我要授出裁议,并且谢谢您给了我抗议的机会。统治者犯下的罪行同被统治者是不相干的;政府有时会是强盗,可是人民永远不会。‎ ‎(附文摘自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14.《圆明园的毁灭》写道,圆明园也是世界文化;雨果说的哪句话与这个看法相同?‎ ‎15.请简要分析《圆明园的毁灭》③段与“附文”①段画线句子中修辞方法的作用。‎ ‎16.“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的句子里有“奉命”一词,这个词有何作用?‎ ‎17.《圆明园的毁灭》中写道:“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附文”中也有与之类似的句子。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18.《圆明园的毁灭》与“附文”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六、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人贵立志。立志是事业的起点,也是事业成功的基石。古往今来,能成就大事业者莫不先怀雄心壮志,并且矢志不渝。宋代学者程颢曾说:“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明代学者王阳明也说:“夫学,莫先于立志。”由此可见,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既是指引又是动力,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 ‎②何谓立志、如何立志?答案见仁见智、人言人殊。一些人立志只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这显然过于狭隘和短视,不宜提倡;更多的人在立志时首先考虑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在这个大前提下寻找个人的兴趣点,然后确定志向。这样的立志,既有利于社会进步,又可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与特长,值得大力倡导。‎ ‎③在我国历史上,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大多立有大志。比如,被林则徐誉为“绝世奇才”的左宗棠,很早就怀有“身无半亩,心忧天下”之志。尽管他三次赴京会考皆名落孙山,直到4岁还是一介布衣,但救世济民之心毫不动摇,潜心研究中外舆地军略,后来被人誉为“天才军事领袖”。在抵抗外国侵略方面,他先是抱病、带着棺材前赴西北指挥,在新疆战胜了英国支持的阿古柏军队后,又挫败了沙皇对中国西北的侵略阴谋,捍卫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后来,他在中法战争中坚决抵抗法国侵略,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 ‎④关于立志问题,毛泽东同志在1917年的《致黎锦熙信》中有过深刻论述:“今人所谓立志,如有志为军事家,有志为教育家,乃见前辈之行事及近人之施为,羡其成功,盲从以为己志,乃出于一种模仿性。真欲立志,不能如是容易,必先研究哲学、伦理学,以其所得真理,奉以为己身言动之准,立之为前途之鹄,再择其合于此鹄之事,尽力为之,以为达到之方,始谓之有志也。如此之志,方为真志,而非盲从之志。”这就是说,只有把立志建立在深明哲理的基础上,而不是简单盲从,才能使志向更加高远而切实。 ‎ ‎⑤毛泽东同志不但对如何立志提出了深刻见解,而且为我们如何实现高远志向做出了光辉榜样。他在求学时代,即立志救国救民,“身无半文,心忧天下。”为了救国救民,他在学习上废寝忘食,寻找救国救民真理,最后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为了救国救民,他还利用一切机会开展社会调查。在1917年暑假,他带着一把雨伞、一双草鞋,步行900多里,历时一个多月,走访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县农村,访贫问苦,倾听村民的呼声。同年寒假,又赴浏阳进行调查。1918年至1920年间,为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他利用去北京和上海之便,相继深入河北长辛店、山东泰山和曲阜等地进行社会考查。此外,他还先后多次去萍乡安源煤矿了解工人疾苦,向工人宣传马列主义。这些社会调查为他后来形成依靠工农、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无疑起到了重大作用。通过社会调查,他更加坚定了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的意志。因此,在此后的革命征途中,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毛泽东同志都矢志不渝,最终成为一代伟人。‎ ‎⑥在这个共筑 中国梦的时代,我们要想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首先必须确立高远的志向,为了自己的志向不懈奋斗。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9.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0.选文第三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1.选文第四段与第五段不能调换的原因是什么?‎ ‎22.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代学者程颢和王阳明告诉我们:无论治天下还是学习都要先立志。‎ B.仅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来树立志向是不宜提倡的。‎ C.一个人,只要能立下大志,就一定能为国家民族做出重要贡献。‎ D.左宗棠心忧天下,面对外国侵略,赴西北指挥,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主权。‎ 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善借者赢天下 ‎①人生有涯,事业无疆。怎样才能利用有涯的人生岁月,在无疆的事业中纵横驰骋成为英雄呢?聪明的犹太人有一句名言:借别人的鞋子比打赤脚跑得快!他们在世界多个领域一直都是领跑者,占尽了先机和风流。因为他们懂得: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仅靠自己的单打独斗,也许自食其力不成问题,但若想获得突破性的发展,恐怕就力不从心了。所以,唯有善借者,才能从平凡走向卓越,从贫穷走向富贵,从卑微走向伟大。‎ ‎②丹尼尔•洛维洛是美国有名的亿万富翁。其实,他孤身奋斗拼搏到了近4岁的时候还是个穷人,成为船主的梦想还是镜花水月,前途一片暗淡。然而,有一天他突然来了灵感:何不借银行的钱筑自己的梦呢?当时正有一艘旧货船出售,他成功地说服了一家银行,以这艘旧货船作抵押贷款,买下后将之改为油轮包租出去。随后,他又到银行借到另一笔贷款,买了第二艘货船,将之改成油轮出租。几年之后,他靠“借”拥有了自己的船队;也是靠这个“借”字,他获得了滚雪球式的发展,最终登上了世界船王的宝座。丹尼尔以“借”来成就自己梦想的智慧,连奥纳西斯和尼亚斯这两位大名鼎鼎的希腊船王也自叹不如。‎ ‎③其实,借的艺术和智慧,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里,可谓花开烂漫,果实累累。先秦时期的荀子就写道:“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的意思便是“借”。纵观世界,我们可以看到,凡是能取得天下者,莫不是善借之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应该是刘邦。一个白手起家的亭长,最终登上了皇位,之后他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夫运筹策帷恨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刘邦正是借助这三人超凡卓绝的智慧,最终取得了天下,“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试想:仅靠刘邦一人之力,他是项羽的对 手吗?而此三子虽为人中豪杰,但若不借助刘邦宏伟远大的理想抱负、宽广如海的气度胸怀和高妙超逸的用人智慧,那么,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很难成就自己的宏业伟绩。‎ ‎④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借薛宝钗之口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人生在世,谁不渴望像丹尼尔那样成就自己的梦想?谁不渴望像刘邦那样铸就辉煌的人生?成功的港湾是美丽的,也是人人向往的。你要善于借助外在的力量,让自己理想的航船到达成功的彼岸。庄子有言:“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意思是说,大鹏鸟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因此,不管你是“借鸡生蛋”,还是“借风腾云”;也不管你是“借水行舟”,还是“借力打力”;更不管你是“猛虎借山”,还是“蚊龙借海”,只要你借得巧妙,借得聪明,自然就能借来人生事业的风生水起,借来平生抱负的宏图大展。‎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6期,有改动)‎ ‎2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4.第②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5.第④段中画线的两个问句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26.请为本文中心论点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27.“借”是大学问。结合选文及下列材料,说说你对“善借”二字的理解。‎ ‎(材料一)张先生急于用钱,向地下钱庄借了高利贷,结果落入对方陷牌,差点就家破人亡。‎ ‎(材料二)某企业照搬国外营销模式,意在大展宏图,却因人员素质、市场环境等方面 的问题而卡壳,不仅没有获得预期效益,反而造成巨大浪费 八、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要善于“折叠”自己 陈大笑 ‎①把15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但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15次,厚度竟然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好比白纸一般,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 ‎②“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径。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 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那些不讲科学的蛮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仅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还可能在途中触礁、搁浅。像河流一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挡在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 ‎③“折叠”是生动的重复。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涛声依旧”。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作了不同形态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 ‎④________________。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27%。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叠”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做成不简单,使平凡变成不平凡。正如英国著名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所说:“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 ‎⑤“折叠”是“折磨”的叠加。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爬山越岭,上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成功多是苦难辉煌,成长多为浴火重生。想要前进,最快的脚步是“负重”,因为“挑担子的比散步的走得快”。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就是倒退的开始。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的搏斗,与自我的较量,与自己较劲才能有长进。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敢于到吃劲岗位“淬火”,到艰苦一线“蹲苗”,在事上磨练自己,用时间灌溉自己,多挑战“不可能”才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⑥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解放军报》2018年9月20日,有改动)‎ ‎2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9.第②③④⑤段从四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根据上下文,在第④段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 ‎30.②段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1.请在第③段横线上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参考答案 ‎1.善借者赢天下。‎ ‎2.举例论证,举美国亿万富翁丹尼尔•洛维洛从银行借贷成就自己事业的例子,具体论证“善借者赢天下”‎ 的中心论点,更具有说服力。‎ ‎3.不能。画线句先说丹尼尔因善借成就自己的梦想,后说刘邦因善借铸就辉煌的人生,与第②③段的顺序一致,它们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4.示例:项羽刚愎自用,骄傲自大,不善于借助范增的谋略,被刘邦击败,落得“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的悲剧下场;刘备三顾茅庐,任用诸葛亮联吴伐魏,才有三国鼎立之势;周杰伦因为有方文山为他写歌,他的音乐事业才得以迅速发展,而方文山也因为有周杰伦这样出色的歌手演唱他写的歌曲,他的创作事业才能如日中天。(正、反面事例均可)‎ ‎【解析】‎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善借者赢天下,作者运用举例论证,具体论证“善借者赢天下”的中心论点;然后引用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借薛宝钗之口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引用庄子有言:“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说明只要你借得巧妙,借得聪明,自然就能借来人生事业的风生水起,借来平生抱负的宏图大展。‎ ‎1.本题考查议论文论点的提炼和概括。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统帅。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以下四个地方:一是文章的标题就揭示中心论点;二是在文章的开头点明中心论点;三是在议论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四是在层层深入论述的基础上,在文章的结尾的总结中推出中心论点。结合本文的内容来看,本文的标题即为本文的中心论点:善借者赢天下。‎ ‎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第②段主要举了美国亿万富翁丹尼尔•洛维洛从银行借贷成就自己事业的例子,可以看出用的是举例论证的方法,来论证“善借者赢天下”的中心论点。‎ ‎3.本题考查议论文语段的顺序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观点,一般都为不能,然后分析这几个段落论述了什么,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点明不能调换。结合前后文内容来看,画线句子先说丹尼尔因善成就梦想,后说刘邦因善借铸就辉煌,这二者分别与第②③段的顺序一致,它们是互相对应的关系,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4.本题考查的是补充论据的能力。补充论据需要明确需要论证的观点,然后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选择合适的事例,即可解答。要注意举例语言通顺,论据具体,表述明白。比如我们可举项羽因不善于“借”而最终失败的例子。‎ ‎5.①可以发现不同的自己;②可以使忙碌(周期)与休憩(周期)相结合,让生命更精彩;③可以补充体力,增添力量,让后面的路走得更轻松;④可以成为美的发现者。(谈出其中三点即可)‎ ‎6.B ‎7.(示例1)适度的停顿就像歌曲中有副歌,才会与主歌形成起伏的乐曲变化,使歌曲悦耳动听。‎ ‎(示例2)适度的停顿就如绘画中的留白,是对主题的补充和延伸,也是画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解析】‎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文章罗列了“偶尔停下来”给人带来的收获:第①段通过李斌老师的话语告诉我们“只有学会停顿,才能发现不同的自己”;第③段反面举例,写立陶宛的“螺旋树”一味疯长,不肯停下来,最终“长成了弯弯扭扭的螺旋树”;第④段告诉我们“忙碌周期与休憩周期相结合才能让生命充满精彩”,这两段共同向我们传达了“偶尔停下来”可以使自己劳逸结合,让生命更精彩;第⑤段剖析“亭”的文化意蕴,意在告诉我们“偶尔停下来”,可以补充体力,增添力量,让后面的路走得更轻松;第⑥段使用反问句“面对山之厚重、水之浩渺,难道你就不会有些许感悟吗”,意在告诉我们,“偶尔停下来”,可以成为美的发现者。‎ ‎6.B.“从正面论证”有误。第③段举螺旋树的例子是从反面论证人如果急于求成,不懂得适当的停顿就会根基不稳,难以承受生活的重压。故选B。‎ ‎7.本题考查补写。补写运用比喻论证的句子,首先需要明确此比喻句的本体。结合文意,此处是在论述“适度的停顿”,故此比喻句本体应为“适度的停顿”。之后确定喻体,结合横线处前一句“犹如电影镜头,长短镜头结合在一起,才会形成缤纷多彩的画面”,可以将喻体确定为“绘画中的留白”等。最后阐明“绘画中的留白”对于“画”所起的积极作用即可。‎ ‎8.第一种是躺着读,第二种是坐着读,第三种是站起来读;三者是渐进的逐渐深入的关系。‎ ‎9.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述了“坐着读”书的优点是认真钻研,一丝不苟,缺点是思路被动,全盘吸收。‎ ‎10.站着读,能批判性地接受知识。‎ ‎【解析】‎ ‎8.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可以搜集到读书的三种姿态:“第一种是躺着读”,“另一种姿势,就是要坐着读”,“得站起来,也就是用俯视的姿态”,三种方法是逐渐深入的。据此理解作答。‎ ‎9.此题考查的是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通常考查到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可采用的答题模式是:采用的论证方法+表达效果(具体有力或生动形象)+论证的观点。“坐着读的关键是开放心灵,让它像海绵一样吸收书中全盘的精义”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坐着读”“这种方法的要领是对于书中的每一句乃至每一个字,都一丝不苟反复钻研,甚至背诵”但“你的思路是被动的”。据此作答。‎ ‎10.此题考查的是迁移性理解。材料中习近平主席对读书提出的要求“防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这两种现象”,可见读书应学思结合,要“把书上的东西用实际情况去检验,去分析,用你自己的头脑去批判”,所以应该是第三种“站着读”。据此作答。‎ ‎11.B 本段论述的是,自省不仅能检视自我,改正不足,还能超越自我,升华人格。(大意对即可)‎ ‎12.D ‎13.A ‎【解析】‎ ‎11.本题考查对文段的理解,词义的辨析。“立己达人”语出《论语·雍也》,原文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下段“达人”照应。从两词意思看,“正己”指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立己”还含有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他人的意思。故选B。‎ ‎12.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归纳。据文末的“在自省中知敬畏、受警醒、明方向,我们就将在不断自我约束中实现自我完善,进而共同提升社会文明的水平”归纳即可。本文第②段论述“立己”,第③段论述“达人”,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阐述“自省的力量”之作用,A、B、C三项表述的均是“自省”对个人的影响。故选D。‎ ‎13.本题考查论据的分析。‎ A.《猫》中的“我”通过三次养猫的经历反省自己,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充分论证了“自省”的力量;‎ B.《藤野先生》中的“我”在看电影事件后弃医从文,是觉醒而非“自省”;‎ C.《爸爸的花儿落了》中,英子表现出的是镇定、安静,表现的是成长中需要勇气与承担。也不是谈“自省”;‎ D.《阿长与〈山海经〉》一文重点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达“我”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并不是在谈“自省”;‎ 故选A。‎ ‎14.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 ‎15.③段画线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地描写出置身圆明园中的美好感受,说明圆明园的建筑美:C段画线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论证了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 ‎16.说明焚烧圆明园是有领导、有目的,有指挥的行动。‎ ‎17.揭示了侵略者的贪婪与无耻。‎ ‎18.《圆明园的毁火》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附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解析】‎ ‎14.首先要理解好题干“圆明园也是世界文化”一句的意思。然后通读文章,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答案的相关区域,然后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如可提取“附文”的第1段“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一句作为答案。‎ ‎15.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③段把圆明园的灿烂辉煌的“民族建筑”和“西洋景观”比喻为“‎ 幻想的境界”,写出了人们置身圆明园中的美好感受,突出圆明园的建筑美。“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一句中的“如同月宫似的仙境”,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论证了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突出了圆明园建造艺术的精美绝伦。‎ ‎16.考查语句的作用。首先要读懂题干所给句子的大意,分析这些句子的言外之意。如题干“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一句,还有“附文”中“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他的口袋,另一个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箱子。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等句,无不说明焚烧圆明园是有领导、有目的,有指挥的行动。是法国政府和英国政府所为。有力地说明了“统治者犯下的罪行同被统治者是不相干的;政府有时会是强盗,可是人民永远不会”。‎ ‎17.考查词语的表现力。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奉命”本义:接受命令;遵守命令。“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的“奉命”揭示了英法军人是在政府的指使下犯下的滔天罪行,同时侵略者的贪婪与无耻。‎ ‎18.比较阅读。考查《圆明园的毁灭》与“附文”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之处。《圆明园的毁火》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说明了圆明园当年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无法估量。“附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19.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20.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具体突出地论证了“在我国历史上,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大多立有大志”的观点。‎ ‎21.第④段论述了毛泽东同志对立志提出了深刻见解;第⑤段论述了毛泽东同志为我们如何实现高远志向树立了榜样。这两段与第⑤段首句一一对应,所以不能调换。‎ ‎22.C ‎【解析】‎ ‎19.此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议论文的论题一般出现在文题或文章的首尾段,也有的需要根据文意来概括。 结合本文内容来看,作者着重阐述“立志”的问题,并在首段给出论点,即:“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既是指引又是动力,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点睛:怎样才能准确恰当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呢?一是根据题目来确定该中心论点,文章标题即是中心论点,有些议论文,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论点。二是根据中心论点提出的位置确定。在文章开头确定 中心论点,作者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文章第一句或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由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引出中心论点。在文章结尾确定中心论点,一些议论文,特别是总分式或层层递进式结构的文章,开头提出问题再经过多角度论证,作者往往会在结尾重申中心论点。在文章中间分析论证后推出中心论点。三是根据分论点来确定中心论点。四是根据论证的结构来确定中心论点。五是作者提出的中心论点隐藏在引用的名言警句中。‎ ‎20.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从第三段内容来看,主要举了被林则徐誉为“绝世奇才”的左宗棠的例子,并将他的前后半生的经历进行对比,可见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两种论证方法,来论证文段的首句:“在我国历史上,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大多立有大志”的观点。‎ ‎21.本题考查议论文写作结构的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上下文,看各段分别表述了什么内容,明确这样安排结构的原因。首先文章第四段是写毛泽东对“立志”的深刻见解;第五段则是重点论述毛泽东同志“为我们如何实现高远志向做出了光辉榜样”,正好分别与第五段开头的两句话一一对应,所以不能调换。‎ ‎22.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根据文章末段的话:“我们要想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首先必须确立高远的志向,为了自己的志向不懈奋斗。”我们可以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能立下大志,还要不懈的奋斗,才能为国家民族做出重要贡献。故选C。‎ ‎23.善借者赢天下 ‎24.举例论证,举美国亿万富翁丹尼尔•洛维格从银行借贷成就自己事业的例子,具体论证“善借者赢天下”的中心论点,具有说服力。‎ ‎25.不能。画线句先说丹尼尔因善借成就自己的梦想,后说刘邦因善借铸就辉煌的人生,与第②③段的顺序一致,它们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26.示例:项羽刚愎自用,骄傲自大,不善于借助范增的谋略,被刘邦击败,落得“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的悲剧下场;刘备三顾茅庐,任用诸葛亮联吴伐魏,才有三国鼎立之势;周杰伦因为有方文山为他写歌,他的音乐事业才得以迅速发展,而方文山也因为有周杰伦这样出色的歌手演唱自己写的歌曲,他的创作事业才能如日中天。(正、反面事例均可)‎ ‎27.示例:从文章来看,“善借”就要积极借助外物和他人的力量,并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材料来看,“善借”应当知道,有的东西不能借,如高利贷;有些东西要借得巧妙,借得聪明,不能不顾实际情况而照搬。‎ ‎【解析】‎ ‎23.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第②段主要举了美国亿万富翁丹尼尔•‎ 洛维洛从银行借贷成就自己事业的例子,可以看出用的是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论点。‎ ‎24.此题考查了语言的逻辑顺序。因为本文先后举了丹尼尔因善借成就自己的梦想(第二段),刘邦因善借铸就辉煌的人生(第三段)的例子,这两个句子与它们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25.本题考查的是补充论据的能力。补充论据需要明确需要论证的观点,然后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选择合适的事例,即可解答。要注意举例语言通顺,论据具体,表述明白。比如我们可举项羽因不善于“借”而最终失败的例子。‎ ‎26.此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分析。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谈“善借”二字的理解,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同时也要联系材料,不能顾此失彼,这一点要注意。‎ ‎28.人要要善于“折叠”自己 ‎29.“折叠”是耐心的坚持 ‎30.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通过红军时期的具体事例——四渡赤水,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面对具体情况的灵活应变,迂回前进,来论证本段的分论点,既生动具体,又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 ‎31.达芬奇只所以能成为世界闻名的大画家,就是因为他在无数次的重复“画蛋”中,寻找规律,画出个性,才成就了他“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 ‎【解析】‎ ‎28.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论点的能力。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持的观点、态度,是一个表明是非态度的肯定陈述句。通常不用比喻、否定、反问、设问、疑问等句式。面对此类试题通常从几方面入手:①从题目入手,捕捉文章中心论点;②开头和结尾入手,捕捉文章的“中心句”;③看中间,提炼论点。通读文章我们可以发现题目中明确了论题“要善于“折叠”自己”,然后我们组织成句就是中心论点:人要善于“折叠”自己。据此作答。‎ ‎29.此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概括能力。文段④中“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告诉我们坚持的重要性,然后结合②③⑤段分论点的形式,我们可以概括为:“折叠”是耐心的坚持。据此作答。‎ ‎30.此题考查的是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通常考查到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可采用的答题模式是:采用的论证方法+表达效果(具体有力或生动形象)+论证的观点。②段中列举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运用了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折叠”是智慧的迂回”的观点。据此作答。‎ ‎31‎ ‎.此题考查的是论据的补写。对于事实论据,我们需要选择那些尽人皆知的例子,这样才有说服力。结合这个段落的分论点““折叠”是生动的重复”,我们可以举那些发明家,科学家等在经过反复实践才有所成就的例子。例如:爱迪生、牛顿等。据此作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