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三年2018-2020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1力学单选题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三年2018-2020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1力学单选题含解析

1 专题 01 力学-单选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51 小题) 1.[来源: 2020 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现有一根形变不计、长为 L 的铁条 AB 和两根横截面积相 同、长度分别为La、Lb的铝条 a、b,将铝条 a 叠在铁条 AB 上,并使它们的右端对齐,然后把它们放置 在三角形支架 O 上,AB 水平平衡,此时 OB 的距离恰好为La,如图所示。取下铝条 a 后,将铝条 b 按上 述操作方法使铁条 AB 再次水平平衡,此时 OB 的距离为Lx.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若La < Lb < L,则La < Lx < La+Lb 2 成立 B. 若La < Lb < L,则Lx > La+Lb 2 成立 C. 若Lb < La,La+Lb 2 < Lx < La成立 D. 若Lb < La,则Lx < La+Lb 2 成立 【答案】A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将铝条 a 叠在铁条 AB 上,并使它们的右端对齐,然后把它们放置在三角形 支架 O 上,AB 水平平衡,此时 OB 的距离恰好为La, (1)如下图所示,若La < Lb < L,用铝条 b 替换铝条 a 就相当于在铝条 a 左侧放了一段长为Lb − La、重为Gb − Ga的铝条, 这一段铝条的重心距 B 端的长度为La + Lb−La 2 = La+Lb 2 , 而铁条 AB 和铝条 a 组成的整体的重心在支架原来的位置,距 B 端的长度为La, 要使铁条 AB 水平平衡,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 F2L2可知,支架 O 应移到上述两个重心之间, 2 即La < Lx < La+Lb 2 ,故 A 正确、B 错误; (2)如下图所示,若Lb < La,用铝条 b 替换铝条 a 就相当于从铝条 a 左侧截掉一段长为La − Lb、重为Ga − Gb 的铝条, 也相当于距 B 端Lb + La−Lb 2 = La+Lb 2 处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其大小等于Ga − Gb,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 F2L2可知,要使铁条 AB 水平平衡,支架 O 应向 A 端移动,则Lx > La,故 C 错误; 由Lb < La可知,Lx > La = La+La 2 > La+Lb 2 ,故 D 错误。 故选:A。 首先把原铁条和铝条 a 看做整体,原来水平平衡时整体的重心位于原支点处。 (1)当铝块变长时,将变长部分看成一个增加的物体,然后确定新支点,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出支点 移动的方向,从而得出答案; (2)当铝块变短时,将变短部分看做一个减少的物体,然后确定新支点,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出支点 移动的方向,从而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了杠杆平衡的条件的应用,能把铝条 b 替换铝条 a 看做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一个物体是 关键,这一要求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2.[来源: 2020 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健身者在没有其它辅助的情况下,下列姿势不可能在水平 地面上保持的是(    ) A. B. C. D. 【答案】A 3 【解析】解: A.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人的重力两个力的作用点在重心,但两个力没有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不是一对 平衡力,所以 A 姿势不可能在水平地面上保持,故 A 符合题意; BCD.图中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人的重力两个力的作用点在重心,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 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所以 BCD 姿势可能在水平地面上保持,故 BCD 不符合 题意。 故选:A。 对人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进行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本题考查了平衡力的辨别,抓住四个条件缺一不可是关键。 3.[来源: 2020 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物理试卷]2020 年 4 月 23 日,“雪龙”号考察船圆满完成历时 198 天的南极考察任务,返回上海码头落锚。在铁链拉着铁锚缓慢放入水中时,经历了如图所示三种情况: 图甲中铁锚部分浸入水中;图乙中铁锚完全浸没水中但未触底;图丙中铁锚沉底。三种情况下船身受到 的浮力大小分别为F甲、F乙、F丙,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F甲 = F乙 = F丙 B. F甲 > F乙 = F丙 C. F甲 > F乙 > F丙 D. F甲 < F乙 < F丙 【答案】C 【解析】解:考察船和铁锚为一个整体,考察船和铁锚的总重力为 G, 图甲中铁锚部分浸入水中;考察船和铁锚受力情况是:重力 G、船身受到的浮力F甲、铁锚受到的浮力F浮 1, 由于考察船时处于漂浮状态,根据物体受力平衡可知:F甲 + F浮 1 = G; 所以,F甲 = G − F浮 1; 图乙中铁锚完全浸没水中但未触底;考察船和铁锚受力情况是:重力 G、船身受到的浮力F乙、铁锚受到 的浮力F浮 2, 由于考察船时处于漂浮状态,根据物体受力平衡可知:F乙 + F浮 2 = G; 4 所以,F乙 = G − F浮 2; 图丙中由于铁锚沉底,则铁锚受到支持力的作用,所以,考察船和铁锚受力情况是:重力 G、船身受到 的浮力F乙、铁锚受到的浮力F浮 2、支持力F支持, 根据受力平衡可知:F丙 + F浮 3 + F支持 = G; 所以,F丙 = G − F浮 2 − F支持; 由于图甲铁锚部分浸入水中;图乙和图丙中铁锚完全浸没水中,则:铁锚排开水的体积V排 1 < V排 2 = V排 3 = V铁锚,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F浮 1 < F浮 2 = F浮 3, 所以,F甲 > F乙 > F丙。 故选:C。 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即可分析判断;物体漂浮或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物体下沉到容器 底部时,容器会对物体产生支持力。 本题考查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的应用,知道影响浮力的因素是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物体下 沉到容器底部时,容器会对物体产生的支持力。 4.[来源: 2020 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在无风的环境中雨滴的降落可简化为两个过程,先加速竖 直降落,后匀速竖直降落。雨滴(忽略质量变化)在(    ) A. 加速降落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 B. 加速降落过程中机械能逐渐增大 C. 匀速降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都转化成内能 D. 匀速降落过程中机械能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解:A、加速降落过程中,雨滴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共同作用,故 A 错误; B、加速降落过程中,由于空气阻力存在,克服空气的阻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逐渐减小, 故 B 错误; CD、匀速降落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雨滴克服空气的阻力做功,减少的重力 5 势能全都转化成内能,故 C 正确,D 错误; 故选:C。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快,动能就越大;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 有关,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雨滴在运动的过程中受到 空气阻力的作用。 本题考查了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以及机械能因素的应用,分析好雨滴的运动状态是关键。 5.[来源: 2020 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2020 年 5 月 27 日 11 时,我国珠峰测量队 8 名队员全部 登顶成功。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就可以知道珠峰的最新“身高”了。若队员在珠峰顶作图示实验,测得 的结果会比在同纬度低海拔地区小,原因是(    ) A. 重物质量变小 B. 气压变小 C. 地球的吸引作用变小 D. 温度变低 【答案】C 【解析】解: (1)纬度相同,海拔越高,距离地球越远,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越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使得测 得的结果会比在同纬度低海拔地区小,故 C 正确; (2)重物到珠峰顶,位置改变、质量不变,原因不是重物质量变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与气压、温 度无关,故 ABD 错误。 故选:C。 同一物体在地球上离地面越远,地球的吸引力越小。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其大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重力与距离地面的远近的关系,基础题目。 6 6.[来源: 2020 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如图表示跳水运动员从入水到露出水面的过程,其中运动 员受到水的浮力不断增大的阶段是(    ) A. ① → ② B. ② → ③ C. ③ → ④ D. ④ → ⑤ 【答案】A 【解析】解: 运动员从入水到露出水面的过程中,水的密度不变; ① → ②是入水过程,排开水的体积增大,由F浮 = ρ水gV排可知运动员受到水的浮力不断增大; ② → ③,③ → ④,运动员浸没在水中,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受浮力不变; ④ → ⑤是露出水面的过程,运动员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所受浮力减小,故 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运动员从入水到露出水面的过程中,水的密度不变,分析排开水的体积变化即可知浮力大小的变化。 本题考查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重点是确定该过程V排的变化。 7.[来源: 2020 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物理试卷]某同学步行的速度约为 1.2 米/秒,他从家步行到校门口 所需的时间约 10 分钟,他家到校门口的路程约为(    ) A. 12 米 B. 72 米 C. 720 米 D. 1200 米 【答案】C 【解析】解:时间 t = 10min = 600s, 由 v = s t可得,他家到校门口的路程为; s = vt = 1.2m/s × 600s = 720m。 故选:C。 7 已知速度和时间,利用速度变形公式可求出他家到校门口的路程。 此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因为条件已知,所以难度不大。 8.[来源: 2020 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物理试卷]兵乓球发球机在同一高度以相同的初速度朝不同方向分 别发出 a、b、c 三个球,若不计空气阻力,则落到水平桌面时三者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A. va > vb > vc B. vb > vc > va C. va > vc > vb D. va = vb = vc 【答案】D 【解析】解:兵乓球发球机在同一高度以相同的初速度朝不同方向分别发出 a、b、c 三个球,由于高度 和速度都相同,则机械能是相同的;不计空气阻力,三个小球的机械能是守恒的,所以三个小球到达桌 面时的机械能相同,由于高度相同,重力势能相同,则动能相同,速度相同。 故选:D。 首先判定开始时三球机械能的大小;不计空气阻力,三个小球的机械能是守恒的,据此判定速度的大小。 本题考查了动能、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和机械能的守恒,难度不大,要熟记。 9.[来源: 2020 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物理试卷]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均与气压有关,其中一个利用的原理与 另外三个不同的是(    ) A. 吸饮料 B. 拔火罐 8 C. 高压锅煮饭 D. 吸盘紧贴在墙面 【答案】C 【解析】解: ABD 选项中、吸饮料、拔火罐、吸盘吸在墙上这三项都是利用了大气压来完成的;而 C 选项中高压锅是 根据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来工作的。 故选:C。 (1)用吸管吸饮料时,嘴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被压入嘴中。 (2)拔火罐时,罐内的气压小于罐外的大气压,大气压就将罐紧紧地压在皮肤上。 (3)高压锅密封好,锅内气压高于外面大气压,而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所以高 压锅内水的沸点高于 100℃,高压锅与大气压无关。 (4)先赶出吸盘内的空气,使吸盘内的气压小于吸盘外的大气压,外界大气压将吸盘紧紧压在墙壁上。 本题考查了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问题,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常考题。 10.[来源: 2020 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物理试卷]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艘航母“山东舰”在海上进 行科目训练的场景(    ) A. 战斗机从甲板上起飞后,航母受到的浮力变小 B. 航母能浮在海面上是因为它受到的浮力大于它的总重力 C. 甲板上的战斗机受到的重力与战斗机对甲板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 甲板上的战斗机受到的重力与甲板对战斗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A 9 【解析】解:A.战斗机从甲板上起飞后航母的重力减小了,航母漂浮所受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所以 航母受到的浮力变小,故 A 正确; B、由物体的浮沉条件知,漂浮的航母所受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故 B 错误; C、甲板上的战斗机受到的重力与甲板对战斗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 C 错误; D、战斗机对甲板的压力与甲板对战斗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 D 错误。 故选:A。 (1)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知,漂浮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战斗机从甲板上起飞后航母的 重力减小了,进而判断浮力的变化; (2)由物体的浮沉条件知,漂浮的航母所受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本题考查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问题,难度不大,属于常考题。 11.[来源: 2020 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物理试卷]自行车既是环保的交通工具也是很好的健身器材。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 A. 给车胎充气增加了车胎内气体的压强 B. 地面对自行车的摩擦力总是阻碍车前进 C. 刹车时自行车受到惯性的作用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 D. 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A 【解析】解:A、轮胎内的气体压强与轮胎内的气体质量和温度有关,当给车胎充气时,当轮胎内的气 体质量增加时,气体分子数目增多,所以车胎内气体的压强会变大,故 A 正确; B、用力蹬自行车前进时,后轮相对于地面有向后的运动趋势,因此后轮所受的摩擦力向前,是自行车 前进的动力,故 B 错误; C、刹车时,车还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是因为自行车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故 C 错误; 10 D、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自行车的重力与地面对自行车的 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 D 错误。 故选:A。 (1)当给车胎充气时,轮胎内的气体分子数目增加,所以车胎内气体的压强会变大; (2)自行车用力蹬而前进时,自行车前轮是从动轮,后轮是主动轮,主动轮为自行车前进提供动力;当 自行车滑行时,自行车前轮、后轮都是从动轮; 因为是后轮驱动,所以后轮受到地面对它向前的摩擦力,而前轮不是驱动轮,被后轮推着前进,相对地 面向前运动,受到地面对它向后的摩擦; (3)正确理解惯性的概念,惯性是物体的一种特性,不是力; (4)判断平衡力要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分析,一对平衡力必须符合四个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此题主要考查了气体压强、摩擦力、惯性、平衡力的辨别等,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物理知 识来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12.[来源: 2020 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物理试卷]如图为金鱼吐出的某个气泡在温度恒定的水中上升过程 的示意图。该过程中气泡密度和受到浮力的变化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 密度和浮力都不变 B. 密度和浮力都变大 C. 密度变小,浮力不变 D. 密度变小,浮力变大 【答案】D 【解析】解:金鱼吐出的气泡在水中上升的过程中,所处深度减小,受到的液体压强变小,故气泡体积 增大,而气泡内空气的质量不变,由ρ = m V可知,密度变小; 气泡上升时,体积变大,则排开水的体积变大, 所以由F浮 = ρgV排可得:气泡受到水的浮力变大。 故 AB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1)质量不随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气泡在水中上升的过程中体积增大,根据密度公式分析密度的变化; 11 (2)根据公式F浮 = ρgV排可知气泡受到水的浮力的变化情况。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阿基米德原理公式的掌握和运用,难度不大,属于中等题目。 13.[来源: 2020 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物理试卷]如图,甲、乙实验可以得出“定滑轮不能省力”这一结 论。小敏想通过一次实验既得出结论,又能直接显示出钩码的重力大小,于是在左侧加上一个相同的弹 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重力不能忽略、绳和滑轮之间摩擦不计)。下列四套装置中能实现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 (1)在 AC 两图中,钩码挂在拉环上(即左边测力计倒置使用),因为弹簧测力计本身有重力,所以此时测 力计显示的示数等于测力计自身的重力与钩码重力之和,则不能直接显示出钩码的重力大小,故 AC 错 误; (2)在 BD 两图中,钩码挂在挂钩上(即左边测力计正常使用),所以能直接显示出钩码的重力大小; ①B 图中,右边的测力计倒置使用,此时右边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左边测力计的重力与钩码重力之和,而 左边测力计的示数等于钩码的重力,所以两边测力计的示数不相等,不能得出正确结论,故 B 错误; ②设两测力计的重力均为 G,由于定滑轮上的左边都是钩码和一个测力计在拉绳子,则绳子的拉力为 F = G1 + G; D 图中,左边测力计的示数为:F左 = G1; 手拉右边测力计的挂钩,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右边测力计的示数(即测力计受到向下的拉力):F右 = F − G = G1 + G − G = G1; 所以,F左 = F右 = G1,能得出正确结论,故 D 装置中能实现所有的要求; 12 故选:D。 由于绳和滑轮之间摩擦不计,但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对实验会产生影响,根据定滑轮不能省力的特点,结 合“通过一次实验既得出结论,又能直接显示出钩码的重力大小”,逐个分析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对测量 结果的产生的影响,然后即可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了定滑轮的实质和工作特点,关键是明确测力计的示数是显示作用在测力计挂钩上的力。 14.[来源: 2020 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物理试卷]将静电球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未通电时,多只锡碗叠 放在静电球上(图甲)。通电后,锡碗依次向上飞起(图乙),最后落到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静止的锡碗受到惯性的作用 B. 图乙中,以空中的锡碗为参照物,静电球是运动的 C. 图甲中,锡碗受到自身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 D. 图乙中,锡碗能飞起来是由于同种电荷相互吸引 【答案】B 【解析】解:A、静止的锡碗受平衡力作用,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只能说锡碗具有惯性, 故 A 错误; B、图乙中,以空中的锡碗为参照物,静电球与锡碗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因此以空中的锡碗为参照 13 物,静电球是运动的,故 B 正确; C、图甲中,锡碗受到自身重力和静电球对它的支持力,不是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故 C 错误; D、图乙中,锡碗能飞起来是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不是吸引,故 D 错误。 故选:B。 (1)惯性是指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不是力; (2)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 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3)由于锡碗叠放在静电球上,所以碗受到的重力和静电球对它的支持力; (4)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惯性、力与运动的关系等,都属于较基础的知识,难度 不大。 15.[来源: 2020 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物理试卷]端午节,小敏提着一盒粽子去看望长辈时,下列提法中 手受到压强最大的是(    ) A. 用单手提单绳 B. 用单手提双绳 C. 用双手提单绳 D. 用双手提双绳 【答案】A 【解析】解:(1)用手提单绳与提双绳相比,压力大小相同,受力面积小,手受到的压强大,故 BD 错误; (2)用单手与用双手提起同一盒粽子,所受压力相等,用单手时受力面积小,所受压强最大,故 A 正确, C 错误。 故选:A。 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 14 压强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生活、生产中常通过改变受力面积改变压强。 16.[来源: 2020 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物理试卷]科学中常用数学方法来表示某些量的关系。下列图象中 能用阴影面积表示相应的量是(    ) A. 压强 B. 压力 C. 功率 D. 时间 【答案】B 【解析】解: A、由图可知,横坐标表示受力面积,纵坐标表示压力,阴影部分面积等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乘积,由 p = F S 可知,压强等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比值,故 A 错误; B、由图可知,横坐标表示受力面积,纵坐标表示压强,阴影部分面积等于压强和受力面积的乘积,由 F = pS 可知,压强和受力面积的乘积就是压力,故 B 正确; C、由图可知,横坐标表示做功时间,纵坐标表示功,阴影部分面积等于功和做功时间的乘积,由 P = W t 可知,功率等于功和做功时间的比值,故 C 错误; D、由图可知,横坐标表示功率,纵坐标表示功,阴影部分面积等于功率和功的乘积,由 t = W P可知,做 功时间等于功和功率的比值,故 D 错误。 故选:B。 由图可知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然后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从表达式得出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的 物理量,然后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了利用数学方法来表示某些量的关系,熟知压强的定义式和功率公式是关键。 17.[来源: 2020 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研究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将吹风机 对准竖管上端管口向下吹风,在三个水平玻璃管的右端口处同时释放相同规格的乒乓球,某时刻乒乓球 15 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乒乓球运动是因受到竖管气流的吸引力 B. 装置中三个水平玻璃管的横截面积不同 C. 三个水平玻璃管的左端口处压强不相同 D. 该装置可以测量竖管中各处的压强大小 【答案】C 【解析】解:由图中实验装置可知,将吹风机对准竖管上端管口向下吹风,由于竖管口越来越粗,所以 风的流动速度越来越慢,即最上端的空气流速快、水平玻璃管左端开口处压强小,最下端的空气流速慢、 水平玻璃管左端开口处压强大。乒乓球在右侧大气压的作用下会向左运动,所以会产生三个乒乓球向左 运动的位置不同的现象。故只有选项 C 说法正确。 故选:C。 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体的流速越小,压强越大。据此分析即可解答。 本题通过一个创新的实验装置,探究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属实验能力的考查。 18.[来源: 2020 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物理试卷]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才有惯性 B. 物体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 C. 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 D. 物体受力或不受力时都具有惯性 【答案】D 【解析】解: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不论是运动还 是静止、受力还是不受力、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都具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 受力、物体速度大小无关,故 AB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一切物体,不论是运动还是静止、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都具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和物体是否运动、 是否受力以及运动的快慢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此题考查了惯性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记“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并加深理解。 16 19.[来源: 2020 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物理试卷]下列估算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一个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为 50N B. 科学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 8nm C. 一个成年人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1000Pa D. 成年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 1.3m/s 【答案】D 【解析】解:A、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为 500N,故 A 错误。 B、科学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 80μm,故 B 错误。 C、成年人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成年人每只鞋的底面积大约为 200cm2,即 0.02m2,故双脚面 积 S = 0.04m2;成年人的体重大约为 60kg,压力 F = G = mg = 60kg × 10N/kg = 600N,压强 p = F S = 600N 0.04m2 = 1.5 × 104Pa;故 C 错误。 D、成年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 1.3m/s 左右,故 D 正确。 故选:D。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 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 可。 20.[来源: 2019 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物理试卷]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下列有关灭火器使用方法的分析 不正确的是(    ) A. 提灭火器时,手靠近瓶口,容易提起 B. 拔保险销时,放开手柄,有利于拔出 C. 用力压手柄时,手靠近瓶口,容易压下 D. 对准火源根部扫射,灭火物质覆盖可燃物,快速灭火 【答案】C 17 【解析】解: A.提灭火器时,灭火器的重力为阻力,手掌上部与柄接触的位置为支点,手的下部对柄向上的力为动力, 手靠近瓶口,这样能减小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可以减小下面手的动力,容易提起灭火器, 故 A 正确; B.拔保险销时,放开手柄,减小了对保险销的压力,从而减小了摩擦力,有利于拔出,故 B 正确; C.由图 3 知,用力压手柄(手柄类似于衣服夹子,如下图),手靠近瓶口时(即靠近支点),动力臂减小,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应增大,所以不容易压下手柄,故 C 错误; D.根据灭火原理可知,对准火源根部扫射,灭火物质覆盖可燃物与氧气隔绝,可以快速灭火,故 D 正确。 故选:C。 根据正确使用灭火器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是一道考查灭火器正确使用的试题,掌握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解答本题的关键,贴近生活。 21.[来源: 2019 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 2018 年 6 月 29 日,一则题为《20 秒 60 级台阶他抱着 晕倒的女士冲向医院》的新闻报道让救人兵哥哥、东部战区海军战士朱墨岩刷屏全国。在这 20s 内,朱 墨岩登台阶的平均功率接近(    ) A. 5.5W B. 55W C. 550W D. 5500W 【答案】C 【解析】解:朱墨岩的体重大约 600N,女士的重力大约 500N,60 级台阶的高度 h = 60 × 0.15m = 9m, 朱墨岩抱着晕倒的女土登台阶所做的功 W = Gh = (600N + 500N) × 9m = 9900J, 平均功率 P = W t = 9900J 20s = 495W,与 550W 相差不大,故 C 符合题意。 故选:C。 首先估计人的重力,台阶高度大约 15cm,根据功的公式 W = Gh 可以算出朱墨岩登台阶所做的功,知道做 功时间,根据功率公式求功率。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功的公式、功率公式的了解与掌握,估测人的重力和台阶的高度是关键。 22.[来源: 2019 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如图所示,几个完全相同的条形磁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 关于比较甲、乙两图中桌面受到的压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8 A. 甲图中桌面受到的压力比乙图大 B. 乙图中桌面受到的压力比甲图大 C. 两图中桌面受到的压力相等 D. 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解:几个完全相同的条形磁体,则重力相等,如图所示,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其对桌面的压力 等于重力,故两图中桌面受到的压力相等。 故选:C。 置于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 此题考查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难度不大,条形磁体叠放在一起,彼此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是较 为迷惑人的地方,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不需要考虑。易错题。 23.[来源: 2019 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物理试卷]流速为 5 千米/时的河流中有一只自由漂浮的木桶,甲、 乙两船同时从木桶位置出发,以如图所示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分别逆流、顺流而行,1 小时后两船离木 桶的距离(    ) A. 甲船 25 千米,乙船 35 千米 B. 甲船 30 千米,乙船 30 千米 C. 甲船 35 千米,乙船 30 千米 D. 无法确定 19 【答案】B 【解析】解:由图可知,v甲船 = v乙船 = 30km/h, 甲船逆流而行,乙船顺流而行,木桶自由漂浮, 则甲船的实际速度v甲实 = v甲船 − v水 = 30km/h − 5km/h = 25km/h,乙船的实际速度v乙实 = v乙船 + v水 = 30km/h + 5km/h = 35km/h,木桶的速度v木桶 = v水 = 5km/h, 根据 v = s t可得,甲船、乙船和木桶 1h 通过的距离分别为: s甲船 = v甲实t = 25km/h × 1h = 25km,s乙船 = v乙实t = 35km/h × 1h = 35km,s木桶 = v木桶t = 5km/h × 1h = 5km, 所以,1 小时后甲、乙船离木桶的距离分别为: s 甲船 ' = s甲船 + s木桶 = 25km + 5km = 30km,s 乙船 ' = s乙船 − s木桶 = 35km − 5km = 30km。 故选:B。 甲船逆流而行,实际速度为船的速度减去水流的速度;乙船顺流而行,实际速度为船的速度加上水流的 速度;木桶自由漂浮,其速度等于水流的速度。根据以上分析利用速度公式解答即可。 此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有一定难度,解答的关键是理清甲乙两船,以及木桶与水的流速的关系。 24.[来源: 2019 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物理试卷]如图是上肢力量健身器示意图,杠杆 AB 可绕 O 点在竖直 平面内转动,AB = 3BO,配重的重力为 120 牛,重力为 500 牛的健身者通过细绳在 B 点施加竖直向下的 拉力为F1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配重对地面的压力为 85 牛,在 B 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2时,杠 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配重对地面的压力为 60 牛。已知F1:F2 = 2:3,杠杆 AB 和细绳的质量及所有摩 擦均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 A. 配重对地面的压力为 50 牛时,健身者在 B 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 160 牛 B. 配重对地面的压力为 90 牛时,健身者在 B 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 120 牛 C. 健身者在 B 点施加 400 牛竖直向下的拉力时,配重对地面的压力为 35 牛 D. 配重刚好被匀速拉起时,健身者在 B 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 540 牛 【答案】C 【解析】解: 当配重在地面上保持静止状态时,它受到的绳子的拉力 F 为:F = G − FN; 因为动滑轮上有 2 段绳子承担物重, 因此杠杆 A 点受到的拉力:FA = 2F + G动 = 2 × (G − FN) + G动;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到:FA × OA = FB × OB; 即【2 × (G − FN) + G动】× OA = FB × OB, 因为:AB = 3BO; 所以:AO = 2BO; 那么【2 × (G − FN) + G动】× 2 = FB × 1, 即FB = 4 × (G − FN) + 2G动; 当压力为 85N 时,F1 = 4 × (120N − 85N) + 2G动; 当压力为 60N 时,F2 = 4 × (120N − 60N) + 2G动; 因为:F1:F2 = 2:3; 所以: 4×(120N−85N)+2G动 4×(120N−60N)+2G动 = 2 3; 解得:G动 = 30N; A.当配重对地面的压力为 50N 时,B 点向下的拉力为: FB = 4 × (G − FN) + 2G动 = FB = 4 × (120N − 50N) + 2 × 30N = 340V,故 A 错误; B.当配重对地面的压力为 90N 时,B 点向下的拉力为: FB = 4 × (G − FN) + 2G动 = FB = 4 × (120N − 90N) + 2 × 30N = 180V,故 B 错误; C.健身者在 B 点施加 400N 竖直向下的拉力时, 根据FB = 4 × (G − FN) + 2G动得到: 21 400N = 4 × (120N − FN) + 2 × 30N; 解得:FN = 35N,故 C 正确; D.配重刚好被拉起,即它对地面的压力为 0, 根据FB = 4 × (G − FN) + 2G动得到: FB = 4 × (120N − 0N) + 2 × 30N = 540N > 500N; 因为人的最大拉力等于体重 500N,因此配重不可能匀速拉起,故 D 错误。 故选:C。 (1)对配重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原理计算出配重绳子上的拉力 F;对动滑轮进行受力分析,计算 出杠杆 A 点产生的拉力FA;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出 B 点的拉力F1,并且找到 B 点拉力与配重的重力 等之间的数学关系式;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 B 点的拉力F2,借助F1:F2 = 2:3 计算出动滑轮的重力; (2)使用上面同样的方法计算出配重对地面的压力为 50N 和 90N 时,B 点施加的向下的拉力; (3)将FB = 400N 代入关系式计算配重对地面的压力; (4)配重刚好被拉起,即它对地面的压力为 0,根据上面的关系式计算出 B 点的拉力。 此题综合考查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等,综合性较强, 难点和关键点是计算动滑轮的重力,属于中考压轴题。 25.[来源: 2019 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物理试卷]晾晒三条相同的湿毛巾,下列做法最有可能让衣架保持 水平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设每条湿毛巾重力为 G,每个小格的长度为 L, A、左侧力与力臂的乘积为 2G × 2L = 4GL,右侧力与力臂的乘积为 G × L = GL,左侧≠右侧,故 A 错误; B、左侧力与力臂的乘积为 2G × L = 2GL,右侧力与力臂的乘积为 G × 2L = 2GL,左侧=右侧,故 B 正确; C、左侧力与力臂的乘积为 2G × L = 2GL,右侧力与力臂的乘积为 G × L = GL,左侧≠右侧,故 C 错误; 22 D、左侧力与力臂的乘积为 2G × 2L = 4GL,右侧力与力臂的乘积为 G × 2L = 2GL,左侧≠右侧,故 D 错 误; 故选:B。 根据图示和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杠杆的平衡条件,常见题目。 26.[来源: 2019 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卷]一条形磁铁放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电磁铁置 于条形磁铁附近并正对(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闭合开关前,电磁铁与条形磁铁间没有力的作用 B. 闭合开关后,条形磁铁受到桌面向左的摩擦力 C. 闭合开关后,滑片 P 向 a 移动时电磁铁与条形磁铁间的作用力增大 D. 闭合开关后,滑片 P 向 a 移动过程中,若条形磁铁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它受到桌面的摩擦力 大小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解:A、闭合开关前,虽然电磁铁没有磁性,但是电磁铁中间是有铁芯的,条形磁铁对铁芯是 有吸引力作用的,故 A 错误。 B、闭合开关后,电磁铁有磁性,根据图中的电流方向结合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的左端是 N 极、右端 是 S 极,因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则电磁铁对条形磁铁有向左的吸引力作用,条形磁铁有向左运动趋势, 所以条形磁铁受到向右的静摩擦力作用。故 B 错误。 C 和 D、闭合开关后,滑片 P 向 a 移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增大,磁性 增强,对条形磁铁的吸引力增大,条形磁铁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向左的吸引力和向右的静摩擦力是 平衡力,吸引力增大,则摩擦力也增大,故 C 正确,D 错误。 故选:C。 (1)电磁铁是由通电线圈和铁芯组成,不通电磁铁对铁芯是有作用的。 (2)首先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通电后的磁极,判断电磁铁和条形磁铁的吸引还是排斥。再判断条形 23 磁铁的受摩擦力情况。 (3)在线圈和铁芯一定时,电流越大,电磁铁磁性越强。 (4)静止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本题考查电磁铁的组成、摩擦力的方向和静止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27.[来源: 2019 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卷]放有适量水的烧杯置于水平桌面上。将一木块浸没到水 中一定深度后撤去外力,木块开始上浮,如图所示,最后漂浮,且有五分之二体积露出水面。下列叙述 中,错误的是(    ) A. 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块所受浮力不变 B. 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块所受浮力大于木块的重力 C. 木块在浸没和漂浮两种情况下,水对烧杯底的压强相等 D. 木块的密度为 0.6 克/厘米 3 【答案】C 【解析】解: A、木块上浮过程中,露出水面前,水的密度一定,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公式F浮 = ρ水gV排可知,木 块所受浮力不变;故 A 正确; B、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块处于上浮过程中,根据浮沉条件可知:木块所受浮力大于木块的重力;故 B 正确; C、因木块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大于木块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所以,木块浸没时水的深度大于木块漂 浮时水的深度,则根据 p = ρ水gh 可知,木块浸没时水对烧杯底的压强较大;故 C 错误; D、木块最后漂浮,且有五分之二体积露出水面, 则根据漂浮条件可得:F浮 = G木; 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和重力公式可得:ρ水gV排 = ρ木gV木, 24 所以,ρ木 = V排 V木 ρ水 = (1−2 5)V木 V木 × 1.0g/cm3 = 0.6g/cm3;故 D 正确。 故选:C。 (1)根据公式F浮 = ρ水gV排可分析木块上浮过程中,露出水面前受到的浮力变化; (2)根据 p = ρ水gh,通过分析排开水的体积的变化得出水的深度的变化,进而得出压强的大小变化; (3)木块漂浮,浮力等于重力,利用密度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列出等式即可得出木块的密度。 此题考查浮力的大小计算、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关键是浮力公式和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题目难度适 中,适合学生训练,属于中档题。 28.[来源: 2019 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卷]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 s − t 图象如图 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 t = 5 秒时两线相交,则由图象可知(    ) A. 两物体在 t = 5 秒时一定相遇 B. 两物体在 5 秒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 C. 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 D. 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 【答案】D 【解析】解:A、s − t 图象中两线相交表示两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若两物体不是同地同向出发,则 t = 5s 时不能相遇。故 A 错误; B、由图象可知,两物体在 5 秒内通过的路程甲等于乙。故 B 错误; C、s − t 图象仅描述直线运动,甲物体的运动图象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故 C 错误; D、由图象看出甲物体的图象是一条曲线,表示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 表示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D 正确。 故选:D。 25 (1)s − t 图象中两线相交表示两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 (2)根据图示分析解答; (3)s − t 图象仅描述直线运动; (4)在 s − t 图象中,过原点的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 动。 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 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 29.[来源: 2019 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卷]下列情景都与气压有关,其中有一种情景与其他三种的 原理有所不同,这种情景是(    ) A. 刮大风时会有房屋顶部被大风掀起的情况 B. 打开的窗户外有平行于墙壁的风吹过时,窗帘会飘出窗外 C. 等候列车的乘客应站在安全线以外,否则会被“吸”向列车 D. 将吸盘按在光洁的瓷砖表面,放手后吸盘会被“吸”在瓷砖上 【答案】D 【解析】解: A、风刮过屋顶,屋顶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大,压强小;屋内空气流动速度小,压强大,屋顶受到向上 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受到的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把屋顶掀开,其 原理是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B、刮大风时,风沿着外墙吹过,窗帘外侧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内侧空气流速慢,压强大,窗帘受到 向外的压强大于向内的压强,把窗帘压向窗户外面,其原理是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C、当列车驶进站台时,会带动人和车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此时人外侧的空气流动速度慢,根据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人外侧空气流速慢压强大,而内侧流速快压强小,会产生一个向内侧的压 强差,故乘客被“吸”向列车,其原理是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D、将吸盘按在光洁的瓷砖表面,放手后吸盘会被“吸”在瓷砖上,利用的是大气压强。 综上分析可知,与其他三种的原理不同的是 D。 故选:D。 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据此对各选项逐一进行分析然后做出判断即可。 26 掌握流体压强跟流速的关系,能用流体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 30.[来源: 2019 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物理试卷]为便于研究,某健身器材中训练拉力部分的机械结构可 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若不计摩擦,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两个滑轮在装置中起的作用相同 B. 拉力移动的距离与配重上升的距离相同 C. 沿方向 1 与 2 匀速拉动配重,所用的力大小相等 D. 将配重提升相同高度,用该装置与直接提升所做的功相等 【答案】C 【解析】解: A、由图可知,该装置由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动滑轮能够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定滑 轮不能省力,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故 A 错误; B、该滑轮组中 n = 2,由 s = 2h 可知,拉力移动距离等于配重上升高度的二倍,故 B 错误; C、如图所示,绳子最后绕过的是定滑轮,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沿方向 1 与 2 匀速拉动配重,动力 臂都等于定滑轮的半径,所以两次的拉力相等,若不计摩擦,均等于1 2 (G + G动),故 C 正确; D、直接提升配重做的功是有用功,用该装置将配重提升相同高度还要对动滑轮做功,即用该装置所做 的功(总功)大于有用功,故 D 错误。 故选:C。 (1)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作用力方向;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 二倍的杠杆,省力但要费距离; (2)滑轮组距离关系:s = nh; (3)绳子最后绕过的是定滑轮,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沿方向 1 与 2 匀速拉动配重,动力臂都等于定 滑轮的半径,所以两次的拉力相等; (4)总功等于有用功加上额外功。 27 本题考查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省力情况及功的原理,属于滑轮特点的考查。 31.[来源: 2019 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物理试卷]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小明用剪刀将图中静止的薄塑 料片从中间剪断,他要研究的是这两个力是否(    ) A.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B. 方向相反 C.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D. 大小相等 【答案】C 【解析】解:在卡片平衡时,用剪刀将卡片从中间剪断,即成了两个物体,此时卡片不能平衡,即可以 得到二力平衡的又一个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故 ABD 错误,C 正确。 故选:C。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根据二力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即可。 用实验探究物理规律时,要简化实验,本实验采用探究处于静止状态的小卡片受到平衡力的条件,实验 中还采用小卡片,采用小卡片悬在空中,都是采用简化实验的目的。 32.[来源: 2019 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如图是起重机用四种方案将地面上的一棵大树扶起的瞬 间,其中拉力最小的是(    ) 28 A. B. C. D.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杠杆的应用,关键是最长动力臂的判断,常见题目。 以树根为支点,树的重心一定,阻力臂一定,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臂越大,动力越小。 【解答】如图是起重机用四种方案将地面上的一棵大树扶起的瞬间,以树根为支点,树的重力不变、重 心一定,则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支点与动力作用点的连线是最长的动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 臂越大,动力越小;图 C 中动力作用点离支点最远,F3与树干垂直,则可知F3最小,故 C 正确。 故选 C。 33.[来源: 2019 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物理试卷]一只手握住甲、乙两个核桃,逐渐增大握力,发现甲核 桃碎裂时乙核桃完好。下列有关两核桃相互挤压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核桃相接触部位受到的压强相等 B. 甲对乙的作用力小于乙对甲的作用力 C. 甲对乙的作用力没有使乙核桃发生形变 D. 甲对乙的作用力与乙对甲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了压强公式和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区别主要在于: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 力;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 一对平衡力必须同时符合四个条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一对相互作用力必须同时符合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固体压强的大小公式:P = F S 【解答】BD. 在挤压两核桃的过程中,甲对乙有力的作用,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乙对甲也有力的作用,所以甲对 乙的作用力与乙对甲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且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 BD 错误; 29 A.甲对乙的力与乙对甲的力,二力的大小相等,受力面积相等,根据 P = F S可知,两核桃相接触部位受到 的压强相等,故 A 正确; C.甲对乙的力与乙对甲的力,都属于弹力,两核桃都会发生形变,只不过乙核桃发生的形变没有甲明显 (即甲核桃碎裂时乙核桃完好),故 C 错误; 故选 A。 34.[来源: 2018 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物理试卷]某同学乘坐高铁,看到车厢内显示的车速为 216 千米/ 时。他估测车厢通过隧道用了 10 秒,则隧道长度约为(    ) A. 60 米 B. 600 米 C. 2160 米 D. 7776 米 【答案】B 【解析】 已知速度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 v = s t算出隧道的长度。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是一道基础计算题,注意速度单位的换算。 【解答】 高铁速度为 216km/h = 60m/s,车厢通过隧道用了 t = 10s, 根据 v = s t得,隧道长:s = vt = 60m/s × 10s = 600m。 故 ACD 错误,B 正确。 故选 B。 35.[来源: 2018 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如图所示,用铅笔尖顶着一个纸风车,置于一杯热水上, 风车就会转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风车静止时,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B. 风车转动时,只受到热空气推力的作用 C. 风车转动时,机械能转化为水的热能 D. 移去热水,风车由于惯性不会立即停转 30 【答案】D 【解析】解: A、风车静止时受力平衡,除受到重力外还受到铅笔的支持力的作用,故 A 错误; B、风车转动时,风车受到热空气的推力,同时还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故 B 错误; C、在风车的下方放置一杯热水后,热空气向上流动,推动风车转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 C 错误; D、移去热水,风车不能立即停止转动,是因为风车具有惯性,故 D 正确。 故选:D。 (1)风车静止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对静止和转动的风车时进行受力分析从而判断; (2)能量转化时,消耗的能转化为得到的能; (3)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本题考查了有关力、力和运动、惯性的有关知识,特别要搞清力和运动的关系,这是中考的热点,也是 易错点。 36.[来源: 2018 年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中考物理试卷]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很多地方都会举 行划龙舟比赛。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使龙舟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桨 B. 以龙舟上的鼓为参照物龙舟是运动的 C. 龙舟漂浮时所受的浮力小于龙舟的重力 D. 停止划桨后龙舟还会继续前进是因为龙舟具有惯性 【答案】D 【解析】解:A、桨往后划,给了水一个向后的作用力,同时也受到水向前的作用力,龙舟前进,因此 使龙舟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水,故 A 错误; B、以龙舟上的鼓为参照物,龙舟和鼓的位置关系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龙舟上的鼓为参照物龙舟是静 止的,故 B 错误; C、龙舟漂浮在水面上时,龙舟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故 C 错误; D、停止划桨后,由于惯性龙舟还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故 D 正确。 故选:D。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 31 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3)根据浮沉条件和二力平衡条件,对艇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进行判断; (4)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本题围绕“划龙舟”这个运动项目,考查了运动与力相关的多个知识点,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 37.[来源: 2018 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在某次演习中,解放军在海拔 6000 米的高空空投重达 8 吨的新型履带式伞兵战车,如图。空投下来的战车在后阶段可认为与降落伞一起匀速竖直掉向地面。下 列观点正确的是(    ) A. 伞兵战车出机舱后在水平方向仍会向前运动,这是由于战车受到惯性的作用 B. 后阶段匀速下降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C. 空投战车后,若飞机仍在原高度水平飞行,则飞机的势能比空投前减小 D. 伞兵战车从出机舱到地面的整个过程中,重力做功 4.8 × 107焦 【答案】C 【解析】解: A、伞兵战车出机舱后在水平方向仍会向前运动,这是由于战车具有惯性,惯性是一种性质,不能说受 到惯性的作用,故 A 错误; B、后阶段匀速下降的过程中,动能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故 B 错误; C、空投战车后,若飞机仍在原高度水平飞行,由于飞机的质量减小了,故飞机的势能比空投前减小, 故 C 正确; D、伞兵战车从出机舱到地面的整个过程中,重力做功为:W = Gh = mgh = 8000kg × 10N/kg × 6000m = 4.8 × 108J,故 D 错误。 故选:C。 (1)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一种性质,不是一种作用; (2)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和;动能与速度、质量有关,重力势能与高度、质量有关; (3)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质量和高度; 32 (4)根据 W = Gh 求出重力做功的大小。 本题考查了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功的计算、惯性等知识,难度不大。 38.[来源: 2018 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卷]下列 4 幅图所呈现的情景中,主要利用了流体力学中“流 速越大,压强越小”这一原理的是(    ) A. 德清一号卫星升空 B. C919 客机升空 C. 复兴号列车高速行驶 D. 蛟龙号深潜器下潜 【答案】B 【解析】解:A、德清一号卫星升空,是利用了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无关。故 A 不合题意; B、客机升空利用了“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的原理,故 B 符合题意; C、复兴号列车高速行驶,利用使接触面脱离的方法减小了摩擦,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无关。故 C 不合题意; D、蛟龙号深潜器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下潜和上浮,利用物体浮沉条件,故 D 不合题意。 故选:B。 明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流速越快的位置,压强越小,据此结合选项中的描述逐一进行判断。 能正确分析各选项中所描述的现象涉及的物理知识,从中顺利做出解答,此题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 33 大。 39.[来源: 2018 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对一些生活常识的认知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下列对一 些科学量的估测中,比较贴近事实的是(    ) A. 一位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 50 牛 B. 食用油的密度约 0.9 千克/米 3 C. 一间教室的体积约 200 米 3 D. 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 10 米/秒 【答案】C 【解析】解:A、中学生的质量在 50kg 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 G = mg = 50kg × 10N/kg = 500N 左右。 故不符合实际; B、水的密度是 1.0 × 103kg/m3,食用油的密度略小于水,在 0.9 × 103kg/m3左右。故 B 不符合实际; C、一般教室的长、宽、高分别在 9m、8m、3m 左右,教室体积在 V = abh = 9m × 8m × 3m = 216m3,接近 200m3.故 C 符合实际;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 4km/h = 4 × 1 3.6 m/s ≈ 1.1m/s 左右。故 D 不符合实际。 故选:C。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 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 合理估测的方法。 40.[来源: 2018 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如图所示,F1 = 4N,F2 = 3N,此时物体 A 相对于地面静 止,物体 B 以 0.1m/s 的速度在物体 A 表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 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34 A. F2的功率为 0.6W B. 弹簧测力计读数为 9N C. 物体 A 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 D. 如果增大F2,物体 A 可能向左运动 【答案】D 【解析】解: A、由图知,水平使用滑轮组,n = 2,拉力端移动速度 v = 2v物 = 2 × 0.1m/s = 0.2m/s,拉力做功功率P2 = F2v = 3N × 0.2m/s = 0.6W,故 A 正确; B、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 3F2 = 3 × 3N = 9N,故 B 正确; C、对于物体 A,受到的力: B 向左的摩擦力fB = 2F2 = 2 × 3N = 6N、 向右的拉力F1 = 4N、 因为 A 静止,所以地面向右的摩擦力f地 = fB − F1 = 6N − 4N = 2N,所以物体 A 与地面之间有摩擦力,故 C 正确; D、如果增大F2,B 将做加速运动,B 对 A 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B 与 A 之间的摩擦力不变,A 受力不变,还是处于静止状态,故 D 错。 故选:D。 (1)由图知,水平使用滑轮组,n = 2,拉力端移动速度等于物体 B 移动速度的 2 倍,利用 P = W t = Fs t = Fv 求拉力做功功率; (2)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定滑轮受到 向左的拉力等于拉力F2的 3 倍; (3)对于物体 A,受到的力为 B 向左的摩擦力、向右的拉力、地面向右的摩擦力,据此求地面向右的摩擦 力,可得物体 A 与地面之间是否有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则两物体之间就产生摩擦力;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先分析 A 受到 B 的摩擦力的大小变化,再确定 A 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 本题考查了功率公式的应用、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物体受力分析等知识点,要求认真审题,利用好 35 水平使用滑轮组的特点是关键。 41.[来源: 2018 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物理试卷]跳绳是大家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小金的质量为 50 千克, 每次跳起高度约为 6 厘米(人整体上升,如图所示),一分钟跳 100 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上起跳过程中小金的动能持续增大 B. 在整个跳绳过程中小金的机械能守恒 C. 小金跳一次克服重力做功约 3 焦 D. 小金在这一分钟内跳绳的功率约为 50 瓦 【答案】D 【解析】解:A、向上起跳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减小,小金的动能减小,故 A 错误; B、人在跳绳的过程中,由于存在阻力,机械能减小,所以机械能不守恒,故 B 错误; C、小金的重力为:G = mg = 50kg × 10N/kg = 500N, 小金跳一次克服重力做功:W = Gh = 500N × 0.06m = 30J,故 C 错误; D、小金在这一分钟内跳绳的功率:P = W总 t = 30J×100 60s = 50W,故 D 正确。 故选:D。 (1)影响动能的因素是质量和速度; (2)跳绳时由于存在阻力,机械能减小; (3)根据 G = mg 算出重力,根据 G = mg 算出跳一次克服重力做功; (4)根据 P = W t算出小金在这一分钟内跳绳的功率。 本题考查了影响动能的因素、能量的转化、功和功率公式的应用等知识,是一道综合题,但难度不大。 42.[来源: 2018 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如图为掷出的实心球的运动轨迹,实心球离开手后在空 中飞行过程中最高点所受到的力(    ) 36 A. 只有重力 B. 重力和空气阻力 C. 重力和手的推力 D. 重力、空气阻力和手的推力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物体受力分析,是一道基础题。 因为小球向右上方推出,到最高点时,水平速度不为零,故在最高点,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 【解答】 小球向右上方推出后,到最高点,竖直方向速度为零,水平速度不为零,故在最高点,受到重力和空气 阻力。 故选 B。 43.[来源: 2018 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如图,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重 30 牛的物块在 AB 段受 F = 10 牛的水平拉力作用,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到 B 点时撤去水平拉力,物块仍继续运动,到 C 处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 AB 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 10 牛 B. 在 AB 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 20 牛 C. 在 BC 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 10 牛 D. 在 C 点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 30 牛 【答案】C 【解析】解:AB、在 AB 段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拉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物体 向右运动,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 10 N,故 A 错误,B 错误; C、在 BC 段物块做减速运动,到 C 处静止,BC 段滑动摩擦力大小只与压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37 故滑动摩擦力不变,还是 10N,故 C 正确; D、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在 C 点物块静止,在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故 D 错误。 故选:C。 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拉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滑动摩 擦力只与压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本题主要考查滑动摩擦力的知识,常见题目。 44.[来源: 2018 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大游轮向东匀速直线行驶,小金面朝游轮前进方向,在 游轮上的 A 位置竖直向上起跳,落下时的位置在(不计空气阻力)(    ) A. A 位置的东侧 B. A 位置的西侧 C. A 位置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C 【解析】解:游轮匀速直线运动时,在游轮上的 A 位置竖直向上起跳,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速 度和运动方向,所以会落回原处。 故选:C。 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人具有惯性,即人能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惯性的理解和掌握。惯性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在学习中要注意细心观察, 认真领会,用所学惯性知识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 45.[来源: 2018 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物理试卷]一个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大约是(    ) A. 1.2 米/秒 B. 24 米/秒 C. 36 千米/秒 D. 48 分米/秒 【答案】A 【解析】解:一个成年人,如果有意迈大步行走的话,一步的距离大约有 1m 多一点,而迈一步的时间 也接近 1s,因此选项中 1.2m/s 与此最接近。 1.2m/s = 4.32km/h = 0.0012km/s = 43.2dm/s,故 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根据生活经验,结合人的步幅大小和迈步的频率可进行针对性的估算。 本题是一道估算题,平时注意观察、积累相关数据,有助于解答该类习题还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38 46.[来源: 2018 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物理试卷]如图,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进行“杠杆平衡条件”的 实验(每个钩码重为 0.5 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前出现如图所示情况,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B. 如图,在 AB 处各增加一个钩码,杠杆仍然能保持平衡 C. 如图,弹簧测力计从 a 位置转到 b,为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示数需变大 D. 如图,用弹簧测力计在 c 点向上拉杠杆,为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示数小 于 3 牛 【答案】C 【解析】解: A、由图可知,杠杆的右端上翘,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螺母应向右端移动,故 A 错误; B、设一个钩码重为 G,一格的长度为 L, 原来:3G × 2L = 2G × 3L,杠杆平衡; 在杠杆两侧挂钩码处各增加一个质量相等的钩码,现在:4G × 2L < 3G × 3L,所以杠杆不再平衡,杠杆 的右端下沉,故 B 错误; C、图中弹簧测力计从 a 位置转到 b,此时拉力 F 的力臂变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拉力变大,即 测力计的示数变大,故 C 正确; D、若不计杠杆的重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 ⋅ 2L = 3G ⋅ 4L, 解得测力计的示数:F' = 6G = 6 × 0.5N = 3N;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杠杆的重力不能忽略,且杠杆的重心在杆的中点(杠杆的重心没有通过支 点),杠杆的重力与钩码的重力都会使杠杆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大于 3N,故 D 错误。 39 故选:C。 (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之前首先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 (2)原来杠杆平衡,是因为两边的力和力臂的乘积相等,现在各加一个同样的钩码,就要看现在的力和 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据此分析得出结论; (3)根据钩码个数与每个钩码的重力求出测力计拉力;当拉力 F 向右倾斜时,保持 B 点不动,弹簧测力 计的方向向右倾斜,这时杠杆右侧的力臂变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 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 (4)图中,支点位于动力和阻力的右侧,弹簧测力计不但提了钩码,而且还提了杠杆,杠杆的重力对杠 杆转动产生了影响。 此题是探究杠杆平衡实验,考查了杠杆的调平及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在利用平衡条件公式时,要注意 分析力和对应的力臂。 47.[来源: 2018 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物理试卷] 2018 年 2 月 22 日,在短道速滑男子 500 米决赛中,武 大靖为中国赢得平昌冬奥会首枚金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把冰刀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B. 冲过终点后不能立即停止滑行,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 C. 以滑行中的运动员作为参照物,观众是静止的 D. 运动员用力蹬冰面就会向前运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答案】B 【解析】解:A、把冰刀磨得很锋利,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 A 错误; B、冲过终点后运动员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不能立即停止滑行,故 B 正确; C、以滑行中的运动员作为参照物,观众与运动员有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故 C 错误; D、运动员用力蹬冰面对冰面有一个向后的力,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面对运动员一个向前 的力,运动员就会向前运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故 D 错误。 故选:B。 (1)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和减小接触面积; 40 (2)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其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3)要判断物体的动与静,就要比较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 化,则称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增大压强的方法、惯性大小的影响因素、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力与运动的关系的了 解与掌握,是一道力学综合题。 48.[来源: 2018 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让同一小车每次 都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静止滑下,使小车分别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上运动直至静止,小车运动距离如 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车在毛巾上运动的距离最短,所以它消耗的机械能最少 B. 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长,所以它消耗的动能最多 C. 小车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上运动的距离不同,但每次小车获得的内能相同 D. 小车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上运动的距离不同,但每次小车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相同 【答案】D 【解析】解:A、每次实验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其一开始具有的重力势能是相同的, 最后小车在水平面静止,其机械能为零,因此,整个过程中,消耗的机械能是相同的,故 A 错误; B、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说明一开始的动能相同,最后静止时动能都为零,因此,消耗的动 能是相同的,与小车运动的距离无关,故 B 错误; C、小车运动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自身的内能和接触面的内能,因此,小车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上 运动的距离不同,每次小车获得的内能也可能不同,故 C 错误; D、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小车一开始的机械能是相同的,其最终克服阻力做功,机械能变为零,机械能 减少的量相同,因此,每次小车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相同,故 D 正确。 故选:D。 (1)分析其在斜面上时的机械能,可最终判断它消耗机械能的多少; (2)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据此分析其动能,再结合最后的运动状态可做出判断; (3)小车运动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自身的内能和接触面的内能,据此判断; 41 (4)根据小车机械能减小的情况,可判断其做功的多少。 在本题中,主要是从能量转化和角度考查了对“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这一实验的分析,题目的考查 形式比较新颖,值得我们关注。 49.[来源: 2018 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如图所示是汽车起重机,其中 A、B 组成滑轮组(结构如 示意图),C 杆伸缩可改变吊臂的长短,D 杆伸缩可改变吊臂与水平面的角度,O 为吊臂的转动轴,装在 E 里的电动机牵引钢丝绳,利用滑轮组提升重物,H 为在车身外侧增加的支柱,F 为吊臂顶端受到竖直向 下的力。下列有关汽车起重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滑轮组中 A 滑轮用于改变力的方向 B. 当 C 杆伸长时吊臂对 D 杆的压力将变大 C. 当 D 杆伸长时力 F 的力臂将变小 D. H 的作用是工作时以防翻车和避免轮胎受到的压力过大 【答案】A 【解析】解:A、A 滑轮随物体一起移动是动滑轮,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故 A 错误; B、当 C 杆伸长时吊臂阻力臂变长,在阻力和动力臂一定时,阻力臂越长,动力越大,根据物体间力的 作用是相互的知,对 D 杆的压力将变大,故 B 正确; C、当 D 杆伸长时力,物体变高,阻力臂 F 的力臂将变小,故 C 正确; D、操纵汽车起重机时,应在车身外侧增加支柱即 H,以防翻车,并避免轮胎受到过大的压力。故 D 正确。 故选:A。 (1)不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是定滑轮,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是动滑轮,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可以省力; (2)当 C 杆伸长时吊臂阻力臂变长,阻力和动力臂不变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解答力的变化; (3)当 D 杆伸长时,物体变高,伸长臂的夹角变大,阻力臂 F 的力臂将变小; (4)操纵汽车起重机时,应在车身外侧增加支柱,以防翻车,并避免轮胎受到过大的压力,损坏轮胎。 42 本题以汽车起重机为背景,考查了滑轮的分类、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等知识,是一道难题。 50.[来源: 2018 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物理试卷]用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时,温度计内煤油液面慢慢升高, “煤油液面升高”是因为煤油的(    ) A. 体积变大 B. 重力变小 C. 质量变大 D. 密度变大 【答案】A 【解析】解:温度升高,煤油受热体积膨胀,质量不变,所以密度减小,根据 G = mg 知重力不变,故 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温度计内的煤油柱会上升,其原因是煤油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煤油的体积变大所致。 本题需要了解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知道质量、密度及重力的概念。 51.[来源: 2018 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物理试卷]科学实验中,重力有时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会产生影响。 下列实验中的做法不是为了减小或避免重力影响的是(    ) A. 选用轻质泡沫塑料小球 B. 选用易形变的气球 C. 将集气瓶水平横放 D. 调节两端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答案】B 43 【解析】解:A、选用轻质泡沫塑料小球,排斥的远,效果更明显,是为了减小重力的影响,故 A 错误; B、选用易形变的气球,是为了更好的看出形变情况,故不是为了减小或避免重力影响,故 B 正确; C、如果上下放置密度小的更易在上面,会影响扩散现象,故将集气瓶水平横放,使重心降低,是为了 减小重力对实验的影响,故 C 错误; D、调节两端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使重心在支点处,减小重力对实验的影响,故 D 错误。 故选:B。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为了减小重力的影响,通常选择质量较轻的,可以平衡抵消的,或者让重心偏低。 本题考查重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注意仪器的选择和使用,以质轻为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