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0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初中毕业会考考场作文技巧之创新作文法
初中毕业会考作文技巧之创新作文几法 话题作文是一种鼓励个性张扬、容易激活作者创新思维的命题形式。如果你能找到与众不同的材料,对生活持有新颖独到的认识,你就能实现内容创新;如果你从服务内容需要出发,找到别具一格的非常规文体,你就能实现形式创新。所谓“形式创新”,要求区别于中规中矩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中学生作文中的常见文体和“标题加上一口气的陈述到底”的结构形式。远离常式,启用变式,能让我们的文章在众多的考场作文中分外惹眼,别致脱俗。 形式创新方法多样,不一而足:当你围绕话题选取一件矛盾冲突激烈的事,你完全可以撇开记叙文体,启用小剧本的形式;当你觉得从人的角度叙述太平淡,不妨从物的角度叙述,启用童话的形式;当你觉得直接发表议论揭示某种不良社会现象的写法太一般时,你可以考虑运用病历的写法;当你觉得文章材料时间跨度太大而不好把握,你就可以运用小标题支撑文章的结构;当你觉得一般的陈述方式并不能达到强化当面交流的现场感时,你完全可以考虑运用书信式、自问自答式、演讲式;还有小小说、寓言、诗歌、日记式、会议记录、倡议书、广告启事、成果报告等等。话题作文将我们带到了创新的天空里,你为什么不摘出手来,去摘取一颗创新的星星呢? 需要说明的是,创新,首先源自作者的主体意识和积极的创新思维。写作本来就是一种独创性的劳动,当你觉得固守惯常思维、遵循陈规旧习是写作之大忌,应该尽力寻找属于我的“这一个”的时候,你就会驾着创新之马疾驰而出。围绕文章内容,找到与之相适应的、独具特色的形式,你的文章就会以创新之光照亮读者的眼睛。 亲爱的同学,当你面对话题作文的时候,请先在心里默念一声:今天,我一定要舞起创新的彩绸! [特别提醒] 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因此,写作之前先要在选材、立意上多下功夫、下真功夫,然后尽可能地寻找与之相适应的创新形式,这才是本末“顺”置。否则,舍本求末,容易步入追求形式怪异的误区。 一定的形式总会有自己的某些独特要求,这一点,我们已在上面作了说明。我们发现,一些同学不顾及自己是否具有驾驭新形式的能力,盲目选用新形式写作,结果出现不伦不类的局面。比如,山西省某考生以“桥”为话题写作,拟出“心灵之桥”的题目,并标明自己写的是“小剧本”。美其名曰“剧本”,但作者对剧本的写法显然非常生疏:全文是父亲与母亲、爷爷与奶奶的交心谈心,没有矛盾冲突;缺少时间、地点、布景等交代;人物对白过程中插入景物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等。这样,作者满以为通过文体创新出奇制胜,实际上被判作“四不像”文章。事实告诉我们,选用非常规形式写作当然可以,但我们一定先要学习这些新形式的写法。平时没练熟,考场上就不要头脑发热而擅用不熟悉的文体写作。 第一式:镶嵌标题,组接片断 在文章(多 17 为散文和记叙文)中间夹杂几个小标题,能让读者一看就知道本文写了什么内容,眉目很清楚。从写作者的角度看,运用小标题可以为你打破时空界限,提供选材方面的便利,可以让你省却很多过渡性的话语。如果小标题拟得好,还可以一展作者的文采。一般而言,拟出3、4个小标题较为常见。这是因为,小标题如果太少,说明本文涉及的片段和场景并不复杂,只用廖廖数语的过渡句就能解决问题,不能表明有选用小标题的必要性;小标题如果太多,由于全文篇幅一般只在650字左右,则每部分字数会太少,不容易把有关内容交代清楚。 拟定小标题,应该简明、准确地概括每部分的内容,小标题之间要有必要的关联:或者结构形式一致,或者内容上属于并举,或者情节上有前后勾联。但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各个小标题下的内容,必须锁定在指定话题之内。否则,就容易出现偏离题旨的问题。 [例文评析1] 以“友善”为话题 打造蓝天 起风了 春天还没有过去,不知怎么了,天气忽地变冷了,风赶走了太阳,吹散了花香,吹谢了百花,又回到冬天了吗? 风肆虐地狂刮。 “你做错了事,为什么不去道歉?” “我没有错,你不要乱讲!” “你错了……” “我没有……” 风吹乱了我的头发…… 下雨了 昨夜难眠! 冰凉而硕大的雨滴砸在马路上、玻璃上、房顶上,升起一阵雨雾,“吧嗒吧嗒”作响,透骨的寒气在雨中游荡,侵袭着慌忙奔走的人们。 那天我和他争得面红耳赤,最后不欢而散,各自回到寝室。不知道现在他怎么样了,碰上这样的天气,瘦弱的他会不会感冒?有没有人陪他去医务室?他总喜欢在病中逞能,不知道这次怎么样?想着以前的形影不离、不分彼此,吃饭,两只碗总是并排在一起,现在已经两顿饭不在一起吃了,搞得我自己吃的是什么自己也不清楚;想着以前在一起嬉闹,从没有红过脸,而这次却成了这种局面,可是明明是他做错了事啊!唉,我应该对他耐心点,为什么非要吵呢?悔意慢慢的沉重起来,我真害怕看到友谊的破裂后,狼狈的我们再次相遇的情景…… 云散了 雨停了,云慢慢散开,太阳撒下一片温暖,整个世界又都恢复了生机,树叶花蕾上的雨水在晶莹发光,风变得柔和了,空气是那么清新。 这才是春天! 我揉着红红的眼睛,去了他班找他,他不在,病了?我便急忙跑去医务室,却和他撞了个满怀,他两手拎着一些礼物,呆在那里。我们的脸都红了,我握住了他的手,对他微笑,“我不该和你吵。”我说。“不,是我的错。”他也笑了。他终于承认自己错了,让我陪他去道歉,我转过身,按住表,要留住这最快乐的时刻,我悄悄试去眼泪。 此时的阳光多么温暖! 友善,一个多么普通的词,却能拨开乌云,打造蓝天! 友善,友谊的保护 ! 简评: 17 这篇文章的小标题十分抢眼:“起风了”、“下雨了”、“云散了”,从表面上看,它们似乎昭示着天气变化的一系列过程,但你进入文章就会发现,它既是自然界的天气变化的写照,更是“我”心理变化的形象表述。根据故事情节发展设置小标题,使文章一气贯通:“起风了”一节,表现了朋友之间刚闹矛盾后内心的斗争,这时气未消;“下雨了”一节,表现了分手后对朋友的惦念和冷静反思;“云散了”一节,表现了与友人和解的喜悦。每个部分里,作者都注意环境描写,使之与人物心理活动相照应。心理描写细腻、传神,环境描写生动、形象,文笔生动,布局精巧,层次分明,是一篇十分优秀的美文。 结尾处两提“友善”,是作者从自身经历中感受到的人生哲理,也是本文写作目的的外化,相信对读者会有一定的启示的。 [例文评析2] (以“球”为话题) 谁能用爱烘干我潮湿的心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 我也不知自己到底活了多少年,人们也不知我以前的面貌怎样。在人们的心目中,我很重要,他们离不开我。但,也不过仅仅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地球,如此而已。谁又知道,我心中也有千千愁肠?人们常说,我——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世界上只有一个地球,保护我,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可又有谁关心过我的容颜,体谅过我内心的苦楚?有谁会用心倾听我一诉衷肠? 一、枯藤老树昏鸦 春风吹拂着我的脸庞,让人不禁联想到春暖花开,老树新枝,万物复苏的繁华。然而,是否有人看到,在那萧瑟的一角,干枯的枝桠上,依旧结满了蜘蛛网?你看,在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只不知昏睡了多时的乌鸦,不知它为何变得这样?它何时才能醒来?醒来之后,它到哪里才能找到充足的食物? 二、小桥流水人家 看过了许多名川大山,阅历了许多古迹名胜,沉浸在都市的喧嚣之中,有谁还习惯小桥流水人家?有谁还热爱小桥流水人家?你是否知道,那静静的小河早已发臭了,早已出离愤怒了?谁能读懂它的忧伤?如果还有,那躲在几乎无人知晓的大山中的工厂,为什么总是立着黑洞洞的烟囱,流着臭醺醺的废水?它们排放出来的臭气、污水,又为什么总是朝着那小桥流水人家? 三、古道西风瘦马 人迹罕至的古道上,荒草萋萋,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呆望着远方,久久伫立。远方,到底还有什么呢?寒风迎着它的老脸,铺天盖地而来,到底哪里才是它的归宿?你听,那一声悲怆的嘶鸣,是否传达出了它内心的绝望?它是否还在遥想自己当年的英姿飒爽? 是的,这些就是我——地球的忧伤。不管时光经历了多少的沧桑,不管我的容颜将变成怎样,我的心一直惆怅。是的,也许,在你们的心目中,如今的我早已垂垂老矣,你们早已做好打算,有朝一日,狠心把我抛下,乘着诺亚方舟,远走他方。 人们啊,你们又怎么狠心上演这幕“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惨剧? 唉,谁能用爱烘干我这潮湿的心? 简评: 17 写作视角新颖独特诗意与想像完美结合 考生以独特的写作视角,以地球自述的口吻,结合《天净沙•秋思》中的几个句子,重新设置新的意境,表达环境恶化给地球带来的忧伤与焦虑,同时也委婉地传达出了考生强烈的环保意识。而且,这种强烈的情感贯穿全文始终,字里行间也渗透着浓浓的诗意。 第二式:连缀日记,强化真情 日记是一种常见的私务应用文文种,把自己在一天所见、所感中最有意义的部分记录下来,就是日记。近年来,一些考生尝试着用几篇日记组成一篇文章,也是形式创新的具体体魂。就其中的单篇日记而言,必须遵循日记的格式,即:第一行空两格写记日记的时间和天气情况。下面另一起行,空两格,开始写正文;必须运用第一人称写法,“我”不仅是日记的作者,也是日记里的主人翁;必须抒发真情实感。就连缀成文的多篇日记而言,材料涉及的时空跨度可以不受限制,每则日记的表达人和表达方式可以不必一致,但要注意内容的关联性:一般是在第一日记里设上疑问、制造矛盾,随后逐步释疑和平息冲突。要善于将若干典型细节点缀在日记中,以增添文章的生动性。同时,各则日记的篇幅最好大体相当,以保持文章形式的匀称美。 [例文评析1] 树的日记 1986年3月12日 晴 今天,我看到了我生命中的第一缕阳光,好美好美。我终于从一颗种子变成了一棵小树苗了。看着周围美好的一切,我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玫瑰姐姐,你说我会长成一棵大树吗?一棵比我妈妈还要大的大树吗?”“会的,当然会的!”玫瑰姐姐温柔地说。“小草哥哥,你说我会长成一棵强壮的树吗?一棵比我妈妈还要强壮的树吗?”“当然会的,你一定会的!”小草哥哥坚定地说。我好开心。心中从此有了一个美好的愿望:一定要健康地成长,长成一棵比我妈妈还要大,还要强壮的树! 2002年3月12日 晴 今天,我已经16岁了。在微风的吹拂下,在阳光的沐浴中,我已经健康快乐地长到了16岁。蝴蝶在我身边快乐地跳舞,小鸟在我身上愉悦地歌唱……它们都在庆祝我的16岁生日。16岁,花一样的年龄,可在妈妈眼中,我还是一个小小孩儿。妈妈是一棵古树,它活了300岁。300岁!多么令人向往的年龄,我渴望自己会在这个世界上活得比妈妈更长! 2012年3月12日 阴 我越来越感到体力不支了。今天是我26岁生日,可没人为我歌唱。整个天空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令人恶心。天空还不时下一些奇怪的雨——酸酸的,苦苦的。无数白色的垃圾压得身下的小草、小花们直不起腰来,蝴蝶、小鸟们也不知飞到哪里去了。我浑身无力,透不过气来。我意识到自己不行了。可是,这究竟是为什么?为什么妈妈能活到300岁,而我只能活到26岁?我为什么比不过妈妈呢?而我一直在努力长大呀!难道我那个美好的愿望,这么快就要破灭了吗? 善良的人啊,请你们想想办法,救救我好吗?因为妈妈临死前告诉我,只有你们是万能的! 救救我吧! 17 [例文评析2] 日记四则 9月1日 星期一 阴转雨 新学年第一天,同学们在班上谈论假期外出旅游的热门话题。我呢,什么地方也没去,邻居小桐知道的。 “喂,暑假你去过哪里啊?” “我去过上海,你呢?” “北京,我还爬过长城呢,好壮观。” “舒,你去了哪里?”同桌小可突然问我。 我抬起头,发现几十双眼睛正看着我。我低下头,十分随便但声音很小地说:“我……我去过台湾。” “哇,好棒,那一定好玩吧?” 我笑了笑,看见小桐直直地盯着我,好像要把我看穿。我脸红了,突然冲出教室,外面正在下雨。 9月3日 星期三 阴 今天,班上开了一个以“真”为主题的班会。当我看到黑板上“学做真人”几个大字的时候,心轻轻震动了一下。我看着小桐,她也正注视着我,我很快低下头去,脸红了。 老师似乎看出我的心思,突然问我:“张舒,你对这‘真’有啥想法?” “——没——没有。”我摇摇头,声音有点颤抖。 外面的天阴沉沉的,我心里烦闷。 9月5日 星期五 雨 今天下雨,我没带伞,小桐打着伞,跟我一起走。 路上,我们都没有说话,我偷偷看着小桐。她终于开口了:“你觉得累吗?” “累?”“如果人老是生活在虚伪中,就会觉得很累。其实,人生活在真诚中,才会快乐,没有负担,你愿意一辈子与虚伪作伴吗?” 到家了,我看着小桐,好像明白了什么。 晚上,我想了很多…… 9月8日 星期一 晴 今天老师要收暑假日记。同桌小可看了我的日记说:“你不是去台湾了吗?为什么日记里没有写?” “因为……因为我没有真的去啊!”我终于下定决心说出了真话。 看着窗外,雨过天晴,阳光灿烂,我有一种从未体验过的轻松…… 简评: 一个少年,因为怕在同学们面前丢面子而当众说了谎话,而在场有朋友知道实情。少年为此而心里烦闷不安。在朋友的督促下,少年终于承认自己说了谎话。笔者这样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使读者少了亲切感,多了距离感。本文的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写法,还特意运用了日记的形式,使得故事显得格外真实,人物心理活动显得格外可信。作者的这段经历启示我们:说真话,心里坦然;说假话,烦恼丛生。 17 作者写作功底十分扎实,以语言描写为例,不堆砌,不缺位,讲究口语化而且注意性格化,比如,“哇,好棒,那一定很好玩吧?”活脱脱一个开朗、活泼、好奇心强的少女形象,可见可感。又比如,第三则日记中“你觉得累吗?”一段话,典型的朋友交心的话语,是促使“我”心理活动发生大变化的重要原因。 第三式:交流对话,问答俱全 把人物之间就某一话题提出的问题和表达的看法记录下来,也是作文形式创新的一种。这种写法,因交流对象宽泛(可令人可古人、可伟人可平民、可人物可动物),能够解答不同层面的疑问而得到一些人的青睐。在写作上,一种方法是启示采访式。这时需要作者围绕指定话题设计出几个问题,答题人说话时入题要快,围绕话题表述有理有据,全文最好总结出观点和中心来(特别是沙龙式谈话记录的文章,这一点必须具备)。第二种方法是电话或网上交谈式。这里要力求展示交流双方的不同语言风格、不同心理活动。第三种方法是自问自答式。就是通过自我设问、自己作答的方式,在娓娓叙述中表达对指定话题的看法。从追求布局匀称的角度看,最好让几个问题等距离出现。 需要说明的是,这类文章必须以答为主,问作纲目。同时,对话是口语交际的形式,其语言特点应该口语化、性格化。 [例文评析1] 以“留下”为话题作文 留 下 2003年2月10日晚上22点 “叮—铃——” “你好,我是晓惠,我现在不在家,听到‘嘟—’的一声后,请留言!” “嘟—” “喂,晓惠呀!我是妈妈,现在都八点了,你怎么还没回家呢?晚饭又没在家里吃吧?你这孩子,一个人呆在外地,怎么这么不注意呀。你……” “老婆子,有完没完,说正事呀!来,我说。晓惠,我是爸爸,听说你们广州现在正流行什么‘非典型性肺炎’,板蓝根和白醋都涨到上百元了,你现在怎么样了。也不来个电话报个平安,爸妈都很着急呀!回来后,打个电话到家里,听见了吗?” “——老头子让我来说说嘛!孩子,你要注意,千万别感冒了,多穿点衣服,别在外边吃东西,知道吗?好,就这样吧!记住回电话!” “咔—” 2003年2月11日凌晨6点 “叮—铃—” “你好,我是晓惠,我现在不在家,听到‘嘟—’的一声后,请留言!” “嘟—” 17 “晓惠,我是郑军。想我吗?哎,作你男朋友真苦呀,别说见你一面了,连听到你的声音都那么难!喂,你不是出事了吧?听说你们广州正流行什么‘非典型性肺炎’,都死了几个了。你要注意点呀!板蓝根和白醋涨价了吧,别小气,不管涨到几百块,多买点,我为你报销。打电话给你其实也没啥事,就是想你了,想听听你说话。就这样了,I love you!” 2003年2月11日晚上22点 “叮—铃—” “你好,我是晓惠,我现在不在家,听到‘嘟—’的一声后,请留言!” “嘟—” “晓惠,我宋依呀!你这没良心的,十几年老朋友了,也不常打电话来聊一聊,每次都是我主动,还找不到人。喂,我今天打电话来,是专门慰问你的。你没被‘非典型性肺炎’迫害吧!你从小抵抗力不太好,我放心不下,特意找了一些抗病秘方,这有一个很可靠的,听清楚啰:用碗装一包板蓝根,再用白醋泡好,放进高压锅蒸几十分钟,拿出来马上喝,每天坚持喝两碗,包你百病不侵。记住回来后回个电话,OK!拜拜了!” “咔—” 简评: 这是一篇作文吗?似乎不是,仿佛只是电话录音的记录。但阅卷教师给予它满分的事实又说明,这不仅是一篇作文,而且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作文——只是在表现形式上有些“另类”。 故事发生在非典肆虐的时候,一个女孩由于处在形势严峻的广州,她的父母、她的男朋友、她的老友都很牵挂她。一股浓浓的爱意让人分外感动。作者选取的是打电话这个特殊角度,故意让女孩外出而只记录下电话中的话语,可谓匠心独具:省去了直接的人物动作、外貌、心理活动描写,集中笔力写好人物的语言。由于语言描写的形象化,让我们看得见说话的人,感受得到他们的心。这样的设计,使得本文具有深厚的蕴藉,让人回味无穷。 [例文评析1] 一棵老槐树的自述 你问我是谁呀? 我姓槐,今年108岁,祖籍大连。我出生在一所学校的大院里,哦,忘了说明了,看我老糊涂了,我年轻那会儿,叫大院,现在呀,改叫操场了。我可是这所学校的“六朝元老”了。不是跟你吹,这所学校发生的点点滴滴我都看在眼里。正好我今天心情好,我就跟你说道说道。想当年这所学校刚建成那会儿,学校校服就是青一色的深蓝色中山装,女生也只能穿裤子,没有裙子穿。那时的桌椅都是老师自己做的,用不了几天就摇摇晃晃了。那些学生有的也来欺负我,那时候学校里没有游乐设施,学生们就把我当单杠、滑梯,成天在我身上爬来爬去,幸好当时年轻力壮,不然非得被他们折腾死。 什么,你问我为什么现在身体倍儿棒?别急,听我慢慢跟你说。 在我 17 80岁那年,大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教学楼拆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所崭新的大楼,大理石地面,铝合金门窗,美丽的花坛,还有完备的游乐设施,现代化的教室。设计美丽的校服,充分展示了孩子们的青春活力。还有,就是学生们的素质也提高了,就说昨天吧,不知哪刮来一张旧报纸,贴在我的腰上,把我给难受的呀,这时候过来一群学生,其中一个赶忙跑过来,帮我解了围,把旧报纸扔进了垃圾箱。同学们还经常给我喝水,剪头发,把我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我现在啊,别提有多幸福了,你说说这新时代的大连是不是让人欣慰? 你问我活到多少岁?我想活个200岁不成问题,到时候,你再来找我,我老槐树再把新变化、新社会的趣闻讲给你听。 简评: 这是一篇自问自答式的优秀作文。为了增强现场感,并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作者心目中有一个未出场、但又在与“我”交谈的“你”。或许是为了保持叙述角度的一致,确保行文的顺畅,作者有意将“你”的提问转换成“我”的问题。这完全符合一个老者(即文中的老槐树)与人交谈时的习惯,同时又让作者依照主题需要,自如地筛选出恰当的问题。这真是作者走出的一着妙棋。 借助校内老槐树的口说出了校服、桌椅、教学设施等的巨大变化,道出了学生们的思想素质的变化,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表现了大连的发展和变化。这就不只是简单地符合题干要求,还赋予作文以一定的思想内涵,真是不易。 [例文评析3] 住在心灵宫殿里的“反省” 大家好!我叫反省,我和虚荣、自私、狡猾等一起住在心灵的宫殿里。什么?你问心灵宫殿是什么?哦,告诉你也无妨。每一个人在出生之前都要在心灵的宫殿里选择一种品性作为伙伴度过一生。不怕你们笑话,告诉你们,我已经在宫殿住了多年的“冷宫”了。奇怪,自从曾子我--反省作为伙伴后,就很少有人选择我了,狡猾、自私等人倒变得热门抢手了。唉,我只能静候一位像曾子那样的人来选择我了…… “快,反省,有人选你了。” “什么,我没听错吧?”终于到我表现自己的时候了。 于是,我有了一位小主人。“都怪你,要不是你,小主人怎么会被爸爸批评呢?要不是你怂恿你主人把老师误给加的几分泄露出去,他现在怎么会在房间哭呢?对愿你。”这已是“虚荣”第三次指责我了,不过,我认为我做得对。 “唉,要不是你反省非让小主人在考试时不去看别人的答案,他也不会被老师批评了。”和我一起被选来的“自私”也在指责我。谁选了你谁倒霉。几乎所有的人都指责我…… 可我帮了主人很多,人们都夸小主人是个知错就改、自省自悟的好孩子。 岁月如流水,转眼,我已伴随主人度过了几十个春秋,主人现在已是功成名就。当很多人来拜访主人时,“虚荣”“自私”等人还想把我挤在外面,主人却把我第一个请进来,他自豪地对那些来访者说:“我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我每天都在反省自己,我希望反省能一直陪伴在我身边。”听到了吗?主人在表扬我呢! 从此,我便成了心灵宫殿的名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我;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走向成功,我也被列为传统美德之一,被人们发扬光大。 简评: 本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将反省人格化,并用第一人称叙述了自己被选择、被使用、被认可的过程,手法较为新颖。文章先抑后杨,通过对比衬托,突出了反省为人所接受的曲折历程及其重要的作用,个性突出,层次清晰。小作者要注意一些词语使用的准确性,如:每一个人在出生之前都要在心灵的宫殿里选择一种品性作为伙伴度过一生、品性,只能概括虚荣、自私、狡猾,而不能概括反省,可将之改为品行。 17 第四式:回环反复,强化文旨 选用一个与文章主旨密切相关的句子或一小段话,在文章的若干处地方不断重复,并形成全文结构的主体框架,这种写法叫作回环反复法。由于作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强化特定语言,并且注意文章内容和思想深度、广度的逐步拓展,因此能以紧密的结构、强烈的表达而得到好评。 回环反复式结构一般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在段首或段尾运用相似的句型或短语,形成段首排比或段尾排比的修辞效果;一种是同一中心句散见于不同的段落。至于放在段首、段中或段尾,比较随意;一种是将某一线索句或中心句单独成段,均匀分布在文章中,以展现事物的层次性和文章的条理性,抒发强烈的感情。 [例文评析1] 以“ 真好”为话题. 做一片云,真好 做一片云,那感觉真好! 做一片云的我,来时,无声无息,走时,无牵无挂。没有根的寄托,没有分离的痛苦,没有相守的缠绵,没有远行的犹豫。我不苛求别人的欣赏,只是在你无意间飘然而过,而在你回首痴望的那瞬间,我微笑着悄然掠过,继续自己的旅行。 做一片云,真好! 我宁静而高远,犹如雪白的花朵,一尘不染,绽放在这远离世俗的天庭,风挨着我的肩,我挨着风的肩,如神似仙,一味品尝着这有生以来的平静淡泊。 人,有功名利禄的诱惑,于是崇拜权势,很卑鄙,虚伪谄媚;很自傲,胸襟狭窄。很自卑时成了奴才,愚昧畏缩;很自傲时成了主人,冷酷残忍。有欲望,有野心,这世界便来了纷争,多了烦恼,有了喧闹。做一片云的我,以自己特有的灵气去接近自然,一如既往地飘过山峦,飘过海洋,一直飘向神奇的远方。天广任我行! 做一片云,真好! 我也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气势。阴云初起,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劲风扑面,这是我与风雨在天空中狂舞。然而,风停雨住,春回大地,我又飘荡于绚丽的高空,在这刚洗过的世界里,一切清新、自然;欣赏这优美的景色,一切是那样的宁静淡泊。 做一片云,真好! 有人说,我漂泊不定,然而,只有飘动,生命才会永恒…… 任思绪的情愫飞升,品味有生以来的平静与淡泊,体验那种种神奇的万象。一切默默的开始,默默的结束,这就是云。 做一片云,真好! 17 简评: 读罢本文,我们不能不为小作者的才气击节叫好!“做一片云,真好”,这个抒情味很浓的句子均匀地分布在各部分的表述之后,并单列成段,这发自内心的感叹,是由各部分内容自然引出的小结。以此构架文章的主体结构,把各部分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美化了文章结构,增强了行文的气势,形成一种回环复沓、反复吟诵的美感。 在“做一片云,真好”的统摄下,文章或直言它“没有根的寄托,没有分离的痛苦,没有相守的缠绵,没有远行的犹豫”,或直陈它“宁静而高远,犹如雪白的花朵,一尘不染,绽放在这远离世俗的天庭”,或明示它在“风停雨住,春回大地”的时候,“又飘荡于绚丽的高空”等等,对“真好”的理由作出了形象、生动、立体、直观化的诠释。或许正是有了这种回环反复式的独特构思,使得作者能够尽情抒写对做一片云的独特感悟,为他尽展才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舞台。 读罢本文,我们也会情不自禁地说一声:做一片云,真是好! [例文评析2] 以“心中的太阳”为话题 招招手儿,豆角般的月儿 ——为了母亲,更为了大山 出了家门便是山,一眼望不到头的大山;出了家门便是河,一眼望不到边的河。这就是我的故乡——养育了我16载的故乡。 月儿缺了,豆角般,黄灿灿、亮晃晃的。母亲揽着我坐在家门口的河边上,静静地。 “儿啊,你要走出大山,你要做娘的眼睛去看山外的世界;儿啊,你不要离开大山,大山是我们永远的母亲……”母亲嘴里念叨着。抬头看母亲,眼睛里充满了期待与不确定。我不懂,真的不懂,因为那年我才五岁。 月儿缺了,豆角般,黄灿灿、亮晃晃的。我和母亲并排坐在家门口的河边上,这一次仍是静静的,只是多了丝喜悦与盼望。 “儿啊,你要走出大山了,你要出息,你得成材,你要做娘的耳朵,去听山外的东西;儿啊,记住,你得回来,为了咱们的大山,学好知识,报答咱大山的养育之恩;儿啊……”母亲嘴里仍念叨着。侧面看母亲,眼睛里充满了无限的期望,只是少了些不确定,多了份坚定。我懂了,真的懂了;因为那年我12岁,因为第二天我就要离开母亲,离开大山,独自一人到大山外的世界去了。 在求学的道路上,我没有华丽的辞藻与人交际,没有艳丽的衣服向人炫耀,而我只有一份恬淡的心情,一份母亲与大山的期待。母亲的话我从不曾忘记:我是大山的孩子,我要回到大山中,报答大山!凭着这份信念与力量,我苦苦求学,不曾浪费点滴时间,不曾虚度年华。 月儿又缺了,豆角般,黄灿灿、亮晃晃的,而我站在山外的豆角般的月儿下,许下心愿:娘,我不曾忘记我是大山的儿子,我会好好学习,我会有出息,我更会回去报答大山!娘,明天我就要参加中考,作出我人生的第一个选择;娘,您放心,我不会让您、让大山失望。 苦涩的求学路还很长,但我不会寂寞;因为我满怀母亲与大山的期望,因为我的心中有个永不会落下的太阳——母亲,大山! 17 招招手儿,豆角般的月儿…… 简评: “月儿缺了,豆角般,黄灿灿、亮晃晃的”,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它在文章中先后三次出现,每次都迅速将读者带进一个月罩山村下的特定情景之中。经作者轻轻一点染,我们就有如临其境的感觉。而这句话每次都出现在段的开头,既有标示写作内容转换的作用,又形成一种段首排比的修辞效果。 如果说“月儿缺了”一句重在写景的话,那么,随后出现的母亲的语言、母亲的眼神,“我”的内心独白,等等,无不渗透着强烈的感情。也就是说,情景交融也是本文的一大妙点。 作者的写作实践告诉我们,用好一句,全文皆活。 第五式:首尾缀饰,启思明目 在文章题目之后、正文之前加上一两句或一小段精短的话,这就是文章的“题记”;在文章末尾,特意加上一两句或一小段精短的话,这就是文章的“后记”。之所以要给文章加上题记或后记,是希望给文章带上一顶“凤冠”或安上一个“凤尾”。 题记也好,后记也好,都不是正文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没有题记和后记,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依然是很完整的。但是,加上题记,能够提出本文将要回答的问题,能够明示本文的主旨,能够点染本文的特点环境;加上后记,要么是因为事态后来有了新的发展而补上一笔,要么是直接启发读者进行思考,给文章留下不尽的余味(其中后一种情况更为常见)。需要指出的是,带哲理的短句在题记和后记中最为常见,而题记和后记的陈述角度、陈述语气与正文有些差别似乎更好一些,因为这更能显示题记与后记存在的必要性。 [例文评析1] 为自己鼓劲 人的成长道路,就是一只蛾破茧成蝶的过程,当你蜕变成蝶的过程,需要自己为自己鼓劲的信心。 ——题记 毛毛虫•开端 一声春雷响起,无数颗黑乎乎的小蛋静静的躺着,又一声雷响起,蛋壳微裂,钻出无数只毛毛虫,新生命开始了。 初一,刚踏进这个美丽的大花园,稚气未脱的我,就要开始我新的挑战——军训。 站在炎炎烈日下,任凭汗水从我的胸上、额头滑落,却不能用手拭去,站立十分钟,等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就听不见哨声,当时我多想放弃,去休息,可当我看看身边的同学们都坚持着,我不能放弃,于是我在心里给自己加油,想着我能行,不久哨声就响起,我坚持并且成功了。 茧•过程 17 当毛毛虫长大了,就需不断织丝成茧,只有相信自己努力成茧。 初二,转眼间就快中考了,在紧张的学习中,迎来了校运动会,在运动场上同学们活跃的身姿随处可见,其中就有我,跳高区,拉拉队员们拼命的喊着加油!我望着悬挂着的竹竿令人心寒,选手们一个个跃了过去,到我了,我的心里特别害怕,同学们喊着加油、加油,看着竹竿,我对自己说我能行,接着纵身一跃跳了过去,我成功了,并且取得了好成绩。 蝶•末端 当蝶破茧后,飞向蓝蓝的天空…… 初三,初中生涯的末端,迎来了人生重要的转折点,迎近中考,面对着一张张的试卷一道道试题,已让我累得喘不过气来,现在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相信自己,给自己加油,坚持“我能行”来面对中考。 记着当你蜕变成蝶的过程,要为自己鼓劲! [例文评析2] 像花朵那样绽放 和谐的力量,欣悦而深沉的力量。 让我们的眼睛逐渐变得安宁, 我们能够看清事物内在的生命。 ——华兹华斯 无意之中我邂逅了这样一朵花。 它安静地伫立在花盆里,墨绿色的茎细细的却十分有力,没有任何多余的叶片,只是在顶端分出岔来,结了两个小小的花骨朵。 我十分欣喜,它们娇小的模样像刚刚坠地的婴孩,实在惹人怜爱。我给它们浇水,看着它们微微抬起头,争先恐后地吮吸着这般甘露,继而涌动着自己的身体,像是要挣脱花苞的束缚,完全地绽放开来。我默默地等待着,定时浇水,想看这场无声的比赛究竟谁会获胜。 过了一段时日,它们竟同时盛开了。 蜕去了当初婴儿的模样,仿佛两个朗朗大方的姑娘,挺胸抬头,随这拂来的轻风摇曳,舞动着自己曼妙的身姿。那层次分明的粉红色是它们的衣衫。花瓣边缘处的淡粉到中间的粉红,一直延续到底端的桃红色,像一道布满玄奥的谜语,层层揭晓的模样,使我更加沉醉于其中。 之后的每一次浇水我都更加用心,害怕这样的美丽太短暂,一天夜里出奇的安静,没有风吹没有鸟鸣,我走到阳台上,竟听到了她们的窃窃私语。 “我舍不得你……” “你一定要好好的生活,带着我的生命,一起活下去!” 我十分惊讶,把这莫名的声音归类于自己的幻听。她们只是没有思想没有能力的花而已,我告诉自己。 第二天,她们开始出现异常。一朵像往常一样高昂着头颅,一多却有些无力了,像是在告诉别人,父母在养育她们的过程中偏了心。直到后来,一朵越来越漂亮,张开花盘跳着比从前更加绚烂的舞姿,另一朵却越发没有精神,变得枯黄无力,却向着那朵娇艳的花,像是在认输,又像在饱含深情地寄托着什么。 “有一种花叫双生花,一株二艳,竟相绽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的一朵就会不断地吸取另一朵的养分和精华。到了最后,一朵娇艳夺人,一朵枯败凋零。” 17 我惊异于这样的伟大,牺牲自己来成全他人,那朵花是用怎样的坚强毅力在等待和煎熬,直至把自己的养分全部奉献给她的姐妹,黯然于世间。 那微弱而绚烂的生命向我们传达了一个怎样宏大的生命排场。 她最终垂下脑袋沉沉地睡去,我看到另外那朵傲然的花也溢出泪来。 简评: 从自然生命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这是一般考生难以企及的。文章开头引用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的诗句,非常巧妙地点题,又点出了文章的主旨。考生对双生花的刻画及生命感悟是深邃的,文章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花以人的情感和思维。的确,“那微弱而绚烂的生命向我们传达了一个怎样宏大的生命排场”,在面对艰难困苦的抉择时,我们或许应该像花一样,用坚强毅力等待,甚至是煎熬,成全他人的辉煌。 第六式:展示矛盾,编撰剧本 通过六、七百字的小剧本来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看法,这样的表现形式是很有创意的。剧本是用来演出的,因此它要求作者一定要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内容交代清楚,从方便演出的角度看,时间、地点、人物相对集中更为适宜。要注意以对话(或唱词)为主,对人物行为、动作、表情等的交代点到为止。“言为心声”,在进行对话描写时,要体现出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 戏剧是讲究矛盾冲突的,最好是通过紧凑而集中的矛盾冲突表现生活,即围绕一件事展开情节。也可以选取几个镜头分述出来,使矛盾冲突的层次更清晰一些。 动笔写剧本之前,你一定要掌握一定的剧本文体知识,否则,当心写出不伦不类的文章来 [例文评析1] 如果小鸟拥有一片天空,就能自由飞翔;如果你拥有一片广阔的天空,就能充分展现自我,探究创造,实现理想……亲爱的同学,也许你已拥有了一片广阔的天空,在追求、拼搏中获得了成功和喜悦;也许你拥有的天空还不够宽广,在限制、束缚中感到了烦恼和困惑。这其间定会有你难以忘怀的故事、深刻独到的见解和发自肺腑的心声。 请以“我的一片天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妈妈的爱 (在家里,妈妈正在做饭) 我 妈妈,我要到同学家找一下复习资料,呆会儿回来。 妈妈 你稍等我一下,我陪你去。 我 不用了,我已经长大了,不是小孩子了,没问题的。 妈妈 不行,在我的眼里你就是个孩子,乖,再去看会儿书,等我忙完,我陪你去。 我 我都这么大了,您就让我独立一次吧。 妈妈 孩子,要听话,这种机会以后多的是,现在不行,去看书,我就要忙完了,等一下陪你去 17 (我欲言又止,这样的对话已不止一遍了,感觉自己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春游前) 我 妈妈,学校组织春游,去上海玩两天,我好激动哦! 妈妈 你们老师说一定要去吗? 我 好像可以不去。 妈妈 那你就别去了。 我 为什么?为什么不让我去? 妈妈 去两天,时间太长了,马上要考试了,好好在家复习。 我 可是,这种机会很难得,初中三年最后一次和同学去玩。 妈妈 等你考试考好了,暑假玩的时间很多,我和你爸爸也会带你出去玩。到时候,你也可以约同学出来玩。 我 我不要,我想参加这次春游。 妈妈 不行,别再说了,这件事我已决定,我是不会同意你去春游的,在家里好好复习。 (没办法,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高高兴兴地去春游,坐在 书桌前,我流下了眼泪。) 何时的我才可以自由自在?何时才可以不受妈妈的限制?我想高声地喊出埋藏已久的话:“我要一片自由自在的天空。 简评: 文章题目是“妈妈的爱”,“爱”是一个情感化的词,但文章的立意却浸透着作者的理性思考:勿宁说是“爱”,不如说是孩子自由成长的枷锁。曾听到“有一种爱叫伤害”的话,本文不正是它的写照么? 作者以“我”要外出、妈妈以爱的名义阻止“我”外出构思剧情,“我”和妈妈的对话个性鲜明,“我”的呼喊声情并茂,对时间、场景的交代清晰,具有表演的诸多要素。新颖独特的形式,使读者在感受矛盾冲撞中,深刻领会还给孩子们“一片自由自在的天空”的主旨。这对一个初中生来说,实在难能可贵。 [例文评析2]以“友善”为话题, 用友善把心注满 第一幕 场景设计:环境优美的青山,清晨,清风轻轻地吹着,林中各种鸟儿快乐地鸣叫着。 出场人物:父亲和儿子 儿子:(不解地望着父亲忙碌的身影)爸爸,您这是在干吗啊? 父亲(微笑着说):傻孩子,暴雨把河边的独木桥冲走了,我要再造一座更结实的。 儿子:可是我们家在山上,不经常走到山下来,您干吗要费力再造一个呢? 父亲:我们是不经常过,可是其他人是要过的,如果没有桥的话,别人趟着水过多凉啊! 儿子:对,这里的水可凉呐,爸爸您真好! 父亲:儿子,记住人要为别人着想,那么别人也会对你好的。 17 儿子(闪着大眼睛,用力地点点头):我记住了! [画外音] 友善意味着要有一个宽广的胸怀,帮助别人其实是帮助自己。 第二幕 场景设计:现代化的城市,中午太阳高高地照着柏油路,路上各种车辆呼啸而过。 出场人物:父亲和儿子 儿子(有点不想离去的样子):爸爸,车快开了。您快回去吧! 父亲(还是不放心):我给你说的话都记住了吗? 儿子:都记住了,您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别人的东西,还有…… 父亲: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看见小偷偷别人的钱包时不要做声,装作没看见。 儿子:爸爸我不明白…… 父亲:你还小,还不懂得这里面的人情世故,慢慢就会明白的。 儿子(困惑地闪着眼睛,点点头):我知道了! [画外音] 当你给孩子心灵中撒下一颗自私的种子,友善将从此离你而去,生命的天空还会是一片晴朗吗? 第三幕 场景设计:远离城市的郊外,夕阳点点洒满平静的湖面,显得十分安谧。 出场人物:爷爷和孙子 孙子(十分焦急地叫着):爷爷,您快过来。 爷爷:怎么了,出了什么事? 孙子(声音已有些哽咽):我和小刚一起把玻璃球埋在了大石头底下,可现在不见了。 爷爷:你把玻璃球埋在那里干什么? 孙子:我看着他的球好看,所以就…… 爷爷:你再找找看…… 孙子(惊奇地说):啊!球没有丢!球没有丢! 爷爷(叹了一口气说):做人一定要诚实,只有你相信别人,不欺骗别人,别人才会相信你,帮助你,知道吗? 孙子(若有所思,后又点点头):我明白了。 [画外音] 随着时间的流逝,是否发现你的心灵已粘满尘埃,那么 用友善把心注满,用爱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你会发现世界依然美丽如昔! 简评: 是把友善的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还是让自私的污泥浊水荡涤孩子们的心灵?本文作者选取三幕剧的形式,通过两正一反事例的对比,强化了对孩子们进行友善教育的呼吁,引发我们的多角度思考。 在剧本写作中,本文有三大特点值得注意:一是人物语言符合自身年龄特征,具有个性化特色。孩子的天真,老人的世故,各得其妙;二是画外景的出现恰到好处,分别指出了各部分的写作意图,;三是“微笑着说”、“闪着大眼睛,用力地点点头”等舞台说明准确得当。这表明作者在剧本写作上具有较为扎实的功底。 [例文评析3] 17 2006中考湖南长沙卷1 以“爱的传递”为题,写一篇文章。 爱的传递(播音稿) 播音时间:2006年5月15日中午12点10分 播音主持:快乐天使小华、爱心天使静静 播音稿件: 小华:各位听众,中午好!我和静静又与大家相聚在“爱心传递时间”,今天的故事不多,但我们相信,足以够感动大家。让我们从《爱的奉献》中引出今天的精彩故事。 (播放苏芮演唱的《爱的奉献》: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情,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爱人;白云奉献给草场,江河奉献给海洋,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朋友;我拿什么奉献给你……白鸽奉献给蓝天,星光奉献给长夜,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小孩;雨季奉献给大地,岁月奉献给季节,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爹娘……) 静静:动听的音乐,真挚的情感,也许早已牵动了同学们的思绪。当我们听到这首经典歌曲的时候,同学们是否想到了,我拿什么奉献给祖国、奉献给学校、奉献给老师、奉献给同学呢? 小华:相信大家都不会忘记一篇题为《美丽的风景》的文章。 静静:是的,我还背得其中的一些句子:“只有你装饰了别人的风景,别人才会装饰你的梦;你若想要别人装饰你的梦,你就要学会装饰别人的风景。”文章的作者便是学校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楠楠”。 小华:谁会想到,就是这样一个聪明而富有诗意的女孩,却让疾病逼到了生命的尽头。走近她的生活,我们才发现,这个孤单的女孩,竟然与祖母相依生活了十年。这十年里,她不仅是学生,还是家长,她竟然用自己柔弱的身躯支持起了一个家。 静静:令人欣慰的是,当“楠楠”遭遇困境的时候,全校3200多名师生伸出了爱心之手。短短三天时间,我们“爱心传递”栏目组就为“楠楠”募集到了一万二千多元的医疗费用。下面,是我们栏目组记者录制的现场采访。 (播放“爱心小记者“的现场采访录音,三分钟) 小华: 爱心,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飘带。这条飞扬在校园里的爱心飘带,传递着一份份宝贵的情感,它让疲惫的生命充满活力,让脆弱的生命得以安全,让濒临死亡的生命获得了重生。爱是个创造奇迹的字眼,让我们拥有整个世界,让我们的生命得到升华。 静静:为了感谢全体师对“爱心行动”的积极支持,我们栏目组受“楠楠”的委托,献给各位一首歌,希望这歌声能够带去我们的感谢与祝福!也希望我们的“爱心传递”活动走进更多的同学的心中。 (播放韦唯演唱的《爱的奉献》: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在没有心的沙漠,在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简评: 读这篇佳作,不可忽视两点。一是准确而新颖的形式。作者也许是一名小记者,也许就是一名播音员,不管考生身份如何,写作时能够扬长避短就是“聪明之举” 17 。从形式上看,文章体例完整,有播音时间、有主持人姓名、有播音稿及操作程序,这是文章成功的基础;从内容上看,作者显然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开始与收束均引用歌词,照搬的歌词看似有拼凑之嫌,实则紧扣主题,匠心独运。二是情感真挚而动人。人物介绍的文字不多,事情的原委交代得很清楚,“爱心传递”栏目组的深情呼唤,全校师生的无私帮助,仿佛让人看到了校园里飞翔着的传递爱心的飘带,美丽而动人。 17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