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高频知识点汇编(九年级上册)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高频知识点汇编(九年级上册)

暑假预习:九年级道德与法治高频知识点梳理(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关键词:‎ ‎1.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中国成就 ‎1)经济方面:①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②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2)民生方面:①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②人民收人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③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是富民之路)‎ ‎3)国际方面: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原因 ‎1)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主要原因: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③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开放;④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⑤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⑥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⑦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等。‎ ‎(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为什么说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为什么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 ‎1)我国过去4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2)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转变发展方式。‎ ‎3)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城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4)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2.共享发展 ‎(1)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1)原因:①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区城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要求。‎ ‎2)意义:有利于实现共同富格,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做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3)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成果?‎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2)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 ‎3)人民对美好生适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3.创新的作用 ‎(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展;(2)时代发展呼唤创新;‎ ‎(3)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4)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5)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4.建设创新型国家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 ‎①有利于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②有利于加快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③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④有利于增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①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②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④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⑤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 ‎5.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1)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 ‎(2)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3)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6.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企业和公民提出了哪些要求?‎ ‎(1)企业:提升创新能力,自强奋斗、敢于突破,掌握核心技术。‎ ‎(2)公民:①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②弘扬创新精神;③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7.为什么要大力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 ‎(1)当今时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 ‎(2)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青少年能否创新,关系到国家存亡、民族兴衰,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 ‎(4)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源泉,也是一个现代人应具备的素养。‎ ‎8.中学生应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创新能力?‎ ‎(1)树立创新意识;(2)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进行创造性学习。‎ ‎(3)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 ‎(5)多动脑,勤动手,在实践中创新,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实践活动,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9.创新的目的: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超重要)‎ 关键词:‎ ‎1.民主 ‎(1)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具有强大生命力;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2)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形式:①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②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3)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内容有哪些?‎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④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4)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 ‎(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2.法治 ‎(1)法治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实行法治?)‎ ‎①法治是人类社会进人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③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④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如何实现法治?①实行良法之治;②实行善治。‎ 具体做法:‎ ‎①政府: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②社会: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③公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4)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5)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重要性)‎ ‎3.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 ‎(1)     政府:①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②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2)公民: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4.为推动法治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青少年应该怎么做?(超重点)‎ ‎①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 ‎②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③学会依法办事,自觉遵守法律;‎ ‎④树立法治信仰,发自内心的尊崇法律;‎ ‎⑤加强道德修养,增强守法自觉性;‎ ‎⑥敢于并善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等等。‎ ‎ ‎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 关键词:‎ ‎1.中华文化 ‎ ‎(1)中华文化的特点及组成部分 ‎ ①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组成: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星的文学艺术等。‎ ‎(2)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文化?)‎ ‎①中华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 ‎②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③中华文化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2.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1)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①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民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②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2)新时代应该怎样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杜会主义文化?‎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3.中华传统美德 ‎(1)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和内容 ‎①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②内容:①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③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④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⑤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⑥律已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重点)‎ ‎(2)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②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人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③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3)青少年应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重点)‎ ‎1)要求:①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道、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②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2)具体做法:①学习和了解古今彰显中华传统美德的英雄人物事迹,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②宣传模范人物的事迹,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不断丰富和发展传统美德;③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从小事做起,如热爱祖国、孝敬父母、诚实守信、与人为善等。‎ ‎4.民族精神 ‎ ‎(1)民族精神的内涵(重点)‎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收、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3)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①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②是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4)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5)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表现和要求(超重点“抗疫精神”)‎ ‎1)表现:①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面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②在他人生命、‎ 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挤困、无私奉献;③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2)要求: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①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敢于实践,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②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奉献精神;③学习和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优秀品质,严格要求自己,做新时代的青少年。‎ ‎(6)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应如何做?(重点)‎ ‎①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②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5.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 ‎(1)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6.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们应如何做?‎ ‎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7.生态文明建设 ‎(1)重要性 ‎①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②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③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①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③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实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④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⑤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关键词 ‎1.民族团结 ‎ ‎(1)重要性(意义)‎ ‎①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②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③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2)促使民族团结的措施和成就 ‎1)措施:①经济: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②民生: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③文化: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 ‎2)成就:①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驶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②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③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3)为促进民族团结,青少年应该怎么做?(重点)‎ ‎①积极履行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②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 ‎③积极宜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建言献策。‎ ‎④在日常生活中,同少数民族同学友好相处、互帮互助,多说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 ‎⑤敢于并善于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2.祖国统一 ‎(1)维护祖国统一,我们应该怎么做?‎ ‎(1)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 ‎(3)维护国家安全,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3.“一国两制”——“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 ‎(1)含义:“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 ‎“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2)实行“一国两制”以来取得的成就(实行“一国两制”的现实意义)‎ ‎①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 ‎②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4.中国人中国梦 ‎(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内涵)‎ ‎(3)“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①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1)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什么重要意义?)‎ ‎(1)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6.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7.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住一体),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 ‎(2)必须走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中国国情,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明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 ‎(3)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即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梦想的实现者。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8.助推实现中国梦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树立远大志向,积极承担历史使命。‎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责任意识,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负责任的公民。‎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4)树立法律意识,遵纪守法。积极宣传我国的基本国策发展观念和国家战略。‎ ‎(5)争做改革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积极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 ‎9.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