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必备化学专题复习习题课件第五部分第4节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必备化学专题复习习题课件第五部分第4节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第五部分 化学实验 第4节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课程标准 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知识网络 知识梳理 1. 进行物质检验与鉴别的一般方法 (1)物理方法:依据特殊性质进行观察、分析、判断, 得出结论。 (2)化学方法:分别取出少量待检验物质(一般为溶液, 固体可加水溶解);加入少量试剂充分反应;观察反 应现象;根据现象分析、判断,得出结论(简写为 “取样—操作—现象—结论”)。 2. 气体的检验与鉴别 (1)O2的检验方法:将________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木条________,该气体是O2。 (2)CO2的检验方法: 将气体通入_____________,溶液 变________,该气体是CO2。 (3)CO的检验方法: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将产生的 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黑色氧化铜变______色,澄清 石灰水变________,该气体是CO。 (4)H2的检验方法: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______色的 粉末逐渐变成______色,且在试管口有________,该 气体是H2。 带火星 复燃 澄清石灰水 浑浊 红 浑浊 黑 红 水珠 (5)CO、H2、CH4的鉴别: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而 冷的烧杯, 烧杯内壁没有水雾的是___________,倒转 烧杯,如果有水雾,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澄清石灰水 ________的是________,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的是 _______。 (6)空气、O2、CO2的鉴别: 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 气瓶中, 木条__________的是空气,木条___________ 的是氧气, 木条________的是二氧化碳。 (7)NH3的检验方法:闻气味或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检验, 有________气味;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____ 色,该气体是NH3。 一氧化碳 变浑浊 甲烷 不变浑浊 氢气 继续燃烧 燃烧更剧烈 熄灭 刺激性 蓝 3. 常见物质或离子的检验与鉴别 (1)酸或酸性(H+)物质的检验: ①取样,滴紫色石蕊溶液(不能用酚酞),溶液变_____ 色。 ②取样,滴到pH试纸上, pH________7。 ③取样,滴到铁(或其他活泼金属,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排在H前面的)上,有________。 ④取样,滴到石灰石(或其他碳酸盐)上,有________。 ⑤向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铁或氧化铜)中滴入过量的 该样品,固体溶解,溶液_______色。 红 小于 气泡 气泡 变 (2)碱或碱性(OH-)物质的检验: ①取样,滴紫色石蕊溶液或酚酞,溶液变____或____色。 ②取样,滴到pH试纸上, pH________7。 ③取样,滴入硫酸铜溶液(或其他含有铜离子的盐溶液), 产生____________。 (3)硫酸根离子( ) 的检验: 先加Ba(NO3)2溶 液,_______________,再加稀硝酸_______________。 (4)氯离子(Cl-) 的检验: 先加AgNO3溶液, __________ ______,再加稀硝酸______________。 (5)碳酸根离子( ) 的检验:先加稀_______, 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_____________,澄清石灰水变 _______。 蓝 红 大于 蓝色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 产生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 盐酸 澄清石灰水 浑浊 (6)铵根离子( )的检验:加碱研磨[滴入碱性 (OH-)溶液]闻到______________。 (7)常见相互干扰物质的检验顺序: ①在对含Na2CO3、Na2SO4、NaCl的溶液进行检验时, 应先加入过量的_______,检验并完全除去Na2CO3;再 加入过量的________,检验并完全除去Na2SO4;最后 加入________,检验NaCl。 ②在对含Na2CO3、NaOH的溶液进行检验时,应先加入 过量的_________,检验并完全除去Na2CO3,再加入 ________,检验NaOH(因Na2CO3溶液呈碱性,对NaOH 有干扰)。 刺激性气味 硝酸 硝酸钡 硝酸银 氯化钙 酚酞 4. 化肥的鉴别 (1)看:呈白色的是_______和_______,灰色的是 _______;常温下呈液态的是________。 (2)闻:有氨臭味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 (3)加水溶解:溶解性不好的一般为_______;能溶于 水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溶解时吸热的是___________。 (4)加碱:与熟石灰研磨或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有氨 臭味的是______肥。写出氢氧化钠浓溶液与氯化铵溶 液加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钾肥 氮肥 磷肥 氨水 碳酸氢铵 氨水 磷肥 钾肥 氮肥 铵态氮肥 氮 NaOH+NH4Cl NH3↑+H2O +NaCl 5. 羊毛、棉花与合成纤维的鉴别 用燃烧的方法。棉花燃烧很迅速,并伴有烧纸的味道, 燃烧后的灰烬成粉末状;羊毛燃烧时,产生烧焦羽毛 气味 ,燃烧后灰烬不易结球,用手指一压就变成粉末; 而合成纤维燃烧比较缓慢,有特殊气味(芹菜气味), 趁热可以拉成丝,灰烬容易结球,不易捻碎。 6. 硬水与软水的鉴别 用肥皂水,有大量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较 少浮渣或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考点精炼 考点1 气体的检验与鉴别(5年5考:年第13题, 2018年第10题,2017年第11、23题,2016年第17、21 题,2015年第23题) 1. 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   ) A. 用带火星的木条区别氧气和氮气 B.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鉴别氨气和一氧化碳 C. 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D. 用澄清石灰水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 C 2. 鉴别CH4、CO、H2三种气体可根据 (   ) A. 颜色 B. 溶解性 C. 可燃性 D. 燃烧产物 3. 用以下方法鉴别CO2和H2,不能成功的是 (   ) A. 分别检验气体的可燃性 B.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 分别填充气球放飞 D. 分别通入水中 D D 4. 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组成。点燃该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 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 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对气体 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 (   ) A. 可能只有氢气一种气体 B. 可能只有甲烷一种气体 C. 三种气体一定都存在 D. 一定是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B 考点点拨 检验CO2应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不能使用燃着的木 条;NH3是初中化学唯一一种显碱性的气体,通过嗅或 通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即可检验出来;H2、CO和CH4 都是可燃性气体,要通过检验它们的燃烧产物才能加 以鉴别。另外需要注意,如果检验的混合气体中同时 含有H2和水蒸气,要先检验水蒸气;如果要检验的混 合气体中同时含有CO和CO2,要先检验CO2。 考点2 常见物质或离子的检验与鉴别(5年5考:年 第13、23题,2018年第10题,2017年第23题,2016年 第17、21题,2015年第12题) 5. 下列物质的区分或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   ) A. 氧气与二氧化碳(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B. 氢氧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滴入酚酞) C. 硬水与蒸馏水(加入肥皂水) D. 尿素与氯化铵(加熟石灰研磨) B 6. 下列有关物质鉴别方案正确的一组是 (   ) A. 可用Ba(OH)2溶液鉴别(NH4)2CO3、(NH4)2SO4、 NH4NO3三种氮肥 B. MgCl2溶液、NaOH溶液、H2SO4溶液、CuSO4溶液, 不加任何试剂即可鉴别 C. Na2CO3溶液、Ca(OH)2溶液、盐酸、BaCl2溶液, 不加任何试剂即可鉴别 D. CuO粉末、炭粉、铁粉,三种黑色粉末用一种试剂 无法鉴别 B 7. 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和结论正确的是 (   ) A. 某固态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产生气体能使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原化肥中一定含有 B. 向某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过的氯化钡溶液,产生 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有 C. 向某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产生的气 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有 D.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则 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A 8. 分别向Na2CO3、(NH4)2SO4、NaCl、NH4Cl四种溶 液中加入下列一种试剂,便可将它们鉴别出来,这种 试剂是 (   ) A. 盐酸 B. 氯化钙溶液 C. 氢氧化钠溶液 D. 氢氧化钡溶液 D 9. 实验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一些含硝酸银、硝酸铜的 混合废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 滤液仍为蓝色。则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 A. 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 B. 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 C. 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 D. 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D 10. 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现 有一种无色营养液,可能含有硝酸钙、碳酸钾、氯化 钾、硝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 设计了图5-4-1所示的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营养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钙 B. 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钾 C. 营养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钾 D. 营养液可能由硝酸钙、 氯化钾、硝酸钾组成 D 11. 实验室有一瓶化肥的标签已脱落,只知道它是 NH4Cl、(NH4)2SO4、NH4HCO3和尿素[CO(NH2)2]中 的一种。 (1)取少量样品在研钵中与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 味产生,则该化肥不可能是________。 (2)另取样品于试管中,滴入适量的稀盐酸,无气泡 产生,该化肥不可能是___________。 (3)在步骤(2)的试管中再滴入氯化钡溶液,若出现浑 浊,则可知该化肥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尿素 NH4HCO3 (NH4)2SO4 (NH4)2SO4+BaCl2 BaSO4↓+2NH4Cl 考点点拨 检验和鉴别不但可以利用化学方法,也可以利用物理 方法(如鉴别铜与铁可以用磁铁)。另外注意检验和 鉴别多种物质时一定要有多种不同的现象。常见离子 的检验方法: ①Cl-遇Ag+会产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② 离子遇Ba2+会产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③ 遇稀盐酸会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气体;④ 遇OH-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重难点突破 突破点 设计实验鉴别物质 典例精练 【例】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四种溶液,分别是CuSO4、 NaOH、MgCl2和NaCl,请在不使用其他溶剂的情况下鉴别 这几种溶液。(实验室提供常用实验仪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观察四种溶液颜色 其中一种溶液为 蓝色 蓝色溶液是CuSO4 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用试管分别取剩 余三种溶液,分 别滴入CuSO4溶 液 其中一支试管 有蓝色沉淀生 成 生成蓝色沉淀的 试管中盛有NaOH 溶液 用试管分别取剩 余两种溶液,分 别滴入NaOH溶液 其中一支试管 有白色沉淀生 成 生成白色沉淀的 试管中盛有MgCl2 溶液,另一个为 NaCl溶液 有三种白色粉末,分别是碳酸钡、硫酸钡和碳酸钠。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把这三种粉末区分开来。叙述实 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实验室仅提供了稀HCl、 Na2SO4溶液、蒸馏水以及常用的实验仪器) 变式训练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分别取三种粉末样品 于试管中加入蒸馏水 一支试管中粉末溶解,该粉 末为碳酸钠,另两支试管无 明显现象分别往剩下的两支试 管中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钡, 无明显现象的是硫酸钡 思路点拨 设计鉴别方案时,应根据物质的特征反应,选择恰当 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颜色的改变、沉淀的 生成和溶解、气体的生成及气味、焰色等实验现象。 此外在设计实验时应考虑方案的简约性。 广东中考 1. (广东)下列实验操作、现象或变化、结论对应关 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或变化 结论 A 取少量井水,加入适量 肥皂水,振荡 产生大量 浮渣 井水为硬水 B 称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前后质量 质量减少 不遵循质量守 恒定律 C 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 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NaOH溶液没有 变质 D 将无色气体通入装有 CuO粉末的玻璃管一段 时间后,加热 黑色固体 变红 无色气体一定 为H2 A 2. (2018广东)区别下列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 A. 羊绒与棉花(灼烧) B. 醋酸与盐酸(滴入酚酞) C. 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 D. 氯化钾与氯化铵(加熟石灰研磨) B 3. (2017广东)某同学进行图5-4-2所示的两个实验。 (1)甲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2CO3+Ba(OH)2 BaCO3↓+2NaOH (2)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3)把甲、乙反应后的溶液倒入同一烧杯,发现有白 色沉淀 生成。他决定对白色沉淀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钡不溶于酸。 【提出猜想】 白色沉淀为:Ⅰ. ____________;Ⅱ. Mg(OH)2和BaSO4;Ⅲ. Mg(OH)2和MgCO3。 镁条表面出现红色固体 Mg(OH)2 【实验方案】 【拓展与思考】如果猜想Ⅲ成立,产生此结果的原因 是做甲实验时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白色沉淀 的成分不可能出现的组合是Mg(OH)2、MgCO3和BaSO4,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与结论 过滤、洗涤 白色沉淀备 用;向白色 沉淀中加入 盐酸至过量 ①若沉淀全部溶解,且无其他现象;猜想Ⅰ成立; 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_____________且无气体产生,猜想Ⅱ成立; ③若沉淀完全溶解,______________,猜想Ⅲ 成立 Mg(OH)2+2HCl MgCl2+2H2O 沉淀部分溶解 且有气体产生 滴加的碳酸钠过量 甲反应后的溶液中 碳酸钠与氢氧化钡不能共存 4. (2016广东)甲班学生做完实验室制备氧气和还 原金属氧化物的实验后,剩余物质倒入同一废液缸 里。乙班课外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5-4-3所示的 探究。请回答: (1)步骤①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所用到的玻璃仪器 有漏斗、玻璃棒和________。 过滤 烧杯 (2)由步骤②实验现象推知,甲班同学制取氧气所用 的固体反应物是________(写化学式)。 (3)由步骤④所得溶液加入氢氧化钠可得红棕色沉淀,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步骤③产生的气体判断固体A中一定含有_____ (写名称);综合步骤③④现象推理,固体A中还可能 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至 少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5)根据上述实验和分析判断固体C是________(写化 学式)。 KClO3 Fe2(SO4)3+6NaOH 2Fe(OH)3↓+3Na2SO4 碳 MnO2 、Fe、Fe2O3(任写两个) MnO2 5. (2015广东)图5-4-4为某家长带小孩在下水道井盖 小孔上点燃鞭炮发生爆炸的画面。现要探究某下水道的 可燃性气体成分: 【猜想】Ⅰ. 含可燃性气体CO; Ⅱ. 含可燃性气体CH4;Ⅲ. 含可燃性气体CO和CH4。 【收集气体】用大的可乐塑料瓶装满水,打开瓶盖用绳 子吊入下水道中,用铁钩将矿泉水瓶倒转,使 __________,将瓶提到井口迅速盖好瓶盖备用。 瓶内水倒完 【进行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 导出瓶中气体,通过装有 ______________的洗气瓶 — 目的是除去CO2 等酸性气体 (2) 再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 目的是除去 ________ (3) 将步骤(2)的气体导出点 燃; ①用吸附少量无水硫酸铜粉 末的石棉贴在小烧杯内壁, 再把小烧杯斜罩于火焰上方; ②用内壁粘有澄清石灰水的 小烧杯罩于火焰上方 ①无水硫 酸铜 _______; ②烧杯内 壁变浑浊 ①证明有H2O生 成; ②证明有 _______生成 氢氧化钠溶液 水蒸气 变蓝 CO2 【做出判断】根据上述实验现象,甲同学认为猜想Ⅲ正 确;而乙同学认为甲的判断不严谨。 因为猜想______也有相同的现象。如需进一步确认还应 检验______的存在,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若需要工人进入下水道清理淤泥,打开下水道 井盖后应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 Ⅱ CO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观察固体是否变红 鼓风排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