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0 发布 |
- 37.5 KB |
- 3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6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历史试卷
2016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分)历史学是历史学家对史实的解读。以下对半坡人社会状况的陈述,有的是史实,有的是观点。你认为属于史实的是( ) A.最早种植了粟和蔬菜 B.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C.半地穴式房屋,适应了北方干燥寒冷的气候特点 D.土地、房屋等都归氏族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贫富差别 2.(2分)属于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改革措施是( ) A.改革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 B.颁布均田令 C.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安抚流民 3.(2分)孟德斯鸠在评价中国某一制度时指出:“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员,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通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该制度的确立者是( ) A.汉武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4.(2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折射出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变化。这一谚语最早可能出现在( ) A.三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南宋时期 D.明清时期 5.(2分)中国历代疆域的沿革是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下列四幅示意图按朝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第37页(共37页) A.①③④②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6.(2分)梁启超说过:“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其中“甲午战败割台湾”是指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2分)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卢沟桥事变 8.(2分)下表是《人民日报》对美国的报道语态变化所占比例的对比统计,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1960年1月至3月 1975年1月至3月 1985年1月至3月 积极报道 0(0%) 2(2%) 51(14%) 消极报道 323(95%) 81(87%) 88(24%) 中性报道 16(5%) 10(11%) 224(62%) ①中国媒体对美国形象的塑造由片面逐渐走向客观 ②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积极报道,源于1972年中美建交 ③两极格局的建立和瓦解直接影响着中国媒体对美国报道的语态变化 ④中国媒体对美国报道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的变化。 A.①③④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第37页(共37页) 9.(2分)推动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事件是( ) A.梭伦改革 B.查理•马特改革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10.(2分)2016年第31届夏季奥运会将在巴西举行,奥运会中的马拉松项目源自( ) A.希波战争 B.亚历山大东征 C.罗马帝国扩张 D.布匿战争 11.(2分)以下关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束缚 B.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 C.促进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D.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12.(2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宣称:“继续拖延只会更加引起灾祸,只会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材料表明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摆脱民族危机 B.解放农奴为自由人 C.走资本主义道路 D.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13.(2分)下列杰出人物与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 A.牛顿﹣﹣相对论 B.达尔文﹣﹣《物种起源》 C.梵高﹣﹣《最后的晚餐》 D.贝多芬﹣﹣《国际歌》 14.(2分)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这两次会议的相似点有( ) ①都由帝国主义大国操纵 ②都不同程度地损害了中国主权利益 ③都构建了战后世界统治新秩序 第37页(共37页) ④带来了世界长久和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2分)1939年8月31日,希特勒签署了关于实施“白色方案”的命令,其中写道:“进攻日期:1939年9月1日。”签署该命令是为了( ) A.突袭波兰 B.空袭伦敦 C.偷袭珍珠港 D.包围斯大林格勒 16.(2分)当前,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频频制造“中国威胁论”,这其实是典型的冷战思维。“冷战”局面开始的标志是( )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约的建立 17.(2分)如果要去探访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水稻田,你应该去( ) A.彭头山遗址 B.城头山遗址 C.高庙遗址 D.玉蟾岩遗址 18.(2分)宋代书院教育盛行。下列书院位于长沙的是( ) A.白鹿洞书院 B.石鼓书院 C.嵩阳书院 D.岳麓书院 19.(2分)以下关于曾国藩事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以“忠君勤王”为宗旨创建湘军 B.以“封建礼教”作为湘军的治军基本原则 C.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 D.支持维新变法,使湖南成为“全国最富朝气”的省份 20.(2分)湘潭乌石走出来的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是( ) A.彭德怀 B.周恩来 C.朱德 D.邓小平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第37页(共37页) 21.(1分)要了解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内容,可以通过查阅司马迁的《史记》获得。 (判断对错) 22.(1分)辽、西夏、金都曾与北宋并立。 (判断对错) 23.(1分)1919年6月3日以后,五四运动的中心由上海转移到了北京。 (判断对错) 24.(1分)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 (判断对错) 25.(1分)阿拉伯数字是由古代阿拉伯人创立的。 (判断对错) 26.(1分)巴黎公社作为世界上第一次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体现了革命首创精神。 (判断对错) 27.(1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判断对错) 28.(1分)1999年,巴拿马从英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主权。 (判断对错) 29.(1分)全国著名的“五大陶都”之一的长沙铜官陶创始于唐代。 (判断对错) 30.(1分)衡宝战役后,红军开始获得长征途中的军事主动权。 (判断对错)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题13分,第32题12分,共25分) 31.(13分)政治民主化、法制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宪法修正案摘录 名称 内容摘录 通过时间 第一条修正案 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宗教活动自由;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剥夺公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申冤的权利。 1791年12月 1870年2月 第37页(共37页) 第十五条修正案 合众国公民的投票权,不得因种族、肤色……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 第十九条修正案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 1920年8月 第二十六修正案 年满18岁或18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 1971年7月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二: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制定的。1988年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的内容。1993年宪法修正案肯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地位。1999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摘编自《宪法在社会变革中逐渐完善》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民主进程的特点。第十五条修正案的出台与美国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2)材料二规定中华民国的政体是什么?其中第四条突出体现了哪一原则?此前资产阶级还曾为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进行了怎样的尝试?这两次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道路的探索结果如何?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所述修宪内容反映了哪些时代特征?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还取得了哪些成就?请列举一例。 (4)根据以上分析谈谈你对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 第37页(共37页) 32.(12分)1462公里,这是从上海到北京的空间距离。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的革命与建设,艰苦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挥写下壮丽的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创建篇】 材料一: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1)材料一列出的两个革命纲领,哪一序号对应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今年(2016年)是中共诞生多少周年?与以前的政党相比,中共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先进性?举例说明。 【开拓篇】 材料二:“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土地分配的标准,……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材料三:中共的政策从阶级斗争到经济改革的大转变,是中国革命手段的重大改变。确定邓小平为中国最高领导者的地位,到1978年底才实现,邓的改革程序才得以开始。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毛泽东是在什么背景下转战井冈山地区的?“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说明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道路?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中共曾“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错误发动了哪一次政治运动,给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标志着中共政策“从阶级斗争到经济改革的大转变”的事件是什么?结合第(2)问的分析,你认为中共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探索中实现政策成功调整的依据是什么? 【自省篇】 第37页(共37页) 材料四: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于1949年3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会特别告诫全党,要防止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全会决定禁止给党的领导者祝寿,禁止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做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制止对个人歌功颂德。 ﹣﹣摘编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五:随着20世纪50年代后监督制度的不断缺失,苏联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赫鲁晓夫集党政大权于一身,不经过集体讨论,就擅自决定重大事项。此时地方官员掌控的物质资源日渐增多,以权谋私的空间也被扩大,各级官员和企业负责人暗中合作,把公有财物变成自己的家产。勃列日涅夫成为第一书记后,同样注重专权,他上台后曾自我得意地对身边人说过:“我就是沙皇。” ﹣﹣摘编自李华《苏共党内监督机制缺失的严重后果及现实启迪》 (4)根据材料五归纳20世纪50年代后,导致苏联出现一系列政治“现象”的直接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些“现象”最终带来了怎样的严重后果?综合以上材料及分析,在今天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下,重温七届二中全会对中国有何现实意义? 四、问答题(10分) 3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易中天在《中华史》中,有一段描述:“从西周、春秋到战国就是我们民族的‘少年时代’……他们集体表现出一个民族‘发展得最完美地方’之永久魅力。”故他把东周的历史定名为《青春志》。 请回答: (1)“问鼎中原”、“三家分晋”、“围魏救赵”这些成语均产生于春秋争霸、战国逐雄的进程中,这反映了哪一政治制度的瓦解?春秋初年的170多个诸侯国至战国初年只剩下了十几个,这一现象反映了哪一历史发展趋势? (2)为获取争霸战争的胜利,各诸侯国纷纷展开了人才的争夺。春秋时期谁率先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使私学兴起、人才迭出?战国时期文化繁荣,在思想领域形成了 第37页(共37页) 一局面?另请列举此时期科技方面的成就一例。 (3)为获取争霸战争的胜利,各诸侯国力求通过变法以实现富国强兵。请以商鞅变法为例,说明哪一措施直接有利于此目的的达成?变法使哪一社会阶级的力量得以壮大?这一阶级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进步的产物,当时在生产工具方面有什么新的突破? (4)战国纷争的局面最终结束于哪一年?从春秋到战国,我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革,这一大变革的实质是什么? 五、探究题(15分) 34.(15分)科学史研究者认为:一个国家的重大科学成果数如果超过了同期全世界重大科学成果总数的25%,则成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其持续的时间称作为科学兴盛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1975年版) 材料二: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转移一览表 第37页(共37页) 阶段 国别 时间 第一次科学中心 意大利 1504~1610 第二次科学中心 英国 1660~1750 第三次科学中心 法国 1750~1840 第四次科学中心 德国 1875~1920 第五次科学中心 美国 1920~ ﹣﹣据曾国屏《世界科学中心的四次转移》整理 材料三:在科学全球化的时代,唯一的世界科学中心这样的说法,或许将成为历史。未来的世界可以是多中心并存的世界。 ﹣﹣摘编自叶荭《中国能否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1)材料一指出16世纪后,中国的科技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从中国的角度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的四次转移(从意大利转移到英国;从英国转移到法国;从法国转移到德国;从德国转移到美国),请从这四次转移中任选一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转移的原因及影响。 (3)请概括材料三的观点。你认为中国能否成为新的世界科学中心?请结合材料及分析运用史实论证。 第37页(共37页) 2016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分)历史学是历史学家对史实的解读。以下对半坡人社会状况的陈述,有的是史实,有的是观点。你认为属于史实的是( ) A.最早种植了粟和蔬菜 B.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C.半地穴式房屋,适应了北方干燥寒冷的气候特点 D.土地、房屋等都归氏族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贫富差别 【分析】本题考查史实与观点的区别。学会区别相关内容。 【解答】史实是对历史的客观陈述,不带有作者个人的感情色彩,而观点则是个人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B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属于对半坡原始居民的描述,属于观点;ACD项都是客观事实的东西,属于史实。 故选:B。 【点评】注意区分什么是史实,什么是观点,分析选项选择即可。 2.(2分)属于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改革措施是( ) A.改革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 B.颁布均田令 C.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安抚流民 【分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改革措施是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第37页(共37页) 【解答】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改革措施是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所以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2分)孟德斯鸠在评价中国某一制度时指出:“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员,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通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该制度的确立者是( ) A.汉武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知道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解答】据题干“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吏,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经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可知,题干是对科举制的描述,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2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折射出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变化。这一谚语最早可能出现在( ) A.三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南宋时期 D.明清时期 【分析】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知道“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最早可能出现在南宋时期。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南宋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故这一谚语最早可能出现在南宋时期。 第37页(共37页)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2分)中国历代疆域的沿革是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下列四幅示意图按朝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③④②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国时期的疆域、清朝的疆域、西汉的疆域、秦朝的疆域的相关史实。识读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观察题干图片及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是三国时期的疆域;②是清朝时期的疆域;③是西汉时期的疆域;④是秦朝时期的疆域,题干四幅示意图按朝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④③①②,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国时期的疆域、清朝的疆域、西汉的疆域、秦朝的疆域的相关史实。 6.(2分)梁启超说过:“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其中“甲午战败割台湾”是指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了《马关条约》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 【解答】 第37页(共37页) 据所学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中国赔偿日本白银两亿两,割台湾及附属岛屿给日本,即材料中所说的“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 故选:C。 【点评】识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7.(2分)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卢沟桥事变 【分析】本题考查西安事变的史实。掌握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解答】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对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的掌握。熟记西安事变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8.(2分)下表是《人民日报》对美国的报道语态变化所占比例的对比统计,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1960年1月至3月 1975年1月至3月 1985年1月至3月 积极报道 0(0%) 2(2%) 51(14%) 消极报道 323(95%) 81(87%) 88(24%) 中性报道 16(5%) 10(11%) 224(62%) ①中国媒体对美国形象的塑造由片面逐渐走向客观 ②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积极报道,源于1972年中美建交 第37页(共37页) ③两极格局的建立和瓦解直接影响着中国媒体对美国报道的语态变化 ④中国媒体对美国报道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的变化。 A.①③④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分析】本题以“《人民日报》对美国的报道语态变化所占比例的对比统计表”为切入点考查中学生对美关系的发展相关知识的掌握。 【解答】①项,通过图表可知,从1960年到1985年,中国对美国的中性报道从5%到62%.由此可知,中国媒体的报道由片面逐渐走向客观。故①项正确。 ②项,中美建交于1979年,而非1972年。故②项错误。 ③项,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的解体,图表的时间只是到了1985年,无法体现两极格局的瓦解影响着中国媒体对美国报道的语态变化。故③项错误。 ④项,从1960年到1985年,中国媒体对美国的消极报道一直超过积极报道,这是由于两国意识形态的不同。1975年到1985年,中性报道大幅增加,是因为我国自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得以更加客观的评价其他国家。故④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中学生对美关系的发展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9.(2分)推动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事件是( ) A.梭伦改革 B.查理•马特改革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大化改新的有关内容。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故选:C。 第37页(共37页)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大化改新的影响。 10.(2分)2016年第31届夏季奥运会将在巴西举行,奥运会中的马拉松项目源自( ) A.希波战争 B.亚历山大东征 C.罗马帝国扩张 D.布匿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希波战争。希波战争是公元前490年,波斯人与希腊人之间的一场战争。 【解答】马拉松赛是一项长跑比赛项目,其距离为42.195公里。这个比赛项目源自公元前490年,波斯人与希腊人之间的一场战争,史称希波战争。希波战争中,雅典人在马拉松最终获得了反侵略的胜利。为了让故乡人民尽快知道胜利的喜讯,统帅米勒狄派一个叫裴里庇第斯的士兵回去报信。裴里庇第斯是个有名的“飞毛腿”,为了让故乡人早知道好消息,他一个劲地快跑,当他跑到雅典时,已上气不接下气,激动的喊道“欢…乐吧,雅典人,我们…胜利了”说完,就倒在地上死了。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在1896年举行的现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立了马拉松赛跑这个项目。 故选:A。 【点评】本题以希波战争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1.(2分)以下关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束缚 B.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 C.促进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D.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 第37页(共37页) 从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持续了近三百年。文艺复兴打破了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的思想束缚,强调和发挥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作用,而这些思想正是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束缚说法正确,关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BCD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文艺复兴的史实。 12.(2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宣称:“继续拖延只会更加引起灾祸,只会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材料表明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摆脱民族危机 B.解放农奴为自由人 C.走资本主义道路 D.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到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面对危机,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据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宣称“继续拖延只会更加引起灾祸,只会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材料表明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关史实。 13.(2分)下列杰出人物与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 A.牛顿﹣﹣相对论 B.达尔文﹣﹣《物种起源》 C.梵高﹣﹣《最后的晚餐》 D.贝多芬﹣﹣《国际歌》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牛顿、达尔文、梵高、贝多芬的成就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杰出人物与成就的正确搭配。 【解答】 第37页(共37页) 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1687年,牛顿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荷兰的梵高是一位有世界影响的画家,《向日葵》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画家运用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古典乐派的终结者和浪漫乐派的开拓者,代表作《英雄交响曲》,热情颂扬法国大革命时期拿破仑的英雄业绩,贝多芬认为拿破仑称帝破坏了共和,是独裁专制,因而一怒之下将这部名曲改名。选项B杰出人物与成就搭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牛顿、达尔文、梵高、贝多芬的成就的相关史实。 14.(2分)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这两次会议的相似点有( ) ①都由帝国主义大国操纵 ②都不同程度地损害了中国主权利益 ③都构建了战后世界统治新秩序 ④带来了世界长久和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以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相似点为切入点,考查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进行选择。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出现了一战后的暂时的相对稳定期,形成了战后新的世界格局,但它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反而加深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因而这个新秩序极不巩固,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因此④带来了世界长久和平不是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似点,排除④.①②③ 第37页(共37页) 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以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 15.(2分)1939年8月31日,希特勒签署了关于实施“白色方案”的命令,其中写道:“进攻日期:1939年9月1日。”签署该命令是为了( ) A.突袭波兰 B.空袭伦敦 C.偷袭珍珠港 D.包围斯大林格勒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解答】从题目中的时间可以得知讲的是德国突袭波兰。“白色方案”是二战初德军为了保障自己东部战略地的安全,而对波兰进行的攻击计划。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故选:A。 【点评】本题以1939年8月31日。希特勒签署了关于实施“白色方案”的命令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的。 16.(2分)当前,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频频制造“中国威胁论”,这其实是典型的冷战思维。“冷战”局面开始的标志是( )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约的建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冷战”局面开始的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解答】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第37页(共37页)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理解史实的能力。注意掌握“冷战”的含义、目的、表现和影响。 17.(2分)如果要去探访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水稻田,你应该去( ) A.彭头山遗址 B.城头山遗址 C.高庙遗址 D.玉蟾岩遗址 【分析】本题考查城头山遗址的有关内容,关键信息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水稻田”。 【解答】1979年湖南省文物普查时,澧县考古工作者首次发现城头山遗址。1991年至2011年,由湖南省考古所主持,澧县进行了13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近9000平方米,先后出土有古城遗址、氏族墓葬、大型祭坛、灌溉设施完备的水稻田等大批珍贵文物。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代表了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古文明的发展高度,对研究人类文明的起源、早期城池的建立以及阶级、国家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故选:B。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城头山遗址的有关内容。 18.(2分)宋代书院教育盛行。下列书院位于长沙的是( ) A.白鹿洞书院 B.石鼓书院 C.嵩阳书院 D.岳麓书院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书院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岳麓书院的相关史实。 【解答】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石鼓书院位于湖南省中南重要城市衡阳市石鼓区石鼓山;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南麓。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第37页(共37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代书院的相关史实。 19.(2分)以下关于曾国藩事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以“忠君勤王”为宗旨创建湘军 B.以“封建礼教”作为湘军的治军基本原则 C.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 D.支持维新变法,使湖南成为“全国最富朝气”的省份 【分析】本题考查曾国藩,知道支持维新变法,使湖南成为“全国最富朝气”省份是湖南巡抚陈宝箴。 【解答】曾国藩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支持维新变法,使湖南成为“全国最富朝气”省份是湖南巡抚陈宝箴。故不正确的是支持维新变法,使湖南成为“全国最富朝气”的省份。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曾国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0.(2分)湘潭乌石走出来的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是( ) A.彭德怀 B.周恩来 C.朱德 D.邓小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新中国湘潭籍元帅彭德怀的认识的相关史实。彭德怀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庐山会议期间,因为反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左”倾错误,为民请愿,而受到错误的批判,“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诬陷和残酷迫害,多次被游斗。1974年11月29日逝世。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他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他是一代名将,毛泽东曾为之赋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解答】 第37页(共37页) 根据所学知识,十大元帅是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十位军事家。他们分别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其中彭德怀,原名彭得华,湖南湘潭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湘潭乌石走出来的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是彭德怀,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对新中国湘潭籍元帅彭德怀的认识的相关史实。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1分)要了解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内容,可以通过查阅司马迁的《史记》获得。 × (判断对错) 【分析】本题考查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 【解答】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实,蔡伦改进造纸术在东汉,不在《史记》记述范围内。 故答案为:×。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蔡伦改进造纸术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22.(1分)辽、西夏、金都曾与北宋并立。 √ (判断对错) 【分析】本题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关键是掌握辽、西夏、金都曾与北宋并立。 【解答】据所学知,与北宋并立的民族政权有西北方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和北方契丹族建立的辽国以及女真族建立的金。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 23.(1分)1919年6月3日以后,五四运动的中心由上海转移到了北京。 × (判断对错) 第37页(共37页) 【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五四运动开始于北京,青年学生成为了运动的先锋,1919年6月5日以后,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工人成为了运动的主力。 故答案为:×。 【点评】五四运动是考查重点,注意识记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意义等。 24.(1分)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 √ (判断对错)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在抗美援朝战役中涌现出了大量的战斗英雄,其中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前进道路英勇牺牲。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黄继光与邱少云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因此题干叙述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抗美援朝的相关史实。 25.(1分)阿拉伯数字是由古代阿拉伯人创立的。 × (判断对错) 【分析】本题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掌握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创立的。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创立的。 26.(1分)巴黎公社作为世界上第一次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体现了革命首创精神。 第37页(共37页) √ (判断对错) 【分析】本题考查了巴黎公社的意义。巴黎公社的成立是无产阶级第一次武装夺取政权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 【解答】据所学知,1871年爆发的巴黎公社运动,是无产阶级第一次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富贵的经验和教训,体现了革命首创精神。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巴黎公社的相关史实。 27.(1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 。(判断对错)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时间。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垄断组织的出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准确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28.(1分)1999年,巴拿马从英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主权。 × (判断对错)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的主权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二战后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关史实。 【解答】 第37页(共37页) 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共和国中部,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巴拿马运河开通后,美国在运河沿岸划出运河区,一直由美国控制。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的反美运动,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1977年,巴拿马与美国签订条约,收回了运河区的海关、邮政、司法等主权,并参与运河的管理和营运。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故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的主权的相关史实。 29.(1分)全国著名的“五大陶都”之一的长沙铜官陶创始于唐代。 √ (判断对错)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经济的繁荣。 【解答】长沙铜官陶始创于唐代,长沙铜官后来成为全国著名的“五大陶都”之一,至今享有盛誉。铜官窑出产的日用陶、美术陶、建筑陶独具特色,釉下彩工艺精巧。唐代铜官窑创造性地把绘画艺术用到瓷器装饰上,且绘画内容丰富,以花草飞禽为主。铜官窑还别开生面地把诗题写在陶器上,令人爱不释手。 故答案为:√。 【点评】掌握“五大陶都”之一长沙铜官陶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30.(1分)衡宝战役后,红军开始获得长征途中的军事主动权。 × (判断对错)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通道转兵的相关知识。通道转兵红军开始获得长征途中的军事主动权。 【解答】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途经通道境内时,曾召开一次生死攸关的重要会议,史称“通道会议”。中央军委按照通道会议的精神,放弃了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方针,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使蒋介石在湘西消灭红军的企图破灭,使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开始获得军事主动权。通道会议和通道转兵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创造了关键性的前提条件。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 第37页(共37页)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题13分,第32题12分,共25分) 31.(13分)政治民主化、法制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宪法修正案摘录 名称 内容摘录 通过时间 第一条修正案 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宗教活动自由;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剥夺公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申冤的权利。 1791年12月 第十五条修正案 合众国公民的投票权,不得因种族、肤色……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 1870年2月 第十九条修正案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 1920年8月 第二十六修正案 年满18岁或18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 1971年7月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二: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制定的。1988年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的内容。1993年宪法修正案肯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地位。1999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37页(共37页) ﹣﹣摘编自《宪法在社会变革中逐渐完善》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民主进程的特点。第十五条修正案的出台与美国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2)材料二规定中华民国的政体是什么?其中第四条突出体现了哪一原则?此前资产阶级还曾为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进行了怎样的尝试?这两次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道路的探索结果如何?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所述修宪内容反映了哪些时代特征?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还取得了哪些成就?请列举一例。 (4)根据以上分析谈谈你对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 【分析】本题以“政治民主化、法制化”为背景,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等史实。掌握近现代中美两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 【解答】(1)依据材料一表格信息可知,美国民主进程民主进程体现出长期性、渐进性;民主权利不断扩大。第十五条”合众国公民的投票权,不得因种族、肤色……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可知改修正案的出台与美国南北战争(或内战、美国黑人奴隶制的废除)有关。 (2)依据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可知,反映中华民国的政体是资产阶级共和国。依据第四条“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可知体现了三权分立或分权制衡的原则。此前资产阶级还曾为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进行的实践探索是戊戌变法。这两次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道路的探索结果都失败了,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中国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但推进了民主进程,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等。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所述修宪内容反映的时代特征有: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市场经济的完善,多种经济蓬勃发展);思想解放不断深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等。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成就有《民法通则》、《刑法》。 第37页(共37页) (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从过程来看,民主法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从实现的途径看,必须做到依据国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互相借鉴学习;从地位和作用看,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从影响民主法制建设的因素看,有政府的态度、思想的解放、经济的发展等。 故答案为: (1)民主进程体现出长期性、渐进性;民主权利不断扩大。美国南北战争(或内战、美国黑人奴隶制的废除)。 (2)资产阶级共和国;三权分立或分权制衡原则;戊戌变法;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中国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即失败);但推进了民主进程,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3)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市场经济的完善,多种经济蓬勃发展);思想解放不断深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等。《民法通则》、《刑法》。 (4)从过程来看,民主法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从实现的途径看,必须做到依据国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互相借鉴学习;从地位和作用看,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从影响民主法制建设的因素看,有政府的态度、思想的解放、经济的发展等。 【点评】本题考查中美两国民主法制的建设。正确分析史料,从材料提取观点,灵活运用知识。 32.(12分)1462公里,这是从上海到北京的空间距离。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的革命与建设,艰苦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挥写下壮丽的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创建篇】 材料一: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第37页(共37页) (1)材料一列出的两个革命纲领,哪一序号对应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今年(2016年)是中共诞生多少周年?与以前的政党相比,中共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先进性?举例说明。 【开拓篇】 材料二:“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土地分配的标准,……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材料三:中共的政策从阶级斗争到经济改革的大转变,是中国革命手段的重大改变。确定邓小平为中国最高领导者的地位,到1978年底才实现,邓的改革程序才得以开始。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毛泽东是在什么背景下转战井冈山地区的?“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说明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道路?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中共曾“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错误发动了哪一次政治运动,给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标志着中共政策“从阶级斗争到经济改革的大转变”的事件是什么?结合第(2)问的分析,你认为中共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探索中实现政策成功调整的依据是什么? 【自省篇】 材料四: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于1949年3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会特别告诫全党,要防止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全会决定禁止给党的领导者祝寿,禁止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做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制止对个人歌功颂德。 ﹣﹣摘编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37页(共37页) 材料五:随着20世纪50年代后监督制度的不断缺失,苏联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赫鲁晓夫集党政大权于一身,不经过集体讨论,就擅自决定重大事项。此时地方官员掌控的物质资源日渐增多,以权谋私的空间也被扩大,各级官员和企业负责人暗中合作,把公有财物变成自己的家产。勃列日涅夫成为第一书记后,同样注重专权,他上台后曾自我得意地对身边人说过:“我就是沙皇。” ﹣﹣摘编自李华《苏共党内监督机制缺失的严重后果及现实启迪》 (4)根据材料五归纳20世纪50年代后,导致苏联出现一系列政治“现象”的直接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些“现象”最终带来了怎样的严重后果?综合以上材料及分析,在今天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下,重温七届二中全会对中国有何现实意义? 【分析】本题以五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道路、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苏联的影响弊端以及苏联解体等知识,明确建立健全党内的监督机制,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既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今天实现从严治党的基本保障。 【解答】(1)材料一列出的两个革命纲领,序号B“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对应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今年(2016年)是中共诞生95周年.2016﹣1921=95.与以前的政党相比,中共的先进性体现在:先进阶级(无产阶级)的代表,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有先进思想(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有明确的革命目标(实现共产主义)等。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是在秋收起义失败背景下转战井冈山地区的。“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说明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共曾“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错误发动的一次政治运动是文化大革命给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标志着中共政策“从阶级斗争到经济改革的大转变”的事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结合第(2)问的分析可知,中共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探索中实现政策成功调整的依据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第37页(共37页) (4)根据材料五“随着20世纪50年代后监督制度的不断缺失,苏联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赫鲁晓夫集党政大权于一身,不经过集体讨论,就擅自决定重大事项。此时地方官员掌控的物质资源日渐增多,以权谋私的空间也被扩大,各级官员和企业负责人暗中合作,把公有财物变成自己的家产。勃列日涅夫成为第一书记后,同样注重专权,他上台后曾自我得意地对身边人说过:‘我就是沙皇。’”可知,20世纪50年代后,导致苏联出现一系列政治“现象”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监督机制的不断缺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现象”最终带来的严重后果是导致苏联党和政府失去群众基础,最终苏联解体。综合以上材料及分析可知,在今天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下,重温七届二中全会对中国的现实意义有从现实来看,作为执政党必须警钟长鸣,不断完善监督机制,从严治党,才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发展;从历史进程来看,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重视自身建设的先进政党。事实证明建立健全党内的监督机制,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既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今天实现从严治党的基本保障。 故答案为: (1)序号:B;95周年;先进性的表现:是先进阶级(无产阶级)的代表,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有先进思想(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有明确的革命目标(实现共产主义)等。 (2)背景:秋收起义失败(或城市武装暴动失败);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工农武装割据)。 (3)运动:文化大革命;标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依据: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等均可)。 (4)原因:监督机制的不断缺失;后果:导致苏联党和政府失去群众基础,最终苏联解体;意义:从现实来看,作为执政党必须警钟长鸣,不断完善监督机制,从严治党,才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发展;从历史进程来看,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重视自身建设的先进政党。事实证明建立健全党内的监督机制,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既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今天实现从严治党的基本保障。(要从必要性和可能性两个方面作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道路、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苏联的影响弊端以及苏联解体等知识。 四、问答题(10分) 3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37页(共37页) 易中天在《中华史》中,有一段描述:“从西周、春秋到战国就是我们民族的‘少年时代’……他们集体表现出一个民族‘发展得最完美地方’之永久魅力。”故他把东周的历史定名为《青春志》。 请回答: (1)“问鼎中原”、“三家分晋”、“围魏救赵”这些成语均产生于春秋争霸、战国逐雄的进程中,这反映了哪一政治制度的瓦解?春秋初年的170多个诸侯国至战国初年只剩下了十几个,这一现象反映了哪一历史发展趋势? (2)为获取争霸战争的胜利,各诸侯国纷纷展开了人才的争夺。春秋时期谁率先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使私学兴起、人才迭出?战国时期文化繁荣,在思想领域形成了 一局面?另请列举此时期科技方面的成就一例。 (3)为获取争霸战争的胜利,各诸侯国力求通过变法以实现富国强兵。请以商鞅变法为例,说明哪一措施直接有利于此目的的达成?变法使哪一社会阶级的力量得以壮大?这一阶级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进步的产物,当时在生产工具方面有什么新的突破? (4)战国纷争的局面最终结束于哪一年?从春秋到战国,我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革,这一大变革的实质是什么? 【分析】本题以易中天在《中华史》中,有一段描述为切入点,考查商鞅变法、百家争鸣、分封制、战国七雄、秦灭六国,建立秦朝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1)根据“从西周、春秋到战国就是我们民族的‘少年时代’……他们集体表现出一个民族‘发展得最完美地方’之永久魅力”,可知这反映了分封制的瓦解。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由分裂走向统一。 (2)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着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的学说成为了封建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第37页(共37页) 孔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打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并总结出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或发明了司南、鲁班发明了木工工具,如曲尺、墨斗等。 (3)商鞅变法中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有利于重农抑商、达到富国目的。变法使地主阶级的力量得以壮大。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战国时期逐渐推广。春秋时期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这是我国有关使用铁器进行生产的最早文字记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4)朝统一时间是公元前221年,秦朝的都城设在咸阳。秦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分立和相互混战,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局面,秦朝统一,有利于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 故答案为: (1)分封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 (2)孔子;百家争鸣;科技:都江堰(或发明了司南、鲁班发明了木工工具,如曲尺、墨斗等、扁鹊采用“四诊法”诊断病情等)。 (3)奖励耕战;地主阶级;铁农具的出现和推广。 (4)公元前221年;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商鞅变法、百家争鸣、分封制、战国七雄、秦灭六国,建立秦朝的相关史实。 五、探究题(15分) 34.(15分)科学史研究者认为:一个国家的重大科学成果数如果超过了同期全世界重大科学成果总数的25%,则成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其持续的时间称作为科学兴盛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37页(共37页)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1975年版) 材料二: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转移一览表 阶段 国别 时间 第一次科学中心 意大利 1504~1610 第二次科学中心 英国 1660~1750 第三次科学中心 法国 1750~1840 第四次科学中心 德国 1875~1920 第五次科学中心 美国 1920~ ﹣﹣据曾国屏《世界科学中心的四次转移》整理 材料三:在科学全球化的时代,唯一的世界科学中心这样的说法,或许将成为历史。未来的世界可以是多中心并存的世界。 第37页(共37页) ﹣﹣摘编自叶荭《中国能否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1)材料一指出16世纪后,中国的科技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从中国的角度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的四次转移(从意大利转移到英国;从英国转移到法国;从法国转移到德国;从德国转移到美国),请从这四次转移中任选一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转移的原因及影响。 (3)请概括材料三的观点。你认为中国能否成为新的世界科学中心?请结合材料及分析运用史实论证。 【分析】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16世纪后,中国的科技地位发生的变化以及变化原因、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的四次转移的原因及影响、中国能否成为新的世界科学中心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指出16世纪后,中国的科技地位发生的变化是中国科技地位由领先到落后。结合时代背景从中国的角度可知,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政治上封建专制不断强化,政治形态走向僵化;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遏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思想文化上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钳制了思想;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2)根据表格“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转移一览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的四次转移(从意大利转移到英国;从英国转移到法国;从法国转移到德国;从德国转移到美国),根据这四次转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如:A:从意大利转移到英国。原因:新航路的开辟,经济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等。影响:为英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和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等。。 第37页(共37页) (3)根据材料“在科学全球化的时代,唯一的世界科学中心这样的说法,或许将成为历史。未来的世界可以是多中心并存的世界”可知,材料三的观点未来世界可同时出现多科学中心。你认为中国能成为新的世界科学中心。如:中国能成为新的科技中心。理由:从中国的方面,政府的重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经济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突飞猛进;改革开放的深化等;从世界的方面,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将加速世界科技中心的多元并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等。 故答案为: (1)变化:中国科技地位由领先到落后。原因:政治上封建专制不断强化,政治形态走向僵化;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遏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思想文化上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钳制了思想;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2)A:从意大利转移到英国。 原因:新航路的开辟,经济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等。 影响:为英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和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等。 B:从英国转移到法国。 原因:英国忙于海外争霸;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勃兴,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一度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等。 影响: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深入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等。 C:从法国转移到德国。 原因:法国政治动荡,法兰西帝国的灭亡,欧洲大陆霸主地位的丧失;德国完成统一等。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后来居上,工业得到发展,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随之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挑起了一战等。 D:从德国转移到美国。 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美国是一战的战胜国,大发战争财,实力膨胀,国内环境安定,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等。 影响: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促使了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美国兴起;为美国在二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奠定了基础等。 第37页(共37页) (3)材料观点:未来世界可同时出现多科学中心。观点1:中国能成为新的科技中心。理由:从中国的方面,政府的重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经济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突飞猛进;改革开放的深化等;从世界的方面,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将加速世界科技中心的多元并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等(从两个方面作答,各答两个角度)。观点2:中国不能(暂时不能)成为新的科技中心。理由:从中国的方面,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础薄弱,相对落后,技术创新比较滞后,市场经济刚起步,体系不完善等;从世界的方面,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发展中国家处于被动地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在起作用等。(从两个方面作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16世纪后,中国的科技地位发生的变化以及变化原因、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的四次转移的原因及影响、中国能否成为新的世界科学中心等知识。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19 7:30:44;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37页(共37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