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0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教案2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既是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的终结,也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格局新变化的起点,还是国际共运史的重大挫折,不仅对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演变有重大影响,也是我们理解当代国际关系演变的出发点,也可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有益的经验教训。 二、课程标准 了解苏联的改革与变化以及苏联解体。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掌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知识点。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学会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从而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理想和信念。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赫鲁晓夫的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 难点: 苏联解体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 斯大林格勒战役、雅尔塔会议三巨头、苏军攻克柏林图片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复习旧知,了解本课的背景,为本课内容的学习作铺垫。) 教师:我们知道苏联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战期间曾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二战后是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但苏联历史发展到1991年底却戛然而止了!这个国家是怎样解体的?为什么会解体?它的解体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思考呢?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第一篇章 大国改革 (一)“改乱了”——赫鲁晓夫改革 1、改革的背景 展示:斯大林逝世图片 教师: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因脑溢血逝世。他留下了一个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桎梏——“斯大林模式”。斯大林逝世后,苏共领导人都针对该弊端进行了改革,首先进行改革的是赫鲁晓夫。 5 展示:赫鲁晓夫像 材料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 ──尼克松 材料二 “鲁莽的改革家”;在联合国脱皮鞋敲讲台的“赫秃子”;在从事国际活动时,往往随意发挥,口不择言,鲁莽行事,给世界落下许多笑柄 ;先脑子发热,信口开河,面对西方说要“埋葬资本主义”,后来又承认:“我做不到这一点,资本主义太大了”; 学生:分析材料,了解赫鲁晓夫其人。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赫鲁晓夫的性格,为理解他改革的失败做铺垫。) 教师:就是这样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上台后为了推行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呢?其根本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后果? 学生:全盘否定斯大林;为苏联的改革扫清道路。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展示:莫斯科红场上斯大林巨幅雕像被推倒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和观察图片,了解苏共“二十大”的“秘密报告”造成的后果。) 教师:苏联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展示: (苏联)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较,差距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农业轻工业的缓慢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度发展重工业使人民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皮鞋产量仅163.6(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苏联国民经济》 (设计意图:论从史出,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背景资料) 教师:苏联存在严重的经济问题,经济发展不均衡,农、轻、重比例失调;“斯大林模式”严重束缚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2、改革的内容 教师: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弊端,赫鲁晓夫是如何进行改革的呢? 学生:阅读课本P60-P61内容(包括小字部分),积极思考、回答(略) 展示:推广种植玉米、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教师:中国在此时,也开展了类似的运动,你能列举吗? 学生:“大跃进”运动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5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感知该运动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之大) 3、改革的结果 教师:最终结果怎样? 学生:失败。赫鲁晓夫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教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主观上是赫鲁晓夫急躁冒进;客观上只是对斯大林模式进行小修小补,没能认识错误产生的根源在于体制。 教师:“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展示:斯大林黑白相间的墓碑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学会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 过渡:1964年赫鲁晓夫在其学生兼政敌勃列日涅夫的政变逼迫下下台,勃列日涅夫成为苏共中央总书记,1964—1982年,勃列日涅夫也进行了改革,他改革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二)“改僵了”——勃列日涅夫改革 教师: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及结果是怎样的呢? 学生:根据课本小字内容回答即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过渡:勃涅日列夫改革使苏联经济进一步陷入困境甚至停滞状态。加之美苏争霸,苏联的军事开支庞大,使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他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三)“改垮了”——戈尔巴乔夫改革 1、改革的背景 展示:戈尔巴乔夫像 “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命前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居世界第八十八位。整个现代技术领域落后于西方发国家15-20年。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命前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居世界第八十八位。整个现代技术领域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15-20年。” 学生:苏联经济发展面临停滞局面。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分析材料并结合课本,小组内合作探究,认识戈尔巴乔夫改革面临的严峻形势。) 过渡:面对这种局面,戈尔巴乔夫一上台,就宣布实行“新思维”改革,这是怎么回事呢? 2、改革的内容、影响 5 教师:戈尔巴乔夫是如何进行改革的?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阅读课文,积极思考、回答(略) 展示:苏联食品短缺,人民排长队购买食品 过渡:因此,有学者评论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曾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 第二篇章 大国陨落 (一)“雪上加霜”——八一九事件 教师:面对联盟解体的威胁,戈尔巴乔夫提出“更新联盟”的构想。 1991年8月14日 ,苏联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这意味着苏联开始瓦解。就在这危险时刻,苏联8名高官发动了一场政变——八一九事件,这无异于“雪上加霜”, 苏联解体的速度骤然加快。 播放:八一九事件视频 教师: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吗? 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苏联解体的过程,学会正确分析历史史实。) 教师:“八一九事件”的悲剧性在于,它以维护苏联为初衷,但却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使苏联的局势更加恶化。在这场“权利的博弈中”,叶利钦成为最后的赢家,此后,叶利钦及其支持者迅速掌握了国家大权。 (二)“无可奈何”——苏联解体 播放:苏联解体视频片段 教师:1991年12月25日,存在了69年之久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走完了它的最后一天,从此成为历史。两极格局也最终瓦解。那么,它的解体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思考呢? 第三篇章 大国之思 教师:苏联为何解体、有何影响、又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展示:1、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 2、苏联解体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全面失败?有哪些影响?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其结果分别是怎样的?这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哪些启示? 学生:小组内积极合作、讨论、交流,并踊跃发言(学生回答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内、外因两方面入手,全面分析问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 教师:中国的改革正是由于汲取了这些经验教训,从国情出发,才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将坚定不移的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而奋斗。 5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苏联的改革改革首先从赫鲁晓夫开始,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苏联解体的原因错综复杂,苏联解体说明社会主义遭遇重大挫折,同时也说明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苏联模式的失败,我们要吸取教训,坚定不移的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六、课堂检测 测验题目一: 1、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 A、改革只限于经过领域 B、国际形式的影响 C、苏联忙于同美国争霸 D、改革并未根本改变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 2、苏联解体的实质是( )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疆域的变化 C、国家名称的变化 D、社会生活的变化 3、苏联解体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 A、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独立自主 B、社会主义应不断地进行改革来完善自己 C、社会主义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D、必须加强对西方和平演变的抵制 测验题目二: 完成《助学》相关内容 七、板书设计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第一篇章 大国改革(一)“改乱了”——赫鲁晓夫改革 (二)“改僵了”——勃列日涅夫改革 (三)“改垮了”——戈尔巴乔夫改革 第二篇章 大国陨落(一)“雪上加霜”——八一九事件 (二)“无可奈何”——苏联解体 第三篇章 大国之思 八、教学反思 本课前后联系紧密,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以理解,因此,依据本课的题目及内容编排,我把本课整合为三大篇章,再根据每一篇章涉及内容的特点和地位,进行细化。这样设计线索清晰,学生易于理解。在课堂教学中,依然采用教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视频、图片、文字相互配合,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大大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中苏历史的“横向”比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同时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曲折的,从而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理想和信念。 5 通过本课的教学实践,在以下方面还需改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需更合理的分配,对学生学习方法还需进一步指导,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适时评价。 5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