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论教养》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论教养》教案

‎8 论教养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抓住中心观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我提问,通过文本的解读,自我解答,提高问题探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思考教养的真谛,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重点 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众多事例的比较、分析,得出自己的观点的。‎ 难点 理解教养的本质,并从中懂得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朗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 有关作者资料、多媒体课件。‎ ‎1课时 ‎1.“教养”很具体,因为它总是体现在言谈举止的细节中;“教养”也很深刻,因为它折射出一个人对自己、他人乃至对社会和自然的态度。教养是表现在个人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水准。‎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谈教养》的文章,领会作者对教养的看法和认识,以及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作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从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谈“教养”问题的?‎ 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 ‎3.作者认为“教养”的本质是什么?‎ 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1.文章一开始就提出“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有什么作用?‎ 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2.作者认为有教养的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一个有教养的人,是关心家庭、亲人的人。‎ ‎(2)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3)一个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 ‎3.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对此,你怎么看?‎ 赞同作者的看法。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就是“教养”的具体体现,我们对待家人的态度可以折射出一个人对待他人的态度。‎ ‎4.作者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先从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谈起,再得出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在对众多事例的比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 ‎5.作者是怎样论述“风度”的?‎ 作者先批驳“优雅风度”即矫揉造作、附庸风雅的错误观点,然后阐述自己对“优雅风度”的理解,接着列举生活中的例子,有针对性地告诉人们,日常生活中,尊重别人的感受就是优雅风度的体现,是有教养的重要表现。‎ ‎6.作者认为“优雅风度”的表现是什么?“优雅”与“有教养”是怎样的关系?‎ ‎“优雅”表现为: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凭借自己的举止表现你的素质,展示自我修养。‎ ‎“优雅”是“有教养”的重要表现形式: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7.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1)举例论证:作者在论证“教养”与“风度”时列举了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告诉人们什么才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的风度”。‎ ‎(2)正反对比论证:作者列举生活中的反面例子,然后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使论点更加鲜明。‎ ‎8.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 在公交车上,看到行动不方便者,应该主动让座,而不应假装没看见;与人发生冲突,不应“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而是“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与人争论,不应“出口成脏”,而是“出口成章”……‎ 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引入论题——教养。‎ 第二部分(第2~12自然段):讨论有无教养的表现。‎ 第三部分(第13~17自然段):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 第四部分(第18自然段):归结教养的本质——尊重。‎ 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深入浅出,富有现实意义:希望我们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1.由现象到本质,针对性强。‎ ‎2.行文方式活泼、灵动,思路清晰。‎ ‎3.论证严密,层层推进。‎ 谈教养 课文运用大量生动的事例,加上精辟的观点和格言式的句子,告诉了我们教养的真谛,启发我们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在教学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采取合作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探讨问题,真正感受到求知的快乐,做学习的主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