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星湾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星湾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解析版

‎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星湾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2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关爱自然,刻不容缓”,以下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  )‎ A.农作物的秸秆就地焚烧 ‎ B.社会公共场所严禁吸烟 ‎ C.积极开展绿化国土行动 ‎ D.逐步实现化工企业零排放 ‎2.(2分)“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6月起正式实施,新的文明已来到我们身边,学会垃圾分类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生活中一次性碱性电池(如图)属于(  )‎ A.厨余垃圾 B.有害垃圾 C.可回收垃圾 D.其他垃圾 ‎3.(2分)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溶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的蒸馏水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水 ‎ B.生活中,将水煮沸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 C.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氢气与负极产生的氧气的体积比为2:1 ‎ D.河水经加絮凝剂沉降、过滤、吸附、灭菌等净化操作后,得到的水仍为混合物 ‎4.(2分)消毒酒精已成为我们日常自我防护、消毒的常备试剂,下列关于消毒酒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向空气中喷洒大量酒精进行消毒,存在安全隐患 ‎ B.储存酒精的容器必须密封,要避光存放于阴凉处 ‎ C.有效灭活病毒原理主要是使病毒蛋白质发生变性而失去活性 ‎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生活中选用95%的酒精消毒效果会更好 ‎5.(2分)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水能灭火,所以电器一旦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 B.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 C.经鉴定,某种纯净物含两种元素,该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 D.蔗糖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蔗糖,也一定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6.(2分)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蒸发结晶 ‎ B.稀释浓硫酸 ‎ C.检查气密性 ‎ D.滴管用后不洗涤直接放回原瓶 ‎7.(2分)下列关于O2、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含有氧分子 ‎ B.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将O2转化成CO2 ‎ C.CO2可用于灭火 ‎ D.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极易溶于水 ‎8.(2分)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 B.物质组成及构成模型 ‎ C.灭火方法的目的模型 D.空气组成模型 ‎9.(2分)下列物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A.聚氯乙烯用做电线外皮 ‎ B.合成橡胶的应用 ‎ C.二氧化碳做化工产品的原料 ‎ D.氢气用于超导试验车 ‎10.(2分)苏轼《石炭行》中“投泥泼水愈光明”包含的化学知识是:在高温下,把水滴到炭火上,得到两种可燃性气体,涉及的反应类型是(  )‎ A.置换反应 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1.(2分)分类学习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一组是(  )‎ A.S、P、C B.H2O、H2SO4、HCl ‎ C.NaCl、CaCO3、Na2CO3 D.CH4、C2H5OH、C6H12O6‎ ‎12.(2分)下列各组物质转化的设计,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S→SO2→H2SO4 B.Fe→Fe2O3→FeSO4 ‎ C.Cu→CuO→Cu(OH)2 D.K2CO3→KOH→KNO3‎ ‎13.(2分)某溶液含有Cu(NO3)2和AgNO3‎ ‎,现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与溶液中金属离子种类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b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Ag+、Cu2+ ‎ B.c~d间的固体,滴加稀盐酸无气体产生 ‎ C.当加入锌的质量为m3时,析出固体加盐酸没有气泡 ‎ D.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m2时,溶液中Cu(NO3)2的质量没有减少 ‎14.(2分)一只盛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放置在空气中,较长时间后,石灰水表面形成了一层白膜(假设水没有减少),将石灰水过滤,得白色固体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该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 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 C.“白膜”为析出的氢氧化钙固体 ‎ D.若加热此时的石灰水溶液,溶液会变浑浊 ‎15.(2分)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 B.35℃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0% ‎ C.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 D.10℃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16.(2分)下列溶液中的离子能大量存在的是(  )‎ A.呈蓝色的溶液中:Ba2+、OH﹣、Cl﹣ ‎ B.无色透明的溶液中:Al3+、Cl﹣、NO3﹣ ‎ C.pH=2的溶液中:K+、CO32﹣、SO42﹣ ‎ D.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Mg2+、K+、SO42﹣‎ ‎17.(2分)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MnO2和C 取样,加入过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B 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 分别取样,加水、搅拌、用手触摸容器壁 C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混有的碳酸钠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蒸发 D 检验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一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铁和澄清石灰水,‎ 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A.A B.B C.C D.D ‎18.(2分)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也会发生变化,如图所示反应物能量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表示中和反应 ‎ B.可表示氢气燃烧 ‎ C.可表示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 D.可表示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反应 ‎19.(2分)用药匙分别取2g碳酸氢钠、碳酸钠粉末加入烧杯中,再各倒入约20mL稀盐酸,搅拌片刻,同时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定其温度变化,绘制图形如图a和图b,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同质量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的CO2质量相等 ‎ B.从实验现象中可判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速度比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速度快 ‎ C.实验结束后,测得两个烧杯中盐酸均有剩余,则与碳酸氢钠反应剩余的盐酸较多 ‎ D.根据图形a和b可判断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 ‎20.(2分)过氧化氢溶液长期存放会因分解而使溶液质量减轻.实验室有一瓶质量为100g的过氧化氢溶液,溶液中不再有气泡产生时,测得溶液质量共减少8g,则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8% B.16% C.81.8% D.89.8%‎ 二、解答题(共9小题,满分60分)‎ ‎21.(4分)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1)标出H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 ‎(2)铷(Rb)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一主族,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离子,离子符号为   ;‎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 ‎(4)不含金属元素的碱   。‎ ‎22.(4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成语“釜底抽薪”运用的灭火原理是   ;‎ ‎(2)饮食均衡,身体才能健康。食用蔬菜、水果能获取的基本营养素主要是   ;‎ ‎(3)用盐酸可以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3.(5分)化学材料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如图是医院常用的药瓶和一次性注射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材料中,含有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是   ,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写出一种即可);‎ ‎(2)瓶口橡皮塞用铝箔包裹,而不用铁皮的原因是   ;‎ ‎(3)钢针常用不锈钢制造,钢和生铁的区别是   不同;‎ ‎(4)若玻璃瓶内是10mL 0.9%的氯化钠溶液(密度为1g/mL),要用4.5%的氯化钠溶液配制一盒(5瓶装)该氯化钠注射液,需要加入   mL蒸馏水。‎ ‎24.(4分)某制备氢气新工艺的主要流程如图:‎ ‎(1)铝镓(镓:Ga)合金是   (填“纯净物”或“化合物“混合物);‎ ‎(2)“设备1”中的反应在常温下进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设备2”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 ‎(4)图示工艺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 ‎25.(7分)如图为常见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   ;‎ ‎(2)选取图1中合适的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甲同学运用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原理设计了如图甲所示装置。‎ ‎①写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该装置对比图1装置B的优点是   ,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③实验时若液面不能与石灰石接触,又无酸液可加,且该装置已固定,则使反应发生的操作是   。‎ ‎(4)乙和丙两位同学利用底部有破损的试管,并和广口瓶组装成如图乙、丙所示的装置,其中丙同学设计的装置中用橡皮塞代替铁架台来固定试管。两套装置中   (填“乙”或“丙”)装置不可行,原因是   。‎ ‎26.(9分)天青石(主要含有SrSO4和少量CaCO3杂质)是获取锶元素的各种化合物的主要原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硫化锶(SrS)可用作发光涂料的原料,SrSO4和碳的混合粉末在隔绝空气下高温焙烧可生成硫化锶和一种还原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以天青石生产Sr(OH)2•8H2O的工艺如图:‎ 已知:‎ ‎1.锶(Sr)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与钙相似 ‎2.Sr(OH)2、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Sr(OH)2‎ ‎0.91‎ ‎1.77‎ ‎3.95‎ ‎8.42‎ ‎20.2‎ ‎91.2‎ Ca(OH)2‎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①“反应1”要控制温度在30℃以下,这是因为   ;操作1的名称是   ;‎ ‎②滤渣2为CaCO3和SrCO3的混合物,滤液3中含有的溶质为(NH4)2SO4和   ;写出反应1生成SrCO3的化学方程式   ;‎ ‎③“煅烧”滤渣2得到的固体4的成分是   ;‎ ‎④固体4“加热水浸”是为了获得较纯净的Sr(OH)2溶液,此时应缓慢加热使沉淀颗粒长大,滤渣6的主要成分   (填化学式);“趁热过滤”的目的是   ;‎ ‎⑤“操作2”主要有:   、过滤、洗涤、干燥。‎ ‎27.(6分)以下是某校学生在实验操作考查时的实验实录:‎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做了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如图甲和乙)‎ ‎(1)甲同学实验中观察到   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乙同学在实验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氧氧化钠和氯化铁能发生反应表示怀疑。‎ ‎(查阅资料)因为氯化铁容易水解产生沉淀,所以实验室在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先是把氯化铁的晶体溶于浓盐酸,再稀释到需要的浓度。‎ ‎(提出猜想)实验所用的氯化铁溶液中含有盐酸。‎ ‎(验证与探究)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分别取少量氯化铁溶液于试管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案 步骤 现象 ‎1‎ 取少量溶液氯化铁,滴加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2‎ 取少量溶液氯化铁,加入镁粉 产生气泡 上述方案中有一个设计不合理,指出不合理的实验方案编号及原因   。‎ ‎(反思与评价)根据实验,证明乙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在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到氯化铁溶液中时,因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所以开始时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3)丙同学取盐酸与生锈铁钉反应后的上层清液a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如图丙),发现没有如甲同学实验产生的现象,而是有灰绿色沉淀产生,一段时间后,与甲同学实验现象相同。查阅资料:Fe(OH)2,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易被氧化,在空气中容易变质而变成Fe(OH)3,灰绿色固体是转化过程中复杂不稳定的过渡态。‎ 由实验现象可推知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写出Fe(OH)2被氧气氧化生成Fe(OH)3的化学方程式   。‎ ‎28.(9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进一步探究Fe(OH)2,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组同学利用瓶颈上有侧管的蒸馏烧瓶组装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制取能较长时间存在的Fe(OH)2,其中实验所用溶液现配现用且蒸馏水先加热煮沸。请回答下列问题:‎ ‎(1)蒸馏水加热煮沸的目的是   ;‎ ‎(2)X可以是   (填试剂名称),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开始时,向烧瓶中加入X前,应   (填字母代号);‎ A.先关闭止水夹a、b B.先打开止水夹a、b C.先关闭止水夹b、打开a D.先关闭止水夹a、打开b ‎(4)反应一会后,在b导管口收集检验氢气纯净后,关闭   (填“a”或“b”),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5)反应结束后,为确保Fe(OH)2可较长时间存在,则应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和止水夹   (填“a”或“b”)。‎ ‎29.(12分)足球比赛中让意外昏迷的球员快速恢复意识会用到“嗅盐”。同学们对“嗅盐”产生了好奇,并对其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嗅盐由一种盐类物质和香料(香料不参与下列探究中的任何反应)组成,能释放出氨味气体,对人体神经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但过量吸入会危害健康。‎ ‎②氯化钙稀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不发生反应。‎ ‎【提出问题】嗅盐中盐类物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可能是碳酸铵;猜想二:可能是碳酸氢铵 ‎【实验探究】填写表中空格。‎ 实验 甲组实验 方案 嗅盐与   (填一种物质的名称)在 ‎   (填仪器名称)中混合研磨 现象 ‎   ‎ ‎   ‎ 结论 嗅盐中含有NH4+‎ 嗅盐中含有CO32﹣‎ ‎【实验结论】甲组同学认为猜想一正确,写出碳酸铵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反思质疑】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严谨,他们认为应补充一个实验,才能确认甲组的猜想正确。乙组补做的实验是   ;观察到   现象,确认了甲组的结论。‎ ‎【继续探究】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氨气并进一步测定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已知嗅盐与氢氧化钠反应为:‎ ‎(NH4)2CO3+2NaOHX+2NH3↑+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数据记录】实验称取样品质量6g,反应前后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球形管的总质量分别为85.0g和86.8g,反应前后烧杯及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分别为22.0g和22.8g。‎ ‎【数据处理】通过测得数据计算出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实验评价】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倒置漏斗可以增大吸收面积同时防止倒吸 B.烧杯中发生的反应是2NH3+H2SO4═(NH4)2SO4‎ C.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要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否则测定结果会偏小 ‎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星湾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2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关爱自然,刻不容缓”,以下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  )‎ A.农作物的秸秆就地焚烧 ‎ B.社会公共场所严禁吸烟 ‎ C.积极开展绿化国土行动 ‎ D.逐步实现化工企业零排放 ‎【分析】A、农作物的秸秆就地焚烧,会污染空气;‎ B、从吸烟的危害解答;‎ C、绿化国土可以净化空气;‎ D、根据化工企业零排放分析。‎ ‎【解答】解:A、直接焚烧秸秆,会污染空气,不符合主题;‎ B、吸烟能危害人体健康,污染环境,符合主题;‎ C、绿化国土可以净化空气,符合主题;‎ D、逐步实现化工企业零排放会减少污染,符合主题。‎ 故选:A。‎ ‎2.(2分)“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6月起正式实施,新的文明已来到我们身边,学会垃圾分类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生活中一次性碱性电池(如图)属于(  )‎ A.厨余垃圾 B.有害垃圾 C.可回收垃圾 D.其他垃圾 ‎【分析】根据进行电池中含有重金属考虑。‎ ‎【解答】解:碱性电池中含有的重金属有毒,属于有害垃圾。‎ 故选:B。‎ ‎3.(2分)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溶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的蒸馏水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水 ‎ B.生活中,将水煮沸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 C.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氢气与负极产生的氧气的体积比为2:1 ‎ D.河水经加絮凝剂沉降、过滤、吸附、灭菌等净化操作后,得到的水仍为混合物 ‎【分析】A.根据蒸馏的原理来分析;‎ B.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来分析;‎ C.根据“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来分析;‎ D.根据净化水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A.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所以实验室用的蒸馏水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水,选项说法正确;‎ B.加热煮沸的过程中,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会转化成沉淀,从而降低水的硬度,选项说法正确;‎ C.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氢气与正极产生的氧气的体积比为2:1,选项说法错误;‎ D.河水经加絮凝剂沉降、过滤、吸附、灭菌等净化操作后,得到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4.(2分)消毒酒精已成为我们日常自我防护、消毒的常备试剂,下列关于消毒酒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向空气中喷洒大量酒精进行消毒,存在安全隐患 ‎ B.储存酒精的容器必须密封,要避光存放于阴凉处 ‎ C.有效灭活病毒原理主要是使病毒蛋白质发生变性而失去活性 ‎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生活中选用95%的酒精消毒效果会更好 ‎【分析】A、根据酒精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酒精易挥发,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酒精杀灭细菌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医用消毒酒精的浓度,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于酒精具有可燃性,遇明火容易发生燃烧,向空气中喷洒大量酒精进行消毒,存在安全隐患,故选项说法正确。‎ B、酒精易挥发,储存酒精的容器必须密封,要避光存放于阴凉处,故选项说法正确。‎ C、有效灭活病毒原理主要是酒精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病毒蛋白质发生变性而失去活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D、酒精浓度越高,蛋白质凝固作用越强。95%的酒精能将细菌表面包膜的蛋白质迅速凝固,并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酒精进入细菌体内,因而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待到适当时机,薄膜内的细胞可能将薄膜冲破而重新复活。如果酒精浓度低于70%,虽可进入细菌体内,但不能将其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同样也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只有70%﹣75%的酒精即能顺利地进入到细菌体内,又能有效地将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5.(2分)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水能灭火,所以电器一旦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 B.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 C.经鉴定,某种纯净物含两种元素,该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 D.蔗糖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蔗糖,也一定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分析】A、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带电荷的微粒,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饱和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水能灭火,但电器一旦失火不能立即用水浇灭,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立即用水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B、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但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经鉴定,某种纯净物含两种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D、蔗糖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蔗糖,但还能再溶解其他物质,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6.(2分)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蒸发结晶 ‎ B.稀释浓硫酸 ‎ C.检查气密性 ‎ D.滴管用后不洗涤直接放回原瓶 ‎【分析】A、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滴瓶上的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则试剂瓶中的溶液将被稀释,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B。‎ ‎7.(2分)下列关于O2、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含有氧分子 ‎ B.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将O2转化成CO2 ‎ C.CO2可用于灭火 ‎ D.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极易溶于水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分析判断;‎ C、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特点分析判断;‎ D、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错误。‎ B、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将CO2转化成O2,而不是将O2转化成CO2,故错误;‎ C、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故正确;‎ D、氧气不易溶于水,而不是易溶于水,故错误。‎ 故选:C。‎ ‎8.(2分)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 B.物质组成及构成模型 ‎ C.灭火方法的目的模型 D.空气组成模型 ‎【分析】A、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考虑;‎ B、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解答;‎ C、根据灭火的方法考虑;‎ D、根据空气成分分析解答;‎ ‎【解答】解:A、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前五种元素是:氧、硅、铝、铁、钙,图中铝和钙错误,故选项错误;‎ B、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可以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阴阳离子,离子得失电子又会转化为原子,模型描述与事实不相符,故选项错误;‎ C、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着火点一般不变,故选项错误;‎ D、按体积计算空气由78%N2和21%O2还有1%其他成分组成,模型描述与事实相符,故选项正确。‎ 故选:D。‎ ‎9.(2分)下列物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A.聚氯乙烯用做电线外皮 ‎ B.合成橡胶的应用 ‎ C.二氧化碳做化工产品的原料 ‎ D.氢气用于超导试验车 ‎【分析】A、根据聚氯乙烯用做电线外皮进行解答;‎ B、根据合成橡胶可以制汽车轮胎进行解答;‎ C、根据二氧化碳做化工产品的原料进行解答;‎ D、根据氦气等用于超导试验车进行解答。‎ ‎【解答】解:A、聚氯乙烯用做电线外皮,故A正确;‎ B、合成橡胶可以制汽车轮胎,故B正确;‎ C、二氧化碳做化工产品的原料,故C正确;‎ D、氢气不能用于超导试验车,原因自身易燃易爆。故D错误。‎ 故选:D。‎ ‎10.(2分)苏轼《石炭行》中“投泥泼水愈光明”包含的化学知识是:在高温下,把水滴到炭火上,得到两种可燃性气体,涉及的反应类型是(  )‎ A.置换反应 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分析】碳和水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解答】解:高温条件下,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CO↑+H2↑。‎ 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A。‎ ‎11.(2分)分类学习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一组是(  )‎ A.S、P、C B.H2O、H2SO4、HCl ‎ C.NaCl、CaCO3、Na2CO3 D.CH4、C2H5OH、C6H12O6‎ ‎【分析】A、根据单质的定义考虑;‎ B、根据酸的特点考虑;‎ C、根据盐的特点考虑;‎ D、根据有机物的特点考虑。‎ ‎【解答】解:A、S、P、C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都属于单质,故A分类正确;‎ B、H2SO4、HCl都属于酸,H2O不属于酸,故B分类错误;‎ C、NaCl、CaCO3、Na2CO3都属于盐,故C分类正确;‎ D、CH4、C2H5OH、C6H12O6中都含有碳元素,都属于有机物,故D分类正确。‎ 故选:B。‎ ‎12.(2分)下列各组物质转化的设计,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S→SO2→H2SO4 B.Fe→Fe2O3→FeSO4 ‎ C.Cu→CuO→Cu(OH)2 D.K2CO3→KOH→KNO3‎ ‎【分析】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 ‎【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硫酸,故选项错误。‎ B、铁生锈时能生成氧化铁,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故选项错误。‎ C、铜在加热时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错误。‎ D、碳酸钾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氢氧化钾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钾和水,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3.(2分)某溶液含有Cu(NO3)2和AgNO3,现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与溶液中金属离子种类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b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Ag+、Cu2+ ‎ B.c~d间的固体,滴加稀盐酸无气体产生 ‎ C.当加入锌的质量为m3时,析出固体加盐酸没有气泡 ‎ D.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m2时,溶液中Cu(NO3)2的质量没有减少 ‎【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由于金属的活动性是锌>铜>银,向含有Cu(NO3)2和AgNO3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时,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当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据此进行分析。‎ ‎【解答】解:由于金属的活动性是锌>铜>银,向含有Cu(NO3)2和AgNO3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时,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当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所以:‎ A、通过坐标可以看出,a~b间溶液中有三种离子,锌会参与置换反应,溶液中有Zn2+,Ag+未反应完全,所以溶液中的离子是Zn2+、Ag+、Cu2+,故A正确;‎ B、通过坐标可以看出,c~d间锌和硝酸银完全反应,锌与硝酸铜反应,锌没有剩余,滴加稀盐酸无气体产生 故B正确;‎ C、当加入锌的质量为m3时,硝酸铜、硝酸银已完全反应,有剩余的锌,析出固体加盐酸有气泡生成,故C不正确;‎ D、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m2时,锌与硝酸银未完全反应,溶液中Cu(NO3)2的质量没有减少,故D正确。‎ 故选:C。‎ ‎14.(2分)一只盛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放置在空气中,较长时间后,石灰水表面形成了一层白膜(假设水没有减少),将石灰水过滤,得白色固体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该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 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 C.“白膜”为析出的氢氧化钙固体 ‎ D.若加热此时的石灰水溶液,溶液会变浑浊 ‎【分析】根据一只盛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放置在空气中,较长时间后,石灰水表面形成了一层白膜,是因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难溶于水的碳酸钙,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盛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放置在空气中,较长时间后,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增加,此时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与原溶液相比,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增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C、“白膜”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难溶于水的碳酸钙,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若加热此时的石灰水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会变浑浊,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5.(2分)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 B.35℃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0% ‎ C.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 D.10℃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35℃时,甲物质的溶解度shi60g,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7.5%,故B错误;‎ C、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C正确;‎ D、10℃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16.(2分)下列溶液中的离子能大量存在的是(  )‎ A.呈蓝色的溶液中:Ba2+、OH﹣、Cl﹣ ‎ B.无色透明的溶液中:Al3+、Cl﹣、NO3﹣ ‎ C.pH=2的溶液中:K+、CO32﹣、SO42﹣ ‎ D.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Mg2+、K+、SO42﹣‎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呈蓝色的溶液中含有铜离子,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不共存,故选项错误。‎ B、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C、pH=2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H+与CO32﹣结合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Mg2+、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7.(2分)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MnO2和C 取样,加入过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B 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 分别取样,加水、搅拌、用手触摸容器壁 C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混有的碳酸钠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蒸发 D 检验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一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铁和澄清石灰水,‎ 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A.A B.B C.C D.D ‎【分析】A、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B、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C、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取样,加入过量的过氧化氢溶液,能迅速产生大量气泡的是二氧化锰,无明显变化的是C,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C、碳酸钠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具有挥发性,再蒸发除去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于原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不能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确定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18.(2分)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也会发生变化,如图所示反应物能量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表示中和反应 ‎ B.可表示氢气燃烧 ‎ C.可表示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 D.可表示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反应 ‎【分析】根据图示曲线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说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据此结合常见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来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该反应吸收热量,是吸热反应。‎ A.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属于放热反应,不合题意;‎ B.氢气燃烧放出热量,属于放热反应,不合题意;‎ C.碳与二氧化碳反应需要高温加热,属于吸热反应,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过程会发出热量,属于放热反应,不合题意。‎ 故选:C。‎ ‎19.(2分)用药匙分别取2g碳酸氢钠、碳酸钠粉末加入烧杯中,再各倒入约20mL稀盐酸,搅拌片刻,同时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定其温度变化,绘制图形如图a和图b,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同质量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的CO2质量相等 ‎ B.从实验现象中可判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速度比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速度快 ‎ C.实验结束后,测得两个烧杯中盐酸均有剩余,则与碳酸氢钠反应剩余的盐酸较多 ‎ D.根据图形a和b可判断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 ‎【分析】稀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 ‎【解答】解:A、稀盐酸和碳酸钠、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NaHCO3+HCl═NaCl+H2O+CO2↑,‎ ‎84 36.5 44‎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相同质量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的CO2质量不相等,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多,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从实验现象可知,碳酸氢钠完全和稀盐酸反应约需要20s,碳酸钠完全和稀盐酸反应约需要30s,因此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速度比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速度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A中数据可知,想等质量的碳酸钠、碳酸氢钠完全和稀盐酸反应,碳酸钠消耗盐酸多,因此实验结束后,测得两个烧杯中盐酸均有剩余,则与碳酸氢钠反应剩余的盐酸较多,该选项说法正确;‎ D、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温度降低,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温度升高,因此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D。‎ ‎20.(2分)过氧化氢溶液长期存放会因分解而使溶液质量减轻.实验室有一瓶质量为100g的过氧化氢溶液,溶液中不再有气泡产生时,测得溶液质量共减少8g,则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8% B.16% C.81.8% D.89.8%‎ ‎【分析】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溶液减少的质量是氧气的质量,然后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过氧化氢的质量.‎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氧气质量是8g,‎ 所以水的质量是92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是:92g×=81.8g,‎ 所以过氧化氢溶液氧元素的质量为:81.8g+8g=89.8g,‎ 所以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89.8%。‎ 故选:D。‎ 二、解答题(共9小题,满分60分)‎ ‎21.(4分)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1)标出H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H2 ;‎ ‎(2)铷(Rb)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一主族,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离子,离子符号为 Rb+ ;‎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CH4 ;‎ ‎(4)不含金属元素的碱 NH3•H2O 。‎ ‎【分析】(1)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2)根据题意,铷(Rb)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一主族,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进行分析解答。‎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进行分析解答。‎ ‎(4)氨水是不含金属元素的碱,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H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H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可表示为:H2。‎ ‎(2)铷(Rb)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一主族,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其离子符号为Rb+。‎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 ‎(4)氨水是不含金属元素的碱,其化学式为:NH3•H2O。‎ 故答案为:‎ ‎(1)H2;‎ ‎(2)Rb+;‎ ‎(3)CH4;‎ ‎(4)NH3•H2O。‎ ‎22.(4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成语“釜底抽薪”运用的灭火原理是 清除可燃物 ;‎ ‎(2)饮食均衡,身体才能健康。食用蔬菜、水果能获取的基本营养素主要是 维生素 ;‎ ‎(3)用盐酸可以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HCl+Fe2O3=2FeCl3+3H2O ;‎ ‎(4)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S+3O22SO2+2H2O 。‎ ‎【分析】(1)根据灭火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 ‎(3)根据盐酸除锈的原理来分析;‎ ‎(4)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来分析。‎ ‎【解答】解:(1)釜底抽薪体现的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将锅底的燃料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起到灭火的作用。故答案为:清除可燃物;‎ ‎(2)食用蔬菜、水果能获取的基本营养素主要是维生素,故答案为:维生素;‎ ‎(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6HCl+Fe2O3=2FeCl3+3H2O;故答案为:6HCl+Fe2O3=2FeCl3+3H2O;‎ ‎(4)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H2S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H2S+3O22SO2+2H2O;故答案为:2H2S+3O22SO2+2H2O。‎ ‎23.(5分)化学材料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如图是医院常用的药瓶和一次性注射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材料中,含有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是 玻璃瓶 ,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橡胶塞或塑料针管 (写出一种即可);‎ ‎(2)瓶口橡皮塞用铝箔包裹,而不用铁皮的原因是 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 ‎(3)钢针常用不锈钢制造,钢和生铁的区别是 含碳量 不同;‎ ‎(4)若玻璃瓶内是10mL 0.9%的氯化钠溶液(密度为1g/mL),要用4.5%的氯化钠溶液配制一盒(5瓶装)该氯化钠注射液,需要加入 48 mL蒸馏水。‎ ‎【分析】(1)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2)根据金属的性质来分析;‎ ‎(3)根据生铁与钢的含碳量来分析;‎ ‎(4)根据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橡胶和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玻璃瓶;橡胶塞或塑料针管;‎ ‎(2)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瓶口使用铝箔封口而不用铁箔封口;故填: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3)生铁和钢均属于铁合金,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二者的区别是含碳量不同;故填:含碳量;‎ ‎(4)设需要4.5%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则:‎ ‎10mL×1g/mL×0.9%×5=4.5%×x x=2g 需要蒸馏水的质量为:10mL×1g/mL×5﹣2g=48g 水的体积为48g÷1g/mL=48mL 故填:48。‎ ‎24.(4分)某制备氢气新工艺的主要流程如图:‎ ‎(1)铝镓(镓:Ga)合金是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化合物“混合物);‎ ‎(2)“设备1”中的反应在常温下进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Al+3H2O=Al2O3+3H2↑ ;‎ ‎(3)“设备2”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分解反应 ;‎ ‎(4)图示工艺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铝镓合金 。‎ ‎【分析】(1)根据合金的组成分析;‎ ‎(2)根据“设备1”中发生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3)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 ‎(4)根据物质的变化分析。‎ ‎【解答】解:(1)铝镓合金,是由不同金属组成的,为混合物。‎ ‎(2)“设备1”中的反应在常温下进行,从图可以看出反应物为铝和水,生成物为氧化铝和氢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3H2O=Al2O3+3H2↑。‎ ‎(3)由图示可知,“设备2”中由氧化铝得到了铝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4)由物物质的变化可知,图示工艺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铝镓合金。‎ 故答案为:(1)混合物。‎ ‎(2)2Al+3H2O=Al2O3+3H2↑。‎ ‎(3)分解反应。‎ ‎(4)铝镓合金。‎ ‎25.(7分)如图为常见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 分液漏斗 ;‎ ‎(2)选取图1中合适的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B、C ,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3)甲同学运用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原理设计了如图甲所示装置。‎ ‎①写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②该装置对比图1装置B的优点是 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 ,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连接装置,夹紧弹簧夹,从长颈漏斗向装置中注水至形成液面差,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不变,说明装置不漏气 ;‎ ‎③实验时若液面不能与石灰石接触,又无酸液可加,且该装置已固定,则使反应发生的操作是 通过长颈漏斗加水 。‎ ‎(4)乙和丙两位同学利用底部有破损的试管,并和广口瓶组装成如图乙、丙所示的装置,其中丙同学设计的装置中用橡皮塞代替铁架台来固定试管。两套装置中 丙 (填“乙”或“丙”)装置不可行,原因是 用橡皮塞代替铁架台来固定试管,使广口瓶形成密封系统,导致固体和液体不能分离 。‎ ‎【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 ‎(3)凡是有气体参加或产生的实验,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装置漏气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4)不同的实验装置,优缺点不同。‎ ‎【解答】解:(1)仪器①的名称为分液漏斗。‎ 故填:分液漏斗。‎ ‎(2)选取图1中合适的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仪器的连接顺序为B(制取氧气)、C(收集氧气),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故填:B、C; 2H2O22H2O+O2↑。‎ ‎(3)①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②该装置对比图1装置B的优点是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连接装置,夹紧弹簧夹,从长颈漏斗向装置中注水至形成液面差,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不变,说明装置不漏气。‎ 故填: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连接装置,夹紧弹簧夹,从长颈漏斗向装置中注水至形成液面差,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不变,说明装置不漏气。‎ ‎③实验时若液面不能与石灰石接触,又无酸液可加,且该装置已固定,则使反应发生的操作是通过长颈漏斗加水。‎ 故填:通过长颈漏斗加水。‎ ‎(4)两套装置中丙装置不可行,原因是用橡皮塞代替铁架台来固定试管,使广口瓶形成密封系统,导致固体和液体不能分离。‎ 故填:丙;用橡皮塞代替铁架台来固定试管,使广口瓶形成密封系统,导致固体和液体不能分离。‎ ‎26.(9分)天青石(主要含有SrSO4和少量CaCO3杂质)是获取锶元素的各种化合物的主要原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硫化锶(SrS)可用作发光涂料的原料,SrSO4和碳的混合粉末在隔绝空气下高温焙烧可生成硫化锶和一种还原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rSO4+4CSrS+4CO↑ ;‎ ‎(2)以天青石生产Sr(OH)2•8H2O的工艺如图:‎ 已知:‎ ‎1.锶(Sr)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与钙相似 ‎2.Sr(OH)2、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Sr(OH)2‎ ‎0.91‎ ‎1.77‎ ‎3.95‎ ‎8.42‎ ‎20.2‎ ‎91.2‎ Ca(OH)2‎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①“反应1”要控制温度在30℃以下,这是因为 防止NH4HCO3受热分解 ‎ ‎;操作1的名称是 过滤 ;‎ ‎②滤渣2为CaCO3和SrCO3的混合物,滤液3中含有的溶质为(NH4)2SO4和 NH4HCO3 ;写出反应1生成SrCO3的化学方程式 2NH4HCO3+SrSO4=SrCO3↓+(NH4)2SO4+H2O+CO2↑ ;‎ ‎③“煅烧”滤渣2得到的固体4的成分是 CaO、SrO ;‎ ‎④固体4“加热水浸”是为了获得较纯净的Sr(OH)2溶液,此时应缓慢加热使沉淀颗粒长大,滤渣6的主要成分 Ca(OH)2 (填化学式);“趁热过滤”的目的是 防止Sr(OH)2因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而析出 ;‎ ‎⑤“操作2”主要有: 降温结晶 、过滤、洗涤、干燥。‎ ‎【分析】(1)依据题中信息写出反应方程式;‎ ‎(2)①因为碳酸氢铵的性质分析原因,依据流程图分析出操作1的名称;‎ ‎②依据流程图分析反应原理推出滤液3中含有的溶质;依据流程图的信息写出反应方程式;‎ ‎③依据流程图分析出滤渣2的成分,推出煅烧滤渣2得到的固体;‎ ‎④依据题中信息Sr(OH)2、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分析滤渣6的主要成分和趁热过滤的原因;‎ ‎⑤依据Sr(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写出操作步骤。‎ ‎【解答】(1)SrSO4和碳的混合粉末在隔绝空气下高温焙烧可生成硫化锶和一种还原性气体,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方程式为SrSO4+4CSrS+4CO↑,故填:SrSO4+4CSrS+4CO↑;‎ ‎(2)①因为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所以“反应1”要控制温度在30℃以下,是因为防止NH4HCO3受热分解,依据流程图可知操作1是固液分离,操作1的名称是过滤,故填:防止NH4HCO3受热分解;过滤;‎ ‎②依据流程图可知反应1的反应前物质是天青石(主要含SrSO4和少量CaCO3)NH4HCO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为SrCO3、(NH4)2SO4、CO2,所以,滤液3中含有的溶质为生成的(NH4)2SO4和 没反应完的NH4HCO3,反应1生成SrCO3的化学方程式2NH4HCO3+SrSO4=SrCO3↓+(NH4)2SO4+H2O+CO2↑故填:NH4HCO3;2NH4HCO3+SrSO4=SrCO3↓+(NH4)2SO4+H2O+CO2↑;‎ ‎③滤渣2为CaCO3和SrCO3的混合物,煅烧时的反应是CaCO3CaO+CO2↑、SrCO3SrO+CO2↑,所以“煅烧”滤渣2得到的固体4的成分是CaO、SrO,故填:CaO、SrO;‎ ‎④因为固体4CaO、SrO加水的反应是CaO+H2O=Ca(OH)2、SrO+H2O=Sr(OH)2,分析溶解度表可知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Sr(OH)2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加热水浸”Ca(OH)2的溶解度减小,从溶液中析出,所以滤渣6的主要成分是Ca(OH)2,“趁热过滤”的目的是防止Sr(OH)2因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而析出,故填:Ca(OH)2;防止Sr(OH)2因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而析出;‎ ‎⑤Sr(OH)2 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温度越低,析出晶体越多,⑤“操作2”主要有: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故填:降温结晶。‎ ‎27.(6分)以下是某校学生在实验操作考查时的实验实录:‎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做了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如图甲和乙)‎ ‎(1)甲同学实验中观察到 黄色的FeCl3溶液为无色,生成红褐色沉淀 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l3+3NaOH=3NaCl+Fe(OH)3↓ ;‎ ‎(2)乙同学在实验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氧氧化钠和氯化铁能发生反应表示怀疑。‎ ‎(查阅资料)因为氯化铁容易水解产生沉淀,所以实验室在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先是把氯化铁的晶体溶于浓盐酸,再稀释到需要的浓度。‎ ‎(提出猜想)实验所用的氯化铁溶液中含有盐酸。‎ ‎(验证与探究)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分别取少量氯化铁溶液于试管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案 步骤 现象 ‎1‎ 取少量溶液氯化铁,滴加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2‎ 取少量溶液氯化铁,加入镁粉 产生气泡 上述方案中有一个设计不合理,指出不合理的实验方案编号及原因 1.原因是FeCl3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也能产生白色沉淀 。‎ ‎(反思与评价)根据实验,证明乙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在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到氯化铁溶液中时,因为 NaOH+HCl=NaCl+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所以开始时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3)丙同学取盐酸与生锈铁钉反应后的上层清液a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如图丙),发现没有如甲同学实验产生的现象,而是有灰绿色沉淀产生,一段时间后,与甲同学实验现象相同。查阅资料:Fe(OH)2,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易被氧化,在空气中容易变质而变成Fe(OH)3,灰绿色固体是转化过程中复杂不稳定的过渡态。‎ 由实验现象可推知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FeCl2 ;写出Fe(OH)2被氧气氧化生成Fe(OH)3的化学方程式 4Fe(OH)2+O2+2H2O═4Fe(OH)3 。‎ ‎【分析】(1)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和是否有沉淀生成,根据反应事实书写化学方程式。‎ ‎(2)(验证与探究)根据实际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实验现象,分析所用方案能否验证含有盐酸。‎ ‎(反思与评价)向含有盐酸的FeCl3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分析首先发生的化学反应。‎ ‎(3)根据丙同学的实验现象,分析清液a中所含的溶质。根据反应事实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黄色的FeCl3溶液加入NaOH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FeCl3+3NaOH=3NaCl+Fe(OH)3↓.Fe(OH)3是红褐色固体,不溶于水。因此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黄色的氯化铁溶液变为无色,生成红褐色沉淀。‎ 故填:黄色的FeCl3溶液变为无色,生成红褐色沉淀;FeCl3+3NaOH=3NaCl+Fe(OH)3↓。‎ ‎(2)(验证与探究)方案1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氯化铁溶液是否含有盐酸:‎ 如果不含盐酸,那么只发生反应FeCl3+3AgNO3=Fe(NO3)3+3AgCl↓,产生白色沉淀。‎ 如果含有盐酸,那么发生的反应有HCl+AgNO3=AgCl↓+HNO3和FeCl3+3AgNO3=3AgCl↓+Fe(NO3)3,都产生白色沉淀。‎ 显然,含或不含盐酸,加入硝酸银溶液都会产生白色沉淀。因此该方案不能证明是否含有盐酸,原因是FeCl3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也能产生白色沉淀。‎ 故填:1.原因是FeCl3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也能产生白色沉淀。‎ ‎(反思与评价)把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含有盐酸的FeCl3溶液中时,理论上来说,氢氧化钠能盐酸发生反应NaOH+HCl=NaCl+H2O,氢氧化钠能FeCl3发生反应3NaOH+FeCl3=3NaCl+Fe(OH)3↓。‎ 而事实上,NaOH先与盐酸发生反应。原因是不溶于水的Fe(OH)3能与盐酸发生反应Fe(OH)3+3HCl=FeCl3+3H2O,可以说Fe(OH)3能溶于盐酸。故实验开始时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故填:NaOH+HCl=NaCl+H2O。‎ ‎(3)清液a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灰绿色沉淀生成,即生成了Fe(OH)2,说明清液a中含有Fe2+,其来源是生锈铁钉中的单质铁与盐酸的反应Fe+2HCl=FeCl2+H2↑。‎ 因此清液a中一定有溶质FeCl2。‎ 故填:FeCl2。‎ Fe(OH)2被氧气氧化生成Fe(OH)3,反应物是Fe(OH)2、O2和H2O,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故填:4Fe(OH)2+O2+2H2O=4Fe(OH)3。‎ ‎28.(9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进一步探究Fe(OH)2,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组同学利用瓶颈上有侧管的蒸馏烧瓶组装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制取能较长时间存在的Fe(OH)2,其中实验所用溶液现配现用且蒸馏水先加热煮沸。请回答下列问题:‎ ‎(1)蒸馏水加热煮沸的目的是 排出溶解的氧气 ;‎ ‎(2)X可以是 稀硫酸 (填试剂名称),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H2SO4═FeSO4+H2↑ ;‎ ‎(3)实验开始时,向烧瓶中加入X前,应 B (填字母代号);‎ A.先关闭止水夹a、b B.先打开止水夹a、b C.先关闭止水夹b、打开a D.先关闭止水夹a、打开b ‎(4)反应一会后,在b导管口收集检验氢气纯净后,关闭 a (填“a”或“b”),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蒸馏烧瓶中的液体流入锥形瓶,锥形瓶中溶液变浑浊 ;‎ ‎(5)反应结束后,为确保Fe(OH)2可较长时间存在,则应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和止水夹 b (填“a”或“b”)。‎ ‎【分析】水中能够溶解少量氧气;‎ 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硫酸亚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亚铁和硫酸钠。‎ ‎【解答】解:(1)水蒸气中能够溶解部分氧气,温度越高,氧气的溶解度越小,蒸馏水加热煮沸的目的是排出溶解的氧气。‎ 故填:排出溶解的氧气。‎ ‎(2)X可以是稀硫酸,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故填:Fe+H2SO4═FeSO4+H2↑。‎ ‎(3)实验开始时,向烧瓶中加入X前,应先打开止水夹a、b,使反应顺利进行。‎ 故填:B。‎ ‎(4)反应一会后,在b导管口收集检验氢气纯净后,关闭a,一段时间后,蒸馏烧瓶中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锥形瓶,可观察到蒸馏烧瓶中的液体流入锥形瓶,锥形瓶中溶液变浑浊。‎ 故填:a;蒸馏烧瓶中的液体流入锥形瓶,锥形瓶中溶液变浑浊。‎ ‎(5)反应结束后,为确保Fe(OH)2可较长时间存在,则应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和止水夹b,以防止空气进入氧化氢氧化亚铁。‎ 故填:b。‎ ‎29.(12分)足球比赛中让意外昏迷的球员快速恢复意识会用到“嗅盐”。同学们对“嗅盐”产生了好奇,并对其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嗅盐由一种盐类物质和香料(香料不参与下列探究中的任何反应)组成,能释放出氨味气体,对人体神经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但过量吸入会危害健康。‎ ‎②氯化钙稀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不发生反应。‎ ‎【提出问题】嗅盐中盐类物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可能是碳酸铵;猜想二:可能是碳酸氢铵 ‎【实验探究】填写表中空格。‎ 实验 甲组实验 方案 嗅盐与 氢氧化钙 (填一种物质的名称)在 ‎ 研钵 (填仪器名称)中混合研磨 现象 ‎ 产生刺激性气味 ‎ ‎ 左边试管中产生气泡,右边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结论 嗅盐中含有NH4+‎ 嗅盐中含有CO32﹣‎ ‎【实验结论】甲组同学认为猜想一正确,写出碳酸铵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H4)2CO3+2HCl=2NH4Cl+H2O+CO2↑ 。‎ ‎【反思质疑】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严谨,他们认为应补充一个实验,才能确认甲组的猜想正确。乙组补做的实验是 嗅盐溶于水,滴加氯化钙稀溶液 ;观察到 不产生沉淀 现象,确认了甲组的结论。‎ ‎【继续探究】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氨气并进一步测定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已知嗅盐与氢氧化钠反应为:‎ ‎(NH4)2CO3+2NaOHX+2NH3↑+2H2O,则X的化学式为 Na2CO3 。‎ ‎【数据记录】实验称取样品质量6g,反应前后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球形管的总质量分别为85.0g和86.8g,反应前后烧杯及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分别为22.0g和22.8g。‎ ‎【数据处理】通过测得数据计算出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实验评价】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 。‎ A.倒置漏斗可以增大吸收面积同时防止倒吸 B.烧杯中发生的反应是2NH3+H2SO4═(NH4)2SO4‎ C.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要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否则测定结果会偏小 ‎【分析】【实验探究】‎ 铵盐能和碱反应生成盐、水和氨气,氨气有刺激性气味;‎ 碳酸盐或碳酸氢盐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 碳酸铵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水和二氧化碳;‎ ‎【反思质疑】‎ 氯化钙稀溶液不能和碳酸氢铵反应;‎ ‎【继续探究】‎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 ‎【数据处理】‎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实验评价】‎ 倒置漏斗可以增大吸收面积同时防止倒吸;‎ B.氨气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 C.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要通入一段时间空气,能使氨气被稀硫酸完全吸收。‎ ‎【解答】解:【实验探究】‎ 嗅盐与氢氧化钙在研钵中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说明反应生成了氨气,进一步说明嗅盐中含有NH4+;‎ 左边试管中产生气泡,右边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故填:氢氧化钙;研钵;产生刺激性气味;左边试管中产生气泡,右边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 碳酸铵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4)2CO3+2HCl=2NH4Cl+H2O+CO2↑。‎ 故填:(NH4)2CO3+2HCl=2NH4Cl+H2O+CO2↑。‎ ‎【反思质疑】‎ 乙组补做的实验是嗅盐溶于水,滴加氯化钙稀溶液,观察到不产生沉淀,说明嗅盐是她,确认了甲组的结论。‎ 故填:嗅盐溶于水,滴加氯化钙稀溶液;不产生沉淀。‎ ‎【继续探究】‎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氮原子都是2个,氢原子都是8个,反应前碳原子是1个,反应后应该是1个,包含在X中,反应前氧原子是5个,反应后应该是5个,其中3个包含在X中,反应前钠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X中,则X的化学式为Na2CO3。‎ 故填:Na2CO3。‎ ‎【数据处理】‎ 设碳酸铵质量为x,‎ 反应前后烧杯及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分别为22.0g和22.8g,则反应生成氨气质量:22.8g﹣22.0g=0.8g,‎ ‎(NH4)2CO3+2NaOHNa2CO3+2NH3↑+2H2O,‎ ‎96 34‎ x 0.8g ‎=,‎ x=2.3g,‎ 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是:×100%=37.6%,‎ 答: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是37.6%。‎ ‎【实验评价】‎ A.倒置漏斗可以增大吸收面积同时防止倒吸,该选项说法正确;‎ B.烧杯中发生的反应是:2NH3+H2SO4═(NH4)2SO4,该选项说法正确;‎ C.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要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否则氨气不能被稀硫酸完全吸收,导致测定结果偏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ABC。‎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