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0 发布 |
- 37.5 KB |
- 6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数学全程复习方略专题复习突破篇五动态探究问题课件
专题五 动态探究问题 1. 主要类型 : (1) 动点问题探究 (2) 动线问题探究 (3) 动图问题探究 2. 规律方法 : (1) 解决动态探究问题的关键是将运动的几何元素当作静止来加以解答 , 即“化动为静”的思路 ; 并能在从相对静止的瞬间清晰地发现图形变换前后各种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 通过归纳得出规律和结论 , 并加以论证 . (2) 从图形运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多种不同情境分别进行探讨 , 挖掘所蕴含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 依据相关的数学知识谨慎求解 , 才有可能获得正确结论 . (3) 解答时应注重于分类讨论 , 切忌片面而失解 , 对于结论探索性问题 , 不妨假设结论成立 , 从而探索所需的条件 , 再结合已知条件作出决断 . 3. 渗透的思想 : 分类讨论、转化思想、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 . 类型一 动点问题 【 考点解读 】 1. 考查范畴 : 动点探究问题包括单点运动和双点运动 , 大多依附于函数图象或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几何图形 . 2. 考查角度 : 设计一个或几个动点 , 对动点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变量关系、等量关系、图形性质、图形间的特殊关系进行探究 . 【 典例探究 】 【 典例 1】 (2019· 广州中考 ) 如图 , 等边△ ABC 中 ,AB=6, 点 D 在 BC 上 ,BD=4, 点 E 为边 AC 上一动点 ( 不与点 C 重合 ), △CDE 关于 DE 的轴对称图形为△ FDE. (1) 当点 F 在 AC 上时 , 求证 :DF∥AB. (2) 设△ ACD 的面积为 S 1 ,△ABF 的面积为 S 2 , 记 S=S 1 -S 2 ,S 是否存在最大值 ? 若存在 , 求出 S 的最大值 ; 若不存在 , 请说明理由 . (3) 当 B,F,E 三点共线时 . 求 AE 的长 . 【 思路点拨 】 (1) 由折叠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DFC=∠A, 可证 DF∥AB. (2) 过点 D 作 DM⊥AB 交 AB 于点 M, 由题意可得点 F 在以 D 为圆心 ,CD 为半径的圆上 , 由△ ACD 的面积为 S 1 的值是定值 , 则当点 F 在 DM 上时 ,S △ABF 最小 ,S 最大 . (3) 过点 D 作 DG⊥EF 于点 G, 过点 E 作 EH⊥CD 于点 H, 由勾股定理可求 BG 的长 , 通过证明△ BGD∽△BHE, 可求 EC 的长 , 即可求 AE 的长 . 【 自主解答 】 略 【 规律方法 】 解答动点问题的一般方法 (1) 仔细读题 , 分析给定条件中哪些量是运动的 , 哪些量是不动的 . 针对运动的量 , 要分析它是如何运动的 , 运动过程是否需要分段考虑 . 针对不动的量 , 要分析它们和动量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 , 如何建立这种关系 . (2) 画出图形 , 进行分析 , 尤其在于找准运动过程中静止的那一瞬间题目间各个变量的关系 . 如果没有静止状态 , 通过比例、相等等关系建立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来研究 . (3) 做题过程中时刻注意分类讨论 , 不同的情况下题目是否有不同的表现 , 避免漏解 . (4) 设计速度的动点问题 , 要善于用路程表示线段的长度 , 利用方程思想解答 . 【 题组过关 】 1.(2019· 乐山中考 ) 如图 , 抛物线 y= x 2 -4 与 x 轴交于 A,B 两点 ,P 是以点 C(0,3) 为圆心 ,2 为半径的圆上的动 点 ,Q 是线段 PA 的中点 , 连接 OQ. 则线段 OQ 的最大值是 ( ) C A.3 B. C. D.4 2. 已知 : 如图 , 四边形 ABCD,AB∥DC,CB⊥AB,AB=16 cm, BC=6 cm,CD=8 cm, 动点 P 从点 D 开始沿 DA 边匀速运动 , 动点 Q 从点 A 开始沿 AB 边匀速运动 , 它们的运动速度均为 2 cm/s. 点 P 和点 Q 同时出发 , 以 QA,QP 为边作平行四边形 AQPE, 设运动的时间为 t(s),0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