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3)专题13简单机械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3)专题13简单机械

专题13简单机械 一、单项选择题 ‎1.(2020·四川省遂宁市)小华发现一只虫子在长50cm、质量10g的刻度尺上向右爬行,她将刻度尺右端伸出水平课桌边缘23cm,如图所示,当虫子爬行到距刻度尺右端3cm处时,刻度尺刚好翻转,由此计算出虫子的质量约为(g=10N/kg,刻度尺质量分布均匀,不考虑虫子的长度)(  )‎ A. 1g B. 3g C. 7g D. 10g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知道,刻度尺的重心在25cm处,刻度尺刚好翻转时与桌沿的接触点为支点,则刻度尺重力的力臂为 L1 =25cm-23cm=2cm 虫子重力的力臂为 L2 =23cm-3cm=20cm 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 =F2×L2及重力公式G=mg知道 G尺×L1 =G虫×L2‎ 即 ‎10g×2cm=m虫×20cm 解得m虫=1g,故A正确。‎ 故选A。‎ ‎2.(2020·四川省达州市)一轻质不等臂杠杆AOB的左右两端分别吊着一实心铝块和铜块,此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现将铝块、铜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如图所示。已知:,,,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35‎ A. A端下降 B. B端下降 C. 仍然平衡 D. 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轻质不等臂杠杆AOB两端吊上实心铝块和铜块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由图知OBV铜g 将铝块和铜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后,杠杆左、右两边有 ‎(G铝-F浮)⋅OA,(G铜-F浮')⋅OB 即 ‎(ρ铝V铝g-ρ水V铝g)⋅OA,(ρ铜V铜g-ρ铜V铜g)⋅OB 那么 ρ铝V铝g⋅OA -ρ水V铝g⋅OA<ρ铜V铜g⋅OB -ρ铜V铜g⋅OB 所以B端下沉。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2020·山东省德州市)如图所示,甲、乙两套装置所用的滑轮质量相等,用它们分别将相同质量的钩码匀速竖直提升,在相等时间内绳端A、B移动相同的距离(忽略绳重和摩擦),在此过程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35‎ A. 两钩码上升的速度相等 B. 两滑轮组绳端的拉力相等 C. 甲滑轮组的总功比乙少 D. 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知,通过甲乙两图中通过动滑轮绳子段数 n1=2,n2=3‎ 在相等时间内绳端A、B移动相同的距离,由v=可知绳端移动的速度相同,两个钩码上升的速度 v物甲=‎ v物乙=‎ 所以两钩码上升的速度不相等,故A错误;‎ B.忽略绳重和摩擦,绳子受到的拉力分别为 F甲>F乙 两滑轮组绳端的拉力不相等,故B错误;‎ C.两个滑轮做的总功 W甲总=F甲s=(G+G动)s W乙总=F乙s=(G+G动)s W甲总>W乙总 故C错误;‎ 35‎ D.有用功 W甲有=Gh甲=Gs W乙有=Gh乙=Gs 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甲=‎ η乙=‎ η甲=η乙 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4.(2020·宁夏)用如图所示滑轮组,将一质量为50kg的物体,在10s内匀速向上提升2m,已知拉力300N。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6m B. 拉力F的功率为60W C. 人所做的额外功为300J D.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83.3%‎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绳子的股数为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s=nh=2×2m=4m 故A错误;‎ B.拉力F的功率为 35‎ 故B错误;‎ C.人所做的额外功为 故C错误;‎ 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 故D正确。‎ 故选D。‎ ‎5.(2020·辽宁省丹东市)如图,在斜面上将一个重为15N的物体匀速从斜面底端拉到顶端,沿斜面向上的拉力,斜面长、斜面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克服物体重力做功7.2J B. 额外功为1.8J C.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2.25N D. 斜面的机械效率为37.5%‎ ‎【答案】C ‎【解析】‎ ‎【详解】A.克服物体重力做功为 故A错误;‎ B.拉力做的总功为 则额外功为 故B错误;‎ C.由得,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35‎ 故C正确;‎ D.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故D错误。‎ 故选C。‎ ‎6.(2020·江苏省盐城市)如图所示,小明利用动滑轮匀速提升木箱。以下做法可以提高动滑轮机械效率的是(  )‎ A. 适当增加木箱重力 B. 增大木箱上升高度 C. 增大提升木箱的速度 D. 换用质量更大的动滑轮 ‎【答案】A ‎【解析】‎ ‎【详解】A.额外功不变,如果增加木箱重力,有用功会增大,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将增大,机械效率会增大,故A符合题意;‎ BC.动滑轮机械效率的高低与木箱上升的高度和上升的速度无关,故BC不符合题意;‎ D.换用质量更大的动滑轮,额外功增加,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将减小,机械效率降低,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2020·湖北省荆州市)荆州“方特东方神画”主题乐园于2019年9月盛大开园。乐园在修建过程中,如图所示,工人师傅在50s内用大小为500N的力F,将物体从斜面底端拉到顶端,若此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10N/kg)(  )‎ 35‎ A. 所拉物体的质量为800kg B. 拉力的功率是40W C.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100N D.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增加的内能大于800J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斜面的长度,根据求出拉力做的总功,根据求出拉力的功率,再根据求出有用功,由求出物体的重力,利用求出物体的质量;总功减去有用功即为克服斜面摩擦力所做的额外功,根据求出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转化为物体的内能。‎ ‎【详解】AB.由图可知,斜面的长度 拉力做的总功 则拉力的功率 根据可知,有用功 由可得,物体的重力 35‎ 根据可知,物体的质量 故AB错误;‎ C.克服斜面摩擦力所做的额外功 W额=W总−W有=4000J−3200J=800J 根据可知,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 故C正确;‎ D.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转化为物体的内能,即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增加的内能等于800J,故D错误。‎ 故选C。‎ ‎8.(2020·湖北省荆州市)下面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装置图,关于此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欲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螺母应该向左调节 B. 图乙中,在A点用力拉杠杆,一定是省力杠杆 C. 图丙中,若杠杆左端钩码向左、右端钩码向右各移动一格,则杠杆左端下沉 D. 图丁中,当F的大小等于钩码重力一半时,可以使杠杆平衡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杠杆倾斜时,杠杆的重心偏向杠杆下沉的一端,左、右两端的螺母(或一端的螺母)要向杠杆上翘的一端调节;分析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来确定是否为省力杠杆;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解答。‎ 35‎ ‎【详解】A.由甲可知,杠杆左端下沉,则需要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故A错误;‎ B.图乙中,若在A点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使杠杆平衡,由于没有明确力的方向,动力臂可能小于阻力臂,则此时杠杆可能是费力杠杆,故B错误;‎ C.图丙中,左侧力与力臂的乘积 ‎3G×3l=9Gl 右侧力与力臂的乘积 ‎2G×4l=8Gl 左侧力与力臂的乘积较大,故杠杆左端下沉,故C之前;‎ D.图丁中,动力、阻力在杠杆支点同侧,且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则杠杆不可能处于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9.(2020·甘肃省武威、白银、张掖、酒泉市)如图所示的生活用具中,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羊角锤 B. 筷子 C. 起瓶器 D. 钢丝钳 ‎【答案】B ‎【解析】‎ 35‎ ‎【详解】A.羊角锤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不符合题意;‎ B.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符合题意;‎ C.起瓶器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不符合题意;‎ D.钢丝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2020·北京市)如图所示,正在使用的四种工具,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羊角锤 B. 核桃夹 C. 园艺剪 D. 食品夹 ‎【答案】D ‎【解析】‎ ‎【详解】A.羊角锤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不符合题意;‎ B.核桃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不符合题意;‎ C.园艺剪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不符合题意;‎ D.食品夹在使用的过程中,阻力臂大于动力臂,属于费力杠杆,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多项选择题 ‎11.(2020·湖北省孝感市)如图所示,某建筑工人利用滑轮组提升水平面上重900N、底面积为200cm2的方形货箱,货箱20s内匀速上升4m,工人所用拉力F为400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  )‎ 35‎ ‎ ‎ A. 人拉绳子的速度为0.2m/s B. 动滑轮的重力为300N C. 此段时间内,拉力F做功为3600J D. 当滑轮组对货箱的拉力为零时,货箱对地面的压强为4.5×104Pa ‎【答案】BD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 A.货箱20s内匀速上升4m,则货箱的速度 则人拉绳子的速度 故A不符合题意;‎ B.不计绳重和摩擦,将动滑轮和货箱看做整体,整体匀速上升,则整体处于平衡态,受平衡力,对整体做受力分析可得 则动滑轮重 故B符合题意;‎ C.货箱20s内匀速上升4m,则绳移动的距离 此段时间内,拉力F做功 35‎ 故C不符合题意;‎ D.当滑轮组对货箱的拉力为零时,货箱对水平面的压力 则货箱对水平面的压强 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12.(2020·黑龙江省绥化市)小明用独轮车搬运砖头,车箱和砖头的总质量是120kg,独轮车的有关尺寸如图所示。推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独轮车是省力杠杆 B. 动力臂是0.7m C. 阻力臂是0.3m D. 人手竖直向上的力F的大小是1500N ‎【答案】A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独轮车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A正确;‎ BC.支点在车轮的轴上,力F为动力,所以动力臂的长度为1m,阻力是G,阻力臂的长度为0.3m,故B错误,C正确;‎ D.砖头及车厢的总重 G=mg=120kg×10N/kg=1200N 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人手竖直向上的力 F==360N 故D错误。‎ 35‎ 故选AC。‎ ‎13.(2020·江西省)如图所示,将重6N的物体匀速拉高20cm,在此过程中,不计滑轮装置自重、绳重和摩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绳子自由端被拉下1.2m B. 绳子对地面的拉力为1N C. 对物体所做的功为1.2J D. 横梁受到的拉力为9N ‎【答案】CD ‎【解析】‎ ‎【详解】A.滑轮组的动滑轮绕4段绳,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4h=4×0.2m=0.8m 故A错误;‎ B.不计滑轮装置自重、绳重和摩擦,地面对绳子的拉力 F=‎ 绳子对地面的拉力和地面对绳子的拉力是相互作用力,所以绳子对地面的拉力是1.5N,故B错误;‎ C.对物体所做功为 W=Gh=6N×0.2m=1.2J 故C正确;‎ D.横梁受到6段绳子的拉力,所以 F横梁=6F=6×1.5N=9N 故D正确。‎ 故选CD。‎ 三、填空题 35‎ ‎14.(2020·四川省达州市)如图所示,工人师傅用150N的力,使物体A在1min内沿水平地面匀速移动了12m,此时物体A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为240N。在此过程中物体A移动的速度是______m/s,工人师傅拉绳子的力做功的功率是______W,该装置的机械效率η=______。当物体A的速度增大到0.5m/s时,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N。‎ ‎【答案】 (1). 0.2 (2).60 (3).80% (4).240‎ ‎【解析】‎ ‎【详解】[1]物体A移动的速度 v===0.2m/s 物体A移动的速度为0.2m/s。‎ ‎[2]由图可知,n=2,则绳子自由端沿移动的距离 s=nsA=2×12m=24m 拉力F做的功 W总=Fs=150N×24m=3600J 拉力F的功率 P===60W 拉力F的功率为60W。‎ ‎[3]有用功 W有=FAsA=240N×12m=2880J 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η=×100%=×100%=80%‎ 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 ‎[4]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时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35‎ f=FA= 240N 当物体A的速度增大到0.5m/s时,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大小不变,即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仍是240N。‎ ‎15.(2020·宁夏)如图是同学们常用的燕尾夹,AB=BC,当用力摁住C点打开该夹子时,可把______点看作支点,此时夹子可近似看作________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 ‎【答案】 (1). B (2). 等臂 ‎【解析】‎ ‎【详解】当用力摁住C点打开该夹子时,AC是围绕B点转动的,故B为支点;由于AB=BC,故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为等臂杠杆.‎ ‎16.(2020·辽宁省丹东市)如图,小明用滑轮组把质量为54kg的重物匀速提升了1m。此过程中,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做功为675J。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______N。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 ‎【答案】 (1). 225N (2).80%‎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根据求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利用求出绳子自由端的拉力;知道物体的重力和上升的高度,根据求出有用功,再利用求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详解】[1]由图可知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35‎ 根据可得,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2]有用功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7.(2020·广东省)如图所示,人向下拉绳提升重物,已知物体重400N,动滑轮重60N,不计绳重及摩擦,将重物匀速提升0.5m,人需用的拉力为______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______m,人所做的有用功为______J。‎ ‎【答案】 (1). 230 (2).1 (3).200‎ ‎【解析】‎ ‎【详解】[1]由图知,n=2,不计绳重及摩擦,人需用的拉力 F===230N 人需用的拉力为230N。‎ ‎[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2h=20.5m=1m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1m。‎ ‎[3]人所做的有用功为 W有=Gh=400N0.5m=200J 人所做的有用功为200J。‎ 35‎ ‎18.(2020·甘肃省武威、白银、张掖、酒泉市)如图所示,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用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匀速拉起重为6N的物体,物体上升0.4m所用时间为4s。此过程中拉力的功率为______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 ‎【答案】 (1). 0.72 (2).83.3%‎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滑轮组的动滑轮绕3段绳,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4N,拉力做的总功 W总=Fs=F×3h=2.4N×3×0.4m=2.88J 拉力的功率 P==0.72W ‎[2]有用功 W有=Gh=6N×0.4m=2.4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9.(2020·福建省)如图,小儿垂钓时的鱼竿是______(选填“省力”“等臂”或“费力”)杠杆,‎ ‎【答案】 (1). 费力 ‎ ‎【解析】‎ 35‎ ‎【详解】[1]鱼竿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 四、作图题 ‎20.(2020·山东省威海市)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物体,已知滑轮质量均为2kg,物体重100N,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0N。请画出绳子的正确绕法,并在绳的末端标出力的方向。(不考虑绳重及摩擦)‎ ‎【答案】‎ ‎【解析】‎ ‎【详解】滑轮的重力 则滑轮和物体总重力为 ‎100N+20N=120N 已知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0N,当绳子承担重物的段数为3时,则能够提升物体的最大重力为 当绳子承担重物的段数为2时,则能够提升物体的最大重力为 物体重100N,大于80N,小于130N,所以滑轮组上绳子承担重物的段数为3,起点从动滑轮的挂钩开始,绳子末端的拉力向上,如图所示 35‎ ‎21.(2020·山东省德州市)阿基米德在发现了杠杆原理之后,发出了“给我一个支点,我能够撬动地球”的感慨,请在设想示意图中,画出作用在A点的最小动力及其动力臂(图中O为支点)。‎ ‎【答案】‎ ‎【解析】‎ ‎【详解】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臂越长越省力,力的作用点确定,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便为最长的力臂;图中O为支点,要使杠杆平衡且动力最小,就应该让力F1作用在A点,OA是最长的力臂l1,则力F1应与OA垂直且向下;如图所示:‎ ‎22.(2020·辽宁省丹东市)如图,O点是轻质杠杆AOB的支点,杠杆上的C点受到阻力F2的作用。若使杠杆在图中所示位置静止,请在杠杆上画出所要施加的最小动力F1的示意图,并画出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 35‎ ‎【答案】‎ ‎【解析】‎ ‎【分析】‎ 使用杠杆时,当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动力臂越长,越省力;因此只需找出使动力臂最长的动力作用点,然后作动力臂的垂线即可;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是阻力臂。‎ ‎【详解】在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一定的情况下,最省力,即动力臂最长,由图知OA比OB长,所以OA做动力臂最长,过A点与OA垂直向上作垂线就得到动力F1的方向;画出阻力作用线,则支点O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为阻力臂l2,如图所示:‎ ‎23.(2020·湖北省鄂州市)如图所示,甲图是正在使用的核桃夹,上、下两部分都是杠杆,乙图是上半部分杠杆的示意图。请在A点画出最小动力F1的示意图,在B点画出阻力F2的示意图及其力臂12。‎ ‎【答案】‎ ‎【解析】‎ 35‎ ‎【详解】连接OA两点,OA即为最长动力臂,当动力F1与动力臂垂直时,动力最小,据此可作出最小动力F1;而阻力F2应垂直于核桃的接触面向上,然后过O点作力F2的垂线,即阻力臂l2。作图如下:‎ ‎24.(2020·广东省)如图所示,用一根硬棒通过支点O撬起石头,画出石头所受重力G的示意图,以及力F的力臂l。‎ ‎【答案】‎ ‎【解析】‎ ‎【详解】过石头的重心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标出符号G;过支点作垂直于力F作用线的垂线段,即为力臂l,如图所示:‎ 五、实验题 35‎ ‎25.(2020·四川省达州市)同学们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发现手中的弹簧测力计损坏了,聪明的小强同学利用刻度均匀的杠杆和钩码(每只重0.5N)替代弹簧测力计顺利地完成了该实验。以下是小强同学的实验操作,请你帮他完善该实验探究。‎ ‎(1)将杠杆安装在支架上,静止时如图1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右”或“左”)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2甲所示,将重2N的物体G挂在A点,两只钩码挂在B点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将物体G部分浸入水中(如图2乙所示),两只钩码移到C点时,杠杆水平位置平衡;‎ ‎(4)将物体G浸没于水中(如图2丙所示),两只钩码移到D点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5)将物体G浸没于盐水中(如图2丁所示),两只钩码移到E点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分析与论证:分析比较(2)、(3)、(4)可得:物体G所受浮力大小与______有关;分析比较(2)、(4)、(5)可得:物体G所受浮力大小与有______关;由题中信息计算物体G的体积V=______m3,盐水的密度______kg/m3。(,g=10N/kg)‎ ‎【答案】 (1). 右 (2).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 液体的密度 (4). 1.0×10-4 (5).1.125×103‎ ‎【解析】‎ ‎【详解】[1]杠杆如图1位置平衡后,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步骤(2)、(3)、(4)是让物体未浸入、部分浸入和浸没于水中,而钩码逐渐靠近支点,说明物体G所受的浮力逐渐变大,所以可得物体G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5‎ ‎[3]步骤(4)(5)是让物体G分别浸没在水中和盐水中,所以比较的是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4]由步骤(4)及杠杆的平衡条件得 ‎(G物-F浮)⋅4L=1N⋅4L,(2N-F浮)⋅4L=1N⋅4L 所以 F浮=1N 由阿基米德原理有,物体的体积 ‎[5]由步骤(5)及杠杆的平衡条件得 ‎(2N-F浮')⋅4L=1N⋅3.5L 所以 F浮'=1.125N 由阿基米德原理有,盐水的密度 ‎26.(2020·山东省德州市)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 杠杆静止在如图所示的位置,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节。‎ ‎(2)实验时 ‎①用如图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因为该种方式( )‎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C.无法测量力臂      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②在图中,不改变支点O左侧所挂的三个钩码及其位置,保持右侧第______格的钩码不动,将右侧另外两个钩码改挂到它的下方,杠杆也可平衡。继续实验:‎ 35‎ 实验数据:‎ 次数 左侧 右侧 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 ‎1‎ ‎1.0‎ ‎10‎ ‎2.0‎ ‎5‎ ‎2‎ ‎1.5‎ ‎5‎ ‎0.5‎ ‎15‎ ‎3‎ ‎2.0‎ ‎15‎ ‎1.5‎ ‎20‎ ‎(3)结论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 ‎(4)交流评估 ‎①实验进行三次的目的是______(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填写对应字母)‎ a.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b.归纳出物理规律  c.使每组数据更准确 ‎②某同学在第3次实验的基础上,将左右两侧的钩码同时向支点O移动,则杠杆______。(选填“保持平衡”“左侧下沉”或“右侧下沉”)‎ ‎【答案】 (1). 左 (2). D (3).3 (4).(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5). b (6). 右侧下沉 ‎【解析】‎ ‎【详解】(1)[1]由图可知,杠杆左端高,右端低,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2)①[2]实验中,如图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平衡时,杠杆的右侧在多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采用这种方式是不妥当的。这主要是因为杠杆的力和力臂数目过多,故选D。‎ ‎②[3]不改变支点O左侧所挂的三个钩码及其位置,将右侧另外两个钩码改挂到第三个钩码的下方,即右侧的力是三个钩码,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得到 ‎3个×3格=3个×n格 35‎ n=3‎ 即保持右侧第3格的钩码不动。‎ ‎(3)[4]由表中数据可知,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①[5]实验进行三次,可以归纳出物理规律,一次实验获得的数据有偶然性,故选B。‎ ‎②[6]在第3次实验的基础上,将左右两侧的钩码同时向支点O移动,杠杆左侧 ‎20N×(15cm-5cm)=20N·cm 杠杆右侧 ‎1.5N×(20cm-5cm)=22.5N·cm 左侧力和力臂的乘积小于右侧力和力臂的乘积,杠杆右侧下沉。‎ ‎27.(2020·辽宁省丹东市)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时,实验中所用钩码的质量均为50g。‎ ‎(1)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向右调节杠杆两端的_______时,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调节前,杠杆____(选填“左”或“右”)端偏低;‎ ‎(2)如图甲,当在杠杆左侧第2格处挂6个钩码,在右侧第3格处挂____个钩码(图中右侧钩码未画出)的时候,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若将杠杆左右两侧所挂的钩码各向远离支点O的方向移动1个格,则杠杆_____(选填“左”或“右”)端将下降;‎ ‎(3)如图乙,当在杠杆左侧第2格处挂4个钩码,在杠杆的右侧用竖直向下的拉力F作用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使杠杆继续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将拉力方向旋转到图中虚线位置时,拉力F的力臂将_____,拉力F的大小将______(两空都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1). 平衡螺母 (2). 左 (3). 4 (4). 左 (5). 减小 (6). 增大 ‎【解析】‎ ‎【详解】(1)[1][2]实验前,为了便于测量杠杆的力臂,应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故应调调节平衡螺母;若向右调节平衡螺母,则说明杠杆的左端偏低。‎ 35‎ ‎(2)[3]如图甲,当在杠杆左侧第2格处挂6个钩码,设杠杆上每一小格代表的长度为L,每钩码的重力为G,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 解得 故应在右侧第3格处挂4个钩码。‎ ‎[4]若将杠杆左右两侧所挂的钩码各向远离支点O的方向移动1个格,则杠杆左边力与力臂的乘积为 杠杆右边力与力臂的乘积为 因杠杆左边力与力臂的乘积大于杠杆右边力与力臂的乘积,故杠杆左端下降。‎ ‎(3)[5][6]由杠杆平衡条件知 将拉力方向旋转到图中虚线位置时,阻力乘阻力臂的值不变,拉力的力臂减小,故拉力将增大。‎ ‎28.(2020·江苏省盐城市)小明做“探究杠杆平条件”实验:‎ ‎(1)实验前,杠杆静止时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节;‎ ‎(2)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3)如图乙所示,在杠杆左侧挂2个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为50g,为了便于在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在A点沿______向下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直至杠杆在______位置平衡。并将第一次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表中F1大小为弹簧测力计示数,F2大小为钩码的重力,l1、l2分別为F1、F2对应的力臂;‎ 35‎ ‎(4)接下来,小明又进行了三次实验,将数据填在表中,最后总结得出律。每次实验总是在前一次基础上改变F2、l1、l2中的一个量。小华分析数据后发现,第______次实验与前一次改变的量相同,需要调整的实验步骤是______。‎ 序号 FI/N l1/cm F2/N l2/cm ‎1‎ ‎1.5‎ ‎10.0‎ ‎1.0‎ ‎15.0.‎ ‎2‎ ‎3.0‎ ‎10.0‎ ‎2.0‎ ‎15.0‎ ‎3‎ ‎1.5‎ ‎20.0‎ ‎2.0‎ ‎15.0‎ ‎4‎ ‎1.0‎ ‎30.0‎ ‎2.0‎ ‎15.0‎ ‎【答案】 (1). 右 (2). 校零 (3). 竖直 (4). 水平 (5). 4 (6). 保持F2和l1不变,改变l2的大小 ‎【解析】‎ ‎【详解】(1)[1]杠杆的右端上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动。‎ ‎(2)[2]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需要先将指针调到零刻度线处。‎ ‎(3)[3][4]由图可知,在杠杆左侧挂2个钩码,为了便于在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由于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所以在A点沿竖直向下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直至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4)[5][6]由实验序号2、3可知,F2和l2不变,l1增大10cm,由序号4、3可知,F2和l2不变,l1增大10cm,所以第4次次实验与前一次改变的量相同。由于改变F2、l1、l2中的一个量,所以需要保持F2和l1不变,改变l2的大小。‎ ‎29.(2020·湖南省岳阳市)“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物重G(N)‎ 物体上升高度h(m)‎ 拉力F(N)‎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4‎ ‎0.1‎ ‎2.0‎ ‎0.3‎ ‎66.7%‎ ‎2‎ ‎5‎ ‎0.1‎ ‎0.3‎ ‎694%‎ ‎3‎ ‎6‎ ‎0.1‎ ‎2.6‎ ‎0.3‎ 35‎ ‎(1)实验时,应沿竖直向上的方向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2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______N;‎ ‎(3)第3次实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4)如果用这个滑轮组提升7N的重物,则它的机械效率可能是______(选填序号)。‎ A.60% B.70% C.80%‎ ‎【答案】 (1). 匀速 (2). 24 (3).77.0% (4). C ‎【解析】‎ ‎【详解】(1)[1]在实验过程中,应沿竖直方向匀速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此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测力计示数才等于拉力大小。‎ ‎(2)[2]由图可知,测力计分度值为0.2N,则第2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4N。‎ ‎(3)[3]第3次实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77.0%‎ ‎(4)[4]由实验数据可知,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所以,使用该滑轮组提升7N的重物,此时物重比第3次实验的物重还大,则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于77.0%,可能为80%,故选C。‎ ‎30.(2020·天津市)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时,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滑轮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有关;‎ 猜想二:滑轮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所受的重力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准备的器材如下:两个相同的滑轮、一根细绳、钩码若干、刻度尺和弹簧测力计;‎ 小明把两个滑轮分别作为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成滑轮组,用该滑轮组提升不同数量的钩码进行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35‎ 实验次数 钩码所受的重力G/N 提升高度h/m 拉力F/N 蝇瑞移动的距离s/m 机械效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