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6 发布 |
- 37.5 KB |
- 3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1.(2分)《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 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 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 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 2.(2分)1973年,在今威海市苘山镇发现了一个秦代铁权(如图),上有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指隗状)、绾(指王绾),法度量则不壹(指“一致”),嫌疑者皆明壹之。”从这篇铭文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①统一了六国 ②统一了度量衡 ③用楷书书写 ④确立了皇帝称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2分)下列地图所示现象对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 第35页(共35页) A.促进了民族融合 B.丰富发展了中华文明 C.完成了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D.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 4.(2分)如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商朝、秦朝、三国 B.秦朝、隋朝、唐朝 C.商朝、秦朝、隋朝 D.隋朝、宋朝、明朝 5.(2分)“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这首诗与下列哪个中国古代重大工程搭配最合适?( ) A.都江堰 B.秦长城 C.隋运河 D.赵州桥 6.(2分)“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不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D.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 第35页(共35页) 7.(2分)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 ) A.“重本抑末”政策 B.汉化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休养生息政策 8.(2分)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古代中国能够推持大一统局面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主要得益于创建了一整套优良的政治制度,“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 9.(2分)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 B.外国侵略势力的深入,使国家主权完全丧失 C.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丧失了部分国家主权,既保留封建因素又产生了资本主义因素 10.(2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也是一个学习西方的过程,经历了“始而言技(技术)”、“继而言政(制度)”、“进而言教(思想)”的过程。下列对近代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洋务运动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 ②康梁维新派主张“三民主义” ③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④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2分)《毛泽东选集》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是指( ) 第35页(共35页) A.创办黄埔军校 B.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 C.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D.实现全国统一 12.(2分)历史地图可以使我们直观生动了解历史。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西安事变 13.(2分)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解放战争时期的史实,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淮海战役 ②转战陕北 ③解放南京 ④挺进大别山 A.④①③② B.②④①③ C.①②③④ D.④②③① 14.(2分)中国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如图中空格所代表的历史阶段( ) A.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生产资料一直是公有制 第35页(共35页) C.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15.(2分)1972年3月6日,一组非常新颖别致的图案出现在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这组图片传递的信息是(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缓和并走向正常化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6.(2分)下面的年代尺所反映的主题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 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逐渐成熟 D.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第35页(共35页) 17.(2分)观察如图所示的柱状图,推动深圳市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地理环境优越 B.“一国两制”的实施 C.浦东新区的带动 D.经济特区的建立 18.(2分)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欧洲人称之为“中世纪”。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欧洲中世纪时代特征的史实是( ) A.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盛行 B.伊斯兰教盛行 C.封臣表示对封君效忠 D.基督教会对文化绝对控制 19.(2分)文艺复兴的一位作家亚尔伯蒂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另一位作家彭塔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以上两位作家的观点都体现了( ) A.民主科学精神 B.生物进化理论 C.自由平等思想 D.人文主义精神 20.(2分)何汉文在《俄国史》中说:“大改革之结果,俄罗斯已打破封建专制之农业社会状态,而转入民主化之资本主义社会,贵族没落而新生之资产阶级抬头,由贵族地主阶级之独占垄断,而趋于劳资阶级之分化。”这次“大改革”是指( )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叶卡捷琳娜改革 D.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35页(共35页) 21.(2分)读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①﹣﹣赢得了国家独立,确立了共和政体 B.②﹣﹣召开制宪会议,首届联邦政府成立 C.③﹣﹣内战宣告结朿,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④﹣﹣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加速日本投降 22.(2分)1942年1月1日,由美、英、苏、中四大国领衔,包括其余的22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规定:“加盟诸国应尽其兵力与资源,以打击共同之敌人,且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自此以后,“联合国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这里的“联合国家”指的是( ) A.国际联盟 B.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C.联合国 D.欧洲联盟 23.(2分)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下列有关这个“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第35页(共35页) A.根据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而建立 B.无法根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C.顾及到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D.建立了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新秩序 24.(2分)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美苏争霸 B.“一超多强” C.多极化趋势 D.冷战政策 25.(2分)G20峰会、APEC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这些活动反映了( )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②国际社会合作不断加强 ③各国消除了矛盾并形成利益共同体 ④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④ 第35页(共35页)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朝代 盛世局面 统治者 相关史料 汉朝 ① 汉文帝 汉景帝 材料一:赞日:“汉,扫除烦带,与民休息,于孝文加之以恩世,孝景业,五六十载之周,王于移风易俗,多民辞耳,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汉书•景帝纪》 材料二:一些看来对农民有利的措施对地主人更为有利,例加义景减光四地主获利量大;入更拜爵, 也大有助于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所以这些措施归想到底还是会助长更开力的扩展,加剧阶级矛盾。 ﹣﹣《中国史纲要(增订本)》 唐朝 贞观之治 ② 第35页(共35页) 材料三: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脱当士量省费,轻场風,选用来吏,便民杰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按用重法都? ﹣﹣《贞现政英》 ③ 唐玄宗 材料四:开元相,日方半枪,域商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安西诸因感平为都县,王开选门,地万余工。 ﹣﹣《开元纪事》 (1)请在表中①②③处填写相对应的内容。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代表了对①所述盛世局面的不同评价。你认同哪一种评价,请说明理由。 (3)材料三中的“为君之道”是什么?材料三中的哪些措施体现了他的这一思想? 2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35页(共35页) (1)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一中五四运动是20世纪“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梁启超曾提出近代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梁启超的这一观点在五四运动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材料二: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毛泽东 (3)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证明这一观点。 28.(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公元1300﹣1820年中国和西欧人均GDP比较 1300年 1400年 1500年 1820年 中国 600元 600元 600元 600元 西欧 593元 676元 771元 1204元 (1)从材料一的表格中可以看出,从1500年到l820年西欧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趋势?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哪些史实促进了这一趋势的出现? 第35页(共35页) 材料二: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列宁说:“当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后,我们则必须改变。”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大国崛起》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宁“强攻”的办法是什么?面对失败,他是如何“改变”的? (3)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是如何“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第35页(共35页) 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1.(2分)《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 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 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 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相关知识的掌握,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解答】据题干“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商鞅变法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商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2.(2分)1973年,在今威海市苘山镇发现了一个秦代铁权(如图),上有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指隗状)、绾(指王绾),法度量则不壹(指“一致”),嫌疑者皆明壹之。”从这篇铭文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①统一了六国 第35页(共35页) ②统一了度量衡 ③用楷书书写 ④确立了皇帝称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的建立和巩固统一的知识点,应把握秦朝的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答】材料“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①符合题意,材料中“法度量则不壹(指“一致”),嫌疑者皆明壹之。”指的是②统一了度量衡,②符合题意,据“秦代铁权(即铁秤陀。见下图)上有小篆铭文”可知,秦朝统一了文字,用小篆书写,③不符合题意,材料“立号为皇帝”指的是④确立了皇帝称号,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②④均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以1973年在山东发现的秦代铁权为依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2分)下列地图所示现象对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 第35页(共35页) A.促进了民族融合 B.丰富发展了中华文明 C.完成了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D.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识图能力。关键在于能够解读两幅图片,可抓住两幅图的图名进行解读。 【解答】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指的是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到黄河流域。促进了各民族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丰富发展了中华文明,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北方人口南迁示意图指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长期战乱,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北方农民大量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促进了江南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中国完成全国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宋代。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需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迁和北人南迁的影响。 4.(2分)如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商朝、秦朝、三国 B.秦朝、隋朝、唐朝 C.商朝、秦朝、隋朝 D.隋朝、宋朝、明朝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朝代更替,掌握古代朝代更替的基本顺序。 【解答】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的顺序是:夏、商、西周、东周、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只要记住这个顺序就好。 故选:A。 【点评】 第35页(共35页)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朝代更替,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5.(2分)“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这首诗与下列哪个中国古代重大工程搭配最合适?( ) A.都江堰 B.秦长城 C.隋运河 D.赵州桥 【分析】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 【解答】结合所学知,题干“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是对隋朝大运会的描写。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隋朝大运河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开凿的时期、内容与影响。 6.(2分)“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不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D.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 【分析】本题以“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为切入点,考查宋代科技成就。 【解答】B北宋时,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剧术;C北宋时,发明指南针并用于航海事业。D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属于宋元时期。A蔡伦改进造纸术,属于东汉时期。因此A不属于宋代科技成就,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考查宋代科技成就,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第35页(共35页) 7.(2分)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 ) A.“重本抑末”政策 B.汉化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休养生息政策 【分析】本题以费正清的评论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解答】费正清评论中国明清时期的这一政策是“目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其意思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这说明他评论的是闭关锁国政策。 故选:C。 【点评】清朝前期,实行闭关政导致清政府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不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国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 8.(2分)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古代中国能够推持大一统局面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主要得益于创建了一整套优良的政治制度,“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古代中国能够推持大一统局面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主要得益于创建了一整套优良的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9.(2分)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 第35页(共35页) B.外国侵略势力的深入,使国家主权完全丧失 C.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丧失了部分国家主权,既保留封建因素又产生了资本主义因素 【分析】本题考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含义。 【解答】“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经济,又发展了资本主义。故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最准确的是丧失了部分国家主权,既保留封建因素又产生了资本主义因素。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2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也是一个学习西方的过程,经历了“始而言技(技术)”、“继而言政(制度)”、“进而言教(思想)”的过程。下列对近代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洋务运动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 ②康梁维新派主张“三民主义” ③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④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化的探索,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故对近代化的叙述正确的是洋务运动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故选:C。 第35页(共35页)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化的探索,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1.(2分)《毛泽东选集》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是指( ) A.创办黄埔军校 B.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 C.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D.实现全国统一 【分析】本题以《毛泽东选集》中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材料“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可知,这里的“巨大的成就“应是指北伐胜利进军。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中,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1926年7月进行北伐战争,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国民大革命和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 12.(2分)历史地图可以使我们直观生动了解历史。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西安事变 第35页(共35页) 【分析】本题以历史地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七七事变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七七事变的有关内容。 13.(2分)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解放战争时期的史实,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淮海战役 ②转战陕北 ③解放南京 ④挺进大别山 A.④①③② B.②④①③ C.①②③④ D.④②③① 【分析】本题以解放战争时期的史实为依托,考查解放战争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按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②④①③,①淮海战役在1948年;②转战陕北在1947年3月;③解放南京在1949年;④挺进大别山在1947年。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解放战争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14.(2分)中国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如图中空格所代表的历史阶段( ) 第35页(共35页) A.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生产资料一直是公有制 C.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解答】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 15.(2分)1972年3月6日,一组非常新颖别致的图案出现在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这组图片传递的信息是(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第35页(共35页) B.中美关系缓和并走向正常化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解答】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图片反映是尼克松访问中国的画面,传递的信息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重要历史意义。 16.(2分)下面的年代尺所反映的主题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 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逐渐成熟 D.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分析】本题以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发展历程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第35页(共35页) 【解答】依据课本知识,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1933年召开遵义会议;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体现了共产党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逐渐成熟,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共产党发展历程的相关知识点。 17.(2分)观察如图所示的柱状图,推动深圳市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地理环境优越 B.“一国两制”的实施 C.浦东新区的带动 D.经济特区的建立 【分析】本题以柱状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对外开放的有关内容。 18.(2分)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欧洲人称之为“中世纪”。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欧洲中世纪时代特征的史实是( ) A.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盛行 第35页(共35页) B.伊斯兰教盛行 C.封臣表示对封君效忠 D.基督教会对文化绝对控制 【分析】本题考查了欧洲中世纪时代特征,注意题目强调的时间段是欧洲中世纪。 【解答】不能体现欧洲中世纪时代特征的史实是伊斯兰教盛行。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盛行,不是伊斯兰教盛行。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盛行。 19.(2分)文艺复兴的一位作家亚尔伯蒂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另一位作家彭塔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以上两位作家的观点都体现了( ) A.民主科学精神 B.生物进化理论 C.自由平等思想 D.人文主义精神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文主义,主要考查文艺复兴时期作家的表述体现的思想或精神。人文主义是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解答】据“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我创造了我自己”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文艺复兴时期作家的表述体现的思想或精神是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它地方,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和把握,需识记并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 第35页(共35页) 20.(2分)何汉文在《俄国史》中说:“大改革之结果,俄罗斯已打破封建专制之农业社会状态,而转入民主化之资本主义社会,贵族没落而新生之资产阶级抬头,由贵族地主阶级之独占垄断,而趋于劳资阶级之分化。”这次“大改革”是指( )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叶卡捷琳娜改革 D.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农奴制改革以后,俄国进入了资本主义阶段。可是,由于统治阶级实行的这次改革是很不彻底的,因而不可避免地保留了封建农奴制残余。 【解答】俄国的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广阔的国内市场。资本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建立了相应的司法体系,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从此,俄国开始从农奴制时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在改革后逐渐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但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农奴生活仍没有本质提高。故“大改革之结果,俄罗斯已打破封建专制之农业社会状态,而转入民主化之资本主义社会,贵族没落而新生之资产阶级抬头,由贵族地主阶级之独占垄断,而趋于劳资阶级之分化”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有关。 故选:D。 【点评】本题为基础题,考查农奴制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 21.(2分)读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第35页(共35页) A.①﹣﹣赢得了国家独立,确立了共和政体 B.②﹣﹣召开制宪会议,首届联邦政府成立 C.③﹣﹣内战宣告结朿,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④﹣﹣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加速日本投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崛起之路的相关史实。识图和理解美国的历史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标志着美国的诞生。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权。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1865年内战宣告结束。林肯领导的1861年﹣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的军事基地珍珠港,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①赢得国家独立是在1783年,确立共和政体是在1787年。②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是大陆会议,不是制宪会议。③内战宣告结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表述正确。④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加速日本投降是在1945年。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并识记美国独立战争、1787年美国宪法、美国南北战争、 22.(2分)1942年1月1日,由美、英、苏、中四大国领衔,包括其余的22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规定:“加盟诸国应尽其兵力与资源,以打击共同之敌人,且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自此以后,“联合国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这里的“联合国家”指的是( ) A.国际联盟 B.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C.联合国 D.欧洲联盟 第35页(共35页)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相关知识的掌握。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解答】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日意三国及其附庸,绝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耦合。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大大增加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内容及影响。 23.(2分)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下列有关这个“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据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而建立 B.无法根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C.顾及到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D.建立了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新秩序 【分析】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解答】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没有消除,牺牲了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第35页(共35页) 故选:C。 【点评】重点识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与影响。 24.(2分)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美苏争霸 B.“一超多强” C.多极化趋势 D.冷战政策 【分析】本题以四幅历史图片为切入点,考查冷战的相关知识。 【解答】观察图片可知,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北约的成立都是冷战的具体表现,所以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冷战政策。 故选:D。 【点评】注意对图片的解读,识记冷战的开始的标志及具体表现。 25.(2分)G20峰会、APEC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这些活动反映了( )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②国际社会合作不断加强 ③各国消除了矛盾并形成利益共同体 ④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④ 【分析】 第35页(共35页) 本题考查G20峰会、APEC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成立。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G20峰会、APEC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这些活动反映了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②国际社会合作不断加强。G20峰会、APEC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形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各国之间的矛盾,但各国矛盾并没有消除并形成利益共同体,③不符合题意,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本身说法错误,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G20峰会、APEC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成立的意义。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朝代 盛世局面 统治者 相关史料 汉朝 ① 汉文帝 汉景帝 材料一:赞日:“汉,扫除烦带,与民休息,于孝文加之以恩世,孝景业,五六十载之周,王于移风易俗,多民辞耳,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汉书•景帝纪》 材料二:一些看来对农民有利的措施对地主人更为有利,例加义景减光四地主获利量大;入更拜爵, 第35页(共35页) 也大有助于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所以这些措施归想到底还是会助长更开力的扩展,加剧阶级矛盾。 ﹣﹣《中国史纲要(增订本)》 唐朝 贞观之治 ② 材料三: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脱当士量省费,轻场風,选用来吏,便民杰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按用重法都? ﹣﹣《贞现政英》 ③ 唐玄宗 材料四:开元相,日方半枪,域商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安西诸因感平为都县,王开选门,地万余工。 ﹣﹣《开元纪事》 (1)请在表中①②③处填写相对应的内容。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代表了对①所述盛世局面的不同评价。你认同哪一种评价,请说明理由。 第35页(共35页) (3)材料三中的“为君之道”是什么?材料三中的哪些措施体现了他的这一思想? 【分析】本题以一则表格材料和四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太宗统治措施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期间,出现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唐太宗在位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唐玄宗时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代表了对①所述盛世局面的不同评价。我认同第一种评价。因为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出现治世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为西汉鼎盛局面的到来奠定了基础。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库充盈,人民生活安定。文景之治为西汉鼎盛局面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3)根据材料“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脱当士量省费,轻场風,选用来吏,便民杰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按用重法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君之道”是指以民为本。唐太宗认为不可过分损害百姓的利益,必须使他们能够生活下去,是存百姓、重民的思想,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唐太宗统治时期,爱惜民力;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戒奢从简。这一时期,政治比较稳定,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故答案为: (1)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局面。 (2)我认同第一种评价。因为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出现治世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为西汉鼎盛局面的到来奠定了基础。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库充盈,人民生活安定。文景之治为西汉鼎盛局面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3)民本思想;爱惜民力、戒奢从简。 【点评】 第35页(共35页) 本题考查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太宗统治措施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一中五四运动是20世纪“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梁启超曾提出近代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梁启超的这一观点在五四运动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材料二: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毛泽东 (3)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证明这一观点。 【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和新中国成立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第35页(共35页) 【解答】(1)据材料“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1919年中国的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历史舞台,并发挥着重大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所以说五四运动是20世纪“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2)根据材料中“不是中国人没有权管中国事”,再结合所学可知,在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与主权,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交给日本,所以五四运动中的学生反对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利益;“中国人有权管中国事”体现在五四运动中,学生、工人、知识份子紧密结合,其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商人以罢市来支持运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3)根据材料二“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的信息可知,毛泽东的主要观点是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新中国成立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观点。 故答案为: (1)主要依据: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五四运动反对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利益;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商人也参加了爱国斗争;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3)观点: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证明:新中国成立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观点。观点:中华民族已经站起来了,证明: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史实。 28.(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公元1300﹣1820年中国和西欧人均GDP比较 第35页(共35页) 1300年 1400年 1500年 1820年 中国 600元 600元 600元 600元 西欧 593元 676元 771元 1204元 (1)从材料一的表格中可以看出,从1500年到l820年西欧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趋势?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哪些史实促进了这一趋势的出现? 材料二: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列宁说:“当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后,我们则必须改变。”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大国崛起》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宁“强攻”的办法是什么?面对失败,他是如何“改变”的? (3)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是如何“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分析】本题以两则材料为依托,考查从1500年到l820年西欧的经济发展的趋势及促进这一趋势的出现的史实、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从数据识趋势。分析材料一可知,相比中国,西欧的经济发展呈现的趋势是该时期内西欧人均GDP赶超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500年到l820年,西欧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贸易的发展;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工业革命,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据材料二“当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后。我们则必须改变”可知,列宁“强攻”的办法是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依据“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可知,列宁“强攻”的办法失败后推行新经济政策。 第35页(共35页) (3)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在经济政策方面实行罗斯福新政,“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罗斯福新政并未否定资本主义制度和私有制,只是对资本主义做出适当调整,以应对经济危机、克服自由主义经济的弊端。所以,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从经济大危机中挽救美国,维护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避免美国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 故答案为: (1)西欧人均GDP赶超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贸易的发展;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工业革命,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推行新经济政策。 (3)实行罗斯福新政。 【点评】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6 10:33:53;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35页(共35页)查看更多